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讲授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包括中位线的定义、中位线与三角形边长的关系、中位线与三角形内角的关系等。

同时,让学生能够运用中位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教材的编写上,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中位线,让学生发现中位线的一些性质,然后通过几何证明,引导学生证明这些性质。

在学生掌握了中位线的性质之后,教材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讲授这一节内容时,我班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对于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几何证明方面的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对于一些复杂几何证明题还感到比较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建立起几何证明的思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能够运用中位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证明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证明,以及运用中位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中位线,让学生发现中位线的一些性质。

2.新课讲解:讲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包括中位线的定义、中位线与三角形边长的关系、中位线与三角形内角的关系等。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6.4《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点精讲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6.4《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点精讲

、定理1.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不与中位线接触),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逆定理逆定理一:在三角形内,与三角形的两边相交,平行且等于三角形第三边一半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逆定理二:在三角形内,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且与另一边平行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注意:在三角形内部,经过一边中点,且等于第三边一半的线段不一定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微课精讲)三角形中的三条重要线段:中线、角平分线、高线概念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median)。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

如图,AD是边BC上的中线,BE是边AC上的中线,CF是边AB上的中线三条中线交于点O,点O称为△A BC的重心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如图,AD平分∠BAC,BE平分∠ABC,CF平分∠ACB,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点O点O称为△ABC的内心高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定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如图,AD⊥BC,BE⊥AC,CF⊥AB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点O点O称为△ABC的垂心以上是我们在初一时所学的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今天,我们将学习三角形中第四条重要的线段——中位线(知识点精讲)中位线概念: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如图,E、F分别是三角形AB、AC边上的中点,所以,EF是三角形BC 边所对的中位线,则EF∥BC且EF=1/2BC三角形的中位线衍生出很多重要的图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点四边形(微课堂精讲)中点四边形任意画一个四边形,以四边形的中点为顶点组成一个新四边形,这个新四边形称为——中点四边形中点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证明:连接AC因为E、F分别为AB、BC的中点,所以EF平行且等于AC的一半同理,GH平行且等于AC的一半因此,EF∥HG,EF=HG所以,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思考: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是菱形?矩形?正方形?三角形中位线的解题策略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既有线段的位置关系,又有线段的数量关系,它是一个在三角形中遇到中点,必须联想到的重要定理之一。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角的计算、边的计算等知识后,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和应用。

本节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应用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和角的计算,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性质的推理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2.能够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的理解和性质的掌握。

2.运用中位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发现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中位线性质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培养合作意识。

4.激励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和应用。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具体的三角形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哪些性质?它们有什么作用?”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六章第三节三角形的中位线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六章第三节三角形的中位线

法测出A,B两村的直线距离AB的大
小吗?若MN=360 m,则AB=_7_2_0__m. M
解析:在AB外选一点C,使C
能直接到达A和B,
连结AC和BC,并分别找出AC和
C
N
B BC的中点M、N.
测出MN的长,就可知A、B两点的距离.
如果,M、N两点之间还有阻隔,你有什么解决办法?
两次利用中位线,分别取CM和CN的中点.
两层含义:
① 如果D、E分别为AB、AC的中点,那么
DE为△ABC的 中位线 ;
D
② 如果DE为△ABC的中位线,
那么 D、E分别为AB、AC
B 的 中点 .
A E C
1.画出△ABC中所有的中位线.
A
D
F
B
C
E
2.画出三角形的所有中线并说出中位线和中线的区别.
问题3:你能通过剪拼的方式,将一个三角形拼
4.如图,在Rt△ABC 中,∠C=90°, D是斜边AB的中
点,E是BC的中点.
(1)DE⊥BC吗?为什么?
A
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
6.3 中位线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理解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重点) 2.能够利用中位线解决相关问题. (重点、难点)
情境引入
如图,有一块三角形的蛋糕,准备平均分给两个小 朋友,要求两人所分的大小相同,请设计合理的解决方 案;若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要求他们所分的大小都相 同,请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
解:S△DEF=
1 4
S△ABC.
理由如下:由题意得DE,DF,EF
是△ABC的中位线,
∴DE∥BC, DF∥AC,EF∥AB, D●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 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能够运用该定理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推理的能力。

但对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2.让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发现和理解。

2.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式,发现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并能够运用该定理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六.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三角形图形,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三角形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呈现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发现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探究活动。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可以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教师给予补充和指导。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中位线》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包括中位线的长度等于它所对的边的一半,以及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包括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边长关系等。

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证明过程可能还不够熟练。

此外,学生对于中位线的概念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中位线的性质,能够运用中位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中位线的长度等于它所对的边的一半,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2.教学难点: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以及证明中位线的长度等于它所对的边的一半。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中位线的性质。

2.几何画板辅助教学: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几何图形,直观地演示中位线的性质。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三角形中位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几何画板:准备几何画板软件,用于展示几何图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引导学生观察中位线的性质,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中位线是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它不仅是三角形内部的一个重要线段,而且在几何图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将展示如何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求解三角形的面积,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学会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三角形的面积、线段长度等。
-理解中位线定理与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之间的过动态演示或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中位线是如何将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强调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
举例:
a)在证明中位线定理时,学生可能会对证明过程中使用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感到困惑。教师需要详细解释每一步的证明逻辑,例如,如何通过SSS(边-边-边)全等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推出中位线的性质。
b)当遇到如“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8cm和12cm,它们的中点连线长为10cm,求第三边的长度”这样的问题时,学生需要理解如何将中位线定理与勾股定理结合使用来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中位线定理和其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的图形示例和步骤分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三角形中位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中位线求解三角形的面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通过折叠三角形来找到中位线,并验证中位线定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6.3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6.3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6.3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6.3 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节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和运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性质,并能运用中位线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相交线的相关知识,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表述和逻辑推理能力也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2.能够运用中位线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4.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2.运用中位线解决几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2.利用几何画板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中位线的特点;3.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4.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几何画板软件和实物模型;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练习题;3.准备好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2.提问:你们认为三角形有哪些特殊的线段?它们有什么性质?呈现(10分钟)1.引入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三角形的中位线;2.利用几何画板展示三角形中位线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中位线的性质;3.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中位线的性质。

操练(10分钟)1.让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分组讨论;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中位线的性质。

巩固(10分钟)1.设计一些有关三角形中位线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挑选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讲解;3.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6.3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6.3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6.3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6.3 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节,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掌握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的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铺垫,对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于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掌握中位线的性质。

2.能够运用中位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

2.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的性质。

3.运用中位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几何画板等工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发现中位线的性质。

3.采用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具。

2.准备相关的PPT课件。

3.准备一些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2.呈现(15分钟)利用PPT课件和实物模型,呈现三角形的中位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中位线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任意的三角形,然后用尺子和圆规作出这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并测量中位线的长度,与第三边进行比较。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中位线性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1)判断题:三角形的中位线一定平行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中位线课件(共19张PPT)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中位线课件(共19张PPT)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紧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数量关系, 将证明线段的倍数关系转化为证明 OF 是△ ABC 的中位线 .
感悟新知
证明:如图 6-3-2,连接 BE. ∵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 AB ∥ CD, AB=CD,点 O 是 AC 的中点 . ∵ E 为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DC 边延长线 上的一点,且 CE=DC, ∴ AB ∥ CE, AB=CE. ∴四边形 ABEC 是平行四边形 .
感悟新知
知1-讲
2.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 于第三边的一半 . 几何语言: 如图 6-3-1,∵ AD=BD, AE=EC,

DE

BC,且
Hale Waihona Puke DE=1 2BC.
感悟新知
3. 三角形中位线的应用
知1-讲
(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反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
双重关系:一是位置关系,可以用来证两直线平行;
感悟新知
证明:∵AB=AC,∴∠ABC=∠ACB.
知1-练
∵DE∥BC,∴∠ADE=∠ABC,∠AED=∠ACB.
∴∠ADE=∠AED.∴AD=AE.∴DB=EC.
∵点 F,G,H 分别为 BE,DE,BC 的中点,
∴FG 是△EDB 的中位线,FH 是△ BCE 的中位线.
∴FG=12BD,FH=12CE.∴FG=FH.
感悟新知
特别提醒
知1-讲
◆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 .
◆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 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 ▲▲
◆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的区别:
三角形的中线是连接一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节主要介绍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边长的关系,以及中位线对三角形性质的影响。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续学习中位线定理和三角形不等式定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四边形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对几何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推理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定理的证明过程感到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解释。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掌握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边长的关系,能够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推理、证明等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直观感受,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引出中位线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引导学生观察和推理定理的证明过程。

3.实例讲解:通过几何模型和实际例子,解释中位线与三角形边长的关系,让学生加深理解。

4.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提出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研究目标】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中位线定理。

2.掌握中点四边形的形成规律。

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中位线1.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1)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每一条与第三边都有相应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2)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把原三角形分成可全等的4个小三角形。

因而每个小三角形的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1/2,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为原三角形的1/4.3)三角形的中位线不同于三角形的中线。

要点二、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中位线1、如图,已知P、R分别是长方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E、F分别是PA、PR的中点,点P在BC上从B向C移动,点R不动,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线段EF的长逐渐变小C.线段EF的长不变D.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连AR,由E、F分别为PA,PR的中点知EF为△PAR的中位线,因此EF=1/2AR,而AR长不变,故EF大小不变。

总结升华】当条件中含有中点的时候,要将它与中位线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必要时添加辅助线,构造中位线图形。

举一反三:变式】(2015秋•青岛校级月考)在△ABC中,中线BE、CF交于点O,M、N分别是BO、CO中点,则四边形MNEF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答案】平行四边形解析】因为BE、CF是中线,所以E、F分别是AC、AB的中点,因此EF是△ABC的中位线,EF∥BC且EF=BC。

同时,M、N分别是BO、CO的中点,因此MN是△OBC的中位线,MN∥BC且MN=BC。

因此,EF∥MN且EF=MN,所以四边形MNEF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ABC中,D、E分别是BC、AC的中点,BF平分∠ABC,交DE于点F,若BC=6,则DF的长是()A.2B.3C.5D.4答案】B解析】连接AF,由E、D分别是AC、BC的中点,因此DE∥AB且DE=1/2AB。

2021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2021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2021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中位线》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包括中位线等于底边的一半,平行于底边,以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性质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几何直观能力。

但对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能够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2.难点: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几何画板辅助教学法等。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从而发现和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利用几何画板展示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几何画板软件,用于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动态过程。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几何画板展示一个三角形的动态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中位线。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性质?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发现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呈现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底边的一半,平行于底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动手画出一个任意的三角形,然后找出中位线。

6.3三角形的中位线-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共15张PPT)

6.3三角形的中位线-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共15张PPT)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 三角形的中位线
目录
content
01 学 习 目 标 02 课 堂 学 习 03 课 堂 小 结 04 当 堂 检 测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
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发展演绎推理能力;运用三角形中位线 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02
1. 如图1所示,在△ABC中,D、E分别是AB、CA的中点,并且 ∠ADE=70°,∠A=80°,则∠C= 30°. 2. 如图2所示,在△ABC中,D、E、F分别是BC、CA 、AB的中 点,△ABC的周长是18cm,则△DEF的周长是 9 cm.
3.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M、N、P分别是AD、BC、BD的中点,
C.3
D.4
感谢聆听!
∠ABD=20°,∠BDC=70°,则∠NMP的度数为 25
.
【例1】如图4,点E、F、G、H分别为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AD的中点, 试判断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归纳与小结:1.在此四边形问题的解决中,依然运用了
思想,将四边形问题
成三角形问题,具体做法为连接

2.本例中点四边形EFG点四边形的形状都是
.
【例2】求证: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上的中线互相平分. 已知:如图,△ABC的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AF是BC边上的中线 求证: DE与AF互相平分
03
课堂小结
Life isn't about waiting for the storm to pass. it's about learning to dance
三.课堂小结
1.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连接

北师大版八数学下册三角形的中位线课件

北师大版八数学下册三角形的中位线课件

A
2m
B
D 1m
E
C
A、B一点C,连结AC和 BC,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M、 N,如果测得MN = 20m,那么A、 A B两点的距离是多少?为什么?
M
40
20
C
N
B
∵点DE是△ABC 的中位线, ∴ DE∥BC,DE= 1 BC
2

如图, △ABC 中,点D、E分别是AB与AC 的中点,证明:DE∥BC,DE= 1 BC
2

结论: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 于第三边的一半。
试一试:
你能解决本节课开始提出的问题了吗?
解答:先在沙堆外取一点C,连接 CA、CB 再取 CA、CB 的中点D、E,并量得D、E间的距 离,假设其大小为 1m 则A、B 间的距离为 2m 。( 根据是: 三角形 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C
例1 求证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 上的中线互相平分.
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D=DB,BE=EC,AF= FC. 求证:AE、DF互相平分.
A
D
F
B
E
C
例1 求证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
上的中线互相平分.
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D=DB,BE=EC,AF=
FC.
求证:AE、DF互相平分.
那么DE为△ABC的中位线;
② 如果DE为△ABC的中位线,那么 D、E分别为AB、AC的 中点 。
思考:
三角形的中位线有哪些性质呢?
1、画△ABC; 2、画△ABC 的中线DE; 3、量出DE和BC 的长度,量出∠ADE和∠B 的度数; 4、猜想DE和BC 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3. 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和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掌握中位线的性质,能够运用中位线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分类,对三角形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能够熟练地画出平行线。

但是,学生对于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画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并能运用中位线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中位线解决几何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中位线的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三角板。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提问:三角形有什么特殊的线段?学生可能会提到中线、高线等。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它是一种特殊的中线。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

首先,给出三角形的定义和中位线的定义,然后通过动画演示三角形的中位线是如何画出的。

接着,展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如平行于第三边、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一张三角板,尝试画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并验证中位线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可以包括画图、证明、应用等类型。

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后,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课件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课件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 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
A
H
E
B
F
E,F是AB,BC的中点,你联想到什么?
要使EF成为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应怎样添加辅助线
D
证明:如图,连接AC
G
同∵理EFE得是F/:△/ A12GBAHC/的C/中12 A位C 线
求证:AE与DF互相平分.
证明:连接DE、EF,
A
因为AD=DB,BE=EC,
所以DE ∥AC 同理EF ∥AB。
D
F
所以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AE、DF互相平分。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B
E
C
如图,在△ABC中, BC>AC,点D在BC边上,且DC=AC, ∠ACB的平分线CF交AD于F ,点E是AB的中点,连接EF,求 证:EF是△ABD的中位线.
其中的道理是: 连结A、B, ∵MN是△ABC的的中位线,∴AB=2MN.
练习:名校课堂107页,知识点1,2
例2.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D=BC,P是对 角线BD的中点,E是DC的中点,F是AB的中 点.求证∠1=∠2.
证明:因为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是DC的中点, 所以PE=1BC;
方法二 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FC、DC、AF
∵AE=EC ∴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 ∴ CF∥DA,CF=DA ∴CF∥BD,CF=BD ∴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 ∴ DF∥BC,DF=BC ∴又DDEE∥= B12 CD且F DE=12BC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C
GH//EF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是初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为后续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发现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的发现和证明。

2.三角形的中位线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的发现和证明过程。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三角板、直尺、画图工具。

3.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形,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中位线。

提问:你们观察到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中位线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的发现和证明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发现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利用三角板、直尺、画图工具,自己动手画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并验证中位线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
3. 三角形的中位线
西安市高新一中初中校区邹国胜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上学习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

三角形中位线是继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后的第四种重要线段。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为证明直线的平行和线段的倍分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也是后续研究梯形中位线的基础。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所显示的特点既有线段的位置关系又有线段的数量关系,因此对实际问题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巩固训练——拓展延伸”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课件进行探究活动,使他们直观、具体、形象地感知知识,进而达到化解难点、突破重点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知道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明确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不同。

(2)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能运用它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及进一步变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及分解构造基本图形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联想来发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培养学生
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辩证的观点的教育。

4、情感目标
利用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难点】:难点是证明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时辅助线的添法和性质的录活应用.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第二环节:教师讲授、传授新知;第三环节:师生共析、证明定理;第四环节:灵活运用、自我检测;第五环节:回顾小结、共同提升;第六环节:分层作业,拓展延伸;第七环节:课后反思。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操作:(1)剪一个三角形,记为△ABC
(2)分别取AB,AC中点D,E,连接DE
(3)沿DE将△ABC剪成两部分,并将△ABC绕点E旋转180°,得四边形BCFD.
2、思考: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
3、探索新结论: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那么DE与BC有什么位
置和数量关系呢?
目的:通过一个有趣的动手操作问题入手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设
置一连串的递进问题,启发学生逆向类比猜想:DE∥BC,DE=2
1BC. 由此引出课题.。

效果: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起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

第二环节:教师讲授,传授新知
内容: 引入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
1.定义三角形的中位线,强调它与三角形的中线的区别.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目的:通过学生前期的猜测,测量,初步感知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和性质。

第三环节:师生共析,证明定理
内容:已知:如图6-20(1),DE 是△ABC 的中位线.
求证:DE ∥BC,DE=1/2BC
证明:如图6-20(2),延长DE 到F,使
DE=EF,连接CF.
在△ADE 和△CFE 中
∵AE=CE,∠1=∠2,DE=FE
∴△ADE ≌△CFE
∴∠A=∠ECF,AD=CF
∴CF ∥AB
∵BD=AD
∴BD=CF
∴四边形DBCF 是平行四边形
∴DF ∥BC,DF=BC
∴DE ∥BC,DE=1/2BC
目的:通过严密的几何证明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证明,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经历定理的探究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第四环节:灵活运用,自我检测
内容:如图,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容易发现: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如图4-94.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
(1)已知四条线段的中点,可设法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找到四边形EFGH的
边之间的关系.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可以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所以添加辅助线,连结AC或BD,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基本图形.
练一练:
1.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小明通过下面的
方法估测出了A,B间的距离:在AB外选一点C,连结AC和BC,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M、N,如果测得MN = 20m,那么A、B两点的距离是多少?为什么?
2.已知:三角形的各边分别为6cm,8cm, 10cm,则连结各边中点所成三角形的周长为cm,面积为cm2,为原三角形面积的。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CD、
AC、BD的中点。

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吗?
请证明你的结论。

目的:巩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同时也兼顾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熟练运用. 第五环节:回顾小结,共同提升
1.教师提问引起学生思考:
(1)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具体内容:
(2)用什么思维方法提出猜想的?
(3)应注意哪些概念之间的区别?
第六环节:分层作业,拓展延伸
C组习题6.6 1, 2, 3题 B组习题6.6问题解决第4题
第七环节: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探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及证明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

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探究过程中,学生先是通过动手画图、观察、测量、猜想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然后师生利用几何画板的测量和动态演示功能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再引导学生尝试构造平行四边形进行证明。

通过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会探究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定理的探究与证明,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的思维品质。

同时,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是兴趣的激发点。

好的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

本课采用问题驱动,从概念的产生,到概念的辨析、再到定理的发现及证明,设计了一个个问题,层层递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不断的深入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