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改革成为江苏省城镇化建设助推器
浅述新型城镇化建设
浅述新型城镇化建设引言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上升期,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而城镇化发展正是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面临我国13亿人口的基数,我国城镇化水平显得十分薄弱,这将阻碍城镇化建设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地方城镇化建设过于追求“扩大城镇面积,盲目征收用地”,在实现量的积累时并不注重质的转变。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只有将地方县,镇,乡的经济提升,打造能够吸引外资的精神面貌,搞好基础设施设备,才能真正地实现城镇化建设。
1城镇化内涵城镇化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过程,指传统农村经济向新型社会经济转变,其中也带动了二,三产业在农村发展,使农村户口向非农村户口过渡。
随着城镇化的数量不断增加,城镇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精神文明都会向农村进行传播扩散。
城镇化的内涵包括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产业结构城镇化以及城市建设和生活环境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其是经济城镇化的载体。
经济城镇化是城镇化的动力,其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社会城镇化则是指人们的生活方式,交通情况,基础设备以及精神文明都被同化,农村和非农村的差距逐渐缩减。
产业结构城镇化则是指产业的演变,升级。
城市建设和生活环境城镇化是指随着城镇化数量的增多,新型城镇的出现使城镇空间形式扩大。
城镇化的内涵包含城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只有深入理解城镇化发展,才能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脚步。
2.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城镇化的质量不高近几年,城镇化建设从表面上看发展得十分迅速,许多农村人口纳入了城镇人口,特别是北山广等一线城市。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其转变的过程并不真实,新增的城镇人口并没有城镇户籍,并不能像其他城镇人口那样享受优待的城市福利。
因此,在一线城市中,某些城市移民只是被“被城镇化”,并没有达到实现城镇化建设真正的目的。
另外,地方城镇化盲目追求征地,开拓城镇土地资源,但是相关经济政策并没有随之出台支持,因此也是“被城镇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体会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体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此后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成为延续改革精神、积蓄发展能量的的重要节点。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改革开放的关键节点,党中央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征程。
在“要不要改”的问题上,从来都没有人怀疑,但在“敢不敢改”和“会不会改”的问题上,很多老百姓,包括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着一些疑虑。
为期4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出台了一个重要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同时给出了时间表来回应这些疑虑:“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决定的推出,展现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大刀阔斧推进改革,以成功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实现中国梦的雄心壮志。
《决定》涉及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令各界人士感到兴奋。
作为一个在农业大街工作的基层干部,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亮点:亮点一:改革力度前所未有。
《决定》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与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几次三中全会比较,有四个特点:一是主题全面。
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
尽管前6次会议也都与改革有关,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改革。
这次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
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一方面是为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另一方面也是实践需要,当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二是主线清晰。
《决定》提出“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这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各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
如第一个主线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就是说,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宏观调控等经济领域的所有改革,都要围绕这个主线来展开和推进。
研讨发言: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研讨发言: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从建设美丽乡村、乡村建设行动,到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振兴的基本内涵和目标要求不断拓展。
当前,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必须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大背景下来审视,把握新的变化趋势,着眼新的目标要求,与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起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努力满足亿万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
顺应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格局,注重实现乡村和城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还是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关系走过了二元分割阶段、以城市为重点的城乡关系调整阶段以及城乡统筹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乡深度融合进程明显加快,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引领下,重大生产力布局持续优化,作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城市群和都市圈,对广大农村地区辐射带动不断增强,逆城镇化现象在一些地方显现,县城和重点乡镇也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助推器。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需要精准研判城乡关系发展的结构性、趋势性变化。
坚持城市群、城市圈、区县域和乡村整体谋划、一体规划,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稳步推动村庄撤并、合理优化乡村功能,协同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挖掘特色资源优势,传承发展农耕文明,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让城市与乡村既协同互促又各具特色。
顺应乡村人口流动变化新特征,注重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合理布局。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乡村人口变动关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布局和后劲,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2024年江苏省户籍管理制度
2024年江苏省户籍管理制度一、前言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大省,一直以来都是人口流动的热点地区。
为了更好地管理户籍人口,江苏省在2024年对户籍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完善。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2024年江苏省户籍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以期为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及广大公民提供权威、专业的指导。
二、户籍管理制度概述2024年江苏省户籍管理制度的核心目标是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合理流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1. 调整户口迁移政策,放宽城市落户限制,鼓励人才和劳动力合理流动。
2. 完善户口登记制度,强化信息管理,提高户口登记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 推进户籍与身份证制度一体化,简化办理流程,提高办理效率。
4. 加强户籍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户口迁移政策3.1 城市落户限制放宽为了促进人口合理流动,江苏省在2024年全面放宽城市落户限制。
具体措施如下:1. 取消原有的大城市、中小城市落户区别,实行统一的户口迁移政策。
2. 降低落户门槛,对于具有稳定就业、住房或在江苏省投资的企业家,均可申请落户。
3. 加大对人才引进的扶持力度,为高技能、高学历人才提供优先落户服务。
3.2 农村户口迁移江苏省在2024年对农村户口迁移政策进行了调整,鼓励农民合理流动,具体措施如下:1. 农民在城市购房、就业或创业满一定年限,可申请将户口迁移至城市。
2. 农村户口人员在城镇有稳定就业、住房或在江苏省投资的企业家,可自愿选择保留农村户口或迁移至城市。
四、户口登记制度4.1 信息管理江苏省强化户口登记信息管理,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实时性。
具体措施如下:1. 建立全省户口登记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更新。
2. 加强户口登记信息采集和核实工作,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3. 加大对户口登记信息泄露的处罚力度,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4.2 户口登记办理江苏省简化户口登记办理流程,提高办理效率。
具体措施如下:1. 推行网上预约、快递寄送等便民服务,减少群众跑腿次数。
户籍制度改革
主题五:户籍制度改革■背景导读一、理论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制定和形成了一套以户为单位,以人为对象的户口管理制度,包括户口登记、户口迁移、户口统计、常住人口管理、暂住人口管理等内容。
虽然户籍制度管理包括诸多内容,但掌握和控制住户与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是户籍制度长期以来最重要的内容。
户籍制度不仅仅是指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规定及配套措施,在此基础上还包括城市商品粮油供给制,城乡不同的医疗保健制等辅助性措施。
户籍制度不仅仅是管理上的身份证明,同时也是与经济地位和社会福利待遇等相联系的社会身份的证明。
二、政策背景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措施: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
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
要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进一步增加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投入。
2010 年5 月27 日,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
该意见在“推进城乡改革”部分提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将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
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
三、当前状况户籍制度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我国政府开始对户籍制度改革进行试点, 但一直进展缓慢。
近年来, 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的战略目标, 户籍制度改革再次被提上中央议事日程。
2010 年初,北京市教委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正式确定了小升初和小学入学时间表。
政策中明确提出,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将与北京户籍学生一样享受免试就近入学,确保每一个外来人口子女都有学上。
市教委副主任罗洁表示,本市将力争用3—5 年时间使外来人口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同城待遇”。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1. 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是()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B.东部人口密度大于西部C.东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D.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2.苏北地区农业比重较大,图中M地虽地处沿海地区,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推测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产业转移导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C.降水较少,河流少,水资源缺乏D.多盐碱地、沼泽,农业发展不利2. “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
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建设骑楼的目的是()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C.节省建筑材料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2.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B.高温多雨的气候C.降雨强度大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3.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8.8亿,比2010年减少4000多万人;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为15467人;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
完成下面小题。
1. 劳动年龄人口和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的变化,其影响是()A.劳动力的优势削弱B.机器换人速度趋于减缓C.产业升级需要加快D.出口商品成本优势上升2.关于城市群人口迅速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高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水平B.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C.高新技术产业向城市群集聚D.迁出地城市化水平下降4.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
读世界人口分布的人类大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①D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低,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②D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③D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④D处高温多雨,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有关图中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人口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②老龄化问题严重③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过剩④死亡率较高⑤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⑥宗教以伊斯教为主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5. 近年来﹐我国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非农户口和城镇户口有什么区别
非农户口和城镇户口有什么区别
按照以前非农户口就是城市户口(城镇户口),它俩没有区分,户口性质只有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分,农业户口 是指农民(农村集体组织内人员),非农业包括所有不从业农业生产的人员。现在搞户籍改革,只有居民户口,消除城 乡差别,也就是说以后只有居民户口,没有农业和非农之说,但目前由于体制遗留问题,城镇化建设进展不是很快, 所以我们国家同时有农业,非农,居民三种户口并存的局面。
户籍管理制度
户籍管理制度建国以来,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 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第二阶段,1958~1978 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 年以后,半开放期。
1958 年以前,中国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人们可以自由迁徙。
1958 年01 月09 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毛泽东签署一号主席令,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它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七项人口登记制度。
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模式”因此而生成。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旧的户籍制所带来的负效应日益显现。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铁饭碗”被打破,大量高学历或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加入到流动大军中来……据公安部和有关专家估算,1997 年全国流动人口已达 1.1 亿。
在市场经济逐渐形成的今天,人口的合理流动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对40 年不变的户籍制度形成了冲击。
1998 年07 月22 日,国务院发出批转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
文件对当前户口管理作出了“四项改革”:1、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的政策。
对以往出生并要求在城市随父落户的未成年人,可以逐步解决其在城市落户的问题,学龄前儿童应当优先予以解决;2、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
对已在投靠的配偶所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公民,应当根据自愿的原则准予在该城市落户;3、男性超过60 周岁、女性超过55 周岁,身边无子女需到城市投靠子女的公民,可以在其子女所在城市落户;4、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合法稳定的职业或者生活来源,已居住一定年限并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可准予在该城市落户。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及五大建议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及五大建议2013-12-27 09:32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作者:李晓琳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当前推动我国城镇化的关键一环,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但目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整体进度仍然缓慢,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当前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问题(一)户籍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体系尚不完善一是户籍制度发展到今天,附着的社会管理功能、经济利益分配以及社会福利格局较为复杂,就业、住房、教育、土地、养老、医疗、生育、信息支持、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都直接和户籍挂钩。
因此,户籍制度改革不单纯是户口的放开,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二是相关顶层设计必须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要求,最终达到有效拉动内需,推动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实现中国梦。
因此,户籍制度改革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客观上需要有全局的、系统的、科学的顶层设计对改革进行指导。
(二)现行公共服务体制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矛盾较大1.户籍迁移放开速度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不匹配。
在现有制度框架下,一些地方正是由于放开户籍限制后,无力承担大量新进人口的公共服务而紧急叫停,如2004年郑州户改政策一步放开,几十万人口涌人城市,涌入学校的农民工子女迅速增多,而市区公办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最终只能叫停。
2.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面临多方利益博弈。
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公共服务制度将更多的人口纳入到服务体系中,即打破当前利益格局的社会资源再分配机制。
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较大的前提下,直接取消各地的公共服务筛选机制并不现实,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
当前,我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领域如何在改革速度与改革质量之间寻求平衡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三)现行土地制度对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制约较大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密不可分。
土地与户籍挂钩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将工业化和城市化所需要的劳动力储备留在了农村,曾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因城市资源短缺而可能造成的社会问题。
专题8: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课件)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预测
4.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 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①需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②可以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③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 ④需要推动东、中、西三大地区同步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平均化,①说法错误。 ②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增强发展的整体性,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②③说法正确。 ④:推动东、中、西三大地区协调发展,而不是同步发展,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研究制定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 》提出,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到2025年,在全国打造500个左 右的县域商业“领跑县”,建设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村新型便民商店。材料说明政府 () ①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 ②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县乡村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③推动构建统一开放、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④增强发展协调性、整体性,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研究制定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 。材料说明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①正确。 ②:“推进新型城镇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构建县乡村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说法错误,应是构建以城市群为 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②排除。 ③:商务部等部门制定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是为了构建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构建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③错误。 ④:《计划》提出,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材料说明政府增强发 展协调性、整体性,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协调发展,④正确。 故本题选B。
关于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几点建议作者:张喆【摘要】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必然趋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内容。
在实现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政府应该科学地调整城镇化、城市化以及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就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经济全球化城市化是社会发展中系统而漫长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单纯地进行城乡人口结构转化,也不单纯是产业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的改变,而是以将传统的生活、劳动方式逐渐向现代化生活、劳动方式作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目标。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中,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就城市化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城市化进程需要把握好推进次序现代城市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进次序。
总的来说,城市化进程需要遵循三个基本步骤,首先是实现农村城镇化,然后实现城镇现代化,最终才是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这是因为城市化进程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城市作为经济发展中的社会产物,在三个不同的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任务。
在农村城镇化时期,城市化建设需要注重工业化的发展,逐渐从传统的手工作坊转变向机械化生产,最终实现电气化工业建设。
而当农村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在自然环境、市场规模以及交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后,就需要开始实现城镇城市化。
通常来说,城镇城市化需要经历这几个过程:(1)不断地提高工业化水平。
(2)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硬环境和软环境相结合,促进人口和产业工人逐渐从农村地区集中到城市。
(3)持续性完善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城市功能相配套。
在发展条件较为良好的地方,在实现了城镇城市化建设之后,需要向着更高的目标城市现代化前进,这也是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建设的终究目标。
在这一时期,城市功能需要更高水平、更加全面的发展,需要在城市中构建完整性、立体化的交通、信息网络,需要具有较强的金融功能和齐备的贸易水平,保证城市能够成为一个市场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以及管理中心,能够变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人流的重要集散区域,甚至成为国家、国际的核心城市。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实施意见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2.09•【字号】宁政办发〔2021〕5号•【施行日期】2021.0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户籍、身份证管理正文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实施意见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持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系列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市户籍制度改革,稳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和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关于督促落实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和《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切实做好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
突出保基本、保重点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完善财政、土地、社保等配套政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省会担当,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打造“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目标引领政策。
立足本地实际,紧盯目标要求,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完善有针对性、有层次的落户政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坚持积极稳妥,优先解决存量。
突出重点人群,着力抓好已经在城镇就业、进城时间长等存量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工作,坚持存量优先,有序引导增量,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预期和选择,让有意愿、有能力在城镇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应落尽落。
2024年春江苏开放大学市政管理学第二次形考作业答案
2024年春江苏开放大学市政管理学第二次形考作业答案注意:学习平台题目可能是随机,题目顺序与本答案未必一致,同学们在本页按“Ctrl+F”快捷搜索题目中“关键字”就可以快速定位题目,一定注意答案对应的选项,如果答案有疑问或遗漏,请在下载网站联系上传者进行售后。
如需其它科目的答案也可以联系上传者。
一、2024年春江苏开放大学市政管理学第二次形考作业单选题答案1、________是指城市人口和城市职能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和扩散的过程。
A、城镇化B、城市化C、“逆城市化”D、都市化学生答案:C2、在政策层面,很长时期内,中国城市化倾向于以________建设为主。
A、小城镇B、特大城市C、大城市D、中小城市学生答案:D3、1985 年9 月,开始实施________制度。
________携带方便、长期有效,功能在于证明个人身份,不记录个人的社会关系。
居民身份证A、户口本、户口本B、介绍信、介绍信C、居住证、居住证D、居民身份证、居民身份证学生答案:D4、1750 年伦敦有75 万人,1862 年增加到280 万人,超过当时的________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同时它也成为世界的工业生产中心和贸易中心。
A、东京B、巴黎C、北京D、纽约学生答案:C5、减少_________是要求城市政府按照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原则,通过委托经营、特许经营、资产出售等方式,逐渐地从竞争性的经济和事业领域退出来。
A、经营职能B、“划桨”职能C、监督职能D、联络职能学生答案:B6、________底,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47 亿人,其中城镇人口所占比例为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A、2014年B、1989年C、2011 年D、2001年学生答案:C7、大城市具有中小城市难以替代的优势,比如________,意思是城市规模越大,其生产要素的集聚程度就越高,就越易产生集聚效应。
A、环境效益B、规模经济效应C、社会效益D、辐射作用学生答案:B8、为了保障市政府的自治权力,西方国家在法律上做了一项制度安排,即当城市认为中央干涉其________时,可以向最高法院、专门法院或普通法院申诉,由法院进行裁决。
江苏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步分析【范本模板】
江苏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初步分析人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受益者,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既是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一、江苏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一)人口低速稳定增长,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增长速度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进入新世纪,江苏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人口再生产始终保持“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现代模式。
2006年,全省常住人口达7549。
5万人,自然增长率为2。
28‰,人口总量占全国5。
7%。
与上年相比,总人口增长1%,自然增长率上升0。
07个千分点,人口总量占全国比重保持不变.而同期江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4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经济总量占全国10。
3%,比上年提升0.3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2006年全省人均GDP已达28685元,比上年增加4125元,增长16。
80%。
2001-2006年,江苏人口增长2.65%,不足上一个10年增长速度(7.07%)的一半,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速度(2。
99%).而这一时期,江苏经济增长则达到127。
86%,翻了一倍多。
2001—2005年度经济增幅分别达到10.2%、11。
7%、13。
6%、14.8%和14。
5%,年均递增13。
6%,高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3。
4个百分点.2006年,又创出14.9%的新增速,经济增长步入一个新的快速稳定增长期。
从人口经济密度来看,1990年为5.9人/万元,2000年下降到0。
86人/万元,2006年继续减少到0。
35人/万元,下降速度非常之快。
人口的低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江苏省2005年突破了人均GDP三千美元大关,处于世界中下收入和中上收入国家水平之间水平,标志着江苏人口与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二)年龄结构趋于优化,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从而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2013高三时政之 推进新型城镇化 警惕“城市病”
2013高三时政之推进新型城镇化警惕“城市病”整理: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汪长河【背景】据《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公布,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这意味着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这必将引起未来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中国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大的指标性信号,将大大促进五大重大转折:发展结构将出现重大转折,内需拉动将成为主导动力;经济结构将出现重大转折,创新产业必然迈上新台阶;社会结构将出现重大转折,中等收入阶层将走上社会前台;人力结构将出现重大转折,由体能向智能的转换加速;管理结构将出现重大转折,实现智慧城市与幸福城市。
李克强在03月17日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现在大约有2.6亿农民工,使他们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
而且城镇化也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认为,“城市病”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将会加剧城市负担、制约城市化发展以及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等。
特别是城市的出行时间较长,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城市会损失大量的财富,无形中浪费了能源和资源,不利于城市的畅通发展。
如何治理“城市病”,报告给出了药方:一是科学制定城市规划,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四是完善就业机制。
【典型例题】材料一:注:目前,美国城镇化率超过82%,德国城镇化率高达96%。
材料二:二战后,世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如韩国推行大城市主导型的城镇化,大力改善道路、水电等城镇基础设施,并发起“新农村”运动,推动乡村发展,迅速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但也加剧了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拉美地区是世界城镇化最快地区,但由于“赶超”过度,城镇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工业化所能吸纳的程度,出现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1)依据图表一,选出图表二中反映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比率变化趋势的折线是▲,并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盐城市户籍管理规定解读(二篇)
盐城市户籍管理规定解读一、引言户籍管理是国家对人口信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行统一管理的基础,是实施居民身份证制度和居民户口管理制度的具体操作。
户籍管理规定是指国家制定的关于户籍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目的是保障居民的人权和基本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盐城市作为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市,采取了一系列的户籍管理规定,旨在加强对居民的管理和服务,保障居民的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对盐城市户籍管理规定进行解读,详细分析其中的条款和内容,为居民提供详尽的解读和指导。
二、盐城市户籍管理规定概述盐城市户籍管理规定是盐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的地方性规定,主要涉及户籍登记、居民身份证、户口迁移、户籍管理服务等方面内容。
三、盐城市户籍管理规定主要内容解读1. 户籍登记户籍登记是指将居民的基本信息登记到户籍档案中的过程,是确认居民身份和基本权益的重要环节。
盐城市户籍管理规定明确了户籍登记的程序和要求:(1)居民应当自主申请办理户籍登记,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身份信息和相关证明材料;(2)户籍登记机关应当及时受理、审查和登记申请,并颁发居民身份证。
通过以上规定,可以保证居民的权益得到保障,并为居民提供方便和便利。
2. 居民身份证居民身份证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身份证明,用于证明个人身份和进行各类事务的证件。
盐城市户籍管理规定对居民身份证进行了明确的规定:(1)居民应当按照规定及时申领、使用和更新居民身份证;(2)居民身份证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并应当妥善保管和使用。
通过以上规定,可以保证居民身份证的正常使用,并防止身份证被冒用和滥用。
3. 户口迁移户口迁移是指居民因各种原因需要变更户口所在地的手续和程序。
盐城市户籍管理规定对户口迁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1)居民因工作、学习、居住等原因需要变更户口所在地的,应当向户籍管理机关提出申请;(2)户籍管理机关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审批并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扬府发〔2016〕85号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文:----------------------------------------------------------------------------------------------------------------------------------------------------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扬府发〔2016〕8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为有序实现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14〕25号)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苏政发〔2014〕138号)等文件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行放宽中心城区,全面放开县城镇、建制镇和其他小城镇的落户政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扬州”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
充分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预期和选择。
2、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依法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不得强迫办理落户。
3、坚持统筹配套。
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新扬州建设进程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到5个百分点左右。
江苏省政府批转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
江苏省政府批转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11.22•【字号】•【施行日期】2002.1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户籍、身份证管理正文江苏省政府批转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政府同意省公安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措施。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这项改革顺利进行、取得实效。
二00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省公安厅二00二年十月)近年来,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实施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止到目前,全省已有424.3万人通过户改在城市和城镇落户,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是省委、省政府为增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而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
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城市化发展目标,必须采取坚决有效措施,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人口向城市和城镇流动与集聚,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根据国家关于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做法,结合江苏实际,我们建议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力度,打破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二元结构,全面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生活来源)为户口准迁条件,以法制化、证件化、信息化管理为主要手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
改革的具体措施如下:一、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
2014户籍制度改革
2014户籍制度改革2014户籍制度改革2014户籍制度改革,新的一年,新的制度,到底新的2014户籍制度改革好还是不好?对于老百姓而言,改变了什么,又改善了什么,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首先看下2014户籍制度改革的五大看点,再来看下百姓的反应。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7月3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启动中国新型户籍制度的整体构建。
8月6日,记者从山西省公安厅获悉,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全省户籍制度改革相关细则正在制订中。
1.户籍政策总体调整实属空前回顾数十年来我国推行的多次户籍制度改革,此次的升级可以完全可用实属空前来形容。
本次户籍制度改革有三个比较鲜明的特点:一是对户籍政策的一次总体调整。
与以往相比,过去的历次改革一般都是局部的、部分的、条文的调整,某一个方面的调整。
这次是在中央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全面的规划后,决定在全国实施差别化的落户政策,这对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引导人口的分布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统一部署进行的一次综合配套的改革。
户籍制度的改革不仅是户籍制度本身单项的改革,而是各有关部门统筹配套推进的改革。
三是对新型户籍制度的一次整体构建。
这次户籍制度改革不仅是落户政策的调整,还包括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
/zt/hjzd/Index.html2.再无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区分《意见》中有关城乡户口统一的规定,无疑是此次户籍制度改革的最大亮点。
《意见》指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
这意味着,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成为历史,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也将作古。
今后,每一位中国公民的户口均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将不再以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为依据区分农村人与城里人,改为根据居住地的不同来区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根据从事的职业区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
面试题关于儿童的开头
面试题关于儿童的开头题目:儿童现在出现很多留守儿童,有人觉得现在社会对他们充满同情和关爱,有人觉得留守儿童性格坚韧,独立性强,你怎么看?答:各位考官好,关于留守儿童,我始终认为他们是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悲剧,是一个畸形的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进入加速度,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大批进城务工人员,从而也就有了留守儿童。
缺少父母陪伴、缺乏管教、敏感自卑是他们的普遍状态。
有人觉得社会对留守儿童充满同情和关爱,这是不争的事实。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早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关于留守儿童的专题研究,慈善机构捐款捐物的活动,各类媒体的关注曝光,专项心理辅导,由学校、共青团、妇联等机构共同构建的留守儿童教育监管体系等等。
可以说,在留守儿童这个问题上,政府及民间在共同努力着,希望能给留守儿童带去一些光明,驱散他们生活中的雾霾。
也有人觉得留守儿童性格坚韧,独立性强,我想说,这只是你看到的结果,而造成这个结果的过程是不是痛苦万分、是不是不堪回首你有没有关心过呢?面对苦难,有人能够战胜苦难成为强者,有的人却倒在了苦难的磨砺下,要知道,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普通的,能成为强者的仅是极少数。
所以,留守儿童确实存在经过一段艰难时光后成长为坚韧独立个体的可能,但他不代表大多数。
而要不要经历这段不堪回首的日子,留守儿童甚至连选择权都没有。
把平等的选择权交还给孩子,不让他们被动地承受这些,我国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一、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尽快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村里有产业,村里有收入,村里环境好,村里就会不断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村共建,父母回来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第二、进一步优化户籍改革制度,合理制定大中小城市的落户限制,解决户口迁移的问题,同时,各城市也可在公立学校中逐步向留守儿童开放入学名额,多措并举来解决留守儿童入学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法制报讯记者从省公安厅治安管理局获悉,近年来,针对原有户籍管理制度不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要求的情况,我省公安机关大力推行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至今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的建制镇达978个,占总数的83.2%,共有334.9万人办理了小城镇户口。
全省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覆盖面达83.2%,城镇化率达41.4%,对推进全省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省公安机关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在九十年代中期在全省382个重点镇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围绕推进城市化,省公安厅制定了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十项措施,提出了明确的改革目标和要求。
在改革中,我省公安机关进一步放宽城市化发展急需各类人才特别是管理、技术人员及家属,大中专毕业生以及技校生进入城市落户条件。
全面实行投资买房落户政策,切实解决了城市郊区无地农民撤组转户问题。
为吸引农民进城、进镇落户,省政府专门制定了进镇农民宅基地、承包地、自留地使用、流转等配套优惠政策,保证他们原有利益不受影响,并明确进镇落户农民与城镇居民在各方面一视同仁,享受同等权利。
进一步确立了以居住地和就业为原则,实行以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落户基本条件的户口准迁制度,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
户籍制度改革既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又促进了经济发展。
据统计,全省参与小城镇户改的人员中,共购、建房屋23.5万套,吸引了62.7万名各类人才和务工经商人员落户小城镇,大大促进了城镇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城镇经济建设的发展。
各地通过进一步放宽婴儿、未成年子女、配偶和父母投靠政策,共批准办理“三投靠”户口78万余人,深受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