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家的意味》参考教案2

合集下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 教案-教学设计(附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家的意味 教案-教学设计(附知识点归纳)

课题第三单元第七课亲情之爱——家的意味授课时间课时1课时课型新课实际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过程与方法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教学重点家的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教学方法课堂导入激发互动学习方法发现探究合作交流教具ppt民族团结教育内容1771年1月5日,吐尔扈特人在渥巴锡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于6月回到祖国的怀抱。

吐尔扈特部万里回归祖国,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可歌可泣的重大事件。

一、自主预习1.一般来说,家庭是由_____关系、_____关系或_____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我们的生命是_____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_____和支持。

3.家是我们心灵的_____。

家里有_____,家中有_____。

4.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_____、轻松的避风港。

5.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_________”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6.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生命的居所探究一:教材P71运用你的经验请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港湾……探究二:教材P72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1)学生分享家庭关系确立的多种情形。

(2)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下面这些家庭功能的认识。

探究三:教材P73阅读感悟(1)学生分享课本P73两个故事。

(2)思考感悟,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答案提示:(1)略。

(2)体会到了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知识模块二中国人的“家”探究四:教材P73探究与分享思考: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答案提示:我感受到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课题名称】:《家的意味》【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初一xx班【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理解“家”的内涵和“家”的意义;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

2.能力目标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家人对我们的付出,体验家人之间亲情的温暖和爱,感受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是心灵的港湾;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的含义、作用2.教学难点懂得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过程详细过程(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导入新课: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那么家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人对于家的看法是什么。

(播放视频)视频看完了,他们每个人对于家的理解都不同,在你眼中,家是什么呢?(板书:家的意味)讲授新课:「话说我家,体味亲情」一、家庭的含义(板书:家庭的含义)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结合刚刚的视频和大家的回答来看啊,每个人对家的理解和感悟都有所不同。

我们可以把学校、班级比作自己的家,在歌曲《大中国》里把中国比作我们的家,这些是广义上的家。

我们经常说的家即“小家”,一般意义上,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而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那么什么样的情形下可以组建、确定家庭关系呢?请同学们看到书本72页的相关链接。

(PPT放映相关的图片)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主要有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和再婚组建关系。

(结合图片稍微讲解并让学生做好笔记)(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那么家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呢?二、家庭的作用(板书:家庭的作用)探究与分享(展示材料“小明的家庭”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他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案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案
2、进一步理解家庭中有哪些关系(祖孙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
3、应会“家”的功能有哪些?(板书:家庭的作用)
4、展示PPT演一演、说一说分别从两则故事中理解家是身心的寄居之所;家是心灵的港湾。(板书:寄居之所、心灵港湾)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
5、承上启下:总结家是生命居所的内容,以歌曲大中国引起下文——中国人的“家”。
第二环节:中国人的“家”
1、展示PPT春运回家过年的图片,思考:中华文化中,家的内涵?(板书:家的内涵)
2、应知在中华文化中,家的意味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3、PPT拓展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训家规与家风。
4、读一读:分析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应会家庭文化中,“孝”是最重要的精神内涵。(板书:孝的内涵)
6、理解“孝”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尽孝在当下(板书:孝亲敬长、尽孝在当下)
学生活动:自读教材,自我思考
7、总结:如何孝亲敬长及其方法与技能。
(三)巩固练习
PPT展示——当堂过关(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小结
学习完这节课后,写一写你对家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的基础训练
2、预习新课
个性思考部分
教学反思
七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
家的意味
课时
班级
授课教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什用。
3、了解中华文化中“家”的意味。
(二)能力目标:
1、明确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知道“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热爱家庭、热爱亲人的道德情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家的意味》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家的意味》教案

有人说,家是远方游子日夜漫长心灵的牵挂,是温暖的源泉。

在中华文化中,家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深厚的意味,而“孝”是其中重要的精神内涵,尽孝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用行动去表达。

板书课程结束,与
老师一起梳理
本课知识点呈现本课主要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图
拓展空间展示“家”在中国古代文字中的写法,探讨文字背后的意义课下查找资料
完成
通过古代文字进
一步理解中华文
化中“家”的意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好词好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家的意味》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生命的居所”主要是介绍了家的含义、家庭的功能以及家的特点;第二目“中国人的家”介绍了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家有着丰富的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律义务。

本框题的学习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三个框题中,学生已学习了与同伴、老师的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落脚点。

而宝贵的生命来自于父母,所以本框题也为第四《生命的思考》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孩子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

同时,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尚未成熟,要他们很好地理解中国家庭文化,学会孝敬父母有一定的困难。

而本框题所涉及到的家庭知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还是较为浓厚的。

三、设计思想本框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

”的思想和《思想品德程标准》中提出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设计了“话说我家,体味亲情——晒晒家规,传承家风——孝亲敬长,学会践行”的教学过程,巧设情境,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热情,同时把内知识与德育相渗透。

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表达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

认同——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

能力目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2024年秋新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家的意味》教案

(2024年秋新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家的意味》教案

4.2家的意味一、教学目标1.理解“家”的内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认识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家的温暖和责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家庭、尊敬家长的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家的内涵及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难点: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深刻感悟家的温暖和责任。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家庭温馨场景的视频,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新课内容讲解】一、家的内涵1.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人们生活的起点和归宿。

2.家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港湾,它给予我们温暖、支持和爱。

3.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互相尊重、理解和支持。

二、家庭的重要性1.家庭环境对个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一个和睦的家庭能培养出健康、自信、乐观的孩子。

2.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形成良好家庭氛围的基础。

3.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影响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因素。

【活动设计】活动一:家庭照片分享会学生带上自己的家庭照片,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与家人的故事,并讨论这些故事给他们带来了哪些感受和启示。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活动二:角色扮演游戏——我的一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庭成员(如父亲、母亲、孩子等),模拟一天的生活场景,包括早晨起床、上学或上班、晚餐时间等。

在模拟过程中,学生要尽量表现出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以及与家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相互关心的重要性。

【总结与反思】1.学生集体反思家庭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念和影响因素,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念,让我们的家更温暖。

2.教师可以就今天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家的认识和感悟程度,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作业布置】1.写一篇关于“我的家”的短文,描述自己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成员间的互动,表达对家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七课亲情之爱第1课时家的意味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家的内涵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关于“春运”的图片──他们在路上要经历什么,他们的方向指向哪里?2.通过图片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思考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命的居所1.“家”是什么我家在北京市西城区……(这里的“家”指的是住址)那座房子就是我家……(这里的“家”指的是住所、建筑物)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这里的“家”指的是国家)初一(5)班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班集体)(1)这些句子中,“家”分别指什么呢?(2)展开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表达心目中的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填写并说明理由。

例如,家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夜行人晚归的路程;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可以遮挡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风风雨雨……教师讲述: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饭的地方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是家庭的某一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小明的家庭设计意图:通过小明家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家的功能的多样化,为理解家的意味提供支撑。

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

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

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长大了小明也想当一名会计师。

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

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

暑假快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1)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家庭的关系?你们家庭的关系有哪些呢?(2)思考:家庭有哪些功能呢?教师小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正是因为家庭具有的生育、经济、情感交流、赡养、扶养和抚养等方面的功能,所以,“家”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意义和重要价值。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 家的意味 教案 (2)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 家的意味 教案 (2)
问:你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学生回答
尽孝在当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板书:C、尽孝在当下
我的困惑
爸爸闯红灯之后,托关系找到交警大队的人,消除了这一记录,我说:“爸爸您这样做太不诚信了,也不公平,还是接受处罚吧。”爸爸生气的说:“你这不孝子,真傻!”
问:你认为,这是没有孝敬父母吗?
学生回答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课题
家的意味
单元

学科
政治
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家的内涵,知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懂得在中国的家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2、激发学生孝敬父母长辈、关爱家人的社会情感。
重点
了解家的内涵
难点
了解家的内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孝,是满足父母的合理需求,不愚孝,应以道德和法律为原则。
阅读相关信息
认真思考相关问题
回答问题
欣赏图片
回答问题
欣赏图片
小组讨论
回答问题
欣赏图片
静心思考
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
回答问题
通过各种介绍让学生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家从而让学生明白家是我们身心寄居之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通过对春运大迁徙的解读,让学生明白在这个壮观的景观背后浓浓的亲情,从而得出中国人的家的特点,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板书:5、孝文化A、精神内涵
3、我心中的“孝”
问:我心中的“孝”
学生回答
播放视频
师: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孝,“孝”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家的意味-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家的意味-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家的意味-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构成和特点,体会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和关爱,提高他们的亲情意识。

3.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从而形成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难点:1.家庭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2.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看一幅家庭的图片,让他们说出家庭中有哪些人。

2.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家庭的认识。

第二步:新课讲解1.让学生听一段对话,关于一个小朋友对家的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家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是什么,家庭成员之间有哪些互动。

3.讲解家庭构成和特点,以及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第三步:小组讨论1.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一下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教师辅导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家庭对于个人的重要性。

第四步:案例分析1.选取一些家庭互动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家庭中实现相互尊重和关爱。

第五步:总结1.教师向学生讲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自己的家庭,多向家庭成员表达爱和关怀。

课后拓展: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家庭和家庭感受。

2.引导学生去了解一些社会公益机构,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传递亲情和爱心。

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从家庭的角度去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人。

通过讲解家庭的构成和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和关爱,提高他们的亲情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心自己的家庭,多向家庭成员表达爱和关怀,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意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的意味》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3课时)第1课时家的意味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中的第七课《亲情之爱》第一目《家的意味》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有以下几大构建:1、生命的居所;2、中国人的“家”。

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并善于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认识并了解中国人的“家”,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

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习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只有对家有很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很强。

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亲情,感悟家庭的温暖,了解家的意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亲情之爱,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家庭观。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庭内涵及在我们成长中的作用。

2、了解中华文化中“家”的意味。

过程与方法1、明确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知道“孝”的精神内涵及如何做到孝亲敬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家庭、热爱亲人的道德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家庭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孝”的精神内涵。

难点对“孝”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五、课型新授课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精心备课,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汉字“家”的多种写法及与“家”相对应的一些词语。

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情景激趣播放歌曲《回家》:“走过的世界不管多辽阔,心中的思念还是相同的地方。

”《回家》这首歌曲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二)、问题导读,新知研讨生命的居所【过渡语】提起“家”,同学们都再熟悉不过了。

如果问你什么是家,家对你意味着什么,你能回答出来吗?1.什么是家庭。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家的意味》名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家的意味》名师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名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

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2.活动建议:举办搜集“父母说得最多的十句话”的活动,尝试理解父母“源于爱”的初衷,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

本框“运用你的经验”采用了发散思维的方式,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家”的内涵。

对于“家”这么熟悉的字眼,初中学生很少去关注和深入思考。

活动给出了四个思考角度: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饭的地方,通过探讨打开学生的思维,进而进入开放的空间──“家”还是……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依据生活体验说出对家的感受。

然后由对家的认识导入新课的教学,引出“家”是“生命的居所”。

本框共安排两目内容。

第一目“生命的居所”。

教材以“家”是什么的体验活动导入,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家的内涵和意义。

本目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家庭的内涵。

通过“相关链接”进一步引领学生认识家庭关系确立有多种情形,包括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而组成的家庭、因血缘关系而组成的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随父或母再婚组建的家庭。

在教材第一段正文给出“家庭”的内涵后,“相关链接”多角度解析了“家庭”的外延。

结合内涵和外延,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从感性到理性,从个别到一般,建构关于“家”的全面认知。

其二,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家庭的功能,正是因为家庭具有的生育、经济、情感交流、扶养和赡养等方面的功能,所以,“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独特意义和重要价值。

每一个人都来自家庭,没有家庭就没有我们的存在。

对此,教材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二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家深刻的热爱之情,形成正向的情感表达。

好好地爱家人,呵护亲情,建设温馨家庭,是我们生命当中极重要的内容,也是我们肩负的使命。

爱是一种能力,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需要不断提高爱的能力,学会爱,并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爱。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家的意味》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生命的居所”主要是介绍了家的含义、家庭的功能以及家的特点;第二目“中国人的家”介绍了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家有着丰富的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律义务。

本框题的学习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三个框题中,学生已学习了与同伴、老师的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落脚点。

而宝贵的生命来自于父母,所以本框题也为第四课《生命的思考》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孩子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

同时,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尚未成熟,要他们很好地理解中国家庭文化,学会孝敬父母有一定的困难。

而本框题所涉及到的家庭知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还是较为浓厚的。

三、设计思想本框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

”的思想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设计了“话说我家,体味亲情——晒晒家规,传承家风——孝亲敬长,学会践行”的教学过程,巧设情境,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热情,同时把课内知识与德育相渗透。

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表达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

认同——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

能力目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初中道德与法治_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课家的意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课题:家的意味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家庭的温暖和爱,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秀品质,争做孝亲敬长的好学生。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家庭文化;能够懂得尽孝在当下,用实际行动尽孝。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的意义。

知道为什么孝亲敬长和怎样孝亲敬长。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孝亲敬长的原因和做法●教学难点:理解“家”的意义和内涵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回家的路》【教师活动】《回家的路》这段视频表现了怎样的主题呢?哪个同学来说一说?【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活动】家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特殊的感情,无论风霜雨雪都挡不住人们回家的脚步。

今天呢,我们一起来聊聊家,话话情,品一品家的意味!(二)新课教学活动一:话说我家,体味亲情【教师活动】同学们,你有一个怎样的家呢?能不能说一说你对家的感受?首先说一说老师的家,我觉得我的家是一个充满温暖幸福的家,每天放学下班回到家里,桌子上已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可爱的女儿、儿子向我扑过来说着,妈妈,妈妈我想你了,叽叽喳喳的向我诉说着一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其乐融融。

你有一个怎样的家呢,说一说你对家的感受?【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自己眼中的”家”并回答,温馨的家,幸福温暖的家等等出示图片【教师活动】芸芸众生,为什么我们四个人是一家人?为什么他们三个人是一家人呢?因为我们的家里存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

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多媒体出示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包括:①结婚,组成新的家庭;②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④随父(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

【教师点拨】不同的人对家有不同的感受,有人说家是一栋房子,是一个具体的地址,没错,家是我们身心的居所。

板书身心的居所出示图片【教师点拨】有人说,家是妈妈做的美味佳肴,每每想起来都忍不住流口水。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7课 家的意味》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7课 家的意味》

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7课家的意味》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家的意味》旨在让学生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体会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维护家庭和谐的能力。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家庭的组成、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和如何与家人相处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对家庭有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可能对家庭关系、家庭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通过教学进一步加深对家庭和谐的认识,培养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家庭的组成、关系、功能,认识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提高维护家庭和谐的能力。

3.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的组成、关系、功能,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培养家庭责任感,提高维护家庭和谐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家庭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的关系、功能和和谐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家庭场景,增进对家庭角色的理解,提高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家庭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角色扮演的场景和剧本。

3.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家庭的关系、功能、和谐的重要性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定义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家庭的关系、功能和和谐的重要性,让学生对家庭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庭案例,理解家庭关系、功能和和谐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家庭关系、功能和和谐的重要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家人相处,提高家庭和谐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庭关系、功能和和谐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思考如何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家的意味》参考学案2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家的意味》参考学案2

7.1 家的意味【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初步形成为家庭作贡献、为父母分忧的人生态度。

能力目标: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知识目标:理解家的含义和作用,知道尽孝应在当下。

【自主预习】1.一般来说,家庭是由______、_______或______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是我们______的寄居之所。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与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____的哺育和支持。

3.家是我们____的港湾。

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____,家中有亲情。

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4.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浓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______,是甜蜜、温暖、轻松的_____。

5.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_____。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_____,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______。

6.尽孝在当下。

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_______表达孝敬之心。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生命的居所1.什么是家?p71*2.家的重要性(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与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知识点二中国人的“家”如何认识中国人的“家”(1)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浓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2)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论语.学而》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3)尽孝在当下。

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家的意味》参考教案2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家的意味》参考教案2
(2)体会到了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知识模块二中国人的“家”
探究四:教材P7 3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答案提示:我感受到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
探究五:教材P74探究与分享
交流展示生成 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 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板书设计】
复备栏
课题
1.7.1家的意味
复备人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2.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3.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知道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需要继承和发展。
教学重点:
认识家庭对成长的意义,热爱自己的家庭。
探究六:教材P74相关链接,及P75方 法技能
(1)分享我国法律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2)学生分享P75“如何孝亲敬长”,了解一些具体做法。
(3)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如何来孝亲敬长?
答案提示:(3)爱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为父母分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上,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等等。
探究二:教材P72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家庭关系确立的多种情形。
(2)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下面这些家庭功 能的认识。
探究三:教材P73阅读感悟
(1)学生分享课本P73两个故事。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1 家的意味 教案设计

第七课亲情之爱7.1《家的意味》一、教材分析:1. 标准要求“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

2.教学内容:《家的意味》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

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不仅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主战场。

二、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不知道把孝敬父母落实到实处。

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父母对他们好是应该的,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父母的教育。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心灵的港湾。

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正是因为太熟悉,不去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

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

(2)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

2.能力目标:(1)通过情景讨论学习,增强对家的理解能力;(2)通过自主参与,提高孝亲敬长的行动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家的内涵;了解家庭的组成及功能以及懂得“孝”是中国家庭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家理解。

教学难点:孝在当下。

五、教学方法和学法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疑提问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摩托大军回家过年图片。

教师引导:摩托大军历尽千辛万苦是为了回家过年,和家人团聚,因为家里有熟悉的亲人,有浓浓的亲情。

那么,什么是家?关于家的文化有哪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分享家庭的温馨,一起思考对家庭的责任。

授新课:7.1家的意味活动1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体验,对家庭有初步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展示生成 新知
1.分组分别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 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学生展示完后,必须有一定时间强化记忆,巩固基本知识点。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比。
三、总结、反思与提升
四、自检、反馈与巩固
【板书设计】
复备栏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自主预习
1.一般来 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4.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
教学难点:
孝亲敬长的意义与做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分析法。
教学媒体:
合作探究、汇报交流法、小组讨论法。
【创设情景】: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展示歌词。
提问: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
过渡:那么,家是什么呢?你想有个什么样的家?我能为家做点什么?这正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探讨的内容。
(1)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2
答案提示:(1)可让学生上网收集,并进行整理,如: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等 。(2)古代“家规”“家训”中的内容包含了许多积极因素,如提倡节俭,注重礼仪,勤劳善良等,这些内容都应继承和发扬光大。
探究六:教材P74相关链接,及P75方 法技能
(1)分享我国法律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2)学生分享P75“如何孝亲敬长”,了解一些具体做法。
(3)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如何来孝亲敬长?
答案提示:(3)爱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为父母分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上,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等等。
课题
1.7.1家的意味
复备人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2.提高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的能力,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
3.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内涵,知道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需要继承和发展。
教学重点:
认识家庭对成长的意义,热爱自己的家庭。
探究二:教材P72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家庭关系确立的多种情形。
(2)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下面这些家庭功 能的认识。
探究三:教材P73阅读感悟
(1)学生分享课本P73两个故事。
(2)思考感悟,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1)略。
(2)体会到了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知识模块二中国人的“家”
探究四:教材P7 3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答案提示:我感受到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
探究五:教材P74探究与分享
5.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__孝__”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6.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生命的居所
探究一:教材P71运用你的经验
请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 家是心灵的港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