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企业的经营者
守法经营 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守法经营的核心理念一、诚信经营诚信经营是企业家的基本素质,是守法经营的前提。
企业家应该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以诚信为原则,遵守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不进行欺诈、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诚信经营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赢得客户信任,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创新发展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企业家应该具备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技术、产品等,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企业家还应该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优化企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三、社会责任企业家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时,企业家还应该注重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问题,保护员工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四、团结协作企业家应该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注重团队合作,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同时,企业家还应该注重与供应商、客户等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实现商业目标。
五、高效务实企业家应该具备高效务实的工作态度,注重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企业家还应该注重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以科学的方法指导企业经营决策。
六、追求卓越追求卓越是企业家的永恒目标。
企业家应该不断追求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以达到甚至超越客户的期望。
同时,企业家还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七、开放包容开放包容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企业家应该具备开放的心态和广阔的视野,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变化,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同时,企业家还应该注重吸纳各种人才和资源,充分挖掘企业潜力,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八、守正出奇守正出奇是企业家经营的重要策略。
守正是指企业家要坚守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保持企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出奇则是指在市场竞争中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和手段,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守正出奇要求企业家既要保持企业的核心价值不变,又要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不断创新和超越自我。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经典)
(3)业务素质
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懂得有关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 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能够知人善任和团结职工。 能及时果断地作出决策。
3.企业必须具备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①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的含义(是什么) 企业信誉是企业在一切经济交往中要诚实守信, 反对失信和欺诈; 企业形象是指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 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评价和认同。 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的重要性 (为什么) 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 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 重要作用。有人称它为“开发企业的金钥匙”。
保护了国家集体和消 费者利益,提高了劳 动生产率.促进了技 术进步,有利于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受到法律鼓励和保护.
不 正 当 竞 争
躲避法律或 直接违法, 以获取高额 违法所得。
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 采取违法手段,主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要表现为弄虚作 扰乱了社会.经济秩 假、欺诈、损人 序,不能增加社会财 富,还会给现有财富 利己。 带来浪费,受到法律 禁止和制裁。
1、谚语云:“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 经商信为本,买卖礼在先。”这表明 ( A ) A企业要形成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B企业经营者要开展正当竞争 C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和开放性 D企业经营的目的是把顾客当上帝
2.企业经营者要敢于同制假售假、非法 牟利、投机欺诈等各种为法经营行为作 斗争。这是企业经营者 ( ) A.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表现 B.良好职业道德的表现 C.良好业务素质的表现 D.较高文化素质的表现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1、企业经营者为什么必须具备 良好的素质?
企业经营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厂长 (经理)既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者和指 挥者,又是从事企业经济工作的专门人才。 对企业的发展来说,任何良好的外部条 件都无法取代经营者的作用。企业经营者的素 质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 的影响。
企业家的概念界定
企业家的概念界定【摘要】如今,“企业家”一词在经济生活中出现得越来越多,但什么是企业家?究竟该如何对企业家进行定义?要研究企业家人力资本管理就有必要先弄清楚“企业家”这一概念的界定。
本文即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策提起“企业家”一词,我们自然会联想起英语单词“Enterpriser”,但这一单词最早应该追溯到法文中的“Entrepreneur”,最初是指领导军事远征的人,后来慢慢扩展到“从事冒险活动的人”。
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德·康替龙首先给企业家定义,扎伊尔和穆勒等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对这一术语进行改进和推广。
而在国内,学者们针对我国的国情,也对企业家一词作了不同的解释。
一、国外关于企业家的概念界定西方国家是市场经济、企业制度发育最早的地区,不同的经济学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介绍企业家理论,并赋予企业家不同的地位与功能。
因此,企业家的定义在西方经济学中体现得最为完整和全面。
1732年,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德·康替龙在《商业概览》一书中,将企业家引入经济学著作,认为企业家是不确定性的承担者,要面对不确定的市场和承担价格风险。
这不仅是第一次在经济学文献中揭示了企业家的“风险承担着”形象,同时也指出了企业家的职能就是承担风险。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企业家就是资本家,企业家是全部资本的源泉。
鉴于当时英国工业化时期的特定历史背景,他未能鉴别企业家职能与资本所有者职能,直至约翰·穆勒才真正使用entrepreneur意义上的企业家概念,但仍然沿袭了“斯密—李嘉图传统”,即企业家依然是“多面手的资本家”。
19世纪初期,法国古典经济学家扎伊尔(Jean-Baptiste Say)认为企业家不等同于资本家,他把企业家定义为“结合一切生产手段并为产品价值寻求价值的代理人”,认为企业家能优化资源配置,将一切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并按照市场价格支付各种要素的报酬,企业家自己的报酬是企业的剩余,即企业家扮演的是“市场协调者”的角色。
企业中的“三种人”
企业中的“三种人”————企业家、经理人、技术专家美国管理专家格伯先生在《企业家迷信》中提到,企业中有三种角色,对企业的成长至关重要,他们分别是“企先生”、“经先生”、“技先生”,即企业家、经理人和技术专家。
这三种的合理搭配,是企业良性成长的关键。
一、三种人的习性企先生企先生拥有强烈的创新欲望,他不安于现状,总想改变什么。
在企业家的眼里,充斥了“将要做的事”,以及将要进行的改变。
企业家关注的是企业的下一步,或者是做什么的问题。
经先生经先生更象个管家,他希望看到一切都井然有序。
对经理人而言,目标是明确的,约束条件也一样是明确的。
经理人更多关注的是目标、资源、计划、预算、规则、秩序,等等。
技先生技先生拥有某一专门领域的知识,他清楚知道如何才能做好自己所辖领域内的工作。
技先生的目标是做好专业工作;而方法则是该专业的系统知识以及既往的经验。
技先生尽管也关心“隔壁”的事,但他的重心始终是自己的专业范围。
二、三种人的“冲突”这三种角色是有冲突的。
企业的成长正是这三种角色不断冲突、调节的过程。
企先生与经先生的冲突企先生由于具有创新的天赋,其思维在很多时候是浪漫的、天马行空式的,他会不断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并不会太在意这些新观点的可行性、资源、能力以及实施细节。
而经先生则很“较真”,他用资源、计划、程序等与企先生理论,告诉企先生这也荒唐,那也不行。
经理人觉得如果都按企业家的主意去管企业,企业非乱不可。
而企业家觉得经理人墨守陈规,使企业丧失了很多的机会。
经先生与技先生的冲突经先生关注企业的整体目标的实现,而技先生关注的则是某一“机能”是否能够实现。
经先生为了运用有限的资源,实现企业目标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与技先生发生冲突。
因为这中间有大量的权宜、妥协、迁就,甚至对局部不合理环节的容忍。
而技先生多半是“专业完美主义者”,“哪有这样搞财务的!”,“营销体系根本不是这么建的”,等等。
一个人力资源部的经理可以自豪地宣称“我们的考核机制是同行业中最好的”,而经理人更多地在考虑“象我们这样的企业应采用何种考核机制”,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
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及其意义
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及其意义企业家精神是指追求创新、敢于冒险、有创业精神、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懂得商业运营等能力和品质。
在现代社会,企业家精神不仅仅是创业者所必备的素质,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探讨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及其意义。
一、学习创新思维企业家精神中最核心的素质是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够寻找问题答案的方式,是对传统方法的革新,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
企业家们总是具有创新思维,他们能够发掘市场空间,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握商机。
因此,为了培养创新思维和企业家精神,我们需要不间断地学习,研究目前的市场趋势、消费者需求和竞争规律。
同时,需要开放心态,乐于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锤炼冒险精神企业家精神中的另一个重要素质就是冒险精神。
这意味着在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仍然敢于行动,敢于尝试和尝试新的事物。
企业家所面临的成本风险、竞争风险、商业模式和产品方案风险,都让很多人敬而远之。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些风险是无法承受的,他们宁愿选择保守的谨慎策略。
然而,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没有人可以凭借一张纸条来达成成功。
因此,需要学习冒险精神和渐进式思考,找到我们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并采取第一步行动,通过实践来评估可能的风险和收益。
我们需要承担一些失败的代价,但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判断力、适应能力和反应速度。
三、练就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需要具备为自己的团队打造成功的能力,也就是协作能力。
无论是创始人还是员工,只有在深入了解自己的团队成员、激发每个人的潜力、并有效地协调大家的表现时,团队才有可能被成功的塑造出来。
熟练掌握团队的协作技巧,需要摆脱只考虑个人利益的思维模式,做出从整体考虑利益的决策。
通过开展团队建设活动、激励、鼓励员工,使得整个团队充满活力,活跃氛围,赢得团队的信任和认可,一路向前。
四、建立正确的商业运营思维企业家精神的另一个要素是对商业运营的深入理解。
企业家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企业家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企业家对企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企业家是企业的决策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担当着重要的责任。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是企业文化的奠基人,在企业文化创立阶段,通常是由企业家首先提出并加以启动的。
而且,企业家还是企业文化的设计师,在企业文化建设阶段,他们需要设计蓝图规划、任务内容、实施步骤等。
此外,在企业文化变革阶段,企业家也需要促进文化的更新和提升,引领企业走向更深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
其次,企业家精神是市场经济中配置社会生产要素的重要精神力量,在企业生产的价值链上起决定性作用。
民营企业家是企业资源的组织者,也是企业风险的承担者,他们需要为企业争取和协调各方资源,同时也是劳动力组织者。
在企业内部,企业家和员工在劳动相关的法律框架内协调平衡关系,协调劳动力成本、劳动所得和企业发展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的关系。
此外,企业文化在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实践中接受、强化和发扬,将最初的企业家精神以价值观的形式经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传承,为企业发展奠定精神理念的基石。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而企业家精神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传承,企业家精神得以在员工中传播和发扬,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总之,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他们的决策、经营和管理
能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他们的创业意识、经营战略、发展目标、价值追求、管理风格与工作作风等也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文化和发展方向。
因此,培养和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和价值对于企业的成功和发展至关重要。
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概念的阐释
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概念的阐释企业是一个社会的经济细胞,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在现代市场经济里充当着微观主体的角色。
企业家为企业而存在,企业家角色是企业人格化的象征,企业家是企业价值增长的重要源泉,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而企业家群体所具有的特殊的精神特征、品质素质是随着企业家角色的历史发展演变而发展丰富起来的,研究企业家精神,就要先理解和把握企业家的概念。
一、企业家概念的演进“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在16世纪早期出现在法语中,指用于领导军事远征军(武装探险、开拓殖民地冒险)的人,后来泛指从事冒险活动的人。
最先给“企业家”一词下定义的是18世纪中叶的法国作家贝利多尔,他定义为“按不固定的价格购买劳动力和物资,而按合同价格出售产品的人”。
而最早把“企业家”这一概念用在经济学中的是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梯龙,他在1775年《商业概览》一书中将企业家定义为承担经营风险的人。
这一概念后经穆勒在英国加以大力推广,得到广泛的传播。
于是,“企业家”便成为经济学乃至其他学科如社会学、管理学、文化学、心理行为学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不同学科对企业家概念的内涵有不同的界定,即便在经济学界,因研究的视角和出发点的不一致,得出的解释也就不尽相同;而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当时人们对企业家涵义的认识也各有不同。
企业家理论的研究大致经历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研究、现代企业理论(如交易费用、代理理论等)阶段。
现在笔者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企业家的论述,归纳企业家这一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论断表述(见表1-1)。
表1-1 企业家内涵界定的不同观点和主要代表人物从各个经济学家对“企业家”概念的表述解释来看,对企业家理论的研究成果是非常丰富的,研究的历史也较长,但是至今仍然存在没有形成系统理论体系的问题。
有从功能或者说是职能的角度来界定的,有从素质的(包括能力素质的、精神素质的、心理学的、身份的等)角度加以界定的,有从人力资本价值角度来认识的,我们由此看到,企业家这一概念并不是一个单一内涵概念,而是有着多维的、多层次丰富内涵的系统性概念,因此,绝不能只是从某一方面来理解它,否则就不能全面地完整地认识和解释这一历史和现实中形成运用的概念。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新内涵
22新时期呼唤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第281期十九大的召开,宣告了新时代的到来,而在此之前,中央首次发布的关于企业家精神的正式文件,让一直隐藏在企业背后,默默经营、奋力拼搏的企业家们,站上了国家层面的高地,随之,全国各界发起了一场名为“企业家精神”的大讨论。
在国内,企业经营者有两种称谓,商人和企业家。
他们之间虽然有很多相似的成分,但实际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所谓的商人,是以利益为驱动,通俗的讲,就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创造价值。
而企业家,用德鲁克的话说,则是“创造价值是真实的,利润不过是结果。
”因为理念的不同,商人与企业家的行事风格也有很大的区别。
如,有些人创业,就是为了拿融资、抬估值,等着被收购。
这些创业者在资本圈并不少见,他们的项目不见得没有价值,相反,很大一部分都是极富颠覆性与前瞻性的,但因为商人本质,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经营管理、市场竞争等不确定性因素面前,脱手套现不失为一个好法子,当然也有不少的创业者是为了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而选择卖身,但如何区分,权看个人。
而有一些创业者,本身就是带着某种理想去创业,他们在企业最艰难的时候,也绝不会为了利润牺牲掉自己的原则,就像德鲁克说的那句话,创造价值的时候顺便赚取利润。
这样的企业领导者,才有资格被称之为企业家。
顾名思义,企业家精神,就是企业家们身上所具备的某种精神特质,但具体有哪些内涵,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像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实干精神等等都是出镜率极高的名词,但实际上,这些说法虽然都不算错,却也不完全准确,因为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并不是单一或者标准化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家精神也会有着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内容与形式。
如同第一代企业家,他们大都是白手起家,从0开始拼搏出来的事业,那个时期,胆大敢闯、艰苦奋斗是他们的主要精神力量,但随着互联网的崛起,虚拟经济开始大肆冲击实体经济的阵地。
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残酷的生死困境,而转型也成为当下企业家们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看待企业家
如何看待企业家
企业家是指创立和经营企业的人。
他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企业家,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并加
以支持。
首先,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
他们通过创业和经营企业,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
企业家的努力和创新
能力可以推动产业的繁荣,为国家带来繁荣和竞争力。
其次,企业家是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
他们不仅仅是商业成功
的象征,更是社会责任的担当者。
企业家可以通过社会责任项目和
慈善活动来回报社会,改善社会福利和环境保护。
他们还能够带动
社会创新和科技进步,为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和变革。
此外,企业家也是榜样和引导者。
他们的成功故事和创业经验
可以激励更多人追求创业的梦想。
通过他们的努力和奋斗,其他人
可以研究到创业的精神和技能,从而推动更多的创业者涌现,促进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企业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积极看待企业家,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只有通过创业和创新,我们才能够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第一节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
第一节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一、企业的所有者企业是一个通过一系列合约(包括市场合约和非市场合约)而将一定的稀缺性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组合起来,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生产经营的经济单位(或经济组织)。
合约是企业产生和延续的手段而不是企业本身。
企业是由一定的稀缺性资源构成的,因而资源的提供者有收益权。
尽管常常是由资源提供者的利益决定的,但企业有自身的经济利益。
企业是一个生产经营性的单位,因而非生产经营性单位,如政府部门、政党、社会团体等,不能称为企业。
古典企业是所有者兼经营者企业,而现代企业则是所有权和控制权、经营权分离的企业,现代社会中还存在着市场经济和转轨经济中的国有企业,以及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的知识型企业和虚拟企业以及各种中间形式。
从企业产生到现在为止的数千年的历史中,尽管企业的形态一变再变,但有一点似乎是根深蒂固的,这就是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的观念。
无论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还是在现实的法律上,股东都被视为企业的所有者,并且是唯一的所有者。
但是这一观念已经或正在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并与现实经济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
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看来,企业不过是一个组合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并出售各种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经济组织。
企业的主人是自有资本的所有者,即资本家,企业的目标是为资本家赚足够多的钱,也就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或成本的最小化。
在行为理性、完全信息和零交易成本的假设下,企业被看作是一个生产函数。
然而这种企业的定义与我们看到的现代公司多少有些不符。
现实中的公司基本上是由一组支薪金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控制的企业,其目标仅仅是保持一个能使股东满意的、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投资回报率,一旦赢利超过这个最低限度,企业就会牺牲利润增加经营者的效用。
经营者的效用包括高额工资、庞大的企业规模、在职消费和社会声望等。
其实,即便在古典企业(所有者兼经营者企业),利润也不是企业追求的唯一目标,利润最大化只是一种理论假设。
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
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经济责任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和创造者,他们有责任为企业的发展和盈利能力负责。
他们需要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机会和薪酬待遇,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企业家也需要关注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应对市场变化。
社会责任除了经济责任,企业家还应承担社会责任。
他们应意识到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存在,更要对社会和环境负有责任。
企业家应遵守法律法规,在经营过程中注重道德和职业操守,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
此外,企业家还应关注员工福利,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员工培训和发展机会,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并积极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责任作为创业者,企业家有责任不断创新。
他们需要敏锐地抓住市场机会,追求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企业家应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并给予支持和机会,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创新不仅仅是为了企业的利益,更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实现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持续研究责任企业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应保持持续研究的态度。
他们需要不断研究、了解最新的管理理论和市场动态,不断提升自身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
通过研究,企业家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和风险,找到创新的机会,推动企业的发展。
同时,企业家也应鼓励员工研究和发展,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企业家须要在经济、社会、创新和研究等方面承担责任与担当。
只有积极履行这些责任,企业家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同时也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篇幅有限,以上只是对企业家责任与担当的简要描述,实际上,这个话题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方面。
企业家应时刻思考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努力成为具有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___.(2019)。
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
《经济管理导刊》,(6),28-30.___.(2020)。
成功企业经营者应具备的的素质
成功企业经营者应具备的的素质有人这样概括道,一个成功的企业经营者,需要有经济家的头脑,政治家的眼光,军事家的胆识,哲学家的思维。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企业家的成败经历,我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经营者需要具备以下八种素质。
一、机会捕捉能力。
捕捉机会拓展市场对创业者来说是重要的,对后继者来说也同样重要。
因为市场是一直在变化着的,原来的市场机会不断过去,新的市场机会不断出现,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面对新的市场机会进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
二、稳健务实。
优秀的企业家都是比较稳健务实的。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的“三不做”原则亦为世人所称道:“不赚钱的事不做,有钱赚但所需投资超过自己的融资能力的不做,有钱赚也投资得起但没有合适的人不做。
”这三条看似简单,很多聪明人却没能做到,最后栽了跟头。
三、魄力。
魄力与冒险精神是孪生兄弟。
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企业经营者的魄力。
瞻前顾后、举棋不定就有可能错失良机。
“破釜沉舟”的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古代的军事战争中,在今天的商战中有时也是必需的。
四、眼光。
一个企业能否取得长远发展取决于企业决策者有无战略眼光。
有人说,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始终快半拍。
快半拍就是眼光,就是机遇,就是优势。
这里的眼光和前面的机会捕捉能力看似相近,其实不同。
捕捉机会的能力重在抓住市场现存的商机,而眼光则重在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机会的准确预测。
五、心胸境界。
古人云宰相肚里能撑船,意思就是说干大事的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心胸狭窄、鼠肚鸡肠的人肯定干不了大事。
境界一是指认识境界,就是立意。
立意高才能制定出战略,才能不满足现状继续向前奋进;立意低只能蒙着做,做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做公司等于撞大运。
二是指道德境界。
在当今社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很难成大事的。
六、善于用人。
由于自然规律的原因,个体会衰老;由于时代变迁的原因,个体会落伍。
但企业的发展,不能如此。
企业的经营者要想使企业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善于启用优秀人才。
否则,企业会和领导者一起衰老,甚至消亡。
史玉柱商道真经_第六章 企业不营利是最大的不道德——史玉柱的经营理念
企业的目标是赢利,企业不赢利是最大的不道德,当年的巨人垮掉的时候,是社会、是员工、是投资者在承担企业失败的恶果。
所以,我反思自己今后运营企业,一定要遵经守法,一定要规范,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做大家认可的东西。
企业最大的目标是赢利史玉柱如是说:企业最大的目标是赢利,企业不赢利是最大的不道德。
精彩解读马克思早就说过.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的创造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企业是生产力的具体组织形式,而企业家则是企业的主要经营者。
企业赚钱意味着这个企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前进和人类的进步,这是最大的事业。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赚钱是企业家最大的事业。
一些企业家整天想着要干这干那,满脑子都是宏伟大业,却忽略了对自己治下的企业的经营,这其实是一种本末倒置,舍本而逐末。
著名的经济学家何学林说:“企业不赚钱,企业就会倒闭,企业老板就可能进监狱。
”可以这样说,赚钱,就是企业家最大的事业和政治。
当然.这里说的赚钱是硬道理,赚钱是企业家最大的事业,是以企业的合法经营为前提的。
指的是企业或是企业家赚钱是以真正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的。
对于企业的利润和责任之问的关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做了精彩的讲述,他说:“一方面,在一个健全的市场制度下,企业追求利润、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及承担社会责任之间,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基本一致的。
利润,是社会考核企业,或者说考核企业家是否真正尽到责任的最重要指标。
没有这个指标,我们没有办法判断企业行为是损害还是帮助了社会。
另一方面,在一个制度缺陷比较严重的社会中,利润可能不是考核企业行为的最佳指标。
这时候我们应该想办法,使这个制度变得更好,使利润能够真正反应企业和企业家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抛开对礼会制度的变革,用说教的方式解决这个矛盾。
曾有记者采访史柱时这样问道:有人说您其实不是很在乎钱,甚至对下属也没有提出明确的利润要求,但在外面看来,您所从事的几个成功案例中,总是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您怎么看这一冲突?史玉柱回答说:利润肯定是要追求的,主要是当作一个事情来做。
企业家和资本家的区别
企业家和资本家的区别
企业家和资本家的区别是:资本家是企业家的最终形态。
思维围绕钞票运转的人叫资本家,他们是钞票的积累,韦绕社会转的人才叫企!家,他们是形象的积累。
1、企业家原意是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一类是企业所有者企业家,作为所有者他们仍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另一类是受雇干所有者的职,企家。
在更多的情况下企业家只指第一种类型,而把第二种类型称作职业经理人。
2、资本家是指占有生产要素,依靠经营企业、雇佣劳动者来获得利润的人,与劳动者相对,资本家通常指近现代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关系中的主导方,控制着整个生产过程的人。
企业管理的关键就是处理好企业十大关系
企业管理的关键就是处理好企业十大关系一、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的关系企业内部是指组成企业整体的各个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包括人、财、物等资源要素,包括生产、加工和仓储等值增值过程,包括人事、财务、综合管理等部门。
企业外部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国家和政府、社会公众、消费群体、竞争对手、公共传媒等。
内部条件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基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的根本;外部环境则是企业实现价值的途径,是企业效益的源泉。
在南方健康成长的植物被移植到北方以后就死亡了,是因为人们没有考虑到环境因素,同样的道理,无论企业内部多么强大,都不能弥补因忽视外部环境的而带来的损失。
反之,在优越的环境中,企业自身问题重重,也无法抓住机遇,获得长久发展。
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指组成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及其发展全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
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只有对于组成它的部分而言,才是一个确定的整体,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只有相对于它速构成的整体而言,才是一个确定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任何部分离开了整体,它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例如,家庭成员组成了家庭这个整体;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整体。
对企业来说,如果以国家为整体,企业是构成国民经济的细胞,就是部分;如果以某个企业本身作为整体,内部各分公司、事业部、职能部门就是部分;如果以某个团队作为整体,那么团队成员就是部分。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优先考虑企业整体战略、整体利益,才能保障局部利益的实现;反之,企业若能始终保障局部利益,就能使企业上下一心,谋得更长远的发展。
三、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企业的所有者是指企业财产所有权的拥有者,而所有权是指经济主体对稀缺性资源所拥有的一组权利的集合,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等权利。
企业的经营者是负责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事务的人员,主要是指企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
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及作用
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及作用企业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者,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培育者,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格化代表。
企业家处在企业的最高领导层,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就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定位而言,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企业家的文化。
一、企业家是推进企业文化的“第一责任人”实践表明,一种企业文化的建立、发展与创新,就其决定性的作用来说,反映出一个企业家的创业意识、经营战略、发展目标、价值追求、管理风格与工作作风,折射出企业家的文化底蕴、智慧追求与个性风格。
我认为,企业家作为企业的决策者、经营者、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担当的责任因阶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
在企业文化的创立阶段,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奠基人.通常情况下,一种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家首先提出并加以启动的,成为企业文化的根基.在初始阶段,企业家的远见卓识、核心价值观与目标追求,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走向。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阶段,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设计师.企业文化建设的蓝图规划、任务内容、实施步骤等,都应由企业家负责设计。
企业家的精神状态、文化水平、思想高度、领导艺术等,都会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深刻的影响.这里,企业家既要承担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核心理念的提炼概括任务,建立企业文化体系,还要负责完成行为文化系统、建立物质文化系统。
同时,企业家承担着企业价值理念的传承与创新、宣传与传播、教育与培训,并内化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在企业文化变革阶段,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促进者.面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变化,企业家要时刻关注理念更新、文化提升、流程再造,不断实现企业文化向更深的领域辐射、更高的层次发展。
这就需要企业家必须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引导员工摒弃旧的观念和行为方式,提升文化力以促进增强企业持久的竞争力。
二、企业家是培育企业文化的“辛勤劳动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是培育企业文化的多面手:要甘当“园丁",勤劳耕作,精心培育;要当好“医生”,善于诊断企业的“病因”,对症下药;要做好“牧师”,明确自身在企业文化中的主导角色定位,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融入到企业目标追求的现实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