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AX入门级地震资料处理教程
地震资料常规处理流程
DM高分辨率的理由和目的 一方面,由于叠加的低通滤波效应,使叠前已经展宽的频带又变窄,有进一步展宽频带的需要。 另一方面,叠加后的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大幅度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地在奠定了基础。 叠后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地震记录对薄层的识别能力。
反褶积前的叠加
反褶积后的叠加
七、CMP道集分选
CMP道集又称共中心点道集,当地震数据置完道头以后,每个地震道的CMP号、线号、炮检距等各种信息就已经存在了,因此,分选就是利用道头信息,按要求将地震道排列到一起。 CMP分选一般按CMP号从小到大,使用两级分选或三级分选: CMP、炮检距(站号) CMP、线号、炮检距(站号) CMP道集经过动校正后,就可以将道集内各道求和,形成叠加道。每个CMP都进行求和,就形成了叠加剖面。
2、常用的叠后噪音压制方法 叠后压噪方法非常多,这里只介绍常用的四种: (1)随机噪声衰减——提取可预测的线性同相轴,分离出噪音,达到提高信噪比的目的。 ——注意:线性假设并不符合实际情况,也容易失真。 (2)F—K域滤波——主要用于压制线性相干干扰。在F—k域中,线性相干干扰分布比较集中,范围较小,可以将其切除,达到压制线性相干干扰的目的。类似的还有F—X域滤波等等。 ——注意:容易引起“蚯蚓”现象,建议不使用扇形滤波因子。 (3)多项式拟合——基于地震道数据有横向相干性的原理,假设地震记录同相轴时间横向变化可用一高次多项式表示,沿同相轴时间变化的的各道振幅变化也可以用一待定系数的多项式表示。首先通过多项式拟合,求出地震信号的同相轴时间、标准波形和振幅加权系数,然后将它们组合成拟合地震道。——不保真。 (4)径向滤波——在定义的倾角范围和道数内,通过时移求出最大相关值所对应的倾角,然后沿这个倾角对相邻道加权求和,从而增强该倾角范围内的相干同相轴,虚弱随机噪音和倾角范围以外的同相轴。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不保真。
地震数据处理流程
地震数据处理流程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地震数据处理流程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地震数据,就像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拼图碎片,咱得把它们好好整理整理,才能看出个门道来。
咱就先从数据收集开始说吧。
这就好比去菜市场买菜,得挑新鲜的、好的拿呀!地震监测仪器就像是我们的菜篮子,把那些地震产生的各种信号都装进来。
这可得仔细着点,要是漏了啥重要信息,那不就跟炒菜少放了盐一样,没味儿啦!收集好了数据,接下来就得清理清理啦。
就跟咱洗衣服似的,把那些脏东西、杂质都去掉。
把那些没用的、干扰的信息都给筛出去,留下有用的精华。
不然一堆乱七八糟的数据,那不就成了一团乱麻啦!然后呢,就是数据的分析啦。
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儿!就好像是个侦探在破案,得从那些蛛丝马迹中找出线索来。
看看地震的震级呀、震源深度呀、还有啥时候发生的呀,都得分析得明明白白的。
这要是分析错了,那不就像找错了凶手一样,闹笑话啦!分析完了,还得可视化呢!这就好比把做好的菜摆到盘子里,得让人看着有食欲呀!把那些数据变成直观的图表、图像,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不然光一堆数字,谁看得懂呀!在这个过程中,咱可得有耐心呀,不能着急。
就跟绣花似的,一针一线都得慢慢来。
要是毛毛躁躁的,那能绣出好看的花来吗?而且还得细心,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这地震数据可不会自己告诉你答案,都得咱自己去挖掘。
你说要是咱把这地震数据处理得好,那能帮多少人呀!能让大家提前做好准备,减少损失。
这可不是小事儿呀,这是关乎人命的大事儿!咱可得重视起来,不能马虎。
咱普通人可能觉得这事儿离咱挺远,可真要是地震来了,这些处理好的数据说不定就能救咱一命呢!所以呀,可别小瞧了这地震数据处理流程。
它就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在背后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呢!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反正我觉得就是这么回事儿!咱都得好好了解了解,说不定哪天就用上啦!。
PROMAX-入门级地震资料处理教程
实际资料处理流程
处理策略
采用针对性的野外采集方案,加强观测系统设计;采用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消除地形影响;加强偏移成像处理,提高地下结构成像精度。
难点分析
山地地区的地形起伏大、地表岩性复杂,对地震波传播影响较大。
处理效果
通过处理,成功揭示了山地地区的地下地质构造,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案例一:山地地震资料处理
复杂地质结构地区的地震波传播规律复杂,存在多种干扰因素。
难点分析
采用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技术,提取有效信号;加强去噪和静校正处理,提高数据质量;采用高分辨率偏移成像技术,提高成像精度。
处理策略
通过处理,成功揭示了复杂地质结构地区的地下地质构造,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处理效果
案例二:复杂地质结构地震资料处理
07
CHAPTER
总结与展望
promax软件优缺点分析
ProMax软件为用户提供了直观的界面和简化的操作流程,使得地震资料处理变得更加容易上手。
易用性
ProMax软件包含了丰富的地震资料处理模块,能够满足大部分常规的地震资料处理需求。
多功能性
promax软件优缺点分析
高效性:该软件采用了先进的算法和数据处理技术,确保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偏移成像
03
速度分析的精度直接影响到后续处理和解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1
速度分析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对地下介质中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估计和分析。
02
速度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下介质的性质,如岩石的弹性参数、孔隙度和地层厚度等。Βιβλιοθήκη 速度分析反演与解释
01
反演是通过地震波传播数据来推断地下介质性质的过程。
地震数据处理的操作方法
地震数据处理的操作方法
地震数据处理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数据获取:从地震台站、卫星、地球物理勘探等获取地震数据,包括地震波形、地震图像、地震参数等。
2. 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过滤、数据校正、数据去噪等,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3. 数据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绘制地震波形图、地震图像等,用于了解地震的发生情况和震源机制。
4. 数据解释: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数据解释,确定地震的发生时间、震源位置、震源深度、地震规模等参数,并给出地震的评估和预测。
5. 数据存储:将分析和解释后的数据存储起来,以备后续研究和分析使用。
以上是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操作方法,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地震数据处理流程(FOCUS 使用教程)
(4)函数HDRMATH。在右下栏分别选择HCADD和HCDIV。
H代表道头,C代表常数。因为仅仅是在道头间做运算,所以选取HCADD(加法)和HCDIV(除法)两个算式。本例要抽取Z分量,也就是提取“9、12、15……”,所以取3x+6=n,即x=(n-6)/3。
(3)导出加载好观测系统的文件。LABEL填写文件名。
第六步:开始常规处理流程。
(1)DSIN导入数据。
将上一步已经加载好观测系统的文件导入。
(2)IEDIT编辑。
单击”交互”,再单击运行。
(3)进入编辑页面
左栏Omit为删除不良道记录;
Zero为将不良到记录归零;
Reverse为反转。
(4)
选择File-Save Job保存JOB。
第三步:建立观测系统。
回到主界面。选择Data Management下Spreadsheet。
(1)
在弹出2D/3D对话框中选择2D。
(2)
弹出对话框。Prec表示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
(3)
导入检波点txt文件。/data2/GQ_survey_2D下l2——rec.txt。
TAPEOPT(原始数据来源):/tapefile=”/data2/vsp-xlz/vsp/line/L2/DYN_0.10.024.sgy”
(此处注意输入格式)
(2)
DSOUT(输出到库):
LABEL(给保存已加载好道头的文件命名):AFTER_GIN。
单击运行。
(3)
运行后可单击ViewData查看数据。
在PG_SURVEY_ROOT…(大工区根路径选择)中输入相应存储路径。
地震数据处理流程(FOCUS 使用教程)
导入过程要求将数据与相应属性匹配。具体方法在炮点坐标导入中介绍。
(5)导入炮点坐标。
“2,3,4,5……”代表FFID,先选择数据(保证覆盖全部位数);
“1,2,3,4……”代表SHOT,即炮号。
第三列代表炮点坐标。
补充:
在班报记录中有这么几个参数:炮号、炮点桩号、炮点坐标、站号、站点坐标、FFID。
在右下方Options一栏中还需选填部分参数:
DENSITY(输入磁带密度):6250;另外两项系统默认。
DEFINE(定义道头格式):NAME(道头数据名称)ffid;INLOC(道头记录开始字节)9;
INLONG(道头数据长度)4;INFORM(磁带数据格式)int;
REEL(滚动参数):1;其余默认。
FFID:即文件号。在野外工作中,每放一炮,便记录一个文件号。尽管有的是废炮,但依然记录相应的文件号。在后续的处理中,可选择有效FFID,但原始记录中要保持连续。
炮号(Shot):将有效炮按顺序依次编号即为炮号。
炮点桩号(Station):有效炮所对应的PATTERN内最近一个站点号。
站号(Station):站点号。一个站的编号,一个站内可以有几个检波器形成组合。
具体参数填写如图:NAME1输入CHAN,CONS填-4和3,OUTPUT输出填CHAN。
(5)导出数据。在LABEL处命名文件。单击运行。
第四步:为Z分量数据加载观测系统。
(1)单击SELECT DATA,对照班报记录删除无效的FFID。
(2)命令PROSHOT加载观测系统。
PKEYNAM:填写FFID。
TAPEOPT(原始数据来源):/tapefile=”/data2/vsp-xlz/vsp/line/L2/DYN_0.10.024.sgy”
地震资料处理大作业promax软件应用
4哉
451
细q
股皿
13
匝9
UR
球
1
也
也
13
槌
槌
14
.海
虬U
i
130
4的
4*
315.0
15
1
1»
Fih由中Edit *L
图1.2b炮点与检波点信息
图1.3炮点与测网
图1.4多次覆盖次数
第二章道编辑和真振幅恢复
通常的地震采集中,由丁检波器数量很多、野外干扰因素复杂等原因,不是 每一道都能很好的反应地下反射界面带回来的信息,最基础的我们需要挑出其中
2KH
7
1
一
,
MEl=i&dlt twrert心kje HE?=c Ls-ar/wrt-er value- nBs=Lnterpol-afte valME
7SJN Did-tr+d PArAnMbK
Block
StK-Cft
SUtlLOTi
*
T
Z
FFID
QFfsat
Skid
WiL囱
Holt Depth
PMlw-rt
Mlm Dh
MuL Fold*
1
琳
时
2
2?u5
筮C
知C
1
12&
12&
2
332
332
273,0
0,0
810,0
3
况鸟
风0
33,0
1
L3»
tai
:
1®.
观
435.0
小
fllluO
4
池。
2?u5
知(*
地震数据处理基本流程
地震数据处理基本流程
地震数据处理基本流程:
①数据输入:将原始地震数据导入处理系统,这通常涉及到数据的读取、格式转换和初始检查。
②观测系统定义:设定地震数据的观测参数,包括炮点和检波器的位置、深度、覆盖次数等信息。
③预处理:对数据进行初步清洗,包括数据解编、格式转换、道编辑、噪声去除、缺失数据插值等。
④静校正:进行野外静校正,修正由于地形、近地表速度结构变化等因素引起的传播时间差异。
⑤动校正:进行动校正以补偿地震波在不同路径长度上的传播时间差,通常基于速度模型。
⑥反褶积:压缩地震子波,提高时间分辨率,减少多次波的影响。
⑦速度分析:确定地震波在地下各层的速度,用于后续的动校正和偏移处理。
⑧剩余静校正:对动校正后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静校正,以消除残余的传播时间误差。
⑨叠加:对校正后的数据进行叠加,提高信噪比,形成叠加剖面。
⑩偏移:进行偏移处理,将地震数据从共反射点(CMP)域转换到真实地质结构的空间位置,生成偏移剖面。
⑪显示与解释:将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以图像形式显示,供地质学家进行解
释,识别地层结构、断层和油气藏等。
⑫质量控制:在处理的每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与方法介绍
二、置道头
●道头:每个地震道的开始部分都有一个固定字节长度的 空余段,这个空余段用来记录描述本道各种属性的信息,称之 为道头。如第8炮第2道,第126CMP等。
1、观测系统定义
模拟野外,定义一个相对坐标系,将野外的激发点、接收 点的实际位置放到这个相对的坐标系中。
二、置道头
2、置道头
观测系统定义完成后,处理软件中置道头模块,可以根据 定义的观测系统,计算出各个需要的道头字的值并放入地震数 据的道头中。当道头置入了内容后,我们任取一道都可以从道 头中了解到这一道属于哪一炮、哪一道?CMP号是多少?炮检距 是多少?炮点静校正量、检波点静校正量是多少?等等。
提纲
引言 一、数据加载 二、置道头 三、静校正 四、叠前噪音压制 五、振幅补偿 六、叠前反褶积 七、CMP道集分选 八、速度分析 九、动校正、切除与叠加 十、剩余静校正 十一、倾角时差校正(DMO)与叠前时间偏移 十二、叠后提高分辨率处理 十三、叠后噪音压制 十四、叠后时间偏移处理 结束语
六、叠前反褶积
五、振幅补偿
受几何扩散作用和大地吸收作用的影响,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的过程 中,随着传播路程的增加,反射能量逐渐变弱;另外,受激发和接收条件等 因素的影响,原始地震记录的能量在不同区域也存在一定差别。这些变化与 地下地质信息无关,容易使解释陷入误区,因此,处理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即振幅补偿),补偿地震记录能量的损失,改善地震记录的横向一致性, 进而使地震资料的能量变化,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地下储层的岩性变化。
(3)输入数据为经准确的静校正、球面扩散、地层衰减补偿后的记录。
——可以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在处理的不同阶段多次使用。目前的流程大 都使用一次。
2、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
地震资料处理
一、内容概述1、学习使用linux系统下的promax软件;2、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流程:预处理(道编辑,真振幅回复),反褶积,CMP分选,速度分析,动校正,静校正,叠加,叠后偏移对地震资料进行处理是地震勘探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经过专业的地震资料处理软件处理之后,更好的显示了地下的地质构造和岩性特征,更有利于寻找有用的油气资源。
二、数据加载和观测系统定义数据加载是指将野外地震记录的数据(CDP道集)加载到promax 中,用的是SEG-Y input 模块,然后将数据输出保存到01 segy input文件。
系统描述了炮点位置、检波点位置及其炮点和检波点之间的几何关系。
以野外文件号(F F I D)和记录道号(C H A N),赋予每个地震道正确的炮点坐标、检波点坐标,以及由此计算的共中心点坐标和面元序号,并将这些数据记录在地震道头或观测系统数据库中。
一般由炮点定义、检波点定义和炮检关系定义三部分组成。
三、道编辑和真振幅恢复道编辑是指对坏道和坏炮的处理和剔除,是利用picking在记录图中进行编辑。
真振幅恢复的目的是尽量对地震波能量的衰减和畸变进行补偿和校正,主要包括波前发散能量补偿、地层吸收能量补偿和地表一致性能量调整。
由上面的两个图形比较可以看出,应用了真振幅恢复了以后,深层的反射波明显的能量增强了。
四、反褶积本部分不仅做了反褶积,同时做了高程静校正。
首先做反褶积视窗选定和切除,反褶积的意思是褶积的反过程,地震勘探记录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看做是反射系数和地震子波之间的褶积,在褶积的过程中,子波相当于一个低通滤波器,所以反褶积的过程是一个降低分辩率的过程,反褶积的过程是估算出反子波,然后和地震记录相褶积,得到高分辨率的反射系数的过程。
反褶积的目的是通过压缩子波长度,减弱子波干涉效应,提高地震记录的垂向分辨率。
在做反褶积的时候需要一个视窗来计算相关,所以要选择时窗,在地震记录上选择。
地震资料的处理
地震资料的一般处理过程分三个阶段:预处理、参数提取和分析、资料处理。
处理的最终结果是得到供解释用的水平叠加时间剖面或叠加偏移时间剖面。
1.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一U,以满足计算机及操作系统中各处理方法的要求。
一、数据解编野外磁带记录数据是按时序排列的,即依次记一F每道的第一个采样值,各道记完后,再依次记下各道的第二个采样值,依此类推。
在数据处理中,时序排列的形式很不方便,必须转换为道序排列,即第一道的所有数据都排在第二道之前,使同一道数据都排放在一起,这种预处理称为数据解编或重排。
二、编辑在浅层地震数据采集中,由于施工现场复杂,外界干扰大,难免出现一些不正常道和共炮点记录,这些记录信噪比低,如果参与叠加处理会严重影响处理效果。
在止式处理之前,需要对这些不正常的记录进行编辑处理,例如对信噪比很低的不正常道进行充零处理,发现极性反转的工作道对它们进行改正等。
另外,还要显示有代表性的记录并观察初至同相轴,以便进行初至切除。
切除是为了消除包括噪声的记录开始部分所存在的高振幅,这样做对避免以后处理时出现的叠加噪声有好处。
切除的方法就是用零乘需要切除的记录段。
三、抽道集抽道集也叫共深度点选排,是把具有相同共反射点的记录道排成一组,按共深度点号次序排在一起。
抽道集处理后,磁带上记录的次序是以共深度点号为次序的记录,以后所有的处理都将方便地以共深度点格式进行。
四、真振幅恢复处理在野外数据采集过程中,为了使来自不同深度信号的能量能够以一定的水平记录在磁带上,数字地震仪采用了增益控制,对浅层信号放大倍数低,深层信号放大倍数高。
对经过增益控制的地震记录恢复到地面检波器接收到的振幅值的处理称为增益恢复。
数字仪对信号进行增益控制时的增益指数己记录在记录格式的阶码上,因此增益恢复的公式为:A=AO/2”其中A。
为记录到的采样值,A为地面检波器接收到的增益控制前的振幅值,n为阶码(即增益指数)。
2参数提取与分析参数提取与分析的目的是为寻找在常规处理或其他处理中常用的最佳处理参数,以及有用的地震信息,如频谱分析、速度分析、相关分析等。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衰减各类规则和不规则噪音,
反褶积
改善地震子波的
频谱,使其应当有足够宽的频带和零相位,同
时改善子波的一致性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地球物理角度:成像 观测系统定义 静校正 速度分析和叠加 偏移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地震资料处理的基本流程: 预处理 去噪(叠前和叠后) 反褶积 一次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 速度分析和共中心点叠加 偏移 对二维资料而言,处理的坐标系是:共中心点、 偏移距、时间。三维资料则是在四维空间里。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常规叠加速度分析是建立在双曲线假设基础之上 的。通过一系列速度值的扫描拟合可估计出零炮 检距上的反射波时间和该反射的叠加速度,这种
以和为坐标的能量面板叫速度谱。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提高速度拟合精度和改善叠加效果的新方法: 高阶动校正 无拉伸动校正 剩余动校正 倾斜界面的动校正(DMO)
叠后偏移:
地震偏移的目的是把反射波图像恢复成地下地层的 真实图像,常规偏移处理是在水平叠加的资料,又 称叠加偏移。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水平叠加剖面存在的问题:
1、记录道S的反射点P在垂直向下的反射时间t0,而不在真实 空间位置,相对于反射界面段的真实位置向界面的下倾方向 偏移
2、 由于反射界面的偏移现象,在反射界面倾角变化的地方 引起波的干涉,如回转波、绕射波 3、在断层比较发育的地区,绕射波、断面波发育,还会引起 波的干涉,给解释工作带来困难 4、反射界面倾角较大时,共中心点道集的叠加是非共反射点 叠加。
谢谢
99-NW290折射静校正初叠
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流程
2000-NE42高程静校正初叠
2000-NE42折射静校正初叠
剩余静校正质量控制
一个简单的地震资料处理流程
一个简单的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你们知道地震发生之后,科学家们是怎么处理那些关于地震的资料的吗?今天呀,就来给你们讲讲这个有趣的过程。
地震发生的时候,大地会摇晃,很多地方都会有变化。
就像我们搭的积木城堡,突然被人撞了一下,积木倒得到处都是。
这时候呀,在地震的地方,会有一些仪器开始工作了。
这些仪器就像一个个小侦探,它们会把地震时候的各种信息都记下来。
比如说,地面晃动得有多厉害呀,晃动了多久呀。
这就像是小侦探把看到的情况都写在本子上一样。
有一个地方发生了地震,有个小朋友家的花瓶被震倒了。
这个小朋友特别害怕,但是他知道有这些仪器在记录地震的情况。
那些仪器记录下了他家附近地面晃动的信息,这就是最开始收集到的地震资料哦。
收集完这些资料之后呢,就要把这些资料送到一个专门的地方,这个地方就像是一个大的资料整理中心。
在这个中心里,有很多聪明的叔叔阿姨,他们就像整理玩具的小朋友一样,要把这些资料按照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分类。
比如说,这个资料是城市东边的,那个资料是城市西边的,要把它们分开。
就像我们整理自己的小卡片,动物卡片放一堆,植物卡片放一堆。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呀。
有一次,在一个小岛上发生了地震。
从岛上各个地方收集来的地震资料被送到了这个整理中心。
有个叔叔不小心把东边的资料和西边的资料弄混了。
结果呀,在分析地震情况的时候就出了错。
后来大家发现了,赶紧重新整理,这才让后面的工作顺利进行呢。
资料分类好之后呢,叔叔阿姨们就要开始分析这些资料啦。
他们要看看从这些资料里能知道关于地震的哪些秘密。
比如说,这次地震的力量有多大呀,地震的中心在哪里呀。
这就像是我们玩猜谜语的游戏,从一点点小线索里找到答案。
有个地方地震之后,分析资料的叔叔阿姨们通过资料发现地震中心在一个山谷里。
然后他们就可以根据这个信息去山谷那里看看有没有什么危险,像有没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之类的。
最后呀,这些整理好、分析好的资料就会被保存起来。
就像我们把自己画的一幅很美的画小心翼翼地放在画册里一样。
promax处理流程
(1) 计算(对应排列线号+对应炮线号)/2,其结果为Li; (2) 得到相同Li的次数为覆盖次数; (3) 对整个工区内的Li重新按整数编号或不重新编号。
•横测线(crossline)号的计算方法:
(1) 计算(每个接收点桩号+每条炮点桩号)/2,其结果为Xi;
(2) 按道距之半整数编号或不重新编号,即CMP的编号。
(5)静校正—检查静校量空间分布的合理性。 (6)速度分析—用速度谱或速度扫描获取速度,每1km不少于2个速度谱。 (7)动校正和叠加—叠加速度合理切除参数正确最终叠加剖面质量较优 (8)倾角时差校正—断面波、绕射波、水平及倾斜反射成像清楚。 (9)叠后时间偏移—偏移速度有整效理课波件归位合理,绕射波收敛,断点清楚。
• 面元边长 b v int
2 Fdom
其中 vin t: 目的层上覆 ; Fd层 o m反 的射 层波 速的 度优
道距是接收线方向面元边长整的理课2件倍,CMP点距=b.
825
(2256+2263)/ 2=2259.5
(2256+2265)/ 2=2260.5
(2256+2267)/ 2=2261.5 (2260+2263)/ 2=2261.5
横线方向覆盖次数: NyP*R/(2d)
P排 列 不 动 所 需 数的 ; R激 接发收点线 数 d 束线间接收线 相移 当动 的距 激离 发点
例 如 : 8线 对 8炮于 制 的 采 集 R和 方 P分式 别 8, ; 为其 束 线 间 接 42收 00距 m 80为 0, m横 线 10炮 m 0, 距 d 800/18, 00故 Ny88/(2*8)4
二、UNIX系统常用命令
ls
PROMAX-入门级地震资料处理教程
静校正后
偏移
偏移使倾斜反射归位到它们真实的地下界面位置,并 使绕射波收敛,以显示出诸如断层面之类的地下界面 性质的细节。偏移不改变水平同相轴的位置,使倾斜 层向上倾方向移动。
DMO是部分偏移
偏移方法有很多种:叠前、叠后;时间偏移、 深度偏移;积分法、波动方程法;相移偏移、 FX偏移、FK偏移、FD偏移、STOLT 一步法偏移等。
剩余静校正
解编:通俗讲就是一种数据格式 的转换,它是指把野外采集时地 震记录仪记录的数据格式转化为 处理软件能够识别的数据格式。
从磁带读入数据
从磁盘读入数据
观测系统定义:就是野外采 集时炮点、检波点相对位置 关系的一种室内恢复。通过 观测系统定义,就可以把每 一炮每一道真实的野外位置 关系恢复出来。确定炮检点 的位置关系
2 滤波
应用带通滤波显示,注意:Bandpass filter 要放在 AGC的前面 在桔红区域内输入4个数字(用-分隔),上面的列子标示(12.5-40)Hz的滤波
3 频谱
道头字
显示频谱时的频带范围 显示频谱时的能量范围
四 UNIX 基本命令
Df -k 查看硬盘空 间使用情况
Cat 查看比较小的 文本内容
反褶积前地震道自相关
反褶积后地震道自相关
抽道集:就是把 地震数据重新进 行排序,由炮 域—CMP域。 速度分析:是地 震资料处理中至 关重要的步骤 (h=v*t), 是贯穿 整个处理过程一 项非常重要的工 作,速度分析的 准确与否将直接 影响处理的最终 成像质量。
静校正前单炮
静校正后单炮
静校正前
在 File format 区域中选择图形格式 输入文件名(要加后缀)
数据输入
从列表中选中选择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