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南高等植物科名
中国云南高等植物科名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柳叶菜科 裸子植物 苏铁科 银杏科 南洋杉科 松科 杉科 柏科 罗汉松科 三尖杉科 红豆杉科 麻黄科 买麻藤科 金鱼藻科 睡莲科 茅膏菜科 菱科 小二仙草科 杉叶藻科 天料木科 金刀木科 冬青科 翅子藤科 檀香科 清风藤科 杜鹃花科 木樨科 睡菜科 紫草科 狸藻科 花蔺科 水鳖科 泽泻科 眼子菜科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肉豆蔻科 大血藤科 金粟兰科 商陆科 山龙眼科 西番莲科 猕猴桃科 使君子科 红树科 鼠刺科 金缕梅科 黄杨科 大麻科 茶茱萸科 心翼果科 苦木科 橄榄科 楝科 无患子科 紫树科 珙?科 山榄科 紫金牛科 蓝雪科 马鞭草科 透骨草科 六苞藤科 唇形科
樟科 莲叶桐科 防己科 远志科 黄叶树科 千屈菜科 海桐科 四数木科 木棉科 旌节花科 桑寄生科 蛇菰科 柿树科 野茉莉科 马钱科 夹竹桃科 萝藦科 五福花科 鸭跖草科 薯蓣科
Lauraceae Hernandiaceae Menispermaceae Polygalaceae Xanthophyllaceae Lythraceae Pittosporaceae Tetramelaceae Bombacaceae Stachyuraceae Loranthaceae Balanophoraceae Ebenaceae Styracaceae Loganiaceae Apocynaceae Asclepiadaceae Adoxaceae Commelinaceae Dioscoreaceae
孑遗植物
植物园资料孑遗植物鹅掌楸、银杏、水松、珙桐都是中国特有的孑遗植物,水杉,为我国特产,落叶乔木,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
银杉,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红豆杉,又称紫杉,属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台湾杉,我国特有树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孑遗植物。
曾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东部,由于第四纪冰期影响,仅存于云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台湾及缅甸北部局部地区。
瓦勒迈杉,是一种样子怪怪的树状物,是世界最古老的物种之一,人们此前对它的了解仅来自于具有1.2亿年历史的化石。
松叶蕨,为松叶蕨科多年生纤细草本,小型蕨类。
是最古老最原始的陆生高等植物。
生于山上岩石裂缝中或附生于树干上。
桫椤,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与恐龙一样,同属“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
桫椤名列中国国家一类8种保护植物之首。
银杏,又称白果,在第三纪有化石发现。
第四纪冰川期大部分灭绝。
珙桐,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
鹅掌楸,又称马褂木,中生代侏罗纪晚期到新生代第三纪,白垩纪有化石发现,第四纪冰川期大部分灭绝,只剩下中国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
长柄双花木,残存于南岭山地山顶矮林或灌丛中,被列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笔筒树,稀有种,树形蕨类植物。
茎直立,高可达10米,胸径10-15厘米,基部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向上有清晰的叶痕,顶部残存少量宿存的叶柄。
落羽杉是杉科落羽杉属高大乔木,树干圆满通直,树高可达25至50米。
它是古老的“孑遗植物”,耐低温、耐盐碱、耐水淹、耐干旱瘠薄、抗风、抗污染、抗病虫害,酸性土到盐碱地都可生长。
南洋杉属常绿乔木,原产澳大利亚诺和克岛,它的名称繁多,按属地称谓有英杉、澳杉、诺和克杉、南洋杉。
云南特色生物资源
云南特色生物资源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地理位置位于北纬21°08′32"~29°15′08"与东经97°31′39"~106°11′47",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毗邻,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4060公里,人口4300多万。
境内江河纵横,有大小河流600多条,分属于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和珠江六大水系,境内全长5632.1公里。
湖泊星罗棋布,有大小湖泊33个,集水面积9000多平方公里,总蓄水量300亿立方米。
丰富的渔业水域为云南的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云南省地形地貌复杂,立体地形构成立体气候,气候资源多样,地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带、温带、寒温带等七个气候带,气候降水充沛,干湿分明,但分布不均。
光热条件较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孕育了云南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分化多样,鱼类品种丰富,各种冷水性、温水性和热带暖水性优质水生生物在云南都能找到最适宜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安家落户。
截至1997年,云南省已有432种鱼类记录,分属于9目27科143属,种数占全国淡水鱼类总的物种数1023种的42.2%。
其中,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省的有双孔鱼科(Gyrinocheilidae)等四个科;异鲴(Aspi-doparia)等45个属;大头鲤(Cyprinuspellegri-ni)等290个种,分别占云南省总科数的14.8%,总种数的67.1%,并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白鲟、达氏鲟和鼋。
云南省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水生生态的多样性与其它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构成绚丽纷繁的生态多样性,使云南省享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美称。
云南省是中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分,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
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品种。
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到植物中,云南省有274科,2076属,1.7万种。
18种常见观赏植物简介【养眼、去毒】
18种常见观赏植物简介【养眼、去毒】绿萝、龙⾻、发财树、滴⽔观⾳、巴西⽊、绿巨⼈、龙⾎树、平安树、⽂⽵等观赏绿叶植物和⽶兰、⽩兰、茉莉等芳⾹型植物⽇渐⾛俏。
这类植物都属于⼤型观赏植物,⾊泽翠绿欲滴,造型美观⼤⽅,也给⼈清凉的快感,放在客厅和书房都很合适。
⼤部分植物都具有吸收甲醛的功能,⼀般认为橡⽪树、绿萝、吊兰和常春藤的效果⽐较好。
今夏绿叶植物⾛俏的原因,⼀是出梅后⽓温持续⾛⾼,⼀些商场、宾馆、酒楼、超市为追逐绿⾊清凉,纷纷选购能令⼈清⼼凉爽、⼼情舒畅的观赏型绿叶植物,绿化店堂、改善消费环境;⼆是不少市民改善了居住条件,客厅、书房、阳台等处喜⽤绿叶植物点缀,优化居住环境。
另外,这些绿叶植物夏季便于养护,即使多浇些⽔也⽆⼤碍,冬季在室内也可过冬。
加上处于销售淡季,花⽊商店会降价促销,绿叶植物价格相对便宜,⼀般市民及商家都能够接受。
18种常见观赏植物简介· 1:滴⽔观⾳:有清除空⽓灰尘的功效。
拉丁⽂名:A locasia Schott 滴⽔观⾳为商品名,当⼟壤含⽔量⼤时,便会从叶尖端或叶边缘向下滴⽔,因此许多地⽅称之为滴⽔观⾳。
该植物是天南星科海芋属——海芋,为多年⽣常绿草本植物,原产亚热带,性喜温暖湿润及半阴的环境,不耐寒,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北的地区均作盆栽,⼊冬前搬⼊室内。
海芋对⼟壤要求不⾼,但在排⽔良好,含有机质的沙质壤⼟或腐殖质壤⼟中⽣长最好,⼀般盆⼟多采⽤2∶2∶1的腐叶⼟、泥炭⼟、粗沙的混合⼟。
⽣长季节保持盆⼟湿润,每⽉施1次-2次以N为主的N、P、K稀薄液肥。
夏季将其放在半阴通风处,并经常向周围及叶⾯喷⽔,以加⼤空⽓湿度,降低叶⽚温度,保持叶⽚清洁。
⼊冬停⽌施肥,控制浇⽔次数。
海芋⽣长⾮常快,所以在其⽣长过程中,肥⽔⼀定要适量,避免造成茎部下端空秃,影响观赏价值(温馨提⽰:滴⽔观⾳茎内的⽩⾊汁液有毒,滴下的⽔也是有毒的,误碰或误⾷其汁液,就会引起咽部和⼝部的不适,胃⾥有灼痛感。
211162628_云南地区营养繁殖蕨类植物资源分析
蕨类植物过去称羊齿植物,也有人称之为维管隐花植物[1]。
石松类和蕨类都是一种维管束植物,在生活史方面有相似之处,常常被归类于广义蕨类植物。
在整个植物界的系统发育中,蕨类植物介于较低等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较高等的种子植物之间[2]。
中国共有蕨类植物63科231属约2600种(严岳鸿等最近的统计,中国蕨类植物实际为63科221属2451种),大多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省区。
云南素有“蕨类王国”之称[3],其蕨类植物有60科193属1530种,占中国蕨类植物的一半以上。
蕨类植物是高等植物中比较原始的类群,虽然有根、茎、叶的分化,但其输导组织不发达,也不产生种子。
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始性,决定了它与其他高等植物有着不同的繁殖方式[4]。
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包括两大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要是孢子繁殖。
无性繁殖也称营养繁殖,在自然条件下多是珠芽繁殖。
蕨类植物中有的种类可以在其叶片上产生与母体相同遗传物质的小植株珠芽(不定芽),有的种类所产生的珠芽生长于很长的鞭状尖叶上,就像鞭毛或者触须一样(鞭叶体),珠芽和鞭叶体前期生长所需要的养分由母体提供,等发育成熟后接触地面,可形成新的完整植株[5]。
而且通过珠芽或鞭叶体进行繁殖的蕨类植物具有遗传性状稳定、生态适应性强等特征[6]。
人为干预蕨类植物营养繁殖方式有分株繁殖、压条繁殖、块茎繁殖[7]。
随着人们对蕨类植物的关注度增加,蕨类植物以前只是单一的药用,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利用,引发人们不顾后果的肆意采挖,对其生长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蕨类植物产量降低,迫切需要进行人工培育蕨类珠芽和鞭叶体进行繁殖,大面积商业化种植来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整理分析营养繁殖蕨类植物种类和生态分布,以期为开展珠芽或鞭叶体等营养器官培育,保护或人工种植蕨类植物提供参考。
1研究方法通过查阅《中国云南省蕨类植物》(新编)[8]、《云南植物志》(第二十卷、二十一卷)[9]为基础,以《Flora of China 》、软件(云南高等植物词典)和相关文献资料作为补充,对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从而得到云南蕨类植物能够以珠芽或鞭叶体等营养器官进行营养繁殖的蕨类植物资源数据,并对蕨类植物的物种组成以秦仁昌的方法进行排列[10],以及探讨这些蕨类的开发利用策略。
云南新平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种类
文 章 编 号 :0 6— 9 3 2 1 ) 1 0 0 0 10 6 9 (0 0 0 — 19— 3
云南新 平野 生珍稀濒危植物 种类
苏建 兴
( 云南 省新 平彝族傣族 自治县林业局林科 站 , 新平 630 ) 5 4 0
摘 要 : 云南新平境内共有 3 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珍稀濒危植物。文章分析了这些植物资源的基本特点 , 2 指
S in—xn U Ja — ig ( oet ueuo ipn o ny X n ig6 3 0 , hn ) F rs yB r f n igC u t, ipn 5 4 0 C ia r a X
Absr c : e Yu n n Xipi g do si lo ehe a 2 ki fn to l y p o e t n wi a e a t a t Th n a n n me tc atg t rh s3 nd o a ina ke r tc i l r r nd o d
原 始的森林植被类 型。境 内主要森 林植 被类 型有 : 温 性 针叶森林植 被型 、 暖型 针 叶森 林 植 被 型 、 热性 针 暖 叶森林植被型 、 常绿 阔 叶森林 植 被 型 、 叶阔 叶森 林 落
植被型、 干热河谷稀疏灌丛植被型 6 个类型。
新平 共 有林 地 面 积 253 .3m , 333 3h 占新 平 国土
出了存在的问题 , 出了保护 和合理利用方面的建议。 提
关键 词 : 珍稀濒危植物; 云南新平; 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 号 :7 9 9 ¥5 .4
文献 标识码 : B
Yu n n Xi p n l a e a d p e iu h e t n d p a tt p n a n i g wi r r n r c o s t r a e e l n y e d
楚雄的常见花木20种
楚雄的常见花木20种肖国贞(云南楚雄675000)摘要:楚雄地处滇中,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气候环境,因此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尤其是花卉资源优势比较明显。
本文主要介绍了楚雄最常见、数量较多的20种花木,即牡丹花、攀枝花、报春花、百合花、山茶花、苏铁、杜鹃花、迎春花、银杏、君子兰、芦荟、梅花、金银花、水仙花、玫瑰花、荷花玉兰、菊花、荷花、康乃馨、樱花。
通过介绍这20种花木的形态、结构以及经济意义,以期让人们对楚雄的高等植物多样性有个感性认识,同时也希望楚雄的花木能够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前言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高原腹地,位于滇池和洱海之间,东邻昆明,南连玉溪,西接大埋,北面隔金沙江与四川凉山相望,总面积29000多平方公里,辖有楚雄市和双柏、牟定、南华、姚安、大姚、永仁、元谋、武定、禄丰等9个县,州府驻地在楚雄市鹿城。
楚雄大多数地区海拔在1000-1900米之间;总人口为245万多人,其中彝族人口60多万,占总人口的24.6%;州府楚雄市距昆明只有160公里。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楚雄素来有“千里彝山”、和“中国人类的发祥地”之称。
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有高山大川,景色粗犷雄浑而且娇艳多姿,是一块神奇、美丽的土地。
东部是气势磅磅的乌蒙山余脉,透逸连绵,莽莽苍苍。
矗立在北部金沙江畔的白草岭的主峰帽台山,海拨3900多米,是州内最高的山峰。
西部是巍峨的哀牢山脉,山势亘贯盘结,郁郁葱葱。
在这些崇山峻岭之间,穿行着许多曲折婉蜒的河流。
南部的河流属于红河水系,北部的河流属于金沙江水系。
这些大大小小的河流的两岸,大都是一些小河谷、小平坝。
河谷、坝子里田地阡陌纵横,茂林修竹,村舍俨然,交通方便,景色十分秀丽。
顺山而上,则梯田层层,林茂粮丰,苍松翠竹掩映着山乡彝寨,白云深处也有人家。
再往上直至山顶,一般不再有农作物栽培,也没有村寨分布,只有成片的冷杉林、灌木丛和草盛花繁的天然牧场,又另是一番风光。
云南的神奇之草——灵丹草
3、动植物形态:翼齿六凌菊,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全株有强烈臭气,主根长柱形,有少数分支, 侧根多而细长。茎圆柱形,上部稍有分枝,茎枝均有羽 状齿裂的翅,全株密被淡黄绿色腺毛和柔毛,叶互生, 无柄;叶片椭圆状,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7-10cm,宽 2-3.5cm,先端短尖或钝,基部锲形下延成翅,边缘有 细锯齿,或不规则波状锯齿;上部叶片较窄小,条状披 针形、倒卵形或长圆形,长2-3cm,5-10cm。头状花序多 数,径约10mm,在茎枝顶端排列成总状或伞房状的大型 圆锥花序,花序梗长约2cm,无翅,密被腺状短柔毛; 总苞近钟状;苞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短尖, 内层上部时有紫红色,干膜质,线形,最内层极狭,通 常丝状。雌花多数,花冠丝状长约7mm;两性花约与雌 花等长,花管状,向上渐扩大,檐部通常五裂,背部有 乳头状突起。瘦果近纺锤形,有10棱,长约10mm,被白 色长柔毛,冠毛白色,易脱落,长约6mm,花期4-10月。
灵丹草,俗名臭灵丹,云南天然野生菊科植物, 生于原野村旁及路边,入药的是它的地上部分。 有良好的抗病毒、抗菌、抗炎、止咳、祛痰、退 热作用,能消热疏风、利咽祛痰,对治疗咽喉肿 痛、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疗 效独特、效果显著。灵丹草相比同类药物最大的 优势是无副作用,我家孙女自几个月便开始用此 药物。灵丹草另一特点是它的浓烈气味——臭且 有让人作呕的感觉,记得隔壁一七、八岁的小孩 一服用(汤剂)就作呕,不愿意喝,最终在其父 亲威吓下端至卫生间服用(若呕吐则就地解决), “臭灵丹”可不是白叫的。而部分云南本地人似 乎对此气味似乎有所免疫,有朋友常用灵丹草叶 片剁碎后蒸鸡蛋羹吃,并告诉我---好香!
彩云之南不仅是花的王国,也是中草药的聚 宝盆。“臭灵丹”就是其中的一味,这种药 在云南房前屋后、路旁沟边随时可见,且生 命力旺盛。前些日子,我的一个同事因牙痛, 吃了药也不见效,经当地老乡指点,采摘了 这种“臭灵丹”,洗净用开水冲喝,不几天 牙疼就有了明显的好转 臭灵丹草 1、别名:鹿耳林、大黑药 2、来源:菊科臭灵丹草属植物臭灵丹 Laggera pterodonta (DC.) Benth ,以根或 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中国高等植物科名t
中国的高等植物科名基本就在这里了,全世界的我没办法找齐,如果你嫌多了,挑选你要找的科拉丁名就好了,大仙蕨类植物门按秦仁昌系统排列各科。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松叶蕨目Psilotales01. 松叶蕨科Psilotaceae石松亚门Lycophytina石松目Lycopodiales02. 石杉科Huperziaceae03. 石松科Lycopodiaceae卷柏目Selaginellales04. 卷柏科Selaginellaceae水韭亚门Isoephytina水韭目Isoetales05. 水韭科Isoetaceae楔叶亚门Sphenophytina木贼目Equisetales06. 木贼科Equisetaceae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厚囊蕨纲Eusporangiopsida瓶尔小草目Ophioglossales07. 七指蕨科Helminthostachyaceae08. 阴地蕨科Botrychiaceae09. 瓶尔小草科(箭蕨科)Ophioglossaceae莲座蕨目Marattiales10. 合囊蕨科Marattiaceae11. 莲座蕨科Angiopteridaceae12. 天星蕨科Christenseniaceae原始薄囊蕨纲Protoleptosporangiopsida紫萁目Osmundales13. 紫萁科Osmundaceae薄囊蕨纲Leptosporangiopsida水龙骨目(真蕨目)Polypodiales(Filicales)14. 瘤足蕨科Plagiogyriaceae15. 里白科Gleicheniaceae16. 莎草蕨科Schizaeaceae17. 海金沙科Lygodiaceae18. 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19. 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20. 桫椤科Cyatheaceae21. 稀子蕨科Monachosoraceae22. 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23. 鳞始蕨科Lindsaeaceae24. 竹叶蕨科Taenitidaceae25. 姬蕨科Hypolepidaceae26. 蕨科Pteridiaceae27. 凤尾蕨科Pteridaceae28. 卤蕨科Acrostichaceae29. 光叶藤蕨科Stenochlaenaceae30. 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31. 铁线蕨科Adiantaceae32. 裸子蕨科Hemionitidaceae33. 水蕨科Parkeriaceae(Ceratopteridaceae)34. 车前蕨科Antrophyaceae35. 书带蕨科Vittariaceae36. 蹄盖蕨科Athyriaceae37. 肿足蕨科Hypodematiaceae38. 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39. 铁角蕨科Aspleniaceae40. 睫毛蕨科Pleurosoriopsidaceae41. 球子蕨科Onocleaceae42. 岩蕨科Woodsiaceae43. 乌毛蕨科Blechnaceae44. 球盖蕨科Peranemaceae45. 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46. 叉蕨科Aspidiaceae47. 实蕨科Bolbitidaceae48. 藤蕨科Lomariopsidaceae49. 舌蕨科Elaphoglossaceae50. 肾蕨科Nephrolepidaceae51. 条蕨科Oleandraceae52. 骨碎补科Davalliaceae53. 雨蕨科Gymnogrammitidaceae54. 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55. 燕尾蕨科Cheiropleuriaceae56. 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57. 槲蕨科Drynariaceae58. 鹿角蕨科Platyceriaceae59. 禾叶蕨科Grammitidaceae60. 剑蕨科Loxogrammaceae苹目Marsileales61. 苹科Marsileaceae槐叶苹目Salviniales62. 槐叶苹科Salviniaceae63. 满江红科Azollaceae裸子植物门按中国植物志第7卷系统排列各科。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20xx 中的罗汉松科植物
兰屿罗汉松(Podocarpus costalis C. Presl)是罗汉松科罗汉松 属小乔木或灌木植物。兰屿罗汉松枝条平展;叶集生于小枝上端,革质, 线状披针形或线状椭圆形,基部渐窄成短柄,下面中脉隆起,边缘梢外卷; 雄球花单生腋生,雄蕊药隔显著;种子椭圆形,成熟时假种皮深蓝色,先 端圆,有小尖头,圆柱状长圆形,种柄明显短于种托;花期3—5月,种子 8月成熟。因兰屿罗汉松的果实像罗汉披着红色袈裟而得名。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xx)中的罗 汉松科植物
长叶竹柏(Nageia fleuryi (Hickel) de Laub.)是罗汉松科竹柏 属常绿乔木,叶交叉对生,质地厚,革质,宽披针形或圆状披针形,无中 脉,有多数并列细脉,先端渐尖;种子球形,为肉质假种皮所包雄球花穗 状,种子圆球形,假种皮蓝紫色。
海南罗汉松原产于中国广东、海南岛五指山、陵水等地,仅在中国南 部尚未开发的天然林中有少量分布,资源很少,在越南、缅甸也有分布。 海南罗汉松是半阳性树种,不耐严寒,在半阴环境下生长良好,喜温暖湿 润和肥沃沙质壤土。海南罗汉松主要以驯化栽培和人工繁殖培育。
海南罗汉松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其材质细致均匀,硬度适中,干后不 裂,耐腐力强,可用于制作乐器、文具、雕刻等。海南罗汉松枝叶含有丰 富的维生素,树皮含鞣质、树脂及挥发油。海南罗汉松可广泛用于庭园绿 化,可修整成塔形或球形,也可整形后作景点布置。
鸡毛松主要分布于中国海南岛、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因其树 干通直,材质好,可作为珍贵用材和观赏树种。
(概述图参考资料: )
鸡毛松(10张)乔木,高达30m,胸径达2m;树干通直,树皮灰褐色; 枝条开展或下垂;小枝密生,纤细,下垂或向上伸展。
叶异型,螺旋状排列,下延生长,两种类型之叶往往生于同一树上; 老枝及果枝上之叶呈鳞形或钻形,覆瓦状排列,形小,长2-3mm,先端向 上弯曲,有急尖的长尖头;生于幼树、萌生枝或小枝顶端之叶呈钻状条形, 质软,排列成两列,近扁平,长6-12mm,宽约1.
棕榈科植物在云南的引种栽培技术
2019年第14期现代园艺棕榈科植物喜湿润温暖,耐阴能力强,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石灰性、中性的黏质壤土,耐干旱;耐烟尘,抗氟化物和二氧化硫污染,可以吸收有害气体;须根发达,根系浅,生长速度慢,具有很强的自播繁衍能力。
棕榈科植物树干挺直,形态十分优美,具有浓厚的南国风光韵味,园林中可以对植、丛植、列植,也可以在草地、林缘和池边群植或孤植,或与其他树种搭配作林下树种,郁郁葱葱,韵味十足。
棕榈科植物要求气候环境为:年平均温度在22~23℃,最低温度不低于15℃,最高不超过35℃。
1引种时间安排西南地区常年物候表现和实践总结得出:4~6月是云南等地区棕搁科植物最佳引种时期。
这样引种栽培后,有半年的温度都可以保持在25℃以上,可以一直到立秋,使其生根成活的需要得到满足,可以缩短缓苗期,降低其死亡率。
2栽培管理2.1繁殖方式棕榈科植物主要由2类繁殖方法,即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又被称之为播种繁殖和种子繁殖,是皇后葵、大王椰子、假槟榔等单生种的重要繁殖方法,而短穗鱼尾葵、棕竹、竹节椰子等丛生种,不仅可以采用播种繁殖的方式,还可以运用分株繁殖,很少一部分物种还可以运用高压繁殖和扦插繁殖等。
2.2整地和栽植棕榈科植物喜肥润,耐阴,耐干旱,质地疏松、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池塘周边、溪河堤岸、菜地周围、房前屋后、林缘、山谷、山窝、山脚、阴坡是最佳栽植地。
栽植前2个月完成整地,运用大穴整地,穴直径、穴深分别为70cm、60cm,片植的穴距为2m×3m,零星栽植应扩大穴距。
在挖穴的过程中,要捡去树枝、树根和石块,回填表土并混合适量的有机肥作。
4月4日~4月20日,在初晴天、小雨天或阴天起苗栽植。
每穴栽1株,要确保盖草保墒、松土培蔸、踩紧土壤、苗身端正、苗根舒展。
若是在坡地上栽植,苗梢方向应朝下坡,以保证成活率。
用种子直播的,每穴播种4~5粒,或播2~3粒经催芽的种子,播后盖1cm的细土,并做好标记,方便识苗管理。
蕨类植物
鉴于上述情况,本教材仅对其中种类较多,分布较广,具有代表 性的石松亚门、楔叶亚门和真蕨亚门的代表种类进行重点介 绍。
一、石松亚门的代表种类
石松亚门的主要识别特征:
1、孢子体小型,直立或匍匍; 2、小型叶,鳞片状,螺旋状排列,或呈4行排列; 3、孢子叶密集枝端形成孢子叶球; 4、孢子同型或异形; 5、配子体微小,生地下与真菌共生,或部分绿色; 6、精子长卵形,具2条鞭毛。
地下生); 4)配子体生活期很长,部
分或全部靠菌根营养; 5)精子器和颈卵器同生于
配子体的上面,并埋在 组织中。
3、配子体及有性生殖器官的特征:
4、胚的形成特征:
受精 合子 胚
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
第四次分裂
幼胚
特点:合子的第一次分裂为横裂,胚胎分化较迟缓 。
(二)卷柏目的特征:
代表植物卷柏属(Selaginella)
10、孢子的产量及其形 态
11、原叶体(配子)的 形态结构
12、有性生殖器官的位 置和构造
16、植物地理学 17、古植物学
第三节 蕨类植物的代表种类
最早的蕨类植物化石发现于距今约4亿年前的志留纪晚期。现 存蕨类植物约12000种。中国有2600种,其中云南即有1000余 种,享有“蕨类植物王国”之称。
厚孢子囊5-10个 生于孢囊柄六 角形盘状体下 面
极少为厚孢子囊, 绝大多数为薄孢 子囊。孢子囊集 聚成囊群,生于
孢子叶背面或背
缘,多具囊群盖
孢 子
孢子同型
有的孢子同 型有(的石 孢松子)异,孢子异型 型(卷柏)
孢子同型,具 弹丝
云南特色生物资源
云南特色生物资源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地理位置位于北纬21°08′32"~29°15′08"与东经97°31′39"~106°11′47",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毗邻,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4060公里,人口4300多万。
境内江河纵横,有大小河流600多条,分属于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和珠江六大水系,境内全长5632.1公里。
湖泊星罗棋布,有大小湖泊33个,集水面积9000多平方公里,总蓄水量300亿立方米。
丰富的渔业水域为云南的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云南省地形地貌复杂,立体地形构成立体气候,气候资源多样,地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带、温带、寒温带等七个气候带,气候降水充沛,干湿分明,但分布不均。
光热条件较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孕育了云南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分化多样,鱼类品种丰富,各种冷水性、温水性和热带暖水性优质水生生物在云南都能找到最适宜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安家落户。
截至1997年,云南省已有432种鱼类记录,分属于9目27科143属,种数占全国淡水鱼类总的物种数1023种的42.2%。
其中,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省的有双孔鱼科(Gyrinocheilidae)等四个科;异鲴(Aspi-doparia)等45个属;大头鲤(Cyprinuspellegri-ni)等290个种,分别占云南省总科数的14.8%,总种数的67.1%,并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白鲟、达氏鲟和鼋。
云南省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水生生态的多样性与其它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构成绚丽纷繁的生态多样性,使云南省享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美称。
云南省是中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分,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
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品种。
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到植物中,云南省有274科,2076属,1.7万种。
桫椤树详解
基本资料桫椤树又名树蕨、蕨树,为白垩纪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
据资料显示,桫椤的出现距今约三亿多年,比恐龙的出现还早一亿五千多万年,是研究植物形成、植物地理学及地球历史变迁的好材料,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故有“活化石”之称的桫椤,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植物。
简介桫椤——属蕨类植物门桫椤科,属蕨类孢子植物,又称黑桫椤、树蕨、刺桫椤、龙骨凤、笔简树等。
因蕨类植物门中均为草本植物,仅桫椤科为木本植物而得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树形如蕨类,主干高3—8米,叶顶生羽状,长羽轴和主脉下面有略呈状鳞片,胞子囊生于小脉分叉占凸起的囊托上,囊群盖近圆球形,成熟时开裂囊群下,喜潮湿温凉,云雾绕绕的环境,生长于林下,溪沟两旁,一般海拔在500—800米之间适合生长。
一般人都知道,蕨类是草木植物,殊不知在云南的一些热带雨林中,蕨类能长成树,这种巨大的蕨类在远古时代曾遍布全球,是当时恐龙的主要食物之一,如今成了“活化石”之称的桫椤树,笔直的树干高可达8米,1—3米长的巨大叶子从树干上伸展开来,十分雄伟壮观。
历史桫椤树距今有三亿多年历史,属国家八种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之一,桫椤是远古草食性恐龙的主要食物,也是研究古生物,古地理和古气候难得的“活化石”。
其树形美观,叶如凤尾,有的独自成株,有的两三株在一起生长,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形成壮美的景观,特别是经过人工繁殖选择在适合的地方大面积栽植之后,形成的美景才称之为具有迷人的景观。
桫椤是孑遗植物中蕨类植物的代表,在植物王国里蕨类植物是高等植物中较低的一个类群,亦称为羊齿植物,在远古时代,蕨类植物原本都是些高大的树木,后来由于发生种种灾难,大多数被深深地埋在地下变成煤炭,现今生存在地球上的大多是较矮小的草本植物,只有极少的一些木本种类幸免于难,生存至今,桫椤便是如此,目前,桫椤已被科学界称为研究古生物和地球演变的“活化石”。
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
云南植物志,第9卷
云南植物志,第9卷
《云南植物志》第9卷是一本关于云南地区野生及习见栽培高等植物的专著。
该卷册主要涵盖了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三大类。
书中对科、属的特征进行了简要记述,并附有检索表;对每种植物的名称、形态、产地、生境、分布等均有较详细的记载。
由于我是一款人工智能助手,目前无法直接查阅书籍内容。
但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关于云南植物的常见科、属及其特点。
在第9卷中,您将了解到以下植物科、属的特点:
1.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一类小型植物,通常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
它们在云南地区具有很高的多样性,包括多种苔藓和角苔类植物。
2. 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一类具有茎、叶和根状茎的植物,多数生长在湿润环境中。
蕨类植物在云南地区分布广泛,有较高的种类多样性。
3. 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大的一类,包括种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它们具有种子繁殖的特点,分布广泛,形态各异。
在云南地区,种子植物种类繁多,如松科、杉科、柏科、菊科、豆科等。
《云南植物志》第9卷对于研究云南地区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如果您对云南植物感兴趣,可以查阅该卷册以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剑叶虾脊兰少花虾脊兰密花虾脊兰虾脊兰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剑叶虾脊兰、少花虾脊兰、密花虾脊兰、虾脊兰剑叶虾脊兰是兰科、虾脊兰属植物。
分布于湖南、湖北、陕西、贵州、四川、云南。
中文学名:剑叶虾脊兰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科:兰科亚科:兰亚科族:树兰族属:虾脊兰属亚属:虾脊兰亚属种:剑叶虾脊兰分布:陕西、甘肃、台湾、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剑叶虾脊兰- 植物信息剑叶虾脊兰种中文名:剑叶虾脊兰种拉丁名:Calanthe davidii Franch.科拉丁名:Orchidaceae属拉丁名:Calanthe海拔:500-3300中国植物志:18:299生境:山地路旁繁殖方式:分株习性:荫生剑叶虾脊兰- 形态特征剑叶虾脊兰陆生兰,高达75厘米。
茎极短,基部被数枚鞘状叶。
吉近基生,剑形或带形,连叶柄长达65厘米,宽1-2厘米,顶端急尖,基部通常具长柄。
花葶液生,直立,粗减,高出叶外;总状花序密生多数花;花序轴和子房短柔毛;花苞片狭披针形,生于子房(连花梗),伸展或反折;花小,长8毫米,黄绿色,无毛;萼片椭圆形,宽2-3毫米,顶端银尖,花瓣等长于萼片,狭椭圆状披针形,宽不及2毫米;唇瓣3裂,侧裂片近卵圆形,唇盘上表面具3条鸡冠状褶片,中裂片2裂,裂片呈钝角叉开,顶端钝;距长约6毫米。
唇盘在两侧裂片之间具3条等长或中间1条较长的鸡冠状褶片,有时褶片延伸到近中裂片的先端;距圆筒形,镰刀状弯曲,比花梗和子房短或稍长,长5-12毫米,外面疏生毛,内面密生毛;蕊柱粗短,长约3毫米,上端扩大,近无毛或被疏毛;蕊喙2裂;裂片近方形,长约1毫米,先端近浑圆;药帽在前端不收窄,先端圆形;花粉团近梨形或倒卵形,等大,长约1毫米,具短的花粉团柄;粘盘小,颗粒状。
蒴果卵球形,长约13毫米,粗7毫米。
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剑叶虾脊兰- 功能及用途医药:根、假鳞茎、全草(马牙七):辛、苦,寒。
有小毒。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用于咽喉肿痛,牙痛,瘰疬,胃溃疡,慢性肝炎,腰痛,腹痛,经闭,关节痛,砂淋,跌打损伤,蛇咬伤。
云南的生物景观及自然保护区PPT课件
生态农业景观
高;
3. 云南特有植. 物多。
3
都有哪些知名的植物园?
“植物王国” 二.植物园
昆明植物园
森林公园 “花卉王国”
丽江高山植物园
西双版纳 植物园
“药物宝库”
生态农业景观
.
4
昆明植物园
.
6
西双版纳植物园
.
7
丽江高山植物园
.
8
(三).古 树名木
1.桫椤
“植物王国”
2.珙桐 3.银杏
森林公园
世界园艺博览园
金殿茶花园
“花卉王国”
“药物宝库” 生态农业景观
明
昆 植物研究所植物园 其他:
圆通山樱花和海棠 丘北普者
黑龙潭梅园
黑荷花、 武定狮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山牡丹园39
等。
“植物王国” 森林公园
“花卉王国”
“药物宝库”和“香料之乡”:
昭通
文山
迪庆、怒江
“药物宝库”
date
生态农业景观
维西、昆明
中国南方
怒江
“花卉王国”
“药物宝库” 生态农业景观
云南八大名花
请欣赏
绿绒蒿
龙胆
兰花 百合 报春 木兰
杜鹃
山茶
.
28
杜鹃
.
29
木 兰 花
.
30
报春花
.
31
山茶花
.
32
百合花
.
33
兰花
.
34
龙胆花
.
35
绿 绒 蒿
.
36
“植物王国” 森林公园
“花卉王国”
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
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
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是一份系统列出了中国境内所有高等植物科属的清单。
其中包含了高等植物的分类、命名规则、形态特征等重要信息,并提供了科属名称的中英文对照、学名、野外识别特征等详细资料。
该检索表是中国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等专业人士进行科学研究和野外识别的重要参考资料。
它通过对中国高等植物科属的梳理和归纳,有助于促进对中国植被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深入理解和探索。
同时,该检索表也为广大植物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植物多样性的窗口,增强了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 1 -。
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2020
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2020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编制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旨在评估和保护中国高等植物的濒危程度,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020年,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再次更新,涵盖了全国范围内的各类高等植物。
高等植物是指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中国作为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拥有众多珍稀濒危的高等植物物种。
红色名录的发布旨在提醒社会各界对这些植物的保护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它们的灭绝。
根据2020年的红色名录,我国高等植物中被列为“极危”类别的有232个物种,这些物种面临着极高的灭绝风险。
其中包括了一些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的植物,如川贝、人参和麝香等。
这些物种的濒危状况一方面与人类的过度采集和破坏生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气候变化等全球因素有关。
除了“极危”物种外,红色名录还包括了其他几个类别,如“濒危”、“易危”和“受威胁”。
每个类别都代表了植物的濒危程度,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红色名录的编制是基于对植物种群数量、种群面积、分布范围、遗传多样性和生境状况等多个指标的评估,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
红色名录的发布不仅提供了植物保护的科学依据,也对社会公众起到了警示作用。
通过宣传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物种和保护措施,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推动了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同时,红色名录还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了参考,促进了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除了红色名录的编制,中国还积极推动高等植物保护的研究和实践。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植物保护法规、加强科研力量等措施,中国不断加大对高等植物的保护力度。
同时,还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保护和研究跨境植物资源。
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2020的发布对于植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为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也提醒了社会公众对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各界共同努力,能够保护好中国丰富多样的高等植物资源,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第2卷 第2卷 第2卷 第2卷 第2卷 第2卷 第2卷 第2卷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Cercidiphyllaceae nom. conserv. Annonaceae nom. conserv. Saururaceae nom. conserv. Podostemaceae nom. conserv. Geraniaceae nom. conserv. Oxalidaceae nom. conserv. Dilleniaceae nom. conserv. Caricaceae nom. conserv. Dipterocarpaceae nom. conserv. Guttiferae nom. conserv. Myricaceae nom. conserv. Betulaceae nom. Conserv. Corylaceae nom. conserv. Aceraceae nom. conserv. Cornaceae nom. conserv. Toricelliaceae Vacciniaceae nom. conserv. Carlemanniaceae Caprifoliaceae nom. conserv. Campanulaceae nom. Conserv Pentaphragmataceae nom. conserv. Sphenocleaceae nom. conserv. Gesneriaceae nom. conserv. Pedaliaceae nom. conserv. Martyniaceae nom. conserv. Petrosaviaceae nom. conserv. Juncaginaceae nom. conserv. Zannichelliaceae nom. conserv. Najadaceae nom. conserv. Xyridaceae nom. conserv. Pontederiaceae nom. conserv. Lemnaceae nom. conserv. Sparganiaceae nom. conserv. Typhaceae nom. conserv. Iridaceae nom. conserv. Stemonaceae nom. conserv.
Myristicaceae nom. conserv. Sargentodoxaceae nom. conserv. Chloranthaceae nom. conserv. Phytolaccaceae nom. conserv. Proteaceae nom. conserv. Passifloraceae nom. conserv. Actinidiaceae nom. conserv. Combretaceae nom. conserv. Rhizophoraceae nom. conserv. Iteaceae nom. conserv. Hamamelidaceae nom. conserv. Buxaceae nom. conserv. Cannabaceae nom. conserv. Icacinaceae nom. conserv. Cardiopteridaceae nom. vonserv. Simaroubaceae nom. conserv. Burseraceae nom. conserv. Meliaceae nom. conserv. Sapindaceae Nyssaceae sensu stricto, nom. conserv. Davidiaceae Sapotaceae nom. conserv. Myrsinaceae nom. conserv. Plumbaginaceae Verbenaceae nom. conserv. Phrymataceae nom. conserv. Symphoremataceae Labiatae
连香树科 番荔枝科 三白草科 川草科 牻牛儿苗科 酢浆草科 五桠果科 番木瓜科 龙脑香科 藤黄科 杨梅科 桦木科 榛科 槭树科 山茱萸科 鞘柄木科 越桔科 四角果科 忍冬科 桔梗科 五隔草科 楔瓣花科 苦苣苔科 胡麻科 角胡麻科 无叶莲科 水麦冬科 角果藻科 茨藻科 黄谷精科 雨久花科 浮萍科 黑三棱科 香蒲科 鸢尾科 百部科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第6卷
Podoaceae Staphyleaceae (DC.) Lindl. Anacardiaceae Araliaceae Clethraceae Lobeliaceae Polemoniaceae Hydrophyllaceae Solanaceae Convolvulaceae Cuscutaceae Bignoniaceae non conserv. Musaceae Araceae
柳叶菜科 裸子植物 苏铁科 银杏科 南洋杉科 松科 杉科 柏科 罗汉松科 三尖杉科 红豆杉科 麻黄科 买麻藤科 金鱼藻科 睡莲科 茅膏菜科 菱科 小二仙草科 杉叶藻科 天料木科 金刀木科 冬青科 翅子藤科 檀香科 清风藤科 杜鹃花科 木樨科 睡菜科 紫草科 狸藻科 花蔺科 水鳖科 泽泻科 眼子菜科
Onagraceae nom. conserv. Gymnospermae Cycadaceae Ginkgoaceae nom. conserv. Araucariaceae Pinaceae nom. conserv. Taxodiaceae nom. conserv. Cupressaceae Podocarpaceae nom. conserv. Cephalotaxaceae nom. conserv. Taxaceae nom. conserv. Ephederaceae nom. conserv. Gnetaceae Ceratophyllaceae nom. conserv. Nymphacaceae nom. conserv. Droseraceae nom. conserv. Trapaceae nom. conserv. Haloragidaceae nom. conserv. Hippuridaceae nom. conserv. Samydaceae nom. conserv. Barringtoniaceae nom. conserv. Aquifoliaceae nom. conserv. Hippocrateaceae Santalaceae nom. conserv. Sabiaceae nom. conserv. Ericaceae nom. conserv. Oleaceae Menyanthaceae nom. conserv. Boraginaceae nom. conserv. Lentibulariaceae nom. conserv. Butomaceae nom. conserv. Hydrocharitaceae nom. conserv. Alismataceae nom. conserv. Potamogetonaceae nom. conserv.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第4卷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下级分类
第3卷 第3卷 第3卷 第3卷 第3卷 第3卷 第3卷 第3卷 第3卷 第3卷 第3卷 第3卷 第3卷 第3卷 第3卷 第3卷 第3卷 第3卷 第3卷 第3卷
樟科 莲叶桐科 防己科 远志科 黄叶树科 千屈菜科 海桐科 四数木科 木棉科 旌节花科 桑寄生科 蛇菰科 柿树科 野茉莉科 马钱科 夹竹桃科 萝藦科 五福花科 鸭跖草科 薯蓣科
Lauraceae Hernandiaceae Menispermaceae Polygalaceae Xanthophyllaceae Lythraceae Pittosporaceae Tetramelaceae Bombacaceae Stachyuraceae Loranthaceae Balanophoraceae Ebenaceae Styracaceae Loganiaceae Apocynaceae Asclepiadaceae Adoxaceae Commelinaceae Dioscoreaceae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第1卷
肉豆蔻科 大血藤科 金粟兰科 商陆科 山龙眼科 西番莲科 猕猴桃科 使君子科 红树科 鼠刺科 金缕梅科 黄杨科 大麻科 茶茱萸科 心翼果科 苦木科 橄榄科 楝科 无患子科 紫树科 珙?科 山榄科 紫金牛科 蓝雪科 马鞭草科 透骨草科 六苞藤科 唇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