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处方实验教案(1)
《运动处方》理论课教案
《运动处方》教案第一局部运动处方的根本原理一、教学内容:1.运动处方的概念2.运动处方与药物处方的区分3.运动处方的分类4.运动处方的组成5.运动处方的形式6.运动处方的根本格式7.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与原则8.介绍运动处方教案二、教学目的任务:1、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内容;运动处方的重要性,把握运动处方的根本格式;2、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和运用运动处方的一般学问来指导自己的体育熬炼,使自己在寻常的体育熬炼中能少受伤和不受伤;3、通过学习,学生能树立培德、增智、健体三位一体的观念,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的手段进展熬炼。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动处方和一般的处方的区分。
难点:依据实际状况制定运动处方。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法,学生结合实际开放思考。
五、教学时数:四学时六、课的内容:第一章运动处方的根本概念一、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 世纪50 年月提出的。
20 世纪60 年月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进展及对冠心病等疾病的康复训练的开展,运动处方开头受到重视。
1969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头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
美国的库珀教授用 4 年的时间争论运动与安康的关系,1968 年出版了著名的《有氧代谢运动——通向全面身心安康之路》、《12 分钟跑体能测验》等专著,前一本书被翻译成25 种文字,发行1 200<BR>余万册,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承受。
日本在1971 年成立了以猪饲道夫教授为主的运动处方争论会,于1975 年制定出各种年龄组的运动处方方案,出版了《日本健身运动处方》,指导群众健身。
我国用运动处方关心治疗冠心病、肥胖病等有不少临床报道,也翻译了一些国外运动处方专著,在医学、体育院校的教材中,运动处方已列入根本内容。
在普及运动处方学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0 世纪70 年月末—80 年月初,运动处方引入我国,主要用于心脏病的康复与争论。
《运动处方》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
---------------------------------------------------------------最新资料推荐------------------------------------------------------ 《运动处方》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运动处方》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含义。
2 知道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
3 培养合理运动的卫生知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含义。
2 教学难点: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
三、教学课时:1 课时。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采用处方的形式规定健身者锻炼的内容和运动量的方法。
其特点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了运动处方的概念, 1960 年日本的猪饲道夫教授先用了运动处方术语, 1969 年世界卫生组织使用了运动处方术语,在国际上得到确认。
前西德 Hollmann 研究所从 1954 年起对运动处方的理论和实1 / 11践进行研究,制定出健康人、中老年人、运动员、肥胖病等各类运动处方,社会效果显著。
一、运动处方的组成1.健康检查了解锻炼者的一般身体发育、伤病的情况和健康状况,以确定是否是健身运动的适应者,有无禁忌症。
2.运动负荷测定检测和评定锻炼者对运动负荷的承受能力。
以心肺功能为主,进行安静和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功能检测,主要有心率、血压、肺活量等指标。
3.体能测定进行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的身体素质检测,从中判定锻炼者的运动能力和生理机能的状况。
4.制定运动处方(1)运动目的:通过有目的的锻炼达到预期的效果。
由于各人的情况千差万别,运动处方的目的有健身的、娱乐的、减肥的、治疗的等多种类型。
(2)运动项目:在运动处方中,为锻炼者提供最合适的运动项目关系到锻炼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选择运动项目,要考虑运动的目的,是健身的、还是治疗的;要考虑运动条件,如场地器材、余暇时间、气候等;还要结合体育兴趣爱好等。
科学健身运动处方教案1-1
65
补水的重要性
当剧烈运动时,特别是在炎热或是湿度 很大的天气里进行运动时,因大量出汗 必然使身体失去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 丧失的水分和无机盐得不到恢复,将导 致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在补充水 和无机盐之间,补充起排汗率、血浆量、心输出量 、最大摄氧量、工作能力、肌肉力量和 糖原含量等下降。脱水虽然在热环境中 运动较为常见,但也可发生在温度适宜 的环境中。 当脱水约占体重的1%(约700ml),将引 起渴感,身体不会感到不适;脱水占体 重的5%时,会感到不适,嗜睡和精神紧 张交替出现。此时还可出现易激动、疲 劳和食欲不振等现象。
49
(3)养成锻炼习惯
50
(4)选择锻炼场所
51
(5)运动量和强度
开始锻炼的运动量和强度要小,以后随身 体适应能力提高而逐渐加大。锻炼的时间 在不短于每次20分钟的基础上逐渐延长, 每日锻炼一次或隔日一次为宜。 如果采用慢走,以后逐渐增加速度,在此 基础上转入慢跑或走跑交替。开始跑速要 慢,距离要短,适应1~2周后,再逐步增 加运动量和锻炼时间。 这样做,既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又可 将早晨锻炼的危险控制到最低。
43
研究还表明:血小板的凝聚力在清
晨6~9时明显增强,血液的粘稠度 也增加,因而导致血液的凝固性增 大,使发生心脑血管梗塞的机会增 多。
44
清晨起床以后,人体 血流中的肾上腺素和 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会比平时明显增高, 这两种激素会引起身 体血管和负责心脏自 身供血的冠状动脉都 收缩,而易导致血压 增高,心肌供血减少 。
26
27
面对这种趋势,必须提醒大
家,对绝大多数肥胖者而言 ,运动减肥是最经济、最有 效、副作用最小、最有益于 健康的方法。
运动处方教案详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运动处方的基本概念、制定原则和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运动处方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处方在健身过程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运动处方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1. 运动处方的定义及作用2. 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a. 个体化原则b. 安全性原则c. 可行性原则d. 逐步性原则3. 运动处方的制定步骤a. 了解自身健康状况b. 确定运动目标c. 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d. 制定运动强度、时间、频率e. 注意事项4. 运动处方的注意事项a. 运动前做好热身准备b. 运动中注意呼吸、节奏c. 运动后做好放松、拉伸d. 遇到身体不适,及时调整或停止运动(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根据自身情况,共同制定一份运动处方。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自己制定的运动处方,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2. 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收获,反思自己在运动过程中的不足。
四、课后作业1. 完善自己制定的运动处方,并坚持实施。
2. 课后收集有关运动处方的资料,了解不同人群的运动处方制定方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运动处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制定运动处方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在实施运动处方过程中的效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关注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运动处方 的教案
运动处方的教案标题:运动处方的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运动对身体的益处。
3. 培养学生制定个人运动计划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2. 不同类型的运动。
3. 制定个人运动计划。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运动对身体的益处。
2. 引导学生制定个人运动计划。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
2. 运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
3. 学生个人运动计划表格。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张运动相关的图片或播放一个与运动有关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平时喜欢参加什么类型的运动?你们觉得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探究: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不同类型的运动对身体的益处。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运动类型进行讨论,并准备分享给全班。
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讨论的运动类型以及对身体的益处。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
3. 教师总结:总结不同类型的运动对身体的益处,并强调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实践:1. 学生个人运动计划:教师发放学生个人运动计划表格,并解释如何填写。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人运动计划。
2. 学生展示:学生可以选择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个人运动计划,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运动以及预期的效果。
总结:1. 强调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坚持运动。
2. 提醒学生定期检查自己的运动计划,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拓展活动:1. 邀请专业运动员或健康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运动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比赛或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的乐趣和益处。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对不同类型运动的理解程度,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运动经验和成果,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动力。
运动处方教案
最新运动处方教案第一章:运动与健康概述1.1 运动与健康的概念解释运动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1.2 运动与身体机能分析运动对心肺功能、肌肉和骨骼的影响讨论运动对代谢和免疫系统的作用1.3 运动与心理健康探讨运动对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积极影响解释运动与压力管理和抗抑郁的关系第二章: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2.1 运动处方的概念解释运动处方的定义和目的探讨运动处方的组成和制定原则2.2 运动处方的制定步骤介绍评估个体健康状况和运动目标的方法详细说明制定运动计划和监测进度的步骤2.3 运动处方的个体化强调根据个人特点和需求制定运动处方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根据年龄、性别、体能和健康状况调整运动处方第三章:有氧运动处方3.1 有氧运动的基本概念解释有氧运动的定义和种类探讨有氧运动对心肺功能和健康的益处3.2 有氧运动处方的制定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强度和持续时间解释如何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有氧运动处方3.3 有氧运动的训练计划探讨有氧运动的训练原则和方法提供不同阶段的有氧运动训练计划示例第四章:力量训练处方4.1 力量训练的基本概念解释力量训练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力量训练对肌肉、骨骼和代谢的影响4.2 力量训练处方的制定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训练动作和器械解释如何根据个体差异调整力量训练处方4.3 力量训练的训练计划探讨力量训练的原则和方法提供不同阶段的力量训练计划示例第五章:综合运动处方5.1 综合运动处方的概念解释综合运动处方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如何将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相结合5.2 综合运动处方的制定介绍如何根据个体需求和目标制定综合运动计划解释如何平衡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的比例和强度5.3 综合运动处方的实施与调整强调在实施综合运动处方时要注意的问题讨论如何根据进展和反馈调整运动处方第六章:运动与营养6.1 营养对运动的影响解释营养对运动表现和恢复的重要性探讨不同营养素对运动者的作用和需求6.2 运动营养策略介绍运动前、中、后的营养补充策略强调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重要性6.3 常见运动营养误区分析和纠正常见的运动营养误区提供正确的饮食观念和习惯第七章:运动与恢复7.1 运动恢复的基本概念解释运动恢复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恢复策略对运动表现和避免过度训练的影响7.2 恢复策略的应用介绍不同的恢复方法,如拉伸、按摩、冷热疗法等解释如何根据运动强度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恢复策略7.3 睡眠与运动恢复强调睡眠对运动恢复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改善睡眠质量以促进运动恢复第八章:特殊人群的运动处方8.1 儿童与青少年的运动处方解释儿童与青少年运动处方的特殊考虑因素探讨如何根据年龄和发展阶段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8.2 老年人的运动处方分析老年人运动处方的特殊需求和注意事项介绍适合老年人的运动类型和强度8.3 慢性疾病患者的运动处方解释慢性疾病患者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探讨如何根据不同疾病状况调整运动计划第九章:运动处方的评估与监测9.1 运动处方的评估方法介绍评估运动处方效果的方法和指标强调定量和定性评估的重要性9.2 运动处方的监测与调整解释如何监测运动过程中的进展和反应讨论如何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运动处方9.3 运动处方的长期跟进强调持续跟进和调整运动处方的重要性探讨如何维持长期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第十章:运动处方的实施与推广10.1 运动处方的实施策略介绍如何有效地实施运动处方强调个体化和参与性的重要性10.2 运动处方的推广与传播探讨如何推广运动处方理念分析运动处方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潜力10.3 运动处方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科技和大数据对运动处方的影响展望运动处方在未来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和前景第十一章:运动与慢性疾病的康复11.1 慢性疾病的运动康复概念解释运动在慢性疾病康复中的作用探讨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运动康复的适宜性和注意事项11.2 常见慢性疾病的运动康复策略分析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等常见慢性疾病的运动康复方案介绍运动康复中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的选择11.3 运动康复的监测与调整强调慢性疾病患者在运动康复过程中监测的重要性和方法讨论如何根据患者的康复状况调整运动处方第十二章:运动与心理健康12.1 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探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解释运动在缓解心理压力、焦虑和抑郁中的作用12.2 运动心理策略的应用介绍提高运动参与动机和乐趣的方法分析运动中心理技巧的运用,如冥想、自我激励等12.3 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综述运动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研究成果探讨运动在心理健康促进中的潜在应用第十三章:运动与特殊人群的健康13.1 孕妇的运动处方分析孕妇进行运动的特殊考虑因素介绍孕妇适宜的运动类型、强度和注意事项13.2 哺乳期妇女的运动处方解释哺乳期妇女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探讨哺乳期妇女运动对母体和婴儿健康的影响13.3 残疾人的运动处方探讨残疾人运动处方的特殊需求和适宜性介绍适合不同类型残疾人的运动项目和辅助设备第十四章:运动与社交互动14.1 运动与社交互动的关系探讨运动对社交互动的促进作用解释运动社交互动对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的影响14.2 团队运动与社交技能的发展分析团队运动对社交技能培养的价值介绍如何在团队运动中提高沟通、协作等社交能力14.3 运动社交互动的应用探讨运动社交互动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如青少年、老年人等介绍如何通过运动活动促进社交互动和社区融入第十五章:运动处方的综合实践15.1 运动处方的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中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总结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挑战及应对策略15.2 运动处方的实际操作介绍如何将运动处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强调运动处方在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中的重要性15.3 运动处方的持续跟进与改进强调运动处方的持续跟进和调整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最新运动处方的教案,包括运动与健康、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有氧运动处方、力量训练处方、综合运动处方、运动与营养、运动与恢复、特殊人群的运动处方、运动处方的评估与监测、运动处方的实施与推广、运动与慢性疾病的康复、运动与心理健康、运动与特殊人群的健康、运动与社交互动以及运动处方的综合实践等十五个章节。
《运动处方》理论课教案
《运动处方》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处方的概念、作用和基本组成部分。
2. 使学生掌握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处方进行科学锻炼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处方的定义与作用2. 运动处方的基本组成部分3. 制定运动处方的步骤4. 运动处方的应用实例5. 运动处方的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处方的概念、作用、基本组成部分和制定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处方的制定步骤和应用实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处方的相关概念、作用、基本组成部分和制定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处方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处方的制定和运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运动处方的注意事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运动处方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运动处方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制定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运动处方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运动处方。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运动处方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动处方在科学锻炼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评价学生对运动处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练习1. 练习制定简单的运动处方:让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尝试制定一个简单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项目、强度、时间和频率等。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互相分享并讨论所制定的运动处方,提出改进意见。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运动处方的概念、作用、基本组成部分和制定方法。
2. 强调运动处方在科学锻炼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锻炼中运用运动处方。
八、作业布置2. 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前提交短文,并进行课堂分享。
九、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十、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教练或体育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运动处方的实际应用。
《运动处方》理论课教案
《运动处方》理论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处方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和制定原则。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处方进行科学锻炼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处方的定义与分类2. 运动处方的基本要素3. 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4. 运动处方的应用案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处方的概念、作用、意义、基本要素和制定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处方的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运动处方的实际运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运动处方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运动处方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运动处方的定义、作用、意义、基本要素和制定原则。
3. 案例分析:分析运动处方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运动处方的实际运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处方。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运动处方在科学锻炼中的重要性。
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运动处方知识。
2. 结合自身情况,尝试制定一个简单的运动处方。
3. 思考如何将运动处方运用到实际锻炼中,提高锻炼效果。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和小测验来评价学生对运动处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1. 运动处方的制定步骤2. 运动处方的实施与监测3. 运动处方的调整与优化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运动处方的制定步骤、实施与监测方法。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体验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运动处方的调整与优化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运动处方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运动处方的制定步骤、实施与监测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注意观察运动中的身体反应。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身体反应调整和优化运动处方。
最新运动处方教案
最新运动处方教案一、前言1. 介绍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是指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健康状况和运动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的运动计划。
2. 强调运动处方的重要性:合理的运动处方能有效提高运动效果,预防运动损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理论基础1. 运动生理学原理:介绍运动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变化。
2. 运动营养学知识:普及运动过程中的营养需求,指导学生合理搭配饮食,提高运动效果。
三、运动评估1. 身体检查: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
2. 运动能力评估:通过一系列测试,评估学生的运动能力,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柔韧性等。
四、运动处方制定1. 个人目标设定: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定合理的运动目标。
2. 运动类型选择:根据个人目标和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如跑步、游泳、健身操等。
3. 运动强度和频率:根据运动能力和目标,确定运动强度和频率。
4. 运动时间安排:合理安排运动时间,确保运动效果的不影响日常生活。
五、运动处方的实施与监测1. 运动计划执行:按照运动处方的要求,执行运动计划,确保运动效果。
2. 运动监测:通过跟踪监测,了解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变化,及时调整运动处方。
3. 运动效果评估:定期评估运动效果,验证运动处方的合理性。
4. 运动损伤预防:教授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六、运动处方的个性化设计1. 认识个体差异:介绍人体在性别、年龄、体重、体质等方面的差异,强调运动处方应考虑这些因素。
2. 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如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况等,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
七、有氧运动处方1. 有氧运动的特点:介绍有氧运动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如提高心肺功能、燃烧脂肪等。
2. 有氧运动处方的制定:指导学生如何制定有氧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类型、强度、频率和时间等。
八、无氧运动处方1. 无氧运动的特点:介绍无氧运动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如提高肌肉力量、增加肌肉体积等。
运动生理学减肥运动处方教案
运动生理学减肥运动处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减肥的基本原理和运动生理学知识。
2. 掌握科学的减肥运动方法和运动强度。
3. 学会制定个性化的减肥运动处方。
4. 提高学生对减肥运动的认知度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减肥的基本原理2. 运动生理学基础知识3. 减肥运动的类型和作用4. 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选择5. 个性化减肥运动处方的制定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减肥的现状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减肥运动的关注。
2. 理论讲解:讲解减肥的基本原理和运动生理学知识,为学生实践减肥运动打下基础。
3. 实例分析:分析成功减肥案例,让学生了解科学减肥的方法和效果。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参与减肥运动实践,学会制定并执行个性化减肥运动处方。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减肥运动实践进行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减肥运动效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减肥的基本原理和运动生理学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减肥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减肥运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减肥运动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考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减肥运动实践: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包括运动方法的正确性、运动强度和时间的控制等。
3. 个性化减肥运动处方:评估学生制定的个性化减肥运动处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运动生理学教材、减肥运动指导书籍。
2. 教学工具:投影仪、PPT、视频资料。
3. 运动器材:体重秤、跳绳、哑铃、健身器材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减肥运动网站、APP、论坛等。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安静,有利于学生听讲和思考。
2. 运动场所:体育馆、健身房等,提供合适的运动环境。
3. 网络环境:校园网或无线网络,便于查找资料和交流。
运动处方教案
六年级运动处方针对人群针对六年级3班12名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了专项抽测,并依据个体的不同开出运动处方学生情况1、团队年龄为11~12岁的男孩,身高为153~164cm,体重43~53kg体重都在正常范围。
物理检查身体情况2、物理检查及诊断:心脏无异常身体情况无异样。
学生前期运动情况3、他们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且每周都能进行体育活动。
针对人群:六年级三班12名学生性别:男年龄:11~12 日期:2014.12.1体质状况评定身高:153~164cm 体重:43~54kg基础代谢:1340~1550kcal身体质量指数:19~22 肥胖指数:94%心脏功能能力:13.0 心脏功能f.c.属于:良好水平心脏每min可供应身体的最大氧量约为 2.0~2.4L心脏每min可以供应每公斤体重的最大氧气量为42~44ml教师建议:根据以上评定,建议如下。
运动强度:运动能力E.C.:8.4~11.4METs靶心率THR:锻炼时心率保持在:148~179次/min。
低于这个强度,锻炼效果不佳;超过这个强度,有可能出现一些意外情况给身体造成损伤。
锻炼项目:周期性有氧运动:对您适合的是跑,速度大约为7.4~9.8km/h,或123~163m/min,每400min用2~3min5s:健身跑台:坡度为:0%,速度约为:7.3~9.8km/h其它体育项目: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
锻炼时应随时按照靶心率进行调整,短时间内允许心率超过靶心率1~2次/10秒,但应及时降低运动强度,使心率回到靶心率范围之内。
锻炼时间:每次30~60min。
一次锻炼时间至少30min,除准备和整理活动外,至少要有20min 使心率回到靶心率范围之内。
锻炼次数:每周3~5次/周。
坚持每周按照运动处方进行周期性有氧训练3次,即可收到锻炼效果,如果有时间可以锻炼你喜爱的运动。
注意事项:1、请在锻炼时监测自己的心率/脉搏,使其保持在靶心率以内。
大学体育运动处方教案
课时:1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处方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体育运动处方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教学重点:1. 体育运动处方的概念和作用。
2. 制定体育运动处方的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1. 如何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体育运动处方。
2. 如何确保体育运动处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学生自我评估表3. 运动处方模板4. 相关运动器材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体育运动处方的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制定体育运动处方?二、讲授新课1. 介绍体育运动处方的概念和作用。
- 体育运动处方是指根据个体健康状况、体质、运动能力等因素,制定出适合个人特点的体育锻炼方案。
- 作用:提高锻炼效果,预防运动损伤,促进身体健康。
2. 讲解制定体育运动处方的基本步骤。
- 第一步:自我评估。
包括健康状况、体质、运动能力等方面。
- 第二步:选择运动项目。
根据个人兴趣和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 第三步:制定运动计划。
包括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等。
- 第四步:实施运动处方。
在锻炼过程中,注意观察自身反应,适时调整运动处方。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如何根据案例制定体育运动处方。
2.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案例制定自己的体育运动处方。
四、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利用运动处方模板,制定自己的体育运动处方。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定运动处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体育运动处方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体育运动处方,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育运动处方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制定体育运动处方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的表现,如运动效果、运动损伤等。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检验体育运动处方的实际效果。
运动处方实验教案(1)
邵阳学院体育系实验课教案运动处方实验实验对象:邵阳学院体育系2010级体育教育(本科)实验地点:体育保健学实验室实验时间:2013年下学期指导老师:陈松娥2013年9月目录1、实验须知2、二次台阶试验3、递增负荷运动试验实验须知一、实验课的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逐步掌握运动处方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了解和掌握运动处方制定的方法和基本原理,初步掌握运动负荷试验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而为科学地组织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康复,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奠定初步基础。
二、实验课的要求1、实验前,认真预习,充分理解有关知识理论。
2、严格遵守实验课的纪律要求,不迟到、不早退、爱护仪器设备,损坏则按制度赔偿。
3、实验时,培养严肃、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本组同学之间分工合作,仔细观察、体会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感受,随时记录并联系讲授内容,认真思考。
5、实验后必须整理仪器材料,并及时归还,进行必要的卫生清扫,确保实验室整洁、安全。
6、整理实验记录,做出实验结论,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1、实验报告是报告人实际操作、观察和独立思考的结果,报告内容应实事求是,文字图表应力求准确、规范、简明,字迹清楚,卷面整洁,按时送阅。
2、书写格式一般应包括:目的和原理、方法与步骤、数据和结果、讨论与分析四大部分。
四、实验考核方式与要求1、平时考勤:20%;2、平时考核:20%;3、实验报告:60%。
必要时可进行操作考试。
实验成绩占学科总成绩的40%,实验课成绩不及格,运动处方课程需重修。
实验一二次台阶试验一、实验内容为保证运动处方的安全性及有效,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前给受试者一定的运动负荷,从而测定机体对运动耐受能力。
本试验采用次大强度的二次台阶负荷法推测受试者FC。
二、实验目的通过二次台阶试验的测试与评价,掌握次大强度的运动负荷试验测定心脏FC,制定耐力运动处方的原理及方法。
科学健身运动处方教案1-3
运动处方概念
• 运动处方是针对个人身体状况而将锻炼方 式、时间和强度等合理编制起来,就象医 生给病人开的医药处方一样,用来指导人 们通过运动改善体质,促进健康。
运动处方的构成要素
1. 合理的运动强度: 运动的激烈程度应有多大? 2. 合理的运动项目: 选择什么运动项目段2单元,每3周完成1单元,运动强 度70%心率储备,方式以快走和跑交替, 每次运动时间40分钟。 • 主要运动方式:快步走10分钟,然后先 分2次,每次跑45秒后快走30秒,再分7 次,每次跑1分钟后快步走30秒,接着快 走8分钟,慢走10分钟。
• 第4阶段3单元,每2周完成1单元,运 动强度75%心率储备,方式主要是持续 慢跑,每次运动时间40~45分钟。 • 主要运动方式:以6km/h速度跑完 2km,中间可以以快走方式间歇1次, 间歇不超过1分钟,然后慢走20分钟。
• 第1阶段3单元,为起始阶段,每2周完成1 单元。运动强度60%心率储备;运动方式 以快走为主,慢走为辅,每次运动40~45 分钟。 • 主要运动方式:快步走20分钟;然后分4 次,每次跑30秒后快走30秒;接着快走 10分钟,慢走10分钟。
• 第2阶段3单元,每2周完成1单元,运动强 度65%心率储备,方式以快走和跑交替, 每次运动40分钟左右。 • 主要运动方式:快步走10分钟;然后分8 次,每次跑45秒后快走30秒;接着快走 10分钟,慢走10分钟。
• 具体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先测出自己的 安静心率(次/分) • 最大心率(次/分)= 220 - 年龄(岁); • 储备心率 = 最大心率 - 安静心率; • 最适运动心率(靶心率) =储备心率 × 0.50~0.85 + 安静心率
案例
• 假设某人40岁,安静心率是70次/分,那么他 的最大心率就是 220- 40 = 180 次/分; • 心力储备 = 180-70 = 110次/分; • 最适运动心率 =110×75% + 70 = 153 次 /分。 • 也就是说,当他的心率达到150-155次/分左 右时,运动强度最适宜。或者说他能通过这一 强度的有氧运动,显著提高心血管功能,同时 又比较安全。
运动处方教案
结束本分
1成上课队形
课上小结
2师生再见,宣布下课。收器材
5
分钟
队形:
同上课队形
要求:
集合整队快、静、齐
教
具
运动量曲线
练习密度预计
课后小结
小学体育水平二课时教案
年级:第周
教材内容:1、400米跑2、小篮球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400米耐久跑的动作要领
2、提高学生的中程跑能力,促进学生下肢肌肉的发展
ΟΟΟΟΟΟΟΟ
×ΟΟΟΟΟΟΟΟ
△
要求:集合整队快、静、齐
课上遵守纪律,听老师指挥
准
备
部
分
二、准备活动
1、慢跑2圈
2、队列练习
反口令练习
3、徒手操
(1)上肢运动
(2)体转运动
(3)体侧运动
(4)俯背运动
(5)下蹲运动
(6)纵跳
(7)活动手腕、脚踝
10分钟
要求:
队形整齐,步伐一致,
跑步时队伍中安静不许有说话现象
部分
课的内容
次
数
时
间
组织教法与要求
开
始
部
分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提出课堂要求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3分钟
队形:
××××××××
××××××××
ΟΟΟΟΟΟΟΟ
×ΟΟΟΟΟΟΟΟ
△
要求:集合整队快、静、齐
课上遵守纪律,听老师指挥
准
备
部
分
准备活动
1、慢跑2圈
2、队列练习
反口令练习
3、徒手操
运动处方教学设计
运动处方教学设计简介运动处方教学是针对个体的运动干预方案,旨在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
为了制定有效的运动处方,需要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目标,并评估他们的身体适应性。
本文将提供一个运动处方教学设计的模板,帮助健康专业人员为个体制定适当的运动处方。
步骤步骤一:收集个体信息运动处方教学应该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目标制定,所以在收集个体的信息时,应涵盖以下内容:1.个体的身体状况,包括身高,体重,BMI指数等;2.健康状况,包括患有哪些疾病,药物治疗情况等;3.运动史,包括个体以前的运动经验,从事的活动类型等;4.健康目标,包括目的和期望达到的效果;步骤二:运动评估运动评估可以帮助确定个体的身体适应性和限制,包括:1.心肺健康评估,如静态和动态心率、血压、肺活量等;2.身体成分评估,如体脂肪率、肌肉质量等;3.功能性评估,如柔韧性、平衡感等;4.动力学评估,如重量训练评估等。
步骤三:制定运动处方根据收集到的个体信息和运动评估结果,可以为个体制定合适的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应明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运动频率:每周进行的活动次数;2.强度:在个体的可承受范围内进行适当的运动强度;3.时长:每次活动的时间长度;4.活动种类:建议的活动种类和方式。
步骤四:教学设计为了让个体能够正确地执行运动处方并取得最佳效果,健康专业人员应该进行适当的教学和指导。
教学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执行操作:如正确的呼吸技巧、姿势、身体准备等;2.注意事项:如伤害预防、饮食指南等;3.调整建议:建议个体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运动处方;4.反馈:为个体提供定期反馈和评估。
结论运动处方教学设计可以帮助个体进行个性化运动干预,在减少疾病风险和改善身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本文提供的运动处方教学设计模板,健康专业人员可以更好地制定运动处方,并帮助个体达到健康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邵阳学院体育系实验课教案运动处方实验实验对象:邵阳学院体育系2010级体育教育(本科)实验地点:体育保健学实验室实验时间:2013年下学期指导老师:陈松娥2013年9月目录1、实验须知2、二次台阶试验3、递增负荷运动试验实验须知一、实验课的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逐步掌握运动处方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原理,了解和掌握运动处方制定的方法和基本原理,初步掌握运动负荷试验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而为科学地组织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康复,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奠定初步基础。
二、实验课的要求1、实验前,认真预习,充分理解有关知识理论。
2、严格遵守实验课的纪律要求,不迟到、不早退、爱护仪器设备,损坏则按制度赔偿。
3、实验时,培养严肃、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4、本组同学之间分工合作,仔细观察、体会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感受,随时记录并联系讲授内容,认真思考。
5、实验后必须整理仪器材料,并及时归还,进行必要的卫生清扫,确保实验室整洁、安全。
6、整理实验记录,做出实验结论,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1、实验报告是报告人实际操作、观察和独立思考的结果,报告内容应实事求是,文字图表应力求准确、规范、简明,字迹清楚,卷面整洁,按时送阅。
2、书写格式一般应包括:目的和原理、方法与步骤、数据和结果、讨论与分析四大部分。
四、实验考核方式与要求1、平时考勤:20%;2、平时考核:20%;3、实验报告:60%。
必要时可进行操作考试。
实验成绩占学科总成绩的40%,实验课成绩不及格,运动处方课程需重修。
实验一二次台阶试验一、实验内容为保证运动处方的安全性及有效,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前给受试者一定的运动负荷,从而测定机体对运动耐受能力。
本试验采用次大强度的二次台阶负荷法推测受试者FC。
二、实验目的通过二次台阶试验的测试与评价,掌握次大强度的运动负荷试验测定心脏FC,制定耐力运动处方的原理及方法。
三、实验原理次大强度负荷试验,指测试中采用的负荷低于受试者所能达到的最大负荷,用PTHR和测试结果,推测出受试者可能达到的最大负荷、最大吸氧量,最后计算出受试者FC的推测值。
次大强度负荷试验有不同的方法,所用的记功器有功率自行车、固定跑台或台阶。
根据制定运动处方的需要,二次负荷试验是我国目前全民健身运动中评定心脏FC,制定耐力运动处方最实用、最简单的方法。
而二次负荷试验中又以二次台阶试验最容易操作,所需要条件最易满足。
台阶试验具有设备简单、功率准确、可以多人同时测试等优点。
四、实验对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五、实验器材身高坐高计、体重计、软尺、台阶、节拍器、心率表、秒表、血压计、听诊器。
六、方法与步骤(一)受试者的筛选二次负荷试验采用的是中等强度负荷,测试中一般不采取严安密的监护措施。
测试后FC的确定,是根据PTHR进行推测。
因此,二次负荷试验适用于身体基本健康的青少年、成年人和有运动习惯的中老年人。
年老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在运动时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如血压过高、心电图异常等);实际最大心率,可能达不到预期的PTHR。
为了确保测试及锻炼时的安全,并提高运动处方的科学性,不宜使用二次负荷试验。
进行二次负荷试验前,对受试者进行筛选的标准如下:1、身体基本健康,无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慢性病史。
2、55岁以下,或56—70岁有运动习惯。
3、PAR—Q问卷调查答案全部为“否”。
4、安静时心率、血压(收缩压<129mmHg;舒张压<84mmHg)正常。
5、血常规、尿常规正常。
6、血糖 3.9-6.1mmol/L,血胆固醇 2.9-6.0mmol/L,甘油三酯0.45-1.8mmol/L,或医疗机构化验结果为正常。
以上标准凡有一项不符,即应作进一步筛选检查,确定是否适宜进行二次负荷试验。
有条件者,建议进行GXT测验。
(二)制定试验方案根据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运动习惯等个人情况,以及台阶高度等设备条件,为受试者制定具体的测试方案。
确定二次负荷试验方案的原则:负荷强度较高的第二个负荷,大约相当于受试者所能承担的最大负荷的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60—70%)。
二次台阶试验包括两个不同强度的负荷,每个负荷持续运动3分钟,两个负荷之间,休息3-5分钟。
在每个负荷结束前,或运动后即刻测定心率或脉搏。
二次台阶试验的测试方案:一般台阶高度介于0-40cm,蹬阶频率介于12-30次/分之间。
台阶试验的负荷强度决定于上述两个因素,可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高低的台阶,通过改变台阶的高度,或改变蹬阶频率,或同时改变两个因素来提高运动负荷强度。
以下建议,可供确定二次台阶试验测试方案参考:以蹬阶频率为25次/分为例,第一级台阶高度可取15cm左右(一般楼梯、台阶的高度);第二级青年人取30-40cm,中年人取25-30cm,老年人取20-25cm左右;女子可适当降低。
老年人第一级的蹬阶频率,可降低到15-20次/分,以拉大两级试验强度的差异。
(三)测定指标二次台阶试验所需要测定的指标为心率。
要求测定每一个负荷最后10秒的心率,或运动后即刻10秒的心率。
数据一定要准确,其结果将影响到FC的推测值是否正确。
测试方法有以下两种:1、遥测心率:使用心率遥测装置。
2、手工测试:在负荷结束后即刻,测定10秒的心率或脉搏次数,然后乘以6,计算出每分钟的心率或脉率,也可用听诊器直接听心音。
运动后即刻测定,一定要及时,否则心率会迅速减慢,FC推测值会偏高。
为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也可以测定10次心率或脉搏的时间(t)(s/10次),用公式:HR(次/分)=600/t,计算出每分钟的心率。
测试方法为,由某次心音或搏动(不计数)时开表,然后数到第十次时停表。
(四)测试程序先取较低的负荷,运动3分钟,测定运动结束后即刻心率或脉搏。
休息3-5分钟,再取较负荷,运动3分钟,同样测定心率或脉搏。
需要记录和计算的数据分别为:年龄、台阶高度1、蹬阶频率1、心率1、台阶高度2、蹬阶频率2、心率2,计算出两次负荷的MET值,如下表:表1-1 二次台阶试验记录表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测试日期:上下台阶的功率决定于台阶高度及上下台阶的频率。
这两种因素既容易控制,又便于测定。
可用小钢尺准确测出台阶的高度,要求受试者每上一次台阶,必须把身体重心提高到这一高度,即上台阶后膝关节必须伸直。
适宜的台阶高度在4-40cm之间。
上下台阶的频率要均匀,最好用节拍器控制。
计算上下台阶的功率、耗氧量应包括3个部分:上台阶、下台阶、前后水平移动。
通过大量试验得出,垂直向上运动的耗氧量为1.8(ml/kg/m);向下运动为向上运动的1/3;水平前后移动一次(4步)的耗氧量为0.2ml/kg。
综合起来,计算MET的公式为:MET=F×(2.394×H+0.2)/3.5+1其中F为蹬阶频率(次/分),H为台阶高度(m)。
(五)FC的推测方法1、取测试结果中两级的MET值和心率;2、确定心率和MET的相关直线:根据每次负荷运动的MET值和心率,确定两点的直线关系;3、计算PTHR:根据公式220-年龄计算出来PTHR。
4、推测FC。
(六)终止试验的标准二次台阶试验为次大强度负荷试验,事先经过筛选,一般受试者都能够按要求完成负荷。
但遇到下列情况,应当及时终止试验。
1、受试者不能完成定量负荷:如蹬台阶的频率减慢,无法跟上节拍器的节奏。
2、受试者出现异常现象:如出现头晕、耳鸣、恶心、胸闷、心绞痛、极度疲劳等主观感觉,或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紫绀、严重跛行、身体摇晃、步态不稳、意识不清、面部有痛苦表情、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客观表现。
3、测试仪器失灵等。
【作业】一、简述二次台阶试验的意义二、受试对象的筛选的标准有哪些?三、如何确定二次台阶试验的负荷方案?实验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一、实验目的掌握递增负荷运动试验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原理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是最大强度负荷试验中的一种。
在试验过程中,逐渐增加负荷强度,同时测定某些生理指标,直到受试者达到可能达到的最大强度。
在国外,GXT是用于评定FC、制定运动处方的主要方法。
在我国,GXT最早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与预后,近年来逐步用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以及不适于采用二次负荷试验的健身人群,为其评定心肝功能、制定运动处方。
三、实验器材Monark839E电脑测功车、心率遥测仪、血压计、急救箱、秒表、节拍器。
四、实验步骤(一)受试者的筛选凡经医生诊断有运动耐量试验绝对禁忌症者,应排除在GXT受试者之外;具有相对禁忌症者,必要时在有经验的医生参与下,并有良好的医疗、急救条件时方可进行。
进行GXT试验的具体筛选标准如下:1、无ETT绝对、相对禁忌症。
2、试验前心电图基本正常。
3、安静心率正常。
4、血压不超过“重度高血压”范围(安静时收缩压<179mmHg;舒张压<109mmHg)。
5、血常规、尿常规正常。
6、血糖<16.8mmol/L(有尿酮体者,血糖<13.4mmol/L),或餐后血糖<13.9mmol/L。
7、自行车记功器GXT要求受试者身高150cm以上。
所有符合作二次负荷试验的受试者,如有条件,均可以进行GXT的测试。
通过GXT可以得到更加符合个人情况的运动处方。
(二)GXT试验方案首先应当确定使用何种记功器,然后再确定测试方案。
可根据以下几方面进行选择:1、年龄和性别:年龄较大者可选用自行车记功器。
使用起点较低,负荷递增较慢的测试方案,女性测试方案负荷强度低于男性。
年纪较轻者,用固定跑台测试,或以测试到更准确的FC值。
2、病史及运动史:测试方案应当适合于受试者的FC水平,运动3-5级达到其最大强度比较合适,最多不要超过7级(持续时间不要超过21分钟)。
由病史和运动史,可以大致估计受试者FC水平。
有症状的患者及病后恢复期,最大FC约为7METs;脑力劳动者约为4-10METs;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FC起码在7METs以上;有训练的耐力运动员,FC可超过16METs,其它运动员在10METs以上。
通过“心脏功能级别”(表2-1)可大致了解心脏病患者FC的水平,有助于为康复患者选择适当的测试方案。
表2-1 心脏功能级别3、体重:由于踏蹬自行车记功器时,功率相同,体重越大,强度(以MET 值表示)越小。
所以选择自行车记功器方案时,还应考虑体重因素。
男子体重超过90Kg,女子体重超过80kg,可将负荷强度适当提高。
4、运动器官功能状况:下肢有功能障碍,走、跑不便时,可选用踏蹬功率车;有髌骨慢性损伤者,踏蹬功率车会引起疼痛,可选用固定跑台测试;下肢有功能障碍者,可采用上肢曲柄记器。
5、自行车记功器GXT方案:耐力体适能较好的青年男性,可由50W开始,每3分钟增加50W;一般人群可采取由30W开始,每3分钟增加30W;没有运动习惯、老年人、康复患者可由15-25W开始,每3分钟增加15-25W;上肢曲柄记功器GXT可采用0W开始,持续3分钟后每2分钟递增12.5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