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 卷第11 期环境工程学报Vol. 5,No. 11 2 0 1 1 年1 1 月Chinese
建筑泥浆处理技术在某工程中的应用
第43卷第12期 山西建筑Vol.43No.122 0 1 7 年 4 月SHANXI ARCHITECTURE Apr.2017 •193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12-0193-02建筑泥浆处理技术在某工程中的应用牛洁雯I’12(1.苏州科技大学,江苏苏州215000; 2.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0)摘要: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新型快速成孔泥浆分离系统的施工工艺原理及施工流程,阐述了该技术在桩基施工中的应用及实 施效果,指出该技术使桩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得到合理的运用与处理,达到了节能、绿色、环保的要求。
关键词:桩基,灌注桩,快速成孔系统,泥浆处理技术中图分类号:X799.1 文献标识码:A1技术背景虽然中国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约为世 界水平的1/4,水资源匮乏且分布不均,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 多北少的特点。
而在我们建筑领域,尤其是岩土工程施工用水量 非常大,对于岩土工程中的灌注桩施工更为尤甚,据估算,灌注桩 成孔1m3需耗水3 m3,—根20 m长桩径700 mm的常规工艺灌 注桩需耗水23 m3,水资源耗用量极高。
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大力提倡节能环保减排的相关政策及 要求,限制泥浆排放的相关规定陆续出台,绍兴市已出台《绍兴市 区建筑泥浆处置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温州市在2013年发布《温州市区建筑泥浆处置管理办法》,于 2014年1月1日起实施;苏州市的《苏州市建筑泥浆处置管理暂 行办法》(讨论稿)也一直在内部酝酿中,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 内,国家及地方政府将对建筑泥浆管控更加严格。
考虑到桩基施工,尤其是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用水量大、泥浆 排放多且浪费严重等弊端,我司在桩基施工前,通过分析比较,策 划并应用了新型快速成孔泥浆分离技术,实现了灌注桩快速成孔 及泥浆分离、减少泥浆排放、实现泥浆可回收利用、保护环境的 目标。
碎石土渗透特性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第25卷第11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 ol.25 No.11 2006年11月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Nov.,2006 碎石土渗透特性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许建聪1,尚岳全2(1.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2.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27)摘要:结合工程实践,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探和室内外物理力学试验,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和不平衡推力法,对碎石土的一般物理力学特性、渗透特性以及碎石土滑坡中地下水管网状排泄系统对滑坡稳定性和失稳破坏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
结果表明,碎块石粒组的含量和以粉粒、黏粒为主的细粒土粒组的含量对碎石土渗透系数影响最大且最为显著,碎石土的渗透系数分别随土中碎块砾石粒组含量和小于0.1 mm粒径的细粒土粒组含量的增加而呈自然指数增大和降低;碎石土滑坡中地下水管网状排泄系统对天然边坡的稳定起关键作用;当碎石土滑坡中地下水管网状排泄系统遭受破坏和堵塞时,地下水位将明显上升,从而使潜在滑面的孔隙水压力及下滑力明显增大,导致边坡稳定性系数极大地下降,甚至使边坡失稳解体破坏。
关键词:边坡工程;碎石土滑坡;稳定性;渗透;管网状排泄系统中图分类号:P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06)11–2264–08INFLUENCE OF PERMEABILITY OF GRA VEL SOIL ON DEBRISLANDSLIDE STABILITYXU Jiancong1,SHANG Yuequan2(1. 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2.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27,China)Abstract:By the site investig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y,physico-mechanical tests in laboratory and field,adopting the analytic mathematic statistics and unbalanced-thrust method,with the concrete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debris landslide,the general physic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and permeability of debris landslide,the influence of its groundwater pipe network drainage system(GPNDS) on its stability,and the action mechanisms of its instability and failure are researched and analyzed.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the influences of the contents of block and broken stone grain-grade,and fine earth mainly made up of silt and clay grain on debris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are the biggest and most remarkable. Second,debris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increases and decreases in natural exponent,respectively,with its grain-grade contents of block,broken stone and gravel,and the fine earth with grain size less than 0.1 mm. Third,the GPNDS of the debris landslide takes crucial action on natural slope stability. Fourth,when the GPNDS of the debris landslide is destroyed and blocked,groundwater level will obviously rise to make the pore water pressure of potential slide plane and down-sliding force clearly increase,which will make the slope stability coefficient descend obviously,even result in slope instability,disintegration and failure to some extent.Key words:slope engineering;debris landslide;stability;permeability;pipe network drainage system收稿日期:2005–10–08;修回日期:2006–01–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372118)作者简介:许建聪(1967–),男,博士,1989年毕业于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工程地质专业,现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岩第25卷第11期许建聪等. 碎石土渗透特性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 2265 •1 引言滑坡是坡体因多种因素耦合而发生的形变,最终被某些诱发因素激发失稳产生滑动的一种灾害地质现象。
Li原子和Ca原子修饰VO2单层储氢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第52卷第11期2023年11月人㊀工㊀晶㊀体㊀学㊀报JOURNAL OF SYNTHETIC CRYSTALS Vol.52㊀No.11November,2023Li 原子和Ca 原子修饰VO 2单层储氢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侯茵茵,马良财(宁夏大学物理学院,银川㊀750021)摘要:具有高储氢容量和可逆储氢性能的新材料的开发对氢能的大规模利用至关重要㊂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Li 原子和Ca 原子单独修饰和共修饰VO 2单层体系的H 2分子存储性能㊂结果表明Li 原子和Ca 原子均能稳定结合在VO 2单层表面而不产生金属团簇㊂单个Li 原子和Ca 原子分别最多可稳定吸附3个和6个H 2分子,且H 2分子平均吸附能均大于0.20eV /H 2㊂吸附体系差分电荷和态密度分析结果表明,氢分子的极化机制以及氢分子与金属原子间的轨道杂化作用是H 2分子在金属原子周围稳定吸附的主要原因㊂Li 原子修饰体系的储氢质量密度随着Li 原子覆盖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Ca 原子修饰体系的储氢质量密度在低金属覆盖度时较高;Li /Ca 共修饰体系的储氢质量密度有所增加,其储氢质量密度为5.00%(质量分数)㊂此外,考虑了不同温度和压强条件下储氢体系的稳定性㊂关键词:VO 2单层;储氢;第一性原理计算;锂原子;钙原子;修饰中图分类号:O469㊀㊀文献标志码:A ㊀㊀文章编号:1000-985X (2023)11-2014-10First-Principles Study on Hydrogen Storage Performance of Li-and Ca-Decorated VO 2MonolayerHOU Yinyin ,MA Liangcai(College of Physics,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China)Abstract :The exploitation of new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with high-capacity and reversible performance could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large-scale utilization of hydrogen as an energy source.The hydrogen storage performances of Li and Ca atoms decorated as well as Li /Ca co-decorated VO 2monolayer system were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The metal atoms are stably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VO 2monolayer without forming metal clusters.Three and six hydrogen molecules can be absorbed by a Li atom and Ca atom,respectively,and its average adsorption energy is larger than 0.20eV /H 2.Charge density differences and density of states of H 2adsorbed systems were analyzed,an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both the polarization mechanism and orbital hybridization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adsorption of hydrogen molecules.The hydrogen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Li-decorated system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Li coverage,while that of Ca-decorated system is high only in lower Ca coverage.Moreover,Li /Ca co-decoration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hydrogen storage capacity of the system,its hydrogen storage mass density is 5.00%(mass fraction).Finally,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n the stability of hydrogen adsorption system is studied.Key words :VO 2monolayer;hydrogen storage;first-principle calculation;lithium atom;calcium atom;decoration㊀㊀收稿日期:2023-05-11㊀㊀基金项目:宁夏自然科学基金(2022AAC03003)㊀㊀作者简介:侯茵茵(1998 ),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硕士研究生㊂E-mail:houyinyin2021@ ㊀㊀通信作者:马良财,博士,教授㊂E-mail:maliangcai@0㊀引㊀㊀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所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㊂为此,开发和利用清洁㊁高效的新能源并研究其转化与存储技术迫在眉睫[1]㊂氢能具有质量轻㊁储量丰富㊁能量密度大和清洁无污染等㊀第11期侯茵茵等:Li 原子和Ca 原子修饰VO 2单层储氢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2015㊀优点[2],是化石燃料的理想替代能源㊂然而,传统的低温液化或高压压缩等储氢方式存在高成本㊁低密度和低安全性等缺点,使得氢能的大规模应用受到限制(如氢能源汽车)㊂因此,开发利用高效㊁安全㊁经济的储氢新材料成为氢能源发展的关键[3-4]㊂二维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高效储氢材料[5],然而,早期的研究发现,氢气在本征二维纳米材料表面的吸附能较低(小于0.10eV/H 2),难以达到理想储氢吸附能范围(0.20~0.40eV/H 2)[6]㊂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利用金属原子修饰二维纳米材料表面后,H 2分子的吸附能和体系的储氢密度均得到了大幅提升[7-13]㊂二维石墨烯在储氢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8],且金属原子修饰石墨烯体系可实现室温条件下的可逆储氢[8-11]㊂然而,石墨烯与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当金属原子在石墨烯单层两侧同时吸附时,石墨烯的单层平面构型使得金属原子的结合能进一步降低,易于导致金属团簇的形成,而金属团簇的形成将使得体系储氢密度大幅减小㊂石墨烯在储氢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激励科研工作者寻找其他合适的二维储氢材料㊂由于具有良好的光学和电子学特性,以及表面积大和质量轻等优点,二维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单层材料成为潜在的储氢材料㊂二维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单层为三层原子构成的三明治结构,中间为过渡金属单原子层,两侧为S 或O 单原子层,因此,当外来金属原子吸附在其两侧表面时,金属原子仅与其同侧的S 或O 原子发生相互作用,金属修饰体系的结合能将大幅增强,有效降低金属团簇形成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储氢量㊂Putungan 等[12]研究了金属Li 原子修饰二硫化钼(MoS 2)单层体系的储氢性能,结果表明Li 原子在MoS 2单层表面的结合能大幅增强,体系储氢质量密度为4.40%(质量分数)㊂Song 等[13]对Ca 原子修饰MoS 2单层体系储氢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Ca 原子覆盖度较低时体系具有较好的储氢性能㊂二维二氧化钒(VO 2)纳米单层作为一种新型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其优异的热稳定性㊁磁性和光学特性得到了广泛的研究[14-16],在Li㊁Na 和Mg 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17]㊂然而,VO 2纳米单层在储氢方面的研究尚未有相关报道,本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探讨了Li 和Ca 原子单独修饰和共修饰VO 2单层体系的储氢性能和储氢机理㊂1㊀计算方法本文的第一性原理计算采用基于平面波基组和投影缀加波(PAW)方法的VASP 软件包[18-19],平面波截断能为500eV,采用PBE 泛函来描述电子间的交换关联势[20]㊂选用DFT-D2方法对H 2分子吸附体系中的范德瓦耳斯作用进行修正[21]㊂基于周期性边界条件,垂直VO 2纳米单层表面方向填充厚度为0.16nm 的真空层,以消除相邻单层间的相互作用㊂布里渊区积分k 点取为8ˑ8ˑ1㊂结构优化时,体系能量和原子受力收敛值分别为1ˑ10-5eV 和0.20eV /nm㊂金属原子与VO 2单层的结合能E b 定义为E b =(E VO 2+mE M -E m M /VO 2)/m (1)式中:E m M /VO 2和E VO 2分别为金属原子M(M =Li,Ca)修饰VO 2单层体系和本征VO 2单层体系的总能量,E M 为单个金属原子的能量,m 为金属原子的数目㊂H 2分子的吸附性能可通过连续吸附能E con 和平均吸附能E ave 来描述,计算公式为E con =E ((n -1)H 2+m M /VO 2)+E H 2-E (n H 2+m M /VO 2)(2)E ave =(E m M /VO 2+nE H 2-E (n H 2+m M /VO 2))/n (3)式中:E ((n -1)H 2+m M /VO 2)和E (n H 2+m M /VO 2)分别为(n -1)个H 2分子吸附体系和n 个H 2分子吸附体系的总能量,n为吸附H 2分子数目,E H 2为自由H 2分子的能量㊂2㊀结果与讨论2.1㊀VO 2单层的电子特性和稳定性结构优化后VO 2单层单胞的平衡态晶格常数为0.274nm,对应的V O 键长为0.195nm,上㊁下两O 原子层的间距为0.228nm,与前人的计算结果一致[14-17]㊂为了明确计算体系的大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以单2016㊀研究论文人工晶体学报㊀㊀㊀㊀㊀㊀第52卷个Li原子修饰尺寸不同的(2ˑ2)㊁(3ˑ3)和(4ˑ4)VO2单层超胞为例,计算了Li原子与VO2单层间的结合能和后续单个H2分子的吸附能,计算结果见表1㊂相对于更大尺寸的(4ˑ4)超胞体系,当采用包含9个V原子和18个O原子的(3ˑ3)超胞体系时,Li原子的结合能和H2分子的吸附能变化不大,而当采用较小尺寸的(2ˑ2)超胞体系(包含4个V原子和8个O原子)时,Li原子结合能和H2分子吸附能均有明显的减小,这是由于超胞尺寸较小时,相邻Li原子间相互作用明显增强㊂因此本文采用(3ˑ3)VO2超胞体系作为计算模型,其几何结构如图1(a)所示㊂VO2单层的能带结构如图1(b)所示,自旋向上与向下能带分布中均有能带穿过费米能级,表明VO2单层具有金属性,且自旋向上和向下能带分布具有不对称性,表明VO2单层具有磁性,计算得到VO2单层单胞体系的磁矩为0.66μB,与前人计算结果一致[17]㊂VO2单层在常温条件下的稳定性是其进行储氢应用的先决条件,为此计算了VO2单层的声子谱,结果如图1(c)所示,其声子谱中没有出现明显的虚频,因此VO2单层具有良好的动力学稳定性[16]㊂进一步采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模拟了VO2单层在500K下的热力学稳定性,模拟时间步长为1fs,模拟总时长为5ps,体系总能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1(d)所示,在整个模拟时间内,VO2单层的总能量仅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波动,没有发生大幅度涨落,且VO2单层的末态结构几乎没有明显的变形,进一步表明VO2单层在高温条件下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㊂表1㊀不同大小VO2单层超胞的晶格常数㊁Li原子结合能和H2分子吸附能Table1㊀Lattice constant of VO2supercell with different dimensions,the binding energy(E b)of Li atom and theadsorption energy(E ave)of single H2moleculeSupercell Lattice constant/nm E b/eV E ave/eV2ˑ20.548 5.080.2223ˑ30.822 5.360.2554ˑ4 1.096 5.380.260图1㊀VO2单层的优化几何结构㊁能带结构和声子谱,以及AIMD模拟中总能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T=500K)Fig.1㊀Optimized geometry structure,band structure,phonon spectrum of VO2monolayer,and the variations of totalenergy versus time for the VO2monolayer in AIMD simulation at500K2.2㊀Li原子和Ca原子修饰VO2单层金属原子修饰VO2单层时,考虑了4个不同的金属原子吸附位点,如图1(a)所示,分别为六原子环中心位(H)㊁V O键桥位(B)㊁V原子顶位(T V)和O原子顶位(T O)㊂结构优化后发现Li原子和Ca原子的最稳定吸附位点均为H位,结合能分别为5.36和5.78eV,远大于其相应金属原子的体相内聚能(Li:1.63eV, Ca:1.84eV),修饰体系中Li原子和Ca原子与单层表面的距离分别为0.118和0.151nm,为了便于表述,将金属原子修饰VO2单层体系标记为M/VO2(M=Li㊁Ca)㊂进一步考虑了金属原子在单层表面的动力学稳定性,利用微动弹性带方法(CI-NEB)模拟计算了金属原子从最稳定吸附位点(H位)开始,途经T O位扩散到邻近的次稳定吸附位(T V位)的扩散势垒,如图2所示,在金属原子扩散过程中,Li/VO2体系中存在约为0.70eV的势垒,而Ca/VO2体系中存在约为1.18eV的势垒㊂当金属原子覆盖度增加时,较大的扩散势垒表㊀第11期侯茵茵等:Li 原子和Ca 原子修饰VO 2单层储氢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2017㊀图2㊀Li 原子和Ca 原子在VO 2单层表面的扩散路径和扩散势垒Fig.2㊀Diffusion pathway and energy barrier profile for Li and Ca atom migrate on the surface of VO 2monolayer明稳定吸附于VO 2单层表面的金属原子不易发生扩散,从而可有效避免金属团簇的形成,有利于吸附更多氢分子㊂为了分析金属原子与VO 2单层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计算了Li /VO 2和Ca /VO 2体系的分波态密度(PDOS)和差分电荷密度分布,如图3所示㊂从PDOS 图中可以看出,当金属吸附在VO 2单层上后,Li 原子的s 和p 轨道,以及Ca 原子的s 和d 轨道均与邻近O 原子的p 轨道在较大的能量范围内出现共振峰,表明金属原子与VO 2单层间具有较强的轨道耦合㊂从差分电荷密度图中可以发现,金属原子和近邻O 原子周围分别存在电子的缺失和聚集,这表明金属原子向VO 2单层转移了部分电荷㊂Bader 电荷计算表明Li 原子和Ca原子分别带有0.89|e |和1.51|e |的正电荷㊂金属原子与VO 2单层间的电荷转移以及强烈的轨道耦合导致了金属原子修饰体系的高稳定性㊂带负电荷的VO 2单层与带正电荷的金属离子之间形成了一个局域静电场,该静电场的存在将有利于H 2分子的吸附㊂图3㊀Li /VO 2和Ca /VO 2体系的PDOS 和差分电荷密度分布Fig.3㊀PDOS and charge density difference plots of Li /VO 2and Ca /VO 2systems 2.3㊀M /VO 2体系的储氢性能2.3.1㊀氢分子的吸附作为对比,首先研究了H 2分子在未经金属原子修饰的本征VO 2单层表面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H 2分子垂直吸附在H 位时最为稳定,但H 2分子的吸附能仅为0.08eV,过低的吸附能使得H 2分子在低于室温条件下已经自发脱附[22]㊂因此,本征VO 2单层不适于常温条件下的储氢应用㊂对于金属原子修饰VO 2单层体系,首先对单侧修饰体系的H 2分子吸附情况进行了研究㊂通过依次在金属原子周围添加H 2分子来确定单个金属原子所能吸附的最大H 2分子数目㊂吸附能计算结果和相应的结构参数如表2所示㊂对于Li /VO 2体系,第一个H 2分子的吸附能为0.255eV,远大于本征VO 2单层表面的H 2分子吸附能,因此,通过金属原子的修饰可大幅提升H 2分子的吸附能力,此时,吸附H 2分子的键长为0.0755nm,相比于自由H 2分子的键长(0.075nm [23])略有增加㊂当H 2分子吸附数目n 逐渐增加时,H 2分2018㊀研究论文人工晶体学报㊀㊀㊀㊀㊀㊀第52卷子间的空间排斥作用,H2分子与Li原子间的距离缓慢增大,导致H2分子的平均吸附能逐渐减小,3个H2分子在Li原子周围吸附时的平均吸附能为0.203eV/H2,处于理想储氢吸附能范围内(0.20~0.40eV/H2),其优化几何结构如图4(a)所示㊂在Li原子周围继续添加第4个H2分子,由于H2分子间的空间排斥作用,结构优化后第4个H2分子远离Li原子(d Li-H2>0.36nm),其连续吸附能仅为0.048eV,表明Li/VO2体系无法稳定地吸附第4个H2分子㊂因此,Li/VO2体系中每个Li原子最多可吸附3个H2分子㊂利用同样的方法,得到了Ca/VO2体系中Ca原子吸附H2分子的情况(见表2),Ca/VO2体系中每个Ca原子周围最多可吸附6个H2分子,平均吸附能为0.232eV/H2,6H2+Ca/VO2吸附体系的优化几何结构如图4(b)所示㊂表2㊀Li/VO2和Ca/VO2体系中H2分子的计算吸附能(E ave和E con)㊁金属原子与H2分子间的距离(d M-H2)和H2分子键长(d H-H) Table2㊀Calculated adsorption energies(E ave and E con)of H2molecules,distances between metal atom and center of H2(d M-H2)and the H H bond lengths(d H-H)in Li/VO2and Ca/VO2systemsSystem n E ave/(eV㊃H-12)E con/(eV㊃H-12)d M-H2/nm d H-H/nmMin Max Min Maxn H2+Li/VO210.2550.2550.2010.2010.07550.0755 20.2430.2300.2020.2200.07550.0755 30.2030.1220.2080.2100.07540.0755 4 0.0480.2070.3640.07510.0755n H2+Ca/VO210.2040.2040.2670.2670.07590.0759 20.2460.2870.2670.2670.07600.0760 30.2430.2370.2640.2650.07590.0760 40.2560.2960.2630.2670.07590.0763 50.2450.2010.2630.2710.07580.0762 60.2320.1680.2620.2730.07540.0763 7 0.0470.2610.4350.07510.0763图4㊀3H2+Li/VO2和6H2+Ca/VO2吸附体系的优化几何结构Fig.4㊀Optimized structures of3H2+Li/VO2and6H2+Ca/VO2systems为了深入了解H2分子的吸附机制,图5中给出了n H2+Li/VO2(n=1,3,4)和n H2+Ca/VO2(n=1, 6,7)吸附体系的差分电荷密度分布㊂所吸附的H2分子中靠近金属原子一侧的H原子周围出现电荷聚集,而另一个H原子周围出现电荷缺失㊂以1H2+Li/VO2(1H2+Ca/VO2)吸附体系为例,Bader电荷计算结果表明,吸附的H2分子中两个H原子分别带有0.032|e|(0.022|e|)的正电荷和-0.057|e|(-0.055|e|)的负电荷,表明所吸附的H2分子发生了极化㊂金属离子与VO2单层间所建立的局域静电场是H2分子发生极化的主要原因[24],H2分子的极化也使得吸附H2分子的H H键长有所伸长㊂在3H2+Li/VO2和6H2+Ca/VO2体系中的H2分子也具有类似的极化现象(见图5(b)㊁(e))㊂而在4H2+Li/VO2和7H2+Ca/VO2吸附体系中,如图5(c)和5(f)所示,第4和7个H2分子没有发生极化,因此无法稳定吸附在金属原子周围,进一步表明Li/VO2和Ca/VO2体系中每个金属原子最多可吸附3个和6个H2分子,这与前文吸附能的计算结果一致㊂图6中以3H2+Li/VO2和6H2+Ca/VO2吸附体系为例给出了体系的PDOS分布,可以发现,在-8.5~-4.0eV能量区域内,H-σ轨道与Li-s/p(Ca-s/d)轨道发生明显的轨道杂化,这种通过轨道杂化作用来实现H2分子的吸附即为Kubas相互作用,通常为过渡金属修饰二维材料储氢时H2分子的主要吸附机㊀第11期侯茵茵等:Li 原子和Ca 原子修饰VO 2单层储氢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2019㊀制[25],类似的轨道杂化作用在Ca 原子修饰石墨烯储氢体系中也被观测到[10]㊂综上所述,H 2分子在Li /VO 2和Ca /VO 2基底上的吸附机制主要源于所吸附H 2分子的极化和H 2分子与金属原子间的轨道杂化的共同作用㊂图5㊀H 2分子吸附体系的差分电荷密度图Fig.5㊀Charge density difference plots of H 2adsorbedsystems 图6㊀3H 2+Li /VO 2和6H 2+Ca /VO 2吸附体系的分波态密度分布Fig.6㊀PDOS of 3H 2+Li /VO 2and 6H 2+Ca /VO 2systems图7㊀M /VO 2体系中金属原子平均结合能随金属原子覆盖度的变化趋势Fig.7㊀Variations of binding energy versus metal atom coverage for the M /VO 2system 为了增加体系的储氢量,进一步研究了金属原子双面修饰体系的储氢性能㊂首先考虑了金属原子覆盖度对修饰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在此,覆盖度定义为VO 2单层单面吸附金属原子的数量与表面六原子环中心吸附位点(H 位)数量的比值㊂当原子覆盖度较高时(大于0.22),通过减小超胞体系的大小来增加金属原子覆盖度,即在(2ˑ2)VO 2超胞体系上吸附不同数目的金属原子来实现㊂如图7所示,对于Li 原子修饰体系而言,Li 原子的平均结合能随着Li 原子覆盖度的增加而缓慢减小,当覆盖度为1.00时(满覆盖),Li 原子平均结合能为3.59eV,仍远大于其体相内聚能(1.63eV),因此当覆盖度较大时,Li 原子在VO 2单层表面不会发生团簇现象㊂而对于Ca 原子修饰体系,Ca 原子的平均结合2020㊀研究论文人工晶体学报㊀㊀㊀㊀㊀㊀第52卷能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而快速减小,当Ca 原子覆盖度超过0.5时,Ca 原子平均结合能远低于其体相内聚能(1.84eV),因此,表面覆盖度较高时Ca 原子易于形成团簇,而团簇的形成将大幅降低体系的储氢量,这与Song 等研究Ca /MoS 2体系储氢性能时发现Ca 原子覆盖度较低时体系具有较好储氢性能的结果一致[13]㊂当金属原子覆盖度为0.11时,2Li /VO 2体系最多可稳定吸附6个H 2分子(优化结构见图8(a)),此时,H 2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0.20eV /H 2,理论储氢质量密度为1.60%(质量分数,下同);而2Ca /VO 2体系可稳定吸附12个H 2分子(见图8(b)),H 2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0.24eV /H 2,储氢质量密度为2.80%㊂当金属原子覆盖度增大到0.22时,4Li /VO 2体系最终可吸附12个H 2分子(见图8(c)),H 2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0.22eV /H 2,储氢质量密度为3.00%;而在4Ca /VO 2体系中,可稳定吸附20个H 2分子(见图8(d)),其平均吸附能为0.21eV /H 2,储氢质量密度可达到4.30%,相比于覆盖度为0.11时的吸附情况,每个Ca 原子周围所能吸附的H 2分子数目有所减少,这是由于Ca 原子覆盖度增大时,Ca 原子周围能够提供H 2分子吸附的空间位置有限㊂当进一步增加金属原子的覆盖度时,发现每个金属原子所能吸附的H 2分子数目进一步减少㊂以Li 修饰VO 2体系为例,Li 原子满覆盖时,Li 原子均匀吸附在VO 2单层表面,每个Li 原子上只能稳定吸附1个H 2分子(见图8(e)),H 2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0.24eV /H 2,此时储氢质量密度为4.00%㊂图8㊀n H 2+m M /VO 2体系的优化几何结构Fig.8㊀Optimized structures of n H 2+m M /VO 2system 由于Li 原子和Ca 原子修饰VO 2单层体系良好稳定性和储氢性能,进一步考虑了Li 原子和Ca 原子共修饰体系的稳定性和储氢性能㊂由于低覆盖度时(0.11)Ca 原子与VO 2单层间较大的结合能(见图7),两个Ca 原子首先吸附在(3ˑ3)VO 2单层上㊁下表面,由于Ca 原子的平均结合能随着覆盖度的增加而快速减小(见图7),因此在2Ca 修饰体系表面继续吸附4个Li 原子,形成了Li /Ca 共修饰体系4Li2Ca /VO 2,其能量最低构型如图9(a)所示,此时金属原子均匀分布在VO 2单层表面,相邻金属原子间距约为0.476nm,金属原子平均结合能为4.0eV /atom㊂进一步采用AIMD 模拟了4Li2Ca /VO 2体系在300K 时的热力学稳定性,模拟时间步长为1fs,模拟总时长3ps㊂体系能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和3ps 后体系的几何结构如图9(a)所示,在整个模拟过程中,体系能量在很小范围内发生振动,没有发生大幅度涨落,且3ps 后体系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形或断键现象,表明共修饰体系在室温下是稳定的㊂氢分子吸附结果表明,每个Li 原子周围仍然可以吸附3个H 2分子,而每个Ca 原子周围可以吸附5个H 2分子,即4Li2Ca /VO 2体系中最多可稳定吸附22个H 2分子,优化几何结构图见图9(b)㊂H 2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0.23eV /H 2,理论储氢质量密度为5.00%㊂上述结果表明,相对于单金属原子修饰体系,Li /Ca 共修饰VO 2单层体系的储氢性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㊂前人有关Li /Ca 共修饰g -CN 单层体系和Li /Na 共修饰石墨炔单层体系的储氢性能研究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26-27]㊂2.3.2㊀氢分子的脱附上述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预测了金属原子修饰VO 2单层体系在理想状态下(绝对零度)的储氢性能,并未考虑环境条件下温度(T )和压强(p )的影响,因此不能准确描述H 2分子的吸附行为㊂下面采用包含了温度和压强的相对能量(E r )来描述H 2分子的吸附稳定性[28-29],其定义为E r =E (n H 2+m M /VO 2)-E m M /VO 2-n (E H 2+μH 2(T ,p ))(4)式中:E (n H 2+m M /VO 2)和E m M /VO 2分别为吸附n 个H 2分子吸附体系和金属修饰体系的总能量,E H 2为自由H 2分子能量,n 为所吸附H 2分子的数目,m 为金属原子数目㊂据此定义,当E r 为负值时吸附体系是稳定的㊂μH 2(T ,p )为H 2分子的化学势,其定义为㊀第11期侯茵茵等:Li原子和Ca原子修饰VO2单层储氢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2021㊀图9㊀AIMD模拟中4Li2Ca/VO2体系能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T=300K)和3ps末体系几何结构的顶视图和侧视图,以及22H2+4Li2Ca/VO2体系的优化几何结构Fig.9㊀Variations of total energy versus time for the4Li2Ca/VO2system in AIMD simulations at300K,insets represent the top and side views of the structure at the end of AIMD simulations of3ps,and the optimized structure of22H2+4Li2Ca/VO2systemμH2(T,p)=ΔH-TΔS+k B T ln(p/p0)(5)式中:p0=0.1MPa,k B是玻耳兹曼常数,ΔH和ΔS分别为焓变和熵变,可从实验热化学实验表中得到[30]㊂以储氢质量密度较高的8H2+8Li/VO2㊁20H2+4Ca/VO2和22H2+4Li2Ca/VO2吸附体系为例,图10(a)中给出了标准大气压下(p=0.1MPa)吸附体系相对能量随温度的变化趋势㊂相对能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当温度较低时(T<200K),相对能量为负值,表明H2分子能够稳定吸附在金属原子周围,而当温度继续上升时,相对能量转变为正值且越来越大,表明吸附体系中H2分子的脱附趋势逐渐增强㊂8H2+8Li/VO2㊁20H2+4Ca/VO2和22H2+4Li2Ca/VO2吸附体系中H2分子完全脱附的临界温度均在210K左右,远低于室温298.15K,因此,三种金属修饰体系均无法实现室温条件下的可逆储氢[31]㊂进一步考虑了室温条件下吸附体系的稳定性随压强的变化趋势(见图10(b)),随着压强的增加,吸附体系的相对能量逐渐减小,且压强超过一定大小时,体系的相对能量重新变为负值,此时,H2分子依然可以稳定吸附在金属原子周围㊂具体来说,当体系压强分别大于1.9㊁6.2和2.8MPa时,8H2+8Li/VO2㊁20H2+4Ca/VO2和22H2+4Li2Ca/VO2体系的相对能量为负值,表明H2分子在室温条件下均可稳定地吸附在相应的基底材料上㊂因此,在室温条件下,可通过适当地增加吸附体系的压强,以增强H2分子的吸附稳定性,从而实现室温条件下的可逆储氢㊂图10㊀储氢体系相对能量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趋势Fig.10㊀Relative energy(E r)of H2adsorbed systems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低微纳米材料作为高效储氢材料在实验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碳基储氢材料㊂Wang等[32]的实验结果表明,Li掺杂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在77K和0.1MPa实验条件下的可逆储氢质量密度可以达到3.90%,是无掺杂MWCNTs储氢质量密度的3倍㊂Reyhani等[33]实验研究了环境条件下Ca㊁Co㊁Fe㊁Ni2022㊀研究论文人工晶体学报㊀㊀㊀㊀㊀㊀第52卷和Pd修饰MWCNTs的储氢性能,相对于无金属原子修饰MWCNTs的储氢质量密度(0.30%),Ca/MWCNTs 和Pd/MWCNTs修饰体系的储氢质量密度(分别为1.05%和7.00%)均有大幅度的提升㊂最近,Mehrabi 等[34]实验研究了Pd纳米颗粒修饰MWCNTs体系的储氢性能,其最大储氢质量密度可达到6.00%,Gu 等[35]在实验上成功制备了Ni和Al掺杂石墨烯单层复合材料,其最大储氢质量密度可达到5.70%㊂然而,有关金属原子修饰VO2纳米单层体系储氢性能的实验研究尚未见有相关报道,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实验上制备高性能的VO2纳米单层储氢材料提供理论参考㊂3㊀结㊀㊀论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Li原子和Ca原子修饰二维VO2单层体系的储氢性能和储氢机理㊂Li 和Ca原子均能稳定吸附在VO2单层表面,金属原子的结合能均高于相应金属的体相内聚能,且金属原子在VO2单层表面的扩散势垒较大,从而能够有效避免金属团簇的形成㊂在Li原子修饰VO2单层体系中,最多有3个H2分子可以稳定吸附在Li原子周围,而在Ca原子修饰VO2单层体系中,每个Ca原子可以稳定吸附6个H2分子㊂电子结构分析表明H2分子主要通过H2分子的极化机制和H2分子与金属原子间的轨道杂化机制吸附于金属原子周围㊂本文研究了金属原子覆盖度对储氢性能的影响,对于Li原子修饰VO2单层体系,理论储氢质量密度随着金属原子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大,最高理论储氢质量密度为4.00%(质量分数),H2分子平均吸附能为0.24eV/H2㊂而对于Ca原子修饰VO2单层体系,Ca原子的平均结合能随着Ca原子覆盖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当Ca原子覆盖度为0.22时,Ca原子的平均结合能依然高于体相Ca的内聚能,体系理论储氢质量密度为4.30%(质量分数),H2分子平均吸附能为0.21eV/H2㊂进一步研究了Li/Ca共修饰体系的稳定性和储氢性能,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4Li2Ca/VO2共修饰体系在室温下是稳定的,其储氢质量密度可达到5.00%(质量分数)㊂最后,考虑了温度和压强对氢分子吸附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吸附体系的压强可以提高金属原子修饰VO2单层体系对H2分子的吸附稳定性,从而实现室温条件下的可逆储氢㊂参考文献[1]㊀LI J T.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in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design strategies under and beyond the energy scaling relationship[J].Nano-Micro Letters,2022,14(1):112.[2]㊀FAYE O,SZPUNAR J,EDUOK U.A critical review on the current technologies for the generation,storage,and transportation of hydroge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22,47(29):13771-13802.[3]㊀SAKINTUNA B,LAMARI-DARKRIM F,HIRSCHER M.Metal hydride materials for solid hydrogen storage:a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of Hydrogen Energy,2007,32(9):1121-1140.[4]㊀闫敏艳,宫长伟,张㊀鹤,等.Ti掺杂对Li-Mg-N-H材料储氢性能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22,51(2):297-303.YAN M Y,GONG C W,ZHANG H,et al.First-principles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i doping on hydrogen storage performance of Li-Mg-N-H materials[J].Journal of Synthetic Crystals,2022,51(2):297-303(in Chinese).[5]㊀MEDURI S,NANDANAVANAM J.Materials for hydrogen storage at room temperature an overview[J].Materials Today:Proceedings,2023,72:1-8.[6]㊀WANG L F,YANG R T.Hydrogen storage on carbon-based adsorbents and storage at ambient temperature by hydrogen spillover[J].CatalysisReviews,2010,52(4):411-461.[7]㊀YOON M,YANG S Y,HICKE C,et al.Calcium as the superior coating metal in functionalization of carbon fullerenes for high-capacity hydrogenstorage[J].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08,100(20):206806.[8]㊀ZHENG N,YANG S L,XU H X,et al.A DFT study of the enhanced hydrogen storage performance of the Li-decorated graphene nanoribbons[J].Vacuum,2020,171:109011.[9]㊀胡明明,赵高峰.锂改性点缺陷石墨烯储氢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19,36(3):443-451.HU M M,ZHAO G F.The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ies of lithium decorated point defect in graphene:a theoretical study[J].Journal of Atomic and Molecular Physics,2019,36(3):443-451(in Chinese).[10]㊀安㊀博.Ca修饰石墨烯储氢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5,44(1):256-261.AN B.First-principles study on hydrogen storage property of calcium-decorated graphene[J].Journal of Synthetic Crystals,2015,44(1):256-261(in Chinese).[11]㊀元丽华,巩纪军,王道斌,等.碱金属修饰的多孔石墨烯的储氢性能[J].物理学报,2020,69(6):068802.。
2023年新教材高考湖南卷生物(无答案)
2023年新教材高考湖南卷生物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未知1.南极雄帝企鹅产蛋后,由雄帝企鹅负责孵蛋,孵蛋期间不进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帝企鹅蛋的卵清蛋白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高于C元素B.帝企鹅的核酸、多糖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都有水的产生C.帝企鹅蛋孵化过程中有mRNA和蛋白质种类的变化D.雄帝企鹅孵蛋期间主要靠消耗体内脂肪以供能2.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骨架被破坏,将影响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生命活动B.核仁含有DNA、RNA和蛋白质等组分,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线粒体内膜含有丰富的酶,是有氧呼吸生成CO2的场所D.内质网是一种膜性管道系统,是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3.酗酒危害人类健康。
乙醇在人体内先转化为乙醛,在乙醛脱氢酶2(ALDH2)作用下再转化为乙酸,最终转化成CO2和水。
头孢类药物能抑制ALDH2的活性。
ALDH2基因某突变导致ALDH2活性下降或丧失。
在高加索人群中该突变的基因频率不足5%而东亚人群中高达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相对于高加索人群,东亚人群饮酒后面临的风险更高B.患者在服用头孢类药物期间应避免摄入含酒精的药物或食物C.ALDH2基因突变人群对酒精耐受性下降,表明基因通过蛋白质控制生物性状D.饮酒前口服ALDH2酶制剂可催化乙醛转化成乙酸,从而预防酒精中毒二、单选题4.“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
”菜籽油是主要的食用油之一,秸秆和菜籽饼可作为肥料还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油菜花通过物理、化学信息吸引蜂蝶B.蜜蜂、蝴蝶和油菜之间存在协同进化C.蜂蝶与油菜的种间关系属于互利共生D.秸秆和菜籽饼还田后可提高土壤物种丰富度三、未知5.食品保存有干制、腌制、低温保存和高温处理等多种方法。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干制降低食品的含水量,使微生物不易生长和繁殖,食品保存时间延长B.腌制通过添加食盐、糖等制造高渗环境,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C.低温保存可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温度越低对食品保存越有利D.高温处理可杀死食品中绝大部分微生物,并可破坏食品中的酶类6.甲状旁腺激素(PTH)和降钙素(CT)可通过调节骨细胞活动以维持血钙稳态,如图所示。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第二中学等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联考测试卷说明:1.本卷共五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吉和宝塔雄(jù)于东乡区佛岭山巅罗汉岭,左立宝塔峰,右靠莲花山,俯瞰山麓西隐禅寺,既是佛教胜地,又是“立体区志”,是东乡区又一标志性建筑和有文化品位( )地方特色的风景名胜。
通往山顶的路由2008个阶梯组成,阶梯蜿蜒曲折,如同一条巨龙盘旋而上。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黑体字注音。
(2分)(1)(jù)____________(2)瞰______________2.(1分)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罗汉灯源自明代,已有500多年历史,经历代风雨,至今只流传于东乡区小璜镇一带,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该镇孙家墩村的罗汉灯。
农闲之时,自练自演,农历正月外出演出,受到各地群众欢迎。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之一,东乡罗汉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它糅傩舞、民间耍杂、民间武术于一身,配以吹、打、弹唱,整个表演需23人,其中底层6人,二层5人,三层2人,四层1人,罗汉头1人,罗汉崽4人,乐队4人,表演项目有力拔千金、观音座莲、阿佛神仙、喜鹊搭桥、牵象进城、金童拜佛等。
以力与美的叠加造型,用来表达当地人们丰收的喜悦,还有向神灵祈福及辟邪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艺术上的享受。
2008年6月,东乡“罗汉灯”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东乡罗汉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B.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东乡罗汉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之一。
C.作为传统的一种民俗文化,东乡罗汉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超高压处理对灭活细菌芽孢影响的进展
超高压处理对灭活细菌芽孢影响的研究进展易建勇1,23章中1,2,3胡小松1,2,3*廖小军1,2,3(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农业部果蔬加工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33果蔬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83)摘要超高压(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HHP )处理是一种非热食品加工技术,对微生物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然而细菌芽孢对压力有较强的耐受性,限制了HHP 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为了增大HHP 对细菌芽孢的灭活效果,人们发明和优化了许多HHP 处理方法和工艺,例如间歇HHP 处理,HHP 结合热、微波等物理手段,HHP 结合细菌素等化学试剂等方法。
这些新的方法和工艺提高了HHP 灭活细菌孢子的效果,从而延长了食品货架期,更好地保持了食品的感官、品质和营养特征。
HHP 对细菌芽孢的作用机理目前仍然不明确。
本文阐述了近年来有关HHP 灭活细菌芽孢的方法和机理等方面的进展情况。
关键词超高压;细菌芽孢;芽孢灭活;芽孢萌发文章编号1009-7848(2011)02-0152-06超高压(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HHP )处理,是用100MPa 以上压力,在常温或较低的温度下使食品中的酶、蛋白质、核糖核酸和淀粉等生物大分子改变活性、变性或糊化、杀死微生物,同时最大限度地维持食品原有味道、风味和营养价值的一种技术[1]。
HHP 具有作用均一、迅速、低能耗、高效、安全等特点,实现了对食品最小限度加工,是食品非热加工领域应用前景较好的技术之一[2]。
HHP 在食品上的应用已有很长的历史了,然而从1899年Hite 发现HHP 能延长牛奶等食品的货架期后的一个世纪,人们并未对其重视。
随着人们对天然、新鲜、安全食品的需求增强,直到20世纪90年代HHP 作为一种有效的非热加工技术才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HHP 领域的研究重点是微生物灭活、蛋白质改性、酶的钝化和激活、淀粉改性、食品品质保持和改进、实际生产工艺的优化等方面。
2_4_二氯苯酚在土壤中的吸附及其批实验与柱实验的分配系数比较_张建明
[14] 致 性 。 Jarai Mon 等 研究 了 4 种 三芳 基 甲 烷 染 料 的吸附作 用, 结 果 发 现, 在 高 浓 度 时, 具有较好的
一致性。
针对上述对批实验和柱实验得到吸附特征参数 小, 表明固相的吸 附 作 用 越 强, 截 留 的污 染物 越 多, 的异同问题, 本 实验 采 用 校 园 生物 园 区 土 壤, 研究 2, 4二氯苯酚 在 该 土 壤 中的 吸 附 情况, 并 通过 对比
[6 ] 颗粒之间的磨损等 造 成 两 者 的 差 别; Celorie 等 认 [7 ] 为是土柱颗粒减少的 原 因; MacIntyre 等 认 为 是 由
样。Schweich 等
[3 ]
的表层 土, 采 集 10 cm 以 下 的 土 壤, 去 除 碎 石、 植物 叶等杂物后, 将样品摊在干净的塑料膜上, 用木棒碾 碎、 去除杂质, 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风干。风干过程中 要经 常 翻 动 土 样。 风 干 后, 将 土 样 过 20 目 筛, 装入
Sorption of 2 , 4dichlorophenol in soil and comparison of partition coefficients obtained by batch and column experiments
Zhang Jianming Peng Sheng Chen Jiajun
[9 ]
有机质 含 量。 得 到 含 水 率 为 1. 47% , 颗粒密度为 3 pH ( 1 ∶ 5 ) 为 7. 64 , 饱和渗透系数为 等 比较了批实验和柱实验 中 锶 在 玄 武岩 上 的 K d , 2. 75 g / cm , 04 cm / s, K d 值 随 固 1. 23E有机质含量为 0. 94% 。 批实验所用的固液比范围是 0. 11 ~ 2. 33 , 液比 的 增 加 从 2. 561 到 0. 577 逐渐 变 小, 且都比柱 [10 ] K 。 Johnson 实验测得 的 d 值 小 等 为了 研究 能 否 用批实验和柱实验得到相 同的 K d , 做了敌草胺和林 4准确称取 1. 000 g 2 , 二 氯 苯 酚 用 电 解 质 溶液 1 000 mg / L 2 , 4配制成 二 氯 苯 酚 储 备 液, 置 于 4℃
江苏省扬州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综合诊断测试卷
江苏省扬州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综合诊断测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和C.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D.生物圈的厚度约为10千米2.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B.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不能影响环境C.对于草原上的羊群来说,草是生态因素,水、阳光、土壤也是生态因素D.生活在温暖地区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比寒冷地区多,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环境能适应生物D.环境能影响生物4.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阳光→草→牛B.草→兔→鹰C.鼠→蛇→鹰D.鹰→蛇→青蛙→昆虫5.下列关于地球、生物圈与栖息地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B.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C.生物圈具备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D.绿孔雀与野大豆、丹顶鹤的栖息地类型相同6.生态系统大可以是生物圈,小可以是一个小花园。
组成生态系统必须具备下列哪些成分(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与分解者C.空气、水、阳光和适宜的温度D.非生物环境与生物7.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是A.热带雨林B.落叶阔叶林C.云南石林D.常绿针叶林8.沙漠中的仙人掌,扁平宽大的茎可以储藏水分,刺状叶可以减少水分散失,这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适应生物D.生物与环境无关9.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A.野人B.雪人C.小麦D.珊瑚虫10.下列属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现象的是( )A.青草地的青蛙是绿色的B.大树底下好乘凉C.荒漠中的骆驼尿液很少D.沙漠中的骆驼刺根系特别发达11.在某草原上,影响牛生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空气B.羊C.温度D.水12.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是()A.生物圈B.农田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13.“秋天来了,金黄的银杏叶片纷纷落下”,与下列描述的生物特征相同的是()A.阳光下生长的小麦B.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C.人出汗D.蘑菇的生长14.乌贼遇到敌害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墨汁,这一现象说明生物的哪项生命特征?( )A.生物对刺激能作出反应B.动物能够运动C.动物遇到危险能释放墨汁D.动物的生活需要营养15.“垃圾分类,文明社会”,垃圾处理厂将厨余垃圾资源化,将厨余垃圾变“废”为“肥”,在此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光16.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有“农作物→蝗虫→蜘蛛→食虫鸟”这条食物链。
我国铅锌冶炼工业废水铊污染状况与处理技术
环境 工 程技 术 学 报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第11卷,第4期 2021年7月
卢然,王夏晖,伍思扬,等•我国铅锌冶炼工业废水铊污染状况与处理技术[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1,11 (4):763-768. LL R, WANG X H, W L S Y,et al. Thallium pollution status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wastewater from lead-zinc smelting industry in China[ J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r,2021,11(4) :763-768.
收稿日期:2020-09-1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800306) 作者简介:卢然(1986—),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研究,luran@caep. org. cn *责任作者:王夏晖(1975 — ),男,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文明、区域生态规划、农村和土壤环境保护研究,wangxh@caep. org. cn
标准名称 DB 43/968—2014《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
铊浓度排放限值/( wg/L) 5 (监控位置设置在总排放口 )
地方 广东省标准
标准
DB 44/1989—2017《工业废水铊 污染物排放标准》
5(现有企业);2(新建企业,现有企业于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 监控位置设在车间或生产设施废水排放口以及企业总排口)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铅锌生产国和消费国,《中 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2018 )》显示,2017年全国铅 锌年产量为1 087万t,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 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量核算手册》中铅锌冶炼工业 废水量产生系数估算,我国铅锌冶炼废水年产生量 为5 925万t,其中含铊废水量约1 400万to 2014 年以来,湖南、广东、江西3个省陆续出台工业废水 铊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要求铅锌冶炼企业执行的 废水中总铊浓度排放限值为2或5 wg/L,各省排放 限值严格程度由高至低依次是广东、江西、湖南。 2020年,生态环境部发布了 GB 25466—2010《铅、锌 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规定铅锌工业废水 总铊排放限值为17 wg/L,针对铅锌采选企业,若采 矿或选矿生产单元废水单独排放时为5 wg/L,具体 见表 1。
硫化物对污水处理厂硝化菌活性的抑制作用
( 1. Shanghai Chentou Wastewater Treatment Co. Ltd. ,Shanghai 201203,China; 2. School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Shanghai 200090,China)
基金项目: 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 2011CG60) ;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 项目( 12YZ137) ; 上海高校选拔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 金资助项目( sdl10020)
收稿日期: 2011 - 07 - 27; 修订日期: 2011 - 09 - 16 作者简介: 蒋玲燕( 1981 ~ ) ,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
由图 1 的拟合结果计算可得,15、20 和 25℃ 下 白龙港厂污泥硝化菌的 μA 值分别为 0. 19 d - 1 、0. 50 d - 1 和 0. 72 d - 1 。如果按照本文 bA 取值进行核算, Antonio 等[15]在 Kanapaha 污水处理厂 pH 为 7. 8 ~ 8. 2 时,15、20 和 25℃ 下 硝 化 菌 μA 平 均 值 分 别 为 0. 42 d - 1 、0. 83 d - 1 和 1. 28 d - 1 ; 吴志超等[9]实测的 曲阳污水厂温度为 14. 5℃ 和 20℃ 时的 μA 值则分别 为 0. 38 d - 1 和 0. 78 d - 1 。文献报道值均接近于 ASM 模型的默认值 0. 80 d -1 ( 20℃ ) [7],但白龙港厂不同温 度下的实测值均远低于上述文献报道值。 2. 2 白龙港厂和曲阳厂硝化菌最大比增长速率的 对比分析
安徽省滁州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知识模拟卷
安徽省滁州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知识模拟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农谚“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农民伯伯要为禾苗浇水施肥,体现了生物生命特征的哪一方面(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的生长和繁殖C.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D.生物能呼吸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森林公园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B.土壤→草→叶蝗虫→灰椋鸟,表示一条食物链C.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D.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3.小帅学习生物学后,想对校园植物种类进行调查,下列其做法错误的是( )A.选择整个校园为调查范围B.邀请同班6个好友组成调查小组C.对认识的树种做好记录,不认识的忽略掉D.对调查到的植物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4.蚯蚓整天在土壤里钻来钻去,以腐烂的树叶为食,它的粪便又可以做植物的养料。
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属于()A.生产者B.分解者C.动物D.消费者5.下列影响羊生活的生态因素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A.草B.蝗虫C.土壤D.狼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B.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C.城市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最复杂D.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7.一根枝条上的叶片呈互生或轮生,互不遮挡,使每片叶都能得到光照,这种现象表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不影响生物C.环境能适应生物D.生物不影响环境8.以下生物,除哪一种以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蘑菇B.烟草花叶病毒C.海带D.向日葵9.下列关于调查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被调查的生态系统越大越好B.调查生态系统时不需要爱护动植物C.被调查的生态系统越远越好D.草丛中的隐藏的小动物也要如实记10.鼠妇适合生活的环境是()A.明亮、潮湿B.黑暗、干燥C.明亮、干燥D.阴暗、潮湿11.生物圈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 )A.农田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12.俗话说“种瓜的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这体现生物在繁殖后代时具有()A.遗传性B.变异性C.多样性D.复杂性13.“落叶知秋”,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立秋就落叶,这体现了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 )①具有生长现象;②具有排出体内废物的现象;③具有应激性④能适应环境;⑤能繁殖后代;⑥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A.①②⑥B.③④⑤C.②③④D.④⑤⑥1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描写“不必说……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轻捷的云雀突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工程水文学第五章 设计年径流及枯水径流
三、实际代表年(多用于小型灌溉工程)
从实测年、径流系列月径流量系列中,选出一 实际干旱年作为代表年,用其径流分配过程与该年 的用水过程进行调节计算,求出调节库容,确定工 程规模。
缺点:用该方法求出的调节库容,不一定符合规 定的设计保证率。
四、设计代表年径流量及年内分配计算
1:步骤
⑴按工程要求确定计算时段,对各种时段径流量 进行频率计算,求指定频率的各种时段的设计流量值。
年份
3
4
5
月平均流量(m3/s)
6 7 8 9 10 11 12
1
2
(年 均m量3平流/s)(期供月T水供)水[供月m量3水/)(W期s]T供*
所需库容 V[m3/(s*
月)
1958~1959 16.50 22.00 43.00 17.70 4.63 2.46 4.02 4.84 1.98 2.47 1.87 21.6 11.92 3 6.32 2.68
⑵在实测径流资料中,按一定原则选取各种代表 年。灌溉工程只选枯水年,水电工程选丰、平、枯代 表年。
⑶求设计时段径流量与代表年相应时段流量比值, 对代表年径流过程按此值进行缩放。
2、设计时段径流量
⑴计算时段的确定 灌溉工程:一般取灌溉期。 水电工程:采用枯水期或年。 ⑵频率计算 按计算时段统计资料。 如:
1975~1976 22.40 37.10 58.00 23.90 10.60 12.40 6.26 8.51 7.30 7.54 3.12 5.56 16.89 0 0.00 0.00
某站月径流量表表11年份月平均流量1011121958195916502200430017704632464024841982471872160119219591960725869163026107157506811862672734202037771960196182119502640246073596232020719819023513201003196119621470177019803040520487910346342292248162964196219631290157041605070194010407482975302671791801439196319643204987151620555228213127218154645387473196419659911250129034606905552003271621170993067871965196639026601520136061213404271050821903835848106419661967952290013502540254035826722319327614153010231967196813001790332043001050358167157182142121236109419681969945156015503780427065535225418426842590012621969197012201150339025001270730365496318235388357103519701971163024804100307024208306508754527964103801508197119725086102430228034034549227917613022387672419721973328117037101640102019205754414535598478891129197319741540385041605740317056865645525916317652117721974197532854811801710144014303843694675166261110842197519762240371058002390106012406268517307543125561689三实际代表年多用于小型灌溉工程从实测年径流系列月径流量系列中选出一实际干旱年作为代表年用其径流分配过程与该年的用水过程进行调节计算求出
_环境工程学报_2009年_第3卷_总目次
《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第3卷)总目次综 合 评 述蠕虫L.variegatus 在污泥减量中的作用与应用前景分析郝晓地 王啟林 5(769)………………………………………………………………饮用水除砷技术研究进展李晓波 5(777)…………………………………………………………………………………………………………微波2活性炭联合作用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赵 伟 刘希涛 7(1153)…………………………………………………………………………湖岸缓冲带反硝化作用的研究进展席北斗 于会彬 马文超 魏 东 郭旭晶 何连生 10(1729)………………………………………污水处理中几种去除药物及个人护理用品方法的机理及效果比较宋存义 汪翠萍 李 晖 11(1921)……………………………………废铸砂作为建筑材料资源化再利用研究进展邓 安 11(1931)…………………………………………………………………………………S BR 工艺数学模型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王淑莹 顾升波 12(2113)………………………………………………………………………………水污染防治硫自养反硝化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氮的研究万东锦 刘会娟 雷鹏举 刘锐平 曲久辉 1(1)……………………………………………膜蒸馏去除水中砷的研究曲 丹 王 军 侯得印 栾兆坤 1(6)……………………………………………………………………………光电芬顿氧化法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王春霞 肖书虎 赵 旭 刘会娟 曲久辉 常雁红 1(11)……………………………………载钯螯合树脂的制备、表征及其降解多溴联苯醚的初步研究侯春凤 周岩梅 葛小鹏 晏晓敏 王东升 1(17)…………………………温度和pH 值对CANON 工艺的影响试验研究郭劲松 杨国红 方 芳 秦 宇 1(22)……………………………………………………复合沸石滤床修复北方景观水体的实验研究刘书宇 刘一龙 马 放 吴明红 顾晓婧 齐志勇 1(27)…………………………………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稠油污水实验研究包木太 柳泽岳 王海峰 郭省学 李希明 1(31)…………………………………………………城市污水处理厂A 2/O 工艺的节能降耗途径研究黄浩华 张 杰 文湘华 甘一萍 周 军 1(35)………………………………………有机磷降解酶的固定化及其工业化应用初探郭 军 姜 广 初晓宇 田 健 张 伟 伍宁丰 1(39)…………………………………纳米Ti O 2光催化降解硝基酚类污染物动力学及机理的研究常 江 陈 晖 1(43)…………………………………………………………隐孢子虫3种检测方法比较李绍峰 冉治霖 高云霞 黄君礼 崔崇威 1(47)………………………………………………………………亚硝酸盐对反硝化聚磷菌除磷性能的影响方 茜 张朝升 张 红 1(52)……………………………………………………………………真空紫外光臭氧降解偏二甲肼的研究王晓晨 张彭义 1(57)……………………………………………………………………………………负载Ti O 2浮石对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的矿化与灭菌研究郑勋超 赵 玲 尹平河 黄 凤 1(62)……………………………………活性炭2微波辐射法去除苯酚的机理研究吴慧英 施 周 陈积义 马燕娜 童 丽 1(67)………………………………………………Ti O 2膜光催化降解4,4’2二溴联苯的研究季彩宏 张 萍 韩萍芳 吕效平 1(72)………………………………………………………负载型纳米复合半导体WO 32Ti O 2/AC 光催化降解刚果红废水孙剑辉 王永奎 董淑英 刘 浩 1(77)…………………………………合成聚硅酸硼镁硫酸铁的正交实验研究史继斌 许兴友 李树安 宋长生 胡文娟 1(81)…………………………………………………天然沸石处理富营养化水的生物基作用研究叶志平 于凤娥 何国伟 1(85)…………………………………………………………………分段进水A /O 工艺流量分配方法与策略研究王 伟 彭永臻 孙亚男 王淑莹 1(89)……………………………………………………浸没式膜2生物反应器污泥组分对膜污染的影响吴志超 尹 星 王志伟 王新华 夏明芳 陆继来 张利民 1(93)…………………催化铁内电解反应床对水中酸性红B 的脱色研究刘 霞 卢毅明 马鲁铭 1(98)……………………………………………………………厌氧颗粒污泥启动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研究刘荣荣 杨 波 周建冬 陈季华 1(103)……………………………………………聚合氯化铝铁去除微污染水体中藻类的研究邹有红 李文兵 周蓬蓬 余龙江 王光华 1(108)…………………………………………改性铁覆膜砂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何利华 梁咏梅 仇荣亮 1(113)………………………………………………………………………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膜污染后再生方法的研究杨文澜 1(119)……………………………………………………………………二段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在中水回用中的特性研究崔海炜 武长城 杨红梅 1(123)…………………………………………………………低压稳流过滤器的研制及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冯进来 张 雷 1(127)…………………………………………………………………低频超声协同Fe 2N i 2Mn /A l 2O 3催化降解酸性绿B 的研究郑怀礼 张占梅 2(193)……………………………………………………………附加回流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净化滇池大清河水质的示范工程研究张 辉 温东辉 李 璐 谢曙光 2(199)…………………………含盐量与负荷对好氧颗粒中自养与异养菌的影响李 智 李志华 王晓昌 卢 园 张 勇 王 春 2(205)…………………………填料床处理污染河水的冬季运行特性黄 博 虢清伟 许振成 杨仁斌 金 中 谌建宇 陈泽涛 2(209)……………………………上向流好气滤池冬季挂膜启动及运行参数探讨朱兆亮 曹相生 孟雪征 张 杰 2(215)…………………………………………………巯基改性活性炭对水溶液中汞的吸附性能研究王 静 陈光辉 陈 建 陶仙聪 郑建中 2(219)………………………………………蛭石人工湿地中吸附2生物转化系统脱氮能力及其机理研究陈明利 吴晓芙 陈永华 董敏慧 2(223)……………………………………污泥膨胀状态下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分析刘 娟 杨 敏 齐 嵘 许木启 2(229)…………………………………………………………CAST 工艺处理低C /N 生活污水的强化脱氮性能马 娟 彭永臻 王淑莹 王 丽 王少坡 2(234)……………………………………火山岩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内循环强化脱氮试验研究郝晓地 魏 丽 仇付国 2(239)………………………………………………………S BBR 挂膜前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的研究万金保 邓香平 王敬斌 吴永明 2(246)…………………………………………………………不同填充率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产泥性能影响研究郭天赐 王 怡 张引中 彭党聪 2(249)………………………………………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中填料对澄清作用的影响初探董 滨 段妮娜 何群彪 陈洪斌 高廷耀 2(253)…………………………………双泥膜法S BR 脱氮除磷效果研究奉林玉 周少奇 吴硕贤 2(258)……………………………………………………………………………光合细菌强化二级流化床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孔秀琴 赵 祥 2(263)…………………………………………………………………耐寒人工湿地植物石龙芮和酸模联用研究时应征 王 晓 栾晓丽 孙 伟 2(268)………………………………………………………活性污泥系统中自养菌浓度及生长动力学参数测定唐书娟 吴志超 周 振 马菲菲 2(271)………………………………………………………………………………………………工业废渣基除磷材料的静态吸附研究刘 焱 吴玲琳 王世和 黄 敏 张 怡 2(275)…………………………………………草浆碱木素过氧化氢氧化氨解制备氨化木质素缓释肥料的研究江启沛 张小勇 李佐虎 2(279)……………………………………………………………………不同流向BAF硝化影响因素的对比试验裴 圣 程寒飞 陈祥宏 2(285)………………………………………………………………………包埋碳纳米管海藻酸钠凝胶球吸附苯酚的研究林永波 张 宁 2(289)……………………………………………Ti O2/N i PECO体系降解DMP的动力学和光电协同作用研究李 悦 王 鹏 赵宝秀 2(293)……………………………………无银催化2分光光度法测定COD的研究衣雪松 孙力平 路 远 吕建波 袁忠伟 李志伟 2(298)………………………………………………………涂铁多孔陶瓷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动态吸附李方文 吴小爱 许中坚 马淞江 3(385)………………………………………………应用络合沉淀2化学氧化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含氰农药废水陆雪梅 陈 雷 徐炎华 3(391)…………………………………一株异养脱氮菌的脱氮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黄 珏 何义亮 赵 彬 Shauna Tayl or 张文英 3(395)…………………………………………………………C/N比和曝气量影响MBR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赵冰怡 陈英文 沈树宝 3(400)炭管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S NAD脱氮研究王 芳 杨凤林 宫 正 刘思彤 胡绍伟 练建军 3(405)………………………………………………………………………………………………………直接红染料的臭氧脱色与中间产物研究龚 宜 罗汉金 韦朝海 3(409)……………………………………………DO对好氧颗粒污泥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影响张朝升 章文菁 方 茜 张可方 3(413)……………………………………………………………………………生活污水中蛋白质测试方法研究黄满红 李咏梅 顾国维 3(417)……………………………………腐殖质含量对填料净化污水效能的影响夏金雨 吴 军 周正伟 曹丽华 王 娟 翟建平 3(422)……………………………………………………………………………膜集成技术处理纺织洗衣废水回用的研究肖羽堂 张永来 3(427)改良型I CEAS工艺处理低温生活污水的研究李 莉 张 智 周 芳 3(432)………………………………………………………………………………………………………BOD微生物传感检测仪中高效微生物膜的研究李洛娜 钮玉龙 李 捷 梁彦娟 张 乐 3(437)………………………………………………………介质阻挡放电氧化降解木质素磺酸钠的动力学研究唐 琼 蒋文举 林 松 3(442)……………………………………磷钨酸季铵盐2β2环糊精包合物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罗宿星 何晓英 舒火明 伍远辉 勾 华 3(447)…………………………………………C/N对Carr ousel2000氧化沟同步脱氮除磷的影响研究张朝升 林 峰 荣宏伟 张可方 3(451)…………………………天然和巯基改性沸石吸附水溶液中重金属Hg2+的特征研究张新艳 王起超 张少庆 孙晓静 张仲胜 3(455)一体化A/O工艺碳氮比对脱氮除碳的影响李德豪 谢文玉 刘勇弟 凌洪吉 3(461)………………………………………………………………………………………………………不同高级氧化法对水中低浓度药物甲硝唑降解过程的比较熊振湖 陈在旭 刘建明 3(465)…………………………钛基氧化物涂层电极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实验研究杨雅雯 康爱彬 余伟发 齐金彦 王守伟 高成杰 3(470)……………………………………………………………三级串联人工快渗系统处理养殖废水康爱彬 杨雅雯 王守伟 陈鸿汉 3(475)…………………………………………………不同基质共代谢降解2,4,62三硝基苯酚的研究王淑红 马邕文 万金泉 王 艳 3(479)………………………………………………………………铁改性海泡石除锑的影响因素研究李双双 戴友芝 于 磊 胡克伟 3(485)固定化啤酒废酵母对Cr(Ⅵ)的吸附张 帅 程 昊 3(489)……………………………………………………………………………………………………………………………………………pH值控制MAP法脱氮进程的可行性研究曹先仲 陈花果 宋艳辉 申松梅 3(493)………………………………………硫酸卷曲霉素生产废水生化前预处理试验研究余国忠 孙 东 陈莲芳 贾昌虎 彭 波 3(497)………………………………O3、H2O2/O3及UV/O3在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刘金泉 李天增 王发珍 胡晓辉 陈伟山 3(501)…………………………………生物强化技术提高S BR系统对低温苯胺废水处理能力的研究山 丹 马 放 王金生 王 晨 4(577)………………………………………………………………底灰动态吸附焦化和造纸废水研究瞿艳芝 孙卫玲 叶正芳 倪晋仁 4(581)稠油高效降解菌的降解特性及其应用王 鑫 郭书海 孙铁珩 苏 丹 杨雪莲 4(586)………………………………………………………………………………………………………………………负荷及盐度对好氧颗粒污泥EPS的影响王 春 李志华 王晓昌 4(591)……………………盐度变化对S BR中硝化作用的动态影响研究邹高龙 李小明 李启武 曾光明 刘医璘 廖德祥 贾 斌 4(595)……………………………………………厌氧颗粒污泥吸附去除废水中Hg2+的研究徐宏英 李亚新 岳秀萍 苏槟楠 王慕华 4(601)……………………………………卡鲁塞尔氧化沟流速与水质组分分布的现场测试张代钧 陈 园 许丹宇 郭丽莎 庞子山 4(607)………………………………………………………Ca(II)在活性污泥生物絮凝中的作用研究朱 哲 李 涛 王东升 姚重华 4(612)…………………………………………………………………Cu2+、Zn2+对生物脱氮系统的影响荣宏伟 王 勤 张朝升 张可方 4(617)………………………………………………………粉煤灰基混凝剂制备及处理印钞废水研究刘转年 赵西成 田平安 魏胜波 4(621)…………………………………………………MAP热分解产物的氨氮吸附性能研究唐建军 文艳芬 邹 原 张 伟 周康根 4(625)………………………………………………………………锰矿尾渣改性壳聚糖对Pb2+的吸附李爱阳 宋楚华 蔡 玲 唐有根 4(630)沸石改性及其去除水中氨氮的实验研究佟小薇 朱义年 4(635)…………………………………………………………………………………………………………新型TCAS吸附树脂对水中Cd2+的吸附去除研究刘 潇 金兰淑 胡晓钧 孙铁珩 张 品 马昭阳 4(639)…………………………影响侧沟式膜泥法一体化OCO工艺脱氮效率的因素研究李德豪 殷旭东 刘勇弟 凌洪吉 高桂枝 4(644)……………吸附树脂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的净化处理效果研究费正皓 孔德根 许元坤 张根成 唐 悦 朱建虎 戴兢陶 4(649)……………………………………………………………………………pH对电解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刘 咏 赵仕林 叶宣宏 4(653)………………………………………………………………………………S BR降解动力学研究方战强 陈晓蕾 成 文 曾宝强 4(659)仿生矿化法制备壳聚糖/纳米CdS复合粒子对猩红B光催化降解研究朱华跃 蒋 茹 肖 玲 管玉江 4(664)……………………………………………………………………………………ABR反应器的两种快速启动方法对比林英姿 王 爽 于炳慧 曹长虎 4(669)好氧/缺氧消化降解污泥特征分析张艳萍 彭永臻 4(673)…………………………………………………………………………………………………………………………………………………污水处理过程中BTEX迁移降解与去除途径研究张有贤 陈海滨 付文杰 4(677)……………………………………………………………………黄磷污染饮用水处理方法研究郑一新 罗 生 马一博 张自勉 4(681)……………………………………………………………沸石对活性污泥增殖及脱氨氮动力学影响研究安 莹 吴志超 陈和谦 4(685)…………………………………………………………………超声波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消毒的研究靳 昕 李子富 张小刚 4(690)…………………………………………………………聚合物强化超滤处理含铜废水李艳玲 吴立波 王 薇 于海波 朱文姝 4(695)…………………………………………………………………活性碳纤维电极法去除水中敌草隆的研究黄星发 王曦曦 郑 正 4(699)………………………………………………………………………碳纳米管对偏二甲肼的吸附性能分析方 智 许国根 朱光威 4(703)……………………………Fent on试剂催化氧化嘧啶废水的特性苏 晓 孙力平 衣雪松 路 远 吴 立 安 莹 袁忠伟 4(707)……………………………………………………………………CuO/γ2A l2O3的制备及其湿式催化氧化性能研究罗 平 范益群 5(782)…………………………………………………煤泥对水溶液中Ca2+的吸附性能研究曹素红 冯 莉 燕传勇 刘炯天 王中杰 5(787)…………………………………………………………………………………………板栗壳对重金属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王国惠 5(791)沉淀2絮凝结合法处理磷化废水的研究曾德芳 徐保林 5(795)…………………………………………………………………………………染料废水生物膜中酶的作用特性与条件优化李再磊 李 茵 5(799)…………………………………………………………………………粉末活性炭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时混凝效能的研究刘百仓 韩帮军 马 军 陈忠林 张 静 李旭春 王争辉 王 恒 方晶云 刘桂芳 王 群 王胜军 5(803)…………………………………………………………………………………………………………………红萍净化水产养殖水体的研究邓素芳 陈 敏 杨有泉 5(809)………………………………………………………………………………Fe 0/厌氧微生物体系降解2,4,62三氯酚特性研究史 雷 戴友芝 罗春香 汤文琪 王海阳 5(813)……………………………………好氧硝化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性能和膜污染研究白 琳 杨凤林 王 秀 付志敏 王新华 5(817)…………………………………微生物絮凝剂EBU 21的化学性质分析黄卫红 熊金水 刘彬彬 5(825)………………………………………………………………………改性沸石同步深度脱氮除磷的实验研究段金明 林建清 方宏达 聂 斌 巫晶晶 吴国宏 5(829)……………………………………制药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王晓星 汪淑廉 陈登霞 李小聪 黄应平 5(834)……………………………………………………不同温度下有机负荷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污泥颗粒化的影响宫小燕 宋瑞平 李国学 刘 英 陈京生 5(839)………………………膜生物反应器中新型无纺布膜过滤特性及膜污染特征刘艳鹏 杨凤林 柳丽芬 王婵婵 5(844)…………………………………………生活垃圾加载介质层填埋法对初期渗滤液污染抑制效果研究奉均衡 朱南文 林克明 楼紫阳 5(849)…………………………………几种试剂对硝酸根光催化脱色甲基橙的影响李建章 冯发美 蒋维东 曾 俊 黄生田 5(854)…………………………………………海带对镉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苏 峰 罗胜联 曾光明 肖 潇 曹 喆 5(857)…………………………………………………城市污水处理环境效益量化分析张琼华 王晓昌 5(861)………………………………………………………………………………………渤南低渗透油田污水生化处理室内模拟研究包木太 泮胜友 王海峰 杜春安 李希明 6(961)…………………………………………垃圾渗滤液同时硝化反硝化处理中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张鸿郭 陈迪云 阎 佳 周少奇 6(965)………………………………………植物及其根系分泌物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刘 雯 丘锦荣 卫泽斌 吴启堂 6(971)……………………………………………………硝酸盐对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影响分析王 辉 沈耀良 6(977)…………………………………………………………………………………ABR 反应器预处理综合印染废水研究喻学敏 白永刚 刘伟京 许 明 张 龙 李爱民 6(981)………………………………………纳米铁去除水中硝酸盐的动力学研究廖娣劼 杨 琦 尚海涛 6(985)………………………………………………………………………好氧与厌氧氨氧化复合颗粒污泥完全自营养脱氮影响因素丛丽影 张代钧 任宏洋 6(990)………………………………………………污泥的分形维数与粒度随统计样本的变化特征张 桐 王毅力 魏科技 宣科佳 卢 佳 6(995)………………………………………BAF 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同步去除H 2S 的试验研究江 栋 邓志毅 张剑鸣 刘 永 周伟坚 贾 燕 6(1002)……………………CEPT 2曝气生物滤池低温下处理模拟灰水的应用研究陈广银 陈洪斌 何群彪 张小龙 6(1007)…………………………………………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张永利 6(1011)……………………………………………………………………………………………厌氧氨氧化无纺滤布生物膜反应器的运行王 勇 黄 勇 袁 怡 李 祥 曹贵华 6(1015)……………………………………………膨润土的原位柱撑改性及其除藻性能研究王趁义 唐 铭 袁彩君 俞 琳 胡娟娟 6(1019)……………………………………………膜生物反应器中不同阶段微生物群落结构演变的研究陈 谊 孙宝盛 黄 兴 张 斌 6(1023)…………………………………………脉冲电絮凝处理电镀含铬废水的实验研究求 渊 施勇琪 张相阳 李德胜 况 武 6(1029)……………………………………………重金属锌胁迫下湿地植物对磷的吸收能力变化研究徐德福 李映雪 赵晓莉 方 华 张 慧 6(1033)…………………………………活性炭三维电极流化床处理洗车废水的研究管荷兰 储金宇 蔡笑笑 6(1037)………………………………………………………………矿物复合P AC 混凝去除给水中腐殖酸的研究赵春禄 晗 桢 寻 涛 6(1041)……………………………………………………………周期循环静止沉淀工艺处理矿井水刘彦飞 6(1044)………………………………………………………………………………………………水中安替比林的紫外光降解研究钟明洁 陈 勇 胡 春 6(1049)……………………………………………………………………………累托石/腐殖酸微球的制备及其对Cr (Ⅵ)的吸附研究唐玉斌 郁 昉 陈芳艳 6(1054)……………………………………………………酸度对好氧颗粒污泥生物吸附含铅废水影响的研究王 琳 李 煜 7(1160)…………………………………………………………………利用城市生态河道深度净化污水处理厂出水的工程技术研究唐运平 张志扬 邓小文 袁 敏 7(1165)…………………………………不同回流比对无植物垂直流人工湿地除氮效果的影响崔理华 郑离妮 楼 倩 陈 茵 朱文玲 7(1170)………………………………满江红干体对锌离子的生物吸附马海虎 戴灵鹏 冯燕宁 陈 建 陈 露 宋锡园 7(1175)……………………………………………赤泥在控制沉积物磷释放中的应用研究程雅靖 单保庆 张 洪 刘红磊 栾兆坤 7(1180)………………………………………………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邱忠平 茆灿泉 刘源月 杨立中 王艳捷 肖开勇 7(1185)…………………………………有机物浓度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影响试验研究吕永涛 陈 祯 吴红亚 孙 婷 王志盈 7(1189)……………………………………H 4Si W 12O 40/Ti O 2/beads 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黄卫红 王晶博 薛金娟 闫永胜 阮介兵 7(1193)………………………………改性火山岩滤料去除矿井水中铁锰离子影响因素研究胡建龙 王春荣 何绪文 卲立南 李 炟 殷 坤 吴 敏 7(1199)…………水解酸化2AMBBR 2好氧组合工艺的启动过程研究曹艳晓 龙腾锐 黄祥荣 7(1203)…………………………………………………………壳聚糖衍生物2镁盐复配去除中性兰模拟废水色度的研究刘 娟 暴勇超 7(1209)…………………………………………………………人工湿地中基质与植物对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宋英伟 年跃刚 黄民生 聂志丹 7(1213)………………………………………………摇动床缺氧2好氧工艺处理渔业加工废水试验研究石凌雁 杨凤林 胡绍伟 张捍民 刘思彤 7(1218)…………………………………滤布滤池强化处理城市二级出水中试研究孙士权 刀钟颖 郭文文 洪俊明 张金松 7(1223)……………………………………………纳米Ti O 2-x N x 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刘如东 薛秀玲 7(1228)…………………………………………………………………………混凝法处理含铜电镀废水的实验研究张志军 杨丽芳 徐智炜 7(1233)………………………………………………………………………改性沸石去除地下水中铁锰实验研究叶春松 曾惠明 钱 勤 樊利华 7(1237)……………………………………………………………Keggin 型Fe 2Mo 2Zr 杂多酸盐光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张治宏 王彩花 王晓昌 7(1241)………………………………………………牛仔布加工厂印染污泥制备吸附剂的实验研究何国伟 叶志平 万爱亮 何懿德 7(1245)…………………………………………………赭石对模拟重金属废水的吸附效果研究侯晓龙 马祥庆 7(1249)………………………………………………………………………………二氧化氯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杨志泉 周少奇 范家明 7(1255)…………………………………………………………………………臭氧氧化预处理难降解农药废水的研究邵科隆 周集体 吕 红 孙丽颖 7(1259)…………………………………………………………微氧条件下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运行特性研究李 刚 周兴求 伍健东 7(1263)………………………………………………………………生物絮凝法处理洗毛废水的研究王怀宇 罗人明 7(1268)………………………………………………………………………………………土壤渗滤对有机微污染物去除性能研究侯国华 范志云 甘一萍 赵 璇 王建龙 侯文华 韩烈保 7(1271)…………………………用H 2O 2/Fe 3+处理高浓度含甲醛废水的研究黄力群 张 杰 田宁宁 彭应登 7(1274)……………………………………………………Fent on 氧化法降解丙烯酸废水的研究高 超 乐清华 冯 杰 7(1279)………………………………………………………………………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污染物去除性能的研究左金龙 王淑莹 彭永臻 彭赵旭 姜安玺 刘 洋 孙治荣 8(1345)……………………饮用水原水中微量阿特拉津去除方法试验研究王伟民 孔祥吉 张毅敏 张永春 张雪梅 李 冬 8(1350)……………………………高锰酸钾降解地下水中PCE 的研究田 璐 杨 琦 尚海涛 8(1355)………………………………………………………………………COD 浓度和进水流量比对一体化工艺脱氮除碳的影响李德豪 殷旭东 高桂枝 8(1360)…………………………………………………DGGE 、T 2RF LP 、LH 2PCR 对两种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分析的比较孙庆华 柏耀辉 赵 翠 温东辉 唐孝炎 8(1365)………亚硝酸盐反硝化颗粒污泥的二次启动试验研究张云辉 金锡标 周思辰 杨珊珊 8(1371)…………………………………………………高铁酸盐氧化降解水中苯酚的动力学及机理研究罗志勇 郑泽根 张胜涛 8(1375)…………………………………………………………降低负荷以提高反硝化颗粒污泥的稳定性杨珊珊 赵丰年 金锡标 徐宏勇 刘勇弟 8(1379)……………………………………………原位柱撑改性膨润土在微污染饮用水除磷中的应用研究王趁义 袁 晖 韩志萍 袁彩君 唐 铭 胡娟娟 8(1383)…………………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絮凝性能的研究于晓彩 于 洋 刘 培 8(1386)…………………………………………………………………混合固定化硝化菌和好氧反硝化菌处理焦化废水蔡昌凤 梁 磊 8(1391)……………………………………………………………………侧沟式膜泥法一体化OCO 工艺中水力停留时间对脱氮除碳的影响殷旭东 李德豪 刘勇弟 凌洪吉 高桂枝 8(1395)………………咪唑类[PF 6]-型离子液体萃取胺类化合物孙 楠 姬登祥 宋旭东 裴 文 斯小阳 计建炳 8(1399)………………………………3株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与鉴定吕志堂 纪翠平 苏 强 王 涵 8(1405)…………………………………………………………………苯酚的厌氧生物处理石先阳 孙庆业 8(1409)……………………………………………………………………………………………………盐泥吸附剂对直接染料的平衡吸附行为和热力学性质研究周守勇 赵宜江 薛爱莲 李梅生 8(1414)……………………………………木棉基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的研究荣 达 周美华 8(1419)……………………………………………………………………………………Fe 02厌氧微生物体系处理活性艳红X 23B 的试验研究汤文琪 肖利平 戴友芝 郭 燕 8(1425)…………………………………………I CST D 反应器处理污泥的启动试验研究杜 俊 何 强 刘鸿霞 杨皋伶 8(1429)…………………………………………………………Fe /活性炭多相类Fent on 法湿式氧化罗丹明B 废水的研究何立平 杨迎春 徐成华 叶芝祥 刘盛余 8(1433)…………………………抗生素废水碱回收与生化处理试验研究赵立军 舒小琳 陈进富 靳 炜 8(1438)…………………………………………………………反渗透处理稀土氨氮废水试验研究黄海明 傅 忠 肖贤明 晏 波 8(1443)………………………………………………………………底泥修复对城市污染河道水体污染修复的影响研究谢丹平 李开明 江 栋 刘爱萍 8(1447)……………………………………………层状氢氧化镁铝对直接冻黄的脱色性能研究赵 毅 朱洪涛 申 思 8(1454)………………………………………………………………电2生物耦合技术对偶氮染料的去除研究宓益磊 樊金红 马鲁铭 8(1457)…………………………………………………………………三氯生在碳纳米管上的吸附胡 翔 赵 娜 魏 杰 8(1462)…………………………………………………………………………………流化床2固定床一体化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性能研究丁国际 刘德永 郑广宏 焦 正 杨 宇 9(1537)………………………S BR 2BAF 工艺处理效能的试验研究邹英杰 郑西来 许延营 杨仝锁 9(1542)………………………………………………………………逆流湍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液相混合特性的研究金仁村 9(1547)…………………………………………………………………………………污泥回流分离工艺(RSSP )除磷脱氮试验研究唐 蕾 陈立伟 蔡天明 王世梅 9(1552)…………………………………………………炭纤维载体固定床厌氧发酵启动运行效果实验林长松 袁旭峰 王小芬 朱万斌 程 序 崔宗均 9(1557)……………………………臭氧预氧化2BAF 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王开演 汪晓军 刘剑玉 9(1563)………………………………………………………………基于生态安全的DAT 2I A T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改进研究朱 爽 华 涛 周启星 范亚维 吴 琼 9(1567)……………………………微曝气Fent on 氧化法处理模拟双酚A 废水的效果及其生物验证何志明 李秀芬 堵国成 陈 坚 9(1573)……………………………混凝工艺去除合流污水中有机物及营养元素黄天寅 李 宁 夏四清 9(1579)………………………………………………………………MBR 的临界膜通量及其影响研究李顺义 位红卫 吕斯濠 李 伟 王 岩 9(1585)……………………………………………………超声波2零价铁协同降解废水中活性深蓝M 22GE 的研究陈 冰 王 晨 王西奎 9(1589)…………………………………………………富磷上清液铁接触除磷污泥性质与资源化利用陆敏博 王世和 9(1592)………………………………………………………………………负载壳聚糖膨润土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影响邵 红 程 慧 李佳琳 9(1597)……………………………………………………………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运移规律分析与模拟吴楠楠 郭楚文 夏 爽 9(1602)……………………………………………………………………活性黑K N 2B 染料模拟废水电化学脱色杨蕴哲 9(1607)…………………………………………………………………………………………对苯二甲酸生产废水回用实验研究严生虎 黄晓蕾 张 跃 刘建武 9(1611)………………………………………………………………Ca 2+在净水生物膜团聚体培养中的影响研究彭 瑜 杨朝晖 曾光明 孙珮石 曹 明 徐峥勇 孙红松 9(1615)…………………污水生物生态处理工艺中的脱氮机理研究曹玉梅 李 田 陆 斌 王 玲 10(1735)……………………………………………………进水碳氮比对S UFR 系统脱氮除磷影响的特性分析罗固源 杨 洋 许晓毅 李 娜 10(1741)…………………………………………活性炭负载水合氧化铁对草甘膦吸附性能的研究葛 磊 王 静 陈 欢 崔 皓 陶仙聪 郑建中 10(1745)………………………不同遮光方式的抑藻效果比较研究万 蕾 朱 伟 10(1749)…………………………………………………………………………………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渗滤液COD 的研究张 浩 孙力平 10(1755)……………………………………………………………………花叶芦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性能研究谢 龙 汪德爟 10(1759)…………………………………………………………………………不同膜组件应用于重力出水式膜生物反应器的性能比较蔡 亮 杨建州 王林权 白志辉 10(1763)……………………………………生活垃圾渗滤液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的影响研究冼 萍 李英花 邓超冰 王孝英 温中海 10(1767)…………………………电动与渗透反应格栅联合修复镉污染地下水实验胡宏韬 10(1773)……………………………………………………………………………新型一体化生物反应器脱氮的影响因素研究殷旭东 李德豪 高桂枝 10(1778)……………………………………………………………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中有机污染物的三维荧光光谱吉芳英 谢志刚 黄 鹤 邱雪敏 10(1783)…………………………………………水解酸化2活性污泥法处理印染废水研究李 川 10(1789)………………………………………………………………………………………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对水溶液中铅离子吸附性能的优化研究周 睿 曹龙奎 包鸿慧 10(1793)…………………………………………氧化铁红生产中氨的回收及循环利用刘昭成 郑雅杰 10(1800)………………………………………………………………………………焦化废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王 娟 刘玉学 范 迪 10(1804)………………………………………………………………………………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处理造纸废水的实验研究曾德芳 程 杰 肖建国 10(1808)……………………………………………………………重金属捕集剂XL9对含铜电镀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修 莎 周 勤 黄志勇 10(1812)……………………………………………………长泥龄膜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膜污染研究刘淑舒 张西旺 Darren Delai Sun 许振明 10(1816)……………………………………一种新型光催化剂用于降解腈纶废水研究耿春香 张秀霞 赵朝成 郭 孟 10(1821)……………………………………………………盐度对I B AF 处理采油废水中P AH s 的影响赵 昕 10(1825)……………………………………………………………………………………抗生素废水的GC 2MS 分析与显色物质的初步确定赵立军 郭 磊 陈进富 郭春梅 靳 炜 10(1830)…………………………………。
山西省晋城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知识过关卷
山西省晋城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知识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
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生物圈是由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的统一整体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D.生物圈中,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2.如果离开了其他生物,人类的生活是难以维持下去的。
下列各项都是来自生物的是( )①奶制品 ②肉类 ③蚕丝 ④水泥 ⑤毛皮 ⑥木材A.①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⑥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流溪河森林公园B.珠江C.白云山所有的生物D.家庭水族箱4.某简单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如图表示四种生物所占的能量关系比例,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是( )A.B.C.D.5.洱海是云南省的第二大淡水湖,是旅游者必去的“打卡圣地”,下列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洱海的全部水草B.洱海的全部鱼类C.洱海的全部生物D.整个洱海6.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中没有绿色植物分布,主要是因为缺少( )A.土壤B.充足的空气C.阳光D.适宜的温度7.兔吃草,兔又会被狐狸和鹰捕食,这四种生物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是()A.兔B.草C.狐狸D.鹰8.下列哪项不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特征()A.都能由小长大B.具有细胞结构C.能够吸收营养D.都能繁殖后代9.下列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实例是( )A.海豹的皮下脂肪很厚B.荒漠中的骆驼刺根很发达C.沙漠中的骆驼尿液很少D.过度放牧使草场沙漠化10.小雅调查了校园内的生物,她将香樟、木棉和山茶归为一类,蚯蚓、蜘蛛和蚂蚁归为另一类,小雅分类的依据是()A.形态结构特点B.生活环境C.用途D.生物数量11.地衣能加速岩石的风化,这属于( )A.环境对生物的适应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2.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A.珊瑚B.新型冠状病毒C.蝉蜕D.珍珠13.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简图。
小学上册第11次英语第5单元综合卷
小学上册英语第5单元综合卷英语试题一、综合题(本题有10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0分.每小题不选、错误,均不给分)1.What is the capital of Mauritius?A. Port LouisB. CurepipeC. Beau BassinD. Quatre BornesA2. A cat loves to chase a _______ that darts around the house.3.The _______ (蟋蟀) chirps at night.4.They _____ (are/is) playing outside.5.My favorite pet is a ______ (狗) that loves to play fetch.6.When it rains, I love to watch the __________ flow. (水)7. A strong acid can corrode _______.8.What is the name of the famous science fiction writer known for "Dune"?A. Isaac AsimovB. Philip K. DickC. Frank HerbertD. Arthur C. ClarkeC9.What do you call a large bird that can't fly?A. EagleB. PenguinC. SparrowD. ParrotB10.The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_______ taught his students through questioning. (苏格拉底)11.The main gas produced during combustion is ______.12.We like to bake ___. (cookies)13.My __________ (玩具名) is really __________ (形容词) to play with.14.What is the primary color of the sky on a clear day?A. PurpleB. GreenC. BlueD. Yellow15.The Sun is at the center of our ______.16.The ________ is a small but fascinating insect.17.I like _____ (吃) strawberries.18. A sinkhole is a depression formed when the ground ______.19.What do you call the action of using your senses to learn?A. ObservingB. ExperiencingC. NoticingD. AnalyzingA20.The chemical formula for ammonium chloride is __________.21.The ant carries food much larger than its own ______ (身体).22.My sister loves to create ____ (art projects).23.__________ are used in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24.The chemical formula for barium chloride is _____.25.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a map?A. To show directionsB. To show storiesC. To show historyD. To show picturesA26.在中国,古代的________ (literature) 包含了许多经典作品。
环境工程学报
环境工程学报环境工程学报是一本专门报道环境工程领域的学术期刊,该期刊致力于促进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和进步,为环境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
本文将介绍环境工程学报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以及其在环境工程领域中的影响力。
一、历史背景环境工程学报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环境工程领域的第一本学术期刊。
当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一本学术期刊来推动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二、内容特点1.学术性强:环境工程学报致力于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涵盖了环境工程学科的各个方面,如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等。
这些论文经过严格的审稿和评审,确保其学术性和科学性。
2.理论与实践结合:环境工程学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鼓励研究人员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环境工程问题的解决,推动环境工程的科学发展。
3.多学科交叉:环境工程学报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如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环境科学等。
这种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为环境工程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4.国际化视野:环境工程学报积极与国际环境工程学术界保持联系,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编委,发布国际交流和合作的研究成果。
这样可以提高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影响力与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环境工程学报已经成为中国环境工程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之一。
它不仅为环境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还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参考和指导,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同时,环境工程学报也积极与国际环境工程学术界合作,与国外环境工程学术期刊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
这有助于提高环境工程学报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水平,促进中国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复杂性的增加,环境工程学报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进一步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如何面向国际环境工程学术界,如何推动学科创新和发展,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北京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温室气体排放及影响因素
活垃圾 焚 烧 处 理 能 力 占 无 害 化 处 理 能 力 的 60%
以上。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主
要有《2006 年 IPCC 国 家 温 室 气 体 清 单 指 南 》 ( 以 下
简称 “ 2006 年 IPCC 指 南 ” ) 、 生 命 周 期 评 价 方 法
( LCA ) 、 城 市 生 活 垃 圾 焚 烧 发 电 清 洁 发 展 机 制
北京市“ 十一五” 时期生活垃圾处理填埋占 90% ,焚烧和堆肥处理量占 10% [3] ;“ 十二五” 时期焚烧处 理能力增长迅速,截至 2015 年底达到 1. 04 万 t·d - 1 ,占比增至 44% ( 图 2) ;预计“ 十三五” 末期焚烧处理 能 力 将 达 到 2. 53 万 t· d - 1 ,占 比 67 % 。 [4] 目 前 ,北 京 市 尚 未 建 立 生 活 垃 圾 分 类 收 运 体 系 , 混 合 收 运 下
摘 要 以北京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利用《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 指 南 生 活 垃 圾 焚 烧 企 业 》 ( DB 11 / T 1416-2017 ) ,核 算固定设施排放源的直接排放、间接排放和避免排放,并分 析 影 响 排 放 的 主 要 因 素。 结 果 表 明,2015 年 高 安 屯 垃 圾 焚 烧 发 电厂吨垃圾净 CO2 排放量为 0. 165 t,其中生活垃圾中矿物碳焚烧贡献量为 0. 375 t;燃烧产生的 N2 O 贡 献 量 为 0. 015 t;化 石燃料燃烧贡献量为 0. 002 t;发电上网减排量为 0. 227 t。 降低塑料类在入炉生活垃圾中的比例是减少垃圾焚烧发电厂温 室气体排放的关键途径之一。 关键词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生活垃圾物理组分;温室气体;排放量
一级建造师章节题库
一级建造师章节题库一、一级建造师章节题库1. 工程经济章节题目题目1:某项目建设期为2年,共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第一年贷款500万元,第二年贷款500万元,年利率为8%,按年复利计息,则该项目建设期利息总和为多少万元?题目2:某企业拟实施一项技术方案,预计2年后该技术方案投入运营并获利,技术方案运营期为10年,各年净收益为500万元,每年净收益的80%可用于偿还贷款。
银行贷款年利率为6%,复利计息,借款期限为6年。
如运营期各年年初还款,该企业期初最大贷款额度为多少万元?题目3:已知某项目的净现金流量如下表所示。
若ic = 8%,则该项目的财务净现值为多少万元?(表中数据略)题目4:某设备在不同使用年限(1至7年)时的平均年度资产消耗成本和平均年度运行成本如下表所示。
则该设备在静态模式下的经济寿命为多少年?(表中数据略)题目5:某项目设计年生产能力为50万件,年固定成本为300万元,单位产品可变成本为80元,单位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为5元。
则以单位产品价格表示的盈亏平衡点是多少元?题目6:某技术方案具有常规现金流量,当基准收益率为12%时,财务净现值为 - 67万元;当基准收益率为8%时,财务净现值为242.67万元;当基准收益率为6%时,财务净现值为341.76万元。
则该技术方案的内部收益率最可能的范围为多少?题目7:某企业从银行借入一笔长期贷款2000万元,手续费率为0.2%,年利率为7%,期限为5年,每年结息一次,年末付息,到期一次还本,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则该项借款的资金成本率为多少?题目8:某施工企业欲租用一种施工设备。
与商家甲谈妥每月租金2000元,并支付了定金200元,定金不可退还;此后又有商家乙愿以每月1700元出租同样的设备。
如果重新进行租用设备方案的比选,则沉没成本为多少元?题目9:某建设项目工程费用6800万元,其他费用1200万元,预备费500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37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710万元。
山东省烟台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掌握过关卷
山东省烟台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掌握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向日葵的花语是信念、光辉、高傲和忠诚。
下列有关向日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向日葵的种子空瘪可能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B.一粒葵花籽是向日葵的一个果实C.一个葵花花盘是由多个花组成的花序D.“葵花朵朵向太阳”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下列农谚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小满小满,谷粒渐满B.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C.春肥满筐,秋谷满仓D.大树拥绿色,地球有脉搏3.在一个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植物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等动物,这些生物与他们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一个()A.生态系统B.消费者C.食物链D.食物网4.下列哪组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A.蚯蚓和七星瓢虫B.细菌和蘑菇C.人和猫头鹰D.绿色植物和银耳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岩石圈B.生物圈C.海洋D.水圈6.在调查农田生物种类时,下面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为了观察范围更大些,爬到树上用望远镜观察B.看到自己喜欢的花就摘下来C.因为熟悉农田环境,所以观察时不必记录D.一边认真观察,一边如实记录7.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段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数量下降C.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D.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8.洞庭湖湿地土地肥沃,水草丰美,鱼鸟成群,如图为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B.图中的箭头可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C.若有毒工业废水排入湖中,鹰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D.“十年禁渔”有利于保护洞庭湖生态系统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
福建省龙岩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掌握过关卷
福建省龙岩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掌握过关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归类,他们将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A.按照生物的形态B.按照生物的用途C.按照生物的数量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2.下列现象反映了同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的是()A.狮子捕食斑马B.蚂蚁利用触角传递信息C.海葵附着在蟹壳上生活D.菟丝子的叶片退化,缠绕在大豆的茎上3.下列生物中属于生物的是()A.钟乳石B.珊瑚C.小草D.机器人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A.遗传变异B.生长繁殖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需要摄入营养5.2022年 10月 12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天宫课堂”第三课上向公众展示了“住”在生命生态实验柜里的水稻生长状况,这种水稻和在地球上生长的水稻有不一样的吐水现象,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兴趣。
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C.生物适应环境D.两者相互影响6.生物一般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灭绝,这是由于生物具有的生物特性是( )A.生殖B.新陈代谢C.遗传变异D.进化7.下列短语没有描述生命现象的是()A.飞蛾扑火B.大汗淋漓C.蜻蜓点水D.烟尘滚滚8.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阳光 → 草 → 牛 → 虎B.鼠 → 蛇 → 鹰C.蛇 → 蛙 → 蝗虫 → 草D.草 → 兔 → 鹰9.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潮虫(鼠妇),如图所示。
他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潮虫的数据如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研究的多相臭氧催化剂主要包括金属氧化
物[5
6]以及负载型金属氧化物[7
8]
对于负载型催
化剂来说
活性中心在催化剂载体上的分散度和形
态是影响催化剂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
催化剂的结
构和分散度主要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载体的性质
以及前驱体的性质有关
介孔材料由于具有较大的
比表面积和适宜的孔结构而非常适合用作催化剂的
Catalytic ozonation of phenazone on MnOx /mesoporous γ-Al2O3 in water
Yang Li1 Nie Yulun1 Hu Chun1 Ma Gang2 Li Li2
(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Aquatic Chemistry
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合成了 MnOx /介孔 γ-Al2O3 催化剂
采用 X 射线衍射
( XRD) 、透射电镜 ( TEM) 以及紫外-可见漫反射( UV-Vis DRS) 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锰氧化物在介孔氧化铝
载体上具有较高的分散度
并且锰以多种价态存在
高度分散以及多价态的 MnOx 能够提高催化臭氧化过程中电荷转移
射线衍射图谱
通过小角度衍射分析可以看出
介
孔氧化铝在小角度出现了明显的衍射峰
证明此材
料具有介孔结构
负载氧化锰后
MnOx /介孔 γ-
Al2O3 在小角度衍射峰的信号有所减弱
这说明锰
的氧化物纳米晶粒进入到介孔氧化铝的孔道中
由
于纳米锰离子的存在
降低了孔道排列的周期性
从
而造成 Bragg衍射峰强度的降低[11]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 TEM) and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 ( UV-Vis DRS) .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MnOx is high-
ly dispersed on mesoporous γ-Al2O3 and exists as the multivalence oxidation states. The high dispersion and mul-
MnOx /介孔 γ-Al2 O3 催化臭氧化
降解水中安替比林的研究
杨 力1 聂玉伦1 胡 春1* 马 刚2 李 礼2
(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5;
2.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公司第九水厂
北京 100192)
摘 要 以自制的介孔 γ-Al2O3 为载体
最后在马弗炉煅烧 3 h
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在 Scintag-XDS-2000 型 X射
线衍射仪 ( XRD) 上测定
催化剂的粒径和形貌是在
日本日立公司 ( HITACHI) 的 H-7500 型透射电子
显微镜 ( TEM) 上进行
催化剂的紫外-可见漫反射
吸收光谱 ( UV-Vis DRS) 采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对介孔
3452
环 境 工 程 学 报 第 5 卷
图 3 介孔氧化铝负载 MnOx 前后的 TEM谱图
Fig. 3 TEM images of ( a) mesoporous γ-Al2O3
and ( b) MnOx /mesoporous γ-Al2O3
1 实验部分
1. 1 试剂与分析方法
安替比林和乙酸锰分别从 Acros ( Geel
Bel-
gium) 和北京益利化工厂购买
异丙醇铝、葡萄糖
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提供
所有的化学试剂均为分
析纯
所有的溶液都用去离子水配制
溶液的 pH
值用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
气体中的臭氧浓度采用碘量法测定[9]
2]
其中有
些医药类污染物利用传统的水处理技术难以将其去
除[3]
安替比林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消炎镇痛药
已有
报道在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检测到该药物以及代谢物
的存在[4]
多相臭氧催化由于能够有效地去除和矿
化水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并且是一种环境友好的
水处理技术而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多相臭氧催化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催化剂的选
eralization efficiency of phenazone aqueous solution compared to non-catalytic ozonation.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 TOC) of the solution is almost completely removed at 60 min at the phenazone concentration of 10 mg /L.
吸收带 400 ~ 510 nm 属于 Mn3 + 和 Mn4 + 中的 d - d
电子跃迁[13]
根据 UV-Vis 的结果
可以推测出锰
在介孔氧化铝上是以多价态形式存在
有研究表
明
多价态的氧化物更有利于反应过程中电荷的转
移
从而导致更高的催化活性[7]
图 4 介孔氧化铝负载MnOx 前后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图 1 催化臭氧化实验装置图
Fig. 1 Apparatus of catalytic ozonation experiments
实验程序如下: 将一定浓度的安替比林和催化
剂加入到 1 L 反应溶液中
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调节反应溶液的 pH 值
然后通入臭氧浓度为 30
mg /L的臭氧-氧气混合气体
氧化铝负载锰氧化物前后的样品进行了表征
从图
4 可以看出
介孔 γ-Al2O3 在 200 ~ 800 nm范围内没
有明显的吸收峰
负载锰氧化物后在 210 ~ 315 nm
处产生了一个新的吸收带
这归属于黑锰矿结构中
O2 -→ Mn2 + 和 O2 - → Mn3 +电荷转移[12]
另外一个
and ( b) MnOx /mesoporous γ-Al2O3
图 3 显示了催化剂的粒径和形貌分析
从图中
可以看出
介孔 γ-Al2O3 形貌是蠕虫状的介孔结构
在负载 MnOx 后
催化剂的粒径和形貌没有发生明
显改变
这进一步说明锰氧化物在催化剂载体上有
较高的分散度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其形态密切相关
色谱柱
为 DB-5 MS毛细管柱
1. 2 催化剂制备与表征
介孔氧化铝的制备方法是用异丙醇铝为前驱
体
以葡萄糖为模板剂通过模板法合成的[10]
MnOx /介孔 γ-Al2O3 催化剂的制备:称取 2 g 介孔氧
化铝载体放入一定浓度的乙酸锰水溶液中浸渍 2 h
然后在 110℃下烘 2 h
Fig. 4 Diffuse reflectance UV-vis spectra of ( a) mesoporous
γ-Al2O3 and ( b) MnOx /mesoporous γ-Al2O3
2. 2 催化剂制备工艺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2. 2. 1 MnOx 百分含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水溶
液的总有机碳( TOC) 用 Phoenix 8000 ( Tekmar-Dohr-
mann
Ohio
USA) 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
样品在测
定之前经 0. 45 μm醋酸纤维膜进行过滤
安替比林
降解中间产物在 Agilent 6890GC /5973MSD 型气相
色谱-质谱( GC-MS) 联用分析仪上进行确定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
2. No. 9 Water Plant
Beijing Waterworks Group
Beijing 100192
引起更高的催化活性
MnOx /介孔 γ-Al2O3 催化剂能够有效地提高臭氧对水中安替比林的矿化效果
对含量为 10 mg /L的
安替比林水溶液在反应 60 min后基本达到完全矿化
关键词 催化氧化 臭氧氧化 MnOx /介孔 γ-Al2O3 安替比林 矿化
中图分类号 X70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108( 2011) 11-2542-05
自己收集整理的
错误在所难免
仅供参考交流
如有错误
请指正!谢谢
第 5 卷 第 11 期 环 境 工 程 学 报 Vol. 5
No. 11
2 0 1 1 年 1 1 月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Nov . 2 0 1 1
混合气体的流速控制
为 12 L /h
反应后的剩余臭氧用 KI 溶液吸收
每
隔一定时间通过 0. 45 μm 醋酸纤维滤膜过滤取样
取出的样品立刻加入几滴 0. 1 mol /L 硫代硫酸钠
( Na2S2O3 ) 来终止溶液中剩余的臭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