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考-高考作文折射国家选拔人才趋势

合集下载

高考是国家选材的主渠道

高考是国家选材的主渠道

2017年全国III卷高考作文题(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考卷):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

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

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考是国家选才的主渠道——我看高考云南陈华1977年—2017年,我国高考经历了40个春秋。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高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变革,考场中一批又一批学子脱颖而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可以这样说,高考是国家选择人才的主渠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高考的巨大贡献。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离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如何获得高素质的人才?这就是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今天,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紧密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是当前刻不容缓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大厦需要各行各业的文化技术人才,这些人从哪里来?毫无疑问,当然是从学校中走来。

作为中国最主要的选材渠道,高考则充当了选拔和输送人才的枢纽作用。

40年来,高考为高等院校选拔了大量的优秀学子,然后又把这些人培养成为具有各种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当这些人才充实到社会各行各业中时,他们已形成了国家的栋梁资源。

这些人才,他们不辱使命,在各个领域里,他们不断创新,共同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

放眼将来,小康社会在神州大地将全面建成。

到那时,我们再回首“高考”这只标杆,它闪现的光彩依然会更加夺目,它呈现的魅力依然会更加无限。

在电影《高考1977》中,张国强、潘志友、陈琼等一大批城市下乡青年,他们渴望知识,渴望高考,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坚定不移地专研科学文化知识,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天地。

2024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2024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满分作文荐读
● 千年一叹——我看高考
● 自1977年高考恢复以来,中国高考步入正轨已有40周年了。数十届应届考生伏案桌前、 奋笔疾书。2017年,中国共有940万考生步入高考考场。【开篇陈述高考现状。】
● 高考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使得数万万考生“趋之若鹜”,不顾六月炙热的天气,不惜将 数十年来成堆的书籍拓印于脑中,不惧重若泰山的压力全全扛在肩头?【本段提出问题: 高考为何有魅力。“不顾”“不惜”“不惧”三个词,感染力强。】
● 在同学眼中,他是一个思维很快,用生物知识解答语文题的“好玩的人”。老师眼中, 他学习专注度高,思路清晰,勤奋刻苦。
● 在报考方面,24日下午,朱洪江表示清华和北大都有考虑,家人和老师也倾向于这两个 学校,“因为我特别喜欢数学物理,也喜欢‘韦神’韦东奕,北大数学系是我个人的首 选。”
● 谈技巧:不盲目刷题学习要精选精炼 ● 谈生活:喜欢打羽毛球,想对话“韦神”
● 承担过程,脚踏实地,才能助力自己实现价值。
● 每一次绽放都来自奋力拼搏,每一个理想的实现均来自努力打拼;目标虽重 如泰山,但如果没有好的过程,一切目标均难以实现,针对我国奥数竞赛化 现象,数学家吴文俊认为:奥数的目的不在于取得成绩,而在于享受并培养 数学思维,有了对数学的兴趣便有了钻研下去的动力,对数学的热爱正是通 过做每一道题的过程形成的。旅途的终点没有风景,只有完美走完全程的人, 才能享受其中的精华。过程是实现目的的有效途径,有了丰富的过程我们才 能有追逐目标的动力,学会承担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会给我们的目标附 上别样的光彩。(引证阐述“承担过程”的重要性,论证如何实现理想。)
2024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十年寒窗淬砺枪,一朝决战试锋芒 2023高考励志考生 人物素材+主题作文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以通才为桨,以专才为帆,抵达成才彼岸(含解析)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以通才为桨,以专才为帆,抵达成才彼岸(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以通才为桨,以专才为帆,抵达成才彼岸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籍英裔物理学家、数学家、作家弗里曼·戴森在一次演讲中说道:有些数学家是鸟,其他的则是青蛙。

鸟翱翔在高高的天空,俯瞰延伸至遥远地平线的广袤的数学远景。

他们喜欢那些统一我们思想、并将不同领域的诸多问题整合起来的概念。

青蛙生活在天空下的泥地里,只看到周围生长的花儿。

他们乐于探索特定问题的细节,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围绕“通才与专才”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班会课上,同学们正就自我成才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有同学引用《论语》里的名言“君子不器”来阐述当今时代需要通才,强调要成为多才多艺的人。

也有同学提出“君子当器”,认为当今社会需要专才,呼吁大家成为有专门特长的人才。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结合材料进行立意,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班会上,同学们正就人生价值和自我成才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有同学引用《论语》里的名言“君子不器”来阐述当今时代需要的是通才,强调要成为多才多艺的人才。

也有同学提出“君子当器”,认为当今社会更需要的是专才,呼吁大家成为有专门特长的人才。

上述讨论,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和感悟?请以“君子不器/君子当器”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评论,阐述观点。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当代著名作家池莉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做好一件事。

2025年高考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建议

2025年高考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建议

2025年高考命题趋势及复习备考建议高考命题不止对老师教学有指导性对高三考生也具有极强的引导性。

根据2024年高考对试卷分析的梳理,总结出高考命题几个趋势。

高考命题的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高考命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并融入试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建设人才选拔,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优化试卷结构和试题形式,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创新性,注重增强试题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素养,引导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持续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命题和考务工作队伍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工作水平。

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全面发展。

考试命题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高校选拔人才要求。

突出能力考查,突出情境设计。

加强教考衔接,助力育人方式改革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高校选拔人才要求情景设计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科技创新;引导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个人体验情境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生活实践学习探索。

关注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等关键能力。

转变一:教育功能从单纯考试变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

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

力求运用教育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在高考评价中创造性地完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性设计,以及与素质教育理念、目标和要求的体系性衔接。

转变二:评价理念从知识能力变为综合评价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

转变三:评价模式从单一的考查内容变为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

高考中文科综合作文命题趋势与范文解析分享

高考中文科综合作文命题趋势与范文解析分享

高考中文科综合作文命题趋势与范文解析分享高考中文科综合作文是一项重要的考试内容,命题趋势对于学生备考非常重要。

本文将分享一些当前高考中文科综合作文的命题趋势,并分析其中的范文解析,以帮助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更好地应对这一考试。

一、命题趋势分析1. 热点时事类命题当前社会发展迅猛,各种热点时事不断涌现,因此,高考中文科综合作文的命题也紧跟时事热点。

命题往往涉及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环保等与时俱进的议题,考察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 人文关怀类命题人文关怀是一直备受关注的话题,高考中文科综合作文也经常涉及这一领域。

命题往往以亲情、友情、爱情等感人的故事为背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的冷漠问题,考察学生对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认识与理解。

3. 教育问题类命题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高考中文科综合作文命题也经常涉及这一领域。

命题往往涉及到教育改革、教育经费、教育公平等问题,考察学生对于教育问题的思考和观点表达能力。

二、范文解析下面将以具体的范文解析为例,帮助考生理解高考中文科综合作文的写作技巧。

范文:《共同的梦想》一个班级,同学们有着共同的梦想——走进心目中的理想大学。

虽然我们之间的成绩、家庭条件各有差异,但我们心中坚持的梦想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

我们班级有一个同学,家庭条件十分艰苦,但他却是我们班的学霸。

每天早早起床,自习到深夜,从来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总是不断奋斗,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他的努力和坚持,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看到了努力奋斗的力量。

我们班级还有一个同学,成绩并不出众,但他是我们班的灵魂人物。

他乐观向上,总是给大家带来快乐。

他说:“成绩只是一时的,但快乐是永远的。

”他的积极态度影响着全班,让大家在备考中不再焦虑,更加快乐地追求梦想。

一个班级,一群有着不同背景的学生,但正是因为我们心中的共同梦想,我们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篇范文通过描述班级中的两个同学,展现了他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实现人生梦想的精神。

为国家选拔具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的有志青年——2019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评析

为国家选拔具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的有志青年——2019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评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国家是大家的。

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名师解析为国家选拔具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的有志青年——2019年高考天津卷作文评析2019年高考天津卷作文形式上采用的是传统的新材料作文,列举了三个人的三句话,要求写读后的思考和感悟。

在审题上不设置障碍,注重对学生思想境界、人生观价值观的考察,用意在为国家选拔具有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的有志青年,很好地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方向。

第一句选取的是作为革命家的方志敏坚信中国有光明的前途的话。

学生学过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两者一结合,可以读出方志敏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

第二句子选取的是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直接点出“爱国”二字。

第三句选取的是科学家黄大年的入党申请,表达了希望把自己这朵小浪花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热望。

正因为有这份爱国情,才有他归国后的努力拼搏,并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综合三则材料,关键词是“爱国”,写作方向应该是:在新时代,我们如何把“小我”融入“大我”。

领袖在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时勉励师生的一段话对我们写好这次作文有重要意义。

领袖对大家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

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

当年开办南开大学,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去培养人才的。

我们现在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我们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

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

未来高考作文的五大趋势:爱国、信念、责任、创新、思辨(宋老师独家分析,赶紧收藏)

未来高考作文的五大趋势:爱国、信念、责任、创新、思辨(宋老师独家分析,赶紧收藏)

未来高考作文的五大趋势:爱国、信念、责任、创新、思辨(宋老师独家分析,赶紧收藏)近年来的高考作文有一个共同的脉络:在紧扣时代主题的前提下,更加关注青少年自我价值的回归,这个自我可以是自我的时代遭际、自我的成长体验、自我的命运选择,也可以是自我的思考反省、自我的责任担当、自我的超越突破以及自我与外部世界的价值认知。

因此,作文材料常常会把“过去——现在——未来”作为时间主线,将个人成长与家国民族和时代使命深刻关联,增强了自身个体在时代洪流背景下的际遇感、荣誉感、使命感,更容易唤起青少年自我的身份意识和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砥砺奋进、勇于创新,与祖国“青山一道同风雨”,不忘使命,不悖时代,不负韶华,全力以赴走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征路。

高考作文继续保持着“立德树人”的命题特点和方向,但随着时代内容的变化和填充,作文材料的定位和选择也具有了以下五大趋势。

1、以时代成就为见证,激励青少年爱国的满腔热情短短数十年,中国综合实力的跨越式发展令世人惊叹,通过展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和伟大飞跃,更能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使命担当,并付诸行动,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青春,拼搏奋进。

真题回放: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作文题双奥之城,闪耀世界。

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

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试题围绕“北京:双奥之城”组织材料,涉及到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和2022年冬奥运、冬残奥运,比赛成绩强调两次“历史最好”,群众体育侧重“群众”范围渐渐扩大,科技亮点总结两年代表性科技成果运用,交通支持展示“第一条高铁”到“高铁运营里程世界第一”的跨越,国家经济方面呈现了两次奥运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飞跃,多层次展现了体育进步、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的综合实力的提升。

2023年高考作文试题综述及2022年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2023年高考作文试题综述及2022年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首先,考生需要对试题材料进行细读辨析,挖掘 其中内含的逻辑关系:认识自我的困难,如何克服这 一困难,以及认识自源自的意义,这三个环节构成辩证 统的整体。
其次,考生还要运用辩证思维从中提炼出三对重 要的辩证关系:自我作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镜子” 与“自画像”、个体与社会。
最后,写作任务将考生拉到生活实践中,一方面 促使考生批判性地探究“画好像”中“好”的标准何 在、具体内涵是什么:另一方面启发考生认识到“画 好”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上述关系。
天津卷作文题在材料中列举了数张“中国面 孔”,给定的情景是2020年的春天,要求考 生写出对“中国面孔”的新思考和感悟。显 然,这是希望考生能重点书写抗疫背景下的 各种“中国面孔”。这个题目含蓄地涉及抗 疫话题,并把这个时事热点冷处理,希望考 生能平和地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下,表达中国 精神。
北京卷第一道作文题,就命题取材来讲,北斗组 网是我国科技进步和自主研发建设取得突破的重 大标志性事件,其既有科技意义,更有战略意义, 如此取材,旨在引导考生关注重大时事,激发自 信力,生发自豪感。
就话题的延伸和联系实际而言,可以联系到个体 与集体、青年与时代的关系,甚至提示考生如何 面对全球性问题与挑战,包括每个成员都应躬身 入局,建立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等内容。
挖据优秀传统文化, 大力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和“魂”。高考作文题善于利用优秀传统 文化,积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让考生从中 汲取前进的动力。
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 系”选取了我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 景,以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文题着重 引导考生结合自身参与抗疫的切身体验,分 析和发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 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促使考生坚 持立德树人理念,深刻把握家国情怀,深入 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 选择。

2024高考语文时评文章

2024高考语文时评文章

2024高考语文时评文章
2024年高考语文时评文章可以从多个角度和主题进行撰写,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题目和思路:
1.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人类的未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文章可以探讨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和机遇。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文章可以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和解决方案,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呼吁人们关注环境保护,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3. 教育公平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文章可以探讨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分析当前教育体制的优缺点,提出改革和完善的建议,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4.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文章可以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城市规划不合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与融合成为一种趋势。

文章可以探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分析文化差异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提出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建议,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在撰写时评文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取独特的视角,挖掘有价值的主题;
2. 紧密结合时代背景,反映社会热点问题;
3. 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语言简练明快;
4. 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具有说服力。

高考作文透露语文教育哪些新趋势

高考作文透露语文教育哪些新趋势

高考作文透露语文教育哪些新趋势引言高考作文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如今,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考作文也逐渐透露出一些新的趋势。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高考作文透露的语文教育新趋势。

新趋势一:注重创新思维传统的高考作文往往以记叙文或议论文为主题,学生更多地追求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的作文。

然而,新的趋势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高考作文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体,更多地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发散思维和创造性的写作。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需要更多地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学会突破传统思维的限制,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作品。

新趋势二:关注社会热点传统的高考作文往往通过给定的话题,要求学生围绕其展开议论。

现在的趋势是更加关注社会热点话题,鼓励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观点的表达。

这种趋势的背后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背景、相关的政策和立场,并且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新趋势三:注重文学素养高考作文过去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

但是,现在的趋势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品味能力。

高考作文不再简单要求学生模仿或运用一些固定的写作技巧,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品味。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吸收其中的思想和文化,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并将其应用于作文中,提高写作的深度和质量。

新趋势四:注重写作能力的综合评价传统的高考作文评价主要依靠教师的主观评价和模板化的评分标准。

而新的趋势是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综合评价。

这一评价体系不仅包括对作文内容的评价,还包括对学生写作思路、逻辑推理、语言运用、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全面考量。

学生通过多次写作训练和评价,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并在高考中获得更准确、全面的评价。

新趋势五:多媒体语文教育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语文教育也逐渐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创新。

高考作文中的新趋势是更多地利用多媒体形式进行语文教学和作文评价。

高考和国家有关系的作文素材

高考和国家有关系的作文素材

高考和国家有关系的作文素材
嘿呀!高考,这可真是个超级重要的事儿呢!它和咱们国家的关系那可大了去啦!
首先呀,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哇!你想想,国家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无论是科技领域、文化领域,还是管理领域等等,高考就是那个筛选的大筛子呢!通过高考,那些聪明又努力的学生能够进入好的大学,接受更专业、更深入的教育,将来为国家的进步贡献力量呀!这难道还不重要吗?
哎呀呀!高考也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呢!不管你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管你的家庭是富有还是贫困,在高考面前,大家都有平等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只要你努力学习,就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为国家的人才储备增添一份力量呀!这多让人振奋呐!
还有呢,高考还能推动国家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呀!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表现出色,教育部门会不断改进教育方法、课程设置,提高教育质量。

这不仅让学生受益,也让整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难道不是吗?
哇哦!高考还能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呢!每年高考的时候,全社会都会关注,大家一起为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

这种团结一心的氛围,不正是国家凝聚力的体现吗?
再者说,高考培养出来的人才,会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

这对于国家的强大和繁荣,那
可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呢!
总之哇,高考和国家的关系太紧密啦!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举措,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是增强国家凝聚力的方式,更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呀!哎呀呀,咱们可一定要重视高考,让它为国家的未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哟!。

2023高考作文真题,给2024高考作文哪些启示?

2023高考作文真题,给2024高考作文哪些启示?

2023高考作文真题,给2024高考作文哪些启示?1主题突出:注重培根铸魂,厚植家国情怀注重立德树人、传承传统文化、紧扣时代脉搏,是今年高考作文题的主题方向。

对此,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力争以文育人、以文化人,鼓励学生在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厚植情怀、锤炼品德、砥砺心志。

其中,全国乙卷点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等时代命题;北京卷以“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为例引导考生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新课标Ⅰ卷的“故事的力量”,可以从新时代中国故事“主讲人”角色出发,探讨如何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形象。

专家认为,2023年高考作文题注重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彰显家国情怀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特点,今年的全国乙卷、新课标Ⅰ卷、北京卷、天津卷都体现得比较充分。

”浙江省衢州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胡欣红说。

全国甲卷提出“时间”“技术”两个关键词,简洁的导引文字引导考生思考人的主体性;新课标Ⅱ卷引导考生思考“自己的空间”之意义内涵,鼓励青少年勇敢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上海卷则针对“好奇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看起来是在讨论‘好奇心’,实际是引导学生积极面向陌生世界,探索其中奥秘。

这种探索既是科学精神的体现,又富于人文意蕴。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王希明说。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仍是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主题。

新课标Ⅰ卷“故事的力量”,考生可以联想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苏武牧羊、木兰从军等故事带给自己的启发。

天津卷选用一副对联,引导考生立足中华民族百年复兴历程,针对如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修身处世的滋养、从革命先贤身上汲取成长的智慧与力量等方面进行个性化写作。

专家表示,试题命制旨在引导广大青少年勇于创新、勇于思考、勇于实践,在新时代扬帆起航,笃志前行。

2考查重点:强调逻辑思维,提高思辨能力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语文试题加大了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引导考生提升逻辑、形象和科学思维能力。

2020高考模拟作文篇范文:真知和实践,成就人才强国

2020高考模拟作文篇范文:真知和实践,成就人才强国

2020高考模拟作文篇范文:真知与实践,成就人才强国作文题命题方向实践创新:问题解决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学习、乐学善学审题限制性1.立意限制。

第一则材料强调人怎样处理“仕”和“学”的关系,其实说的就是学习与实践的关系;第二则材料在学习和实践的关系上更强调学习基础之上“躬行”的重要性;第三则材料强调中国要发展,就要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机制,善聚善用各类人才。

三则材料中,第三则是认识定位,前两则是方法指导,考生要能够抓住三则材料间的内在关联,综合立意,不能只抓住一则大谈特谈。

2.内容限制。

在展开论述时既不能把材料全然抛开,另起炉灶;又不能孤立地只取一则进行评价或议论,而要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

写作时如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大谈做事或学习就会导致偏题。

3.价值观取向的限制。

从提供的三则材料来看,其价值观取向都是积极进取,催人向善的,所以考生在审题立意、裁剪选材时,要能够正向立意;在挥洒泼墨的过程中,需体现出一名优秀高中生对人生、社会和祖国的热情,如能直接或间接地传达时代主题,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锦上添花。

4.文体的限制性。

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必须明确文体,不可文体不分,写成“四不像”。

开放性1.立意角度开放。

分析三则材料的共同点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围绕“人才培养、使用、评价与学习实践的关系”的问题发表看法的,所以立意只要不脱离这个核心,能围绕“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学习实践”的关系展开阐释即可;关系的展现可偏于一方,亦可综合取舍;关系的切入角度可以是个人、社会、国家等方面,可以叙述自己在生活实践中所经历、所感受、所思考的,还可以以他人的人生经历以及得到的体会进行生发阐释等。

2.思维角度开放。

本题提供了三则作文材料,涉及人才培养、使用、评价与学习实践的关系方面,各有侧重。

思考时只要围绕材料,抓住材料间的内在联系,便可以自由取舍。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德才兼备,方为人才(含解析)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德才兼备,方为人才(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德才兼备,方为人才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是吾忧也。

”曹操唯才是举,只要有治理国家和用兵打仗的本领,哪怕那人背负不好的名声、有过被人耻笑的行为甚至不仁不孝,也予以重用,因而手下谋臣猛将如云。

曾国藩举荐或重用的人才非常多,他选人认为操守最重要,才德不可兼得时以德为重,贪图利益的人不可重用。

如举荐江忠源是因为他忠义耿耿;提拔彭玉麟是因为他信用为先;把重金托付给容闳去美国购买机器,是因为他爱国。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作文。

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刚出场时是个穷书生,他饱读诗书,有真才实学,心怀大志,脂砚斋曾为他写下“雨村真是英雄”的批语。

可在登科及第步入官场后,他丧失了做人的良知与道德,逐渐变成了一个忘恩负义、丧尽天良的奸险小人。

书中曾预言他“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脂砚斋曾十几次怒批他为“奸雄”。

热播剧《狂飙》中的高启盛出身寒微,从小学习刻苦,有较高的人生目标,凭借优异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

但是,由于毕业后长期遭到旁人的歧视,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扭曲,他贪慕钱、权与“胜”,失去了读书人的信仰,逐渐沦为一个不择手段、没有道德底线的黑恶分子,最终坠入毁灭的深渊。

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警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文发布,一场前所未有的“双减”之战迅即席卷全国。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民众逐渐认识到,“双减”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训练提升:“人才与高质量发展”导写及范文赏析

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训练提升:“人才与高质量发展”导写及范文赏析

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训练提升:“人才与高质量发展”导写及范文赏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颜宁宣布,将从普林斯顿大学辞职,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

颜宁“二次回国”的消息一经公布,便迅速成为热搜。

材料二: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截至2022年6月,深圳市各类技能人才总量发展到29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的四分之一强——在深圳,不仅企业家和创新人才,能工巧匠的价值也得到极大实现。

从过去“三天一层楼”,到如今“一天46件发明专利”,“深圳速度”正被注入崭新的内涵。

学校举办以“人才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你将作为班级代表参赛。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指导】本题涉及关于“人才”的两则材料。

第一则为个例,介绍著名科学家颜宁教授的回归;第二则为现象,介绍深圳人才储备情况和相应的成果。

两则材料虽然涉及的城市是深圳,而实际上具有涵盖性,可以将其延伸为人才可以实现价值、得到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

切忌囿于材料,甚至可以逆向思考,如相反的环境对人才的意义等。

从第一则材料中可以看出,优秀的高端人才选择二次回国,应该是有一个更广阔的实现价值的土壤在召唤;从第二则材料中可以看到,深圳作为中国发展最前沿的经济特区在人才方面的建树。

审题的时候应该看到“价值也得到极大实现”这样评价性的语言。

如果考生对材料的相关内容有简单的积累,不仅可以更容易审题立意,还可以有相关素材在写作实践中使用。

第二则材料比较直观,容易扩展理解。

第一则材料是社会热点,需要考生平时注重观世界,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022年11月,曾经就职于全球顶尖的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颜宁在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以《归去来兮》为主题进行演讲,提到“深圳年轻朝气蓬勃,有无限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焦高考:高考作文折射国家选拔人才趋势6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正式获颁,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
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

7日,作为中国选拔培养人才的关键考试——全国高考,在炎热中如期举行。

中国高考风景中,最受瞩目的景点之一是作文。

多年来,关注、点评高考作文已成中国独有的文化形象,及每年一度的社会期待。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或许,透过今年(及往年)高考作文命题,我们能发现国家选拔、培养人才的趋势和目的。

957万考生,20种作文题
7日上午,全国高考首日首考,照例为语文考试。

11时30分考试结束后,各地高考作文题陆续浮出水面。

除媒体紧密跟踪报道外,社会各界、考生家长,甚至刚下考场不久的考生,也通过网络等途径对作文题发表看法。

今年全国共有957万考生参加高考。

自去年始,全国高考考生主体即转为“90后”一代。

到2020年,今年这批957万考生,年龄届时将30岁上下,无疑是社会中坚,是《规划纲要》中1.8亿人才的一部分。

除河北、河南等省份统一采用全国卷Ⅰ或全国卷Ⅱ外,还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山东、江苏、宁夏等18个省份自主命题,两者相加,共有20种试卷,即20种作文题。

这些考题,以提供材料为主,还有的是以漫画形式,考生围绕材料或漫画主题展开即可;亦有少数省份是命题作文。

反映时代,贴近生活
部分作文题折射时代变迁,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

近年,尤其哥本哈根会议以来,环保、低碳、绿色等成为流行热词。

江苏省今年要求考生以“倡导绿色生活”为题作文。

正在举办世博会的上海市,则列举丹麦人钓鱼时带上尺子,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生及孟子的“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警句为材料,引导考生关注生态平衡等话题。

部分作文题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

如,天津市作文为《我生活的世界》,让考生书写极为熟悉的、实实在在身处的生活环境,让考生有话可说。

广东省的命题作文为《与你为邻》,“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写作此文。

直面问题,启发思考
部分考题还给考生留出针砭时弊的机会。

唯一采用漫画形式命题,并引起较多关注的是全国卷Ⅰ的作文题。

漫画为:餐桌边,三只猫正享用盘里的鱼,餐桌外一只猫在奋力捉老鼠,于是,餐桌边的猫说:“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考题要求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一篇。

有考生网上留言说,据此漫画,想象到“在其位不谋其政”、“富二代”等社会现实问题。

部分高考作文,则着眼考察考生的思维。

辽宁省材料作文以一个故事,来讲述“大与小的选择”,以期考生辩证看待得失与多少。

而四川省给出的材料是:“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

人生就像不规则的几个点,这些点又可以连成无数条线,这些线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平面,不同的平面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几何体。

”鼓励考生多角度、多层面看待人生。

选拔人才是高考的目的,部分省份直接或间接关注如何“成才”的话题。

如海南省作文,直接用材料点明“人的成才是有规律的”。

浙江省作文题,则请考生关注“角色转换之间”。

北京市作文题,要求考生“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湖北省作文题“幻想与现实”,则强调了幻想、想象力的重要性。

折射国家选拔人才趋势
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知名学者、北师大教授于丹总结了今年高考作文的三个特点:第一,紧扣转型时期的中国特点;第二,关注当下国际的一些环保理念、概念生活;第三,考察考生的思维方式。

“我觉得今年高考的作文题是一种开放的,给考生充分弹性空间。


或许,正如于丹总结及作文题所要求,那些敢于直面时代话题,乐意接受新的理念,具有复合思维方式,勇于解决“难题”,并且能够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人才,正是时代所急国家所需。

接受媒体采访时,《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主编赫学颖分析:近几年,尤其自2008年开始,大量出现与社会生活比较贴近的作文考题,有意将学生与社会拉近,这表明了国家选拔人才的一个明显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