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四)古典诗歌(2)(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质量检测 Word版含答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质量检测(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共16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簿.藉bù铜臭.xiù僭.越jiàn 绿.林好汉lùB.泊.位bó恫.吓dòng 囹圄.yǔ杀一敬.百jǐngC.噱.头xué肄.业yì校.对jiào 濯.濯童山zhuóD.札.记zhá卷帙.zhì粳.米jīng 拈.花惹草zhān解析 A、藉—籍;B、敬—儆;D、zhān—niān答案 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渔舟瞑目楼蓝蓝田日暖B.绸缪踟蹰烦燥无可辩驳C.凄怆婉约浩淼芳草萋萋D.松弛纨绔山坳水泻不通【详细分析】A项蓝—兰;B项燥—躁;D项泻—泄。
答案 C3.“望”字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①远望;②期望;③盼望;④回望。
请给下列句中的“望”字选出正确的解释。
(1)望中犹记()(2)不久望君来()(3)怅然遥相望()(4)君还何所望()答案(1)④(2)③(3)①(4)②4.下列诗句中没有倒装现象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D.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答案 D二、阅读理解(共5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诗歌阅读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B. 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C. 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D. 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答案】A【解析】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2.(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乐天知命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2.(2)王勃在《膝王阁序》中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色”之句写出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千古绝唱2.(3)李密在《陈情表》里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在外无较近之亲在内无照应门户之人的孤苦无依的处境2.(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敢于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5)《蜀相》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靠之情2.(6)陆游在《书愤》中运用典故表现自己年华逝去空自期许却无法施展抱负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7)《登岳阳楼》一诗中写诗人在岳阳楼上远眺想到兵荒马乱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解析】(1)根据“表现了自己乐天知命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注意“奚”的正确书写【答案】(2)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解析】(2)根据“王勃在《膝王阁序》中化用庾信《马射赋》‘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之句”可推知答案注意“鹜”的正确书写【答案】(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解析】(3)根据“写出了在外无较近之亲在内无照应门户之人的孤苦无依的处境”可推知答案注意“僮”的正确书写【答案】(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解析】(4)根据“最能表现作者敢于蔑视权贵而追求个性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摧”的正确书写【答案】(5)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解析】(5)根据“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靠之情”可推知答案注意“频”的正确书写【答案】(6)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解析】(6)根据“)陆游在《书愤》中运用典故表现自己年华逝去空自期许却无法施展抱负的两句诗”可推知答案注意“鬓”的正确书写【答案】(7)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解析】(7)根据“写诗人在岳阳楼上远眺想到兵荒马乱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的诗”可推知答案注意“泗”的正确书写3.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中国古代诗词中“愁”不是一个抽象的情感在诗人的笔下“愁”就是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中的无边丝雨是李煜《虞美人》“①_______________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绵绵春水是李清照《醉花阴》中“②_______________ 瑞脑销金兽”中的淡淡烟雾是辛弃疾登上赏心亭“遥岑远目③_______________”的“玉簪螺髻” 是白居易《琵琶行》中“④____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寂寂无声也可以化作鲍照《拟行路难》中“人生亦有命⑤_______________”的愤怒控诉【答案】①问君能有几多愁, ②薄雾浓云愁永昼, ③献愁供恨, ④别有幽愁暗恨生, ⑤安能行叹复坐愁【解析】①注意“愁”的书写②注意“薄”的书写③注意“供”的书写④注意“幽”的书写⑤注意“复”的书写4.(1)荀子在《劝学》中说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孔子所说的“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大致相近都强调了“学”的重要性4.(2)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们所说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是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嘲笑别人从师学习的心理上的原因4.(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描述了刘寄奴曾经居住的地方的景色有物是人非之感【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解析】(1)由“与孔子所说的‘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大致相近都强调了‘学’的重要性”可推知答案注意“臾”的正确书写【答案】(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解析】(2)由“是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嘲笑别人从师学习的心理上的原因”可推知答案注意“谀”的正确书写【答案】(3)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解析】(3)由“描述了刘寄奴曾经居住的地方的景色有物是人非之感”可推知答案注意“巷”的正确书写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5.(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A. 本词起首句“黄河九天上”与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所造之境极为相似其后三句极写黄河之雄、黄河之险B.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两句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浪之高高过千仞吕梁山黄河浪之急可比钱塘潮C. 上阕写景按空间方位顺序展开由近及远从高到低手法多种多样比拟生动比喻贴切想象丰富动静相衬D. 全词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既写了三门津雄险的气势又融进了词人的体验景物雄伟壮阔感慨强烈激越【答案】C【解析】【答案】(2)(1)力挽狂澜、豪勇进取之志作者用“燃犀下照”“伙飞强射”两个典故对比反衬砥柱山无须燃犀洞察妖物的温峤也不必轻疾善射的伙飞表达了自己在国家危难之际决心像砥柱山那样力挽狂澜于既倒(2)用“骑鲸客”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要唤取骑鲸豪客击着鼓稳渡波涛如银山般叠起的三门峡水豪勇进取之志溢于言表【解析】6.阅读下面文本回答下列各题赠别杜牧多情却是总无情^① 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注】①“多情”一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像彼此无情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都有“蜡烛”这个意象两者有何不同?【答案】相同点二者都是借物抒怀所借之物都是“蜡烛” 表达的情感都有痛苦的成分不同点①杜诗把“蜡烛”的“灯芯”比作惜别心把“蜡泪”说成是“替人”垂泪表达的情感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之情②李诗已不仅仅拿“蜡泪”比痛苦“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终身以随至死不渝表达的情感已不局限于男女情爱它可以包括一切的精神追求【解析】杜诗中“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 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 “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表达的情感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之情李诗中“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表达的情感已经不局限于男女情爱它可以包括一切的精神追求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7.(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7.(2)本诗颈联是如何凸显农人劳动场景的?(6分)A. 首联点出了田舍坐落的位置引出了下文对清新而自然的农村田园风光的描绘B. 颔联的“入”和“穿”两个动词运用精当描绘了一幅清幽、美丽的春天图景C. 尾联的“自说”是作者说写今年的收成将会不错描写了农民十分富足的生活D. 本诗描写了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的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由衷的赞美之情【答案】D【解析】错误选项D项并不是“诗人正话反说” 这是一首应制诗尾联明确写作目的这次天子出游是要顺天道而行时令并非为了赏玩景物故选D【答案】(1)通过“喧"“倚”等动词从听觉与视觉两个方面展现了农人们舂米与采桑的场景对仗工整形象生动(2)一幅动人喜悦、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尽在眼前这是对未来丰收的期许(3)暗含了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与清正勤俭的县官创造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解析】颈联"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写的是捣米的石碓的声回响在山涧之中,采桑的梯子靠在碧绿的桑树上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来写农民崂作的场景且对仗较为工整反映出了一幅忙碌而喜悦的劳作场面蕴含着对丰收的期待出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与前面说到的县官的清廉为官治理有序密不可分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8.从《短行歌》中可看出曹操忧人生短暂因而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说说你的看法【答案】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为人生短暂才最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建功立业【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短歌行》一诗是曹操在完成北方统一后想趁着士气继续南下平定时所作其气魄堪当一代霸主全文主题明确是表达曹操求贤若渴的思想和一同天下的决心作者开篇即指出人生苦短意指大丈夫应当抓住时机建功立业不能使短暂的人生平庸而过“醉酒当歌人生几何“还有多少年可以任我如此恣意战场还有多少年才能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短歌行》从头到尾都是围绕着曹操这千古一问而作“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笔锋一转作者不到答案的追问将思慕人才的内心和完成天下统一的气魄直白地表达了出来而不是借酒浇愁。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1)下列诗句中加粗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1.(2)对下列诗句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1.(3)对本诗的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吴丝蜀桐张高秋﹣﹣高秋:深秋B. 空山凝云颓不流﹣﹣颓:崩塌C. 十二门前融冷光﹣﹣融:消融D. 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答案】B【解析】B.颓:颓然。
句子翻译为:空山里的浮云(被箜篌的乐音吸引)颓然凝滞在那里。
故选B。
【答案】D【解析】D.“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两句的意思应该是月宫里的吴质(听得入了迷),靠在桂树上不睡觉,露水斜着飞滴下来,打湿了(听箜篌)的寒兔,这两句形容音乐的感人至深。
故选D。
【答案】C【解析】C.“直抒胸臆”错误,这首诗借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间接地表达了对李凭弹琴高超技艺的惊叹故选C。
答案:(1)B(2)D(3)C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赏析: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试卷+试卷]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2)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弓弦./船舷.飞湍./揣.摩峥.嵘岁月/铮.铮铁骨B.秦塞./边塞.贬谪./嫡.亲雕栏玉砌./沏.茶倒水C.扪参./参.差悲怆./创.伤羽扇纶.巾/满腹经纶.D.吮血./流血.和蔼./暮霭.遗.之千金/不遗.余力解析:读音分别为:A项,xián,tuān/chuǎi,zhēng;B项,sài,zhé/dí,qì/qī;C项,shēn/cēn,chuàng/chuāng,guān/lún;D项,xuè,ǎi,wèi/yí。
答案:C2(2011·广东高考)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学巨匠的诗文专集、选集及各种汇编的整理问世,更是卷帙浩繁,蔚为大观。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繁盛,各国文学读物大量涌现,使人自顾不暇。
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但就其主流看来,文学翻译家的辛勤劳动,大有益于我们文学的“外为中用”,大有助于文学新人的迅速成长,因此也是值得重视的。
A.蔚为大观B.自顾不暇C.鱼目混珠D.诟病解析:B项,“自顾不暇”意思是自己照顾自己都没有工夫,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
可改为“目不暇接”。
A项,“蔚为大观”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汇聚成一种盛大壮观的景象。
C项,“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D项,“诟病”即指责,指出他人过失而加非议、辱骂。
答案:B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前人爱花如此更替,折射出文化裂变与传承过程中他们的心态,展现了中国文化精神里辩证统一所构成的新境界。
B.2011年8月12日晚,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抵达北京。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1.(1)下列诗句中加粗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1.(2)对下列诗句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1.(3)对本诗的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吴丝蜀桐张高秋﹣﹣高秋:深秋B. 空山凝云颓不流﹣﹣颓:崩塌C. 十二门前融冷光﹣﹣融:消融D. 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答案】B【解析】B.颓:颓然。
句子翻译为:空山里的浮云(被箜篌的乐音吸引)颓然凝滞在那里。
故选B。
【答案】D【解析】D.“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两句的意思应该是月宫里的吴质(听得入了迷),靠在桂树上不睡觉,露水斜着飞滴下来,打湿了(听箜篌)的寒兔,这两句形容音乐的感人至深。
故选D。
【答案】C【解析】C.“直抒胸臆”错误,这首诗借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间接地表达了对李凭弹琴高超技艺的惊叹故选C。
答案:(1)B(2)D(3)C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赏析: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古典诗歌(2)单元综合测评粤教版必修3
单元综合测评(四)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前朝鲜队主教练金正勋因南非惨败遭秋后算账....:在“思想大会”上低头认错,后被押送某矿山劳改。
②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③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当年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④回望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音乐剧在上海的跨越式发展,都与上海大剧院里程碑式的音乐剧作品的引进休戚相关....⑤董卿休假风波再次点燃了“央视主播离职”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凡离职的主播,对于走的“原因”都讳莫如深....。
⑥季羡林先生做学问一丝不苟....,在翻译时遇到一个拿不准的词语,都要查阅资料,弄清这个词语的由来和多重含义。
A.①②③B.①⑤⑥C. ②④⑥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秋后算账:比喻等事情发展到最后阶段再判断谁是谁非,也比喻事后等待时机进行报复。
句中金正勋先惨败,后在“思想大会”上低头认错,后被押送某矿山劳改,使用正确。
②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地震灾害”不属于“家珍”。
③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亲情”不可能“历历在目”。
④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此处应该用“息息相关”。
⑤讳莫如深: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
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使用正确。
⑥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使用正确。
【答案】 B2.(2016·全国丙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导学号:20130094】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复习测试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复习测试(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本试卷共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搪塞./塞.车拾.遗/拾.阶而上箪食.壶浆/归心似.箭B.疮.疤/创.伤恫吓./荷.枪实弹蒙.头转向/蒙.头盖脸C.弦.乐/船舷.滂沱./庞.然大物含英咀.华/踽.踽独行D.熨.帖/意蕴.栖.居/栖栖遑遑椎.心泣血/脊.椎动物解析:选D。
D项,分别读yù/yùn,qī/xī,chuí/zhuī。
A项,分别读sè/sāi,shí/shè,sì/ sì;B项,分别读chuānɡ,hè,mēnɡ/ménɡ;C项,M分别读xián,pānɡ/pánɡ,jǔ。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些官员用注水的GDP数据作为政绩,虽然这种行为危害极大,但他们对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仍是乐此不疲。
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官员试图用虚幻的增长来讨好上级;二是违法成本太低,GDP数字造假被发现后,往往可以以统计失误为由来李代桃僵,造假者一般不会受到问责,最重的处罚也只是给予行政处分。
正因为如此,一些造假者才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A.打肿脸充胖子 B. 乐此不彼C. 李代桃僵D. 肆无忌惮解析:选C。
C项,李代桃僵:僵,枯死。
李树代替桃树而死。
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此处宜为“推搪”(推脱搪塞)。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墨菲在2011年世界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半决赛上负于特鲁姆普,赛后墨菲说他比赛时失误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在场观众手机铃声的影响而造成的。
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1)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1.(2)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1.(3)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1.(4)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江城子”为词“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题目B. 上阕首句中的“老夫”为作者自称C. 词的结句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D. 这首《江城子》和晏殊的《浣溪沙》都是豪放词【答案】D【解析】晏殊的《浣溪沙》是一首很婉约的词所以这个D选项错误【答案】C【解析】词人不是以冯唐自比而是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重新起用自己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答案】D【解析】李清照不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辛弃疾才是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答案】B【解析】“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表现了词人的豪情壮志虽然已有白发但仍能为国建功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自古以来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既是佛教名山又是旅游________②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________③李煜的《虞美人》以山水喻忧愁形象、具体、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千古________的诗句④她的优秀事迹在川峒横直几十里地方被大家辗转________A. 胜地圣地传诵传颂B. 圣地胜地传诵传颂C. 圣地胜地传颂传诵D. 胜地圣地传颂传诵【答案】A【解析】“圣地”一般指的是有一些来历的地方受到众人崇拜、敬仰的事迹或人物“胜地”一般指的是一些风景、人文地理等自然因素比较突出比较理想的地方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都是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的地方故选“圣地” 而“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作为“名山” 故应是“胜地”传诵传扬称颂多用于诗文传颂传播颂扬多用于事迹故③处填“传诵” ④处填“传颂”故选A3.下列关于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山居秋暝》是王维写的一首山水名篇诗人在诗情画意之中寄托了自己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B. 柳永的《雨霖铃》是一首话别离的词上阕通过“寒蝉”“烟波”“暮霭”等词渲染了别离的气氛突出了临别时难舍之情下阕写出别离之后实际的秋江伤离的场面C.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上阕写赤壁的壮丽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下阕写人物事迹抒发了对古代英雄的向往和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感慨D.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他登北固亭时写下的上阕赞扬孙权、刘裕表现对历史人物的向往之情下阕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错误主张结尾写到廉颇抒发了未能尽展才能的感慨【答案】B【解析】B项“下阕写出别离之后实际的秋江伤离的场面”错误下阕是想象之景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4.(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质问对秦王朝极尽贪婪的掠夺和肆意无度的挥霍表达强烈的愤怒4.(2)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代人只是一味哀叹而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_______________”4.(3)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答案】(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解析】(1)根据“杜牧以……的质问对秦王朝极尽贪婪的掠夺和肆意无度的挥霍表达强烈的愤怒”可推知答案注意“锱铢”的书写【答案】(2)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2)根据“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代人只是一味哀叹而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可分别推知答案注意“矗”的书写【答案】(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解析】(3)根据“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可推知答案注意“愁”的书写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化用前人诗文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渔家》一诗中“好作寒江钓雪图”就是化用了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再如王安石的《桂枝香》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两句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谓自古人入又古人出翻出新意从而不断有新境界既然渔夫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伴随渔夫的“渔歌”也就常常为文人所青睐比如《岳阳楼记》中“浮光跃金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此乐何极” 表达了面对明丽之境的欢乐而《滕王阁序》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传递出身临其境一般的深切感受又仿佛状写出一种难以用文字刻画的情境虚实结合妙不可言【答案】①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②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③渔舟唱晚, 声断衡阳之浦【解析】①由“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可推知答案注意“庭”的正确书写②注意“璧”的正确书写③注意“衡”“浦”的正确书写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6.(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各句中画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6.(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②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③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乎?6.(4)第二段中作者指出宋朝读书人存在着怎样的问题?请简要概括A. 故乐易敦朴之俗微微没有B. 故不得不笃于所学笃专注C. 至于循习之深习学习D. 南州之士以为病病弊病【答案】A【解析】(1)A项所以像《乐》《易》那样淳朴的风气已经衰微了微衰败【答案】B【解析】(2)A项副词才/副词竟然B项连词表目的C项那么/表判断是D项表动作的对象/介词在故选B【答案】(3)①(他们)没有苟且简略的想法他们对于索取与给予、求进与告退、离开与参与在礼义上一定要符合标准②(自己的思想)不被百家(的学说)所扰乱不被对经义的解释所蒙蔽③那么读书人对于求学与做人怎么会或偏重于此或偏重于彼呢?【解析】(3)①苟苟且简简略去离开就参与句子翻译为(他们)没有苟且简略的想法他们对于索取与给予、求进与告退、离开与参与在礼义上一定要符合标准②于表被动传疏对经义的解释句子翻译为(自己的思想)不被百家(的学说)所扰乱不被对经义的解释所蒙蔽③于对于岂难道偏偏重句子翻译为那么读书人对于求学与做人怎么会或偏重于此或偏重于彼呢?【答案】(4)虽明先王之道但尊而守之者不多(或知与行不一致)【解析】(4)根据文中句子“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明先王之道”“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可知原因是“虽明先王之道但尊而守之者不多”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就是“知与行不一致”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1)下面关于《古风·其十九》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7.(2)下面对《羌村·其三》一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7.(3)明代王嗣奭评价《羌村·其三》云“至‘歌罢仰天叹’ 则公与老父各有其悲” 结合诗句来看诗人的悲在于________ 父老们的“悲”在于________7.(4)严羽有云“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首诗表现的不同的艺术风格A. 诗人在想象中登上高峰远远看见了仙女纤纤玉手拈着芙蓉花凌空而行游于太清B. 诗中美妙的仙境与现实中血腥的惨象对比鲜明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于俗世的厌恶与失望C. 诗中作者关注现实、忧国忧民之心与独善其身的心理可以看出他内心儒道思想的矛盾D. 本诗带有浓郁的谪仙色彩这与他政治上不得志信奉道教洒脱自任的隐士生活是分不开的【答案】B【解析】(1)B项“表现了作者对俗世的厌恶与失望”错误表达的是作者对现实中人们遭受战乱的同情与发起战乱之人的谴责【答案】A【解析】(2)A项“烘托出战乱之时萧条混乱的情境”错误描写鸡叫与鸡斗只是农家的普遍场景并没有烘托战乱萧条的含义【答案】(3)国家战乱不息百姓生活困苦而自己无能为力, 战争导致妻离子散生活艰难【解析】(3)诗人的悲痛是在于看到“兵革既未息” 国家陷入战乱百姓们也因此生活困苦而诗人却对此无能为力“艰难愧深情” 只能“歌罢仰天叹” 即对国家战乱、百姓生活困苦自己无能为力的悲痛父老的悲直接来源于他们的生活“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因为战乱而生活困苦妻离子散【答案】(4)①李白诗歌飘逸体现在意象的超越现实上用“莲花”“霓裳”“明星”营造出道家仙境的美好驰骋想象杜甫诗歌沉郁体现在其感情的深沉诗人对百姓的艰难困苦与国家的战乱危急都亲身经历过感受深刻因而情感深沉浓郁②李白诗在虚处用力虚处见实运用想象来反衬现实用仙境的飘渺来反衬现实的战乱之苦杜甫诗在实处用力实中有虚直接描写现实生活通过眼见的百姓妻离子散的情境来反映现实③李白诗歌语言清丽脱俗杜甫诗歌语言朴实无华【解析】(4)从《古风·其十九》来看诗歌主要描写了诗人想象游览仙境的过程在最后四句急转直下从美好的仙境中看到了现实的战乱可以说是虚实结合虚中见实用想象中的美好反衬现实的残酷其所用的意象也都显得超脱现实语言清丽飘逸“沉郁”则是杜甫的情感体现如“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杜甫看到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出来并表达了自己集国家为难、百姓困苦、个人无为为一体的多种情感是从现实出发来抒发复杂而深沉的情感8.(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2)诗歌的尾联有何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A. 天秋谓秋肃之气时令已值清秋千重层层迭迭形容城池之牢固B. 颔联极言相聚之出乎意料偶然与朋友聚会欣喜中竟怀疑是在梦中C. 颈联描写秋月萧瑟凄凉的景象渲染气氛的同时也烘托出诗人的心情D. 全诗语言精练情景交融婉转至深韵调清美颇有悠然不尽之意【答案】A【解析】(1)A项曲解诗意“千重”不是形容城池牢固而是形容夜色浓重【答案】(2)第一问羁旅他乡的人只有醉了才不思乡那就长醉不醒虽欲相留共话乡情却担心听到报晓的钟声因为晓钟一敲彼此就要分手第二问①衬托出羁旅生活的孤独、寂寞和愁苦②表现了对故人的深情厚谊、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解析】(2)对于分析古诗尾联的含意先翻译诗句表面含意然后分析深层含意“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表层含意羁旅他乡长醉不醒想要相留却担心听到报晓的钟声深层含意是因为长醉不思乡听到钟声就要分离不舍离别分析作者的感情从羁旅长醉可以看出作者羁旅生活的孤独、寂寞和愁苦从害怕听到钟声不忍离别表现了对故人的深情厚谊、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9.(1)阅读第②自然段说说科学家们从壁虎身上获取了什么样的灵感?9.(2)第①段加点的词语“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9.(3)第⑤段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选择其中一种说明其作用【答案】壁虎的脚下布满皮瓣与任何表面完全接触时都会产生静电力因而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吸附力【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此题已明确答案所在区域即第②段段中“在显微镜下可发现壁虎的脚下布满皮瓣与任何表面完全接触时都会产生静电力帮助壁虎黏附在上面”是研究人员的发现及获取的灵感【答案】不能删去“之一”说明清除这些太空垃圾并不是全世界太空探索机构所面临的全部问题如果去掉就变成“唯一”问题了这种说法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之一”这个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此题要从删去前后对意思表达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扣住语言准确性来回答“之一”表明清除太空垃圾不是太空探索机构面临的全部问题如果去掉后就成为“唯一”问题了与事实不符使表达不准确【答案】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以日本发射带有机械爪的宇宙飞船为例说明人类对于清除太空垃圾的研究探索“700米”说明清理的能力和范围很小“数量巨大”与“一小部分”对比说明清理难度很大任重而道远【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日本刚发射的一艘宇宙飞船将使用700米长的机械爪” 举日本的做法为例说明人类在清除太空垃圾方面的探索是举例子和列数字“700米”说明了机械爪工作的范围可见范围之小“由于残片的数量巨大机械爪只能清除其中的一小部分” 以残片之多与机械爪清除之少作比较说明难度之大是作比较可据此回答。
高中语文 第4单元 古典诗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粤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4单元古典诗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粤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测试时间:150分钟评价分值:15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蝴蝶.(dié)浊.酒(zhuó)锦瑟.(sè) 潦.倒不堪(liáo)B.蟾.宫(chán) 南柯.(gē)耽.搁(dān) 福祉.(zhǐ)C.骤.雨(zhòu) 凝噎.(yī)戏谑.(xuè) 桎梏.(kù)D.寻觅.(mì) 巷陌.(mò)跋扈.(hù) 纤.细(jiān)解析:B项,柯kē;C项,噎yē,梏ɡù;D项,纤xiān。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火石....,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解析:A项,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这里是望文生义。
这里可用“滔滔不绝”。
B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使用正确。
C项,电光石火:比喻事物瞬息即逝。
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这里是望文生义。
D项,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
指的是“双方”,此处是“几家”,用错对象。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2016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古典诗歌》单元检测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就是()A、凫.水(fù)巉.岩(chán) 飞湍.(tuān)迁谪.(zhé)B、喧豗.(huī)砯.崖(pīnɡ) 吮.吸(yǔn)嘲哳..(zhāo zhā)C、虾.蟆(há)崔嵬.(wéi) 峥.嵘(zhēnɡ)扪参.(shēn)D、红绡.(xiāo) 秦塞.(sè)咨嗟.(jiē)趑趄..(zīj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是()A、逻辑栈道扪参历井飞娥扑火B、崔嵬峨眉谑而不虐南柯一梦C、攀援岩峦钟鼓撰玉磨牙吮血D、抚膺苍海苍茫大地雕栏玉砌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就是()A、她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历经层层筛选,终于走到了飞行员选拔的最后一关,同来的二十多人只剩下她一个,这时已就是成也萧何....了.....,败也萧何B、她们俩虽然分手了,但藕断丝连....,还偶有书信往来。
C、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很有一夫当关....之势。
....,万夫莫开D、数学家并不满足,继续孜孜以求....,寻找尚未发现的新数。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就是()A、面对3月6日快速蔓延的抢盐风潮,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保障供应,并严打哄抬价格、恶意囤积等违法行为。
B、今年大蒜价格就是去年同期的40多倍,业内人士认为,大蒜价格高涨的原因就是“大蒜减产、甲流暴发、游资炒作"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尽管灾区各级财政都有困难,但还就是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发放补助等方式,提高灾区干部群众的经济状况,缓解她们的生活压力.D、广大消费者对今年3月15日媒体曝光的南方某地方政府包庇地下黑工厂的做法极为愤慨,产品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四)古典诗歌(2)(含解析)粤教版必修3单元质量检测(四)古典诗歌(2)(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训练(13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竹喧归浣.女浣:洗(衣)黄沙百战穿.金甲穿:穿上B.渚清沙白鸟飞回.回:盘旋山围故国.周遭在国:都城C.莲动下.渔舟下:顺流而下艰难苦恨繁.霜鬓繁:增多D.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一生解析:选A 穿:磨穿。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师一.表真名世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千载谁堪.伯仲间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纵.一苇之所如D.过.春风十里予过.维扬解析:选D 过:经过,动词。
A项,满,副词/一(篇),数词;B项,忍,动词/能够,副词;C项,即使,连词/任凭,介词。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C.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D.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解析:选B A项,因为:古义,于是创作;今义,常用作表原因的关联词。
C项,老大:古义,年纪大;今义,指排行第一的人。
D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乘舟远望,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和寥廓的天空,远山和江水,仿佛欢迎着我这远归的游子。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每当夜晚来临,夫子庙热闹非凡,天空中明月高照,酒楼里灯红酒绿,高朋满座,觥筹交错。
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稻田里一起捉青蛙的美好往事吗?D.“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我们要具有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不畏坎坷的旷达超逸情怀。
解析:选D A项,诗句写离别中看到长江两岸的景象,“远山和江水,仿佛欢迎着我这远归的游子”与诗句语境不符。
B项,诗句表达的是孤独寂寞之情,而非“热闹非凡”。
C项,《虞美人》表达的是亡国之痛,与童年美好回忆意境不符。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蜀道难》中“,。
”几句描写了悲鸟、子规的哀鸣,渲染了蜀道空寂苍凉的气氛。
(2)《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共鸣的诗句是:,!答案:(1)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阅读能力训练(4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每小题3分)论苏轼的诗歌美学思想旷世奇才苏轼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批评家。
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的认识上,苏轼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渊源。
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
基于此,他重视文学积极的社会作用,强调有为而作,针砭时弊。
他在《题柳子厚诗》中写道:“诗须要有为而作……好奇务新,乃诗之病。
”所谓“有为而作”,目的在于揭发当世政治的过失和社会中的种种不平,从而达到“疗饥”“伐病”的功效。
苏轼的意图十分明确,写诗就要充分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有所劝诫,有补于世。
不能一味地粉饰现实,阿谀奉承。
苏轼在向哲宗皇帝申述自己因诗获罪的原因时说:“昔先帝召臣上殿,访问古今,敕臣今后遇事即言。
其后臣屡论事,未蒙施行,仍复作诗文,寓物以讽,庶几流传上达,感悟圣意。
”这说明苏轼确是有意继承风、骚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提倡充分发挥文学的社会功能,以揭发流弊、拯时救世。
苏轼《答乔舍入启》中写道:“某闻人才以智术为后而以识度为先,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国之将兴也,贵其本而贱其末:道之将废也,取其后而弃其先。
用舍之间,安危攸寄。
”作者把文章重“体用”还是重“华采”与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强调“以体用为本”。
“以体用为本”与“有为而作”的精神完全一致,都是苏轼文艺中儒家兼济天下思想的反映。
苏轼认为诗画要传神,而满足于摹写物象,意尽句中,不是成功的艺术作品。
对苏轼诗贵传神的见解,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剖析:其一、诗要传客观物象之神。
苏轼《评诗人写物》云:“诗人有写物之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他木殆不可以当此。
”其二、诗要有“超以象外”的远韵。
“远韵”是“神似”的自然发展,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超以象外”的无限时空中,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与回味的余地,这就是“远韵”。
其三、诗歌创作要有“空静”的心态。
苏轼《送参寥师》诗云:“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只有处心于静境,才能摆脱动境的干扰,才能洞察万物的纷纭变化;只有置心于虚空,才不为成见所蔽,才能容纳万般妙境。
唯其如此,才能写出体物传神、意境深邃的诗篇。
而要使心境“空且静”。
首先必须从烦琐的世俗事务中摆脱出来,使身心闲逸。
闲逸才有空静,空静才有妙境和远韵。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云:“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文艺形式,但苏轼认为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美学标准,即“天工与清新”。
“天工”,意谓出于自然,无须雕琢。
凡出自“天工”者,必有创作者的个性,给人以“清新”之感。
苏轼在评论诗歌时,常常用天工清新作为审美标准。
在苏轼看来,自然清新的诗可以当餐,可以提神,清新是诗的生命,美的极致。
苏轼“天工清新”的审美原则渊源于庄子的美学思想,《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以及“法天贵真”等,就已道出了不事人工雕凿的“天工”的实质。
在苏轼的哲学思想中,最高的范畴也正是“自然”或“道”。
苏轼追求自然之美,实际上是以他最理想的、至高无上的“道”或“自然”作为他美学追求的最高准则。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出色的文学批评家,苏轼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特性,有着独特的见解,这些见解与其政治、哲学思想密切相关。
B.苏轼认为文章应当重“体用”而轻“华采”,这与他“有为而作”的文学主张在精神上是完全契合的,并且反映了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
C.苏轼主张诗贵传神,认为成功的艺术作品不应追求摹写物象,而要传客观物象之神,且须具备“超以象外”的远韵。
D.苏轼的“天工清新”的审美原则,渊源于庄子的美学思想,常常被他用来作为评论诗歌的审美标准。
解析:选C C项,“不应追求摹写物象”错,应是不能“满足于摹写物象”。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入世的精神,他有意继承风、骚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并通过创作来实现文学揭发流弊、拯时救世的社会功能。
B.苏轼引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说明诗人要具备“写物之功”,传客观物象之神,达到“神似”,方能为“远韵”和“空静”提供发展空间。
C.只有处心于静境与虚空,方能摆脱动境的干扰和成见的蒙蔽,才能够把握住万物的变化,容纳各种各样的妙境,进而创作出传神诗篇。
D.苏轼把“自然”或“道”作为自己美学追求的最高准则,提出了“天工与清新”的诗画美学标准,认为出自“天工”者,会给人以“清新”之感。
解析:选B B项,方能为“‘空静’提供发展空间”于文无据。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苏轼因诗获罪,然而通过他向皇帝申述自己获罪原因时的言语,我们却依然可以发现他对诗歌有所劝诫、有补于世的社会价值的认同和坚持。
B.林逋《山园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对梅花枝条和香气进行了准确生动的描写,这符合苏轼“诗要传客观物象之神”的标准。
C.苏轼评价王维诗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因为诗与画虽是两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却有着共同的美学标准。
D.孟郊落第所作“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极尽忧伤,而得第所作“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则欣喜无比,这体现了苏轼所追求的自然之美。
解析:选C C项,“这是因为”错,前后不具备因果关系。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9~10题。
(11分)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9.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这样的佳节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写“思家”,诗人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无限深情。
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第二首诗的首句连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E.第二首诗的最后一句,通过写渔人不畏全天打鱼的辛苦,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诗人回家,写出了海边渔家人的淳朴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
解析:选CE C项,“直接抒发了”错,是用“对写法”含蓄抒情;E项,“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诗人回家”理解错误,这是渔人晚归的诗意表达。
10.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
(6分)答:参考答案:①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②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
(11分)水调歌头辛弃疾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
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
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①,归计狎沙鸥。
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
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②。
[注] ①汉乐府《陌上桑》曰:“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此处以秦楼人指代妻室。
②东汉末年,王粲避难荆州,依附刘表,曾登城作《登楼赋》,述其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是一首送别词,开篇两句起笔突兀,开宗明义,既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又通过“落日”“酒”等意象表现了“离愁”。
B.“和月载离愁”一句不仅通过“月”这一意象烘托“离愁”,还化虚为实,使抽象的“离愁”成为可“载”的具体形象。
这与李清照《武陵春》中“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