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房地产企业瞒报利润问题的几点思考
房地产企业瞒报利润的若干思考
房地产企业瞒报利润的若干思考
龚长兰
四川天一学 院 四川 成都 6 1 0 0 0 0
摘 要:为使 温家宝总理 关于 “ 加大会计监督检查力度 , 综合 治理 会计信 息失真问题”的重要批示精神得到贯彻落实 , 对会计秩序开展进一步整顿和 规范。本 文针对 房地产 企业问题比较突 出会计信息失真情况 ,阐述 了 偷 税漏税和隐瞒利润 的表现及成 因,并提 出对其进 行治理 的一些措施 ,以期在 今 后的工作 中有所借鉴。 关键词 : 房地产企 业 治理 瞒报 利润
加 强
1 I 2 . 1地方 政 府 的腐 败和 “ 宽容” 态 度 使 然 。因为房地产企业对地方 GDP增长 具有非
常 的推 动作用 ,有 的地 方政府把 千方百计 引 资 、加大城市 基础设施 建设及鼓励 房地产发 展 ,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 要诀” , 对待 房地产 商 的违规违法行 为他们 多以“ 宽容” 的态度 同 时 开 发商 与 某些 官 员 早 已结 成 了利 益 共 同 体 ,官员低价 批给房地 产商土地 ,常常要获 取 开发商数额 可观 的回扣 ,可 以说有些 开发
益集 团和地方政府 之间 的关系 ,对官 员的腐
败 问题 进行解决 ,这在一 定程度 上对不正 当 竞争现 象的发生 不仅能够减少 ,同时对房地
计信 息的质量 检查 ,发 现会计不 真实现象在 这 些房地产企 业中主要 表现为企 业资产情 况 核 算不实 ,大 多采取 开发成本 多计 ,收入 少 计 ,营业费用 和管理 费用虚增等 手段则就 是利益至 上 ,他们对房地产企业 的造假行 为好不抵制 , 并且 进行主动服 务,致 使房地产企 业利润 瞒 报现象严重 。
审计报 告、严重违 规执业 的会计 师事务所要 依法进 行严肃处理 ,有力打击 审计违规行 为 和会计 造假 ,并对 会计师事务所 和广大企业 起到一个警示作用 。 2 . 4对 会计人 员的职业道德 教育要不 断
浅析当前房地产偷逃税问题及治理对策
浅析当前房地产偷逃税问题及治理对策简介: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拉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税源增长点。
但由于种种原因,房地产开发企业偷逃税情况比较严重。
为此,应从加强房地产开发整个过程的监控、建立房地产业各税种的税源控管机制、加大对房地产业偷逃税的惩处力度、改革和完善房地产税制等方面着手,加强防范和治理房地产业偷逃税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地产业的需求及其在国家产业结构中的位置日渐突出。
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税源增长点。
但由于种种原因房地产开发企业偷逃税情况比较严重,已经成为税务部门日常的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文对我国当前房地产业偷逃税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房地产业偷逃税现象严重自国家实行土地有偿出让、转让制度以来,房地产市场发展非常迅猛,私人拥有房地产的数量不断上升,全国房地产开发增长强劲。
然而与迅猛发展的房地产业相比,我国房地产收入的增长却十分有限。
据,1998~2003年,我国房地产开发经营总收入和收入总额的年平均增幅分别为25%和17%,而与此密切相关的房地产税收虽然绝对量增长也较快,但税收额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始终维持在%左右,增长非常有限,这与近年来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房地产业迅速崛起壮大不协调(详见《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的博弈分析》,载于《税务研究》2005年第5期)。
根据10省市地税局的统计显示,从1994年至2001年间,房地产税收在各地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虽然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平均比重也仅从1994年的2%上升到2001年的%.再从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2004年度中国纳税五百强排行榜”看,既然没有一家房地产企业入围。
可见房地产行业发展与税收增长是失衡的。
房地产企业存在大量的偷逃税收问题,已经在各地过去的检查中得到了印证。
例如山东省地税局2004年开展以房地产行业为重点的地方税收专项检查,结果发现房地产企业偷逃税现象严重,被检查的665户企业中有偷逃税行为的达542户,占八成以上。
房地产企业涉税疑点解析与风险防范
房地产企业涉税疑点解析与风险防范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发展,房地产企业也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房地产企业涉税方面,也存在一些疑点和风险,需要加以认真分析和防范。
首先,房地产企业涉税疑点之一是税收逃避。
一些房地产企业为了减少纳税额,在购买土地、完成房地产销售交易等环节上存在人为蓄意的遮盖和隐瞒,以逃避相应的税收。
比如,在土地出让环节,企业采用虚报、隐瞒购地价格等手段降低购地成本,以减少应纳税额。
此外,在销售环节,企业可能利用“二手房转岗”、“内部人事变动”等方式,将应纳税额转嫁给消费者或其他企业,以规避税务部门的税收监管。
其次,房地产企业涉税疑点之二是虚开发票。
房地产企业为了骗取国家和政府相关补贴或降低纳税额,可能会与不法商人合谋,采用虚开发票的方式进行欺诈。
例如,企业与不法商人合谋,虚报或伪造建设装修费用、房地产销售款项等,然后通过虚开发票的手段,将实际不存在的支出或收入正当化,并获得相应的财务和税务减免。
此外,房地产企业还存在税收资金占用问题。
一些房地产企业可能会将应纳税款暂时挪作他用,用于购买土地、扩大企业规模、追加资本金等,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这种做法往往导致企业难以偿还应纳税款,进而引发税务部门的关注和调查,给企业带来经济和声誉损失。
针对以上涉税疑点,房地产企业应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房地产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项业务流程,设立多层次的审核和审批制度,防范人为的虚报、伪造行为。
其次,企业应加强内部培训和问责机制,引导员工严格遵守税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并对不合规行为进行追责,形成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
此外,房地产企业可以与税务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及时了解税收政策和法规的最新动态,主动解决涉税疑点问题,减少潜在风险。
最后,房地产企业应积极引入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审计和评估,定期进行财务、税务等方面的外部审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房地产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房地产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一、财务分析对房地产企业的重要性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结果是房地产企业重要的经营信息,财务分析主要是结合不同使用者来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处理,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准确地判断对企业发展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财务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对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极为重要。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一)财务分析口径不统一在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中,部门是比较多的,而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需求各不相同,需要财务分析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也不尽相同。
同样的指标,各部门对财务数据来源口径不一样,例如在销售额分析中,财务部认为公司以实际收到的款项为实际销售额,因为收到客户缴纳房屋款项后可变更的可能性极小,不会影响到数据的真实性。
而销售部门认为以客户签约合同总额为销售额,因为客户签订合同后是受到法律制约,不可轻易变更合同,如需变更合同需双方同意后才能变更,同样也不会影响到数据的真实性。
同样的指标,执行的核算口径不一致,导致财务分析结果有所不同。
各部门对考核的要求不同,部门之间常会使用利好本部门的数据来源来考核本部门,从而会向财务部提出要求,由此一来二往,部门之间同一个指标所呈现的数据也互不相同,最终导致财务分析数据来源的不一致,分析结果也不尽相同。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结果会出现数据穿插、交错、不准确的现象,产生各种矛盾,部门与部门之间产生抵触心理,最后不了了之。
(二)轻财务分析,重会计核算据相关权威数据调查,在我国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一年只做一次简单的财务分析,有些企业从不做财务分析,甚至一些公司的管理人员认为公司的情况非常了解,无需再浪费时间来做财务分析,因为企业的财务过程都是自己一手控制的,经营过程也是自己全程参与的,无需再消耗过多的工作精力,增加重复的工作量。
同时,企业管理层在思想上的不理解和工作上的误区,认为财务就是记录资金过程,也就是记账报税,没有很大的作用,不能直接产生经营效益。
房地产企业设置两套账隐瞒收入六千万的案例分析
房地产企业设置两套账隐瞒收入六千万的案例分析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政府对市场监管的加强,一些地产企业为了求得更多利润,采取了一些不当手段,如设置两套账隐瞒收入。
本文将以一起案例为例,对这种行为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案例简述:某房地产企业A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采取了设置两套账的手段来隐瞒违规收入。
他们在和政府签订合同的时候,将一部分合同款项以“其他费用”或“业务拓展费”等名称进行设定,而实际上这些款项来源于卖房所得。
通过这种方式,该企业成功地将六千万的违规收入隐瞒起来,使其不受监管部门察觉。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房地产企业设置两套账以隐瞒收入的行为是违法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任何以欺骗、贿赂、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进行财务操作的行为都将被视为犯罪。
设置两套账作为一种虚假的财务操作手段,严重违反了诚实守信的原则,并对市场秩序和经济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然而,事实上,房地产企业设置两套账的行为并非个案,而是在该行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为什么这种行为会屡禁不止呢?首先,部分房地产企业为了逃避相应的税收和监管,利用设置两套账的方式隐瞒收入。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也存在着对于房地产企业的监管不力或纵容的情况。
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共同推动了房地产企业设置两套账的行为的发生。
房地产企业设置两套账所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这种行为导致市场竞争不公平。
那些通过规范经营的企业必须按照正常的财务会计原则进行操作,而那些采取虚假手段的企业则通过隐瞒收入获取了竞争优势,这将导致市场的失衡和不稳定。
其次,设置两套账的行为也会对税收征管产生负面影响。
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税收来源,对其征税的监管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保障。
然而,隐瞒收入使得房地产企业实际缴纳的税款远低于应纳税额,这将直接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
最后,设置两套账的行为也将削弱对房地产市场的信任度,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房地产企业设置两套账隐瞒收入六千万案例分析
房地产企业设置两套账隐瞒收入六千万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市场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性以及巨大的收益空间,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合法的手段。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房地产企业被曝光曾经设置两套账进行资金流转,从而隐瞒了高达六千万元的收入。
本文将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背后的原因以及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这个案件的具体情况。
某房地产企业通过设置两套账进行资金流转,从而将一部分收入隐瞒了起来。
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违法的财务操作,绕过了国家税收监管、违反了会计法规定,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那么,为什么一些房地产企业会采取这种违法手段呢?首先,房地产行业具有相对高的回报率,潜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和回报,一些企业可能会不择手段地进行资金操作和账目伪造。
其次,房地产业的复杂性也是导致这种行为频发的原因之一。
众多的合作方、复杂的项目结构以及众多的交易环节,给了企业操作空间,使得隐瞒收入的行为更加容易实施。
这个案件的曝光对房地产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曝光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大众对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方式和伦理问题产生了更高的关注度。
其次,案件的曝光也提醒了监管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加强监管的必要性。
监管机构要加大对房地产企业财务操作的监督力度,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那么,该如何防止房地产企业设置两套账隐瞒收入呢?首先,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力度。
要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报表审核、税务申报监督以及项目交易过程的监督。
其次,在行业内建立健全的诚信机制。
企业应该加强自律,积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建立真实、透明的合作关系。
此外,要防止类似案件的再次发生,还需要提高公众的监督意识。
公众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对房地产市场的不诚信行为进行揭露和谴责。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房地产市场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摘要]由于丰厚的利润和投资回报率,房地产业的业绩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而且投资者对于房地产上市公司也存在很高的预期,投资者也纷纷热衷于投资房地产。
然而,据统计调查显示,有些房地产上市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提供虚假的信息报表,误导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本文阐述了我国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了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治理措施,希望能够提高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
[关键词]房地产;会计信息;信息披露;治理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崛起,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
然而,由于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投资过热等问题的出现,使得房地产市场泡沫化的程度在不断加大,这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市场供求关系等有很大的关系,但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上的问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现阶段关于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以及治理措施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载体主要是财务会计报告,其中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
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会计信息披露存在虚假信息。
很多房地产企业由于自身的利益考虑或者其他目的,经常出现蓄意造假的行为,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上的失真,导致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
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而言,需要做到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与真实,确保没有严重误导性、虚假性的陈述,没有明显且重大的漏洞,并且要与公司董事会的内部成员形成连带赔偿的责任关系。
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出现虚假信息的问题还是大量存在,主要表现在文字表述虚假和数字失真等方面,尤其是在上市房地产企业的上市、招股、再融资和年报等环节表现得尤为明显。
房地产企业瞒报利润若干论文
房地产企业瞒报利润的若干思考摘要:为使温家宝总理关于“加大会计监督检查力度,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要批示精神得到贯彻落实,对会计秩序开展进一步整顿和规范。
本文针对房地产企业问题比较突出会计信息失真情况,阐述了偷税漏税和隐瞒利润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对其进行治理的一些措施,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借鉴。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治理瞒报利润1、房地产企业瞒报利润表现及成因1.1 表现和危害当前财政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强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检查,发现会计不真实现象在这些房地产企业中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情况核算不实,大多采取开发成本多计,收入少计,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虚增等手段对利润进行隐瞒,有些企业存在非常严重的隐瞒利润情况,个别企业达到57%利润率,与上报的平均利润率比起要高出近3倍。
其实单纯的高利润没有什么错误,从市场角度看“合理合法”,弊端在于利润隐瞒、偷税漏税。
同时,少数房地产开发企业还用虚构业务进行合同编造等手段骗取银行信用,这些行为都是违规犯罪行为。
1.2 瞒报利润成因1.2.1地方政府的腐败和“宽容”态度使然。
因为房地产企业对地方gdp增长具有非常的推动作用,有的地方政府把千方百计引资、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鼓励房地产发展,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要诀”,对待房地产商的违规违法行为他们多以“宽容”的态度。
同时开发商与某些官员早已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官员低价批给房地产商土地,常常要获取开发商数额可观的回扣,可以说有些开发商开发的商品房,无法透明其成本。
1.2.2为本部门生存会计师事务所在利益驱动下甘为造假,丧失职业操守。
某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严重违规执业。
作为独立的社会监督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的大环境中为了生存发展,一方面不得不发布虚假信息为其“帮凶”,甘为企业造假,否则就会失去很多业务;另一方面,有些会计师事务在利益第一、职责第二的原则下,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履行社会监督职能时“抽条”或不履行监督职能,以致房地产企业瞒报利润、会计造假得以进行。
房地产开发企业瞒报预售收入的涉税探讨
房地产开发企业瞒报预售收入的涉税探讨房地产开发企业瞒报预售收入的涉税探讨一、引言房地产业是一个涉税问题比较复杂的行业,基于故意或非故意的原因,大量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着涉税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收入所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及营业税。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预售阶段收取价款的主要形式有收取定金、预售款。
如果房地产开发瞒报上述收入,其企业所得税、营业税该如何处理?自2006年国家开始对房地产业实施宏观调控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价格不但没有回落,反而在调控中涨声日起。
房地产业在社会公众的眼中,是一个暴利的产业,人人欲打之而后快;在税务机关的眼中,则是纳税的侏儒,待之以严征管、强稽查。
目前税务机关的主流声音(包括已有一些案例)认为房地产企业瞒报的预售收入,造成不缴或少缴税款的,无论是企业所得税还是营业税,均应定性为偷税,补税并加收滞纳金与罚款。
笔者认为,瞒报预售收入所涉及企业所得税,不应认为偷税,只补税不罚款;涉及的营业税应认定为偷税,补税并罚款。
作为社会公众我们有理由对暴利表示愤怒,但作为行政执法的主本-税务机关,则无论房地产业承担着何种的社会形象,其税收执法的尺度应坚持法无明确规定不违法、法无明确授权不处罚原则。
房地产企业瞒报预售收入,在所得税的定性处罚上,应谨慎处理。
二、瞒报预售收入所涉及的企业所得税不应认定偷税一项税涉税行为能否认定为偷税,必须依据也只能依据《征管法》的规定。
《征管法》第六十三条对偷税的定义为,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即偷税必须符合《征管法》规定之四种情形,并造成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之事实这两个要件,笔者认为房地产企业瞒报预售收入,同时不符合这两个要件,故不能认定为偷税。
(一)预售收入不属于收入,不列或少列预售收入,不构成偷税。
1.《征管法》作为我们国家税收管理的根本大法,其文义是严谨的、确定的,对《征管法》中收入的概念即不应扩大,也不能缩小。
个人对房地产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个人对房地产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个人对房地产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可以是:
问题:
1. 高房价:房地产公司往往倾向于追求高利润,导致房价过高,使普通人难以负担起房屋购买和租赁的价格。
2. 缺乏透明度:房地产公司在宣传和销售过程中往往缺乏透明度,隐瞒或夸大房产的优势和不足,导致购房者和租房者被误导。
3. 假冒伪劣房产:房地产市场上存在一些假冒伪劣的房产,可能存在施工质量问题或者合法性问题,导致购房者和租房者的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建议:
1. 政府监管加强:政府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推出相关政策措施限制房价过高增长,同时加强对房地产公司宣传和销售行为的监管力度,保障购房者和租房者的权益。
2. 加强信息透明度:房地产公司应主动公布房产的详细信息,包括具体地址、房屋面积、施工材质等,提供真实的信息给购房者和租房者,避免误导和隐瞒。
3. 建立监测体系:建立专门的监测机构或者部门,对房地产市场的房产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确保房屋的质量和合法性,保障购房者和租房者的利益。
总体而言,房地产公司需要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透明及优质的房产产品和服务,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房地产开发企业瞒报预售收入的涉税探讨
房地产开发企业瞒报预售收入的涉税探讨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税收纳税主体,其纳税行为对于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瞒报预售收入的现象,这不仅涉及到税收的合规性问题,还对于国家的税收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瞒报预售收入的涉税行为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预售收入。
预售收入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建设尚未完成,但已经开始销售的房屋或单位所产生的销售款项。
根据税法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将这部分收入纳入到纳税范围内并按规定缴税。
然而,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瞒报预售收入的行为。
他们可能通过虚报、漏报等手段来降低纳税额,从而实现税收的逃避。
这种行为对于税收管理来说是一种违法行为,损害了国家税收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税收管理的规范。
瞒报预售收入的涉税行为对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了一定影响。
作为重要的经济领域之一,房地产行业的纳税额一直是国家财政重要的来源之一。
因此,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瞒报预售收入导致的税收损失是无法忽视的。
这不仅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困难,也不利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瞒报预售收入也损害了行业的公平竞争环境。
正常纳税的企业将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而瞒报预售收入的企业则可以通过减少纳税额来获得竞争优势。
这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为了解决房地产开发企业瞒报预售收入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务监管,加大对瞒报预售收入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税收执法的力度。
其次,政府可以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减少企业瞒报的空间。
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机制,建立纳税诚信体系,使企业违法纳税行为失去市场竞争力。
此外,加强税收宣传和法律法规的普及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一环。
通过加大对企业的税收政策宣讲和培训,增强企业的税收合规意识,使他们更加清楚纳税义务的重要性和合规纳税的必要性。
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房地产重大风险体会
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房地产重大风险
体会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领导一直致力于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重大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以下体会:
1. 坚持底线思维:领导在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重大风险方面需要
坚持底线思维,意味着不能让房地产市场泡沫过度膨胀,避免造成金
融风险和社会不稳定。
措施应当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在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重大风险时,领导
需要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包括开发商、购房者、金融机构等,以确保
各方利益相对平衡,避免出现利益冲突和失衡的情况。
3. 加强监管力度:为了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重大风险,领导应加
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相关和规定,及时发现和解决
潜在的风险隐患。
同时,也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
4. 提高信息透明度:提高房地产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可以帮助
购房者、开发商等各方更好地了解市场情况,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
风险。
领导可以通过公开数据和信息,加强市场监测和预警。
5. 推动房地产市场转型升级:房地产市场的转型升级是防范和
化解重大风险的长期解决之道。
领导应鼓励优化调整房地产业结构,
推动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市场多元化发展。
综上所述,领导在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重大风险方面需要坚持底线
思维,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加强监管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并推动
房地产市场转型升级,以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中的虚假信息问题如何解决
房地产中的虚假信息问题如何解决在当今的房地产市场中,虚假信息问题屡见不鲜,给购房者、投资者以及整个房地产行业都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从夸大房产的优势到隐瞒重要的缺陷,从虚报价格到捏造销售数据,这些虚假信息不仅误导了消费者的决策,也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那么,如何解决房地产中的虚假信息问题呢?这需要政府、企业、行业组织以及消费者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首先,政府应当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已经有一系列与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针对虚假信息的打击力度和细则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政府应明确界定虚假信息的范畴和处罚标准,加大对发布虚假信息的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的惩罚力度。
对于情节严重的,不仅要给予经济处罚,还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同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日常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并处理虚假信息。
其次,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建立一个权威的房地产信息平台,整合各类房产数据,包括房源信息、价格走势、土地供应等。
购房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获取准确、全面的房地产信息,减少对中介和开发商的依赖,从而降低被虚假信息误导的风险。
此外,要求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在销售过程中,如实公示房产的相关信息,如房屋的产权情况、周边环境、配套设施等。
对于未按规定进行信息公示的,予以严肃处理。
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自身也需要加强自律。
要认识到诚信经营才是长久发展之道,摒弃通过虚假信息获取短期利益的短视行为。
建立内部的审核机制,对发布的房源信息和宣传资料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杜绝员工为了业绩而故意制造或传播虚假信息。
消费者在购房过程中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在面对各种诱人的房产广告和宣传时,要保持理性和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那些过于夸张或不符合常理的信息。
在签订购房合同前,要仔细审查合同条款,对于不明确或有疑问的地方,及时向专业人士咨询。
2024年业务经营弄虚作假专项治理心得体会(2篇)
2024年业务经营弄虚作假专项治理心得体会一、引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一些企业不择手段地进行弄虚作假。
此举不仅会严重损害企业信誉,还可能给整个市场经济体系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规范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2024年我们组织了业务经营弄虚作假专项治理工作。
在这次治理过程中,我深入参与并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现就此与大家分享。
二、确定整治目标首先,我们明确了这次治理任务的目标: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恢复市场秩序,维护企业信誉,确保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具体的绩效评估指标,以确保治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加强监管力度为了有效治理业务经营弄虚作假问题,我们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力度。
首先,建立了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员工主动发现和举报弄虚作假行为。
其次,加强了对企业的现场检查和审核工作,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管。
此外,我们还与相关部门加强了合作,共同打击弄虚作假行为。
四、加强宣传教育在治理过程中,我们还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组织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全体员工普及了业务经营弄虚作假的危害性和违法成本。
同时,我们还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渠道,向外界传递了我们治理的决心和措施,以提高社会各界的监督意识和参与度。
五、加强内部管理在治理过程中,我们也加强了内部管理,以预防和发现弄虚作假行为。
首先,我们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明确了各级岗位职责,加强了内部审计工作和审核机制。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业务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各项操作符合规定要求。
此外,我们还强化了员工的道德教育,提高了员工的诚信意识。
六、建立处罚机制为了加大对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力度,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处罚机制。
对于涉及弄虚作假行为的企业和个人,我们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包括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刑事追究等。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信用黑名单制度,对发现的弄虚作假问题进行公示,让其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七、加强法治建设在治理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法治的引导和约束作用。
整改房地产行业的市场乱象
整改房地产行业的市场乱象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房地产行业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
然而,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乱象也开始浮出水面。
这些乱象不仅妨碍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为了整改这些市场乱象,保护消费者权益,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
第一部分:提高监管力度在整改房地产行业的市场乱象中,加强监管是最重要的一环。
目前,监管存在不足之处,例如信息披露不够透明、执法缺乏规范等。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并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1.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房地产开发商、中介机构等主体须按照规定,在销售过程中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价格和合同条款等。
2.加大执法力度:政府部门应当增加执法人员数量,并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执法能力和效率。
对违法行为要依法严惩,形成威慑。
3.加强跨部门合作:在整改房地产市场乱象的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例如,住建部门、工商管理局、公安等可以联手进行执法和打击非法行为。
第二部分:整治违规开发行为房地产行业市场乱象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存在违规开发行为。
这些问题必须得到整治,以确保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不受损害:1.严厉打击黑中介:近年来,一些黑中介以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手段误导购房者。
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建立举报平台,鼓励公众监督,并对发现的黑中介进行严厉打击。
2.加大对土地出让过程的监管力度:土地资源属于国家财产,政府应当通过招标或拍卖等透明方式将其出让给开发商。
加强监管力度,防止有关部门与开发商勾结,并采取措施排查干扰土地市场正常运作的不正当行为。
3.完善购房者的维权机制:购房者是消费者的重要群体,为了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政府应建立健全购房者维权机制。
这包括设立热线和投诉受理中心,为购房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济。
第三部分:促进市场透明度市场透明度是重要的市场经济基础,也是整改房地产行业乱象的关键一环。
促进市场透明度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商信用评级的监管和应用:建立开发商信用评级体系,并将其作为企业资质审批和贷款审批等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指标。
浅谈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浅谈房地产企业会计失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肖春梅摘要: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链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和支柱产业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会计工作作为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真实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影响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运行。
由于各种原因,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会计失真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何找出症结关键所在,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是当前房地产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会计失真;解决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地产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会计失真问题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对房地产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确保财务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是保证房地产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一)伪造或编造虚假的会计记录和凭证。
原始会计单据凭证是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只有会计记录和凭证是真实有效的,才能对房地产企业的日常活动做出正确评价。
当前我国的很多房地产企业为了一己私利,擅自篡改票据的时间和金额,甚至记录未真实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伪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以谋取不正当利益。
(二)编制虚假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全面反映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文件,是使用者全面监督和掌握企业的发展状况的关键所在。
房地产企业由于其自身的高投入、高利润特点,一直以来都是纳税大户,有的企业为了达到逃避纳税增加收入的目的,蓄意使用不正确的会计政策,不公允的记录会计信息,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以达到偷税漏税,侵占财产的目的。
也有的企业为了增加业绩、粉饰利润,不惜违规编制虚假财务报表,给消费者及相关投资机构带来困扰。
(三)提供虚假的审计报告。
会计师事务所是房地产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鉴定者,其提供的审计报告是报表使用者最重要的参考依据。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总是存在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与房地产企业恶意串通,受房地产企业指使故意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掩盖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关于治理房地产企业瞒报利润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治理房地产企业瞒报利润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当前会计人员做假账的原因有二:一是会计人员与企业老总地位的从属关系,在企业老总的强迫、授意、指使下,丧失原则,被动作假;二是会计人员为满足私欲,主动做假,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外部监管,形成监管合力我国政府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管部门就有国土、财政、审计、税务、工商、金融、物价等多个部门,加强社会诚信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房地产开发商的社会责任感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单纯地靠加强监管是很难实现房地产行业的绝对净化的,还需要从思想上去解决问题摘要:我国财政部发布的第12号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公告显示,国家对39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检查中,共查出资产不实93亿元,收入不实84亿元,利润不实33亿元,39家企业会计报表反应的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12.22%,而实际利润率高达26.79%,隐瞒利润超过一半。
由此看出,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突出,隐瞒利润和偷税漏税较为严重。
关键词:治理房地产企业瞒报利润1 房地产企业瞒报利润表现及成因1.1 表现和危害近几年,财政部重点加强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同时又将房地产企业扩大到39家,涉及133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发现这些房地产企业存在会计不真实现象主要表现在企业资产情况核算不实,普遍采取少计收入,多计开发成本,虚增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手段隐瞒利润,有些企业隐瞒利润情况非常严重,个别企业利润率达到57%,比起上报的平均利润率高出近3倍。
其实单纯的高利润并不是什么罪,从市场角度看“合理合法”,问题在于隐瞒利润、偷税漏税。
此外,少数房地产开发企业还通过虚构业务编造合同等手段骗取银行信用,这些都是彻头彻尾的违规犯罪行为。
39家房地产企业隐瞒利润33亿元,不但减少了国家的税收收入10多亿元,而且会因为房地产企业虚报了低利润而拉长了归还银行贷款的时间,如果大批企业仿效这样的做法,银行得到了不真实的信息,会使银行提前预提坏账准备,从而影响银行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会对银行的经营产生很大的风险。
企业隐瞒利润的防范与治理制度设计
毕业设计选题名称:企业隐瞒利润的防范与治理制度设计学生姓名:二级学院:班级名称:指导教师:年月日毕业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签名:年月日目录1 引言 (1)2 企业隐瞒利润的主要手段 (1)2.1 关联交易造假 (1)2.2 特定节点造假 (1)2.3 推迟确认收入 (2)3 企业隐瞒利润的防范与治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2)3.1 防范与治理制度缺乏科学性 (2)3.2 防范与治理制度缺乏系统性 (2)3.3 防范与治理制度缺乏效能性 (3)4 完善企业隐瞒利润的防范与治理制度的策略 (3)4.1 强化防范与治理制度科学性 (3)4.2 突出防范与治理制度系统性 (3)4.3 抓好防范与治理制度效能性 (4)5 结束语 (4)参考资料 (5)企业隐瞒利润的防范与治理制度设计1 引言大量事实证明,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公司治理框架又直接影响着信息披露的要求、内容和质量。
从当前我国一些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绝大多数都能够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使财务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公正性,但仍然有一些企业为了达到目的而出现了隐瞒利润的现象,不仅不利于企业发展,而且也会对财务信息披露造成较大的影响。
因而,如何更有效的防范和治理企业隐瞒利润应当上升到更高的层面,特别是要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企业隐瞒利润的防范与治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防范和治理企业隐瞒利润的现象,进而使企业财务信息披露更具有真实性,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通过对企业隐瞒利润的防范与治理制度设计进行研究,既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深化财务信息披露真实性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在防范和控制企业隐瞒利润方面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某房地产公司隐瞒销售收入的税务稽查案例
某房地产公司隐瞒销售收入的税务稽查案例一、案件背景情况(一)案件来源根据查询选案,某县地税局稽查局就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房地产公司)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涉税情况列入检查计划。
(二)纳税人基本情况该房地产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15日,经济性质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兼财务负责人为李某,注册资本:1000万元,生产经营范围为房地产开发与销售。
企业所得税由县国家税务局征收。
涉及主要地方税种有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收入、地方教育附加、土地增值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
二、检查过程与检查方法(一)检查预案1、了解情况。
稽查局下达任务后,检查组围绕该房地产公司的涉税情况到税源管理部门了解该企业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情况。
资料显示:该房地产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15日,于2011年9月变更股东、变更法人、未变更企业名称和经济性质。
该房地产公司在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合计申报地方各税费9085024.57元,其中:营业税6628357.38元、城市维护建设税331417.87元、教育费附加收入80532.37元、地方教育附加132567.15元、土地增值税1845841.24元、印花税66308.56元。
2、查找疑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做到有的放矢,检查人员到该房地产公司销售部,以购房者的身份与售房人员交谈,了解房源和销售情况。
售房人员指着售房一览表说:现在销售情况很好,所剩房源不多,售房一览表上明示的销售数据都是2011年销售出去的。
检查人员看到,售房一览表上800套房源多数都贴了红旗,有10多户贴的是黄旗,没贴旗子的所剩无几。
询问售房人员粘贴红旗、黄旗所蕴含的意义,售房人员说红旗表示已售出,黄旗表示客户已预订,但未签合同,如果其他客户想要,需与预订户联系,没贴红旗、黄旗的房源可以当场成交。
检查人员核对售房一览表,已贴红旗的有700多户,按700多户乘以户均120多平米再乘以2300多元的每平米均价,再加上车库、商铺等,以此测算2011年以来收入起码有2亿元,申报的营业税应达1000多万元,该公司少申报缴纳地方各税的嫌疑很大,加上该房地产公司刚变更股东、变更法人的特殊情况,有隐瞒销售收入的嫌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理房地产企业瞒报利润问题的几点思考
姓名:韦天杰学号:3080823409-
摘要:我国财政部发布的第12号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公告显示,国家对39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检查中,共查出资产不实93亿元,收入不实84亿元,利润不实33亿元,39家企业会计报表反应的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12.22%,而实际利润率高达26.79%,隐瞒利润超过一半。
由此看出,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突出,隐瞒利润和偷税漏税较为严重。
关键词:治理房地产企业瞒报利润
1 房地产企业瞒报利润表现及成因
1.1 表现和危害
近几年,财政部重点加强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同时又将房地产企业扩大到39家,涉及133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发现这些房地产企业存在会计不真实现象主要表现在企业资产情况核算不实,普遍采取少计收入,多计开发成本,虚增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手段隐瞒利润,有些企业隐瞒利润情况非常严重,个别企业利润率达到57%,比起上报的平均利润率高出近3倍。
其实单纯的高利润并不是什么罪,从市场角度看“合理合法”,问题在于隐瞒利润、偷税漏税。
此外,少数房地产开发企业还通过虚构业务编造合同等手段骗取银行信用,这些都是彻头彻尾的违规犯罪行为。
39家房地产企业隐瞒利润33亿元,不但减少了国家的税收收入10多亿元,而且会因为房地产企业虚报了低利润而拉长了归还银行贷款的时间,如果大批企业仿效这样的做法,银行得到了不真实的信息,会使银行提前预提坏账准备,从而影响银行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会对银行的经营产生很大的风险。
1.2 瞒报利润成因
1.2.1 某些房地产开发商缺乏诚信,贪得无厌,社会责任感缺乏
房地产开发商多年来养成的暴利情结,也由于政府一些部门决策导向与监管的失误和缺位,使得一些房地产开发商胆大妄为,罔顾民生,缺乏诚信,放弃社会责任,他们授意、指使或强迫会计人员通过某种方式使得成本费用虚高,或者通过关联企业转移利润,以此来虚减利润,少缴营业税,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
1.2.2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欠缺
会计职业的特性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很高的道德素质。
当前会计人员做假账的原因有二:一是会计人员与企业老总地位的从属关系,在企业老总的强迫、授意、指使下,丧失原则,被动作假;二是会计人员为满足私欲,主动做假。
因为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都是与企业的效益相挂钩,在社会不正之风的熏染下,一些会计人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对造假行为不但不加抵制,甚至完全丧失会计职业道德,主动为做假账等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便利或甘为鹰犬,利益至上成为他们行事的准则,他们主动服务于房地产企业的造假,导致房
地产企业瞒报利润情况严重。
1.2.3 会计师事务所为本部门生存利益驱动甘为造假,放弃职业操守
某些会计师事务所严重违规执业,为企业出具虚假审计报告。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监督机构,为了在市场的大环境中生存发展,一方面不得不沦为企业造假、发布假信息的“帮凶”,否则就会丧失很多业务;另一方面,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利益第一、职责第二的宗旨下,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不履行监督职能或履行社会监督职能时“抽条”,致使房地产企业会计造假、瞒报利润一时得逞。
1.2.4 地方政府的“宽容”态度和腐败使然
由于房地产企业对推动地方GDP增长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有的地方政府把鼓励房地产发展,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千方百计引资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要诀”,他们多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房地产商的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某些官员早已和开发商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各地腐败大案中,涉案的高官大多与城市房地产开发有关),官员把土地低价批给房地产商,往往要收取开发商数额可观的红包,可以说一部分开发商开发的商品房,其成本是无法透明的,因此他们不惜冒着违法的风险,做假账隐瞒利润。
而一些官员因拿了好处费而成了开发商的保护伞,明里暗里提示有关部门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照,这使得开发商做假账、虚报利润、偷税漏税便能轻易得逞。
2 治理我国房地产企业瞒报利润的对策
2.1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欠缺是导致房地产商得以瞒报利润的重要原因之一。
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应当加强。
”所以,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能促使会计人员严格地遵守财经制度,忠于职守,坚持原则,有效地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提高防腐败能力,自觉抵制各种利益的诱惑,能促使会计人员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为社会提供服务。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在校教育,对经济类专业,大学、中专学校应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二是在职教育,可以在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教育中再加大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容量;三是在社会中通过正反典型案例的宣传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惩恶扬善的氛围,人们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行为所做的美丑评判,表明褒贬态度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必将影响着会计人员的从业行为。
2.2 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外部监管,形成监管合力
我国政府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管部门就有国土、财政、审计、税务、工商、金融、物价等多个部门。
而企业与这些政府部门之间都会有着某种联系,例如,企业与金融部门发生信贷、结算、证券、保险等联系;与审计部门发生审计监督、咨询等联系;与税务部门发生缴纳税金关系;与统计部门发生的统计监督与调查关系;与工商部门发生的工商行政监督关系和发生企业登记、商品广告、商品经济合同等联系;与财政主管部门发生会计业务指导与检查联系等。
国家政府可以通过这些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管工作,明确各部门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职责,促使这些部门在房地产开发、贷款、销售、核算等环节形成监管合力,加大对该行业执行调控措施和监管力度,使房地产企业作假账、隐瞒利润和偷税漏税难以实现。
2.3 加大执法力度,消灭“灰色开支”
从行业的特殊性及横向比较而言,房地产开发业是社会公认的商业贿赂问题比较突出的行业之一。
有业内人士透露,一些公司用来疏通涉及开发环节的好处费大概占到楼盘总成本的2%一3%左右,有的甚至更高,而这些“灰色开支”很多公司是通过虚增成本费用的方式来冲减税前利润的。
所以政府部门在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监管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商业贿赂,消灭房地产行业的“灰色开支”,打掉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解决官员腐败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减少不正当竞争现象的发生,同时对于提高房地产开发商开发成本的透明度,杜绝瞒报利润也能起到很大作用。
2.4 加强社会诚信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房地产开发商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单纯地靠加强监管是很难实现房地产行业的绝对净化的,还需要从思想上去解决问题。
在美国,人们从小受到应该诚实依法纳税的教育,对于虚报利润的企业也是严惩不贷的,逃税的责任人甚至面临牢狱之灾,所以,在美国,即使很多个人应纳税收是需要自行申报的,也很少有偷逃税款的现象,这和美国政府多年来进行的诚信宣传和法制教育是分不开的。
我们可以学习美国的做法,使依法纳税深入人心;同时也可以由政府出面为房地产开发商定期开办法律培训班,使有瞒报利润企图的商人认识到:不仅偷钱是可耻的,偷税也同样是可耻的(《刑法》第161条明确规定了关于做假账的罪责),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培养他们自愿纳税的素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5 严肃处理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行为
通过对违规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责任人的严肃处理和处罚,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行为。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第12号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财政部对严重违规执业,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人员依法进行了严肃处理,此做法必将有力打击会计造假和审计违规行为,并对广大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
3.结论
总而言之,房地产企业帐务不实、隐瞒利润,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对于不同成因,应该采取相应的不同对策,从企业层面上,我们可以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房地产开发商依法纳税的素质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从政府层面上,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各部门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腐败,消灭商业贿赂等措施,来净化房地产开发市场,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企业瞒报利润问题。
参考文献
1.《会计准则》
2.《第十二号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