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第2课时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试题选修6
高中历史-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6)5.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3、经济上:
探究2:为什么说兵马俑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
三、塑造艺术史上的奇葩
l 陶俑和陶马,造型比例匀称,神态逼真,生动传神, 色彩明快、绚丽、对比强烈,是秦代雕塑艺术品中的 杰作。
l 陶俑面部表情丰富、个性鲜明,具有大气磅礴和惟妙 惟肖的形态。
l 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反映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是 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葩。
二、揭开神秘的兵马俑坑
见到秦俑时, 除了激动就是 激动,便不由 自主跳入俑 坑。”
二、揭开神秘的兵马俑坑
1. 地位:兵马俑是秦陵的一组陪葬坑,位于秦陵东侧。 2. 兵马俑坑布局:共分四坑,为坑道式地下土木结构。
古 代 军 阵 编 列 体 系
一号坑军阵主体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 向外。最前面三排为弩兵先锋,后面是车、步兵组成矩形联合编队。
3.阵容(编排特点): (1)从一、二、三、四,根据古代军队编列分别为右、 左、中军和指挥部,组成完整的军阵编列体系。 (2)呈坐西向东排列,体现秦统一过程中自西向东横扫 六国以及威武雄壮的气势。 (3)象征着守卫陵园的职能。
二、揭开神秘的兵马俑坑
“秦皇扫六合,虎势何雄哉。”从参观兵马 俑并结合所学知识看,您认为秦军为何如此 强大? 1、军事上: 军阵严整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 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 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 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 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 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l 兵器制作工艺非常高超,性能精良,代表中国青铜兵 器生产的最高水平;铬盐氧化处理技术,堪称世界冶 金史上的奇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五单元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教学设计(共1课时)

(3)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鼓励学生发挥潜力,提高历史素养。
4.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参观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博物馆,实地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2)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深入探究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三维模型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构造和艺术特点;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2.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回顾秦朝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秦始皇及秦始皇陵的兴趣;
(2)新课内容:详细介绍秦始皇陵的构造、布局,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分类、数量及排列规律;
4.收集有关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实物资料(如图片、模型等),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艺术价值。要求手抄报内容丰富、设计美观,字数不少于300字。
5.观看一部关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纪录片,撰写一篇观后感,字数不少于500字。观后感要求结合课堂所学,谈谈自己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认识和体会。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对历史知识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具备基本的历史素养。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秦始皇及秦朝的历史地位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具体情况了解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及意义掌握程度不同,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补充;
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如:“秦始皇陵的构造特点有哪些?”、“兵马俑的分类及排列规律是什么?”等,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五单元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一)情景创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等角色,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发掘与研究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3. 通过设计虚拟考古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考古发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历史素养。
2.通过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情感态度,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4.引导学生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节课旨在通过深入剖析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概况,包括地理位置、规模、结构及组成部分。
2.掌握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能够分析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3.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考古发掘过程,认识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4.通过研究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掌握如何鉴赏古代艺术品,提高审美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在本节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合作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 反思与评价的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同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选修六第5单元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材料一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guǒ] ,宫观百官奇器珍怪 徙臧满之,令匠做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 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 烛,度不灭者久之。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兵种更为丰富,作战更加机动
兵马俑三号坑展厅 面积最小;“凹”字形;指挥部
三号坑被认为是指挥部,但坑内仅有战 车一辆,武士俑68个,却没有统帅。请给 出合理的解释。
兵 马 俑 三 号 坑
完成统一后,秦王嬴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封建皇帝。为 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集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一切 大权于一身,政事无论大小,全由一人裁决。三号坑中的军阵指 挥部没有统帅,可能是秦始皇将军权集中于个人之手的象征。
归纳: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着 怎样的“突出普遍价值”?
1、历史价值:
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重要实 物资料。
政治:专制皇权、暴政等 军事:军阵的编列方法、秦军的编制、秦军的装备、兵器的配备等问题 经济:秦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状况等。
文化艺术:雕塑艺术、服饰艺术、彩绘艺术等 科学技术:青铜工艺制造水平等
如何证实该文献记载的可信度?
通过考古探测来证实
一、“事死如生”的陵园
1、历史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开创了后 世帝王厚葬之风的先河。
2、结构布局
①“事死如生”的原则,模仿都城建制布局。 ②陵墓宏伟壮观,专制主义皇权的体现。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课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材料解析 选修6

第2课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秦始皇陵的修建1.秦始皇陵的修建过程〔材料一〕(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
……至平原津①而病。
……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②。
……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
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
九月,葬始皇郦山。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③送诣七十余万人。
穿三泉④,下铜而致椁⑤,宫观百官⑥奇器珍怪,徙臧⑦满之。
令匠作机弩矢⑧,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鱼膏⑨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
”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⑩即泄。
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树草木以象山。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材料二〕使丞相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
凿以章程,三十七岁,锢水泉绝之,塞以文石,致其丹漆,深极不可入。
奏之曰:“丞相斯昧死言:臣所将隶徒七十二万人治骊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然。
叩之空空,如下天状。
”制曰:“凿之不入,烧之不然,其旁行三百丈乃止。
”──卫宏《汉旧仪》〔材料三〕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陵墓经过了三十七八年的修建,终于创造出一个旷古未有的奇迹。
一部修陵史清楚地表明,它跨越了战国秦到统一秦这两个风雨激变的时代。
其本身又经过了四个阶段,即:初创期──从嬴政初即秦王位到统一战争全面展开的前夕,即公元前246年左右~前231年;持续期──十年统一战争中,即公元前230年~前221年;高峰期──从秦帝国建立到秦始皇死葬郦山,即公元前221年~前209年;结尾期──秦二世统治时复土后到工程被迫停止,即公元前209年~前208年冬。
从以上时间进程可以看出,第一阶段延时最长,前后达十四五年;第四阶段时间最短,前后不及两年。
再从工程量上看,以第三阶段为最大,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是秦帝国政治势力、经济实力和组织管理才能高度发挥的集中表现。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优质课终

——
青铜矛
金柄铁箭
青铜铍(一号俑坑出土) 青铜剑 兵器 铜剑(一号俑坑出土) 为长兵器。铍首长35.3厘米, 发长度为 86厘米,剑身 身长23.9 厘米,最宽 3厘米。 上共有八个棱面。考古学家 铍体有自然分布的天然花纹, 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八 呈云头状。这些花纹既非铸成, 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 青铜铍 又非刻划,花纹可视而不可触, 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 和器表金相组织融为一体。这种 弩 剑剑如此。这批青铜剑内部 隐现花纹形成的工艺方法也成为 组织致密,剑身光亮平滑, 秦俑谜团之一。 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 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 铜镞 青铜矛 2000多年,出土时然光亮如 新,锋利无比。
“高车”:战 车
“安车”:指 挥或巡游车
1986年10月,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铜车马 比我们宫廷的马车还要好!”
见到秦俑时,除了 激动就是激动,便不 由自主跳入俑坑。”
9月16日下午,一位叫马林的德国青年,由于对秦始皇兵马俑 痴迷成狂,自制秦俑服装,装扮成秦俑并跳入1号坑修复区。所幸 秦俑馆公安干警及时发现,文物没有被损坏。
“秦皇扫六合,虎势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 虎挚之士,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 、秦兵马俑坑的历史文化价值
世 纪 最 重 大 的 考 古 发 现 之 一
1、兵马俑军阵生动展现了秦军威武雄壮的豪 迈气势,兵马俑的出土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 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 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史学价值)
2、艺术价值: 1)陶俑和陶马是秦代雕塑艺术品中的杰作 2)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塑反映出我国古代 工匠高超的技艺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1987)
高中历史遗产之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精品PPT课件

62米
一号坑面积最大,是 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的 长方形矩阵。
(2)兵马俑二号坑
④骑兵方阵
③ 车、步、骑
混合方阵
①
弩兵方阵
②
战车方阵
跪
立
射
射
俑
俑
二号坑面积较小,有四个方阵,内容丰富,是这组 兵马俑的精华。
(3)兵马俑三号坑
三号坑面积最小,呈“凹”字形,是这组兵马俑的指挥部。
兵
马
俑 坑
4 (中军) 2 (未建成) (左军) 古
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秦始皇陵结构布局和历 史文化内涵 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 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一、“事死如生”的陵园
地址:陕西西安附近的临潼骊山
1、地位:第一个皇帝陵园,中国古代最大的 帝王陵
2、按照“事死如生”原则,模仿都城建制布 局,分为内城和外城。
陵墓分为 内城和外城,陵园北部为礼仪性的建筑和陪葬墓,东侧依次 有 ? 、马厩坑和陪葬墓区,西侧为烧造砖瓦、加工陵材的地方以及 修陵人的墓地。从这此残留的遗迹,足见这座帝陵的宏伟与壮观。
出土青铜剑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战场上的较量,归根结底是综合实力的 较量。您能否从兵马俑中看出秦朝政治、经 济发展的状况?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 经济发达,国力强大 (重农抑商,兴修水利,统一货币、度量衡)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价值
一、史学价值
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 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 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 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 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 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 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 帝後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 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 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6 第五单元 第2课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名师课件—集体备课】

高峰期──从秦帝国建立到秦始皇死葬 郦山,即公元前221年~前209年;
结尾期──秦二世统治时复土后到工程被 迫停止,即公元前209年~前208年冬。
从以上时间进程可以看出,第一阶段 延时最长,前后达十四五年;第四阶段时 间最短,前后不及两年。再从工程量上看, 以第三阶段为最大,波澜壮阔,气势磅礴, 是秦帝国政治势力、经济实力和组织管理 才能高度发挥的集中表现。
占地面积广大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墓地图
材料解析
〔材料一〕
使丞相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 人作陵。凿以章程,三十七岁,锢水泉 绝之,塞以文石,致其丹漆,深极不可 入。奏之曰:“丞相斯昧死言:臣所将 隶徒七十二万人治骊山者已深已极,凿 之不入,烧之不然。叩之空空,如下天 状。”制曰:“凿之不入,烧之不然, 其旁行三百丈乃止。”
想一想
3、在发现的四个兵马俑坑中空无一物 的是 四号坑
4、秦始皇“示强威,服海内”的思想至 死未休,因此建立了一队地下雄师,它 被发现是在1974年陕西西安临潼
5、秦始皇兵马俑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 请大家简单说明.
抢答
1、体现了秦朝气吞山河的气势 。 2、体现了我国劳动人命的智慧和艺术 创造力。 3、体现当时统治者滥用民力。
这种铬盐氧化技术,德国人 直到1937年才试验成功,美国人 更是到1950年才掌握。而我国早 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即已发明了 这种工艺技术,堪称是世界冶金 史上的奇迹。
课堂小结
秦始 皇陵
秦始皇陵修建的目的 秦始皇陵修建的过程 秦始皇陵的建制布局
秦陵 兵马 俑
秦兵马俑的发现和挖掘 秦兵马俑坑的分布、结构和坑藏文物 秦兵马俑军阵—秦军威武雄壮骑士的再现 秦兵马俑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 5.2《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历史材料与解析 新人教版选修6

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秦始皇陵的修建1.秦始皇陵的修建过程〔材料一〕(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
……至平原津①而病。
……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②。
……行从直道至某某,发丧。
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
九月,葬始皇郦山。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③送诣七十余万人。
穿三泉④,下铜而致椁⑤,宫观百官⑥奇器珍怪,徙臧⑦满之。
令匠作机弩矢⑧,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鱼膏⑨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
”皆令从死,死者甚众。
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⑩即泄。
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树草木以象山。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材料二〕使丞相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
凿以章程,三十七岁,锢水泉绝之,塞以文石,致其丹漆,深极不可入。
奏之曰:“丞相斯昧死言:臣所将隶徒七十二万人治骊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然。
叩之空空,如下天状。
”制曰:“凿之不入,烧之不然,其旁行三百丈乃止。
”──卫宏《汉旧仪》〔材料三〕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秦始皇陵墓经过了三十七八年的修建,终于创造出一个旷古未有的奇迹。
一部修陵史清楚地表明,它跨越了战国秦到统一秦这两个风雨激变的时代。
其本身又经过了四个阶段,即:初创期──从嬴政初即秦王位到统一战争全面展开的前夕,即公元前246年左右~前231年;持续期──十年统一战争中,即公元前230年~前221年;高峰期──从秦帝国建立到秦始皇死葬郦山,即公元前221年~前209年;结尾期──秦二世统治时复土后到工程被迫停止,即公元前209年~前208年冬。
从以上时间进程可以看出,第一阶段延时最长,前后达十四五年;第四阶段时间最短,前后不及两年。
再从工程量上看,以第三阶段为最大,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是秦帝国政治势力、经济实力和组织管理才能高度发挥的集中表现。
2019版高中历史第5章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2课时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2课时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学考报告】考点一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c)1.结构布局(1)遵循原则:依照“事死如生”的原则,秦始皇陵园的建制布局,模仿了都城的格局样式。
(2)陵墓位置:陵墓位于陵园中偏南处,周围环绕着三道围墙,分为内城和外城,南部是陵园的中心。
①北部:礼仪性的建筑和陪葬墓。
②东侧:依次是兵马俑坑、马厩坑和陪葬墓区。
③西侧:烧造砖瓦、加工陵材的地方及修陵人的墓地。
④核心:地下宫殿。
据文献记载,墓顶有日月星辰,下边有水银做成的江河湖海,川流不息;地下埋藏着丰富的奇珍异宝。
2.历史文化内涵(1)历史内涵①开创以陵寝、地宫和陪葬墓等为基本格局的帝王陵寝制度,历代皇帝,延绵不断。
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为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2)文化内涵①雕塑艺术: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
②青铜工艺:出土的兵器、车马等工艺高超,创造了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迹。
深化点拨秦始皇陵开创的以陵寝、地宫和陪葬墓为基本格局的帝王陵寝制度,伴随着历代皇帝而延续不断。
秦始皇奢华的陵墓,开创了后代帝王厚葬之风的先河。
要点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文化内涵史料一中国古代都城的外缘均有城墙2~3层环绕,在城墙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开有城门,城内的建筑严格规整。
秦始皇陵园模仿了都城的建制布局。
史料二秦铜车马在制作上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子母扣、销钉连接等各种工艺。
钻孔的最小直径为1毫米,饰件多处用如发丝的铜丝……思考(1)史料一中表明秦始皇陵园建设的什么原则?(2)史料二中,秦铜车马的工艺说明了什么?提示(1)“事死如生”的原则。
(2)说明秦代我国劳动人民在青铜冶炼和雕塑、彩绘技艺方面的卓越才能。
1.秦始皇自继位秦王开始,就为自己修建庞大的陵墓,其根本原因是( )A.“事死如事生”的古代丧葬观念导致B.象征着皇帝的唯我独尊C.再现自己统一六国的辉煌D.让后人记住自己一生的功绩解析中国同古埃及一样都相信“灵魂不灭”,因此生前就为死后考虑阴间的住所、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故选A。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第五单元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第2课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秦始皇陵的修建秦始皇陵的地理位置、修建目的和修建的两个阶段。
了解秦始皇陵的规模,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理解秦灭亡与秦始皇陵之间的关系。
站在艺术的角度,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秦始皇陵的影响和历史地位。
问题探究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和高度智慧的结晶。
也是封建统治者压榨人民的历史罪证。
“事死如生”的陵园秦始皇陵的建筑布局;秦始皇开创的陵墓格局对后世帝王陵墓建筑形制的影响。
联系秦始皇陵的布局和地宫的结构加深对秦始皇陵所遵循的“事死如生”原则的理解。
分析比较明十三陵、清东、西陵与秦始皇陵的相同点。
理解秦始皇陵建筑规制对后世帝王丧葬仪规的影响。
比较分析秦始皇陵规模宏伟,工程浩大,它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秦始皇陵的修建促使当时阶级矛盾尖锐,是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揭开神秘的兵马俑坑兵马俑坑的发现、布局和坑藏文物。
兵马俑军阵规模宏大,布列严整,气势雄壮,它与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豪迈气概和卓越军事功绩有着密切的关系。
运用物质与意识关系的观点,分析秦兵马俑出现的原因、条件和影响。
联系对比一定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
秦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塑造艺术史上的奇葩兵马俑制作的简要过程和艺术特色。
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认识兵马俑的珍贵价值,理解其中国古代艺术奇葩的内涵。
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兵马俑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比较分析秦兵马俑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水平。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秦始皇陵的修建;秦始皇陵园的建制布局;秦兵马俑的技艺特点、历史文化价值和世界历史地位。
难点对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军阵所体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的认识。
对秦始皇陵及兵马俑所显示的高超技术与艺术水平的认识。
第五单元第2课《秦始皇陵兵马俑》

●中文名称:秦始皇陵 (又叫骊山陵墓) 世界文化遗产评审申报项目自身价值 ●批准时间:1987.12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1)代表一种独特的成就,一种创造性天才 ●遗产遴选标准: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1)(3)(4)(5)被列 的杰作。 入《世界遗产目录》。 (2)对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 面产生重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经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 供一种独特的见证。
混合方阵
①
弩兵方阵
②
战车方阵
兵种更为丰富, 作战更加机动 。
三号坑兵马俑遗址大厅
紫色
面积最小,呈凹字形结构
兵 马 俑 三 号 坑
三、 塑造艺术史上的奇葩
1、写实生动
將軍俑
體態
姿勢 表情
身高達一米九六。
巍然直立。 凝神沉思,表露出 一種堅毅威武的神 情。
武士俑
姿勢 頭微微抬起,兩 眼直視前方。
4
2
(左军)
古 代 军 事 编 列 体 系
兵马俑一号坑展厅
宽:62米
长:230米
一号坑军阵排布
一号坑军阵正视图
一号坑军阵左视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号坑军阵主体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 最前面三排为弩兵先锋,后面是车、步兵组成矩形联合编队,面积最大。
势不可挡、严阵以待、无坚不摧!
侧翼卫队 前 锋
合作探究: 2005年史诗巨片《神话》是第 一部特批的以兵马俑坑实地为背景的影片。 有人认为,商业性影视拍摄,对兵马俑的破 坏很大,因而反对在文物内进行此类商业活 动。你对这一观点怎么看,并说明你的理由。
秦始皇陵兵马俑不仅是中国的国宝, 而且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
保护这一遗产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 任。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充分保护和适 度利用,这是对这一遗产保护的原则。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优秀奖

第2课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课程标准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的史实,认识秦始皇陵兵马俑所代表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了解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比较分析、综合对比等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秦始皇陵兵马俑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难点: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刻手法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风格。
方法手段方法:讲授法、材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导入新课同学们对探险感兴趣吗?在古代西方的迦太基有位爱好探险的作家——安提巴特,他梦想踏遍世界各地,将亘古以来人类创造的伟大文明,全部载入史册。
于是在公元前266年踏上征程,他把此次旅行所见到的人类文明奇观详尽的整理成册,命名为“世界七大奇迹”,但是安提巴特并未满足,他一直向往神秘的东方,他确信,在遥远的东方世界,一定会有足以和西方“七大奇迹”相媲美的人类文明,遗憾的是直到逝去他也未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在两千多年后的1976年,在世界东方中国西部的黄土高原上,一支八千人的秦代大军突然浩浩荡荡的闯入人类的视野,这支神秘的秦代大军就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的秦皇陵兵马俑。
而今天我们就延续安提巴特的梦想,共同去探索这座人类文明奇观。
讲授新课要了解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它的主人——秦始皇,对于始皇帝,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第一幕秦始皇陵秦始皇先后横扫东方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王朝,随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北击匈奴,修建长城、五尺道、灵渠等。
为了使自己的帝国万古长存,他一方面做着生的准备,积极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另一方面也做好死后的安排,所以从其即位之初开始,历时38年之久,动用将近80万劳力修建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同时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选修六专题五(二)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兵
马
④骑兵方阵 ①
俑 二
③ 车、步、骑 弩兵方阵
号
混合方阵
坑
②
战车方阵
这种编组方法在兵书上叫作“大阵包 小阵,大营包小营,偶落钩连,折曲相 对。”
《孙膑兵法》说:“在骑与战者,分为 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易则多其车, 险则多其骑,反则广其弩”,三者有机结 合,才能百战不殆。二号坑是这位古代军 事家的理论图解。
难点:对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军阵所体现的设计思想和理念的认 识。对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所显示的高超技术与艺术水平 的认识。
世界文化遗产评审申报项目自身价值
(1)代表一种独特的成就,一种创造性天才的杰作。
(2)对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产生重 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经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 特的见证。
1、史学价值: 为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
术、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2、艺术价值
写实生动、恢弘壮观,反映出古代工匠高超的 技艺,生动再现秦军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 场面,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枝奇葩。
2005年史诗巨片《神话》是第一部特批以兵马俑坑实 地为背景的影片。有人认为,商业性影视拍摄对兵马 俑的破坏很大,因而反对在文物内进行此类商业活动。
2000多年前,
秦始皇的军团曾是地球上最为强大的战争机器。
2000多年后,
他的地下军团依旧能让世人屏住呼吸,肃然起敬。
这八千人马在地下埋伏了八十万个黄昏和黎明,
重见光明之日,
依旧面向东方,整装待发。
透过他们,
我们依稀又看到了那个气吞万里,
横扫六合的帝国背影!
兵
马 俑
4
坑
3
5.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课件(34张幻灯片)剖析.

造型生动,构造精美,装饰华丽,制作工艺复杂
表现了秦代我国劳动人民在青铜冶炼、雕塑、彩绘 技术方面的卓越才能
高车、安车的性质迥然不同,你知道它们分 别是做什么用的吗?[思路引领]:注意观察和分析铜
车马的高度、结构和乘车人可能的身份等。
高车和安车是从秦始皇陵陪葬墓坑中出土的两辆铜制马车,从它们的高度、结构和乘车 人可能的身份进行分析和判断,高车可能是敌我双方进行激烈较量的战斗用车。而安车 则可能是一种用来指挥战斗或供官员,甚至皇帝乘坐的车辆。
二、揭开神秘的兵马俑坑
(中军)
3 4 (指挥部)
(左军) 古
2
代 军
事
编
1 (右军)
列
体
系
兵马俑一号坑展厅
62米
230米
一号坑军阵排布
一号坑军阵正视图
一号坑军阵左视图
一号坑军阵主体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最 前面三排为弩兵先锋,后面是车、步兵组成矩形联合编队。
秦军威武雄壮的豪迈气势
中国的现在,而且意识到未来中国的潜在力量。
马 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来一百次也不能对她
俑 全面了解。”
见到秦俑时,除了 激动就是激动,便不 由自主跳入俑坑。”
9月16日下午,一位叫马林的德国青年,由于对秦始皇兵马俑 痴迷成狂,自制秦俑服装,装扮成秦俑并跳入1号坑修复区。所幸 秦俑馆公安干警及时发现,文物没有被损坏。
三、 塑造艺术史上的奇葩 写实生动、恢弘壮观!
將軍俑
體態 身高達一米九六。
姿勢 巍然直立。
表情
凝神沉思,表露出 一種堅毅威武的神 情。
武士俑
課文串講
姿勢 頭微微抬起,兩 眼直視前方。
神態 意氣昂揚而又帶 有幾分稚氣。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一、秦始皇陵(目的、分布、布局、地位)
1、修建目的:秦王嬴政为了死后能让自己的灵魂继续享 受生前的无上尊严和容华富贵。 2、地域分布与发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 潼区境内的骊山北麓,又名骊山陵墓。发现于1974年, 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建制布局: (1)原则:按照“事死如生”的原则,模仿都城的建制 布局。 (2)布局:秦始皇陵主要由寝殿、地下宫殿、陪葬墓、 兵马俑坑、马厩坑、石铠甲坑、百戏俑坑、珍禽异兽坑 等组成,其中地下宫殿是整个陵墓建筑群的核心。 (3)影响:对后代皇陵建制布局影响巨大。 4、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也是中国古代最 大的一座帝王陵。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 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 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
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 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 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 的历史价值。
土)
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价值
一、史学价值
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 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1)能直观感受古代军阵的排列特点和严密的组织,是秦始 皇统一六国的真实反映,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灭六国的 磅礴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 (2)为研究探讨古代战争(兵种、武器、装备、布阵等)提 供了真实的史料; (3)为我们研究当时的服饰、装备、面型、胡须、发髻等, 提供了详实资料。
二、艺术价值
秦兵马俑的大型艺术群雕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 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 的一支奇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一、选择题
1.有人曾说,“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
这句话的历史依据是( )
A.秦始皇陵墓的发现
B.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
C.阿房宫
D.十二铜人
解析由信息“葬未有盛如始皇者”可知这是秦始皇陵墓的发现。
答案 A
2.在兵马俑坑出土的铜车中,有一辆车体形制较大,车舆分前后两部分,用一个椭圆形的车盖罩住的是( )
A.高车
B.安车
C.跑车
D.战车
解析高车,车体小巧玲珑,车舆呈长方形,上面有一把撑开的长柄的圆形车伞。
安车形制较大,车舆分前后两部分,用一个椭圆形的车盖罩住。
答案 B
3.下图是秦始皇陵二号兵俑坑出土的彩绘跪射俑,对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秦朝高超的塑造水平
B.从中可了解秦朝军队的建设
C.图中人物为秦朝的高级军官
D.它是秦军大型军阵的一种组成兵种
解析从文物的服饰、发饰及所用武器可以判断出他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不是高级军官,故选C。
答案 C
4.秦始皇陵出土的武士俑不仅神态逼真,而且装饰各异,有轻装步兵、有重装步兵、有
车兵、骑兵及警卫严密的指挥部,这说明兵马俑是( )
A.大型军阵
B.只是陪葬的习惯器物
C.当时用活人陪葬的代用品
D.秦始皇陵的核心部分
解析秦始皇陵兵马俑直观再现了强大的秦代军阵,故选A。
答案 A
5.《吴越春秋》记载:“臣闻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扶弩,右手若抱儿。
右手发,
左手不知,此正射持弩之道也。
”在兵马俑坑中与所描述相符的俑,如图所示是( )
A.跽坐俑B.立射俑
C.跪射俑D.将军俑
解析由材料信息“此正射持弩之道也”可判断这是立射俑。
答案 B
6.秦始皇兵马俑坑内出土的青铜兵器达四万余件,如下图所示的兵器是( )
A.青铜剑B.青铜戟
C.青铜簇D.青铜弩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7.秦朝不但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且还确定了一套与皇帝地位相适应的陵园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兵马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
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
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
从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个陶俑、陶马来看,几乎无一雷同。
……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据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整理根据材料概括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陵的建造原则。
答案(1)特点:比例匀称,神态逼真,色彩绚丽,个性鲜明,成功把握整体效果: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一朵奇葩。
(2)原则:事死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