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重点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常识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常识题库一、概述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招聘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
而在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中,法律常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
在此,整理了一些常见的事业单位法律常识题目,供大家参考。
二、题目练习1. 职业病防治法施行的目的是什么?答:职业病防治法的施行目的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2. 关于劳动合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劳动合同应当由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供;B. 劳动合同一般包括用人单位名称、用人单位地址、劳动者姓名、劳动者性别等基本内容;C. 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条件一般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D. 劳动合同中不得规定劳动者应当承担的违法责任。
答:选C。
3. 下列关于用人单位应履行的健康管理职责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用人单位应当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B. 对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导致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依法向其支付工资、医疗费和护理费等;C.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防治机构,指定专人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D. 用人单位不需要为劳动者组织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答:选D。
4. 下列关于劳动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中,正确的是?A. 投入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B.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责任应在每个班组、车间、部门及用人单位、相关部门等做出明确规定;C. 采用本公司的防护用品可以替代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防护用品;D. 未经用人单位同意,劳动者不得擅自改变工作任务及工作方式。
答:选A、B、D。
5. 下列关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生产事故发生后,应当先对人员进行抢救,待抢救结束后再处理事故原因;B. 生产安全事故中涉及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超过一定标准的,当事人应当在24小时内及时向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C.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用人单位应及时组织应急救援人员,按照预先制定的救援预案进行救援;D.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用人单位应当做好安全生产数据的处理,包括断电等措施。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事业单位考试中的法律基础知识点是考生必备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法律基础知识点进行汇总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劳动法劳动法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法律基础知识点之一。
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中,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双方权利义务、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劳动保护等内容。
1. 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平等协商、公平公正、谦虚诚实、诚信守信。
2. 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包括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等条款。
3. 工资支付: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4. 劳动保护:事业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的劳动条件,并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
二、行政法行政法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主要涉及事业单位与行政机关、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方面的知识。
1. 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由国家权力机关设立的一种特殊机关,负责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
2. 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规范性文件是由行政机关制定的,对特定对象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范性文件。
3. 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的权限,在一定条件下,依法对企事业单位、个人作出的具有特定行政效力的行政行为。
4. 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主体处以法律规定的责任或强制执行的一种行政制裁手段。
三、劳动关系协调机构劳动关系协调机构是负责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工作的组织,也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1. 劳动关系协调组织:劳动关系协调组织是由政府或依法设立的社会团体组织,负责组织和协调劳动争议的调解工作。
2. 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发生争议,经劳动关系协调机构或其他受托组织调解解决争议的过程。
3. 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发生争议,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解决争议的过程。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常识主要知识点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常识主要知识点1、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法与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3、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完整word版)事业单位招考备考之:法律知识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事业单位招考备考之:法律知识知识点总结1. 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段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2.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法与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作用;促进作用;保障作用;制约作用。
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
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3.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事业单位法律知识手抄本
事业单位法律知识手抄本一、事业单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事业单位是指经济主体中的一类单位,具有独立经费管理、独立财务核算,不以盈利为目的,为履行特定公益事务而设立的组织形式。
事业单位在我国承担着教育、医疗、科研、文化等重要公益事业,具有一定的管理特点和法律制度。
事业单位法律知识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事业单位法律知识的要点:1. 事业单位的设立和管理:事业单位的设立必须经过相应法律程序,包括批准文件、设立登记、组织机构等。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管理,依法履行职责,保障员工权益,提高机构运行效率。
2.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实行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
财务管理要保证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遵守财务规章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3.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岗位需要,依法组织人员录用、考核、晋升和调整工资待遇。
人事管理要遵守法律法规,公正、公开、公平地进行,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员工的权益。
4. 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事业单位应当依法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
劳动关系管理要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合理执行工资福利政策,保障员工的权益。
5. 事业单位的法律责任:事业单位应当依法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事业单位在履行公益事务的过程中,要依法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的平衡。
二、事业单位法律知识应用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事业单位法律知识的应用,以下举一些案例进行分析:案例一:某事业单位违规招聘某事业单位在招聘人员时,违反了国家有关的人事管理规定,进行了不合理的录用。
这导致录用的员工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严重影响了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该事业单位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整改。
案例二: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某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预算执行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准确,导致财务状况混乱,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本旨在为考生提供一份详细的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法律范本,包含了各个章节的细化内容,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行政法律1.1 行政法律的概念:行政法律是一门研究政府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学科。
其主要内容包括行政组织、行政权力、行政行为、行政责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1.2 行政法律的来源:行政法律的主要来源包括宪法、行政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裁决等。
1.3 行政法律的原则:行政法律的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原则、责任原则和效率原则等。
二、劳动法律2.1 劳动法律的概念:劳动法律是调整劳动关系的一套法律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工伤保险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2.2 劳动法律的作用:劳动法律的作用包括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
2.3 劳动法律的实施:劳动法律的实施由劳动监察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劳动者也可以通过劳动仲裁和劳动法院等途径维权。
三、知识产权法律3.1 知识产权法律的概念:知识产权法律是一套保护创新成果的法律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3.2 知识产权法律的重要性:知识产权法律的重要性体现在保护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
3.3 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方式: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方式主要包括法律保护和行政保护两种途径。
附件:1. 司法解释2. 法律法规3. 相关案例分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 行政法律:指规范政府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行政组织、行政权力、行政行为、行政责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2. 劳动法律:调整劳动关系的一套法律制度,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工伤保险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3. 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创新成果的法律制度,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重点考点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重点考点 法律知识是事业单位考试内容之⼀,那么你对法律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 ⼀、定义 (⼀)法律职业与法的定义 1、法的定义 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为规范体系,它通过规定⼈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具。
2、法律⽅法和法律思维的特点 (1)⽤说理的⽅法⽽⾮简单的暴⼒解决问题。
(2)必须根据法律来说理及判断和解决法律问题。
(3)必须在程序的范围内,通过相应的法律程序确定和解决法律问题。
这其中,根据法律说理是核⼼。
对于法律从业者来说,是否能够忠于法律,就是他最重要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3、法律⼈忠于法律的前提是法律必须具有⼀种明确清晰的概念及其对象。
(1)法律必须发展为独⽴的规范体系和制度形式,才可能成为法律从业者⾏为的准则。
(2)法律从业者还必须提⾼⾃⼰的知识能⼒和法律思想⽔平,从⽽准确地把握法律。
(⼆)法的现象与法的本质 1、以往的法律理论从⽅法论的⾓度看可以分为三类 (1)从法本⾝理解法律,认为法律产⽣、发展、变化的根源在于法的⾃⾝。
(2)虽然是从法的外部揭⽰法律的根源,⼜都直接或间接地把这种根源归结为某种精神⼒量,将法视为⼈类精神⼀般发展的产物。
(3)从社会现象交互作⽤的⾓度把握法的定义。
2、从⼈类精神的⼀般发展⾓度概括法的产⽣ (1)神意论(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观点)。
(2)意志论(如⿊格尔关于法是⾃由意志的体现)。
(3)正义论(古罗马法学家塞尔苏⼠认为:法乃善良、公正之艺术)。
3、从法本⾝理解法 (1)规则论(⼀般认为法是⼀个逻辑上⾃我满⾜的规则体系)。
(2)命令论(这种观点与规则论相同之处在于都将法视为⼀种规则体系,所不同的是,规则论认为法律规则的效⼒来源于该体系内部,⽽命令论则认为法律规则的效⼒来源于权⼒)。
事业单位招考备考之法律知识知识点总结
事业单位招考备考之法律知识知识点总结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繁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事业单位,并加入到事业单位招考的浪潮中。
而事业单位招考考试的法律知识是考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知识点,在备考过程中不能忽视。
本文主要总结事业单位招考中的法律知识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此类考试。
法律知识点总结1.宪法和法律法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的最高规范。
考生应该熟悉宪法的历史起源、宪法规定的内容、宪法修正的程序等相关知识点。
在法律法规方面,考生需要了解刑法、民法、物权法、劳动法、合同法等常见法律的基础知识。
其中,刑法是考生的重点,需要注意罪名、定罪和量刑等方面的知识点。
2.行政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法行政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法包括了政府职能、行政机构、行政管理程序、行政管理法令、行政管理诉讼等方面的知识点。
对于考生来说,重点是掌握行政管理程序和行政管理诉讼中的程序和规则。
3.劳动法律制度和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律制度和劳动合同法主要是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考生需要掌握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和终止等方面的知识点。
4.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涵盖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知识点。
考生需要了解社会保障的种类、社会救助的条件和方式、社会福利的形式和范围等方面的内容。
5.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包括了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方面的知识产权。
考生需要掌握知识产权的种类、保护方式、权利的行使和限制等方面的知识点。
备考的建议1深入学习基础法律知识事业单位招考的法律知识主要是基础知识,需要考生深入学习。
考生应该尽可能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等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6.注重练习案例和试题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注重练习案例和试题。
通过学习案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法律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
此外,在备考过程中多做模拟试题,可以提高考生的考试能力和应试技巧。
事业单位公共法律基础知识【精品】
法律基础知识第一讲、法律的一般理论知识点1:法律的特征一、法律的特征(一)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规范。
4.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法律的定义:指反映一定物质条件下的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赋予社会关系的主体相应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的总称。
(二)法律与道德知识点2:法律规范二、法律规范(一)法律规范的含义1.法律规范的含义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反映国家意志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2.法律规范的特点(1)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2)规定普遍的行为模式,具有可重复适用性以及适用的普遍性;(3)可操作性较强,确定性程度较高。
(二)法律规范的种类1.按规范的内容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
2.按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规定或限定的范围或者程度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3.按照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范分为:(1)确定性规范:无须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
(2)非确定性规范:无具体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须援引或参照其他规范。
点睛:法律规范分类容易以小案例的形式考选择题。
例:“纳税人应当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否则,税务机关可责令改正,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
”该法律规范属于()A.义务性规范B.禁止性规范C.授权性规范D.强制性规范E.任意性规范答案:AD(三)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一般由假定、模式、后果三个部分构成。
假定,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适用该法律规范的情况和条件。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法律知识)大全
法理学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1.法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二、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1.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三、法的效力法的效力是指法具体生效的范围,及法在适用对象、时间和空间三方面的效力范围。
四、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泛指法对人们的行为及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发生的影响。
1.法的规范作用作为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告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1)告示作用:法律代表国家关于人们应当如何行为的意见和态度。
(2)指引作用:法是通过人们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违反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责任来调整人们的行为的。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点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知识点一、概述事业单位考试是众多求职者追求稳定就业的途径之一,而合格的法律知识是事业单位考试的必备条件。
本文将重点介绍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法律知识点,以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准备考试。
二、劳动法劳动法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法律知识点之一,主要包括劳动合同、劳动保护、劳动关系解决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如用工形式、劳动合同签订与解除的条件、法定工时与加班、工资支付及福利待遇等。
三、行政法行政法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重要考点,考生需要掌握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和程序,了解行政机关的组织和职能,以及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裁决等重要内容。
此外,法定程序、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也是行政法的热点考点。
四、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重要法律知识点,包括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劳动报酬的支付与调整、劳动争议的解决等内容。
考生需要熟悉法律中关于劳动合同订立的要求和劳动合同解除的具体情形,以及劳动报酬的计算方法和支付方式。
五、知识产权法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知识产权法也是常见的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知识产权的种类和保护范围,熟悉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和维权程序。
另外,了解知识产权与商业秘密的关联,以及知识产权在国内外的保护体系也是必备的。
六、反腐败法随着我国反腐败力度的不断加大,反腐败法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也成为了重要的法律知识点。
考生需要熟悉我国反腐败法律法规的体系和内容,了解反腐败法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以及反腐败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实践经验。
七、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作为一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也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环境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规定,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和措施,熟悉各类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和责任分工。
八、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法律知识点,主要包括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等。
考生需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和保护范围,熟悉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的申请程序和保护措施,了解专利、商标和著作权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公考常识-法律部分法理学知识笔记汇总
法理学
第一节法的概述一、法的概念
二、法的特征
三、法的作用
四、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区别
⭐违法道德的不一定违反法律,违法法律的不一定违反道德
法与执政党政策
一、概念
1.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的前提。
2.法律关系是一种权利和义务关系。
二、法律关系三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五、形成、变更与消灭
1.法律规范:法律关系形成、变更与消灭的法律依据/前提。
2.法律事实: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的中介,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形成、变更与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法律规范(前提)法律关系
法律事实(中介)
一、法的效力的层次
二、法的效力范围
法的溯及力
①法律含义:对其生效前的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则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应,则不具有溯及力。
②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上不溯及既往,但新法更有利于当事人的除外。
第四节立法与法律解释
一、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
1、立法权
2、立法的效力
(1)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2)宪法> 法律> 行政法规> 部分规章
(3)本级地方性法规> 本级地方性政府性规章(4)省级地方性法规> 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5)省级政府规章> 设区的市政府规章
3、立法裁决
第五节法的实施。
事业单位法律基础知识总结
事业单位法律基础知识总结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中,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保障单位的正常运转,也能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来梳理一下事业单位常见的法律基础知识。
一、宪法相关知识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了解宪法中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例如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以及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等义务。
同时,要明白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这对于理解事业单位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政法相关知识行政法调整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了解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方面的法律规定至关重要。
比如,在某些特定领域,事业单位可能需要获得行政许可才能开展相关业务;而在工作中,如果出现违规行为,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另外,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也是保障事业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当事业单位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三、民法相关知识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在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和运营中,经常会涉及到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因此,熟悉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包括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方面,能够有效避免合同纠纷的发生。
同时,还要了解侵权责任法的相关内容,比如在工作中造成他人损害的责任承担问题。
此外,知识产权法也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科研创新等活动时,要注重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
四、劳动法相关知识事业单位作为用人单位,需要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这包括招聘与录用、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工资福利、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方面。
在招聘过程中,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得有就业歧视等违法行为。
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按照法律规定约定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等条款。
事业编法律知识点
事业编法律知识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律规范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了解法律知识不仅能够保护自身权益,也能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为社会作出贡献。
而事业编是目前广大公务员追求的职业发展方向之一。
在事业编考试中,法律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重点介绍事业编法律知识点的一些重要内容。
一、宪法和行政法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法规,通常被称之为“国家的根本大法”。
在事业编考试中,宪法是必考题目。
我们需要了解宪法的基本框架、国家机关职能和权力、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同时,行政法也是事业编考试的重点,其涉及到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行政行为和行政责任等问题。
二、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总称。
在事业编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关系的建立和终止、劳动争议的解决等内容。
另外,劳动合同法也是一项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包括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劳动报酬的支付等内容。
三、民法和合同法民法是规范民事关系的法律体系的总称,其包括民法总则、权利法、物权法等。
在事业编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合同的成立与效力等内容。
特别是合同法,涉及到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违约等问题,是事业编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四、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刑法是规范刑事犯罪行为和刑罚的法律法规。
在事业编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构成要件、刑罚种类和执行等内容。
此外,刑事诉讼法也是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刑事诉讼的程序、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审判程序等内容。
五、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
在事业编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权利人的权利和义务、侵权行为的认定和追究等内容。
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行政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程序的法律法规。
在事业编考试中,我们需要了解行政诉讼的程序、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行政法院的职权等内容。
事业编面试法律知识点
事业编面试法律知识点事业编是许多公务员渴望的职业发展方向,为了选拔最优秀的人才,事业编考试要求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其中包括法律知识。
无论是在综合知识考试还是面试环节中,法律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将就事业编面试中常见的法律知识点进行深入讨论。
一、宪法知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石,对于公务员来说尤为重要。
在事业编面试中,常会涉及宪法的相关问题。
应聘者需要了解宪法的起草背景、宪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宪法的修改程序等内容。
此外,宪法还涉及到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应聘者需要熟悉并能明确回答各种权利的内容以及公民对国家的义务。
二、劳动法知识事业编工作涉及到劳动关系的诸多方面,因此劳动法是公务员必备的法律知识。
应聘者需要了解国家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包括劳动合同的规定、工资福利等方面的法规。
另外,还需要对劳动争议解决机构等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三、行政法知识事业编公务员在工作中需要处理各类行政事务,因此对行政法的知识也十分重要。
行政法主要涉及法律体系中的行政权力运行、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行政责任等内容。
应聘者需要了解政府行为的依据、行政决策的合法性,以及行政机关的职权、权限等内容。
同时,了解行政监督和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和原则也是必须的。
四、合同法知识公务员在工作中经常与各类合同相关,因此合同法的知识也是关键。
应聘者需要了解合同的基本要素、合同成立的条件、合同效力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需要了解违约责任、解除合同的情况以及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等。
五、刑法、民法知识刑法和民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事业编工作中用到的相对较少,但仍然是公务员必须掌握的基础法律知识。
应聘者需要了解刑法中的犯罪分类、法定刑、刑事责任等内容,了解民法中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事责任等相关知识。
总之,在事业编面试中,法律知识点是一个必考的部分,应聘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
除了上述提及的几个重点领域外,还需要适当了解其他法律相关的内容,如知识产权法、环境保护法等。
事业单位笔试知识点整理
事业单位笔试知识点整理一、行政法律知识1. 法律法规概述- 宪法- 行政法规- 司法解释- 通用的法律规范2. 行政行为法律制度- 行政行为的基本概念- 行政行为的种类及特征- 行政契约的法律规定3.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 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 行政程序的实体要素和形式要素-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法律规定4. 行政法律责任制度- 行政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种类- 行政法律责任的形成和免责 - 行政赔偿的法律规定二、劳动法律知识1. 劳动合同制度- 劳动合同的基本要素和订立 - 劳动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补偿2. 劳动标准制度-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 工资支付和保障制度- 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制度3. 社会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三、财务会计知识1. 会计基础知识- 会计的定义和核算对象- 会计的计量属性- 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编制方法2. 财务会计准则- 会计要素和会计核算科目- 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分析- 会计信息的发布和披露3. 会计核算方法- 企业的成本核算和借贷记账法 - 经济业务的处理和账务处理流程 - 会计报表编制和调整四、行政管理知识1. 行政管理基本概念- 行政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行政管理的目标和职能- 行政管理的原则和方法2. 组织管理- 组织结构和职权划分 - 组织协调和沟通- 组织改革和变革管理3.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的规划和配置 - 人力资源的招聘和选拔 - 人力资源的培训和评价4. 绩效管理- 绩效目标和评价体系 - 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 绩效改进和监督控制五、公共事务知识1. 公共管理理论- 公共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 公共决策和公共服务 - 公共治理和公共参与2. 政策制定与执行- 政策环境和政策形成- 政策实施和政策评估- 政策调整和政策推广3. 公共组织与公共部门- 公共组织的类型和职能- 公共部门的管理和运作- 公共部门的改革和创新以上是事业单位笔试中常见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事业单位招考备考之法律知识知识点总结
事业单位招考备考之法律知识知识点总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本科毕业生与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难度也在不断增大。
此时,大学生们在找工作时希望能够稳定且有前途的工作,而事业单位就成为了大学生的首选岗位之一。
因此,事业单位的招考备考也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旨在针对事业单位的招考备考,整理出相关的法律知识点,为广大考生提供参考。
一、宪法知识事业单位是在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机关各级和其它事业单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要想进入事业单位,宪法的相关规定就显得至关重要。
1. 根据《宪法》规定,公民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应该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什么?按照《宪法》规定,公民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应该依法享有以下权利:(1)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2)相信、不相信宗教的自由。
(3)受教育的权利。
(4)劳动和职业的自由选择权。
(5)婚姻的自由选择权。
(6)住宅的自由选择权。
(7)拥有和继承财产的权利。
(8)人身自由的权利。
(9)平等的权利。
(10)依法参加国家治理和管理。
2. 《宪法》给予国家机关何种权力?《宪法》规定,国家机关对于法律、法规的制定具有权力,对于人民群众的集会、示威、罢工、游行、结社行为具有管理、控制和限制的权力。
3. 国家机关是如何监督其职员的?按照《宪法》规定,国家机关对于本职工作有守法、廉洁、勤政、务实的要求,从而加强国家机关的监督,避免职员冒领公款,公权私用。
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的决定》颁布于1998年8月14日,是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方法之一。
1.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哪些职业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的决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以下职业要求:(1)尊重社会道德风尚,具有诚信、正直、团结合作和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操守。
(2)具有扎实的业务基础,熟练掌握相关业务知识,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事业编法律知识知识点大全
事业编法律知识知识点大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事业编是许多人渴望的职业选择之一。
既稳定又具有较高的职业发展空间,事业编考试对于法律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事业编法律知识点大全,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宪法法律知识点1. 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原则、国家机关的职权和行使职权的方式、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
2. 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基本权利,但也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限制。
3. 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各级国家机关有各自的职权,但职权行使要在法律的框架之内。
4. 司法独立和审判权的独立性:司法独立和审判权的独立性是确保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法院应当独立行使审判权。
二、刑法知识点1. 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是对犯罪行为实施的法律制裁,包括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数额、刑罚的种类和确定等。
2. 犯罪行为的认定:犯罪行为应当具备犯罪客观事实和主观要素,也就是行为人故意、认识和意愿的存在。
3. 刑事责任的追究:刑事责任的追究应当根据犯罪的性质和情节,对不同的刑事犯罪采取相应的量刑措施。
4. 刑法中的特殊规定:刑法中还对一些具体的犯罪行为作出了特殊规定,比如贪污受贿、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
三、民法知识点1. 民事主体能力:民事主体能力是指个人具有按照法律规定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的能力。
2. 民事行为的效力:民事行为的效力受法定和约定双重约束,必须合法并符合法律规定才能产生效力。
3. 民事权利的保护:民事权利的保护是法律的职责之一,当他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时,受害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4. 婚姻家庭法律关系:婚姻家庭法律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家庭财产关系、家庭纠纷等,需遵守法律规定和维护家庭和睦。
四、行政法知识点1. 行政行为的基本要素:行政行为具备行政机关的主体、行政法律关系、合法的形式要件和目的等基本要素。
事业单位法律部分重点考点归纳
第四章法律第一节法的概念、特征及作用法是由国家制定,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
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表现。
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的规范作用。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我国法的制定机关。
3.法的渊源是指法作为行为规则的具体表现形式,我国的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
4.法的实施,是指法律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实现。
法从公布之日起生效。
5.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4.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强制力保证实施现行法律存在为前提,是根据法律规定在人民之间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
主体、客体、内容组成:主体是指参与法律关系并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8.法律事实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
权利机关的监督;2.行政机关的监督;3.司法机关的监督。
10.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是:1.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的和外国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第二节宪法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规范国家权利和保证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2.基本人权原则;3。
法治原则;4.民主集中制原则。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知识(一)抽象行政行为:是指由行政主体作出的具有普遍拘束力的行政行为,一般表现为制定各种行政规则的行为,如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省人民政府制定行政规章,县人民政府规定行政措施等。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对特定事件或特定人所作的特定处理。
如对某一公民作同一个处罚决定,裁决一个复议案等。
详见2014年版75页。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而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所给予的行政制裁。
行政处罚的种类有七种:警告,罚款,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不予处罚的规定。
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为两年。
行政处罚决定程序:简单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下、对组织处以1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一般程序。
也称普通程序。
立案、调查取证、拟订处罚决定(行政机关负责人拟定决定,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应当集体讨论决定)制作处罚决定书。
送达。
听证程序。
行政机关作出处罚前,公开举行有利害关系的人参加的听证会,对事实进行质证、辩驳的程序。
适应的处罚种类: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可执照。
较大数额的罚款。
听证步骤:行政处罚执行程序。
收缴罚款分离(自收到决定书起15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款)可以当场收缴:20元以下罚款的;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当事人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可当场收缴罚款。
如果当事人没有正当理由逾期不履行,则导致强制执行。
即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将查封、扣押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行政强制措施。
行政强制执行。
详见2014年版78页。
行政行为的无效。
(1)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职权的行政行为;(2)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或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 (3)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职权的行政行为; (4)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 (5)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 (5)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包括哪些?(1)被确认无效的行政行为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2)行政相对人可以不受无效行政行为的拘束,并有权提出异议(3)有权的国家机关可以在任何时候审查并宣布相应行政行为无效,而不受时效的限制。
(4)行政主体因该无效行政行为取得的利益均应返回相对人,并对由此给相对人带来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行政法律的制定权专属国务院。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或批准、登记、认可等方式,允许其从事某项活动,行使某项权利,获得某种资格和能力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机关对内部的管理行为不属于行政许可。
无申请则不产生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的设定:(见1500题)普通许可。
(如驾驶执照、排污许可)特许(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公共资源的配置、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认可。
(确认申请人是否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核准(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
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登记(如企业登记、社会团体登记,确立申请人的主体资格)行政许可的期限:20日,集中办理的45日。
决定之日起10日内颁发、送达证件。
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
其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
行政法规可以在法律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地方性法规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
行政复议申请时效:60日。
可书面亦可口头申请。
行政复议撤销决定的适用情形有:超越职权。
滥用职权。
适用法律错误。
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
行政赔偿。
行政诉讼法。
刑法概述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罪责相适应原则(犯多大的罪,就应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并判处相应的刑罚)违反刑法的。
犯罪主体: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6周年的人犯罪,为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段。
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
聋哑人、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已满75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的主观方面(心理态度)包括犯罪的故意或者犯罪的过失,以及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犯罪的故意(明知,放任)一是直接故意(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间接故意(放任)犯罪的过失(应当预见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
即一是疏忽大意,二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不可抗力与意外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所引起的情形。
所谓不能抗拒,是指行为人根据当时的主客观条件,无力排除或防止这种结果的发生。
这不是犯罪。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个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另外,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于处罚。
教唆犯教唆他人实施犯罪必须是故意的。
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正当防卫:防卫行为的强度与侵害行为的强度基本相适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也没有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
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紧急避险。
为了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比如火灾、洪水、地震、暴风雨等。
动物的袭击,如恶狗咬人、猛兽的袭击。
犯罪分子的侵害,如为了躲避侵害而损坏他人住宅的门窗。
避险行为只能针对第三者实施。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犯罪既遂:指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完全具备的,是既遂;未能完全具备的,则不是既遂。
犯罪预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行为人尚未着手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
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人在着手实施犯罪的行为以前停下来。
犯罪未遂。
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
犯罪未得逞。
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
犯罪中止。
一是自动放弃犯罪。
二是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了的犯罪)(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刑罚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有主刑和附加型两类。
其中主刑有以下五种:1、管制。
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
2、拘役。
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
3、有期徒刑。
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20年。
4、无期徒刑。
5、死刑。
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包括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附加刑有以下三种:1、罚金;2、剥夺政治权利;3、没收财产保险、驱逐出境。
刑罚的具体运用:累犯。
自首。
数罪并罚。
缓刑。
减刑。
假释。
追诉时效。
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相关的几种常见犯罪:贪污罪。
挪用公款罪。
受贿罪、行贿罪。
巨额财产来路不明罪。
私分国有资产罪。
私分罚没财物罪。
滥用职权罪。
玩忽职守罪。
共九种。
民法公民下落不明满两年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宣告他为失踪人。
下落不明满4年的;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2年的;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证明不可能生存的,法院宣告失踪人死亡。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完全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18周岁(成年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
不满10周岁及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的民事活动必须由法定代理人代理。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
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必须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合同法。
订立合同的形式:口头形式。
书面形式。
推定形式(当事人仅用行为向对方发出要约,(传真)对方接受要约,做出一定或指定的行为作为承诺的,合同成立。
效力待定合同。
合同的主体不适合。
因无权代理而订立的合同。
无权处分行为。
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显失公平的合同。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
撤销权的行使。
无效合同。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者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0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
法定继承。
继承法公证遗嘱的效力最强。
知识产权法。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10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
民事诉讼法:证据:书证、特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
审理期限: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
缺席判决。
诉讼中止。
商法:有限责任公司: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转让出资必须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出资转让较困难。
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
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股东表决权,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公司财务,不必向全社会公开。
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3万元人民币。
不能发行股票,不能上市。
适用范围,中小型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