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学考复习课件:专题三 近
合集下载
浙江学考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必修3
世之有鼎革也。”以上言论属于( )
A.李贽
B.顾炎武
C.王夫之
D.黄宗羲
C [从题干材料“天地之化日新”“世之有鼎革”可知反映的是王夫之的 唯物史观,故选 C 项。]
3.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来限制君权的思想主张出现于
()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时期
D.明末清初
D [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限制君权, 故选 D 项。]
1.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 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 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
B [孟子和荀子的主张都强调了施政为民的重要性,B 项符合题意。]
2.太学的创建 (1)时间:汉武帝时期。 (2)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3)意义 ①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的标志。 ②带动了民间 积极向学的风气,在文化传播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③改变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使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 的人得到入仕的机会。 ④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2018-2019版历史必修3人民浙江版全程导学笔记课件:专
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
4.历史影响 (1)对中国 专制主义 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 大作用。 (2)汉代以来,其 法治 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 工具。
易混易错
韩非的“法治”思想不能等同于今天的“法治”思想
现代“法治”的目的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否定任何
3.代表及主张
代表人物 李悝 商鞅 主张
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主张用严酷的刑罚
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著有《 法经 》
废除 世卿世禄制度 ,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奖励
耕战,废除井田制;加强中央集权
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 道家 思想,
韩非 将法家理论系统化;加强 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3.庄子的思想 (1)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提出“ 齐物 ”的思想。
4.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庄崇尚 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
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法家思想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2.思想特点:奖励耕战,实施法治。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时空坐标
学习指导
学习本专题,一要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要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和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的观点来指导学习。
第 1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考试要求
必考:(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
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守株待兔
浙江专版2018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必考加试)二轮复习课件:必修2 专题总结2
(2)原因:党中央吸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借鉴外国经验,进行经济体制 改革。 (3)核心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 改变企业管理模式,实行政企分开。 (4)结果:解放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企业活力,国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3.20世纪90年代以来 (1)表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2)原因:党中央在总结经验和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 革的步伐。 (3)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 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把企业推向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结果: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3.对外关系上,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
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积极发展与世界各 国的友好关系。
二、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结构与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新中国成立初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1)表现: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 经济转变。 (2)原因: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苏联模式;急于实现工业化。 (3)核心内容: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4)结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进行工业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后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表现: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 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探究问题】 作为“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安徽凤阳县比上年绝对增长 370 多元 , 增加了 17 倍 ; 而 1980 年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浙江专版课件:专题一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精品
3.影响: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使新的经济因素和 新的 生产方式 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二、“海禁”政策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 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表现 (1)明王朝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朝贡 ”贸易体制,严加禁阻 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 (2)清朝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 迁海令 ”。 (3)明清有些时期短暂实行的所谓对外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 垄断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
[易错提醒] 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并非 都是负面的、消极的。封建社会初期,这一政策有利 于封建经济的繁荣,巩固了封建统治。封建社会后 期,随着工商业的日益活跃,这一政策压抑了社会经 济活动,妨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成长,导 致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潮流。
[轻巧识记]
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与影响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
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 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 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 “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 政策的背景。
[名师点拨]
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
(1)统治者反复强调以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 流价值取向。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 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 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
[提示] 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限
二、“海禁”政策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 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表现 (1)明王朝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朝贡 ”贸易体制,严加禁阻 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 (2)清朝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 迁海令 ”。 (3)明清有些时期短暂实行的所谓对外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 垄断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
[易错提醒] 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并非 都是负面的、消极的。封建社会初期,这一政策有利 于封建经济的繁荣,巩固了封建统治。封建社会后 期,随着工商业的日益活跃,这一政策压抑了社会经 济活动,妨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成长,导 致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潮流。
[轻巧识记]
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与影响
[材料一]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
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 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 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 “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 政策的背景。
[名师点拨]
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
(1)统治者反复强调以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 流价值取向。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 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 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打击商人。
[提示] 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限
2018届浙江高考历史(选考2)课件:3.3 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
必修主干整合 考点一 考点二
-7-
3.作用 (1)使行政权从王权中分离出来,有效避免了君主专制,维护了民 主制度。 (2)使行政权与立法权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有利于政治的稳定, 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方法点拨责任内阁制下内阁、首相、议会、国王的关系:内阁由 议会选举产生,获胜的多数党的领袖为首相并组阁,对议会负责;阁 员与首相集体负责,共进退;国王是“虚君”,是国家的象征。
专题三
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
必修主干整合 考点一 考点二
-2-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知识普查 一、光荣革命 1.背景: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了直 接威胁。 2.过程:1688年,议会(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邀请荷兰执政 威廉三世成为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被迫远走法国,复辟王朝的统 治结束。 3.特点: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 4.影响 (1)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2)为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政治基础。(国王权 力的来源已不再是神而是议会)
解析
关闭
答案
必修主干整合 考点一 考点二
-12-
2.(2016· 浙江文综)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 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 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 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 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 关闭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根据材料可知,“两百年的传统”“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行事 ”指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由于英国较早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从 C.英国 “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而推动英国经济的发展 ,故A项正确。材料与殖民主义无关,故B项错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
2018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课件:8-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精品
-9考点一 考点二 加试部分
(2)丧礼:19世纪末20世纪初,趋于简化,出现了新式丧礼。新中国 成立后,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 改革。 (3)饮食: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十分发达的国家,其中以鲁菜、粤 菜、川菜、淮扬菜影响最大,统称为四大菜系。19世纪40年代起, 西餐 传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 (4)民居: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 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 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中西合璧 成为典型特征。 (5)其他风俗: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 、迫令放足、破除 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 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男 装
女 装
-5考点一 考点二 加试部分
3.新中国成立后的服饰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以列宁装 、连 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2)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蓝、绿、 黑、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服饰逐渐自由开放。
-7考点一 考点二 加试部分
名师点拨 中国近现代社会服饰变迁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 ①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 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西方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②西学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中国人开始追求个性解放。 (2)特点: ①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向西方学习逐渐深入。 ②由过去的封建传统服饰向现代服饰趋进。 ③变化中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 的特征。
-11考点一 考点二 加试部分
考点二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一、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1.趋势:牵引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轿子、马车等传 统的代步工具,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如人力车、汽车等所取代;火 车、汽车、电车等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2018-2019版历史必修3人民浙江版全程导学笔记课件: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精品
[教你读史]
①③体现了黄宗羲“君臣分治”的思想;②是黄宗羲民本思想的体现。
[问题思考 ] 根据史料,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有哪些 “不脱儒家”
的思想,又有哪些“新见”。 答案 “不脱儒家”: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新见”:反对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答案
史论总结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和传统儒学的关系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c (2)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b (3)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b 加试:(4)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 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c
黄宗羲 思想
顾炎武
王夫之
侧重于批判封建 侧重于批判空洞、不切 侧重于批判唯心
实际的学术风气 主义的哲学
侧重点 君主专制制度
提示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主题一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
1.黄宗羲的思想
史料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
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
发展概况。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
考题演练
核心突破
巩固提升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评价 生产关系 发生了变化; 反专制主 为中国近代_________ 义 的思想家们提供了
社会 (1)政治上:批判 君主专制 制度, 反映了明朝末年_____
提示
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
①③体现了黄宗羲“君臣分治”的思想;②是黄宗羲民本思想的体现。
[问题思考 ] 根据史料,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有哪些 “不脱儒家”
的思想,又有哪些“新见”。 答案 “不脱儒家”: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新见”:反对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答案
史论总结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和传统儒学的关系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c (2)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b (3)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b 加试:(4)明清时期“提倡个性”“批判 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c
黄宗羲 思想
顾炎武
王夫之
侧重于批判封建 侧重于批判空洞、不切 侧重于批判唯心
实际的学术风气 主义的哲学
侧重点 君主专制制度
提示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主题一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
1.黄宗羲的思想
史料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
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
发展概况。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
考题演练
核心突破
巩固提升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评价 生产关系 发生了变化; 反专制主 为中国近代_________ 义 的思想家们提供了
社会 (1)政治上:批判 君主专制 制度, 反映了明朝末年_____
提示
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高考历史《选考总复习》课件专题1考点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史料实证
探究 以上史料反映了怎样的选官制度及其发展趋势?
提示
史论总结
1.图表记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2.科举制实施的作用 (1)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 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官 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3)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1)汉武帝时期,诏令中央和地方高官向中央举荐有德行和才能的人(贤良)做官。
际是门第)对当地人物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中正”所评定的品级,
3.科举制:考试选官的制度
(1)背景:门阀士族衰弱;庶族地主崛起。
(2)发展历程:隋朝创立,科举制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清发展为
八股取士。
(3)评价:(科举制是读书、考试、选官三位为一体)
化,相权日益被
分散直至丞相制
度被废除
六、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d) 史实 (1)秦朝:郡县制 (2)汉朝:①郡国并 行制;②设刺史 (3)唐朝:道、州、县 (4)宋朝:路、州、县 (5)元朝:行省制 (1)地方行政体制日益完善 (2)中央对地方控制日益严密 (3)地方监察体系日益完备 (4)地方权力日益集中到中央 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特点 趋势
微点拨
隋唐时期确立的三省体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皇权得以加强,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成熟。
答案
三、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b)
1.行政权:设中书门下(政事堂)掌管,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
称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增设 参知政事 为副宰相。
2.军事权:设 枢密院 管军事,长官为枢密使。
2018-2019版历史必修3人民浙江版全程导学笔记课件:专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课 汉代儒学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考试要求 必考:(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太学的创建b
加试:(3)科举制的文化影响c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
考题演练
核心突破
巩固提升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 儒家经典 批评 时政。 2.过程 (1)“ 焚书 ” :除《秦记》和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外, 其余全部烧毁。 (2)“坑儒 ”:秦始皇疑心儒生散布反对自己的言论,坑杀四百六十余人。 3.影响:“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 的一场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儒学 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
想的目的是什么?应如何认识? 答案 观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目的:加强君权,适应大一统的需要,同时为限制君权提供理论依据。 认识:它是一种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唯心主义思想。 (2)你如何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新”? 答案 ①从内容上看,在继承儒家民本、仁政思想的基础上,又融合了 其他思想,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 ②从特点上看, 儒学走向神学化、 官方化, 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提示
三、太学的出现
1.教育体制的设立
(1)中央: 汉武帝 时期,创办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 政治管理人才 的官立学校。 (2)地方: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 地方 教育系统。
2.影响 (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 官方化和 制度化 的标志。 (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 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第2课 汉代儒学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考试要求 必考:(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太学的创建b
加试:(3)科举制的文化影响c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
考题演练
核心突破
巩固提升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建立;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 儒家经典 批评 时政。 2.过程 (1)“ 焚书 ” :除《秦记》和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外, 其余全部烧毁。 (2)“坑儒 ”:秦始皇疑心儒生散布反对自己的言论,坑杀四百六十余人。 3.影响:“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 的一场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儒学 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
想的目的是什么?应如何认识? 答案 观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目的:加强君权,适应大一统的需要,同时为限制君权提供理论依据。 认识:它是一种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唯心主义思想。 (2)你如何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新”? 答案 ①从内容上看,在继承儒家民本、仁政思想的基础上,又融合了 其他思想,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 ②从特点上看, 儒学走向神学化、 官方化, 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提示
三、太学的出现
1.教育体制的设立
(1)中央: 汉武帝 时期,创办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 政治管理人才 的官立学校。 (2)地方: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 地方 教育系统。
2.影响 (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 官方化和 制度化 的标志。 (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 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2018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学考复习课件:专题九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专题九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专题九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轴线
考点突破
考法探究
-2-
专题九
一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时间轴线
考点突破
考法探究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b) (1)社会根源 私人所有制 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___________ 之间的矛盾。 ②市场供需矛盾:一方面市场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另 一方面美国国内贫富差距过大,社会购买力弱。 ③投机狂热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5-
专题九
一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时间轴线
考点突破
考法探究
②经过 a.1932年,纳粹党成为德国国会第一大党。 b.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政府总理,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c.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 凡尔赛和约 》,宣布实行普遍 义务兵役制。 d.1936年,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①原因: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基础薄弱;军部 好战势力的推动。
-4-
专题九
一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时间轴线
考点突破
考法探究
2.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b) (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①原因 a.历史原因:缺乏民主传统精神,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 大;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化了德意志的民族复仇情绪。 b.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国内矛盾尖锐,垄断资产阶级倾向 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 复仇主义 c.直接原因:希特勒领导纳粹党打着极端民族主义和________ 的招牌,获得人民、军队、垄断资产阶级的广泛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专题九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轴线
考点突破
考法探究
-2-
专题九
一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时间轴线
考点突破
考法探究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b) (1)社会根源 私人所有制 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___________ 之间的矛盾。 ②市场供需矛盾:一方面市场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另 一方面美国国内贫富差距过大,社会购买力弱。 ③投机狂热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5-
专题九
一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时间轴线
考点突破
考法探究
②经过 a.1932年,纳粹党成为德国国会第一大党。 b.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政府总理,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c.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 凡尔赛和约 》,宣布实行普遍 义务兵役制。 d.1936年,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①原因: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基础薄弱;军部 好战势力的推动。
-4-
专题九
一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时间轴线
考点突破
考法探究
2.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b) (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①原因 a.历史原因:缺乏民主传统精神,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 大;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化了德意志的民族复仇情绪。 b.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国内矛盾尖锐,垄断资产阶级倾向 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 复仇主义 c.直接原因:希特勒领导纳粹党打着极端民族主义和________ 的招牌,获得人民、军队、垄断资产阶级的广泛支持。
浙江专版2018届高考历史人民版(必考加试)二轮复习课件:必修3 专题13 专题总结
集中于天文学与理论研究 领域
采用实验方法,重点放在 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上 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的 思想基础
史学前沿
——关于“文艺复兴性质”的认识 观点一: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近代思想文化启蒙运动 瑞士著名的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通过研究认为,文艺复兴虽然披上了“复古”的 外衣,但并非是要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而是要创造出新的思想文化。文艺复兴所 萌发的“个人意识”,表明了近代西方的觉醒,是近代思想文化启蒙运动。 观点二:文艺复兴运动只是中世纪晚期的知识复苏运动
专题总结
通史坐标
问题整合 史学前沿
通史坐标
问题整合
一、【专题整合】 1.西方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1)古希腊时期的人文精神: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强调人存在的 价值和意义,崇尚人的理性,重视知识的作用。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 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3)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崇尚理性,提倡“天赋人权”,为批判封建专制 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呼唤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形成凸显人的情感和人性 的浪漫主义,使人文精神得到了深刻圆满的体现。
背景
主要 内容
以理性主义为核心,批判封建专 制主义、教权主义,追求民主、 自由和平等,设计资本主义社会 的理想蓝图
抨击君主专制,具有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
性质
资产阶级思想
封建思想
(1)传播了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 想,为北美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作了充 分的思想动员,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 的发展和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 会转变 (2)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 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课件专题提升(三)
2.第二次:农业合作化 (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核心内容: 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发 展,稳步前进,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国家 基本上实现了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3)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正确。由于“左 ”倾错误的影响,开始了“大跃进”和“人民 公社化”运动,出现了不切实际的浮夸风。 答案 B
【变式训练】
某地区的民谣说:“端掉‘大锅饭’,懒汉变勤汉;实行‘大包干’,粮 )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食大增产。”这首歌谣创作于( A.建国初经济恢复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解析
专题提升(三)
一、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第一次:土地改革
(1)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2)核心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 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结果: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 路。
【典例】
下图中《大豆过江》诗云:“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 )
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这种现象有可能发生在(
A.国民经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解析
从图片中大豆的形状与大小,以及图中的诗,反映出对现实不切实际的夸大,
二、新中国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变革 1.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 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
浙江专版历史学考复习课件:专题3 (共23张PPT)
一二
6.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b)
战役 名称
地域 范围 主要 意义
三大战役(1948 年 9 月
—1949 年 1 月)
辽沈战 平津战 淮海战
役
役
役
渡江战役(1949 年 4 月)
东北 华北 华东 长江中下游地区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 解放 南京 ,推翻了国民党政
的主力
权的统治
一二
三大战役示意图
一二
4.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b)
名 称
时间
领导者
意义
南昌 1927 年 8 周恩来 起义 月 1 日 等
、贺龙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 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
队的开始
秋收 起义
1927 月
年
9
毛泽东
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起 义受挫后转向井冈山
二
5.红军长征及其意义(b)
红军长征示意图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一二
各种史观看辛亥革命 (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近代 民族民主革命。 (2)从近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近代化运动,促进了中 国政治民主化、经济近代化、思想文化近代化。 (3)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中国与世界已紧密相连。 (4)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 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 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 大成果;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 化;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二
各种史观看辛亥革命 (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伟大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从近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次深刻的近代化运动,促进了中 国政治民主化、经济近代化、思想文化近代化。 (3)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中国与世界已紧密相连。 (4)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 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 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重 大成果;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大变 化;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物质文明也取得重大成果。
一
二
民国纪年法是以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为起始的纪年法。民国纪 年法和公元纪年法的换算:民国×年+1911=公元×年;公元×年1911=民国×年。如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可算出是民国20年; 反之,知道新中国成立于民国38年,要换算公历,加上1911,得出1949 年。
一
二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1)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 (2)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根本目的)。 (3)内容 ①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制 制度)。 ②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 被选举等项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权利)。 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 由法院独立行使(三权分立的原则)。 ④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 责任内阁 制)。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
二
一、辛亥革命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 (1)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领导的 民主革命 应运而生。 ②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在中国人面前第一次提 出“ 振兴中华 ”的口号。 (2)成立 ①概况: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主要成 员与部分留日学生在日本东京成立 中国同盟会 。 ②领导人:推举孙中山为总理。 ③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一
二
(4)意义 ①性质: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运动。 ②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一
二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
旧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不同 指导思想 点 革命前途 相同 革命任务 点 性质
一
二
(2)经过 北伐 ①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 。 ②1927年初,北伐军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③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 四一二 政变和七一五 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3)意义 ①性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 人民 所未有的 大革命。 ②作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 的侵略 势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
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反帝反封建 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一
二
2.中共一大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b)
中共一大 时 1921 年 间 党的任务:推翻资产 内 阶级,建立无产阶级 容 专政,消灭阶级差别, 实现共产主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的 成立,适应了近代以 意 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 义 展的客观要求,革命 面貌焕然一新 中共二大 1922 年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 为 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 反帝反封建 的民主革命纲领,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国情相结合的第一个产物
一
二
注意: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在党的最高目标上是一致的,均要实现 共产主义。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 “新”是指: (1)中国革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 (2)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有了明确的奋斗目 标,即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3)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一
二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运动(c)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口号和要求:“ 外争国权 , 内惩国贼 ”;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 贼。 (3)过程 ①前期:中心在 北京 ,主力是学生。 ②后期:中心转移到了上海, 工人阶级 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 的主力。 ③初步结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 上签字。
一
二
(4)意义: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 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 座丰碑。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 (1)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 反帝反封建 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 (2)意义: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 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 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 政的意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是 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一
二
2.武昌起义的爆发(b)
时 间 参加力量 结 果 影 响
1911 年 10 月 10 日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 中华民国 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3.中华民国的建立(b)
首 临时大总 国 建立时间 纪年法 政权性质 都 统 旗 1912 年 1 月 1 南 孙中山 五色 公历;民国 资产阶级革命 日 京 旗 纪年 政权
一
二
3.国民革命(1924—1927年)(b) (1)国民革命的兴起:第一次 国共合作 。 ①时间、地点:1924年初,广州。 ②内容:大会同意共产党员可以以 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③影响: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 革命统一战线 的正式建立。 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