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99年中小学国际教育专业知能研习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学习资料
致力于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六大素养树立学生成长“标杆”9 月13 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委托课题、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
该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 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 个基本要点。
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对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分析这六大素养,可以发现其中不少描述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比如,在文化基础主要表现描述中就包含“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在自主发展主要表现描述中包含“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在社会参与主要表现描述中包含“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等。
“对‘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这一教育最根本问题的回答和解决,必须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必须依靠科学的思考和方法。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方面。
”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带领研究团队承担这项教育部重大委托课题,遴选和界定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也是21 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林崇德介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黄荣怀教授的中文简历
黄荣怀教授的中文简历黄荣怀,男,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于湖南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知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游戏软件分会青少年保护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专家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信息化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专家组组长,《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中国远程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杂志和期刊的编委。
他曾任第六届、第八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程序委员会联席主席、第十四届国际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第十届计算机及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大会和第五届无线、移动和普适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国际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现任第五届高级数据挖掘及应用国际会议大会主席和亚太计算机教育应用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2008-2011)。
黄荣怀教授一直积极地探索如何通过开发新的工具和创造性地利用新方法来促进人类学习,特别在协作学习及其支持软件方面富有卓见。
他于198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自1988年以来,他从事了长达8年的数学课程的教学和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后转入教育技术的学习和研究。
从1997年开始,黄荣怀教授一直从事教育技术和知识工程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完成和在研项目40多项,包括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863”计划课题和其他各部委资助的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20余本。
一、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知识科学与工程、多媒体网络技术、信息安全二、教育经历z1981.9-1985.7,在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z1985.9-1988.7,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概率统计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严士键教授和刘秀芳教授;z1997.9-2000.7,在北京师范大学电子学系教育技术学专业攻读在职博士,师从我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何克抗教授,于2000年7月获理学博士学位。
何克抗
何克抗,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1937年8月生,广东省大埔县人。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东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长期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应用研究)。
已培养博士20多名,指导在读博士生12名;先后出版专著6部,主编教材12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多篇;自1978年以来,先后七次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其中特别奖一次,二等奖五次,三等奖两次,一次获北京国际发明展览金奖,拥有发明专利一项。
何克抗教授和他所领导的科研团队(以下简称何克抗团队)自九十年代以来主要从“教育信息化工程”、“中小学的教学改革试验”、“教师教育信息化”、“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建设”、“教育创新理论”等五个方面开展了研究与探索,下面着重将该团队近五年来所作研究工作介绍如下:教育信息化工程研究与实践积极参与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研发出一大批国内领先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教育软件产品(技术研发成果)。
1.1999年8月,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主持制定我国第一个“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该规范已于2000年5月由高教司正式发文在全国高校使用。
2.1998年底,在国内率先提出“城域教育网”概念。
随后在广东佛山市政府支持下,于1999年3月~2000年7月期间,由何克抗团队自主设计并独立承担全部软硬件工程,高质量地建成我国第一个“城域教育网”。
何克抗团队提出了包含“硬件设施、软件平台、资源建设和教师培训”等四要素并重的城域教育网全面解决方案,该方案目前已成为我国城域教育网的基本指导思想。
3.2000年6月,何克抗承担教育部委托研制项目“现代远程教学支撑平台”——为68所高校的网络学院和教育部资助的200多门“新世纪网络课程’提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统一教学支撑平台,该平台经权威专家鉴定,认为是我国第一个功能最完备且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
4.2001年10月28日,何克抗团队独立研制完成并开通了国内第一个省级大型“分布式教育资源网络系统”——广东省基础教育分布式资源网络系统。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发展——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本期专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小学阶段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基。
小学教师的任务光荣而艰巨,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小学教师培养任务任重而道远。
一、背景概述(一)小学教育专业办学历程从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小学教师主要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
199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指出教师教育体系逐步实现由三级师范(中等师范、高师专科、高师本科)向二级师范(高师专科、高师本科)过渡,小学教师培养主体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本科院校。
1998年,南京晓庄学院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小学教育本科专业。
2001年,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正式被列入我国教育部设置的本科专业目录。
随后,许多高等院校纷纷设置小学教育专业,将小学教师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
(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武汉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市3-14周岁学龄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到2020年,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年招生(入园)规模分别突破12.5万、12万、9万人,在校生规模分别达到35.4万、64.5万、25.3万人,分别较2015年增长31.7%、36.3%、30.4%,小学入学数量达到高峰。
随着武汉“超大城市”定位和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和学区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差距显著缩小,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达标率达到85%以上。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紧扣武汉及湖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内涵发展,加强专业建设,培养全日制小学教师,做好在职教师培训服务,为武汉及湖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小学教育专业人才支撑。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发展——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贺汪波杨梅该研究成果为武汉市职成教协会2020-2021年度科研规划课题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改革发展策略研究——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例”(编号:2020-11Y)阶段性成果。
从动机到能力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_OK
科学探究并不是一个从提出问题开始,到 解决问题为止的固定程序,而是一个学生可以 运用多种过程技能找到问题答案的过程。
这些过程技能包括:观察、交流、估计、 测量、搜集数据、分类、推断、预测、制作模 型、制作图表、假设、控制变量、下可操作定 义、探究等。
15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应从以下 四方面出发:
带来的科学教育新理念。 88年上海市一期课改推出以科学探究方
法培养为主的新教材。 95年引进《牛津》教材对小学自然教学
的影响。 90年代的STS运动——现代科技教育对
小学自然教学的影响。
3
2000年以后国家课改,新的课程 标准提出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 旨的新科学教育理念。 1、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3、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 4、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 5、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 养的形成与发展。
10
关于科学的概念 11、科学认为每一种现象都具有一个或多个 原因。 12、科学上给出的解释、理论和模型都是在 特定的时间内与事实最为吻合的。 13、科学发现的知识可以用于开发技术和产 品,为人类服务。 14、科学的应用经常会对伦理、社会、经济、 和政治产生影响。
11
学生形成科学大概念的基本过程是从 小概念逐步放大,包括爬梯子、拼图、分 阶段训练。所以学生的科学学习应该是基 于前概念的学习。
光在天花板上。光在电灯泡里。光在地板上。(绝大 多数10~11岁儿童都会把光等同于光源、光的效应或 一种状态,一直到初中才会慢慢建立起光是空间中一 种实体的概念。)
又如:地球是圆的。
有的小学生认为地球是个圆环。 有的小学生认为地球是两个半球,人在下面半球的平面 上。
13
科学课程有效教学法的特征: 探究的机会:指学生通过亲自参加探查来发展 自己的理解。收习理论:有意识地发掘学生对所研 究的现象与事件有关的已有的概念、技能和态 度。 形成性评价策略:不断地将有关系上想法和技 能的信息及时地提供给教师,能够促进学生的 主动学习。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8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一)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8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一)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8.12.18•【文号】教高[2008]10号•【施行日期】2008.12.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公布2008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2008]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各有关部门(学校)申请2008年度增设或调整专业的请示收悉。
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教育部、卫生部关于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医药教育若干问题的意见》、《教育部、公安部关于举办公安类专业教育有关问题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文件精神,以及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的评议意见,并在征得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安部对设置医学类、公安类专业意见的基础上,经研究,现将2008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印发给你们。
本次公布的高校新设置或调整的1662个本科专业和6个医学类专科专业(见附件1、2),可自2009年开始招生,其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修业年限、学位授予门类等均以公布的内容为准;不同意设置或调整的412个本科专业和14个医学类专科专业(见附件3、4),不得安排招生;需评估的4个医学类专科专业(见附件5),待评估合格后方可安排招生;同意撤销的11个专业(见附件6)的有关高校在校学生要按原培养方案培养至毕业,并保证教学质量。
ica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证书考点
I. 介绍ICA(International Chinese Association)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证书是针对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人员的一项专业能力认证。
通过考试取得ICA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证书,可以证明持有者具备了一定的中文教学能力和水平。
本文将重点介绍ICA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证书的考点,希望可以为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II. 考点1. 听力能力ICA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证书考试中的听力能力考点主要体现在考试过程中的听力测试部分。
考生需要通过听取录音来理解和把握授课内容,包括对话、讲座、教学内容等,以此来检验其对中文语音和语调的理解能力。
2. 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是ICA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证书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
通过口语测试,考官可以考察考生的中文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语音准确性和语法运用能力。
考生需要在考试中展现出自如的中文口语表达能力,包括对话、演讲、简要介绍等。
3. 书写能力书写能力是ICA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证书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
考试过程中,考生需要通过书写完成一定的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任务,以此来展现其对中文书写能力和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考生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准确、流畅地完成书写任务。
4. 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ICA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证书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
通过教学模拟和教案设计等考试环节,考生需要展现出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授课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来考察其作为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III. 注意事项1.充分了解考试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考试要求,包括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时间、考试地点、考试材料等。
只有了解了考试要求,才能在备考过程中有的放矢,避免盲目进行复习。
2. 注重语言实践语言实践是提高中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听、多说、多读、多写的方式进行语言实践,提高自己的中文语言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3. 注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能力在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考生需要注重对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
1999教育部文件开设英语课
1999教育部文件开设英语课摘要:一、引言1.我国教育部门对英语教育的重视2.1999 年教育部文件开设英语课的背景二、英语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1.英语课程的重要性2.英语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三、1999 年教育部文件的主要内容1.文件对英语课程的要求2.文件对英语课程教学的指导四、开设英语课的影响1.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影响2.对我国英语教育发展的影响五、结论1.1999 年教育部文件开设英语课的意义2.对未来英语教育的展望正文:一、引言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英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门国际化的语言,英语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对英语教育非常重视,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来推动英语教育的发展。
1999 年,教育部发布了一项文件,旨在进一步推广英语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二、英语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英语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能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英语在国际交流、科研、商务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好英语对于我国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三、1999 年教育部文件的主要内容1999 年,教育部发布文件,明确要求全国范围内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都要开设英语课。
文件对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
此外,文件还强调了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各地区加大英语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开设英语课的影响自1999 年教育部文件出台以来,我国英语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学生们的英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与国际接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开设英语课也对我国英语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英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结论1999 年教育部文件开设英语课,对于推动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培训讲座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目标 科学化、多元化 评价符合科学规范,单一评价转变为综合评价
01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科学建立评价制度
02
体现素质教育要求
以学生发展为核心 扭转评学生看分数、评学校看升学率的倾向 贯彻素质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育人为本,把学生发展作为工作出发点落脚点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
老师:对极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参加舞会,就是她的后妈没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没有用的,是谁决定她要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学生:她自己。 老师:所以,孩子们,就是辛黛瑞拉没有妈妈爱她,她的后妈不爱她,这也不能够让她不爱自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她才可能去寻找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 老师:下一个问题,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觉得没有人爱,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样有一个不爱她的后妈,你们要怎么样? 学生:要爱自己! 老师:对,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改变主要依靠经验与观察进行评价的做法
改变单纯强调结果不关注发展变化的做法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评价方式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评价方法
资料
查阅
问卷
调查
科学
抽测
现场
观察
个别
访谈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结果使用
01
结果呈现
02
评价报告
03
结果使用
04
反映学校的办学优势与办学特色
国际教育合作与学术研究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国际教育合作与学术研究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教育合作与学术研究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们不仅能够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创新,还能为解决全球性的问题提供多元化的思路和方案。
而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
国际教育合作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之间通过交流、合作,共享教育资源,共同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模式。
这种合作可以体现在学生的交换交流、教师的互访讲学、合作办学等多个方面。
通过国际教育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拓宽视野,培养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师则能够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术研究团队合作则是多个学者为了共同的研究目标而汇聚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协同工作的一种模式。
在学术研究领域,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才能解决。
例如,在环境科学研究中,可能需要生物学、化学、地质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共同合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
通过团队合作,能够整合各方的资源和智慧,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取得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然而,要实现有效的国际教育合作和学术研究团队合作,并非易事。
其中,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团队合作能力包括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分工合作能力、解决冲突能力等多个方面。
良好的沟通是团队合作的基础。
在国际教育合作和学术研究团队中,成员可能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和思维方式存在差异。
因此,清晰、准确、及时的沟通尤为重要。
成员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文化差异,避免因沟通不畅而产生误解和冲突。
协调能力也是团队合作中不可或缺的。
在合作过程中,需要协调各方的利益和需求,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例如,在国际教育合作项目中,需要协调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学分认定等方面的问题;在学术研究团队中,需要协调研究进度、资源分配、成果归属等问题。
分工合作能力直接影响着团队的工作效率。
国际教育合作与学术研究演讲技巧能力提升
国际教育合作与学术研究演讲技巧能力提升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教育合作与学术研究日益频繁和深入。
无论是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分享研究成果,还是参与跨国教育项目的交流与合作,具备出色的演讲技巧能力都显得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还能够增强与国际同行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的顺利开展。
一、国际教育合作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国际教育合作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让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有机会接触到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通过国际合作,学校可以开展联合办学项目,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提升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学术研究则是推动知识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界的学术研究合作能够汇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资源和智慧,共同解决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例如,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信息技术等领域,国际合作的学术研究项目正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演讲技巧在国际教育合作与学术研究中的作用在国际教育合作与学术研究中,演讲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
出色的演讲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示研究成果、分享教育经验、吸引合作伙伴,从而实现合作与交流的目标。
1、有效传达信息清晰、准确、有条理的演讲能够让听众迅速理解我们的研究内容和教育理念。
通过运用恰当的语言、图表和案例,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听众更容易接受和记住关键信息。
2、增强说服力一个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演讲能够增强我们观点的说服力,让听众更容易认同和支持我们的研究成果和合作方案。
通过引用权威数据、实际案例和个人经验,能够增加演讲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国际交流中,演讲是展示个人魅力和风采的重要机会。
一个自信、大方、幽默的演讲者能够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基础。
4、应对突发情况在国际演讲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如技术故障、时间限制、听众提问等。
国际教育合作与学术研究领 导力能力培养
国际教育合作与学术研究领导力能力培养《国际教育合作与学术研究领导力能力培养》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教育合作与学术研究已经成为推动知识传播、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而在这个领域中,培养具备领导力能力的人才至关重要。
这种领导力不仅能够引领学术研究的方向,还能够促进国际教育合作的深入开展,为解决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国际教育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打破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和交流。
通过国际教育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多元的文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拓宽视野,培养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同时,教育机构之间也能够相互学习和借鉴,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然而,要实现有效的国际教育合作并非易事。
这需要具备出色领导力能力的人才来推动和协调。
一个优秀的国际教育合作领导者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呢?首先,他们需要有卓越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国际教育合作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体系和利益诉求,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才能够消除误解,达成共识,推动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
这就要求领导者能够熟练运用多种语言,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并以开放、包容和尊重的态度与各方进行交流。
其次,战略规划和决策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领导者需要对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机遇,制定出符合合作各方利益的长远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时,能够迅速做出明智的判断和决策,引领合作项目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此外,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国际教育合作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理念、模式和技术,领导者需要敢于创新,勇于尝试,不断探索适合的合作方式和途径。
同时,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能够灵活应变,及时调整策略和方法,确保合作项目的持续推进。
学术研究领导力在国际教育合作中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个具有强大学术研究领导力的人,能够引领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取得突出成果。
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名师工作室通过考核
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名师工作室通过考核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门为国际学生提供国情教育的专业机构。
该工作室致力于帮助国际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情况,增进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该工作室对教师的考核要求非常严格。
首先,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他们需要通过专业考试和面试,证明自己对国情教育的了解和掌握。
其次,教师需要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最后,教师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国际教育经验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教学内容方面,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名师工作室注重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国情教育课程。
课程内容涵盖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同时,教师还通过互动式教学、课外实践和文化体验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中国观,树立正确的国际化视野。
除了课堂教学,该工作室还注重为国际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与指导。
教师通过定期的学习交流会、作业批改和答疑解惑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增进对中国的感情和认同。
通过考核,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名师工作室已经培养出一批受到国际学生和相关机构认可的优秀教师。
这些教师不仅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还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促进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他们的教学工作也为国际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国情教育服务。
在未来,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名师工作室将继续保持严格的教师考核标准,培养更多优秀的国情教育名师,为国际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国情教育服务。
国际教育合作与学术研究团队合作能力培养
国际教育合作与学术研究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教育合作与学术研究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显得愈发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知识的传播与创新,还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为解决全球性的问题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案。
国际教育合作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之间开展的交流与合作活动。
它涵盖了学生交换、教师交流、联合办学、合作科研等多个方面。
通过国际教育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拓宽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视野。
同时,国际教育合作也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在国际教育合作中,学术研究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关键环节。
一个高效的学术研究团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明确的分工协作、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团队合作的基础。
在国际学术研究团队中,成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语言、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清晰、准确、及时的沟通至关重要。
团队成员需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尊重文化差异,避免因沟通不畅而产生误解和冲突。
明确的分工协作是提高团队效率的重要保障。
在学术研究项目中,往往涉及多个领域和环节,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成员共同参与。
通过合理的分工,让每个成员发挥自己的专长,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同时,团队成员之间还需要密切协作,相互支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共同的目标和愿景是凝聚团队力量的核心。
在国际学术研究团队中,成员们可能有着不同的个人目标和利益诉求。
但为了实现团队的整体目标,大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做出妥协和调整。
一个明确、具体、具有挑战性的共同目标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团队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如研究方法的选择、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的不理想等。
团队成员需要具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1999教育部文件开设英语课
1999教育部文件开设英语课【原创实用版】目录1.1999 年教育部文件开设英语课的背景2.英语课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3.1999 年教育部文件开设英语课的具体内容4.1999 年教育部文件开设英语课的影响正文【1999 年教育部文件开设英语课的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也日益密切。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合作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国教育部在 1999 年发布了一份文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以提高国民的英语水平,促进我国与世界的交流。
【英语课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英语课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方面,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掌握英语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国际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英语是世界科研领域的通用语言,学好英语可以为我国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此外,英语也是各种国际性考试和评测的重要科目,如托福、雅思等,对于我国学生申请国外高校和进入国际性企业具有重要作用。
【1999 年教育部文件开设英语课的具体内容】1999 年教育部文件规定,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应将英语列为必修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逐步增加英语教学课时。
同时,要求学校加强英语师资培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此外,文件还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加强对英语课程的指导和监督,确保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1999 年教育部文件开设英语课的影响】自 1999 年教育部文件开设英语课以来,我国英语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
首先,全国范围内的英语教育普及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得更多的人有了学习英语的机会。
其次,英语教育水平的提高,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有力的语言支持。
最后,英语课程的开设为我国学生提供了更多国际化的发展机会,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之,1999 年教育部文件开设英语课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和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义务教育年限的国际比较
我国义务教育年限的国际比较义务教育年限是指国家规定的所有儿童应接受的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的基础,它为每个儿童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义务教育的年限也是国际上比较敏感的问题,各国的义务教育年限不同,其背后反映出了各国教育的不同特点和国情。
一、我国的义务教育我国的义务教育设置于20世纪初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基本上形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体系。
我国义务教育年限从1986年开始实施,当时设定的年限是6年,后来经过多次调整,目前的义务教育年限是9年。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截至2018年,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9%。
我国的义务教育主要由小学和初中阶段组成,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学制为6年,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的第二阶段,学制为3年。
我国的小学教育主要覆盖了6-12岁的儿童,初中教育则覆盖了12-15岁的学生。
在义务教育之外,我国还有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这些教育阶段的接受并不是义务性的。
二、世界各国的义务教育1. 美国美国的教育体系高度分散,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教育法规。
在美国,文盲问题一直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义务教育对美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美国联邦领导的规定,义务教育年限为12年,这对于一个发达国家来说是相当长的时间。
目前,美国的义务教育主要由小学和中学组成,小学的年限为6年,中学阶段又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共6年。
为了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覆盖率,美国领导在2001年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No Child Left Behind Act),鼓励州领导为低收入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援助和支持。
2. 日本日本的义务教育设立于19世纪末,它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日本的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比美国的长,基本上符合世界平均水平。
日本的教育制度分为5个级别,这些级别包括小学、中学、高级中学、大学和研究生院。
小学教育为6年,中学教育为3年,这两个阶段就是日本义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日本的义务教育中,特别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性教育,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1992年需由国家教委审批的专业目录内本科专业名单》的通知
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1992年需由国家教委审批的专业目录内本科专业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2.05.06•【文号】•【施行日期】1992.05.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1992年需由国家教委审批的专业目录内本科专业名单》的通知(1992年5月6日)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布点状况、近年来毕业生供需情况及趋势,依据我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暂行规定》,现将《1992年需由国家教委审批的专业目录内本科专业名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现行专业目录内已注明的“试办专业”、“个别学校设置的专业”以及拟增设专业目录外专业(含未正式公布目录的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仍由国家教委负责审批。
1992年需由国家教委审批的专业目录内本科专业名单一、社会科学1.博物馆学2.新闻学3.社会学4.政治学5.思想政治教育6.经济法7.国际金融8.世界经济(国际经济)9.国际经济合作10.企业管理(工业企业管理、商业企业管理)11.国际贸易12.工商行政管理13.经济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14.俄语15.德语16.日语(日本语言文化)17.专门用途外语(科技)18.专门用途外语(旅游)19.专门用途外语(国际贸易)二、理科20.数学21.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22.应用数学23.数理统计24.运筹学25.控制科学26.物理学27.应用物理学28.光学29.无线电物理学30.物理电子学31.微电子学32.化学33.应用化学34.环境化学35.材料化学36.食品化学37.植物学38.动物学39.微生物学40.生理学41.植物生理学42.遗传学43.细胞生物学44.生物化学45.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46.力学47.应用力学48.计算机软件49.计算机及应用三、工科50.地质矿产勘查5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52.光学仪器53.应用电子技术54.无线电技术55.电子工程56.半导体物理与器件57.电子材料与元器件58.物理电子技术59.光电子技术60.通信工程61.城市规划62.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63.化学工程64.建筑学65.生物化工66.精细化工67.工业管理工程68.食品工程69.物资管理工程70.建筑管理工程71.应用数学72.技术经济73.应用光学74.应用物理75.工程力学76.应用化学77.环境监测78.环境工程79.计算机及应用80.计算机软件81.工程热物理82.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四、农林科83.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84.动物生理与生物化学85.农业微生物86.实验动物87.森林生物学88.木材学89.林业经济管理五、医药科90.基础医学91.放射医学92.药理学93.中药鉴定94.卫生事业管理95.医药企业管理96.生物医学工程97.环境医学98.卫生检验99.营养与食品卫生100.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101.医学检验102.医学影像学103.医学营养学104.麻醉学105.护理学106.中医养生康复学107.科技外语108.图书情报学(医学·药学)六、师范109.学校教育110.学前教育111.特殊教育112.教育管理113.心理学114.电化教育七、体育115.运动训练116.体育管理117.武术。
国际小学教育
国际小学教育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教育作为社会的基础和未来的桥梁,显得更加重要。
国际小学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国际小学教育的定义、特点以及发展状况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什么是国际小学教育?国际小学教育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实行的小学课程,它不仅重视学科的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国际小学教育中,学校不仅依据当地的学术要求进行教学,同时也会采用国际教育体系和标准,发掘学生潜力,培养卓越人才。
同时,国际小学教育也鼓励学生体验多种文化和语言,培养跨越国界的视野和思维能力。
二、国际小学教育的特点1.注重个性发展:在国际小学教育中,教育者会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发掘自我潜能,从而达到综合发展。
2.倡导创新思维:国际小学教育不仅重视学生的知识传授,还会在学生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推动他们成为探究者和解决问题的人才。
3.跨文化学习:在国际小学教育中,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文化和语言,拥有跨越国界的宽阔视野,以及开放的思维方式。
4.学科融合:国际小学教育不仅注重教学,还注重视科学知识学习的机会在其他知识领域中扩展。
例如艺术、体育、社区服务等。
三、国际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截至目前,国际小学教育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国际小学教育的热度也不断上升。
然而,在国际小学教育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也面临很多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国际小学教育进入中国市场,语言环境及文化差异等因素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和挑战。
虽然在这些挑战面前很多家长并不退缩,但国际小学教育要想更完美地实行起来,仍需要不断努力。
其次,一些“国际小学”潜在的教育保障问题也暴露出来。
尤其是一些无证开办的“国际小学”在教育方面的真实水平值得商榷,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让学生的教育受到了侵害。
总之,在国际小学教育的发展中,我们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教育模式,同时也要对国际小学教育进行规范和监督,加强教育保障,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專業知能研習
國際和平海報創作比賽首獎
台中市五權國中學生陳郁旻
要推動國際教育?那麼您不能不知道…
全球化時代國際關係及其對國際教育的影響
21世紀跨文化議題及其對國際教育的影響
哪些潛在意識型態對國際教育產生重大影響國際教育與教育國際化的不同何在
我國中小學國際教育政策與行動如何
學校本位推動國際教育的方向與做法
目前先進國家國際教育的推動現況
報名開始囉!!Sign up right now!! 11/25-26 at中正大學
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專業知能研習實施計畫
一、依據:教育部委辦「中小學國際教育專業知能人力建置暨文化不利地區推廣計
畫」。
二、目的:透過以下主題的研習,培訓中央、地方、學校、民間國際教育專業人力,
成為各縣市及各校推動國際教育儲備人才
(一)瞭解國際教育運作的背景;
(二)瞭解國際教育的理念脈絡;
(三)瞭解其他國家推動國際教育的做法;
(四)瞭解我國國際教育的政策與行動方案;
(五)國際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探討與交流;
(六)建置國際教育專業社群網絡。
三、主辦單位:教育部
四、承辦單位: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五、協辦單位:嘉義縣政府教育處、嘉義市政府教育處
六、辦理時間:99年11月25、26日(星期四、五)
七、研習地點: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二館倬章國際會議廳
(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一段168號)
八、經費:
(一)本專業知能研習之課程、教材、膳食經費由教育部依規定編列支應。
(二)參加專業知能研習人員以公差假登記,其差旅費由其服務單位依相關規
定支給,所遺課務以公假排代。
九、課程設計:
課程內容安排如下表:
十、報名資格及人數分配
(一)教育行政機關:教育部及有意推動國際教育之縣市教育局(處)。
(二)學校行政團隊:有經驗或有意推動之學校行政團隊優先,參與學校需由校
長組團隊報名,本研習不接受學校教師以個人身分報名。
(三)非營利社團法人:多年來從事推動國際教育或交流之非營利社團法人。
(四) 本次研習培訓名額為250名,參與對象分配如下,原則依報名順序錄取至
額滿為止,惟實際錄取名單,本部得就地域資源、學校需求等因素酌予
調整。
1.教育部相關司處人員:5名、
2.地方政府教育行政機關人員:26名,每縣市業務主管及承辦人員1-2
人。
3.國中、國小團隊:134名,每校2人(團隊成員需包含校長)。
4.高中、高職學校團隊:80名,每校2人(團隊成員需包含校長)。
5.已推動國際教育或交流多年之我國非營利社團法人:5人。
十一、報名方式及截止日期
(一)報名方式:
1. 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所轄學校:
●各校欲報名人員,請逕向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報名。
●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請彙整有意參加所轄學校團隊「建議名單」
(如附表1)於11月10日(星期三)前傳送本案承辦單位:國立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游美如小姐(電子信箱:
miayu1211@)。
本部依各縣市政府教育局(處)「建議名單」分配參加學校,並通知得參加學校人員,於11月15日(星期一)前逕至國立中正大
學教育學研究所之計畫報名專網
(.tw/Register/)填妥報名資料(如附表2)。
2. 其他各類學校團隊或機關、單位代表:請於11月15日(星期一)前
逕至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之報名專網
(.tw/Register/)填妥報名資料(如附表2)。
(二)公告報名結果:經本部同意錄取之參加研習名單,將於99年11月18日
(星期四)公布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網站,教育部將以公文函
知參加者之主管機關,俾利參加人員辦理相關請假事宜。
(三)相關報名事宜,如有疑義,請聯絡本案承辦單位: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
究所游美如小姐(電話:05-2720411分機26256,傳真:05-2720875,電
子信箱:miayu1211@)。
十二、研習認證
(一)參與本次研習之學員就實際參與時數獲得「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
(二)全程參與本次研習與「教育部99年12月16-17日國際教育實務工作坊(共
24小時)」之學員獲頒「99年國際教育專業知能研習證書」。
十三、永續與獎勵
(一)專業社群網絡:教育部於會後輔導成立「國際教育專業社群網絡」,分
高中職及國中小兩組。
每一組皆得就「融入課程」、「國際交流」、「學
校國際化」成立主題專業社群。
由教育部提供經費與諮詢,專業社群
以定期研討方式發展該主題之實務知識、整理研習成果並建議必要研
習課程之內容。
(二)專家培育:全程參與本次研習與「教育部99年12月16-17日國際教
育實務工作坊」(共24小時)之學員,得加入「國際教育專業社群」,
進行定期的「進階研討活動」,表現優異者將遴選納入教育部國際教育
專家資料庫。
(三)行動計畫:全程參與本次研習與「教育部99年12月16-17日國際教
育實務工作坊」(共24小時)之學校,於未來申請教育部相關補助推
動國際教育計畫時,得優予考量(如就資格部分加分計算等)。
十四、中小學國際教育專業知能研習議程
(一)課程時數:12小時
(二)課程內容及議程如下表所示:
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專業知能研習議程
高中職組(地點:135研習教室)
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專業知能研習報名表
(縣市政府教育局處填報所轄學校建議名單專用)
教育部99年中小學國際教育專業知能研習報名表
(本次研習採網路報名,本表僅提供自行報名者參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