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国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二章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二章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要把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 管理水平和效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更要注 重法律手段。坚决扭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局部利 益和暂时利益的倾向,严肃查处违法案件。 其主要措施:一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 度;二是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金融、财税政策和产业政策, 增强对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力度;三是从中央到省、市、县、 镇(乡)五级政府建立环境管理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四是 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八)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环境保护法》第29条规定:“对造成 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限期治理。”所谓污染源限期治理 制度,系指对超标排放的污染源,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分别作出必须 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理达标的决定。这是一项强制性的法律制度。
继1978年国家安排第一批限期治理项目完成后,1989年国家环境 保护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又下达了第二批污染限期治理项目 140个,1996年国家下达了第三批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21个。
2.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进一步制定出我国环境管理 的大政方针:明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 是一项基本国策,确立了环境保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结束后,199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 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
所谓政策,就是指国家或地区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 而规定的行动准则。我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政策可以归纳为三大政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污染者付费”政策和“强化环境 管理”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的、地方的和各行各业 的中长期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二是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 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三是对城市实行综合整治。 2.“污染者付费”政策 其主要措施为:一是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二是对历史上 遗留下来的一批工矿企业的污染,实行限期治理。三是对排放污染 物的单位实行收费。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6章: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制度(20111114)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6章: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制度(20111114)

深圳的案例:简介《 深圳的案例:简介《深圳经济 特区环境保护条例》 特区环境保护条例》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向环境排放废 废气等污染物的法人、 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法人、其他组 织和个体经营者( 织和个体经营者(以下简称排污 ),应当依法向环保部门申领排 者),应当依法向环保部门申领排 污许可证。 污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申领的标准 和目录由市环保部门制定, 和目录由市环保部门制定,经市政 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排污单位申报登记
不执行排污申报登记的, 不执行排污申报登记的,由环境保护 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或者罚款的行 政处罚。 年国务院发布的《 政处罚。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华 年国务院发布的 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规定: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 规定: 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 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 事项的 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万元以下的罚款。 事项的,可以处 万元以下的罚款。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 度
关于开展2007年公众对城市环境 关于开展2007年公众对城市环境 2007 保护满意率调查的紧急通知 2007-12(2007-12-12 )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 度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 十一五 十一五”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十一五”城市环 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细则〉 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细则〉和〈全国城 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管理规定〉的通知》 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管理规定〉的通知》 环办〔2006〕36号 的要求, (环办〔2006〕36号)的要求,所有设市城市均 须开展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调查,由国 须开展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调查, 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按照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质 量规范进行调查, 量规范进行调查,地方政府应给予相应的经费补 助。总局在广州举办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 核培训班中也明确了调查结果得分将纳入考核总 并在《 分,并在《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 中公布。 告》中公布。

第七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

第七章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

水资源指数
中国可 持续发 展总体 能力
生存支持 系统
生存资 源禀赋
水土资源匹配指数
人均水资源 水资源密度 亩均水资源
水资源占全国份额 国土资源占全国份额
气候资源指数 生物资源指数
光合有效辐射 ≥10℃积温 年平均降水 年均霜日
人均NPP NPP密度 NPP占全国份额
总体层 系统层 状态层
变量层
农业投入 水平
物能投入指数 资金投入指数
中国可持 续发展总 体能力
生存支持 系统
资源转化 效率
生物转化效率指数 经济转化效率指数
生存持续 能力
生存稳定指数 生存持续指数
要素层
单位播种面积农机总动力 单位播种面积用电量
单位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 灌溉率
农户人均生产费用支出 单位播种面积农业财政支出
单位播种面积粮食产量 农业劳动生产力 粮食安全保证率 化肥利用效率 人均农业总产值
社会安全水平
社会公平指数 社会安全指数 社会保障指数
社会进步动力
社会潜在效能 指数
社会创造能力 指数
要素层
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例 废水排放达标率 废气处理率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森林覆盖率 自然保护区面积比率 水土流失治理率 人均造林面积
预期寿命 人口自然增长率 全社会文盲率 老龄化率
第三产业劳动者占全社会劳动者比例 城市化率 三人户占总户数的比例
(7)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 (8)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9)健全环境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10)参照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制定我国行动
计划。
阅读材料之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2001年修正)
总体层 系统层 状态层

【管理制度】环境规划与管理4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管理制度】环境规划与管理4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管理制度】环境规划与管理4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管理制度】环境规划与管理: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一、引言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环境治理尤为重要。

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中国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的实施情况、相关政策法规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由环保部门、行政机构、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构成,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环境管理体系。

具体包括环保部门负责监管环境保护工作、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实施环境保护、公民履行环境义务等。

三、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1. 环境保护法中国的环境保护法是环境管理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政府和企业的责任、环保部门的职责等内容。

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

2. 污染源监管制度中国建立了统一的污染源监管制度,主要包括排污许可制度、排污费征收制度、排污标准等。

通过对污染源的监管,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

3. 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致力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环境管理的新方向,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四、中国环境管理的挑战与对策1. 空气污染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一直严重,特别是大气污染。

应加强源头治理、完善排放标准、促进清洁能源使用等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

2. 水污染水污染也是中国面临的环境挑战之一,主要表现为河流、湖泊和地下水污染严重。

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3.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问题主要来自化工、农业、采矿等行业的排放,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应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加强土壤污染治理。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将不断完善和强化。

未来发展的趋势包括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环保法规执行力度等。

第八章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PowerPointP

第八章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PowerPointP
1972年6.5~6.16,联合国人类第一次环境会议召开,揭开中国环 保事业的序幕,高层人士逐渐认识到中国也有环境问题。
1973年8月,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通过了环境保护“三 十二字”方针和第一个环境保护文件《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 规定》。
1974年10月,国务院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之后,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机构和环境科研、 监测机构。
1979年9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环境 保护开始走法制建设的轨道。
这一阶段的主要成绩:
初步实现了对环境问题认识上的转变,环境污染问题不仅仅 是单纯的“三废处理转变,认识到解决环境问题仅依 靠行政手段是不够的,必须通过组建管理机构、制定法律法 规以及建立环境管理制度等综合措施实施管理。
▪ “谁污染、谁治理”
凡是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单位与个人,都负有治理 或补偿环境污染与生态损失的责任。其主要措施有: ——征收排污费和生态破坏补偿费。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 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 污染防治。 ——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 ——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国家规定在技术改造中 要把控制污染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并规定防治污染的费用要 占总费用的7%以上。
1984年5月,国务院作出《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并成 立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组织和协调全国环境保护工作。
1988年,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局,被确定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1989年4月,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提出新的五项环
境管理制度和措施,使环境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这一阶段的主要成绩:
第八章 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一、我国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

【管理制度】环境规划与管理4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管理制度】环境规划与管理4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管理制度】环境规划与管理4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管理制度】环境规划与管理4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一、前言为了贯彻落实中国的环境保护方针,落实环保法律法规,进一步改善环境,保护生命健康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主要介绍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制度,包括环境战略、规划、监管、教育和执法等各方面。

旨在匡助相关机构和企业了解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制度,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由以下机构和职能部门组成:(一)国家环境保护部门中国国家环境保护部门是最高环境保护机构,负责全国环境保护的统一规划和协调、政策研究、法律法规制定、环境信息发布和环境监测、监察和监督管理等职能。

(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方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保护部门,是地方政府环保工作的具体承担机构。

负责环境保护方针和政策的实施、环境监测和监管、环境伤害管理、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环境管理的督导等职能。

(三)环保执法部门环保执法部门是环境保护的司法执行机构。

负责加强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和调查、处罚环境犯罪和管理、促使企业合法合规等职能。

(四)环保科研机构环保科研机构是负责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检测、实验、应用和推广等职能的机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五)企业环保部门企业环保部门是企业的具体承担机构,负责企业环保工作的规划、落实、检查和调解等职能。

三、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主要由以下几个部份组成:(一)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中国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系统涉及环保方面的移民、大气、土壤、水、声、光、辐射等多方面,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

(二)环境规划中国将环境规划与经济规划并列并重视,在国家、地方和企业层面有严格的环境规划体系,其中主要包括全国环境保护规划、地方环境保护规划和企业环境管理规划。

环境规划与管理4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环境规划与管理4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收费 排污费管理
23
排污收费
排污收费对象: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排污收费的范围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征收排污费。对机动车、飞机、船舶等流动 污染源暂时不征收废气排污费;
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征收排污费。若超标排放污染物,加倍征收 排污费;
若没有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处置设施、场所, 征收固体废物排污费;若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家有关 规定的,征收危险废物排污费;
《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 境防治法》……
自然保护法
《草原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 法》、《矿产资源法》、《渔业法》……
环境行政管理法
通过制定法规的形式对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职权、行政管理 程序、行政管理制度,以及行政处罚程序等作出规定。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 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环 境统计管理暂行办法》……
2
第二节 中国环境管理体系
中国环境管理的方针和政策体系 中国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环境管理的制度体系 中国环境管理的机构体系
3
一、中国环境管理的方针和政策体系
4
中国环境管理的方针
1972年,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 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
1984年底,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升格为部委归口管 理的国家局,对外称国家环境保护局。
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国家环境保护局从原城乡建设环境 保护部独立出来,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199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职能配置、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设置正部级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总局内共设置10个职能司(厅)。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6章: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制度(20111115)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6章: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制度(20111115)
总量控制首先是一种环境管理思想, 总量控制首先是一种环境管理思想,同 环境管理思想 时也是一种环境管理的手段 环境管理的手段, 时也是一种环境管理的手段,即为了使 某一时空范围的环境质量达到一定的目 标标准,控制一定时间、 标标准,控制一定时间、区域内排污单 位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环境管理手段。 位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环境管理手段。
污染物实际排放总量超标的, 污染物实际排放总量超标的,原 则上不予通过验收
对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总量控 制指标,或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 制指标, 容量、 容量、大气环境或纳污水体达不到功 能区划要求, 能区划要求,又无污染物总量区域削 减措施的地区, 减措施的地区,暂停审批该地区新增 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 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按限期治理的时间、范围、性质, 按限期治理的时间、范围、性质, 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三种类型。 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三种类型。 两个阶段是由点源治理阶段发展到 区域综合防治阶段。 区域综合防治阶段。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三种类型是: 三种类型是: 区域性限期治理项目。 ①区域性限期治理项目。指对污染严重 的整个区域(或水域) 的整个区域(或水域)实行的限期治 理。如对某市某个区域污染的限期治 或市区某个水体的限期治理等。 理,或市区某个水体的限期治理等。
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的意义 它抓住了污染重点, ①它抓住了污染重点,因而具有显著的环 境效益。 境效益。 它在给企业压力的同时, ②它在给企业压力的同时,也给企业一定 的时间和自由度, 的时间和自由度,使企业可以规定的限 期内,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治理措施。 期内,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治理措施。 ③促使企业在规定的限期内去筹措治理资 金。
总结: 总结:环境管理制度的类型

环境管理体系和环保制度

环境管理体系和环保制度

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环境管理体系的定义
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环境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意义
明确组织架构和职 责分工
制定详细的环境管 理计划
实施环境管理体系 的培训和宣传
定期进行环境管理 体系的内部审核和 外部审核
组织:明确 组织结构、 职责和权限, 确保环境管 理工作的顺 利进行
环境管理体系与环保制度的目标一致 环境管理体系为环保制度提供实施框架 环保制度为环境管理体系提供政策支持 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
环境管理体系与环保制度的概念和目标 环境管理体系与环保制度的联系和区别 环境管理体系与环保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 环境管理体系与环保制度对环境保护的贡献
环境管理体系与 环保制度相互促 进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和技能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政府环保制度的环保制度的宣传和教育
环保制度的改进和完善
政府引导与支持:政府制定环保政策,推动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和环保制度 企业自主实践: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采取环保措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社会组织参与:环保组织、志愿者等参与环保活动,推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环境保护 公众意识提高: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共同推动企业实 现可持续发展
促进环境保护工 作与经济发展相 结合
推动政府、企业 和社会共同参与 环境保护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和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限 实施环保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规和政策,加强污染防治和资源节约利用 开展环境监测:定期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2016环境规划与管理第四章中国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2016环境规划与管理第四章中国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其他议案,审议和环境与资源有关的议案,协助全国
人大常委会进行资源环境方面法律执行的监督等。
该委员会的设立,使环境与资源保护在国家的最高权
力机关有了专门的负责机构,对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
护有着重要意义。
• “老三项”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规定所有建设项目,在
建设前对该项目可能造
成的影响进行科学论证 评价,提出治理方案,
五、转型提高阶段(2006至今)
2006年2月,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2008年年3月27日, 环境保护部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2009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 例》, 自2009年10月1日起 正式施行。
“十一五”期间实施了污染源普查
二、中国环境管理体系
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
、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1973年11月提出“三同时”要求。
1974年12月国务院成立环保领导小组。
这一阶段:国家法制建设薄弱、环境立法一片空白。
二、创建阶段(1979-1988)
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明 确规定了老三项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
(一)起步阶段(1973~1983年)
• 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73.8.5~8.20)的召开背景 1
大连湾污染事件—第一声警钟
2
3
北京鱼污染事件—第一次治理 c.72年6.5~6.16,联合国人-环会议— 中国环保事业的序幕
(一)起步阶段(1973~1983年)
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环保32字方针:全
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四章
(一)起步阶段(1972~1978年)

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1973年12月颁发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2
❖ 法律法创规及建重阶要段文件(1979年——1988年)
1978年国家颁布了新宪法,宪法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 治污染和其它公害。”
1979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81年5月,国家计委、建委、经委、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联合颁发 了《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974年12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正式成立。
❖ 行动:
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 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 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1973年11月,国务院批转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若干规 定(试行草案) 》。(第一个综合性的环境保护法规 )
4
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83年12月
❖ 党和政府明确宣布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 提出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 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 益统一”的战略方针
❖ 确定了符合国情的三大环境政策
❖ 会议明确提出了把强化环境管理作为环保工作的中心环 节,实现了思想认识和工作方式上的重大转变。
3
❖ 重要会议 1979年3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召开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1982年8月,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在北京召开。 1983年12月,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 机构: 1979年3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成都成立 1980年2月,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在太原市成立 1980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成立 1984年5月,国务院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 1982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成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并将原国务院环境 保护领导小组撤消,其办公室并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称环境保护局。 1984年底,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升格为部委归口管理的国 家局,对外称国家环境保护局。 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国家环境保护局从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独立出来,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专题3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专题3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与国家发展战略、宏观决策紧密结合在一起。
环境管理的目标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任
务更加具体,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二、方针和基本政策
二、我国环境管理的方针与基本政策
(一)环境管理的方针
“三十二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 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中国政府在1972年人类环境大会上提出。
——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的产生 (微观层次)。
“谁污染、谁治理”
凡是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单位与个人,都负有 治理或补偿环境污染与生态损失的责任。其主要措施有:
——征收排污费和生态破坏补偿费。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 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 专门用于污染防治。
展十大对策》,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4年《中国
21世纪议程》中确定了国家正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3年10月,召开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提出了推行
清洁生产、实施全过程控制的工业污染防治对策。
1996年7月,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跨
世纪的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启动了《污染物排放总量 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实施“33211”工程, 提出环境保护工作应实行“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 并重, 环境保护进入新的阶段。
并成立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组织和协调全国环境保 护工作。
1988年,成立国家环境保护局,被确定为国务院的直属
机构。
1989年4月,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总结确定了
八项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使环境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这一阶段的主要成绩: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6章: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制度(20111108)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6章:中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制度(20111108)


存在的问题:
2 、“三同时”管理制度
“三同时”制度与新的管理制度存在着 不协调性。
如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的矛盾;分散治理 与集中治理的矛盾。把总量控制的思想和集中 治理的思想纳入“三同时”制度中去,使“三 同时”制度更加适应新时期的特点,是我们现 正解决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三同时”制度今 后能否顺利实施下去的问题。
2.“三同步、三统一”的方针
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 护会议提出的“三同步、三统一” 方针,是迄今为止一直指导着我 国环境保护实践的基本方针。
“三同步、三统一”的方针
三同步:经济建设、城乡建设、 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前提,预防 为主)、同步实施(关键)、同 步发展(目的); 三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环境效益的统一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003年9月1日以前:
绝大多数都是建设项目
的评价;
2003年9月1日以后: 对规划项目和建设项目进 行评价, 管理方式上实现: 从项目型管理→综合型管理的转变
从微观管理→宏观管理的转变
从被动管理→主动参与管理的转变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具有法律强制性
2 、“三同时”管理制度
同时投产:要求完成同时施工的环保设 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运行。 其中,同时投产的前提是环保设施与 主体工程同时进行竣工验收,环保设 施经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可正式 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2 、“三同时”管理制度
“三同时”制度的作用 防止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措施。
3.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三大 政策的核心
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管理,控制 和减少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主要措施有: 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完整的国家 和地方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 如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 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等。

管理制度-02第二章环境规划与和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 精品

管理制度-02第二章环境规划与和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 精品
2021/2/21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2.1 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由我国的基本国 情所决定的
(1)五大资源短缺:(人均耕地25%、人均森林12%、人 均淡水25%、人均草原、人均矿产) (a)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生态破坏) (b)我国科技水平不高 (环境污染)
(2)能源结构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构成了我国 的主要环境问题;
②补救性的行政责任:责令排除危害、责令恢 复原状、责令赔偿损失、支付治理费用。
2021/2/21
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 2.环境民事责任
是指公民、法人因污染或破坏环境而侵害公共财产 或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或合法环境权益所应当承担 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污染环境的民事责任、破坏资源的民事责任 (1)排除危害、(2)赔偿损失 3.环境刑事责任 是指行为人因违反环境法,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的
2021/2/21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 实行“谁污染、谁付费”的政策措施 : 一是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清洁生产); 二是对环境污染企业实行限期治理; 三是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实行排污收费。 企业负责解决自己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不允许转嫁给国家和社会;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城市环 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设施建设和运行费用应由污染物 排放者合理负担。
2021/2/21
第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环境政策同环境规划与管理制度的关系: 环境政策是环境规划与管理制度的基础和
依据,由政策机关制定,追究行政责任; 环境规划与管理制度是环境政策具体体现,
是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的法定形式,由国家 立法机关制定,追究法律责任。
2021/2/21
第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

中国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中国环境管理体系与制度
▪ 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填报 环境影响登记表。
❖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包括下列内容:
▪ 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 预测和评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 证;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对建设项目 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五) 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由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广泛性,在其他部门法(如民法、 刑法、经济法、劳动法、行政法)中包括不少关于 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
如《刑法》在第六章中设立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5条第一款关于故意污损 国家保护文物、名胜古迹、尚不够刑事处分者处以 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的规定。
规定防治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环境的基本要求及相应的法律 义务。
规定中央和地方环境管理机关的环境监督管理权限及任务。
(三) 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针对特定的保护对象而进行专门调整的立法。它 以宪法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为依据,是 宪法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的具体化。因 此,一般比较具体详细,是进行环境管理、 处理环境纠纷的直接依据。分为以下几类:
⒉“谁污染谁治理”
①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规定在技术改造中 控制污染是一项重要目标,并规定防治污染的费 用要占总费用的7%以上。
②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根据企业对环 境污染的轻重和经济支持能力,规定出分期分批 治理任务,资金主要由企业和政府筹措。
③征收排污费和生态破坏补偿费。
⒊“强化环境管理”-三大政策的核心
㈡ 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谁污染谁治理” , “强化环境管理”
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①在宏观层次上,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和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和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

2021/11/11
第二页,共55页。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huánjìng bǎohù)方针政策体系
一、基本方针 1. 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
大家(dàjiā)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包括基本国策、总政策、基本政策、 具体政策四个层次。
第二章环境规划与和管理 (guǎnlǐ)的政策法规制度
标准
2021/11/11
第一页,共55页。
第二章 环境规划(huán jìnɡ ɡuī huá)与管理的政策、法规、 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第一节 我国环境保护方针政策体系(tǐxì) 第二节 环境保护法规体系(tǐxì) 第三节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tǐxì) 第四节 环境标准体系(tǐxì) 第五节 环境管理机构体系(tǐxì)
条件需要”等应定量化。
2021/11/11
2021/11/11
第二十二页,共5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与1995年对比) 1.结构(jiégòu)变化
章名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大气污染的 监督管理 第三章 防治燃煤产 生的大气污染 第四章 防治机动车 船排放污染 第五章 防治废气、 尘和恶臭污染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3. 持续发展战略方针: 199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
(huánjìng)与发展十大对策》;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huánjìng)与发展白皮 书》,确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目标、 政策框架和实施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环境管理立法机构
负责拟定并提出环境与资源方面的法律草案和有关的 其他议案,审议和环境与资源有关的议案,协助全国 人大常委会进行资源环境方面法律执行的监督等。
该委员会的设立,使环境与资源保护在国家的最高权 力机关有了专门的负责机构,对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 护有着重要意义。
1983年12月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 本阶段:陆续颁布了各种环保法规,环境立法取得进展 ,是环境管理逐步向法制管理方向发展。
三、发展阶段(1989-1995)
1989年4月第三次全国环保会议,推出新的五项环境管 理制度:环保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 核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 限期治理制度。
目前中国已制定的环境保护技术政策主要有:国家科学技术委员 会颁布的《中国技术政策:环境保护》蓝皮书,困务院环境保护委员 会颁布的《关于防治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及《关于防治大气污染 的技术政策规定》等。
三、中国环境管理的机构体系
国家、省、市、县、乡五级环境管理行政机构体系 – 14个职能司(厅、局) – 11个派出机构 • 6个环境督察中心 • 5个核与辐射安全督察站 – 省级环保局的机构设置与国家环保部基本对应,地、市简 化,乡设办。
(一)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
(二)环境保护(管理)的基本政策
1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综合治理的 政策
a.把环境保护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之中——先决条件。(五年计划)
b.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相结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根 本保证。(环境规划)
c.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
• “老三项”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规定所有建设项目,在 建设前对该项目可能造 成的影响进行科学论证 评价,提出治理方案,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避免盲目建设对环境的 损害。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类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 – 对象:
• 规划:报批前环评、专家评审、公众参与,重大者 需回顾。
• 建设项目 – 分类管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 评价工作资质:单位与人员
– 范围:中国领域、海域内的建设项目及市以上规划。
2. “三同时”制度
• 指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 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项目或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其防 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 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制度。
(一)起步阶段(1973~1983年)
• 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73.8.5~8.20)的召开背景
1 大连湾污染事件—第一声警钟
2 北京鱼污染事件—第一次治理
3
c.72年6.5~6.16,联合国人-环会议— 中国环保事业的序幕
(一)起步阶段(1973~1983年)
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环保32字方针:全 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 、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国家明令禁止的“ 十五小”、“新五 小”重污染企业
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
有色金属冶炼及矿山开发、钢铁加 工、电石、铁合金、焦炭、垃圾焚 烧及发电、制浆、化工、造纸、电 镀、印染、酿造、味精、柠檬酸、 酶制剂、酵母等污染较重的建设项 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由省级 或地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 责审批,不得简化手续,下放审批 权限。
的产生——关键。(环评严格把关)
2
“谁污染、 谁治理”的 政策
污染者付费——污染者负担
3
强化环境管 理的政策
强化环境管理措施,加强环境立法和执 法,健全管理机构和制度
1.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
1、小造纸。2、小制革。3、 两高一资项目
小染料。4、土炼焦。5、土 炼硫。6、土炼砷。7、土炼 汞。8、土炼铅锌。9、土炼 油。10、土选金。11、小农 药。12、小电镀。13、土法 石棉制品。14、放射性制品。 15、小漂染。16、小水泥。 17、小火电。18、小炼油。 19、小煤矿。20小钢铁。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等。 本阶段:环保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化阶段(1996-2005)
1996年7月:第四次全国环保会议。 1998年6月设置正部级国家环保总局;11月国务院颁
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003年9月《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实施
五、转型提高阶段(2006至今)
2006年2月,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2008年年3月27日, 环境保护部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2009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
例》, 自2009年10月1日起 正式施行。 “十一五”期间实施了污染源普查
二、中国环境管理体系
1973年11月提出“三同时”要求。 1974年12月国务院成立环保领导小组。 这一阶段:国家法制建设薄弱、环境立法一片空白。
二、创建阶段(1979-1988)
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明 确规定了老三项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 度、征收排污费制度。
1980年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标准等。
国家明令禁止 或限制的产业
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 多晶硅、风电设备等被列入产能 过剩和重复建设限制行业。
2.环境保护的技术政策
• 指以特定的行业或领域为对象,在行业环境保护政策许可 范围内,引导企业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和污染防治 技术的政策。
环保技术政策是技术指导性文件,不是行政管理规定,在实施中 不具有强制性,只供有关单位作为自律性依据,或制定污染防治对策 的导向性依据。
环境规划与管理 第四章
(一)起步阶段(1972~1978年)
中国的环境管理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以观 察员身份出席了1972年(6.5-6.16)联合国在斯德 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之后,中国便开始 了任务艰巨而又卓有成效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
c.72年6.5~6.16,联合国人-环会议— 中国环保事业的序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