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 示范带动 梯次推进1
学习解读2023 年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技术指南(试行)(讲义)
区管理要求,指导地方将重点区划定成果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国土空间规划做好衔接,落实好地下水污 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第四部分:《指南》的全文学习
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技术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十四五”土壤、地 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范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识别保护类区域和管控类区域,推动地下水环 境分区管理、分级防治,将《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工作指南》(环办土壤函(2019)770号)修订为《地下水 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工作。地市级、县级及其他行政区域的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可参照执行。
二是工作内容和技术路线。基于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内涵,进一步明确了重点区划定的基本任务,并按照保 护类区域、管控类区域确定了工作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技术路线。
三是技术方法。明确了保护类区域和管控类区域划定方法,细化了地下水富水性、质量现状、地下水脆弱性、 地下水污染源荷载等指标的评估标准。规定了报告文本、成果图、成果表和相关成果数据的内容、形式和结构。
3.2管控类区域划定
基于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估、地下水脆弱性评估结果,扣除保护类区域,划定管控类区域,结合地下水污染源荷 载评估结果,将管控类区域划分为一级管控区和二级管控区。
3.2.1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估
根据地下水富水性和质量现状评估结果,识别地下水功能价值高的区域。
(1)地下水富水性评估
以潜水为主,兼顾承压水。针对不同介质类型的含水层,根据地下水丰富程度,将富水性评估结果分为强、中 等、弱三个级别,评估方法见附录Λ,在GIS环境下计算得出地下水富水性分区图。
新型工业化道路具体实践总结_模板
新型工业化道路具体实践总结_模板新型工业化道路具体实践总结****区位于****市城区西部,面积162平方公里,辖3个农业办事处、7个城区办事处,总人口12万人。
近年来,我们紧抓****省建设中原经济区和****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科学求进、加快转型”的基调,突出项目支撑,加快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集聚,积极推进资源型工业向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积极探索工业转型之路。
201*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1亿元,是2009年的1.6倍,年均增长16.1%,增长率分别高于全省、全市0.9个百分点、2.4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完成108亿元,是2009年的4.1倍,年均增长达49.5%,增长率分别高于全省、全市24个百分点、27个百分点。
一、突出思想转型,增强发展意识。
****区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煤炭工业曾是****区重要支柱产业,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和枯竭,如何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成为发展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攻克发展难题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更新观念,推动思想转型,引领工业转型发展。
经过科学论证,大家认为****过去是以工业起家,现在是工业当家,将来还要靠工业发家,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基于这种认识,****确立了依托产业基础和优势,大力实施工业提升行动计划,打造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结构优化、效益显着的西部工业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针对各级干部中存在的消极思想,在全区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面推行“三个干什么”工作法,使每一名干部都“清楚应该干什么、思考能够干什么、看看工作干成什么”,着力树立主动发展、加快发展的观念,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精力统一到“建设西部工业城、打造北部后花园、构建和谐新****”的工作目标上来,把“投资到****,事事都好办”的理念落实到工作的细枝末节处。
省农委副主任柳涛在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座谈会上的讲话
省农委副主任柳涛在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座谈会上的讲话作者:来源:《吉林农业》2013年第02期2012年12月27日,省农委召开了吉林省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座谈会,全省种子、农机、粮食、蔬菜、果树、食用菌、土壤资源与环境、蚕业、人参标准化委员会等10个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领导及秘书长等近40人参加了会议。
省农委副主任柳涛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也是抓手和保证。
标准、监测、执法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三大支柱。
召开“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座谈会,是我省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批準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件大事,更是我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件大事。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针对农业面临的新阶段、新形势,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针对各产业发展的现状,开展深入的研究讨论,交流思想,理清思路,找准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使各技术委员会尽快承担起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主力角色,不失时机地加速推进全省农业标准化建设进程,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1.我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情况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农业系统按照标准化战略纲要的要求,在省质监局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农业标准化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呈现出快速良好的发展态势。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1制(修)定标准数量不断增加“十五”到“十一五”这10年,全省每年制定、修订和采用国际、国外先进农业标准都在100项以上,截至2012年底,共累计组织制定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2237项。
在保证农业标准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突出了标准内容、结构和水平的创新。
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了无公害、绿色、有机、非转基因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制定了农业机械化作业、节水农业、资源与环境等系列标准;为适应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满足名牌农产品战略实施需要,开展了企业产品标准、工艺流程、检验方法和管理标准的研制;以人参振兴计划和百万亩棚膜经济为切入点,开展了蔬菜、水果、食用菌优质安全生产和农产品设施生产等一系列技术规程的制定;以出口创汇型优质农产品基地为依托,在农产品加工、玉米淀粉、杂粮杂豆生产,人参、鹿茸等特产品生产加工方面,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50余项。
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思想库经济导刊902011 / 03我国农民数量众多,且分散度高,这些千千万万分散的农户如何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这是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三农”问题中的难题之一。
各地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业协会等组织,为解开这一难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自愿组建的合作组织,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将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业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通过政策引导和示范带动,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和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各类植保队、农机合作社、农技服务公司空前活跃。
2009年,耕地流转面积达到1.5亿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12.4%;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2.4万个,带动1亿以上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4.64万个,实际入社农户2100多万。
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在农产品生产向市场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从事专业化生产和营销的农户的需求不再仅是生产过程的统一,除了对生产服务、资产积累、管理协调、资源开发等功能的需求外,他们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有力的金融支持,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他们需要为其产品的销售提供完整、准确、迅捷的市场信息,以及更好的市场营销渠道;他们需要有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质量检验检测机制,产品就能打出品牌,占一定的市场份额,使我国的农业产业从劳动密集转为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有竞争力的产业。
为满足农民市场化导向的需求,近几年大量突破社区界限的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和中介组织应运而生,形成了各类由从事农产品生产或营销的专业农户组成的、超越社区界限的专业合作组织与社区集体组织相配合的新型服务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自愿参加的,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某一产业或产品为纽带,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资金、技术、生产、购销、加工等互助合作经济组织。
论如何以农村社区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_唐环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14卷 总第66期)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No.6 2012(Vol.14 Sum No.66)论如何以农村社区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唐 环(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四川南充637002)摘 要:农村社区化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抓手。
当前我国开展的农村社区化建设中存在着思路不清,难以持续发展;不顾实际,强行拆迁,急促冒进,一刀切式的合村并居;建设标准低下,缺乏长远规划;违背民意,群众参与积极性较低、投资渠道单一等问题。
对此,在农村社区化建设中必须要理清建设思路,科学决策部署,突出以人为本,注重科学规划,坚持示范带动,实现以点带面,强化政府引导,扩大投资渠道,激发建设热情,从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的加快,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农村社区化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抓手DOI:10.3969/j.issn.1009-4458.2012.06.088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12)06-0225-02 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1]这一决定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基点和平台,也因此使农村社区化建设成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力抓手。
由于一些地方没有深刻理解农村社区化建设的含义、缺乏长远且科学的规划布局、不能够深入基层了解村情民意以及为了打造“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等原因,导致目前我国开展的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着思路不清,难以持续发展;不顾实际,强行拆迁,一刀切式的合村并居;缺乏长远规划,建设标准及层次低下;偏离民意,群众参与积极性较低;政府自导自演,资金来源渠道狭窄等问题。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嘴山市关于实施“四大改造”推进工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嘴山市关于实施“四大改造”推进工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6.08•【字号】石政办发〔2021〕32号•【施行日期】2021.06.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嘴山市关于实施“四大改造”推进工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石政办发〔2021〕3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开发区管委会,中央、自治区驻石各有关单位:现将《石嘴山市关于实施“四大改造”推进工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石嘴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6月8日石嘴山市关于实施“四大改造”推进工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按照自治区工信厅《关于实施“四大改造”推进工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宁政办发〔2021〕3号)总体部署,利用三年时间(2021年—2023年),在工业重点领域实施结构改造、绿色改造、技术改造、智能改造(以下简称“四大改造”),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争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排头兵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聚焦制约工业转型发展瓶颈,加快实施“四大改造”,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二)基本原则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发挥企业在“四大改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内生改革动力,调动市场活力。
发挥政府在政策激励、系统推动等方面的引导作用,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智能引领,融合创新。
坚持以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作为技术进步、提质挖潜和降本增效的主要手段。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城镇化五大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城镇化五大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1.16•【字号】安政办发〔2021〕27号•【施行日期】2021.11.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城镇化五大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现将《安康市新型城镇化五大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1月16日安康市新型城镇化五大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为深入推进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五大行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开展五大行动为抓手,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点面结合、协同发力的基本原则,按照规划引领、系统推进、示范带动、高位建设、精细管理、精准考核的实施路径,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人口转移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城市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治理科学精细、城乡深度融合的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全省乃至西北地区高品质生活新高地,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力争到2025年,五大行动全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化解,城市环境更加生态宜居,城镇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全省乃至西北地区高品质生活新高地初步建成,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小城镇建设论文1000字
小城镇建设论文1000字小城镇建设论文1000字 1按照县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开展支持发展小城镇专题调研提纲的要求,我镇组织力量利用两天时间对发展小城镇、农民工向城镇积聚情况进行了周密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城镇建设现状**镇位于**县西北部,两市三县交界,总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58个行政村,是省级中心镇、全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一)城镇建设近年来我镇将城镇建设作为重头戏来抓,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不断提升城镇的承载和服务能力。
在建设过程中突出特色,打造,统一规划图纸,一条街道一种风格、一种情调。
构筑起“三纵四横”路网框架,建成区从0.3平方公里扩展到1.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七街一城一市一园”的城镇格局;同时对城镇东、西、北三个出口进行改造,形成了“四季长青,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明显改善了城镇面貌。
在城镇建设中,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先急后缓、突出重点,以人为本、实用为上”的原则,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建设了建筑面积26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办事;投资280余万元建设了**镇中心敬老院,五保老人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供养目标;投资1635余万元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使全镇居民都用上了优质自来水;投资200余万元的**汽车站竣工通车,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同时,对**中学、**卫生院、仁和园、文体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城镇管理城镇发展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
为改变小城镇“重建轻管”、“有硬件,无软件”现象,我镇注重管理方式、观念、制度和机制创新,积极推进小城镇管理由“乡村管理型”向“城镇管理型”转变。
制定出台了《**镇小城镇管理办法》,与城镇居民、经营业户签订了门前“五包”协议,使城镇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编发了小城镇管理“三字经”,营造出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市共同配送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14〕170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市共同配送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市共同配送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14〕170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城市共同配送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12月24日重庆市城市共同配送工作方案为加快发展城市共同配送,降低物流成本,缓解交通压力,促进城市配送体系建设,根据《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国发〔2014〕42号)、《商务部关于推进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工作的指导意见》(商流通发〔2012〕211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完善城市配送体系建设的意见》(渝府发〔2014〕57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要求。
城市共同配送要围绕城市配送体系建设,坚持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示范带动、梯次推进的原则,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缓解城区交通拥堵为目标,以公共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为载体,以现代信息和物流技术为支撑,以整合优化物流资源为重点,加强统筹规划、创新配送模式、培育市场主体、完善配送网络、优化通行管控、强化市场监督,推进城市共同配送一体化发展,着力提升城市配送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加快构建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城市共同配送体系。
(二)建设目标。
到2020年,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基本形成,城市电商物流末端共同配送点基本覆盖,城市共同配送率(含集中配送率和统一配送率,下同)达到30%,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共同配送网点覆盖率达50%左右、其他区县(自治县)达到40%左右,第三方物流成为城市配送重要力量,物流费用明显降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本构建现代城市共同配送体系,为工商企业和城市居民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配送服务。
《对标先进,查找差距》工作方案
《对标先进,查找差距》工作方案为扎实推进我单位“对标先进,查找差距”活动,进一步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创一流、争上游的浓厚氛围,深化“全面对标”活动,达到对标先进典型,查找差距,奋力赶超,实现整体提升的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立足我单位实际,以赶超本行业、本系统先进、争创全市先进单位为目标,对照上级主管部门XXX市疾控中心,提高工作标准,定位发展目标,通过全方位开展对标定位行动,站在高处看自己,创先争优不停步,真正使人人争一流、事事争一流、时时争一流成为全体职工的共同追求和一致行动。
二、基本原则对标活动中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先进性原则。
高标准选择标杆,瞄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同行最佳典型进行对标。
二是可比性原则。
选择的标杆,基本情况与自身类似相近,做到可比、能学。
三是针对性原则。
注重区分主次、突出重点,把整体对标与单项亮点对标有机结合。
四是时效性原则。
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在直观学习标杆经验做法的同时,注重学习标杆单位的精神、作风、思路、举措,并与自身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三、总体目标“对标先进”要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单位各级领导重点在凝聚力、战斗力上对标,查找班子、队伍、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差距,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战斗堡垒。
要对照争创白求恩杯竞赛优胜单位的基本要求,深化医德教育,增强队伍素质,全面提升业务技术水平;共产党员重点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上对标,查找党性修养、能力水平、工作业绩等方面的差距,要对照争当白求恩式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像白求恩同志那样“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像白求恩同志那样对技术精益求精,潜心学习钻研技术。
忘我工作,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不以职业权力谋私,不弄虚作假,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争当优秀共产党员。
“查找差距”要全员参与。
单位职工要围绕实现对标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形成全员争创局面。
2022最新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
2022最新小城镇建设论文3000字论文题目:新型城镇化助力镇宁同步小康摘要:镇宁自治县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山水城市和美丽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百花齐放。
镇宁自治县以产业兴城镇、绿色显安宁为主题,按照全域镇宁、产城互动、景城一体、城乡统筹要求,大力建设以五型城市为载体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力求建一流精品,传千年经典。
应势而谋提高城镇化质量镇宁抢抓___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镇宁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的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山水城市和美丽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百花齐放。
抓产城融合。
坚持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三次产业为支撑,产、城、园联动,实现空间上产城共进、布局上功能分区,建设充满活力的开放创新型城市。
优化工业园区布局,构成三大工业产业园区鼎足成型,就地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6260人就业。
促进山地农业产业与城镇化互动融合,各级各类农业产业示范园各具特色,带动1.07万农民增收致富。
推动总部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发展,晨春石业、顺立达纺织、汇景纸业、天韵石尚等基地总部先后启动建设,西南石材交易中心、镇宁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互动、相互支撑。
抓绿色协调。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规划设计充分融合镇宁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元素,建设内涵多元的山水田园型、绿色生态型、历史文化型城市。
做好山与水的文章。
紧紧围绕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目标,依山傍水进行规划发展,建设真武山、云盘山、蝴蝶山、青龙山等一批山体公园,打造红旗湖公园,推进白马湖森林公园建设,美化穿城河沿岸生态景观,山水田园城市初具规模。
经营好绿色生态资源。
重点实施城市绿化工程,推进山体、通道、道路、景观绿化建设,打造百里绿色长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9.32%,绿色生态的城市概念深入人心。
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对策建议
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农村公路事业的长足发展,县乡道路里程大幅增加、质效显著提升,既方便和改善了农业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也助推了农村经济繁荣发展,在广大群众中树起了农村公路的良好形象,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还存在着主体责任不到位、建养资金匮乏等制约因素,结合工作实践,比照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先进经验,建议“四好农村路”创建应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强化领导,大员靠前。
到2020年,要全面完成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中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强化领导、强力组织,把这项工作定位到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小康路上,绝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农村交通而掉队”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建议实行县、乡、村三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切实把这项工作纳入县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重点工作中,力求做到县级四大班子领导每月应挤出1天时间,专题研究、解决、指导“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每周应挤出1天时间,深入辖区内“四好农村路”建设一线,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村级主要领导,应将这项工作常态化,坚持每天上路,关注、服务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此建议旨在为扎扎实实作好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领导保障。
示范带动,梯次推进。
综合县域农村公路实际状况,全面调查筛选,把工作的突破口定位在基础条件相对好一些、建设难度较小的区域,高标准打造“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区,树好典型,以点带面,为全面建成“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当好先行。
同时,应编制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总体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实现一年一个台阶,分步梯次推进,并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和“经验突出、可推广、可复制”的原则,开展“四好农村路”优胜单位评选活动,把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工作、政策支持力度大、资金投入保障好、农村公路路网完善、建设质量好、管养工作到位、服务水平和运营水平较高的乡镇办选拔出来,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推进方案3篇
推进方案3篇推进方案3篇推进方案篇1一、目标任务整乡镇推进”示范工程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推进方式,按照示范带动、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由过去“分布式”的面上抓村,转变为“席卷式”的整乡镇推进。
要通过一年时间的整体推进,使我村级党组织达到“五个好”目标,实现“组织体系健全、班子功能增强、党员素质提高、工作机制完善、服务保障有力”。
二、推进方法1、成立组织机构。
为确保“整乡镇推进”示范工程顺利实施,村即时成立“整乡镇推进”示范工程领导小组。
组长:蔡以军;副组长:鲍文元;成员:鲍文锋魏章美。
并安排鲍文锋同志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2、制定推进方案。
村党支部按照乡党委“整乡镇推进”目标要求,制定实施方案,确定推进目标,明确工作任务,落实推进措施。
按照“五个好”的要求,积极寻找差距,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
3、加强阵地建设。
根据乡党委的统一要求,新建活动场所一般不少于200平方米,党员活动室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60%,规划方案《乡镇工作推进方案》。
完善配套设施,做到标识清楚,功能齐全按照“五个中心”的要求,发挥活动场所作用。
今年我们将完成村级活动场所迁址新建工作,计划在2022年元旦前竣工并交付使用。
4、健全工作制度。
对照规范化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常效机制文件精神,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制定一套议事决策、民主管理、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制度以及其他各项配套制度,从而形成比较完备规范科学的制度体系,促进乡、村党组织各项工作的规范化。
在已规范的制度基础上,充实完善有关制度,对各项制度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样式、装裱上墙。
5、发挥党员作用。
切实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全面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七大载体”,健全促进党员发挥作用的实践机制,积极搭建致富群众、服务群众的实践平台、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在“整乡镇推进”中的骨干带动作用。
和美乡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和美乡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摘要:国家重视对乡村的改造与整改,“和美乡村”的理念一经提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
本文首先探讨了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统筹结合、协同推进,试点先行、梯次铺开三个方面,分析了和美乡村建设策略,旨在进一步加快我国各地区和美乡村建设进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和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策略;思考前言:近年来,“和美乡村”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在政府文件中,建设“和美乡村”的奋斗目标被一次次提及,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与整治也成为近几年乡村整改的重头戏。
自此,我国各地便吹响了进行和美乡村建设的号角。
下面笔者针对和美乡村建设相关内容展开探究。
1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1规划设计科学性、合理性有待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强的工作,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需要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阶段进行,既要考虑近期乡村建设、改造效果,又要兼顾到未来的长远发展。
我国乡村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各个乡村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和历史文化等存在较大差距,在开展乡村建设工作时,内容、形式大不相同。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农村违章建筑较多,面临违章建筑的拆整问题。
一些村庄普遍面临用地紧张,缺乏建设用地同时无法保证一老一少活动场地的集中,未能考虑互相照顾的现实需求。
一些乡村规划没有结合自身资源条件,盲目引入现代化城市发展理念,对乡村加以改造与优化,根据城市的生活方式,实行农民生活、生产方式,毫无疑问,这样做是不合适的。
还有一些乡村在规划中过于重视经济发展,土地使用不科学,环境污染不重视,这也阻碍和美乡村建设步伐。
1.2村容村貌难以协调,文化特色不够突出村容村貌是和美乡村建设的第一视角,文化特色是和美乡村建设的独有名片。
目前,我国乡村面貌形态各异,许多地方对村民建房和改造的管控不够,乡村整体建筑风格、绿化体系、景观造型等内容难以统筹建设,加之大部分村民在建造房屋时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造成整个村庄建筑风格混乱,乡村村容村貌难以协调,基本上都是基于村庄基础建设的投入。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指引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指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1.12.29•【字号】内科发成字〔2021〕15号•【施行日期】2021.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正文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指引的通知各盟市科学技术局,满洲里市工信和科技局,二连浩特市教育科技局:为贯彻落实《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指引的通知》(国科发创〔2017〕304号)精神,加快推动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工作,我们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指引》。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2021年12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指引为贯彻落实《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指引的通知》(国科发创〔2017〕304号)精神,加快推动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工作,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指引。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面向社会需求,服务经济主战场,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全面加强示范区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发挥示范区资源集聚、转化应用和辐射带动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为自治区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科技支撑。
二、建设原则——统筹推进。
根据自治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实际,合理规划,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示范区建设。
——聚焦特色。
从全区经济社会需求出发,结合各盟市的区位优势、产业布局、资源条件和科技特点,组织建设符合当地特色的示范区。
——协调联动。
加强自治区与盟市组织协调,强化盟市建设主体作用,集聚各层级创新力量和科技资源,形成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工作机制。
乡村振兴要坚持规划先行
乡村振兴要坚持规划先行作者:暂无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2019年第10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那么,乡村振兴该从何处着力?在具体工作推进中该干什么?怎么干?本刊“平说乡村振兴”专栏继续邀请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专家、遂宁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石平教授主讲,分享他的精彩观点。
石平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专家、遂宁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教授乡村振兴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应该从哪里着手?我认为,乡村振兴要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
规划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高标准建设的基础。
乡村振兴要少走弯路,就必须抓住“牛鼻子”,在规划上下大功夫、真功夫。
乡村振兴绝不是“村村振兴”,也不是“同步振兴”。
每个村自然条件千差万别,要素禀赋各不相同,发展水平参差不一,生态环境差异很大,不可能做到齐步发展,也不可能一起振兴,只能分类指导,分地施策,分步振兴。
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时,要对每一个村的实际情况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分析解剖,把握实情,实事求是地提出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和发展路径。
对发展条件较好的村,如靠近城市郊区、交通枢纽、旅游景区、工业园区的村,或者特色产业突出、生态特征鲜明、文化资源厚重的村,应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示范带动率先振兴。
对暂时条件还不具备的村不能强求,这些村可以涵养生态,蓄积力量,首先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改善人居环境,最终厚积薄发实现振兴。
对自然生存环境条件恶劣,不适合人居的衰退型村庄,要循序渐进地组织移民搬迁,恢复自然生态,不一定“就地振兴”。
不要违背乡村发展规律去所谓创造条件搞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一个历史任务,绝不是通过短时间突击就能达到目标。
欲速则不达,对乡村振兴要有足够的耐心,更要对历史负责。
既要只争朝夕,更要脚踏实地,不要干劳民伤财的事情。
一定要克服急于求成、急躁冒进情绪,不搞“运动式”“一刀切”的形式主义,不做“百日会战”“插白旗”等急功近利的事情,不要搞三天一检查两天一考核,不能用简单化的行政命令来推动乡村振兴。
立足镇情 准确定位 发挥优势 加快发展
---------------------------------------------------------------范文最新推荐------------------------------------------------------ 立足镇情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立足镇情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加快发展蓼泉镇地处临泽县城西北25公里处,东与鸭暖乡毗邻,西与高台县巷道乡接壤,北依黑河与平川镇隔河相望,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光、热、水、土资源丰富。
全镇土地面积125平方公里,现辖9个行政村、110个合作社,总户数4691户,总人口17542人。
一、近年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近年来,蓼泉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县党代会、人代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高举发展和改革的旗帜,紧抓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止2007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67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96元。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建设农业强镇为目标,依托绿源、奥瑞金、天森番茄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继续对日光温室发展给予大力的政策和资金扶持,通过典型推、政策引、资金促等措施,做大做强日光温室产业。
已建成日光温室专业村6个,全镇日光温室累计达到2265座。
温室蔬菜品种发展到葡萄、西瓜、香瓜、黄瓜、辣椒等20多个。
依托蓼泉蔬菜运销协会,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打响了“蓼”字号蔬菜品牌。
以规模养殖小区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建成下庄村奶牛养殖小区和上庄、双泉、蓼泉等4个规模养殖小区及新添、蓼泉、唐湾1 / 8等3个暖棚养牛示范点。
wWW.ybASK.om累计发展养殖大户1600户,猪、牛、羊、鸡各类牲畜年饲养量达到35万头(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规划示范带动梯次推进
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共郏县县委郏县人民政府
(2011年8月)
近年来,我县按照中央20字方针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整合自然村、确定中心村、抓好示范村”的要求,在全县8个中心乡镇、83个中心村“两个规划”指导下,坚持“突出重点、培育亮点、全面安排、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着力搞好宣传发动、统筹联动、示范带动和政策促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0年,全县启动新村总数、规模以上中心村奖补资金数、农户建房奖补资金数均列全市第一。
2010年7月15日,《平顶山日报》头版以《让农民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为题,对我县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报道。
在去年9月份召开的全省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启动会议上,我县作为全省6个先进县之一,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7月12日,全省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圆满召开。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形成加快建设新农村共识
一是外出学习。
为加强各级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理解,提高建设新农村的内在动力,我们先后组织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中心村支部书记及部分农户代表近千人次,先后到新
乡、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参观学习,实地考察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产业培育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再鼓干劲。
同时,我们还对中心村党支部书记集中进行专题培训,帮助他们解答什么是新农村、为什么建新农村、新农村怎样建、新农村谁来建等问题,提高他们对建设新农村的认识。
二是内部动员。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多角度、多形式开展宣传发动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树立主体意识,逐步炒热广大干群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情。
三是充分发挥市、县驻村工作队的帮建作用。
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增强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同感。
总之,通过我们扎实有效的工作,全县广大干群主动建设新农村的意愿进一步增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从观念上实现了“要我建”到“我要建”的根本转变,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健康进行。
二、统筹联动,分类推进,理清新农村建设整体思路
我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县四项重点工作(招商引资、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安全稳定)之一,县乡两级党政一把手分包示范村。
通过县抓“两个点”(县委书记、县长分包冢头镇、黄道镇的两个村),乡抓“两个村”(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包一个村),起到了“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抓点带面,典型引路”的良好作用,为一般中心村建设树立了标杆。
在新村建设上,注重节约利用土地、解决用地难题,探索出了
“旧村改造”、“空心村治理”、“荒山荒坡利用”和“新村整合”等村庄建设的模式。
在民居建设上,采取农户自建、联建和委托第三方建设等形式进行建设。
在群众参与上,推行“4+2”工作法,成立了村民财务监管组、建筑质量监管组等,确保新村建设稳步推进。
对于一般中心村,严格按照规划,结合实际,量力而行,在村庄环境治理上下功夫,广泛开展“清洁家园”活动,从垃圾整治和卫生保洁等基础工作做起,教育和引导群众树立“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村庄自己管”的主体意识,逐步炒热广大干群建设新农村的激情,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对于中心村涵盖辐射的行政村(自然村),在中心村党总支(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做好前期相关的摸底工作,为下一步中心村建设打好基础。
在宅基地审批上,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放开中心村,堵死一般村,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等激励机制,吸引农民向中心村聚集,杜绝长期以来乱建设、重复建设、有新房无新村的现象。
鼓励县乡干部、广大党员、致富能手、经济基础好和思想观念进步的家庭,带头向中心村集中,为群众做出表率。
目前,全县涌现出3个省级示范村,17个市级示范村。
示范村的明显变化,让广大群众听着动心,看着羡慕,很多外村的群众自发地跑到示范村看新鲜。
乡比乡、村比村、户比户,乡村干部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广大农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
期待被很好地激发和调动起来。
三、落实规划,示范带动,努力探索新农村建设新途径
一是启动经济发展规划,培育主导产业。
突出抓好产业化经营、土地流转和农民培训、全民创业等重点,增强中心村发展实力。
积极发展烟叶、红牛、蔬菜、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土地流转,使土地更多的向种养大户和种养能手集中,努力实现优势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目前,全县已流转土地10多万亩。
积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全县已拥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总数居全市第一。
扶持壮大“基地+农户”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全县现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96家。
其中,冢头镇前王庄村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日本理想大根萝卜种植加工,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地,年创汇200万美元以上。
同时,县财政每年还安排一定数额的创业引导资金,用于创业贷款贴息、典型奖励等,积极引导农民创业,鼓励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有效落实,目前在已涌现出一批主导产业带动型新村镇。
农业产业化带动型,如冢头镇前王庄村(以日本理想大根萝卜、高菜、黄瓜等蔬菜种植、加工、出口为主)和王集乡雨霖头村(以花生米加工为主,已成为豫西南最大的花生米加工集散基地);工业聚集区带动型,如黄道镇(围绕电力建材产业聚集区,着力培育煤炭、电力、建材、非煤资源深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广天乡赵花园村(以铁锅
聚集区为主,已成为带动周边12个村、外来务工人员近2万人的全国最大铁锅生产基地);三产发展带动型,如姚庄等乡(镇)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在商贸、餐饮、服务等方面带动发展等多种发展模式,为农民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启动村庄建设规划,加快新村建设。
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累计启动中心村(社区)45个,累计建设新民居4106户。
在具体工作中,初步探索出了“老村改造”型(前王庄中心村通过宅基地缴旧换新,全村256户新民居建设不仅未占一分农田,而且3个小区全部建成后还可臵换出建设用地163亩)、“空心村治理”型(陈寨中心村通过对空心村的改造,已拆迁113户,涉及房屋378间,建成81户户型统一的新式住宅和一幢五层可容纳30户的住宅楼,按照规划建成后,可节约土地113亩)、“荒山荒坡利用”型(黄南新村通过对荒山的改造,规划占地300亩、规划入住500户的新村,一期占地80亩建设的100套将要完工。
村民搬迁后至少可臵换出耕地200亩)、“新村整合”型(雨霖头中心村辐射柴堂、吴堂、蔡庄、汪庄4个行政村。
该村规划占地520亩,建成后可节约耕地772亩。
一期占地80余亩,已建成别墅式新居90套。
二期工程100套新居已于8月份开工建设。
)等新农村建设模式。
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00余万元,带动社会各界投资达2亿多元,累计硬化道路3.2万米,铺设下水道2.4万米,栽植绿化树2.6万余棵,绿化面积4.7万平方米,
村容村貌得到不断改观。
三是因地制宜,狠抓乡风文明。
在落实“两个规划”的同时,我们针对每个中心村的实际,相继开展了“文明和谐家庭”、“文明和谐示范点”等文明创建活动和“敬业奉献”、“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等各类道德模范的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先进典型,倡导了文明新风。
冢头镇陈寨村把“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作为村训,挖掘文帝孝母的文化渊源,在村里塑起了“文帝孝母”的雕像,倡导淳朴民俗民风,激励广大村民“讲孝道、行善事”,为新村赋予了新的传统文化内涵,努力打造“中国孝心示范村”。
四、政策促动,创新机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县财政每年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按照“大干大补、快干快补”的原则,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2008年县财政投入新村建设资金380余万元,2009年1000万元,2010年1700万元,2011年可达到2000万元。
同时,对按照规划建房的农户,每户财政补贴5000元或享受3万元3年期贴息贷款;在涉农项目使用上,建立了涉农单位、涉农项目协调机制,成立项目整合办公室,对各类涉农项目进行整合捆绑,集中向中心村镇倾斜。
今年上半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近 1.2亿元,涉及17大类175个,上半年完成投资5000余万元;在土地使用上,制定出台了《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并印制通告张贴全县各村;在结对帮扶上,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鼓
励企业帮扶中心村。
同时,鼓励各乡(镇)探索筹集资金的有效办法,引导中心村多渠道筹资,积极探索集资、引资等措施,破解建设资金难题。
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我们在中心村建立党委或党总支,选拔致富带富能力强、热心为民、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进入中心村两委班子,强化中心村的主体地位,增强整合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我们每年坚持定向从优秀村干部中选聘3-5名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解决村干部的出路问题。
今年4月份,我们将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冢头镇陈寨中心村党委书记提拔为冢头镇副科级干部。
我们通过建立这样的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一线施展才华,带领广大农民建设新家园,推动新发展。
下一步,我们紧紧围绕“省级示范村上星级、市级示范村晋位次、县级示范村扩规模、一般中心村变面貌”的目标,全面提升示范村建设水平,努力使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