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O_2007_Chinese_世界能源展望
李俊峰-国内外可再生能源发展展望-新能源-任修改
当年装机(GW)
年均增长速度(%)
160% 140% 120% 1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80% 6000 60% 40% 20% 0%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4000
45% 40% 35% 30% 25% 100 20% 80 15% 10% 5% 0%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60 40 20 0 200 180 160 140 120
累计装机容量(GW)
26
生物液体燃料增速放缓
2006年下半年以来开始世界粮食危机造成的粮食价格 上扬,使得世界各国政府开始保护粮食市场,包括我国 政府在内,开始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加之国际油价一路下滑,饱受争议的以粮食和糖类为原 料的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将会受到粮价上涨和石油价格 下滑的双冲压力,进一步增长的困难很大。 而以纤维素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液体燃料技术尚未成 熟,2009年,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前景不会十分光明 前,陷入停滞也不会是天方夜谭。 我国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在2007年以来,已经开始陷 于停滞,2010年之前的形势也不会有的大改观。
2030
IEA W EO 2008 Fore ca st
IEA W EO 2007 Fore ca st
21
预测?
清洁能源的投资会持续增加,但速度下 降,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回报率稳定的 行业 投资者将更加挑剔 大型能源公司可能开始整合小的开发商 银行趋于更加保守 也许更关注节能等风险较小的行业
《世界能源展望》PPT课件
精选ppt
9
长远观点:能源消费和燃料结构…
世界商业能源消费
对总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
Billion toe 十亿 吨油当量
% p.a. %/ 年
18
Renewables*
可再生能源
5
Nuclear
核电
15
Hydro
水电
4
Gas
天然气
12
Oil
石油
Coal
煤炭
3
9
2 6
3
1
0
1870
1910
1950
* Includes biofuels 含生物燃料
通过这种方式,展望突出强调了市场力量和精心设计的政策在应对双重挑战中所能发 的重要作用:在确保以可持续和安全方式解决满足数十亿人能源需要的同时,帮助他们实 现对更好生活方式的梦想。
我们希望大家认为《 BP2030年世界能源展望》是全球能源问题辩论的有益补充。
精选ppt
BP集团首席执行官 戴德立 (Bob Dudley) 5
第一次工业化浪潮,几乎完全基于一项真正革命性的技术—蒸汽机以及煤。 直到二战后始终都是占主导地位的燃料。
第二次重要转型是基于电力和内燃机,这使得能源由煤走向多元化。石油在 通运输中取代了煤。虽然煤仍是发电的主要燃料,它正逐步被取代,先是天 气,如今则是可再生能源。
庆祝BP世界能源统计问世六十年
BP 2030 世 界 能 源 展 望
2011年1月 伦敦
精选ppt
1
免责声明
本演示文件中包含前瞻性陈述,特别是关于全球经济增长、人口增长、能
源消费、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和能源供应类型等方面的陈述。前瞻性陈述涉
及风险和不确定性,因为它们会受到未来会出现或可能出现的事件和局势之影
BP《2035年世界能源展望》概要
2023-10-27
目 录
• 引言 • 全球能源现状与趋势 • 全球能源消费结构预测 • 全球能源政策与投资趋势 • 结论与建议
引言
背景介绍
01
全球能源结构和需求的变化
02
能源行业的技术革新和转型
气候变化和环境可持续性的重要性
03
研究目的
分析全球能源需求和供应趋势 预测未来20年的能源市场变化 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参考和建议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能源和气候挑战,促进全球能源 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我国能源行业的建议
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资
我国应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以满足日 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和应对气候变化。
提高能源效率
我国应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能 源需求,同时提高能源行业的竞争力。
加强国际合作
工业领域能效提升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的 改进,工业领域的能效将 逐渐提升,减少能源浪费 。
居民生活领域能源消费结构预测
电力消费占比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电器设备的普及,电力在居民生活领 域的消费占比将逐渐增加。
清洁能源占比提高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在 居民生活领域的消费占比将逐渐提高。
能源效率提高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全球正在努力提高能源效率 ,减少能源浪费。
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市场现状及趋势
01
石油市场
02
天然气市场
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平衡,预计未来20 年仍将保持供需平衡态势。但随着可 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油价的波动,石油 市场份额将逐渐减少。
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平衡,预计未来 20年仍将保持供需平衡态势。但随着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 ,天然气市场份额也将逐渐减少。
国际能源署发布新版能源展望报告
国际能源署发布新版能源展望报告国际能源署发布新版能源展望报告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其新版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
这份重要报告为全球能源行业提供了深入的洞察和前瞻,对未来能源发展的走向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预测。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报告中的主要观点和对世界能源形势的影响。
报告首先强调了必须加快转型为可持续能源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传统的化石能源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的需求。
因此,转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趋势。
报告指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在未来几十年内迅速增长。
太阳能和风能是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类型,它们可进一步减少对煤炭和天然气这类高碳能源的依赖。
报告预测,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能源供应的45%以上,并将成为主导能源来源之一。
然而,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报告指出,由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普及依然存在困难。
需要加大投资研发和创新,以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突破。
此外,建设稳定的能源基础设施和加强政策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报告还强调了能源效率的重要性。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可持续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报告指出,通过改进能源设备和技术,以及改变能源消费模式,能源效率可以大幅提升。
这将进一步减少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降低能源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报告还对各个地区的能源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亚洲地区被认为是全球能源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的主要驱动力。
然而,亚洲地区也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该地区需加大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的推广力度,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非洲地区也是全球能源发展的关键地区之一。
报告指出,非洲地区的能源需求将快速增长,特别是电力需求。
因此,该地区需要加大对电力基础设施的投资,并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总之,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新版《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为全球能源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国际能源署(IEA)《世界能源展望》报告-PPT精选文档
产业机会-节能领域投资增长迅速
• 全球机构投资者9月24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随着全球 越来越多的大企业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暖,世界经济和产 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 在英国《金融时报》按市值排名的全球500强企业中,77%的企业 提供了应对气候变暖的相关信息;这一比例高于2019年的72%。 在提供信息的企业中已实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计划的占76%,大 大高于上次调查时的48%。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已经悄然布局 中国,其旗下基金的回报率可媲美一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
• 据美国能源基金会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0年,中国能 源总投资将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可再生能源和节能、 环保的投资将达到7万亿,平均每年节能环保的投资规模 为3000亿-4000亿元。
产业机会-能源相关领域投资增长迅速
• 日本是《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和倡导国,由于国内的能源 资源匮乏,日本一直重视能源的多样化,并在提高能源使 用效率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日本投入巨资开发利用太阳 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 源,并积极开展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方面的研究。日 本还把光伏研究作为重点领域来推动,日本提出的宏伟目 标是在2030年之前将太阳能发电量提高20倍。日本企业 如今是光伏发电设备产业的领头羊,仅夏普公司的光伏发 电设备就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在日本排名第二至第四位 的企业的光伏发电设备占24%。如今,日本已经成为全球 最大的光伏设备出口国,占据了其他国家很难赶上的市场 主导地位。2019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省提出一项新计划, 决定在未来5年投入2090亿日元,用于发展清洁汽车技术, 目的是不仅要大大降低燃料消耗,还要降低温室气体的排 放量。
产业机会-能源相关领域投资增长迅速
• 进入21世纪,石油价格从起伏不定到居高不下、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 问题的认识开始趋于一致,世界许多国家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缓解 能源供应矛盾、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范围内 得到迅速发展,一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市场应用和产业,如光伏发电、 风电等年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实现能源多样化、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替代能源,尤其是近两年 来,随着国际石油价格大幅波动以及《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可再生 能源发展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能源领域的热点。 到2019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了2亿千瓦,其中小水电 约8000万千瓦、风电75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约5000万千瓦、地热 发电1000万千瓦,以及太阳能发电700多万千瓦。世界风电2019年当 年装机容量接近l500万千瓦,成为继火电和水电之后的第三大主要新 增发电电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60%,生产能力接 近200万千瓦;生物液体燃料年产量约3500万吨,其中燃料乙醇的年 生产量已经超过了3000万吨,在石油替代方面开始显现作用。
世界能源展望报告2023
世界能源展望报告2023概述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是每年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一份重要的能源行业分析报告。
该报告主要旨在展望未来数年全球能源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能源供需关系的变化。
本文将通过分析世界能源展望报告2023的主要观点和数据,对未来几年的能源行业发展进行展望。
1. 能源供需趋势根据报告,到2023年全球总能源需求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相对放缓。
预计能源需求将主要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并且可再生能源将占据能源供应的更大份额。
1.1 可再生能源的崛起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几年将会成为能源供应的主力军。
报告指出,可再生能源产能的增长将超过传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的增长速度将非常显著。
这一趋势的推动因素包括政府政策的支持、技术的进步和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
1.2 传统能源的逐渐减缓由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传统能源的增长速度将减缓。
报告预测石油和煤炭的需求将逐渐下降,而天然气的需求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放缓。
这一变化将受到政府环境政策和能源转型的影响。
2. 能源产业布局报告指出,各国各地的能源产业布局也将发生变化。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趋势和观点:2.1 新兴市场的崛起新兴市场国家的能源需求将继续增长,特别是亚洲和非洲地区。
这些国家将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并且将面临更大的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的挑战。
2.2 能源转型的助推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支持,推动能源转型。
报告指出,政府政策的引导和财政支持将在能源转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3 存在的挑战能源产业布局的变化也会带来一些挑战。
例如,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和短时发电能力有限的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解决储能和电网改造等技术问题。
此外,能源供应与需求的匹配也是一个关键的挑战。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世界能源展望报告2023也对这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3.1 减少碳排放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和传统能源的减少,全球能源行业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世界能源展望2016》中文版重磅发布:在世界能源转型中,中国因素越来越重要
《世界能源展望2016》中文版重磅发布:在世界能源转型中,中国因素越来越重要12月2日,《世界能源展望2016》中文版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国际能源署能源供应展望部门负责人Tim Gould代表IEA做了题为《World Energy Outlook 2016》的报告。
《巴黎协定》提出的目标是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
IEA认为,《巴黎协定》只是一个框架,它对能源的影响取决于目标如何落实到政府的具体行动。
如果按照各国目前的承诺,实现2℃的全球温控目标尚有困难,想把升温控制在1.5℃内几乎可以说是未知领域。
尽管困难重重,报告还是肯定了《巴黎协定》在世界能源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为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提供了机遇。
从各细分领域来看,未来煤炭行业不断走低,油气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可再生能源前景则更加广阔。
2016年,中东占全球石油产量的份额达近40年来最高,与此同时,随着天然气市场转型不断加深,液化天然气(LNG)扮演起更重要的角色。
在发电领域,2015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已经超过了天然气、石油和核能发电的总和,到2040年,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低碳燃料和技术将满足将近一半的新增能源需求。
煤炭行业的未来处境可谓“雪上加霜”,主要地区煤炭需求不断回落。
石油市场将进入一个更大的波动期。
从天然气领域来看,液化天然气(LNG)推动了又一次天然气革命。
受政策和能源转型的影响,光伏和风电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以下是国际能源署能源供应展望部门负责人Tim GOULD先生的演讲TIM GOULD:非常高兴今天看到这么多的专家,也非常期待听到各位嘉宾随后的发言。
今天我想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世界能源展望2016中的一些主要观点。
因为我们几周前在伦敦发布会上已经说过,我们中国有关的能源的讨论,在世界能源讨论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当我们看到。
我们从头开始,我现在先简单的介绍一下。
我现在就先说了,首先我想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背景,因为我们能源行业发展很快,所以我们首先要看一下,我们的背景。
世界能源展望-清洁能源部分
世界能源展望-清洁能源部分简介本文档将探讨世界能源展望中的清洁能源部分。
清洁能源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其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们将讨论清洁能源的定义、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展望。
清洁能源的定义清洁能源是指那些不会产生或减少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能源来源。
它包括但不限于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并且不排放有害气体或产生其他环境污染物。
清洁能源的发展趋势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气候变化加剧,国际社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清洁能源产业也在快速发展,新技术和创新不断涌现。
太阳能太阳能是最为典型的清洁能源之一。
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太阳能发电成本越来越低廉,效率越来越高。
在未来,太阳能发电预计将成为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风能风能也是一种高效且环保的清洁能源。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风电场被建立。
未来,风能发电有望成为主要的能源供应方式之一。
水能水能发电是一种传统且可靠的清洁能源形式。
水力发电站已经在世界各地广泛建设。
然而,在水能资源有限的地区,其他清洁能源形式更具优势。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是指利用可再生有机物质(如农作物废弃物、林木等)来发电或生产燃料的能源形式。
它具有可再生性和环保优势,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清洁能源的未来展望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清洁能源有望在未来几十年内取得更大规模的应用和普及。
其将成为实现全球能源供应多样化和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在政策支持和技术突破的推动下,清洁能源领域将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促进经济增长。
结论清洁能源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清洁能源有望越来越多地替代传统能源,成为我们的首选能源形式。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以上为世界能源展望-清洁能源部分的简要介绍。
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能源挑战——《世界能源展望2007》北京发布会纪实
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能源挑战——《世界能源展望2007》
北京发布会纪实
王立敏
【期刊名称】《国际石油经济》
【年(卷),期】2007(015)011
【摘要】@@ 2007年11月9日,IEA《世界能源展望2007》发布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国际能源署(IEA)执行总干事田中伸男(Nobuo Tanaka)亲临会议致辞并回答与会者提出的问题,IEA首席经济学家Fatih Birol对该报告作了扼要的介绍.此次发布会得到了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等中国政府及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国际能源署中国合作项目前官员陈新华担当会议主持,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司长王思强,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讲话.【总页数】5页(P12-16)
【作者】王立敏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
【相关文献】
1.提高能效低碳发展携手应对能源挑战——《BP2030世界能源展望》解读 [J], 王勇;王立敏
2.应对能源挑战:二氧化碳减排和天然气开发——《世界能源展望2009》摘要 [J], 国际能源署
3.应对世界能源挑战破解未来发展难题——记"2007年剑桥能源周暨第26届高层年会" [J], 吕建中
4.《2009世界能源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J], 李宏军
5.《2009世界能源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J], 吴延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洞察中国和印度的能源前景——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07》要点介绍
洞察中国和印度的能源前景——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07》要点介绍《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期刊名称】《国际石油经济》【年(卷),期】2007(015)011【摘要】《世界能源展望2007》"参考情景"预测,从目前到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的增长将超过50%,其中中国和印度合计占增长量的45%;中印一次能源需求都将翻一番多,石油进口量之和将从2006年的540万桶/日增长到1910万桶/日.如果世界各国政府目前正在考虑的政策都能实施,如同"替代政策情景"假设的那样,与参考情景的预测值相比,全球能源需求和相关的排放量就会大幅削减,其中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减少1400万桶/日,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降低19%;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将比参考情景减少15%,但2005-2030年能源需求仍将增长近90%;印度一次能源需求量将比参考情景低17%.相形之下,在"高经济增长情景"中,2030年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将比参考情景中的预测值增加6%.中国和印度遇到的能源挑战也是世界面临的挑战,需要全球共同应对.提高能效的措施是在近期控制能源需求和排放增长的成本最低且最快捷的手段.【总页数】6页(P6-11)【作者】《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作者单位】《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相关文献】1.纵观风云变幻洞察能源未来——国际能源署新任署长应邀介绍《世界能源展望2011》 [J], 夏丽洪2.新的政府政策能够创造更好的能源未来——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06》主要内容介绍 [J], 《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3.国际能源署在华发布世界能源展望特别报告 [J], 张涵4.国际能源署公布新版世界能源展望报告 [J], 伍浩松;张焰5.国际能源署即将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0》指出能源革命走向低碳化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7世界能源展望-中国 fs_chin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7: FACT SHEET CHINAHOW WILL CHINA MEET ITS RAPIDLY GROWING ENERGYDEMAND? WILL IT BECOME A MAJOR COAL IMPORTER?It is scarcely in doubt that China’s energy needs will continue to grow and fuel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ss certain, however, is the rate of increase and how those needs are going to be met, as they depend on just how quickly the economy expands and on the economic and energypolicy landscape worldwide. Rising incomes will surely underpin strong growth for transport and housing, the use of electric appliances and space heating and cooling.· China’s primary energy demand is projected to more than double from 2005 to 2030. With four times as many people as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untry will overtake the US to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energy consumer soon after 2010. Coal consumption in China is expected to grow rapidly, and its share of total primary energy demand stays high, at 63% in 2030. The power sector remains the main coal user throughout the projection period,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twothirds of the incremental demand. Increased fossil fuel use pushes up Chinese CO2 emissions from5.1 gigatonnes today to 11.4 Gt in 2030.· China’s energy resources – especially coal – are extensive, but will not meet all the growth in its energy needs. More than 90% of Chinese coal resources are located in inland provinces, but the biggest increase in demand is expected to occur in the coastal region. China became a net coal importer in the first half of 2007, and imports are expected to grow in the future. In the Reference Scenario, net imports reach 3% of its demand and 7% of global coal trade in 2030.· China’s net oil imports jump from 3.5 mb/d in 2006 to 13.1 mb/d in 2030, as conventional oil production in China is set to peak in the next decade and then start to decline. Oil demand for transport almost quadruples between 2005 and 2030, contributing more than twothirds of the overall increase in Chinese oil demand. The vehicle fleet expands sevenfold, reaching almost 270 million. New vehicle sales in China exceed those of the United States by around 2015. Fueleconomy regulations, adopted in 2006, nonetheless temper the growth in oil demand.· To match demand, China needs to add more than 1 300 GW to its electricitygenerating capacity, more than the total current installed capac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Projected cumulative investment in China’s energysupply infrastructure amounts to $3.7 trillion (in year2006 dollars) over the period 20062030, threequarters of which goes to the power sector.· China is already making major efforts to address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burgeoning energy use, but even stronger measures will be needed. In the Alternative Policy Scenario, a set of policies the government is currently considering would cut China’s primary energy use in 2030 by about 15% relative to the Reference Scenario. Policies that lead to more fuelefficient vehicles produce big savings in consumption of oil based fuels. In 2030, oil imports are 3.4 mb/d lower than in the Reference Scenario, reducing China’s oilimport bill by $760 billion over the Outlook period. More stringent efficiency standards for refrigerators and air conditioners alone cut electricity use by 83 TWh in 2020,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Scenario. This is almost equivalent to annual electricity generation by the Three Gorges Dam.· More efficient use of energy has positiv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In 2030, SO2 emissions are 20% lower,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Scenario. NOx emissions are stabilised after 2010. An associated benefit is the dramatic reduction in CO2 emissions, by an impressive 2.6 gigatonnes.In fact, in the Alternative Policy Scenario, CO2 emissions stabilise soon after 2020. The majority of the measures have a very short payback period.In addition, one dollar invested in more efficient electrical appliances saves $3.50 on the supply side.· As China is a net exporter of vehicles and electrical appliances, effort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se products would contribute to improved efficiency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e policies described in the Alternative Policy Scenario would be all the more critical were China’s economy to grow more quickly than assumed in both the Reference and Alternative Policy Scenarios. In the High Growth Scenario, China’s primary energy demand in 2030 would be 23% higher, and coal use alone 21% higher than in the Reference Scenario.。
加强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能源挑战——《世界能源展望2007》北京发布会纪实
作者: 王立敏
作者机构: 《国际石油经济》记者
出版物刊名: 国际石油经济
页码: 12-16页
主题词: 《世界能源展望》;新闻发布会;合作;北京;中国大饭店;国际能源署;发展中国家;政府机关
摘要:2002年以来,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每年都到中国举办其旗舰年刊《世界能源展望》的新闻发布会。
《世界能源展望2007》于2007年11月7日在伦敦首度发布后,11月9日移师北京,在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发布会。
来自中国政府机关、能源业界以及新闻界的中外人士300余人出席了此次发布会。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世界能源展望》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和印度,第一次将中国和印度的能源问题放在世界能源体系的大背景下加以探讨,充分体现了中印崛起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
但是,中国和印度毕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不同视角看待其能源发展,会得到不同的反响。
就IEA本身而言,这份报告力求告诫世界:未来十年至关重要,应加强同中国和印度的合作,采取共同行动,以共同应对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挑战。
国际能源署新闻稿
国际能源署新闻稿2007年 11月9日,北京未来十年至关重要——《世界能源展望》提出:加强同中国和印度的合作以共同应对全球能源挑战国际能源署(IEA)执行总裁田中伸男(Nobuo Tanaka)今天在最新版的《世界能源展望》北京发布会上呼吁:“中国和印度面临的巨大能源挑战是全球的能源挑战,需要全球共同 应对。
《世界能源展望 2007》构建了一条通往更加安全、更具竞争力及更低碳的能源体 系之路。
这一进程需要两大新兴的世界巨人的参与。
” 今年国际能源署的这一旗舰年刊 聚焦中国与印度的能源发展情况及其对世界各国的影响。
执行总裁田中伸男强调:“《世界能源展望 2007》比以往更清楚地证明,从现在到 2030 年各国政府如果没有改变其现有的政策,那么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煤炭的消费、温 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将不可阻挡,并比去年《展望》中预测的增速还要快。
这些趋势将 危及能源安全并加快气候变化的步伐。
但《展望》也介绍了新的政策如何为我们选择其 它的能源前景创造条件。
” 中国正在做出很大的努力,以应对导致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 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
中国和印度的能源发展,单凭其规模及在国际能源市场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在给 全球能源体系带来变化。
执行总裁田中伸男称:“快速的经济发展将毫无疑问地继续推动 中国与印度的能源需求增长,并将真正地提高二十多亿人的生活质量。
当然,这也是需 要世界其它国家给予包容和支持的合理愿望。
而大多数国家也的确通过国际贸易从经济 上得益于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
”然而,全球能源需求不加抑制的增长所带来的后果足以令世界各国担忧。
假如照我们 “ 参考情景(Reference Scenario)”中假设的那样,世界各国政府继续奉行现有的政策, 与目前能源消费量相比,2030 年的世界能源需求将增长远超过 50%。
而中国和印度合起 来占一次能源需求增长的 45%。
在 2005 年至 2030 年期间,中国与印度的能源消费都将 翻一番多。
2007年能源形势
一、世界能源技术及产业发展总体态势2007年,世界能源需求继续持续上升,国际油价在11月上冲至100美元附近。
国际能源机构在7月9日发布预测,认为未来5年石油需求远高于供给,全球将面临能源短缺,油气价格将继续走高。
美国能源信息署在5月发布《2007世界能源展望》,声称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比2004年增加57%。
国际能源价格上涨推动了能源技术创新的热潮,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新能源技术的研发。
同时,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更为热切,低碳、高效并且能替代石油已成为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向。
(一)能源技术发展动向1、气候变化问题使低碳能源技术研发快速升温国际社会将气候变化列为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温室气体减排已经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低碳能源技术,即有利于减排温室气体的能源新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节能以及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等新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名为《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的特别报告,认为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对2100年二氧化碳减排的贡献将有15%-55%,并对该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性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评估。
越来越多国家主动采取限制排放等节能措施,投入更多资金从事相关技术研发,使低碳能源技术逐渐成为潮流。
美国新能源财务咨询公司数据显示,用于低碳领域的投资增长迅速。
2007年,全球用于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和其他低碳技术的投资达710亿美元,而2004年时仅为280亿美元。
低碳能源技术推动着以低能耗和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逐渐兴起,2007年6月,英国出台了《英国气候变化战略框架》,提出全球低碳经济的远景设想,声称低碳经济的影响可以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媲美。
英国政府经济事务顾问斯特恩提交的报告预测,走低碳经济的道路可以为全球经济产生2.5万亿美元的收益,到2050年,低碳技术的市场价值至少会达到5000亿美元。
能源蓝皮书《2007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能源蓝皮书《2007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李晓梅
【期刊名称】《中国民商》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 能源在保障国民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基于能源稀缺性、过分倚重化石能源以及化石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等,它又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并对环境保护造成压力,因此节约能源和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新时期能源经济面对的现实课题.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李晓梅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能源研究会发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6》 [J],
2.《2007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J],
3.《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4)》正式发布 [J], 胡敏
4.社科院发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我石油消费仍将高增长 [J],
5.《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4》正式发布 [J], 胡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ENERGY OUTLOOK 2OO7 Ϫ⬠㛑⑤ሩᳯ
ᠻ㸠ᨬ㽕
China and India Insights
WORLD ENERGY OUTLOOK 2OO7 China and India Insights
Ϫ⬠乚ᇐҎᏆ㒣ᡓ䇎ᇚ䞛প㸠ࡼᬍব㛑⑤ࠡ ᱃DŽϔѯᮄⱘᬓㄪᏆ㒣ߎৄDŽԚᰃḍҞᑈⱘ :RUOG(QHUJ\2XWORRNljϪ⬠㛑⑤ሩᳯNJ 乘⌟ˈࠄᑈ㛑⑤䳔∖ǃ䖯ষǃ✸⚁ⱘ⍜䌍ˈҹ ঞ⏽ᅸ⇨ԧᥦᬒⱘ䍟↨ljϪ⬠㛑⑤ሩᳯNJЁ 乘⌟ⱘЎϹዏDŽ Ёॄᑺ䛑ᰃᮄ݈ⱘϪ⬠㒣⌢DŽϸぎࠡⱘ 㒣⌢থሩ䗳ᑺˈ䳔㽕⍜䌍ⱘ㛑⑤ˈԚ䖭辵থሩ ᇚӮᦤ催᭄कғҎⱘ⫳⌏∈ᑇDŽ៥Ӏϡৃ㛑ҢϪ⬠ ӫᆊЁ⡍߿㽕∖Ёॄᑺᡥࠊ݊㒣⌢䭓ˈ ҹ∖㾷⧗ܼއᗻ㛑⑤䯂乬DŽ 䙷Мˈབԩᠡ㛑ᅲ⦄ࡴᅝܼǃԢ⺇ⱘ㛑⑤ԧ㋏ ⱘ䖛⏵ਸ਼˛
:RUOG(QHUJ\2XWORRNljϪ⬠㛑⑤ሩᳯNJ ᦤկњㄨḜDŽᅗߚϝϾᚙ᱃߫Вњ䞣ⱘ㒳䅵᭄ ǃ乘⌟ǃߚᵤϢᓎ䆂ˈЁǃॄᑺˈϪ⬠݊ ᅗᆊঞഄऎ䇈ᯢˈЎҔМ䳔㽕ᆊ݅ৠড়ᴹᬍ ব㛑⑤ࠡ᱃ˈҹঞབԩᴹᅲ⦄䖭ϔⳂᷛDŽ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国际能源署(IEA) Head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Office 9 rue de la Fédération, 75739 Paris Cedex 15, France. 请注意,本出版物的使用和分发存在特定限制。 要了解有关条款,请在线访问:
执行摘要
* 1吨油当量=1.43吨标准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世界能源展望2007
析液(natural gas liquids, NGL)和非常规石油(主要是气转 液,gas-to-liquids)方面的总产量将从2006年的3600万桶/日上 升到2015年的4600万桶/日以及2030年的6100万桶/日。因此, 欧佩克国家在全球石油供应中所占的份额将从目前的42%上升到 预测期结束时的52%。非欧佩克国家的产量到2030年将仅有缓慢 增长,并且大多数增长量来自于非常规能源(主要是加拿大油 砂),因为非欧佩克国家的常规产量到2010年代中期将稳定在 大约4700万桶/日的水平。这些预测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到 2015年,国际能源署(IEA)成员国原油进口的平均价从最近超过 75美元/桶的高度降至60美元/桶(以2006年美元计算),然后缓 慢回升,到2030年达到62美元/桶(或108美元/桶,名义价)。 虽然在接下来的五年中有望通过新开发的项目来增加石油产能, 但它们是否足以弥补现有油田产量的下降以及跟上预测的需求增 长还是非常不确定的事情。从现在到2015年这段时间内,无法排 除石油供应侧出现缺口的可能性,这可能使油价突然攀升。 煤炭的重要作用又得以发挥,主要是由中国和印度电力行业 强劲的需求所推动的,与过去《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中预测的情况明显不同。较高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使 Outlook)中预测的情况明显不同。 得煤炭成为一种更具竞争力的基荷发电燃料。根据参考情景的预 测,到2030年中国和印度拉动的煤炭增长占全球增长量的五分之 四以上,这两个国家目前的煤炭消费量已占全球的45%。OECD国 家的煤炭用量增长缓慢,增长量大多数来自于美国。所有地区的 煤炭消费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对燃料价格、政府关于燃料 多元化、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的政策以及清洁煤技术在发电中的 发展情况。随着更高能效的发电技术的广泛采用,单位千瓦时 (kWh)发电量所需的煤炭量有望减少。但这又会助长煤炭相对 于其它燃料的吸引力,而导致更高的煤炭需求。 在可选择政策情景中,全球在2005年到2030年期间的一次能源总 需求每年将增长1.3%,这比参考情景中的预测值低0.5个百分点。 2030年的全球石油需求每天将减少1400万桶,这相当于美国、加 拿大和墨西哥目前的总产量。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从百分比上 看,煤炭用量的下降幅度是所有能源品种中最大的。与能源相关 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20年代趋于稳定,2030年的排放量将比参考 情景中的预测值低19%。与参考情景相比,在高经济增长情景中, 中国和印度没有任何政策变化,其较快的经济增长将推动能源需 求。更加强劲的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造成的刺激,足以抵消伴随 更大需求而来的较高国际能源价格所产生的抑制能源需求的作 用。2030年全球的一次能源需求将增加6%(跟参考情景中2030年的 预测值相比)。一些地区的能源需求会较高,而另一些则会较低。
现在至2030年, 世界所面临的化石能源前景
根据参考情景中的预测,全球2005年到2030年间的一次能源需 求将增加55%,年均增长率为1.8%。能源需求将达到177亿吨油当 求将增加55%,年均增长率为1.8%。 量*,而2005年为114亿吨油当量。化石燃料仍将是一次能源的主 要来源,在2005年到2030年的能源需求增长总量中占到84%。石 油仍是最重要的单种燃料,尽管它在全球需求中的比重从35%降 到了32%。2030年的全球石油需求量将达到1.16亿桶/日,比 2006年多出3200万桶/日(增长了37%)。从绝对数量上看,煤炭 需求量增幅最大,与近年来的飞速增长保持一致。在2005年到 2030年间煤炭需求量将上升73%,其在能源总需求中的比例也将 从25%提高到28%。煤炭用量增长大多来源于中国和印度。天然气 的比例适度的增加,从21%上升到22%。电力用量将翻一番,它在 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从17%上升到22%。预计要满足全球对能 源的需求,大概需要在能源供应基础设施方面投入22万亿美元的 资金,筹措所有的投资资金将具有挑战性。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人口增长最快,在参考情景中占全球一次 能源消费增长量的74%。 能源消费增长量的74%。仅中国和印度就占全球增长量的45%。 OECD国家占五分之一,转型经济国家占其余的6%。总的来看,到 了2015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在全球能源市场中占47%,在 2030年占一半以上,而目前仅为41%。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所有一 次能源(非水利可再生能源除外)需求中所占的比重将增加。全 球能源需求增长量约有一半用于发电,另外有五分之一用于满足 交通运输需求,其中大部分是基于石油的燃料。 据估计,世界石油资源足以满足到2030年预计的需求增长,而 产量将更加集中在欧佩克(OPEC)国家——假定必要的投资能够 到位的话。根据参考情景中的预测,它们在常规原油、天然气凝 到位的话。
执行摘要 3
参考情景和可选择政策情景的预测可能基于对这两个巨人经济 增长情况较为保守的假设。这两个情景设想预测期内的国民产出 增长情况较为保守的假设。 会逐步明显放慢。高经济增长情景(High Growth Scenario)假设 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年均增长率比参考情景高出1.5个百分点,但 比近期的实际增长率低。2030年中国和印度能源需求之和将比 参考情景中2030年的需求量高出21%,而全球的能源需求将高出 6%。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政府实施抑制化石能源需求增长和 相关的减排政策(如在可选择政策情景中考虑的那些政策)便显 得更加紧迫。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经济和国际能源市场新崛起的巨人。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经济和国际能源市场新崛起的巨人。中国和 印度的能源发展,以其纯规模及在国际化石燃料贸易中越来越重 要的地位,正在转变全球的能源体系。同样的,世界能源市场的 变化对这两个国家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过去几年中,中国和印 度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超过了其它大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这 极大地推动了它们的能源需求,而且其能源进口在能源需求中的 比重也随之增长。纵观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势头,它们的能源 需求有望保持强劲增长。随着中国和印度国民富裕程度的提高, 其在办公楼和工厂中消费的能源就会更多,同时购置的家电和轿 车数量也会增加。这些发展大幅度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当 然,这也是需要世界其它国家给予包容和支持的合理的和强烈的 愿望。 然而,全球能源需求不加抑制的增长对中国、印度、经合组织 (OECD)成员国和世界其它国家的影响足以令人警醒。假如照我 (OECD)成员国和世界其它国家的影响足以令人警醒。 们“参考情景(Reference Scenario)”所依据的假设那样, 世界各国政府继续奉行目前的政策,与目前能源消费量相比, 2030年的世界能源需求将增长远超过50%。在参考情景的能源需 求增长中,中国和印度合起来占45%。从全球范围来看,化石燃 料仍将在能源构成中居主导地位。这些趋势导致与能源相关的二 氧化碳(CO2)排放量持续增长,并且使能源消费国更加依赖石油和 天然气进口,其中大部分进口来自于中东和俄罗斯。这两种发展 趋势将使人们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更加关注。 所有国家都面临的挑战是,在不削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 采取行动过渡到一个更为安全、低碳的能源体系。与世界其它国 采取行动过渡到一个更为安全、低碳的能源体系。 家相比,这个挑战在中国和印度显得更为棘手,同时也格外重 要。要把整个世界引导到更为可持续的能源道路上,必须要靠所 有政府强有力、及时的和共同的政策举措。迄今为止,这在大多 数国家还只是说的多、做的少。如同我们在“可选择政策情景 (Alternative Policy Scenario)”中假设的那样,如果世界各国 政府目前正在考虑的所有政策都能付诸实施的话,那么全球的能 源需求和相关的排放量就会大幅削减。显而易见,在近期提高能 效的措施是抑制能源需求和排放增长最低成本、最快捷的手段。 但即使在这一情景中,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比目前的水平 高出25%。为了更大程度降低排放量,当前必须采取及时的政策 措施并且实施规模空前的技术改造。
WORLD ENERGY OUTLOOK 2OO7
ᠻ㸠ᨬ㽕 Chinese Translation
China and India Insights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国际能源署 (IEA) 是一家旨在实施国际能源计划的自治机构,它于1974 年 11 月在经 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的框架下成立。 它在 OECD 的 26 个成员国(OECD 的成员国共有 30 个)之间开展广泛的能源合作计 划。IEA 的基本宗旨包括: 维护和改进旨在应对石油供应中断问题的系统。 通过与非成员国、工业组织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在全球背景下倡导合理的能源政 策。 运营一个关于国际石油市场的长期信息系统。 通过发展替代性能源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改善全球能源供需结构。 倡导能源技术的国际合作。 帮助实现环保政策和能源政策的整合。 * IEA 成员国包括: 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共和国、丹麦、芬兰、 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荷兰、新西兰、 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美国。斯洛伐克共和国与波兰预 计将在2007/2008年成为成员国。欧洲委员会也参与 IEA 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