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笛《航》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笛《航》原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航》 文/辛笛 帆起了 帆向落日的去处 明净与古老 风帆吻着暗色的水 有如黑蝶与白蝶 明月照在当头 青色的蛇 弄着银色的明珠 桅上的人语 风吹过来 水手问起雨和星辰 从日到夜 从夜到日 我们航不出这圆圈 后一个圆 前一个圆 一个永恒 而无涯涘的圆圈 将生命的茫茫 脱卸与茫茫的烟水
作者简介: 辛笛(1912-2004)王辛笛,原名王馨迪,笔名心笛、一民、牛何之、辛 笛。九叶诗派着名诗人,作家。出版的诗集有《手掌集》(1948)、《辛笛诗 稿》(1983)、《印象·花束》(1986)。 诗歌赏析: 辛笛是九叶派诗歌中一枚鲜亮的绿叶,他是有着“艺术家和音乐家气质的诗 人,给诗歌点染上绚丽的色彩,输入了优美的乐感”。而袁可嘉则在《九叶集 序》中说,辛笛的创作个性在于“兼有古典诗词和西方印象派的特色”,这些 特色在他大学时期的作品《航》中也可窥见端倪。 “帆起了”,以风起帆扬的动感起笔,不做任何修饰的白描,却又似别有一 番复杂的蕴味,像是第一次看见帆起时欣喜的呼喊。“帆向落日的去处”,再 以“帆”字起首,颇为用心,按惯常思维应为“驶”,而“帆”既可为活用的陌生 化效果,也可将“向”理解为“朝向”,重复首句之“帆”又多一些音步,读来便 有绵长往复的韵味。 “明静与古老”衔接上下,似是对“落日的去处”这一归属的印象,又好像与 “黑蝶与白蝶”的对举,以“明静”来概括风帆的亮白,以“古老”指称“暗色的水” 之亘古不变。在这风帆与海水如胶似漆的黄昏里,海面呈现出一片茫茫的寥 阔,只有黑与白的对照显得分外醒目,而“黑蝶与白蝶”的“吻”又给这凄冷的 景象抹上几丝浪漫的情怀,对比的张力便消融在水面的柔波里。 “明月照在当头/青色的蛇/弄着银色的明珠”,明月当头将时空和意境切 换,“青色的蛇”这一意象冷峻而奇诡,它不同于冯至的“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的寂寞蛇,但却结合着“双龙戏珠”的成语,加之“弄”一词令人想起孩童摆弄 的游戏,同样多了些无须“悚惧”的可爱之处。在这波光粼粼的水面,这波峰 上的月光如明珠点点,而波谷里的则如游蛇条条,相逐相戏间欢腾着不止歇 的浪花,似在静谧中潜藏于心间的不安,这些意象便渗透着作者“新的发现”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一九四二年初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赏析: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抒情诗,至今还给人很大的美 感。这首诗以明快的思想鼓舞人,以炽烈的感情感动人,以优美的语言吸引 人。这首诗的创造和发展。 全诗四节,结构严谨。第一节写了歌唱的是什幺。不难看出,“早晨”、“希 望’等等,并非具体的形象,而是观念性的名词。这开始一节就给作者自己 设置了一个不小的障碍,出了一个难题,因为直白的手法较难获得艺术感较 难获得艺术感染力。这个平淡的开篇预示着在第二节必须有妙笔加以转换。
和独特情思。 “桅上的人语/风吹过来/水手问起雨和星辰”,正当诗人沉浸于这“静夜 思”中时,风吹过来“桅上的人语”,这温柔的呢喃之声便如夜曲般悠扬,色 彩、音乐以及风的触感给诗人全方位的体验。“水手问起雨和星辰”似显突兀 实则不然,“雨和星辰”是制约着航海吉凶的“天时”,也似乎象征着左右人类 发展的一种不可预知的“命运”,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诗人此次首次航 海是为去看望辍学养家的中学好友,由此也可看出对好友命运的关切与呵 问。 “从日到夜/从夜到日/我们航不出这圆圈/后一个圆/前一个圆/一个永 恒/而无涯涘的圆圈”,这一行便是自然转到“玄思”,将思想通过“圆”感性地 表达出来。在海上日复一日的航行,每天看太阳朝起夕落,昼夜更替形成不 可偏离的圆形轨道,永无止境。而人类不也是在无法把握的规律面前,过着 每天重复而单调的日子吗?生命就在匆匆间一日日流走,在“后一个圆”覆盖 “前一个圆”,在“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中耗尽,而“圆”却没有 “涯涘”,是永远也到达不了的海市蜃楼,那幺一切想航出这圆圈而终不得的 举动,是否如西西弗斯推巨石般失去了意义了呢? 诗人由此陷入了一种茫然,对人生的意义产生了惆怅,想“将生命的茫茫/ 脱卸与茫茫的烟水”,两个“茫茫”将生命与烟水类比,更显出这生命慨叹的深 沉,而在重复的诵叹中又让这种情绪别有“味外之味”。而“生命的茫茫”果真 能“脱卸”吗?幻想的破灭更使人在余味中反思……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
果然,在第二节中,出现了“飞到年轻人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这样的佳 句。这就使第一节中所有的观念,似乎都获得了形体,诗的意境也由此逐渐 形成。第三节着眼于“飞”,使第二节更具有实感,诗人写出两个漂亮的意 象:“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何其芳是运用意象的能手,他在 第三节这样写,就使得一、二两节诗腾空而起,化为微风,化为阳光,显得 活泼而空灵。最后一节情绪一转,诗人又用了一个绝妙的意象:“轻轻地从我 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使之与全诗起句的“歌唱”相呼应,并紧接着出 现最后三行,构成了浑然一体的意境。 诗是写给少男少女的,但真正的主体是“我”。通过全诗,读者看到了诗人 鲜明的形象,听到了他深情的歌喉,他是如此真诚,又是如此激动地在歌 唱。诗人把他的一片赤忱之心捧给了我们。 何其芳早在三十年代初,就以绮丽、精致又略带感伤的诗风闻名于世,在 诗艺上造诣很深。1938 年他从四川去延安。这首诗写于 1941 年,那正是旧 中国艰难的年代,但在延安,诗人生活在另一个新天地之中,他情不自禁地 要歌唱,要为少男少女们祝福,了解这首诗的背景,有利于我们理解诗人和 他的这一首诗。 何其芳简介: 何其芳(1912 年—1977 年),男,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原四川万县(现重庆 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现代着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国 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 员。1935 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全国各地任教,创办刊物《工 作》,发表过大量诗歌与政论文章,对国民党消极抗战表示了极大愤慨。他早 期的作品有:《汉园集》《夜歌》《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等,深受读者 喜爱。也写过《秋天》,现已入选中学课本。《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被列入 中学七下课本
《航》 文/辛笛 帆起了 帆向落日的去处 明净与古老 风帆吻着暗色的水 有如黑蝶与白蝶 明月照在当头 青色的蛇 弄着银色的明珠 桅上的人语 风吹过来 水手问起雨和星辰 从日到夜 从夜到日 我们航不出这圆圈 后一个圆 前一个圆 一个永恒 而无涯涘的圆圈 将生命的茫茫 脱卸与茫茫的烟水
作者简介: 辛笛(1912-2004)王辛笛,原名王馨迪,笔名心笛、一民、牛何之、辛 笛。九叶诗派着名诗人,作家。出版的诗集有《手掌集》(1948)、《辛笛诗 稿》(1983)、《印象·花束》(1986)。 诗歌赏析: 辛笛是九叶派诗歌中一枚鲜亮的绿叶,他是有着“艺术家和音乐家气质的诗 人,给诗歌点染上绚丽的色彩,输入了优美的乐感”。而袁可嘉则在《九叶集 序》中说,辛笛的创作个性在于“兼有古典诗词和西方印象派的特色”,这些 特色在他大学时期的作品《航》中也可窥见端倪。 “帆起了”,以风起帆扬的动感起笔,不做任何修饰的白描,却又似别有一 番复杂的蕴味,像是第一次看见帆起时欣喜的呼喊。“帆向落日的去处”,再 以“帆”字起首,颇为用心,按惯常思维应为“驶”,而“帆”既可为活用的陌生 化效果,也可将“向”理解为“朝向”,重复首句之“帆”又多一些音步,读来便 有绵长往复的韵味。 “明静与古老”衔接上下,似是对“落日的去处”这一归属的印象,又好像与 “黑蝶与白蝶”的对举,以“明静”来概括风帆的亮白,以“古老”指称“暗色的水” 之亘古不变。在这风帆与海水如胶似漆的黄昏里,海面呈现出一片茫茫的寥 阔,只有黑与白的对照显得分外醒目,而“黑蝶与白蝶”的“吻”又给这凄冷的 景象抹上几丝浪漫的情怀,对比的张力便消融在水面的柔波里。 “明月照在当头/青色的蛇/弄着银色的明珠”,明月当头将时空和意境切 换,“青色的蛇”这一意象冷峻而奇诡,它不同于冯至的“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的寂寞蛇,但却结合着“双龙戏珠”的成语,加之“弄”一词令人想起孩童摆弄 的游戏,同样多了些无须“悚惧”的可爱之处。在这波光粼粼的水面,这波峰 上的月光如明珠点点,而波谷里的则如游蛇条条,相逐相戏间欢腾着不止歇 的浪花,似在静谧中潜藏于心间的不安,这些意象便渗透着作者“新的发现”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一九四二年初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赏析: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抒情诗,至今还给人很大的美 感。这首诗以明快的思想鼓舞人,以炽烈的感情感动人,以优美的语言吸引 人。这首诗的创造和发展。 全诗四节,结构严谨。第一节写了歌唱的是什幺。不难看出,“早晨”、“希 望’等等,并非具体的形象,而是观念性的名词。这开始一节就给作者自己 设置了一个不小的障碍,出了一个难题,因为直白的手法较难获得艺术感较 难获得艺术感染力。这个平淡的开篇预示着在第二节必须有妙笔加以转换。
和独特情思。 “桅上的人语/风吹过来/水手问起雨和星辰”,正当诗人沉浸于这“静夜 思”中时,风吹过来“桅上的人语”,这温柔的呢喃之声便如夜曲般悠扬,色 彩、音乐以及风的触感给诗人全方位的体验。“水手问起雨和星辰”似显突兀 实则不然,“雨和星辰”是制约着航海吉凶的“天时”,也似乎象征着左右人类 发展的一种不可预知的“命运”,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诗人此次首次航 海是为去看望辍学养家的中学好友,由此也可看出对好友命运的关切与呵 问。 “从日到夜/从夜到日/我们航不出这圆圈/后一个圆/前一个圆/一个永 恒/而无涯涘的圆圈”,这一行便是自然转到“玄思”,将思想通过“圆”感性地 表达出来。在海上日复一日的航行,每天看太阳朝起夕落,昼夜更替形成不 可偏离的圆形轨道,永无止境。而人类不也是在无法把握的规律面前,过着 每天重复而单调的日子吗?生命就在匆匆间一日日流走,在“后一个圆”覆盖 “前一个圆”,在“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中耗尽,而“圆”却没有 “涯涘”,是永远也到达不了的海市蜃楼,那幺一切想航出这圆圈而终不得的 举动,是否如西西弗斯推巨石般失去了意义了呢? 诗人由此陷入了一种茫然,对人生的意义产生了惆怅,想“将生命的茫茫/ 脱卸与茫茫的烟水”,两个“茫茫”将生命与烟水类比,更显出这生命慨叹的深 沉,而在重复的诵叹中又让这种情绪别有“味外之味”。而“生命的茫茫”果真 能“脱卸”吗?幻想的破灭更使人在余味中反思……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
果然,在第二节中,出现了“飞到年轻人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这样的佳 句。这就使第一节中所有的观念,似乎都获得了形体,诗的意境也由此逐渐 形成。第三节着眼于“飞”,使第二节更具有实感,诗人写出两个漂亮的意 象:“不管它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何其芳是运用意象的能手,他在 第三节这样写,就使得一、二两节诗腾空而起,化为微风,化为阳光,显得 活泼而空灵。最后一节情绪一转,诗人又用了一个绝妙的意象:“轻轻地从我 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使之与全诗起句的“歌唱”相呼应,并紧接着出 现最后三行,构成了浑然一体的意境。 诗是写给少男少女的,但真正的主体是“我”。通过全诗,读者看到了诗人 鲜明的形象,听到了他深情的歌喉,他是如此真诚,又是如此激动地在歌 唱。诗人把他的一片赤忱之心捧给了我们。 何其芳早在三十年代初,就以绮丽、精致又略带感伤的诗风闻名于世,在 诗艺上造诣很深。1938 年他从四川去延安。这首诗写于 1941 年,那正是旧 中国艰难的年代,但在延安,诗人生活在另一个新天地之中,他情不自禁地 要歌唱,要为少男少女们祝福,了解这首诗的背景,有利于我们理解诗人和 他的这一首诗。 何其芳简介: 何其芳(1912 年—1977 年),男,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原四川万县(现重庆 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现代着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国 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 员。1935 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全国各地任教,创办刊物《工 作》,发表过大量诗歌与政论文章,对国民党消极抗战表示了极大愤慨。他早 期的作品有:《汉园集》《夜歌》《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等,深受读者 喜爱。也写过《秋天》,现已入选中学课本。《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被列入 中学七下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