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管理手册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标准(标准范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标准
1.1 计量确认
1.1.1 计量确认的总则
1.1.1.1公司应设计并实施计量确认过程,以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
1.1.1.2计量确认过程包括测量设备校准过程和测量设备验证过程:
a、测量设备校准过程:其输入是被校准测量设备和上一等级标准器;输出是校准结果及校准状态的标识。
活动是校准,即被校准测量与上一等标准器的比较。
资源是校准人员、校准方法、校准环境条件。
b 、测量设备验证过程:验证是将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相比较的。
验证过程有两个输入,一个是计量要求,一个是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其输出是验证证书,或不能验证,或不符合计量要求的验证结论。
其活动是将计量要求与计量特性进行比较。
其资源是比较中使用的环境条件、比较人员、辅助设备或必要的其他手段等。
1.1.1.3测量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得到与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况有关的信息,包括所有限制和特殊要求。
1.1.1.4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通过校准得到的,以适宜其预期用途。
1.1.1.5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
1.1.1.6在计量确认中,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可以与计量要求直
接比较以实现计量确认。
1.1.1.1应当避免使用计量特性的定性表述术语,如“测量设备的准确
度”。
测量设计特性的例子包括:
a)测量范围;
b)偏移;
C)重复性;
d)稳定性;
e)滞后性;
e)漂移;
f)影响量;
g)分辨力;
h)鉴别力;
i)误差;
j)死区。
1.1.2计量确认间隔
1.1.
2.1机动部负责组织测量计量确认间隔的确定和管理。
1.1.
2.2测量设备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测量设备确认间隔符合规定要求。
1.1.
2.3计量确认间隔的确定或改变列入第三层文件表述。
1.1.
2.4测量设备均应在计量确认间隔内期内使用,计量确认间隔到期进行再确认。
1.1.
2.5计量确认间隔应经评审,每次对不合格的测量设备进行维修,调整或修改时,应评审其计量确认间隔。
1.1.
2.6属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确认间隔由定点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确定。
1.1.
2.1本公司自行检定(校准)的测量设备,其计量确认间隔必要时可进行调整,以确保持续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
在确定是否调整间隔时,可利用测量过程统计控制记录,以及依据检定规程和下列因素进行确定:
a)测量设备的稳定性;
b)测量设备的具体用途;
c)测量设备的使用频度(率);
d)在计量确认间隔内使用测量设备。
没有发生重大准确度变化;
e)维持最少的确认费用。
1.1.
2.8校准间隔可与计量间隔相等。
1.1.3设备调整控制
1.1.3.1 确认合格后,应对测量设备上能影响其性能的可调节器部位进行封缄或采取其它防护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人员随意改动。
1.1.3.2 制定程序文件对测量设备封缄实施管理,该程序包括以下内容:
a. 使用封印的几种形式。
b. 实行封缄管理的测量设备范围。
c. 封缄的测量设备位置及相应封印形式。
d. 对实施封缄管理的部门及人员资格规定。
e. 封缄遭破坏后的挽救处理措施。
f. 编写封印破坏后处理报告的规定。
g. 对破坏封印责任人的处罚措施。
1.1.3.3 封缄的设计要求:由公司规定哪些仪器、哪些控制或调试部位应封缄,以及封缄的材料如标签、焊材、线材、涂料等。
1.1.3.4 封缄不适用于哪些不需要外部校准,而由用户自行调整的装置,如调零器。
1.1.3.5 封印管理目的,就是保护其完整性,具体对其管理需要如下几方面内容:
A 、封印的位置。
B 、确定相应的封印形式。
C 、封印破坏后的处理措施:
a. 当发现测量设备封印破坏,立即由有关管理人员,将其贴上明显的禁用标记,不得继续使用。
b. 要对有禁用标记的该测量设备进行重新确认。
c. 应将破坏封印的情况及时对其处理情况写出书面的处理报告,存档备查。
报告需由有关人员签字证明。
d. 要追究破坏封印人员责任,可视其后果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制订《标记(封缄)管理办法》对封缄完整性实行管理。
1.1.4计量确认过程记录
1.1.4.1职责
a、机动部负责外检证书、标准器(装置)技术档案、计量检测体运行记录,技改技措相关文件资料进行归口管理;
b、机动部及质管部负责管理内部检定原始记录;
c、测量设备使用部门负责其有关计量活动记录的填写和管理;
1.1.4.2计量确认过程的记录应注明日期并由授权人审查批准,确认过程记录应证明每台测量设备是否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1.1.4.3应保存并可获得计量确认过程的记录;测量标准的记录需要永久保存,其他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过程记录的保存时间由顾客的、法律法规和制造者的需要等因素决定。
1.1.4.4经机动部授权计量检定,校准人员才允许形成删除记录。
1.1.4.5计量确认过程记录可以是手写、打印或其他数据媒质。
1.1.4.6计量确认过程记录应证明每台测量设备是否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记录的内容包括:
a)设备制造者的表述和唯一性标识、型号、系列号等;
b)完成计量确认的日期;
c)规定的计量确认间隔;
d)计量确认结果;
e)计量确认程序的标识;
f)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g)相关的环境条件和必要的修正说明;
h)设备校准引入的不确定度;
i)维护的详细情况,如调整、维修和修改等;
j)执行计量确认人员标识;
k)对信息记录正确性负责的人员标识;
l)校准证书和报告以及其它相关文件的唯一性标识;
m) 校准结果的溯源性的证据;
n) 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
o) 调整或维修后的校准结果以及要求时的调整、维修前的校准结果等。
1.2测量过程
1.2.1总则
1.2.1.1机动部应对纳入计量栓测体系组成部分的测量过程进行策划、
确认、实施、制定程序文件和加以控制。
1.2.1.2应识别和考虑影响测量过程的影响量。
a)所有设备;
b)测量程序;
c)测量软件;
d)使用条件;
e)操作者能力;
f)其他因素等。
1.2.1.3每一个测量过程应有包括影响可靠性因素的完整规范。
1.2.1.4对要求较高的测量,如环境条件影响难以保证,应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1.2.1.5测量过程的控制按程序文件执行。
1.2.2.测量过程设计
1.2.2.1公司应确定对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
1.2.2.2.机动部设计满足已确定计量要求的测量过程。
1.2.2.3对每一个测量过程,应识别有关过程要素:
a)操作者
b)设备
c)环境条件
d)影响量
e)应用方法的影响
1.2.2.4在规定测量过程时,应确定:
a)所需控制的测量过程
b)测量方法
c)进行测量所需要的设备
d)执行测量人没所需要的技能和资格
1.2.2.5与其它已识可的的测量过程的测量结果测量比较。
1.2.2.6通过对测量过程的特征连续分析方法来认可测量过程。
1.2.2.7测量过程应设计成能防止出现错误的测量结果,并确保能迅速测出存在的问题和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1.2.2.8对测量过程进行控制,高度的测量过程控制包括:
a)关健性的测量系统;
b)复杂的测量系统;
c)保证生产安全的测量;
d)由于测量不正确会引起后续昂贵代价的测量。
1.2.2.9非关健简单测量,可用对测量设备的一般性控制程序。
1.2.2.10影响量对测量过程的影响应量化。
1.2.2.11 应测定测量过程的各性能特性,确定测量过程是否满足预期的计量要求性能特性,如测量不确定度等。
1.2.2.12制定测量过程设计控制程序文件,并确认有效。
1.2.3 测量过程的实现
测量过程应在设计的受控条件下实现,以满足计量要求。
受控条件包括:
a)使用经确认合格的设备;
b)应用经确认有效的测量程序;
c)可获得所要求的信息资源;
d)保持所要求的环境条件;
e)使用具备能力的人员;
f)合适的结果报告方式;
g)按规定实施监控。
1.2.4 测量过程的记录
1.2.4.1 各部门应保存记录以证明测量过程符合要求。
记录内容包括:
a) 实施的测量过程的完整表述,包括操作者、测量设备、核查标准等所用的全部要素和相关的操作条件;
b) 从测量过程控制系统获得的有关数据(包括测量不确定度信息);
c)根据测量过程控制数据的结果而采取的措施;
d)进行每个测量过程控制活动的日期;
e)有关验证文件的标识;
f)负责提供记录信息的人员标识;
g)人员能力(要求的和实际具备的);
h)测量过程控制中所用的消耗性物品名称和批号。
1.3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1.3.1 测量不确定度
1.3.1.1 为了准确反映测量设备的测量值及其不确定度范围,在生产经营、产品质量、工艺测量设备、节能降耗等活动中,应考虑在测量过程中所有重要的已被识别的不确定度,包括由测量设备、人员操作程序、使用测量方法和环境条件引起的不确定度。
1.3.1.2 在给出不确定度时,可通过实验和统计分析计算结果,同时也应参考公司或外单位获得的统计数据资料。
1.3.1.3 对公司重要的测量设备,应给出不确定度,具体由计量室负责。
1.3.1.4 在化验室检验产品:钒铁、钼铁、钨铁、钛铁、金属铬、硅铁、钢铁及合金、五氧化二钒、钼精矿等所用测量仪器给出不确定度。
1.3.1.5 通过制定《测量设备不确定度管理程序》对不确定度实施管理。
1.3.2溯源性
1.3.
2.1 在公司内使用的测量设备都应溯源到SI单位相应国
家基准的测量标准进行检定(校准)合格。
1.3.
2.2 由计量室提出,经主管经理批准,建立计量标准(化验室标准由质管部提出),报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
1.3.
2.3 公司的计量标准以及贸易结算等方面列入国家强制检定项目的测量设备,由上级计量部门执行强制检定。
由机动部列出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的管理目录和方法。
1.3.
2.4 由机动部对非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制定量值溯源后确认其管理方法。
1.3.
2.5 机动部应制订测量设备的量值溯源计划。
a. 在用计量器具要周期检定。
b. 在用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确定。
c. 在用计量器具的抽检。
1.3.
2.6 对无法校准的测量设备溯源方法:
a. 只对其一次性检定即可(即出厂一次性检定仪器或一次性消耗仪器)。
1.3.
2.7 通过制定《测量设备量值溯源管理程序》对溯源性实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