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现代学习方式中,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教师如何提问, 则显得尤为重要。

好的提问能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也是完成教学计划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因此,可以说提问是教师教学的生命。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中学语文课堂提问方式,和大家作以探讨。

一、直问和曲问
所谓直问,就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

直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即“问在此而意在此”。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此类问题可以直接做出回答,而不必拐弯抹角。

如可以明确发问:“这篇课文属于什么体裁,文中的主人公是谁?”等等。

曲问就是转弯抹角,从侧面或反面提出问题,它有助于学生澄清杂念,疏通思路。

曲问往往以直问为基础,是学生沿着奇道曲径达到知识的深层高层。

如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十分讲究这种“曲问”艺术,他在执教《愚公移山》时,有两个典型的范例:一是“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他没有直问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且”为“将近”意,愚公还没到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

二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他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通过这种提问,使“孀”“遗”二字迎刃而解,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二、正问和反问
正问。

即正面提问,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正面提出问题,让学生顺藤摸瓜,在探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智能。

反问也称逆问,又称倒问。

教师为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不从正面提问,而是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让学生通过对照比较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在教学《祝福》时,教师提问“如果阿毛被找到了,祥林嫂的命运会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这样的问题下,迅速讨论起来,进一步从情感上思想上深入理解课文。

三、单问和复问
单问,又称常规提问。

这种提问的对象是一个学生。

而复问,又称并行提问。

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提问几个学生。

巧妙运用复问是一种高超艺术。

例如在教学吴晗的《谈骨气》时,提问“有骨气的仁人志士都能流芳百世,那么何谓骨气?怎样才算有骨气?”“作者着重选择了哪几个典型事例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教师一连串的面对更多学生的提问,引导其深入思考并理解课文内容,训练了其思维能力。

四、快问和慢问
快问,又称急问抢答。

教师发出快速急问,促使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慢问,又称深求慢问。

语文课文中有些较难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为了深化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运用抽象、概括、推理等认知方法进行提问,以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于漪教师在讲授散文《雨中登泰山》时,对雨中泰山景象进行了大量提问:“你们看到的雨中泰山是怎样的景象?过岱宗坊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怎样一幅奇景?”……“尽管黄锦、白纱的美景引人入胜,但雨大起来了,不得不拐进王母庙后的七真祠。

为什么叫七真祠?祠中最传神的是什么?怎么传神?”……当于老师用这一系列富有艺术情趣、层层递进的设问语言把雨中泰山的美景介绍给学生时,实现了教学内容的转换和课堂整体安排的完美结合。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问。

语文教师要使自己的课上得富有生气,设计课堂提问时切不可机械死板,要注意几种提问方式的灵活运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系陕西省韩城市芝川初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