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思想的文本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3卷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43第6期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No.6,2023
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思想的文本研究
何火萍
(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 510515)
〔摘 要〕 国家资本主义本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概念,经典作家在对垄断资本主义分析的过程中,最早预见到国家资本主义。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创造性提出这一概念,在革命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整个过程中对此都有过论述。在列宁的文本中,十月革命时期的国家资本主义政策主要是没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企业,对企业实行计算和监督;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是继续实行国家的计算和监督以及国有化,加强公有制以及集中化领导;新经济政策时期则是允许资本主义的发展,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国家资本主义是一个经济范畴,是列宁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列宁对其性质的认识经历了从非资本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转变,进而提出控制、限制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垄断;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A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130(2023)06⁃0001⁃08
doi:10.3969/j.issn.2096-3130.2023.06.001
“国家资本主义”最早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积累、资本集中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这一概念,形成了相关理论。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关于“列宁国家资本主义”的研究论文公开发表。例如,彭五堂(2014)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国家资本主义”概念的界定,认为它是一种经济形式或经济成分,而不是一种发展模式;是一种经济手段,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发挥不同的作用。[1]李红梅(2016)研究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思想的演进及其启示,即这一思想经历了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迂回过渡”的过程。[2]杨承训(2018)提出马克思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个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改造私人资本的一种形式。[3]在研究观点上,已有研究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看法,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启发;在研究内容上,不仅研究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而且涉及毛泽东的相关思想;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揭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或者驳斥西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责。然而,较少文章聚焦于列宁的文本来解析
“国家资本主义”,这给本文的研究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因此,本文聚焦经典作家的文本,在详细分析具体文本的基础上,来探讨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思想,从而厘清其理论本质。
一、国家资本主义概念的萌芽
作为第一个详细阐述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杜纳耶夫斯卡娅在其论文集《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理论》中指出,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始于马克思的分析,马克思曾提到如果资本集中达到了所有资本集中于“单一资本家或者……单一资本主义社会”[4]的程度。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最早产生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萌芽。
的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入手来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提出自由
[基金项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十月革命后列宁的国家观研究”(GD17XMK07)的结项成果;南方医科大学2019年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深入阅读、批判思维和清晰表达为训练目标的‘原理’课过程性评价及考核方式研究”的结
项成果。
[收稿日期] 2023—03—11
[作者简介] 何火萍,女,湖北黄石人,博士,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列宁政治思想。
·1·
竞争必然引起生产集中,而且预见到生产集中发
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垄断,提出了垄断的思
想。马克思不仅精辟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而且
深入分析资本的积累过程,即剩余价值资本化的
理论。马克思认为,生产集中要求资本家必须有
更多的资本,而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资本化来
增大资本总额的资本积累过程较为缓慢。因而,
为了适应竞争和生产集中的需要,便出现了资本
积累的另一种形式,即资本的集中。马克思在分
析集中问题时,曾指出“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
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5]。资本集中能够把分散的单个资本集中合并成为大资本。因此,
马克思在论述资本集中的趋势时讲到,“在一个
生产部门中,如果投入的全部资本已融合为一个
单个资本时,集中便达到了极限。在一个社会
里,只有当社会总资本或者合并在唯一的资本家
手中,或者合并在唯一的资本家公司手中时候,
集中才算达到了极限”[5]。在这里,马克思对竞争发展进行分析,科学地预见了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必然产生垄断的趋势。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还对垄断组织的萌
芽形态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信用制度的基础上,
除了已有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外,出现了资本
主义股份公司。而股份公司的出现,促进了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发生重大的变化。与私人资本相
比较,股份公司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
为前提,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态,表明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由单个资本家的所有权形式转化为
若干个资本家集体的所有权,个别的私人资本转
化为集体的社会资本”[6],股份公司是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制的范围内对资本组织形式的一种调整。恩格斯在整理出版《资本论》第3卷时,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做了增加补充,阐明了卡特尔等垄断组织形式的出现及其意义,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的思想。[7]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预见到了垄断产生的
必然性,而且提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思想和
理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生产力的
迅猛发展要求在生产关系上突破资本主义私人
占有的限制,迫使资本家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
范围内扩大生产的社会性质,“使大量生产资料
不得不采取像我们在各种股份公司中所遇见的
那种社会化形式”[8]。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当生产资料或交通手段由股份公司来管理也不适合时,就会出现资产阶级国家的直接管理。然而,恩格斯明确指出:“无论向股份公司的转变,还是向国家财产的转变,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8]股份公司是属于资产阶级的财产,即使转化为国家财产,也不会改变事情的本质,因为“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它越是把更多的生产力据为己有,就越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越是剥削更多的公民。工人仍然是雇佣劳动者,无产者。资本关系并没有被消灭,反而被推到了顶点”[8]。由此,晚年恩格斯阐发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
“两个本质特征”[9],一是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生产资料、生产力,二是工人仍然是雇佣劳动者。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资本属性,它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
综上所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竞争带来垄断,以及对股份公司发展的分析、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预见,这些思想都成为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概念及其理论的来源。
二尧列宁国家资本主义思想的文本分析
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等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不仅提出了“国家资本主义”范畴,而且构建了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纵观列宁的文本,他在1918年5月的《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以下简称《论“左派”幼稚性》)中坦言,他“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言论”在革命前的《大难临头,出路何在?》这本小册子中已经写到了。而《大难临头,出路何在?》(以下简称《大难临头》)一文写于十月革命前的1917年9月。从十月革命前一直到列宁最后的“政治遗嘱”《论合作社》,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论述散见于各篇论著、讲话、报告之中,贯穿于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整个过程。一般而言,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可以分为十月革命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三个阶段①,本文也从这三个时期来分别介绍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
(一)十月革命时期
如上所述,列宁在1918年自述,“国家资本主义”这一语词最早在其文本中出现是1917年9月的《大难临头》。列宁在该文献中写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