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禹治水》教案
《大禹治水》教案(精选17篇)
《大禹治水》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字词来挡路
三、自探提示。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治水),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

四、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2、思考: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
(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
3、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淹没、倒塌、冲走、冲毁、逃荒要重读。

4、学生自由练读。

5、集体齐读。

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

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

五、解疑合探
1、自读课文,找找文中写了谁治水?
(鲧、大禹)
2、他们俩治水的结果是?
(鲧——失败大禹——成功)
3、为什么大禹成功了,而父亲鲧却失败了?
第2自然段,鲧治水的方法——堵
4、那大禹用了什么方法治洪成功的?读第3自然段。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5、那禹为什么能成功?你能用一个字概括他治水的方法吗?
(这五个问题前后衔接紧密,这样问太琐碎,建议表格出示,自学讨论解决)
6、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于总结、思考、有智慧的人)
六、质疑再探
1、文中还有哪里在写大禹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4自然段)
2、自读第4自然段,思考: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

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思考:(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思考:大禹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
(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3、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请孩子默读课文寻找答案,然后同桌交流。

《大禹治水》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交流关于奉献的名言。

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2、出示词语,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过渡:?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在治水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画出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过渡的问题,提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预设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想一想,禹带领人们做了哪些事?你发现了哪几个很重要的词?拿起笔来,在词语下面做个记号。

师:我发现有些小朋友找得又快又好。

现在,哪位小朋友来告诉
大家,你找到哪几个重要的词?
师:真善于读书!有补充吗?
生:我补充一个“引到”。

师:真好!你们真善于抓住重点词来学习,现在看老师写。

(老师板书:开凿、挖通、垒起、引到。

)(生齐读)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帮忙。

是鲧的办法好,还是禹的办法好呢?
(生兴致勃勃)
(投影:黄河流域水图)小朋友们看,这是黄河流域水图,黄河的上游在这儿,下游在这儿,而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就是当时禹治理洪水时走过的地方。

师:小朋友想想,禹生活在距离今天20xx多年前的古代,当时的交通工具和劳动工具都是非常落后的,你觉得禹当时治理洪水的时候容易吗?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互相说说。

(生小组交流)
(生踊跃举手)
生:禹有可能被洪水冲走。

师:(补充)有危险。

生:他的拐杖也有可能被洪水冲走。

师:很好。

声音可以再响亮些。

生:有的时候没饭吃。

生: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有可能被蛇咬。

生:有可能吃不好,睡不好。

生:有可能陷进河里。

生:有可能走路不小心摔倒了。

生:有可能陷进淤泥里。

生:他的脚跟烂了,泡在水里,有可能溃疡。

师:老师一直在用心地听!我发现,有些小朋友是联系课文内容来
讲的,有些小朋友是联系自己查到的资料来说。

这都是很值得提倡的学习方法!
预设二:[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出示相关句段)
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句子。

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读?
(指读)
师:请小朋友自己再读一读,想一想:禹在治水时吃了很多苦,从这两句话的哪些地方最能看出来?
生:“脚跟都烂了”,还有“拄着棍子走路”。

生:我补充,他的脚是“长年”泡在泥水中。

生:从“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也可以看出。

生:而且“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说明他连觉都睡不好。

师:是啊,为了治理洪水,他不顾惜自己的身体。

生:我觉得他吃不好,穿不好,有可能会得病。

生:他走路只能拄着棍子走,不方便,根本不好挖土。

师:由于长年泡在泥水中,他的脚跟都烂了,脚指甲也脱落了,大腿的皮在劳动时都磨破了。

艰苦的劳动,使他的手起了水泡,长满了老茧。

师:为了治水,大禹就是这样的不辞劳苦!小朋友想想,他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呀?
生:为了大家!
师:(动情地)对!为了大家,为了老百姓,为了老百姓的幸福,大禹吃的苦太多了,做出的牺牲太多了!请小朋友练习有感情地把这段话读读。

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无畏
预设三: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十年。

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
子。

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看这儿,谁来读一读,括号里的词不读。

读得很认真!像她这样,和课文写的对比着多读几遍,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
师:你们都有动脑筋在思考!老师觉得你们还应该注意括号里的三个词。

书上为什么用上了这三个词呢?
《大禹治水》教案篇3
[文本解读]
《大禹治水》是一篇蕴含丰富人文内涵的课文。

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遥远,要读懂课文并且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美好的印记难度颇大。

教学中应注意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简笔画、语言描述、讲故事、看插图等多样手段,在学生读、说、听、思等言语实践活动中将识字、学词、学句、知文有效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大禹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治洪形理制”。

[教学难点]
读好课文中的长句。

理解“治理”“地形”“制服”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初识“大禹”,揭题质疑:
1.图片初识禹。

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故事了。

这个故事里有个英雄,他的名字叫“禹”,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人们又叫他“大禹”(板书大禹)。

我们一起读读他的名字。

(学生齐读)关于大禹的传说可多了,其中“治水”的故事留传最广。

2.随机识“治”字。

(1)“治”是生字,谁能读好?(板书:zhi )
(2)这个字你在生活中见过吗?你来说说。

你们已经会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了,真好!小朋友们,那你们一定知道治理河水可以说成——治水,医治疾病就叫——治病,治理国家就叫——治国。

(3)治的用处可真大,我们一起来写好它。

——(一三两笔对对齐当中一点往外提撇折夹角小写轻巧台字宽宽靠右边)生描红。

3.读题引思考。

(1)今天,我们就一起读读《大禹治水》的故事——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关于这个治水的故事(标红),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引导质疑)
理答:治水的原因、经过、结果。

[设计意图]以“故事”开篇,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简单直接地切入课题。

随文教学“治”字,在与学生边聊边答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加以词语的理解,降低难度,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生字运用启发性的儿歌,增加写字的乐趣。

二、初识洪水,借图促读:
1.读图知洪水。

那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呢?让我们回到很久很久以前,看,发生了什么?——洪水。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洪水吗?(学生说知道)那就请你来说一说(洪水是什么样的?)。

2.故事学“洪”字。

是的,其实洪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

这个“洪”字里还
藏着一个故事呢。

传说古代有一位很厉害的水神,他的名字叫“共工”,他一生气就要发大水,在“共”的旁边又加上了一个三点水,变成了“洪”。

这个字你记住了吗?汉字中还藏着故事呢,多有趣呀!来,读读这个词。

(齐读)
3.情境读短语。

(1)(回到图)这水那么大,那么急,这就是课文里所说的——滔滔的洪水(引读)朗读评价。

我们一起读一读。

(2)滔滔的洪水来到了村子,农田呢?(请学生说——也可以说成—再出示:淹没了农田(你读)。

房屋呢(请学生说),也可以说成-冲倒了房屋。

(真了不起,两个多音字都读准确了。

)谁再来读。

(了字读得真好听,轻声又轻又短,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是啊,洪水害的老百姓都没有家可以回了,这就是——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4.短语促读文。

短语入文,读好第一自然段,初步感知洪水危害。

[设计意图]巧妙地利用课文插图,以“趣”促“学”,通过生字故事帮助孩子识记生字,加深印象。

同时,教师语言的渲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文本中学习,水到渠成。

通过有效的评价语言达成知识点的训练,不留痕迹。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自由读课文。

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那禹,是怎么治水呢?请大家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一读故事。

2.按序来读文。

(1)第二自然段:
a.关注轻声,读准词串,读好短语。

第一关:第二关:第三关:(难度加大,轻声小“了”来帮忙)吃尽千辛万苦(吃了很多苦)吃尽了千辛万苦
走遍千山万水走遍了千山万水
挖通九条大河挖通了九条大河
劈开九座大山(很多座大山)劈开了九座大山
大禹怎么治水的呢?我们来看看第二自然段。

这一段故事挺长,怎样才能读得很通顺很流畅呢?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

第一竖排,谁来试一试。

四字词语谁来读?诶,我还会变呢!词和词在一起,还可以连起来变成一个短语呢,怎么样才能读得自然好听呢?
——瞧,故事的语言就是这么有趣。

b.结合图片,结合词串,理解词意。

察看水流和地形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借助图片,理解“地形”,认识“形”字。

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为的是什么呢?出示:察看水流和地形引读
地形(后鼻音)你知道地形什么意思呀?地形:就是大地表面的形态。

示图:我们的大地(让学生说)有高,有低,有山,有水,这就是——地形。

看着图,再来读读这个词,印象就更深了。

这个形也是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请学生说)。

跟着老师来写写这个形。

老师范写。

(杉字旁已经学过了,又和老朋友见面了。

形字有三丿,有高有低,有短有长,就像地面上高低错落的大山,长短不一的江河。

描的时候要把三丿描好看,力量送撇尖。

借助短语,理解“治理”,认识“理”字。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这样为的是——?出示: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读一读)为了治水,大禹——请学生齐读,大禹就是这样治理洪水。

(出示治理洪水)写好“理”。

怎么记住这个字呢?(运用熟字记生字,也是记生字的好办法。

好,看着笔顺图自己写一写。

斜玉旁,横等距,长长短短有条理。


c.短语回文,分组朗读,读顺本段。

来,读好了短语,老师现在把它们送回课文中,相信你一定能读好。

点读,男女生读。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读是重点。

指导学生有方法地提高朗读水平,通过词语-短语-句子的方式,分解难度,帮助学生逐步达成,激发自信。

游戏的加入,师生的合作读掀起整节课的小高潮,不仅调节了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巩固了短语的读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故事语言的乐趣。

同时,巧妙地安排生字的教学,关键
笔画地书写借助简短的儿歌指导学生,便于接受。

(2)第三自然段
a.借助图片,听讲故事,入情入境。

大禹治水还有很多小故事呢。

出示图,这幅图就讲了其中一个故事。

老师讲给你们听一听。

b.关注数字,尝试练习,读好故事。

“三过家门而不入”
课文的第三小节就讲了这个故事。

这个小故事里,数字特别多,注意了这些数字,这个小故事就读好了。

生读。

你看,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吃尽了辛苦。

其实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字在图上)齐读。

(3)第四自然段
a.追溯字源,学写“制”字,理解“制服”。

(洪水被制服了)点红:制服。

谁来读这个词?这个制里有个你熟悉的偏旁,是——利刀旁,它和什么有关。

出示古文字,我们来看看“制”文字演变。

制在古时候就是指用刀修剪树枝,(刂泛红)所以右边有个利刀旁。

这里的制服是指大禹用工具、智慧和力量征服了洪水。

你看,根据字形,我们就能了解词语的意思。

这也是学生字的好办法。

写好制。

这个“制“字有些难写,我们该怎么制服它呢?有个小窍门。

一竖要挺直,轻顿笔,竖有力。

b.了解结果,齐读全段,感知心情。

c.结合情境,理解词意,“代代相传”。

渗透传说的文体特点。

这个故事发生在四千多年以前,为什么我们还能读到呢?老百姓为了纪念它,就把大禹的名字和他治水的故事传给了儿子,儿子又传给了孙子,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

这就叫“代代相传“,其实还有很多的传说故事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口耳相传下来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中加入教师的示范读,营造了故事的氛围,吊足学生的口味,再让学生去读,效果就是不仅想去读,还会读得更好。

“制”的教学以及“制服”的理解是难点,通过古文字的引入和
结合文本的解读化解难点,达成目标。

词语意思理解方法多样化,除了生硬的“告诉”,还可以是通过结合文本情境来理解,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来理解。

四、插图排序,整体感知:
1. 回顾全文,插图排序,整体感知。

这个故事还要继续流传下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给这四幅图排排序吗?直接请学生说。

2.巧妙巩固,词语填充,总结全文。

读这个故事,就像看连环画一样,老师给它配了段文字,可是缺了几个词,你能填进去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

谁来试一试。

好,一起读一读。

总结:小朋友真了不起,看着连环画,把长长的故事读成了短短的几个句子。

下节课,我们还要把这幅连环画读成一个生动的故事。

这些句子里还藏着我们要学过的生字呢,我们赶快把他们请出来吧。

[设计意图]课文插图是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结合“故事传说”的文本特点,借用“连环画”这一有趣的说法调动学生兴趣,在读图的过程中梳理故事的内容,整体感知。

五、写字练习,关注布局:
学写治制形
1.学习读帖,提炼规律,关注布局。

小儿歌:左右等宽中间靠左右不等窄让宽。

2.练习书写,关注姿势,反馈点评。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除了安排随文识字,在此基础上还有必要加入一定量的集中识字写字时间来强化。

本课10个生字中有8个左右结构的生字,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读帖的过程中,发现左右结构的生字的特点,教给学生一类生字的书写规律。

六、总结全文,回读课题。

总结: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个英雄:生齐读大禹,牢牢记住他带领百姓做的事:生齐读治水。

深深记下这个神话传说:生齐读大禹治水。

教学反思:
20xx届青年教师会课的帷幕即将渐渐拉上,今天上完《大禹治水》,这几日的疲惫好像一下子除去了不少,但还是忍不住坐下来细细回味今日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每一个细节,再比对之前的试教演课,发现在目标达成的同时,还有诸多值得提高改进的地方。

这篇课文,说实话,在设计之初,有些犯难。

第一课时35钟的课,我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在我的这节课上应该有什么样的知识生长点?
回顾区级会课的主题“文体在左,学情在右”,想到这里,思路一下子打开了许多。

我始终想着“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一篇故事传说的第一课时,应该学什么”的大问题,在教学内容上比起刚开始的天马行空,现在似乎接地气了许多。

在备课磨课后半程思路又开始混乱的时候,我拿出了手边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翻阅,以求找到一些思路,看着看着,心中的目标渐渐明晰,识字写字,阅读,文体主旨,技能方法应该是我这节课的应该教给学生的。

我就顺着这个思路又开始重新审视教案,一步一步地进行梳理和对照。

不仅理顺了教学目标,整个环节也显得清晰了许多。

我就把这节《大禹治水》的第一课时在识字写字的目标上定位成认读20个字,会写“治洪形理制”。

在阅读上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会读“了”字短语。

在文体主旨上要把握传说的问题特点,始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一个给孩子讲故事的大姐姐”的身份,让学生能够借助插图了解传说故事的大意。

在技能方法上要交给孩子识字写字的方法策略,比如通过这节课,会写左右结构这一类字,突出语言表达上的特色,比如第三自然段的数量词,一、二自然段的“了”字短语等。

期待在结构巧妙处理的同时,能够把技能的训练层层递进。

在最终的课堂呈现环节,初步达成了教学设计的意图。

一、读通课文重分解
第一课时,重在读通全文,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

本课的生词很多,光光二会字四会字就有20个之多,一一出示没有归类地读,学生也容易产生疲倦,环节也会显得冗长,效率不高的同时,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在设计时,还原文本最初的形态,一段一段地
帮着孩子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再随机进行词语意思的理解和多种形式地读。

第一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短语“淹没了农田”“冲到了房屋”“无家可归’,再送短语回归文本读好句子。

第二自然段特别长,处理时则侧重教会学生读好词语的基础上,读好“了”字短语,再读好句子,帮助孩子一步步分解难度,逐步达成目标,激发学生浓浓的兴趣,再设置游戏环节师生合作读地形式检查巩固,课堂气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调节。

这样组块的模式也便于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清晰的课件展示一目了然,反倒优于教师讲的效果。

第三自然段则改用教师示范读,创造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启发学生关注数字,读好数量词。

第四自然段通过重点词语“制服”“代代相传”的理解来读通文段,节奏进程到这里可以适当加快。

二、识字写字有方法
识字写字时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一课的生字很多,并且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因此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采用了随文识字加上集中写字的策略,让学生在文本中认读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的形式。

课中,为了防止破坏上课的节奏,我把随文识字定位在认识和记住的层面上,通过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的方式得以巩固。

课尾,我则采用集中写字的形式,启发孩子通过读帖学会观察、对比汉字,发现汉字书写规律,期望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仅只是这些字,而是像“左右结构“这一类汉字的书写规律。

在随文识字中挖掘汉字的故事,充分站在学情的基础上出发,通过有趣的汉字起源故事,象形文字的演变等来激发孩子的识字欲望,充分渗透中国的汉字文化,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学生回答巧评价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是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反馈和激励,还能更好地指向学生的`学情,调控课堂节奏,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方向。

几次试教中暴露出我的一个问题,评价语言太过泛化,大多是“太棒了”“真好”。

这类评价语其实就是无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没有多少意义和价值。

为此在备课时,我在学生回答预设上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和准备,力求在评价时通过简单精巧的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效
果。

今天课堂上呈现的效果基本不错。

整节课上下来,在与孩子交流互动的同时,还有一些细节没有关注到,影响了一些效果。

在读书方式上,较多地使用了齐读的方式,没有运用的恰到好处,一是浪费了时间二是齐读反倒没有个别读的效果好。

在个别词语理解上没有下到功夫,不是太巧妙。

比如“制服”的理解除告诉学生课文里表示大禹用智慧、工具、力量征服了洪水以外,如果能加上一句“让洪水变听话”这种儿童话的语言来总结,会更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记住制服的意思,和“治理”更好的区分,化解难点。

再如关于“伟大“一词,没有让孩子体悟,其实就可以用大禹的父亲“鲧”的故事来凸显大禹的智慧和不容易,从而体会理解“伟大英雄”,这个难点也就可以很好的突破了。

课上到这里终于结束了,但是与我工作刚刚5年的青年教师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这次的赛课体验让我更深入地知道如何去研读文本,如何去把握学情。

真正的一节好课需要用心去体悟、去演绎,还课堂的精彩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大禹治水》教案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俺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大禹治水
2、简介大禹。

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同学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