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3单元8咬文嚼字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咬文嚼字
本课话题——怀疑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这番话不免啰唆,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作为一个贬义成语,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
但朱光潜先生并没有因此就轻易同意这种观点和看法,而是敢于怀疑,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后,提出了相反的看法,发表了自己个性化的见解。
可以说没有怀疑就没有改变,没有创新。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
”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
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
大胆怀疑,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陈宪章(清) 2.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李四光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4.真正的科学首先教人们怀疑,教人们摸不着头脑。
——乌纳穆诺5.为了正确地认识真理,我们首先必须怀疑它并同它辩论。
——诺瓦利斯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倒涎.( ) 憎.恶( ) 剥啄.( ) 岑.
寂( ) 没镞.( ) 茗.烟( ) 付梓.( ) 灞.
桥( ) 讥.刺( ) 清沁.( ) 搅.
扰( ) 【答案】 xián zēnɡ zhuó cén zú mínɡ zǐ bà jī qìn jiǎo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落⎩⎪⎨⎪⎧落.
枕( )落.汤鸡( )大大落.
落( ) (2)嚼⎩⎪⎨⎪⎧咬文嚼.字( )咀嚼.( )倒嚼.( ) (3)藉⎩⎪⎨⎪⎧蕴藉.( )杯盘狼藉.
( ) (4)乘⎩⎪⎨⎪⎧落入下乘.( )千乘.之国( ) (5)隽⎩⎪⎨⎪⎧隽.永( )隽.秀( ) (6)晕⎩⎪⎨⎪⎧轮外月晕.( )晕.
倒( ) 【答案】 (1)lào/luò/luō (2)jiáo/jué/jiào (3)jiè/jí
(4)chénɡ/shènɡ (5)juàn/jùn (6)yùn/yūn
2.语境辨析法
(7)他说话恶.( )气,真叫人恶.( )心,周围的人都憎恶.
( )他。
(8)《人民画报》封面上刊载.( )了一个载.( )歌载.
( )舞的姑娘。
【答案】 (7)è ě wù (8)zǎi zài zài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1)⎩⎪⎨⎪⎧逻jí( )作yī( )舟jí( )
(2)⎩⎪⎨⎪⎧词zǎo( )急zào( )zào( )热 (3)⎩⎪⎨⎪⎧lu ō( )唆luó( )列巡luó( )
(4)⎩⎪⎨⎪⎧làn( )调lán( )褛门kǎn( )
【答案】 (1)辑/揖/楫 (2)藻/躁/燥 (3)啰/罗/逻 (4)滥/褴/槛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蕴藉·蕴蓄
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的绚丽、夏的泼辣、秋的丰实,更有冬的________(蕴藉/蕴蓄)。
小草为来年的生长做强有力的________(蕴藉/蕴蓄)与铺垫,这是小草的执着与追求。
【答案】蕴藉蕴蓄
(2)捉摸·琢磨
国内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的著名专家朱森第提醒年轻人创业投资不要都去找热点,而更应该在“冷”的方面多________(捉摸/琢磨),这一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并非难以________(捉摸/琢磨)。
【答案】琢磨捉摸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袁驷,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三年来因为多次在审议法律时表现出来的字斟句酌的品格,让
他成为媒体眼中“咬文嚼字
....”的立法者。
(√)
理由:“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此处加了引号,符合语境要求。
(2)社会发展需要政府的管理不断推陈出新
....,但是任何社会管理创新都不能脱离法治的轨道;政府管理中的任何创新都要遵守合法的底线,不能突破法律的要求。
(√)
理由:“推陈出新”原指推去陈旧的思想,换成新的理念。
现指换掉旧的,改成新的。
该成语用在此处正确。
(3)唯有我们心中有大局,时时想大局,事事思大局,孜孜不倦为大局,而不是锱铢必较
....为个人,履职才会不偏离方向,才能更好地担负起责任。
(×)
理由:“锱铢必较”是指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吝啬或气量小。
多用于计较财物。
该成语用在此处错误。
此处改为“斤斤计较”更合适。
[常识·速览]
[识作者]
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朱光潜
简介朱光潜(1897-1986年),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安徽桐城人。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并在上海与叶圣陶、夏衍、丰子恺等创办立达学园,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后改名为《中学生》)。
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
1933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
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
1946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
重要作品:《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
[探背景]
《咬文嚼字》写于抗日战争后期。
朱光潜先生结合当时新文学运动的实际,为了帮助大家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及提高美学修养等,撰写了不少论文和书评,本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知文体]
随笔
随笔,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
它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很相似,常常把文学表现手法与政议结合起来,有很强的战斗性和感染力。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深刻。
[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对文学史上三个“炼字”的实例进行分析,并联系实际写作中的一些流弊,自然而然地阐明了“咬文嚼字”的精髓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既要注意斟酌字句,更要注意思想情感的表达。
旗帜鲜明地摆出了自己的观点:在文学上,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脉·梳理]
①不同句式②联想意义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1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①开门见山,叙述郭沫若改词语的例子,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为下文阐述观点做铺垫。
2.作者举《水浒》和《红楼梦》的例子的用意分别是什么?
【答案】举《水浒》的例子是以《水浒》里的用语为依据,强调“你这”句式带有强烈的憎恶色彩,对“你这什么”的表达作用分析得细致入微。
举《红楼梦》的例子是以《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的话为依据,进一步阐明“你是”句式在一定语境里也有讽刺性,对“你是什么”的表达作用分析得全面透彻。
3.“咬文嚼字”的通常含义和作者谈的含义是否一样?请指出“咬文嚼字”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
【答案】不一样。
“咬文嚼字”通常的意思是过度、刻意斟酌字句,讽刺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的现象。
作者所说的“咬文嚼字”指阅读或写作时“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二、阅读课文6~7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试赏析“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一句中比喻修辞的运用。
【答案】将字的直指义比作“月轮”,形象生动地说明直指义的特点是“明显而确实”的;将字的联想义比作“轮外圆晕,晕外霞光”,以此来说明字的联想义是“变化莫测”的,不是明显而确实的。
5.什么是套板反应?
【答案】“套板反应”就是写作时,没有创新,安于使用套语滥调,不去斟酌词语。
“套板反应”是创作的仇敌。
这是从反面论述“咬文嚼字”的重要意义。
三、阅读课文第8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6.“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作者真的是“随便”举的文中的几个例子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作者不是随便举的几个例子。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文中前三个例子是文字修改方面的,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即为什么要咬文嚼字;后两个例子是有关词语的联想意义的,说明咬文嚼字是文学创作有所创新的保证,即怎样咬文嚼字。
因此,这几个例子并非随便列举的,而是根据文章论述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列举的。
四、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7.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
【答案】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思想情感走的,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
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
[话题·互动]
话题:本文作者提倡读书要“咬文嚼字”,而陶渊明提倡读书要“不求甚解”。
对朱光潜与陶渊明的不同见解,你是怎样看待的?
学生甲:读书要“不求甚解”。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里,读每本书都要“咬文嚼字”,是绝对不可能的。
要想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就要“不求甚解”。
学生乙:读书应该“咬文嚼字”。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就阅读说,就是要求精读,不放过一字一句,要细细咀嚼文字的意味。
精读,就是古人说的,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义,文寻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会、理会、神会”的境界。
我的观点:
【答案】两者并不矛盾。
“咬文嚼字”是精读经典著作应有的态度。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样的治学态度,难道不值得学习吗?但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即使读一辈子也不可能读尽世间的书。
有些东西,我们只能大致了解,把握精神实质,不必去“咬文嚼字”。
这就
是陶渊明倡导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所以,“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种读书方法都是可取的。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活性思维展开联想
《咬文嚼字》中,作者具体阐释了联想的意义和用法,并以生动的事例给我们的写作点明了途径。
他说:“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
2.写法指导
展开联想“三法”
学生作文,最常见的毛病就是内容贫乏,无事可写,无话可说。
这种现象,有人往往归结为词汇缺乏,遣词造句能力不足。
其实,这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同学不会在现有生活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
把联想运用到写作中,可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
那么学生在作文中,应该怎样展开联想呢?
(1)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
作者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该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这些都是由相近、相关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
(2)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
作者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该事物在性质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特点的事物的联想。
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抓住街灯和明星的相似之处,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明星写到街灯,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寄托了作者反抗传统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茅盾的《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及顽强生命力这一点,采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和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北方农民。
(3)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去联想
作者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与该事物在性质或特点上有相对或相反关系事物的联想。
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较好地运用了相对与相反联想的手法,设置了豆萁煮豆这一特写镜头,体现了兄弟相残的主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除了要掌握以上几种联想的思路外,还要注意在联想时要找准联想点,合理想象,并且联想不能没有实质意义,应当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由小媒介体现大主旨。
比如由“树木”“庄稼”“花草”联想到脚下的泥土,由泥土联想到“具有泥土精神的老师”,以小见
大,表达自己对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老师的赞颂。
3.迁移应用
生活中的门形形色色,有形的无形的,开放的关闭的,高贵的卑鄙的……门类多样,内涵丰富。
请以“门”为话题,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
【答案】门常见,天天出入。
门简单又不简单。
豪富之家的朱门,布衣之家的板门,贫农之家的柴门,绿茵场上的球门以及所谓的心灵之门……真是五花八“门”。
门,带给了人们一种神秘感。
门外的人想进去,门内的人想出来。
大门一开,才发现门内门外别有一番天地。
门有时很怪,不想进去的人,它偏偏为你敞开;想进去的人,它偏偏对你紧关。
门是要打开的,紧锁着门,沉闷的空气会使人窒息;将门打开一点,吹进一丝清凉的风,会让你清醒与兴奋。
门,总给人一种距离感。
邻里之间紧锁着的防盗门给人一种距离感,这种感觉甚至可以使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门,又给人以安全感——防寒、防水、防贼、防野兽——这大概是人们造门的初衷吧?对于大人,关上门才觉得安全;对于儿童,打开门才不会害怕。
门本来只是人进出房间的通道,而人却强加给它许多新意,于是有了“跑门路”“走后门”之说。
由门引申出来的“机关”,也成为政府职能部门的称谓。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尽管郭沫若、王若虚、韩愈都是名人,但朱光潜不盲从,发表了与他们不同的见解。
品味语言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我们不仅要有对文字的敏感,而且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
语言文字的品味,要“咬”,要“嚼”,要细细地咀嚼,且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才行。
【应用角度】“思考”“怀疑”“发现”“态度”等。
2.精彩应用
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张载说“学则须疑”,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都是说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推敲”这个故事,已经早有定论,且“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甚至把斟酌字句的做法,就直接称之为“推敲”。
因为韩愈是大作家,谁也不曾去怀疑。
古今人们也都赞赏“敲”字用得比“推”字好。
可是朱光潜“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并讲出了一大篇道理。
由此可见,朱先生是不迷信、不盲从的,是富有独立思考精神的。
只有敢于怀疑,并善于独立思考,才会有新的见解。
[佳作·领悟]
①人生的幸福大而分之,可归为两种:一种是因欲望的满足而感到的幸福,另一种是生命自体的跃动和充实感所产生的幸福。
(池田大作)
②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③对于幸福,可能每个人都能给出不尽相同的答案。
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写的,它只能体会,体会越深就越难以描写,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实的汇集,而是一种状态的持续。
④对于一个颠沛流离的人来说,幸福就是有一个温暖的家;
⑤对于一个身患疾病的人来说,幸福就是拥有健康的体魄;
⑥对于一个老人来说,幸福就是子孙满堂,合家平安;
⑦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幸福就是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⑧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幸福就是被自己爱的人来爱着;
⑨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幸福就是拥有自己的天地;
⑩……
⑪幸福是一种生活的渴求、一种心灵的感觉、一种精神的向往,其实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⑫每个人都不免有一个理想,或为温饱,或为名利,或为学问,或为德行,或为事功,或为醇酒妇人,或为斗鸡走狗,所谓“从其大体者为大人,从其小体者为小人”。
这种分别以什么为标准呢?哲学家们都承认:人生最高的目的是幸福。
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对于这个问题也各有各的见解。
积学修德可被看成幸福,饱食暖衣也可被看成是幸福,究竟谁是谁非呢?我们从人的观点来说,人之所以高贵于禽兽者在于人的心灵。
人如果要充分地表现他的人性,必须充实他的心灵生活。
幸福是一种享受。
享受者或为肉体,或为心灵。
人既有肉体,就不能没有肉体的享受。
我们不必如持禁欲主义的清教徒之不近人情,但是我们也须明白:肉体的享受不是人类最上的享受,而是人类与鸡豚狗所共有的。
⑬人类最上的享受是心灵的享受。
哪些才是心灵的享受呢?就是真、善、美三种价值。
学问、艺术、道德无
一不是心灵的活动,人如果在这三方面达到最高的境界,同时也就达到最幸福的境界。
⑭一个人的生活是否丰富,就是说有无价值,要看他对于心灵或精神生活的努力和成就的大小。
如果只顾衣食暖饱而对于真善美不感兴趣,他就成了一具行尸走肉了。
这番道理本无深文奥意,但是说起来好像很迂阔。
灵与肉的冲突本来就是一个古老而不易化除的冲突。
许多人因顾到肉遂忘记灵,相习成风,心灵生活便被视为怪诞无稽的事。
尤其是近代人被物质的舒适这个观念所迷惑,大家争着去拜财神,财神也就笼罩了一切。
⑮末了,我希望我们年轻人都及早确定自己一生的使命,自己去寻求自己的终生工作。
1.学开头
文章开头引用池田大作的名言,快速入题,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幸福的种类,自然地引出下文,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悟排比
作者连用6个“对于”,并单独成段,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幸福的内涵,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增强了文章气势。
3.学照应
文章开头提出“幸福,就是这么简单”,第⑪段处给予照应,使文章思路更加清晰,中心更加明确。
4.悟对比
作者把一般人与清教徒进行对比,突出了“幸福是一种享受”的观点,又把人与禽兽进行对比,突出“肉体的享受不是人类最上的享受”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