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报告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所镇中心小学校县级课题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我校地处彝汉杂居的中所镇,有在校生1138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57人,有教师66人。
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管理,与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的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住的现象相当严重。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分溺爱,听之任之,认为长大能挣大钱即可;有的家长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堂常规不规范;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的健康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当地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
所以,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课题的提出和论证。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
与此同时,在主流文化下出现了一些灰色文
化,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导致在少年儿童中存在着“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
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良好品行的重要前提。
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和养成是提高一代人思想、行为素质的重要途径。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行为的不断重复与不断训练,就形成动力定型,它能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按照一定方式行事。
因此,实施《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学校而言,这个问题尤其重要。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注重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养成。
2、注重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养成。
3、注重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养成。
4、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从我做起,树立自信心”的活动。
5、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6、机会留给每个孩子。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近期目标
<1)通过课题探讨实验,掌握小学生在学习、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行为习惯的现状,确立学生个体和整体提高的发展目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2)在校内外探索培养小学生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刻苦学习的情感,使他们在学习中养成积极、主动、向上的良好习惯。
2、远期目标
<1)构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行为能力和素养,为孩子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继续探索提高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之路,使各班级得以整体优化,全面提高教育教案质量,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1、调查了解分析:在课题研究各个阶段中深入家庭、班级,进行座谈,掌握了解各班实施情况。
2、分段指导:根据低、中、高段的实际情况,提出各段实施方案,结合各段学生实际,进行研究实施。
3、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成绩、品德行为、个体差异情况,分三个等次指导,逐步达到整体提高。
4、加强强化训练,以培养学习兴趣,良好行为习惯为重,对个别差生进行强化训练。
5、耐心引导:针对少数学生学习基础差,自卑心理强,在实施过程中,要耐心引导,以多赞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讥讽为着眼点,增强他们克服心理自卑的能力。
6、相互探讨交流:在教案研究实践中,各科教师要认真总结探讨经验,形成书面论文,相互交流,用典型对学生进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养成教育。
7、开展竞赛活动:根据各段实际,分段开展诗歌朗诵、演讲、作文和各类主题队会、文体活动,增进交流,增强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意识。
8、搞好阶段总结:实施过程中,要进行阶段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方法。
9、抓好培训:抓住典型经验,举办各种专题讲座,从典型经验着手,在教师中相互交流学习,相互促进。
10、抓教师业务提高:加强教师业务技能的提高,要求教师在研究实践中积极倡导主动、自觉、向上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不断增强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意识。
11、家长联系制:在研究中,要与家长取得联系,采取家访、家长会、个别访谈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行为习惯情况,并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搞好课题研究实验。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4月)
1、确立研究课题,制定方案,撰写报告。
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3、向教师通报研究课题意图、方案及报告。
4、确立课题研究对象。
第二阶段:<2007年5月—2007年12月)
1、组织学习有关经验、理论,深入班级开展调研。
2、分段深入讨论,制定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研究途径,形成有效的,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2008年1月—2008年6月)
1、全面进入提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
2、指导、检验课堂教案效果的可行性、实践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第四阶段:<2008年7月—2008年12月)
1、总结完善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培养途径,形成书面课题研究实验获得成果、经验。
2、撰写研究及成果报告,收集整理、汇编、经验文章。
3、申请结题。
七、课题实施策略
我校全体实验教师紧紧围绕“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实验的实施方案展开了研究与实验,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农村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构筑网络,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1、学校教育领导小组。
学校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负责,成员由党支部、学校行政、工会、大队部等成员组成。
三年来,共召开了各类专题研讨会10余次,同时形立了例会制度,定时分阶段、有目的地指导,及时交流总结,改进训练方法,分析学生思想状况,布置各月训练内容。
2、年级行为规范训练指导小组。
行为规范训练指导由教研组长负责,全体教师对所任班级学生全面进行指导训练。
3、班级行为规范训练小组。
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任成员,组成班级训练小组,小组成员参加班级训练活动,共同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训练。
4、红领巾行为规范监督小组。
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任组长,学校值周生、监督岗同学为成员,对全校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日日监督检查。
此外,学校还深入社会调查监督,包括电子游戏室、网吧等全面了解学生在社会的表现,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对策,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健全制度,完善规范训练体系。
我校除了将《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准绳,在校园最醒目的地方用瓷砖贴上永久性条文,努力营造学习规范的浓厚氛围外,还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订并实施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值周值日制度》、《优秀学生系列评比制度》、《先进班集体评比制度》、《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制度》、《学生奖励制度》、《学生在校内外活动行为的安全规定》、《学生文明行为规范要求》、《公物保护制度》等,从校内到校外规定了学生言行所必须遵守的内容,并把它们作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要求,去引导和规范着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研究实践证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
<三)活动实践,培养良好行为品质。
让道德认识实践化,具体化,是实施主体性德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
为此,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
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形成。
1、班级管理体现自主性。
班级管理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更要突出学生在管理过程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努力使之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施行大队委干部竞争上岗制、班级干部民主选举制和值日班长制,使学生们早日适应社会,学会主动学习,主动竞争,主动进行自我选择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值日班长制,能让每位学生得到自我锻炼的机会,全班同学每人轮流值日一天,每天放学前都要对值日情况进行小结,这些活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式,而且学生能干得主动、干得开心、干得有激情,充分体现了教育的自主性。
2、兴趣活动突出主动性。
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认为“个性的多样性、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新和革新的保证。
”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因材施教,特别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要求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我们学校重视艺体学科,专职老师组织校乒乓球、合唱、绘画、舞蹈、英语等各种兴趣小组,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发掘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艺术天赋,培养了学生的各种素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实践活动展示了学生的自主教育潜能。
学校本着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激发自己的道德情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专门设置了“小手牵大手”、“我是清洁小能手”等少先队服务岗位,最大限度地为队员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培养他们从小不怕累、不怕脏的良好品质。
4、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能力。
利用节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是我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良好方式。
如每年三•八节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洗头、洗脚)让母亲开心;六•一节做一件令自己最满意的事;九•十教师节给老师一声祝福;十•一国庆节向祖国母亲道一声祝福;元旦节向亲人表示新年祝福等等。
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有益的主题班队会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高尚的思想品质。
多年来开展了六•一“歌唱祖国”歌曲竞赛、舞蹈比赛、“百年校庆”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教育;以“环保”为主题开展“中所是我家,卫生靠大家”自主打扫活动;以“我为学校添光彩”、“我用小手扮亮母校”为内容进行画画、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达到了预期目的。
<四)加强配合,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训练,仅靠学校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
我们强调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
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学校要求和家庭经常联系,建立联系网。
共同做好了对学生的教育规范工作,同时认真听取他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建立了实践基地。
主要是学校的法制校长,定期给学生讲相关法律知识,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法纪教育。
三是开展了小学生行为规范衔接座谈会。
不定期举行例会,相互交流了解,包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三个方面的形式。
让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达成了共识。
<五)把握标准,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进步,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与收获。
为了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学校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增强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年多来,我们在不断探索有我校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学生评价机制和具体做法:
1、评价内容多元。
根据学生实际,我们把习惯分成了礼仪、学习、劳动卫生、安全四大类,每期定时进行评价。
除了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外,我们每周进行了“文明班集体”评价,每周一在升旗仪式上进行隆重表彰。
每学期末,我们还进行全校的评优,评优种类多样,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队员、体育尖子等。
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愉悦。
2、评价方式多样。
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情况的评价,每周一班队课各班进行上周情况回顾,并提出本周要求和整改意见;每月最后一周进行一次全方位深入的阶段性评价,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
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除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处,还请同学们的家长进行评价。
八、成效分析与问题思考。
<一)摸清了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找出了学生在礼仪、学习、劳动卫生、安全等方面存在的大量不良行为习惯。
<二)找到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方法。
1、强化学校教育
<1)班主任工作:重视班主任工作,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和培训,发挥他们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2)中队活动:围绕养成教育,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3)思品课教案:在坚持对学生灌输正确思想、观点的同时,强化社会实践这一环节,做到知行统一。
<4)主渠道渗透:要紧跟新课程实验改革的步伐,加强教案研究,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相统一,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相并重。
<5)校园文化:学校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6)活动育人:学校根据总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主实践、自主体验中得以全方面培养、矫正。
<7)学校管理:学校加大方方面面的管理力度,做到管理育人,特别是重视教师师德建设,让教师成为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楷模。
2、协调家庭教育
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完善教师家访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3、重视社会教育
加强与校外教育机构的联系,拓宽教育的途径,加强法制、网络文明等相关教育,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调动一切有利于学校的积极因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1、礼仪方面:绝大多数同学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能使用礼貌用语,在家能礼貌待人,孝敬父母,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基本做到公共场合不拥挤、不喧哗。
2、学习方面:上课能做到专心听讲,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主动做好笔记,遇到困难能主动克服,会使用各种工具查找资料并敢于实践。
3、劳动卫生方面: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校基本能成为老师的劳动好帮手,卫生习惯较好,基本做到了勤换衣、勤洗澡,能够自觉做好个人卫生。
个人资料整理仅限学习使用
4、安全方面:通过实验,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能认识生活中的不安全隐患,做到了不安全的事不做,各种行为准则得以有效落实。
总之,三年来,通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实验课题的研究,我校制度更加完善,学习风气更浓、校貌大为改观,良好的班风已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规范,校园随时随地干净整洁,教案秩序井然,环境优雅舒适,家长反响良好,多次得到兄弟学校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了我校特色教育的有效实施,取得了较大进步,涌现了一批书法、唱歌、舞蹈、绘画、体育小能手,学校获得了县“读书活动先进集体”的称号。
<四)、参加实验的相关人员在教育教案理论水平和业务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逐步成为我校教育教案的中坚力量。
学校全体教师自从参加课题研究后,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充实自己,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总结得失,获得了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