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2)》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一项是“術”的本义:B
A 学术、学问
B 邑中的道路
C技能、技艺
D 方法
2、“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是:C
A 文学课
B 理论课
C 基础课
D 应用课
3、下列各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
A 女耳自
B 本刃末
C 武信从
D 江河娶
4、下面选项全为通假字的一组是:D
A知智益溢 B早蚤昏婚 C莫暮反返 D信伸畔叛
5、“责毕收乎?”中的“责”用的是“责”的:A
A 本义
B 引申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是该词的本义是:D
A 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
C 绝江有托于船。
(《吕氏春秋?知度》)
D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诗经?周南?汉广》)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有:C
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庄公寤生,惊姜氏。
C 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D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8、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共有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宫、释亲等。
它是:A
A 《尔雅》
B 《玉篇》
C 《正字通》
D 《康熙字典》
9、“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D
A 对文
B 异文 C衍文 D 互文
10、“汤之问棘也是已”的“之”的用法或意义是:B
A 结构助词“的”
B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C 指示代词“这”D动词“去”
二、填空题
1、形声字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个部分叫,也叫义符,另一部分叫声符,也可叫音符。
2、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被称为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也叫转折点。
3、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
4、关于汉字起的传说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
5、《礼记》与( )、《仪礼》合称为“三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6、“防”、“隄”、“陸”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祁”、“部”、“邦”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
7、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属于,而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则属于今文字。
8、“布”、“甫”等字的声符是。
9、“此小大之辩也”之“辩”与构成通假字。
二、形符、隶书、说文解字、仓颉造字说、周礼邑、古文字、父、辨、表达色彩(感情色彩)
三、解释加点的词,或解释其语法作用。
(一)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1ⅹ10)
1、树木而塗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
2、士生鄙野,选而禄焉,非不贵也。
3、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4、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6、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7、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8、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塗之。
9、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10、无德而望其福者约。
1、种植、栽种
2、偏远的乡村
3、鼓励、勉励或受到鼓励
4、去、到
5、兵器、武器
6、急切貌,拼命追求的样子
7、不以其妻和儿女为奴隶
8、涂上泥
9、钱财、财物10、穷,困迫。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语法现象。
(1ⅹ5)
1、姜氏何厌之有?
2、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徴。
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问。
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4、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
5、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1、“之”复指宾语,宾语前置。
2、指示代词“是”作宾语,宾语前置。
3、“甘”、“美”、“安”、“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判断句
5、明,使动用法。
(或省略宾语“之”)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1ⅹ5)
1、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
2、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
3、昭王之不復,君其问诸水滨。
4、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罋而往酤,而狗迓而齕之。
1、之,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连词,表目的。
3、表委婉语气的语气副词。
4、且,连词,表递进关系。
5、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四、名词解释(2×5)
1、金文指铸刻在各种青铜器(如钟、鼎、鬲、簋、盘等)上的古文字。
因为古代称铜为金,所以称这些文字为金文。
指出“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即可得2分。
2、六书是古人提出的最早、最系统的汉字形体构造理论,它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和假借。
其中前四种是“四体”,反映了汉字的四大结构类型。
指出“象形……”等六种类型即可得2分。
3、词的本义指有文字可考的、有文献资料可供参证的最初的意义。
“文字可考”、“有文献资料”、“最初的意义”缺一项或两项都扣1分。
4、《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二者缺一项扣1分。
5、同词:由同一语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一组音义相通的词。
“同一语”、“音义相通”缺一项扣1分。
五、简答题(5×4)
1、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变革?
答:隶书,特别是汉隶,彻底抛弃汉字的图画性质,不顾汉字的表意原则(1分)。
一方面它解散篆体,将古文字“随体诘诎”的线条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画,完成了汉字的线条化过程(2分)。
另一方面,许多篆文的两笔在隶书中归并成了一笔,或把篆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合并起来,或直接省去篆文的某一部分等等,完成了汉字的符号化过程(2分)。
2、举例说明词义的变迁主要包括哪几种情况。
答:一般把词义的变迁分为三种情况: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
无论扩大、缩小还是转移,都是针对古义而言。
此外还包括感情色彩的转移、词义轻重的变化等等。
(2分说出前三个即可)①词义的扩大。
如:中国,最早指“国都里”,词义扩大后,指“以周的国都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再扩大,指除去边疆以外的所有地方。
最后扩大到指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领域。
②词义缩小。
如:臭,原指一切气味,包括香味,后来仅指不好的气味。
③词义转移。
如:坟,本指
大的土堆或河堤,后来指墓上的土堆,再后来就指坟墓了。
④感情色彩转移。
如:爪牙,本指动物的尖爪和利齿,是中性词,后引申为“卫士、得力助手”的含义,变为了褒义词,后来又专指坏人的帮凶,成了贬义词。
⑤词义轻重的变化。
如:诛,本义为“用言语责备”,后来指“杀戮”,词义加重。
3、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明。
答:古今字是历时现象,是指汉字历史上由于当初字少而用多,到后来陆续分化出新字(区别字)的问题,古字和今字不是同时并存的。
(2分)如“縣”和“懸”。
通假字是共时现象,指同一时期读音相同相近的字相互代替使用的问题,通假字与本字同时并存(2分)。
如“辨”和“辩”。
例子1分。
4、古今词汇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答:词汇由少到多。
(2分)(2)表达思想的功能从粗疏趋向精密。
(1分)(3)构词方式由以单音词为主变为以多音节词(主要是双音节词)为主,可以简称为双音化趋势(2分)。
六、标点翻译。
1、给下面这段话加上标点。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答: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
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
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错1处扣0、5分
2、翻译下面的文章。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者。
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1]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2]代乐毅。
注:[1]即墨,齐邑名。
[2]骑劫,燕将。
答:不久,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继位,(惠王)和乐毅不和。
田单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在燕国实行反间计,扬言说:“齐国国王已经死去,没有攻下城池的原因有两个。
乐毅害怕被杀而不敢返回来,名义上是攻伐齐国,实际是想联合齐国人在齐国称王。
齐人没有依附(他),所以暂且延缓进攻即墨城,等待时机(或齐人归附)。
齐人所担心的是,别的将领来,(这样)即墨城就被攻破了。
”燕以为真(或认为确实这样),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
每翻译错1处扣1分,整句句意完全不对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