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设计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旨。
概括: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思想上发挥了古代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成为古代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评价:
1、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
2、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思考,总结。
师生互动
自主阅读课本,并在此基础上相互交流讨论,归纳概括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之处。
通过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基本的自学能力。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师生互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解决问题的成果。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感悟、互动
通过提供相关的历史史料,创设相关的历史情景,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和基本的归纳、概括和演绎的能力。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共同点: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看书,回顾所学相关知识,并展示三大思想家图片,同时说明“经世致用”概念。经世致用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文精神。其特点是,以实用为宗旨,发扬注重实践,注重实证的求实精神,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实际的倾向,强调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互动与收获:通过下列材料了解王夫之的重要政治思想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已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梁启超说这部书(《明夷待访录》):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深。——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设问:针对以上论述,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3、其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教师活动:教师提供史料,要求认识黄宗羲的主要思想观点。
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原君》
4、教师活动:教师强调几位思想家都以反对君主专制和礼教道统而闻名,致力于经世致用。正是基于对儒学传统教条的多方批判、反思与修正,使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学生活动:联系必修Ⅰ专题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和必修Ⅱ专题一“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容,进一步探讨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
重点
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难点
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特点及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教学
环节
说明
备注








巩固复习:儒学的发展史:春秋——战国——秦朝——西汉——宋明。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导入。
设问:为什么明清之际一度出现了思想的活跃局面呢?
——王夫之《日知录》
师生共同探讨并使学生认识到下列论点: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尽管他们激烈反对传统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的部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主张,但是他们仍然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全否儒家思想,而是批判与继承并行、与时俱进,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因此,有些人将明清之际思想特征概括为——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时期。
教师提供下列素材为学生的讨论提供资料依据:
李贽并不一概否定儒家思想和理学,甚至还十分敬佩明朝理学代表王阳明,他真心接受王守仁的“良知”说,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真心、天性,而这便是“良知”。
——《中国儒学史》
黄宗羲是以“继承儒家民本思想”为前提,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中国儒学史》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结合材料理解: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材料一: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顾炎武《日知录》
理解:观点——众治”。把君主的权力分散给百官,以削减君主权力。
2、李贽提出“更不言一,亦不言理”;顾炎武呼吁“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黄宗羲则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
请就此概括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上述言论反映的时代特点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主要内容:批判程朱理学死读经书、重农抑商、君主专制(或答:倡导个性自由、经世致用、工商皆本、民主思想)
材料二: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财计》
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概括: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③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④主张男女平等
⑤文写作风格,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之风。
互动与收获:李贽所著《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自己这本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
对李贽的评价:
1、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愿望和要求,这些具有民主色彩。但是这些思想未能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总结概括:
1、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2、提出了“众治”的主张
3、梁启超把其观点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的解释)
5、主张改革弊政,拨乱反正
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师生共同探讨得出:(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而统治者却重农抑商。(2)工商业者队伍扩大,市民要求反对专制束缚,发展商品经济。(3)统治者利用道统来禁锢人们,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了人性,阻碍社会更新,进步思想家们要求挣脱藩篱,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4)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腐朽性日益暴露。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出现,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并没有撼动当时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设计
课题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课型
新课学习
教学目的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复习巩固,让学生学会联系必修一和二思考问题。




一、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
展示材料,结合书本内容总结背景。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经济: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阶级:工商业者阶层日益壮大
思想文化: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明八股取士,清大兴文字狱,限制思想自由。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在阅读课本和课件的基础上,尝试制作思想家黄宗羲的名片,为了方便起见作一下分工,第一到三排同学来完成,图片可略。教师下座位巡视并鼓励学生自告奋勇上台展示。
(2)顾炎武:启蒙精神
生平介绍。
教师活动:教师提供顾炎武相关史料,要求认识顾炎武的主要思想观点。
材料: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时代特点: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君主专制日益腐败。
影响:启迪近代民主革命。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史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3、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
(A.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C.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四是学术影响上,都致力于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
(4)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根据材料归纳思想主张。
1、认为儒学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定乱除暴安百姓。
2、大胆批判专制君主,认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对“官”也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3、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最大的特点: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
评价:1、在当时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以人物为中心,选取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相关史料,适当补充相关史实,引导学生探寻他们之所以成为思想巨人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他们的思想观点;进而认识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既继承了前代优良传统,又对正统理学作出批判,并有所创新,使儒学思想更趋务实,更靠近国计民生,是儒学的新发展,开创了具有新颖的哲学观点、政治见解和爱国、批判精神的进步思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关注民生、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2、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
3、把对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贤明主身上,仍没有跳出儒家修养、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问题探究:
1、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他们激烈反对传统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的部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主张,那么他们还是不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呢?
概括: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
(设计意图:回顾必修Ⅰ专题一“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和必修Ⅱ专题一“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的内容,联系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和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以探究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的由来。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明末清初出现思想活跃局面的时代背景。)
外部: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学传入。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教师活动:教师介绍李贽的生平及独特个性,包括图片、生平、代表作或名言名句及主》《藏书》等
3.反正统思想主张:
①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②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
评价:
1、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2、对近代“民权”有启蒙作用。
(3)王夫之:“孤秦陋宋”批判
生平介绍。
教师活动,创设历史情境:船山先生草堂大门有幅对联。
右联:清风有意难留我;左联:明月无心自照人;横批:湘西草堂。
简简单单的文字带来的既有反清复明的内在情结,又有浓浓的归隐田园的气息。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并领悟王夫之的高风亮节和博大胸怀。
通过提供具体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与传统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的思想活跃局面是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结合以往所学知识,师生共同探讨
小结
教师最后指出明末清初,专制王朝犹如一艘沉舟已风雨飘摇;传统的儒学思想好象一棵病树充满枯枝败叶。这几位进步思想家上下求索,承古萌新,试图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启蒙思想框架,但仅仅是晚风轻拂,难以形成大潮巨浪。而当时的世界却千帆竟发,万木争春。约200年后,西方思想浪潮惊涛拍岸,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而这一切都留给今天的我们以无尽的思考。
互动与收获:总结概括三大思想家在“求索中别开生面”的共同点为:一是政治主张上,都属于反传统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君主专制和礼教道统而闻名。
二是人生经历上,曾亲身参加抗清斗争,且誓不降清,不在清朝做官。三是思想倾向上,具有满腔爱国意识,思想开明,学识广博,有开明的资本主义经济主张的先声,总体上属于唯物主义思想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