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高考文言虚词(最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接高考]
(1)(2020·全国卷II)其见重如此。 其:指代第三人称,他 (2)(2020·江苏高考)即不能熱琴燔鹤以饱,夫岂其无 双田之毛,东湖之水? 其:反问语气。难道 (3)(2019·全国卷I )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 欲出。 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
3. 且
“存者且(1)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 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不佞之人,则李唐且(3)亡,必矣。且夫 (4)志士且如(5)河水,清且(6)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纵有“死且 (7)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
5.对称分析法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 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 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 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断“ 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
【链接高考】 (1)(2020·全国卷I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
乃:表顺承,于是、就 (2)(2019·全国卷I)文日:“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乃:副词,表判断,是
(3)(2018·全国卷II )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 百县均赋,曷若置此。
乃:表转折,却、竟然
2. 其 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
跟踪训练 第一组
1. 乃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1)读之。至“王师
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2)翁”句,大为感佩,乃(3) 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此徒沽名耳。”众 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 乃尔(6),无乃(7)自高耳。
(1)副词,表承接,于是。 (2)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 (3)副词,表肯定,相当于“为”“是”“就是”。 (4)副词,表转折,相当于“竟然”“却”。 (5)副词,表条件,相当于“才”。 (6)乃尔,复音虚词,相当于“如此”。 (7)无乃,复音虚词,表猜测,相当于“恐怕……吧”。
4. 若 “若(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2)人
之思,若(3)石破天惊,铁树花开,非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 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5)龙之一爪也。
若夫(6)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若(7)柳子厚则 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1)连词,表假设,如果。(2)指示代词,此、这个。
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
)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 (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
带语气助词“哉”“也”等,相当于“为什么”“何故”“什么原因”。 (3)代词,在句中作宾语,什么。(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
3.标志识别法
(利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表被动的“见、于、为、为所”等, 表宾语前置的“之”(如“何陋之有”)、“是”(如“唯 利是图”)、“所”(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是以=以是”,译为“因为这”; “无以”,译为“没有用来……的”; “其……之谓也(乎)”,可译为“大概(恐怕、难道)说
的是……吧(吗)”。
(3)动词,好像。(4)第二人称代词,你。
(5)连词,相当于“或”。(6)“若”和“夫”连用,构成复音虚词。“若夫”,句
首语气词,用在句首或段落的开头以引起下文,有“再说”“至于”的意思。
(7)连词,表示他转或提起,相当于“至于”。
[链接高考]
(1)(2020·全国卷I )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 若:连词,表假设关系,译为“假如,如果” (2)(2020·江苏高考)遍视其囷箧而索然若故。 若:动词,译为“像”“好像”“如同” (3)(2019·全国卷)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若:连词,表假设关系,译为“假如,如果”
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中的“因” 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 “因”也是“趁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 “有利的形势”。
6.词性界定法
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 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两个句子“秦伯说,与郑人盟” 和“失其所与,不知”,前一个“与”是介词,“跟、和、 同”;后一个“与”是动词,“结交,亲附”。
4.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就会起不同的作用。
比如“也”,作为句末语气词,表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 句中,它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再如“其”,在句首一般作代词,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 在沛公也”(《鸿门宴》);在句首还常作语气副词,表反问或揣测 ,如“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其”表揣 测语气;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 相如列传》),代蔺相如;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表期望 、祈使语气,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 “其”是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
(1)副词,暂且、姑且。(2)连词,表递进,而且、况且。 (3)副词,将要。(4)且夫,复音词,用在句首,表示下文要进一步议论 ,可译为“况且”“再说”。 (5)且如,复音词,就像。(6)连词,表并列关系,又。 (7)连词,表让步关系,尚且。
[链接高考] (1)(2020·全国I卷 )每摧辱举子,且持暖味单词,诬以为 罪。 且:表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 (2)(2020·江苏高考)且休矣! 且:副词,暂且,姑且 (3)(2019·全国I卷)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 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 且:副词,译为“况且”
于“多么”。 (5)代词,在句中作定语,相当于“什么”“谁”“哪一个”。(6)何以
,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充当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 么”。
在下列对联的末尾加上什么虚 词能使其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君恩深似海 矣 臣节坚如山 乎
第3讲 文言虚词
一、文言虚词
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 造句作用的词。
古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 代词、叹词、拟声词。
常见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 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链接高考] (1)(2020·全国卷II )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 士,当责所属保任。 所:放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 (2)(2020·新高考I卷)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 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的格式, 表示被动 (3)(2020·新高考II卷)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 所:放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短语
(4)“圣心备焉”(《劝学》)中的“焉”用在陈述句中,是语 气助词。
2.语法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虚词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推断其意义的。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 禅山记》)中的“其”用在问句中的句首,表反问语气,由此可推断 它是语气副词。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句中三 个“为”,前两句主语分别是“人”和“我”,宾语是“刀俎”和“鱼肉”,句 中前两个“为”都处在两个名词之间,应该作谓语动词,译为“是”;第 三句中的“何……为”是固定格式,“为”是句末语气助词,常用在疑问 句里。
(1)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 (2)连词,表假设,如果。 (3)指示代词,其中的。 (4)自己的。 (5)副词,表反问语气,又。 (6)第三人称代词,它的。 (7)(8)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是……。 (9)第三人称代词,它们。 (10)指示代词,那、那些。 (11)副词,表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要”“当”。 (12)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岂。 (13)音节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6. 而 兵者,诡道也,须勠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
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 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 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 ,非特效书生终日而(7)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 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 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5. 所 “吾所以(1)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
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2)钦。以其所(3)居位,能如 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知其非所以(4)沽名 钓誉矣。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 宜有所(5)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 所以(6)教人向上者也。
补充:落实重点虚词“3步骤”
(审察位置、逐一落实、译后检查)
1.审察位置 看看句中有哪些虚词,它们是处于句中、句首还是句末, 分别有什么意义,起什么作用。 2.逐一落实 (1)分清词性。代词:注意指代的内容。助词:分清是结构助词还是语气 助词。介词:看清介词的宾语,根据宾语做出合理的翻译。连词:并列、 顺承、修饰不用翻译,转折、递进、条件、假设则要翻译。语气词:要译 出合理的语气。 (2)突破高频虚词。《考试说明》中列出的18个虚词中的6个一级高频虚 词,尤其是“以”“其”“而”“为"等,它们只要在句中出现,就要 格外留心,紧紧抓住,确保翻译到位。 3.译后检查 虚词的翻译最容易出现赘余现象,译后要检查有无赘余。
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 ?”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 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 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 ,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 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速记:之乎者也,因为所以,何则而与焉,于其乃且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命题特点:
①在翻译题和断句题中隐性考查。 ②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以、而、乃、其、之、 为、因”等。
常见文言虚词的六种类型及其示例(自学)
二、推断文言虚词意义的五大技法
1.语境推断法 虚词通常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 合具体的语境,利用文意解题。下面以“焉”为例子来说明 :
(1)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 ,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2)助词,与“为”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 被动。
(3)(5)助词,“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表示 “……的人(事物、地方、情况)等”。
(4)(6)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 可译为用来……、……的方法(途径、手段)。
[链接高考] (1)(2020·全国卷I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不译 (2)(2020·新高考I卷)阉人愤而去。 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不译 (3)(2020·新高考I卷)酹而哭者百里不绝。 而: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边……一边
7. 何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文意是“堆积泥土 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 ,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或“在这里”,“兴焉”即 “在这里兴起”。
(2)“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中的“焉”是“问”的对 象,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老师”。
(3)“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中的“焉”用在疑问句 中,表示疑问的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哪 里”。
(1)连词,表并列,和。(2)而况,复音词,即“何况”,用 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如果。(4)代词。你(们),你(们)的 。
(5)连词,表转折,却。(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8)既而,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顺承。(10)而已,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 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1)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