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地块是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是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的主要污染源,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确保污染地块的安全开发利用,应认真落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土壤修复效果评估的技术准则。
一、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基本原则
1、立法确立风险管控制度。
立法建立风险管控制度,明确污染
地块风险边界,以及不同类型污染地块所采取的监控和管理措施和责任,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开发利用。
2、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要建立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和标准,
将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纳入规划和审批程序,严格控制污染地块的开发利用。
3、科学综合管控。
应综合考虑污染源、污染物质的特性、地块
土壤、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等影响污染地块开发利用安全的因素,建立科学有效的综合风险管控体系,加强风险管控力度。
二、土壤修复效果评估
1、重点监测指标。
在建立修复技术措施时,需确定污染物迁移
范围、物种组成及分布、污染物形态特征及隔离技术等重点监测指标。
2、多元评估模型。
应建立多元评估模型,评估污染地块的土壤
环境质量变化和生物活性变化,进而判断土壤修复效果。
3、修复技术跟踪评价。
要定期对实施的土壤修复技术措施进行
跟踪评价,对污染地块改善的程度和修复效果进行有效评价,提出更好的修复技术措施。
综上,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是我国安全开发利用污染地块的重要依据。
环境部门应认真落实该导则,加强污染地块的管理,有效防治污染,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本文通过阐述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从立法确立风险管控制度、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和科学综合管控等角度指出,应加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通过重点监测指标、多元评估模型和修复技术跟踪评价等措施,严格控制污染地块的开发利用,有效防治污染,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