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节第1一、选择题
1.—5 B CC CD 6.—10 C CABA 11—12AA
二、非选择题
13(1)②③(2)自由扩散 6 三(3)②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③中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
(4)pH值(5)氧气、营养物质等二氧化碳、尿素等
14. (1)乙(2)丙(3)甲
第2节
一、选择题1.—5 B B A C D 6—10BDACC
二、非选择题
11(1)渗透(或自由扩散)甘油和脂肪酸成分(2)A、B、D (3)皮肤毛细
血管壁
(4)可逆单向(5)扩散作用和重吸收(6)大分子蛋白质
12.(1)自由扩散(2)A→B;D→C (3)大于13.33
5)碳酸盐((4)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
13(1). 剧烈运动时通过有氧呼吸产生大量的CO,CO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22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将CO不断排出体外,HCO的含量减少,体内的pH值就不会322因为CO 增加而下降太多。
2(2). 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大量的乳酸。
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发生作3用,生成乳酸钠和HCO,HCO是一种弱酸,而且不稳定,易分解成CO和HO,血液233222中增加的CO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排出22体外,所以血液的pH值变化不大,不发生酸中毒。
(3). 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氧化生成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氧化分解成CO2和HO。
2(4). 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继续氧化分解需要大量的氧气。
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1
1. —5D BDAC 6.—10 DCAD D 11—1
2. C C
二、非选择题
13.(1)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2)a
毛细血管壁)细胞膜(4 (3)d和a a和d
(5)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毛细淋巴管壁
O和尿素等(6)CO、H22
汗腺(4)重吸收2)消化液(3)滤过原尿14.(1)渗透(
5)物质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生成的水(第二章第一节一、单项选择题20BBCDA 16—10AADBA 11—15DABDB 1—5DACBB 6—31B 26—30ADAAA 21—25DABCA
二、非选择题(3)D 钠内B 动作32、(1)A静息C(2 )通透突触后膜
1()突触单向的突触前膜33. )效应器3)D A((234.神经元持续兴奋)B (3 (2)递质 3 d 1 ()感受器树突膜或胞体膜
35.④突触后膜②线粒体③突触前膜⑴①细胞核
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⑵①不同浓度的Ach 浓度的升高,促进了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②随Ach (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⑶排除突触小泡中递质
第二节一、单项选择题
19CDDB—1615ADACC 1110BBACD 65CDDAC 1———
2
二、非选题
20.(1)下丘脑(2)卵巢(3)雌性第二性征雌性正常性周期(4)受精卵
(5)下丘脑垂体反馈(或负反馈)
21.⑴机体对摄入的糖类进行消化吸收;副交感神经;胰岛素;⑵饥饿;血糖浓度降低,机体供能不足;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浆中;⑶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一方面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促进血糖的提高。
第三节
一、单项选择题
1—5ADCCD 6—10BBBAD 11—15CABCC 16—20 BCCAC
二、非选择题
21.(1)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或电信号。
(2)突触小体),突触间隙,兴奋或抑制
(3)肌肉不能收缩或持续舒张。
(4)传出神经或躯体运动神经)。
(5)①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并记录第二性征和行为的变化;
②给摘除睾丸的公鸡注射雄性激素,观察并记录第二性征和行为的变化。
22. (1)神经——体液调节
(2)血钾含量升高或血钠含量降低醛固酮。
(3)④(4)拮抗作用,协同作用。
23. (1)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收缩不自主收缩(颤抖)加强(3)神经
24.(1)传入神经(或传入神经纤维)传出神经(或传出神经纤维)
(2)垂体和内分泌腺下丘脑(3)反馈调节
(4)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大脑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25.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肾上腺素
(2)上升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的速度,从而增加产热量 (3) 减少反馈调节 (4) 骨胳肌不由自主的战栗 (5)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6. (1)维持体温恒定(2)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协同作用(3)神经调节(4)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及以下神经部位(5) = (不计)(6)体温较低时细胞生命活动慢,需要能量少,因而细胞呼吸耗氧少〖或体温低时,细胞中呼吸酶活性低,有氧呼吸弱,耗氧少〗
3
第四节
一、单项选择题1—5ABACD 6—10CABAD 11—15CACAD
16—20DABBC
21—23DCD
二、非选择题
24. (1) B (2) 胸腺骨髓(3) 1004
(4) 女他们的后代中,女儿全部正常,儿子全部患病25.(1)T细胞;效应B细胞(2)反应阶段;升高最多;抗体的合成、淋巴细胞增殖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这些需要细胞呼吸提供,此时产热增加;神经-体液调节(3)能,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当抗原再次入侵时即可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发生免疫反应。
或答:不能,一方面,记忆细胞可能消失;另一方面,HN病毒核酸为单链RNA,容易变异。
15
26.(1)抗原效应T (2)三记忆(3)效应T 效应
27.(1)流动性 (2)没有 (3)抗原决定簇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28.(1)效应 B 体液免疫(2)[4]核糖体 [2]高尔基体 [3]内质
(3)分泌小泡(4)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联系(5)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靶细胞裂解死亡(6)效应T 淋巴因子会
29.(1)进口血液制品性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
(2)免疫 T 免疫传染两到十年两年
(3)①洁身自爱,不与除配偶以外的人发生性关系;
②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③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
④医疗时使用的注射器及检查和治疗器械必须要经过严格消毒;
⑤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30. (1)RNA//单链RNA稳定性差,突变率高。
(2)禽流感不但可以通过家禽传播,而且还可通过野禽和候鸟传播。
鸟类特别是候鸟活动范围大,且鸟类没有膀胱,直肠极短,粪便尿液随时排出体外,易把其所携带的禽流感病毒传播到它们活动过的地区。
(3)负链转录翻译 RNA(正链RNAmRNA)①灭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入鸡体内,通过蛋白质()4 4
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形成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
//②若禽流感病毒侵入鸡体内,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
//③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体,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消灭分布在内环境中的禽流感病毒。
//④禽流感病毒侵入体内细胞,效应T细胞及其所释放的淋巴因子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预以彻底消灭。
因此,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后还能发挥免疫效应。
第三章
第一节单项选择题1—5CDDDC 6—10BCBBB 11—
15BCACA 16—17BB
二、非选择题
18.(1)去掉顶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可到幼叶叶柄处,阻止叶柄脱落(2)去掉顶芽和幼叶,在叶柄横断面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叶柄脱落是缺乏幼叶产生的生长素所致
19.(1)除去切段内原有吲哚乙酸(2)避免光照或重力的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3)1081---的范围内,对切段伸长的促L mol10 -3-19)(4)吲哚乙酸浓度为·~10(见图18--后,吲哚乙酸浓度继续提高,进效果与浓度成正比;如果在达到最适浓度的10·molL 则对切段伸
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第二节5
一、单项选择题
1—5DBDBC 6—10BCBDA 11—15BCDDC 16—20CCDBA 21—25CCDCA 26—30DBDDD 31—35DCDBD 36—
40ADDBC 41—42AD
、二、非选题43(1)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增强
)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减弱(2 (3)此浓度的生长素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
制生长)HC(4 )小于2m(544(1)雌蕊未受粉,子房不能发育而逐渐萎缩
(2)受粉后子房逐渐发育成果实
(3)雌蕊柱头受粉后,胚珠发育成种子的过程中合成大量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反之,未受粉,胚珠不能发育成种子,不产生生长素,子房萎缩
45.:(1)能正常生根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不能正常生根去芽后,不能产生
生长素,因此不能正常生根
(2)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枝条生根生长素浓度适宜,促进枝条生根
(3)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低浓度生长素高浓度生长素
46.(1)直立生长(2)向光源弯曲生长(3) 直立生长(4)向小窗弯曲生长 (5)单侧光
47.(1)生长和向左弯曲生长素能由胚芽鞘的上部运输到下部,促进生长(2)生长素不能由胚芽鞘的下部运输到上部(3)从形态学上端到下端主动运输
48.(1)土壤中无生长素;从原土堤取液和蒸馏水对绿豆插条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可以看出。
可能是因为土壤微生物分解了残落于土壤中的植物枝叶中的生长素(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生长素;分解生长素的酶(3)减少(小于24mm) (4)⑤
49.(1)授粉后,形成种子,种子能合成生长素并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2)在子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虫蛀等原因损伤了种子
(3)未授粉,无种子形成,不能产生生长素,子房萎缩脱落
(4)未授粉,人工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子房照样可以发育为果实
(5)促进果实的发育
(6)A果实中有种子D果实中无种子
第三节
一、单项选择题6
1—5CCABB 6—10AABDD 11—12BC
二、非选题13(1)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甘蔗长高。
(2)生长素浓度高,
促进乙烯增多,抑制细胞伸长生长,促进细胞横向扩大。
14.(1)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2)①A→B B→A ②生长素运输时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3)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敏感性更强,在较低的浓度下,生长即被抑制,而单子叶植物水稻在这一浓度下却能正常生长(4)这是一种顶端优势现象,越往下,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越少,发育形成的侧枝就越长,反之,越往上就越短(5)细胞分裂素,因为它有防止细胞衰老的作用。
(6)脱落酸赤霉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单项选择题
1-_—5.D.A A A D 6.—11D ADCDA二、非选择题12 (1)增长(2)年轻的年老的(3)不断增长计划生育
13.(1)B (2)C (3)A
14.(1)D (2)BC (3)乙稳定甲增加(4)C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
1—5.B.B C A B 6—10.B ACBC二、非选择题11“S”型2500 “J”型12.(1)d (2)b (3)2 6 (4)b
第3节群落的结构
一、单项选择题
1—5A.DCCC 6.—10C.AADB 11—12CA
二、非选择题7
13.(1)阳光光线(2)垂直垂直(3)生态因素
14.(1)双小核草履虫有尾草履虫生态位
(2)由于双小核草履虫繁殖速度略高于有尾草履虫,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此在食物数量有限的
情况下,它就胜过有尾草履虫而生存下来.生物学上称这种现象为种间竞争.
(3)先增加然后稳定竞争种内斗争
(4)不会发生与高斯实验相同的结果.原因:自然状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
第4节群落的演替
一、单项选择题
1—5.A B C.B.C 6.—8A D B二、非选择题9.(1)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2)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
(3)遵循生态学原理,按科学规律办事。
(4)次生演替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演替为树林,但在干旱的荒漠地区,或许就只能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综合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5BDC.DC 6—10.DD BD .D 11—15.C DD C.D 16— AC
二、非选择题21、(1)垂直分层水平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光照强度不同
(2)食物和栖息环境竞争
22、(1)共生竞争竞争捕食(2)①捕食竞争②枯草杆菌双小核草履虫
③大草履虫的数量增多,捕食的枯草杆菌数量增多,所以枯草杆菌存活数量减少,使曲线A在ab段下降④双小核草履虫在竞争中占优势,使大草履虫被淘汰
23、(1)种类增多温度(2)下降(3)污染程度越大,物种的多样性越少
24、(1)XY型性别决定使男女个体比例相等(1 :1)(2)增长型(3)衰退型
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实际性的效果
25、(1)0—e (2)b—c (3)马尾松山毛榉环境(4)消失物种8
演替组成
)/lg23)n=(lgx-lgx 生存斗争(26、(1)BC (2)缺乏食物和生存空间21
如右图6)等于(-t (4)n/(t-t) (t)/n (5)DE 1122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五章
生态系统的结构第1节
一、选择题12BC—6.—10C CABA 111.-—5D C C C D
二、非选择题捕食和竞争(2)捕食13.(1)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生产者5)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3)第三、第四和第五三个营养级(4 和分解者
植食性昆虫)3树木食生产者(2)食虫鸟类次级消费者()14.(1树木虫鸟类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选择题1.—5A C A C A 6.—10D D.B CC 11—13CAB
二、非选择题
14.(1)生产者(2)第一乙和丙次级第三(3)甲乙、丙丁
(4)营养级
15.(1)5 (2)须鲸、大鱼、海豹(3)海豹和虎鲸(4)竞争(5)5 125 (6)浮游植物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9
未被自身呼吸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1)传递(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6.)(5 (4)化学能呼吸作用也未被后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消耗,(3)13.52% 分解动植物的遗传、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强调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3节
一、选择题—13CCD 1.—5DC C B B 6.—10D D DAB 11二、非选择题分解(3)腐生细菌、真菌14.(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2)太阳光桑、稻
)物质利用率者(4水蒸气(3)二氧化碳素光合作用(2)土壤矿质元素)
太阳能15.(1
一是秸秆中储存的能量没有向从能量流动角度看, (4) 氮氧化物分子态氮大气
使秸秆焚烧秸秆.;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有益于人类的方向流动,二是变成热量散失到大气中会给农业持续发展由此将造成地力下降,中的有机物和氮素养分在焚烧过程中几乎丧失殆尽, 从环保角度看,焚烧秸秆将给大气带来严重污染。
同时也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带来影响,;)①可将秸秆机械粉碎还田,以保持土壤肥力;②利用青贮氨化秸秆作饲料,发展畜牧5(业;③可作为工业原料(如造纸);④进行沼气发酵利用;⑤栽培食用菌,变废为宝;⑥利它能将氨氧化成亚硝酸)①硝化细菌。
6 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清洁能源(如酒精)。
(和硝酸。
②好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微生物。
(2) 草兔狐16.(1)B
狼
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一、选择题1—5.A C D BB 6-—7.B C
二、非选择题
8.(1)化学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是(3)生物不污染环境(4)捕食(或寄生) (5)捕食(6)竞争
(7)烟草甲种蛾幼虫天敌
乙种蛾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0
一、选择题10.D B DCA 11—14BCDD1—5.A B D D C 6—二、非选择题
牧场破坏(3) 随之增加狐鼠15.(1)B (2)动态平衡茂盛增加
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牛、羊体内16.(1)相对稳定(2)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一定限5 ((4)分解者)破坏了原有的食物链,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3遵循生态系统的6)度的,如果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相对稳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适当调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人类还可以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客观规律(7 功能,使它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平衡遭到破该生态系统能基本保持平衡(3)(1)食虫鸟第
三次级2)17.(坏综合检测题一、选择题CBC 16—21—1.—5BDC.DA 6—10.DBADB 11—15.CDC D C
二非选择题、26.(1)如下图
蟾蜍蛇4(3) 鸟、蛇、猫头鹰()草昆虫猫头鹰(2)5
(5)草(6)当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中断时,能量可沿着其他食物链传递至猫头鹰所在的营养级
27.(1)111百万千焦生产者(2)13.5 (3)60% (4)呼吸作用消耗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分解者
2-有机物中的硫SO,枯枝b 分解者(2)SO 消费者cde 生产者28.(1)a 42落叶和残枝落叶的燃烧(3)CO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枯枝落叶和呼吸作用 2 (4)无机环境与分解者(5)b a 的分解
29.(1)水温、水表面光照强度、水中溶氧量和PH (2)①生产者:浮萍、水草、团藻和11
栅藻②消费者:虾、草鱼、墨鱼③分解者:细菌、真菌
第六章生态系统的保护
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影
响
一、选择题
1.—5 D B A C B 6—10. AC A D C 11-—1
2. D B
二非选择题、
13. 人口老龄化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出生率太高计划生育
14(1)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2)工业和城市建设布局不合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3)人口剧增,耕地减少,环境恶化(4)生态环境恶化,粮食不足
(5)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15.(1)四(2)25℃ 6.00 70% ①水温增高,饱和值下降②光照增强,光合作用产氧量增加(3)①污染较重的小工厂停产;②对工农业及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排放;③减少枯水期用水;④调整生产过程,适当在洪水期排污。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第2节
一、选择题
1.—5 B D D C A 6—10. CC D BC 11—15AACAB 16—17AC
二非选择题
18(1)A (2)C (3)C (4)D
19.(1)湿地生物多样性潜在使用抵抗力(2)大有氧(3)保岸固堤、防风消浪、捕沙促淤造陆、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过滤陆地径流和内陆带出的有机物和污染物、净化空气和海水等(任答两项即可,或其他具体的合理答案)
20.(1)生态环境改变和破坏(2)滥捕乱猎、滥采乱伐掠夺式(3)外来物种缺少天敌
21.(1)营养物质(N、P等矿质元素);(2)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虾或贝类)→人;(3)暴发的赤潮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从而使海水pH值2上升。
(4)①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它浮游植物、水草的光合作用;②处于消失期的赤潮生物大量死亡,海水中的溶解氧被大量消耗,使水体缺氧;③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④部分以胶着状群体生活的赤潮藻,可使海洋动物呼吸和滤食器官受损。
12
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
1. —5D ADAC 6—10CBBAD 11—15DDBBA 16—17BB
二非选择题
18.(1)“J”型环境容纳量(K值)(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n/2
19.(1)酸雨(2)呼吸呼吸困难(咽喉痛、支气管类)(3)叶(4)严
格控制污染源
(120.()需氧异养)生态系统具()有机物2 分解者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 3
有自动调节能力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