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最苦与最乐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恩惠(huì) 赔礼(bèi) 如释重负(shì)
B.契约(qiè) 大抵(dǐ) 海阔天空(kuò)
C.招揽(lǎn) 排解(jiě) 悲天悯人(wén)
D.循环(xún) 监督(dū) 圣贤豪杰(xiá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卸却打拱陡峭诲人不倦
B.恩惠修茸循环颠沛流离
C.竹蔑咀嚼恳切如释重负
D.朦眬恢复取缔悲天悯人
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英雄模范们用行动再次证明,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

只要有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出不平凡的成就。

A.坚定获得创造
B.明确取得打造
C.坚定取得创造
D.明确获得打造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过四年的努力,中国首届科幻作家博士生们对即将到来的论文辩论赛胸有成竹。

B. 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C.“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扶贫号角一吹响,大勇便首当其冲,争先报名。

D.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苦难奋斗史,也是一部自强不息的伟大创业史。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透过全国“两会”这扇窗口,使我们看到一个信心如磐、汇聚起磅礴力量的中国。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C.高考当天,有三个学校的考生因故未能及时参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D.北京新发地市场的三文鱼等水产品检测出“新冠病毒”,是因为被污染而不是本身感染了“新冠病毒”造成的。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党史,既是对“初心是什么”的世界观的校准,也是对“如何担使命”的方法论的探寻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D.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南湖红船、南湖革命纪念馆等……风云激
荡的革命历史仿佛就在眼前。

7.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

B.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C.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

D.“苦”和“乐”相生相成,只有努力求知的人,才会以苦为乐。

8.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B.课文第5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课文第5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方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与“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9、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
刷爆了朋友圈。

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

截至目前,全网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 。

材料二《见字如面》受众调查
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作者的真情。

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

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

(1)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的受众情况。

(2)根据材料三,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 , 。

(3)有媒体评价:“《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

”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
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②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若;老、病、死,乃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③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

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病、老,可以达观排解得开。

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

④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

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
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⑤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⑥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

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选自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10.关于“最苦与最乐”,下列与作者观点不符的一项是()A.负责任,是人生最苦的事。

B.责任完了是人生第一乐事。

C.尽责,方能得苦中的真乐。

D.责任卸却就永远没有苦了。

11.根据选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以反问来开头,引出“最苦的事”,使读者思考。

B.第③段“没有比这个更加重的了”中的“这个”指贫病老。

C.第④段“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写的是责任越大越快乐。

D.第⑥段作者启迪我们:要勇于负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

1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③段的画线句子。

13.读完文章想一想:你的责任是什么?并举例谈谈你对“快乐之权操之在己”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焕发自省的力量
何聪
①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

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

很多人回首自己来路、盘点人生得失时感慨,正是自省精神让自己从歧途走向正路,从缺陷走向完善。

在相当意义上说,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的有力武器。

②“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度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说有沉沧,”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警题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

而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失去警觉,习惯于从自身利益的
角度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而不是检视自己有无不足,缺点和失误。

当自省机制失去效力,几事责人而不自省,只我别人毛病,而不钱自已原因,位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正所谓:“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


③自省的力量,首先在子可以“立已”,古人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

《世说新语》载,周处年少时面强气,为乡里所患,与蛟、虎并称为“三害”。

乡人怂愚他打虎擒蛟,巴望两败俱伤,同归于尽。

周处射虎杀三日,回来后得知人们以为他已死而皆相庆贺,始悟乡人患已之甚,乃“有自改意”,由此弃愚从善,终为忠臣孝子。

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我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④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事当前,我们首先反省自已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一时没有也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题就会在无形中化解了。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⑤善于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受到世人敬重。

处身现代社会,以“吾三省吾身”的精神,反躬自省自身的规则意识、道
德品行、言行举止,在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我们就将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位。

选自2018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4、选文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

(限30个字以内)
15、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先提出观点,再分别论述观点,最后进行总结:这是总分总式结构。

B.第②段论述的重点是:人们危机时刻应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

C.选文引用周处自省改过的事例,论证自省可以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道理。

D.第⑤段总结焕发自省力量的意义: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水位。

16、选文第②段和③④段调换位置是否影响文意的表达?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17、第③段除举例论证外,还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三)阅读下面的评论,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劝君多读文学书
聂震宁
①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来,媒体很是热闹了一阵子,“莫言”成了当下社会一个热门话题。

作家本人为此说了一句很大气的话:“莫言热不如文学热。

”莫言为文学呼吁,实在是有
感而发。

②三国时期文学家曹丕认为,“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历朝历代把包括文学创作在内的著书立说当做“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文学书被不少媒体称为休闲书。

其实休闲书是相对于实用书而言的,休闲的文学何尝没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
③文学书可以是闲书,然而闲书不闲。

作家白先勇认为,文学最能够投射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文学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教育。

如果没有文学的教育,人还处于野蛮的时代。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典故就是明证。

吕蒙最初乃一介武夫,将孙权“劝学”记在心上,发奋读书,变得谈吐儒雅,前后大不一样。

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作家梁晓声也有过一个观点:“一个人在文艺鉴赏方面的能力,常常决定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这年头不是到处都在呼吁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吗?按照梁晓声的说法,恐怕文学书不仅不闲,实际上是成才必读之书。

④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书并不是被轻慢的闲书,而是具有重要社会作用的。

《论语·季氏》讲“诗可以兴,可以观”。

孔子这话讲的就是诗歌可以起到鼓舞人民、教育人民的作用。

《汉书·艺文志》强调“诗言志”,是讲文学作品最能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民心声,寄托美好理想。

言志的文学岂可等闲视之!更不用说文学作品往往少陈词滥调、恶八股教条、多创新之举。

多读文学书,就可以多接触灵动优美的文学叙述,多呼吸新鲜活泼的文学气息,何乐而不为!
⑤就算文学书是闲书,却也是必读的闲书。

胡适对于“闲暇”曾讲过,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需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如今我们的闲暇时间正多起来,有人做了计算,上班族一年双休日带节假日可休息123天。

倘若国人的闲暇时间大都用于吃喝玩乐,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素质将何其堪忧!如果能闲暇读闲书,闲书多读文学书,情形是不是要好得多?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从根本上说,文学首先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素质。

”是的,很多人读文学书不是为了一种职业,因为这是闲书。

闲书对于很多人虽然是用来休闲的,可休闲的结果却是一种良好素质的养成和提高,这对于一个人是多么有益的事情;而对于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更是“经国之大业”。

因此,劝君多读文学书。

(选自2022年1月18日《学习强国》,有删改)
8. 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19. 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0.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著书立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B. 文学作品绝不能称为“闲书”,因为文学没有休闲娱乐功能。

C. 一个人的文艺鉴赏能力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D. 文学作品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

21. 文章认为文学具有教育作用,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西游记》对青少年有何教育作用。

答案
D 2.A 3.A 4.C 5.B 6.C 7.B 8.B
9.(1)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75%(或:24至29岁的人占多数,30岁以上的人占少数)
(2)示例:封存着时代的场景传承着遥远的文化
(3)示例:读书给我成长的力量。

《童年》中外祖母讲给阿廖沙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故事,使我获得了阿廖沙般的宽大的胸怀、坚强应对生活磨难的力量。

10.D
11.D
1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列举允诺之事未办,欠人之钱未还,受人恩惠未报等具体事例,起到了强调作用,突出表现了未尽责任所带来的苦痛之重。

13.我的责任应该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该做的事情,“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让自己快乐的权利把握在自己手上,生而为人,得以对人对己尽责,就是最大的快乐。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可以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成长为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的人才。

14、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的有力武器。

15、B。

16、选文第②段和③④段调换位置会影响文意的表达。

因为第②段论述了凡事责人而不自省的不良后果,由此说明自省的重要作用,由此
引出下文自省的力量的论述,这样的论证思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如果调换了,则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所以,选文第②段和③④段调换位置会影响文意的表达。

17、第③段除举例论证外,还采用了道理论证方法。

引用了“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度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说有沉沧”及“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

”的俗语,充分有力的论证了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的有力武器。

的论点。

使论证更概括、深入,更具权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8. 劝君多读文学书(作品)。

(“我们要多读文学书。

”“要多读文学书。

”“读文学书很重要。

”都对)
19.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引用《论语·季氏》中的话,有力地证明了文学书具有重要社会作用(若答“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书并不是被轻慢的闲书,而是具有重要社会作用的”也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20. B
21. 示例:《西游记》启迪我们,人生就要有追求(梦想),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或“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到达胜利的终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