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古典歌曲《长相知》的音乐特征与演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古典歌曲《长相知》的音乐特征与演唱
发布时间:2021-11-10T07:12:46.356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17期作者:金桂娇
[导读] 《长相知》这个作品是石夫受我国著名现代话剧作家曹禺的邀请,为他的历史剧《王昭君》所创作的一首插曲金桂娇
浙江省三门县亭旁高级中学
一、中国古典歌曲《长相知》作品概述
(一)曲作者石夫简介及创作背景
《长相知》这个作品是石夫受我国著名现代话剧作家曹禺的邀请,为他的历史剧《王昭君》所创作的一首插曲。

《长相知》改编自汉乐府民歌《上邪》,石夫把先进的现代音乐创作手法同我国古典诗词韵律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洋洋盈耳、婉转悠扬。

1978年《王昭君》在北京首演后,这首歌曲便风靡了全国,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并一举成为了音乐会和课堂教学的常用曲目之一。

(二)诗歌赏析
原诗《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出自乐府诗集的《鼓吹曲辞》,是汉乐府民歌中非常著名的一首。

感情强烈、荡气回肠。

诗歌以一位女性的口吻,简单而又直接的表达了她对爱情忠贞不渝、至死靡他的情感,是非常难得的佳作。

古代写“情”的诗歌中基本都是以年轻男女在恋情中的害羞含蓄态度为主基调。

而这首诗却以主角直抒胸臆的表达为基调,标新立异、别具一格。

明代作家胡应麟称其为“短章中神品”。

全诗语言简练而意思完备。

全诗只有短短三句,却笔势突兀、行云流水、气贯长虹。

女子用手指着天大声喊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不仅表现出女子的感念深切、难以忘怀,又透出她埋藏心底已久的愤懑与悲哀。

“上”指的是上天的意思。

“邪(yé)”为古代常用语气助词,可用“啊、呀”来解释。

“相知”指的是“相爱相守,结为知己”。

“命”是通假字,通“令”,这里是“使”的意思。

“陵(líng)”指的是“山峰”。

“雨(yù)”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因此“雨雪”在这里是下雪的意思。

“乃”是“才”的意思。

声乐作为另一种形式的音乐,它具有独一无二的时代艺术特征。

它是音乐与词的概括与归纳。

音乐和文学虽然是两种有区别的艺术形式,但二者的存在方式是一样的,就是依托于时间。

两者都有发端-上升-终止这样一定的程序规律时间,唤起一定时间内观众的审美憧憬、领略。

其艺术意义和艺术感情的表现,在特定的时间流逝的限制下,以动态的方式实现。

二、中国古典歌曲《长相知》的音乐特征
(一)音乐分析
1、基本结构
这首中国古典歌曲是由一段体结构构成,符合乐曲起承转合的进行。

风格为深情地,速度为中速偏慢。

原诗一共有三句话,作曲家为了作曲需要,在曲子的最后将曲名“长相知”重复了三遍。

作品曲调简洁高雅,采用了中国传统五声调式中的C羽调式,调性平稳。

由4/4拍和2/4拍交替进行。

2、细部分析
引子(1-2小节)是由两小节(4/4拍+2/4拍)构成的。

这个引子给予了整曲的以特定的背景,钢琴左手弹出三个音区偏低的八度音程给人以古典的沉稳感,仿佛一架古琴在远方演奏。

不同于低声部的沉稳,高声部的旋律悠扬而又婉转。

前倚音更是给人增添余音绕梁之感。

并为A段主题的出现做好铺垫。

a句(3-5小节)是一个由3个小节构成的乐句。

该乐句短短三小节内使用了四次前倚音和一次颤音。

这些装饰音大大增加了乐句的古韵风格。

再加上大小附点和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变化,让人仿佛一秒回到遥远的汉朝时代。

短短一个“邪”字,就有九拍之长,音高高低盘旋,一个女子在高喊上天时内心的纠结惆怅跃然纸上。

b句(6-11小节)由两个乐节(3+4)构成,第三小节转入2/4拍,随后又转回4/4拍。

这句话是女子呼喊上天的首句,虽然音区比起高昂的第一句显得低沉,音高呈下行的曲式。

但正是这样平和的音高,显示出了女子坚定沉稳不动摇的内心。

c句(12-16小节),前四小节每描述一个意向的时候基本都采用了高音下行的走向,并且第一个节奏型都是前十六后八的节奏。

同时重音都在每小节第一个字“山”“江”“冬”“夏”上,更给人以坚定之感。

接连的下行比起歌唱更像是句句声泪俱下的呐喊与倾诉。

d句(17-19小节)是本曲的高潮点。

音高整体呈上行走向,音区较广,从小字一组C到小字二组G。

在“合”字开始速度做稍快处理,烘托出女子铿锵有力地喊出“乃敢与君绝”时的坚定。

尾声(20-24小节)由乐节(1+1+3)构成,为了绵延歌曲的情感作曲家在最后增添了三个“长相知”。

第一个“长相知”后面的“啊”就像女子想与心爱的男子白头偕老所发出的叹息。

通过三次不断地反复,进一步推进了女子直抒胸臆的爱恋,绵延又不断绝。

伴奏的连续八度使旋律更深入人心。

最后三个“长相知”由宫音盘旋到达徵音,最后落到羽音上,这句话作为结束更坚定地揭示出女子些许苦难的心情,将她的个性表达所致。

(二)戏曲元素的运用
《长相知》这个作品就恰到好处的使用了昆曲元素。

从第一句开始就有浓郁的戏曲元素包裹在内。

第三到五小节的“邪”字就使用了戏曲中经典的一字多音和拖腔手法,绵延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全曲声乐部分使用了十六次前倚音和六次颤音。

装饰音数量之多,在中国古
典歌曲中也是不常见的。

全曲除了第八小节是二度倚音,其余的都是小三度倚音。

这些小三度倚音比起称作倚音,更像是戏曲装饰唱法中的“宝塔腔”。

对乐句的表情及音量走向做出了暗示。

第八小节的二度倚音,与戏曲中的立音润腔相似,具有滑音的感觉。

第四小节中石夫在四十六节奏型之间加入了小附点节奏。

这在昆曲里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润腔手段。

在曲子的第七小节(“知”)和第十小节(“衰”),作曲家用带腔的手法,加入一个十六分休止符,把一个音一分为二,更增添戏曲的韵味。

三、《长相知》的演唱把握
(一)音色速度力度的把握
这是一首由经典诗歌改编的歌曲,石夫在谱面上标记的是Moderato,也就是“深情地”。

我们在演唱时不光要注意音色和速度,力度的处理也是很重要的。

只有把握好力度,才能唱出抑扬顿挫之感。

在演唱这首作品的时候,重点是不能破坏吟诵的感觉及重音点。

例如十二到十五小节每小节的第一个字“山”“江”“东”“夏”就是演唱时应该注意的重音点。

(二)气息与声音的和谐运用
不管演绎什么作品,气声和谐都是重中之重。

短短“上邪”两个字就有十一拍之久。

如果我们在“上”字出声后第三拍进行明显的换气明显是不行的,会破坏曲子原有的韵律感,使句子听起来不完整,有断句之感。

因此应该借着“邪”字起音的前倚音进行偷偷的小换气,对后面的九拍长音一气呵成。

第二句话“我欲与君长相知,长命无绝衰应注意气息和声音的流畅性。

在十六分休止符的时候要做到声断气不断。

第十小节也要做跟第七小节相同的处理。

(三)咬字处理
作为一首中国古典歌曲,咬字如何做到“字正腔圆”是非常重要并值得我们进行不断推敲的。

想让听者能清晰明了地的体会歌者所唱的歌词和情感,歌者就必须做到咬字发音非常的准确,方式恰当。

例如第六小节的“欲”和“与”的拼写是相同的,只有声调上的差别。

因此我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注重咬住声调加以区分。

“欲”是第四声,“与”是第二声。

而这一小节的“与”和“君”,我们在发音时会是同一个口型。

所以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字头的归韵。

十二到十七小节的五个意象排比,每个意象的第一个字要做到字头清晰、铿锵有力。

我们只有处理好咬字才能使听众体会到女主铿锵的信念,唱出风格与情感。

结语
中国传统古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具有深厚的民族审美底蕴,其吟诵非常有音乐性。

石夫根据《上邪》创作的《长相知》就是现代编曲技术和古典文学意蕴相结合的一个上乘之作。

它用准确又细腻的语言表达了热恋中的人特有的心理,金声玉润,深情奇想,璧坐玑驰,浑然一体,感人肺腑,被誉为“短章中的神品”。

参考文献:
[1]浅析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特点——以《长相知》为例[J]. 胡淼.北方音乐. 2019(24)
[2]古风歌曲《长相知》中民族声韵的诠释[J]. 付冰洁.黄河之声. 2019(14)
[3]古诗词声乐作品的吟唱技巧与案例分析[J]. 程争.戏剧之家. 2019(23)
[4]叶嘉莹古体诗吟诵在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的运用——以《长相知》为例[J]. 李怡.当代音乐. 2019(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