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4质量年度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年度报告(2014)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育人过程中,积极贯彻国家和省上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顺应市场经济规律,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主动适应我省农业区域经济布局、农业产业化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服务型、创业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院在建设和发展中,省政府、省教育厅等部门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院将来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始终坚持实施以精求强的特色品牌发展战略,办特色学院,育品牌人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专业和课程能力体系建设为中心,全面深化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常规,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全方位推进以应用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质量工程,从办高水平的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出发,把阶段性认可与学院的根本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构建具有区域行业特点和高职教育发展新要求的教育教学及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同时,以设施建设和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创新管理和服务机制,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在实训基地、科研能力、招生就业、思政工作、管理规范、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夯实办学基础,增强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学院培养人才、教研科研、服务“三农”、文化传承的功能,扩大办学影响,保持学院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努力把学院办成具有行业特色鲜明和示范作用较强的高水平农业高

职学院。

一、学院基本概况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1907年(光绪33年)由兰州道彭

英甲创建的“甘肃官立农林学堂”。 2004年6月26日,甘肃省人民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研究并决定,将“甘肃省兰州农业学校”改建为“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学院由省农牧厅移交省教育厅管理。2010年4月,学院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办学水平评估。

学院占地面积18.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96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18.8万余册,学术视频4045集,电子图书6.5万册,电子期刊7(TB)。在职教职工213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1名,副高职称56名,讲师58名。有2名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名教师为省级骨干教师。学院设有农业技术系、园林工程系、畜牧兽医系、经济管理系、食品化工系和基础部6个教学系(部)。形成了农技类、园艺类、财务会计类、经济管理类、信息技术类、畜牧兽医类、食品类和化工类等8个专业群24个专业。有9个实训中心43个专业实训室,1个职业技能鉴定所、高教所和作物育种研究所,1个教学实习实训农场,校外实习基地65处。

学院先后承担国家和省列小麦、胡麻育种科研推广、863攻关、948引进、甘草和苦参栽培、“星火科技”培训、农民创业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与美国、意大利、加拿大、以色列、奥地利及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科研推广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农牧渔业丰收奖4项,省科技进步奖21项,地厅级奖41项。学院原研究员周祥椿同志被评为甘肃省首位科技功臣。学院广大教师结合教科研工作,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00余篇,有56人(次)主编或参编著作及教材。

近年来,学院被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授予“全省职教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三下乡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领导班子2005年、2006年、2007年均被省农牧厅考核为优秀班子, 2008年以来一直被省教育厅考核为优秀领导班子。学院党委2006年被省直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并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估”中评定为优秀等次,2005年和2007年被省

农牧厅党组评为农牧厅系统优秀基层党组织。2009年被省教育厅党组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2012年9月被省教育厅党组、省高校工委评为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教科文卫工会评为甘肃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2013年12月由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协会、甘肃日报社每日甘肃网组织的公众评选活动中,学院被评为“首届甘肃公众评选十大杰出职业院校”。

二、办学特色

(一)坚持培养“技能型、服务型、创业型”人才,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现代化

学院立足于培养具有高职层面的农业特色品牌人才,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和就业规格,以产学研相结合为教育教学模式,着力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根据专业类型的特点,积极探索有效培养人才的模式,培养“技能型、服务型、创业型”人才。学院坚持学生的一切活动都要紧紧围绕学生培养目标进行,积极推行“双证书”、“多证书”制度,大力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毕业生创业扶持,以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为龙头,引导和深化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技能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培养了一大批的农业专家、管理干部和农业企业家。

(二)坚持产学研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化

产学研结合是学院长期形成的办学主导思想和优良传统。近百年来,学院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先后育成清山、清农、兰天系列冬小麦品种40多个,天亚系列胡麻品种12个,推广面积上亿亩,创造经济效益20多亿元。甘肃省首位科技功臣周祥椿同志就是我院原教授。我院的研究项目从小麦、胡麻拓展到玉米、苦参及教研项目。研究项目的拓展在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了“三农”。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全新途径和方式,大力推进专业课紧密结合生产一线,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

实施“订单式”培养,现有60多个大中型企业与学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学院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走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之路,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在不断提高应用型研究水平中促进学院发展。

(三)坚持开展创业教育,推动新型农民职业化

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积极主动地服务“三农”是农业院校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能。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为促进“三农”发展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技术服务、信息服务、成果孵化服务和技术培训推广服务,坚持提高农业工作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学院一方面于2004年率先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素质培训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增强他们创办农业产业化企业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派专业人员驻乡村指导生产,率先开展农民创业培训与扶持,通过在会宁、通渭、高台、皋兰县乡开展校地合作、整乡推进,进行创业培训与扶持,提高当地种植和养殖能手的生产经营水平,培养既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又能自主创业的新型农民,全方位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得到了省政府、农业部的认可和大力支持。

(四)坚持农、工、管一体两翼的学科专业结构,培养涉农所需各类人才

学院坚持强化、拓展、做大做强农业类、会计类传统优势专业,同时适应农业信息化、工业化、产业化的需求,新创办药品和农业化工及物流类专业,形成了以大农业为主体,以会计管理类和化学工业类为两翼的专业体系和特色。三大类学科专业各有在校生1500多人,更好地服务了农业前瞻性的发展,也促进了学院的快速发展。

(五)坚持“一体化、早体验、交替式”三种教学模式,提高专业和课堂教学的水平与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