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体育教学(精选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段式体育教学(精选5篇)
第一篇:三段式体育教学
“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课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以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来清晰划分教学阶段的教学方式)在我国由来已久,不是新发明,也不是新运用。
它虽经历过八次课改,但一直为我们广大体育教师所运用,可谓久经考验。
如今,“三段式”教学模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仍然占有重要的位置,虽然我们部分教师在备课时不一定再清晰地写“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而是换了其他新颖的名词,如“激趣导入”、“学习本领”、“恢复身心”等,但教学过程的实质仍按“三段式”进行,因为它非常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特点。
当前课改已由学习理解新课程理念阶段向具体运用操作阶段转轨,如何把“三段式”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凸显其具有新生命力的内涵,为现阶段乃至以后的课堂教学服务,是体育教学必须解决的课题,需要我们继续作深层地探究。
回想二十年前我按照“三段式”模式教学时的情境,至今仍历历在目。
准备部分一般安排三项内容。
一是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宣布本课内容,安排见习生,二是队形和队列练习或根据季节不同绕场跑不同的圈数·三是做行进间或定位操。
要求学生精神抖擞、步伐整齐、口号洪亮、动作整齐、纪律严明。
能达到上述要求,就认为学生上课态度好,听话,教师有能力。
基本部分以学习新动作或巩固技能为主,一般有四项内容。
一是讲解示范,学习新动作或强化复习课中的重点和不足l二是分组练习,掌握技术,三是扬优纠偏,四是组织竞赛性游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关注的是技术怎样教、动作怎样学、身体怎样练。
能完成上述任务,就认为教师教得好。
结束部分有两项内容。
一是集合跳放松舞或慢跑,放松身体,缓解疲劳。
二是教师小结本课,谈谈是否完成任务,不太关注放松的方法是否呼应基本部分,也缺乏对学生的评价,但在当时就认为这是学
生满意、教师成功的课了。
上述情况是二十年前我做教师时践行“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写照,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程式化、半军体化的体育课。
在而后的多次课改特别是第八次课改中,通过多次指导我县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省、市体育教师基本功竞赛、优质课评比均获一等奖的磨砺,“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内涵也在一次次的被提升和丰富着,孕育着更大的活力,其丰厚的内涵也为新课改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人也在新课改背景下经过反复学习、不断实践、深刻反思中,对“三段式”教学模式有了更新的认知和感悟。
现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验,仅供年轻教师参考。
一,对“三段式”教学模式内涵总的诠释
体育课“三段式”教学模式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环环紧扣的课堂教学系统,是一个围绕着人体生物、生理活动规律、学科性质、特点,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接来完成的课堂教学任务。
准备部分要对应基本部分,基本部分要承接准备部分的铺垫,有效实施基本教材的教法、学法;突破重点、攻克难点、提升亮点。
以体验认知、身体练习、学习技术、掌握运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束部分应和基本部分相呼应,放松的内容和方法要和基本部分有密切的联系。
如有针对性地安排对本次课身体负荷较大的部位进行专门放松,并选择舒缓的、易使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的、能把心率逐渐恢复到平静水平的音乐。
只有这样,“三段式”教学模式才能显示出其理论与实践的高效结合,方能显得骨肉丰满,也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课改理念。
二、对“三段式”教学模式内涵的深层探究
我们把每个部分的操作过程分成不同的认识层面,同时在各个层面又提出具体的要点,便于相互学习、运用。
1.准备部分:“三个层面、九个要点”
第一层面:课堂常规检查要点一:体育委员整队,检查报告人数。
常有些粗心的老师一节课缺几个人不清楚,更甚者学生逃课出现了意外事故,教师在上课还不知情的尴尬现象。
所以这项工作一定要做,可由体育小组长轮流做或体育教师自己做。
要点二:教师宣布本课内
容及要求,提示和检查学生是否携带有安全隐患的物品,并做妥善处理。
要点三:对见习生和不适宜上体育课的病残学生做合理安排。
可以让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或为体育课做些服务工作。
如帮助计时、登记成绩、统计、记录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师生互动等。
这就使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得到关注、关爱,使其不游离于课堂之外,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增强了体育教师的亲和力和威望。
第二层面:为学生生理和心理上做准备
要点一:进入活动状态。
通过慢跑、准备活动操、游戏、设置情景、激励性语言等对学生进行热身激趣,迅速克服神经机能的惰性,增强关节的灵活性,使其尽快从平静状态进入到活动状态。
要点二:慢跑方法要多样。
通常我们多以慢跑启动热身活动,为不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可变换方法,让其感到新鲜有趣。
如采取在跑动中从排尾的学生开始绕前一名学生(相当于绕杆跑)的蛇形赶超领跑,也可采用图案跑、开合跑。
同时要注意跑中各种步法的交替,如前后踢腿跑、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交叉腿跑、侧滑步跑,也可把弓步走、竞走等结合起来做;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也可模仿各种动物的跑跳及学习生活中的动作姿态,跑时还可以集体喊口令、呼口号等,喊泄出由于学习等各种压力形成在胸中的积闷、焦虑,起到振奋精神的作用,杜绝每次课准备活动千篇一律的现象。
要点三:对跑的要求。
跑的长度和量要和季节、天气、温度紧密联系,过小达不到热身的目的,过大则后继乏力,影响主要内容的学习。
第三层面:准备部分的内容和方法与基本部分的对应
要点一:体育教师必须明确是在为谁做准备活动,到底该准备什么。
有位权威体育专家曾说过,不看本课的基本内容,看一下准备部分就能八九不离十地判断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一语道破了准备部分的内涵,那就是一定要和教学内容直接对应,做好积极的铺垫。
要点二:如何对应、铺垫?如田径类中的短跑课,准备部分内容就少不了柔韧性练习、前后踢腿跑、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等。
跨栏课准备部分就少不了弓步走、侧步走、各种转胯、扭胯、摆腿练习。
排球传垫球课准备部分就少不了步伐移动、灵敏躲闪、专项徒手模仿操
等。
要点三:准备部分的游戏要有针对性。
游戏的名称决定游戏的规则,规则决定方法,方法决定效果。
游戏的命名也要考虑与基本部分内容的对接,其规则、方法、效果均应为基本部分服务,有明确的、明显的基本部分特征。
如排球课用排球做喊号接球的游戏、足球课以小组围成圆周做“抢断球”的游戏等。
课的准备部分还常选配节奏性强、激昂振奋的音乐,让学生带着调节好的情绪和技术铺垫自然过渡到基本部分。
2.基本部分:三个层面及、六个要点
第一层面:“学中练”的认知过程
要点一:要求教师的认知要丰厚。
不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必须在基本部分的第一层面解决好学生学练的认知问题,建立起正确的知识、概念和动作表象。
因为学生对新学的运动技术是不知或不全知的,就是复习课也有个对认知深化的问题;学习掌握一项技能必须遵循其理论体系,包括其原理、概念、结构、要领、方法、价值等,要把学习掌握某项技能有关理论的知识精髓、要点方法提炼成精辟的口头语言,结合动作形态展示,并进行强有力的、具有穿透性的讲解、示范,以此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当然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师讲解和示范,使技术动作更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达到最佳的讲解、示范的效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这关键是看体育教师的认知水平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要点二:教师提高认知水平要有法、有序。
提高教师的认知能力可借鉴像洗衣服那样的程序和方法,即“浸泡”一“漂洗”一“甩干”。
对体育教师来说“浸泡”就是课前吃透教材并阅读搜集有关材料信息,丰厚认知库,以求做到厚积薄发。
俗话说“吃透教材生教法,阅读屯功底,搜集厚思路”是有一定道理的。
“漂洗”就是把搜集的知识信息,除去泡沫、污尘、杂质,留下有用因素。
“甩干”就是去掉水分,拎出精髓、要点和方法,以清晰简练的语言讲解出来,直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学有方略,练有路径。
目前,大家都感觉到有的体育教师喊口令、呼口号、集合整队的嗓门很高,但在说课、教理论课、有效地讲解示范时却声音很小,缺乏知识性、穿透力、吸引力。
要点三:学生的认知层面应注重启发。
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努力使学生养成细心揣摩的良好习惯,真
正做到用知识、用智慧去学练。
第二层面:“练中学”促成技能目标的达成
要在第一层面认知学练的基础上突出两个要点,新课程提倡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便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要点一:加大师生、生生间的练习力度。
教师在学生的练、学中做恰当的辅导、点拨,促使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同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做分组练习,教师巡视、观察,发现问题在小组范围内及时解决,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流畅地练习。
分组练习时教师或小组长也要对动作技术掌握差的学生进行目标帮扶,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这样整个课堂每个人都在不停顿地练习,优点得到张扬,错误得到纠正,弱势学生逐步变强。
必要时,全班停止练习,集中起来,利用短暂时间进行关键问题的突破,但要杜绝一节课多次集中的现象发生,给足学生练习时间。
要点二:在上一层面“练中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认知的追求。
要让学生不断琢磨反思,默念动作要领,通过瞬间思考后再投人手脑、身心并用地练习;教师和小组长也不断在练习中提醒动作概念、方法要点、保护帮助、注意事项等,不断加深对运动技术的理解、掌握;在掌握中丰富认知,在认知中学会技术,同时产生运用技能的愿望。
第三层面:在巩固提升中促成情感目标的达成
要点一:巧用技能展示和即时评价。
要做到关注学生热情、张扬学生的个性、强化动作技能、捕捉学生亮点,及时进行技能和课中亮点展示。
如在前滚翻教学时,教师一声哨响,让学生原地停止练习,请一个小组或班级中有代表性的几个人、也可让同学们自报奋勇进行短暂的技能或亮点展示,简单评价之后,老师问:“他们做得好不好?”学生会齐声喊好,教师借此激发,请大家向他们看齐,引导大家继续练习。
在练习中,教师再适时、适地、适情地对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的即时评价,利用笑脸、大拇指、点头、眼神暗示、春风化雨般的表扬、甚至一个善意的批评都能把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断推向高潮,促使学生在愉悦中掌握运动技术、学会运用运动技能。
就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
要点二:巧用器材做补偿练习。
利用学生运动的技能或本
课的器材进行身体练习,也可组编成竞争性的游戏,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每节课都得到针对性地提升。
比如在进行完原地正面前抛实心球的教学后,就可以利用实心球摆成固定间隔的直线障碍或图案,让学生做快速绕球跑或跳过实心球的游戏等,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灵活、速度、弹跳能力,又对学生的下肢进行了相对的补偿练习,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结束部分:两个层面、三个要点
第一层面:放松身体的内容及方法要和基本部分相呼应
要点一:选用能呼应基本部分的放松内容、方法。
内容和方法要针对本次课身心负荷最重的部位进行。
如三级跳远课的放松重点就要直指学生的下肢和腰腹部位,通过按摩、拉伸来达到放松的目的。
如果是投掷内容的课,就可用慢跑、各种滚翻滚动、仰卧举腿、简单的甩四肢等动作来完成放松。
要点二:选择合适的音乐作辅助。
音乐应是舒缓、慢节奏的,与放松的内容、方法相辅相成,效果自然就好。
第二个层面:教师对本课的评价和布置作业
要点是:小结的语言要精辟、画龙点睛,抓住重点、肯定成绩,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根据本课学习情况,指出在校内外活动时在哪些方面进行突破,哪些方面需进一步练习和巩固。
同时提醒学生在校内外、社区参与体育活动时要安全第一,要和同伴和谐团结,展示技能、加深友谊,加快自己成熟、成才的步伐。
总之,对体育课“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研究要与时俱进,就像打太极拳一样,永远都有探索空间。
广大体育教师、特别是青年体育教师要以事业心、责任感为动力源泉,想干事、多干事、干实事,用心去践行、追求,在继承和发扬体育课“三段式”教学模式精粹的基础上,潜心钻研,敢于创新,把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健康的内涵真正融人进去,在体育教学中展现出现代体育教师应有的个性,为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作出我们体育教师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三段式教学反思
三段式教学反思
篇一:三段式>教学反思
中国教育的主题是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
为本,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重点教给学生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给学生以终身受益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同时,韩立福博士指出,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棠湖中学的“三段教学”已经成型,课堂教学形成了“十大特色”。
其一,教师角色从过去的传授者、讲解者转型为引领者、合作者、指导者。
教师素养大大提高,走向了专业化发展,很多教师将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其二,开发出了具有先进理念的学生学习工具《学与导》,高中课程教学实现了全面转型,教学设计科学,为学生有效学习搭建科学而规范、灵活而多元的发展平台;
其三,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由接受学习走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由不会学习走向学会学习,能够全情投入,忘我境界,达到“狼性学习”状态;
其四,小组合作学习有质量,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落实了“小组学习承包化、合作学习同伴化、个体学习责任化”;
其五,展示交流学习有效果,小组讨论规范,能够展开有效讨论;
其六,展示学习积极踊跃,人人表达流畅、逻辑、自如,学生展示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其七,教师指导科学,由权威性指导走向多元化指导,由经验型走向智慧型,注重指导艺术,能“进”能“退”,能“放”能“收”,能够根据不同学生发展需要进行科学化、艺术性指导,使教学重点问题得到高质量解决,不仅学生学会知识技能,还学会了学习;
其八,实现教学目标,保障教学质量。
所有教师能够做到以目标为底线、目标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在目标—知识—问题—能力的转化中,充分借助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实现知识能力的有效迁移,课课完成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如安排“拓展延伸”环节,拓展视野,提升意义。
其九,教学氛围很好,创建阳光课堂,创设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自主、自由、和谐、张扬、“不怕”、安全的学习氛围,学生活动、流动不受传统课堂纪律限制,在安全温馨的气氛中自主学习、
合作成长,人人享受学习、快乐学习、体验学习、分享成功。
第十,落实回归评价,保障学习成就实现可持续提高,落实五级评价学习,坚持“3-7-15回归评价学习”,撰写学习反思,采用多元评价学习,保障了学习质量的高成就。
通过三天的交流学习,与会者纷纷表示,棠湖中学的“三段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提升了学生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值得学习借鉴。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学生自学能力较差,课堂氛围不浓,教师讲的多,学生动手少等情况,我率先在我班实施课堂改革,首先借鉴棠湖中学的一些模式,将学生分组,确立小组组长负责制,负责组织和调动小组学生的预习,作业和课后复习。
及时和科任老师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沟通大家想法和集体的一些操作措施,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支持。
既一个思想;那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让他们自己多加体会,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篇二:三段式教学反思
我们以反思性教学为突破口,提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三思:即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1、教学前的反思:我们要求教师教学前要反思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编写意图,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收集课堂上可供挖掘的课程资源。
每学期,学校组织各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举行全校教师新课标学习检测活动;各教研组进行单元教材分析,各年级组交流各科教学内容,加强学科间的整合;每位教师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学情分析、编写教学预案,从而确保各学科课堂教学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教学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就是一种教学机智。
它是在教学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的过程。
要求教师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要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并能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我们尝试采用课堂录像的方法,为教师提供详细的教学活动记
录,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认识自我;通过听随堂课、推门课、邀请课,与教师共同探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的方法,进行现场指导,使教师学会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调节。
3、教学后的反思:在上完课后,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课在哪些方面取得成功,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他们能力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正确评价教学效果。
我校教师通过写教学后记、教学随笔、教育日记等反观自己的意识和行为,通过评课全面分析教学活动,不断检查教学成效并努力改进。
第三篇:三段式教学论文
浅谈“三段式”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董
戬
(甘肃省高台县南华初级中学
734300)
摘要: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首先要着力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交流与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实际,将“三段式”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作为今后教学改革的主要研究课题。
积极开展试验研究,不断总结完善教改方案,使课堂教学改革更有效地配合新课程的实施,更有力地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关键词: “三段式”教学模式
实践
成效
反思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教学面临着教学理念、教学方模式、学习方式转变的诸多挑战,试图寻找挑战的策略与方模式,走优质、高效、轻负的课堂教学之路,变“讲堂”为“学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校制定了“三段式”的教学模式,现将“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在化学中的运用和大家作以探讨。
一、“三段式”的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强化目标意识:目标是一节的“灵魂”。
确立教学目标,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在他的《为掌握而学习》一书中提出来的。
确立目标就是为了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发展学生能力。
基础教育要打好两个基础:一是要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是为他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而要打基础,培养能力是核心。
(三)、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他不是学习的工具,更不是知识的容器,是学校教育的主体。
(四)、及时反馈,矫正。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模式和教学手段等因素构成的一个信息交流系统,只有依据目标,不断进行反馈、矫正,才能有效控制和改善教学过程及时消除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功和不足,及时调整。
二、“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具体过程;
第一个环节是“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过程,是学习的基础。
从字面意义上看,一般人会理解为让学生自己学习,和传统教学中的让学生预习没什么两样。
但是,“三段式教学模式”的“自学”,则是在老师引领下的“自学”。
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学教材,发现哪些是通过自学自己可以记住、懂得和简单运用的知识,并能完成教师设计的基本问题。
对于自己不懂或不会运用的知识,自己记录下来,准备在“互动”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老师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出层次清、质量高的问题,准备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环节抛给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总之,在“自学”环节中,老师和学生都在研究教学目标、教材,都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和高度上发现问题。
这样,就变传统的老师一个人备课为全体师生共同备课,就把一个人的智慧扩大为全体人智慧的汇聚。
这样的“自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是自主的、合作的发现问题的过程;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更能培育发现问题的精神。
“自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