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技能人才全球胜任力的研究与培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研究
技术技能人才全球胜任力的研究与培育俞浩奇 | 宁波技师学院
叶盛楠 | 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技术技能人才全球胜任力的概念背景和内涵概念背景。
世界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劳动力的要求,迫切需要劳动力能够在多元文化环境下进行技能学习、理性分析、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并解决问题。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指出: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将全球胜任力植根于学校中,让青年人更好地为快速变革的世界作好准备。
我国已经建立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世界技能型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供给端。
因此,如何培养一批能够胜任国际化工作环境与任务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的重要课题。
全球胜任力教育能够使个人具有全球胜任力所蕴含的知识、能力、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等,帮助个人更好地适应全球变化。
对于青年人而言,更多的是以某种职业身份参与国际经济与社会活动,以完成工作岗位任务的形式,综合展现在全球化活动或项目中的胜任能力。
因此,针对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构建一种与职业身份相契合的类型化专业人才全球胜任力模型,并探讨相适应的培养路径与策略,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概念内涵。
在理解全球胜任力概念的基础上,对“技术技能人才全球胜任力”的内涵进行初步辨析。
其一,内涵的复合性。
该概念既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一般属性,又具备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性与专业性特征,两者是全球胜任力的核心内涵在职业与专业领域的进一步映射与渗透。
其二,内涵的类型化。
该概念表征的是某一类型人才的全球胜任力,因此,专业性与职业性是其内涵的本质,需要从专业能力与职业发展的视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全球胜任力进行界定。
据上,对“技术技能人才全球胜任力”的概念内涵作出以下界定:在全世界任何国家(地区),以技术技能人才的身份,积极参与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日常活动以及专业项目或任务,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规范,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国同行开展平等的沟通,交换技术思想与观念,组建技术团队、分析技术问题、形成技术方案,并付诸行动予
以解决问题,最终增进全人类福祉的能力。
技术技能人才全球胜任力的表征结构
依据技术技能人才全球胜任力的概念内涵,构建了技术技能人才全球胜任力的双层表
征结构,即通用层与专业层。
在通用层,主要
包含一个核心价值、三项品质表现、四大能力
维度以及四个素养领域。
在专业层,主要涉及
技能立场与信念、技能学习与反思、技能解决
与迭代、技能协作与领导等四大表征。
一个核心价值。
全球胜任力的核心价值在于坚守本国民族精神内核并蓄世界共同价
59
研究
值。
作为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全球胜任力,其核心价
值就在于厚植中国情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方面,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建
构社会成员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情感基础;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球可持
续发展、增进全人类福祉的重要理论,以人类命运共
同体作为全球胜任力的核心价值具有高度的适切性和
契合性。
三项品质表现。
一是终身学习,指社会成员根据
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个人成长的需要,在不同年龄阶
段、不同场景环境下始终保持学习状态的品质。
二是
人文关怀,指在人文主义传统下,对于人的个性解放、自由平等以及精神生活的理性思考,是对人类生存与命运的终极关怀。
三是创造变革,指在行动哲学与实用主义精神下,不断创造新的思想、知识、技术与方案,增进人类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生态等领域的制度进步与福祉改善。
四大能力维度。
一是认知能力,指对于世界范围内人类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环境的基本认知。
二是理解能力,指能够面对世界多元价值与文明等现象采取包容、理解与尊重的态度。
三是沟通能力,指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与不同国家的人们进行平等、愉快的交流并加深双方彼此理解的能力。
四是行动能力,指具有积极参与各项国际事务、项目与活动的意愿,并且能够在实践过程中采取合理、有效的行动来改变世界、增进人类福祉的能力。
四个素养领域。
一是语言素养,流利掌握多种语言是全球胜任力的首要素养。
二是信息素养,了解基础性的信息技术的概念知识、知晓信息技术的运作逻辑,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是参与全球化活动的必备素养。
三是数学素养,是科学精神品质在素养领域的体现,通过理解和领悟数学概念和方法,解决和推理数学问题,进行数学建模,锻炼创新思维。
四是技术素养,鼓励从“课本”到“行动”的转变,学会掌握若干实用的技术去解决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技能立场与信念。
全球胜任力背景下的技能人才的立场与信念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其一,树立“技术技能能够让世界变得更好”的基本信念,坚信通过技术技能的变革造福“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二,形成以技术技能为主要特征的问题解决思维,致力于寻找用更好的技术技能改变世界的方式路径;其三,遵守全球通用的技术伦理与规范,防止技术使用的过度化与泛滥化。
技能学习与反思。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其一,从时间上,既包括正式工作之前的技能学习准备阶段,也包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技能学习迭代阶段。
其二,从空间上,技能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而是进一步扩展到了行业与企业、国内与国际等不同的技能学习场合。
其三,从方法上,技能学习不再单纯依靠人自身的脑力和手力掌握工具的操作,而是实现数字化系统支持下的人、机、网、技的一体化学习。
技能解决与迭代。
对于技能人才而言,解决技术问题,完成项目任务是个人技术技能水平的重要表征,也是专业水准的关键指征,是技术技能人才的职场核心竞争力。
技能解决的具体表现应该包括对于技术问题的确认、技术方案的设计、技术的操作与实施以及问题解决的效果评估等。
此外,在科技研发与应用技术快速更新换代的世界,技术迭代的周期不断缩短,这就要求技术技能人才,对于自身的技术能力保持一个不断更新迭代的状态,实现与世界一流技术发展同步。
技能协作与领导。
对于技术技能人才而言,必须学会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与不同文化背景的技术人员,通过国际通用的技术标准和交流规范,进行技术技能方面的沟通与协作,具体包括对于技术方案的沟
60研究
通、技术流程的协调以及技术操作的配合等,从而确保整个技术团队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
进一步考虑个人职业生涯的晋升发展,除了做到基本的技能协作之外,还需要锻炼团队领导能力,即对技术团队所承担项目的人员、财务、设备等进行统筹管理。
技术技能人才全球胜任力的培育策略
营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文化环境。
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球胜任力培育环境的核心价值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指“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这是全球胜任力培养的基本价值坐标,它将决定胜任力培养的基本内容与路径。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框架下,从三个圈层构建学校文化环境,包括:一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基底圈层,通过培植“家国情怀”等价值观念,深刻烙下“中国人”的人格属性;二是以世界先进文化为主体的通识圈层,在向学生展示、介绍、阐述世界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和自由”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三是以国际技能文化为主体的职业圈层,接受、内化主流的国际技能文化,包括中国的“墨家文化”与“鲁班精神”、日本的“精益文化”以及德国的“工匠精神”等。
提供全球性跨文化合作、交流与实训的平台。
其一,构建区域性教育合作共同体。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由政府作为参与主体,牵头推动全球区域性教育合作共同体的形成,致力于探索全球胜任力教育的合作模式与路径,搭建包括科技、艺术、文化等在内的国际交流平台,为国内院校开展全球胜任力教育提供重要的国际渠道。
其二,积极开展国际学生交流项目。
采用联合培养、互换学分、国家公派、交换生项目等多种方式选派学生到国外院校学习、生活,以此增进对于异国文化的了解与熟悉。
例如通过参与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提升个人在行动中妥善处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三,主动参与海外技能实训项目。
依托企业海外工程项目,建立海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主动参与海外工程技术的实习与实训,加快提升学生的国际工程管理与技术水平。
构建融语言、技术、数学与信息为一体的综合课程。
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全球胜任力的四大要素领域,开设全球胜任力多元化综合课程体系。
在该课程体系中,主要构建两大序列课程,一是通识类课程,二是专业类课程。
其中,通识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的一般化态度、知识与能力,主要涉及语言、数学、信息等课程科目。
通过上述通识类课程,促进学生在综合性知识、交互性技能、开放性心智以及共同性行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在专业类课程领域,以专业技术类课程为主轴,重点培养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态度、知识与技能,通过与澳大利亚TAFE、德国AHK等世界领先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合作,引进国际技能教学与评估标准,开展国际企业实训项目,进行国际技能水平认证。
开展多主体、数字化、过程性学生发展评价。
作为职业院校,应该在全球性标准化测评框架下,结合本校实际开发校本化的全球胜任力评价体系。
该评价体系应主要体现以下主要特征:其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对于学生全球胜任力评价应该将能够直观感受学生全球胜任力表现水平的相关重要主体的评价意见进行吸纳;其二,评价内容的数字化,设计各项指标的具体化内容表征,采用表现性评价方式,将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数字化记录、存档,并进行测评与分析;其三,评价形式的过程化,基于数字化的评测内容及手段,进一步实时呈现学生在全球胜任力方面的发展水平。
提升教师设计与实施全球胜任力课程的能力。
首先,需要构建一支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教师队伍。
一方面,可以从不同国家引进在语言、科技、艺术等不同领域具有较高造诣的优秀外籍教师,另一方面,吸收具有海外著名高校留学背景的留学生进校任教,由此打造一支多元文化和谐共融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形成互相包容、开放、平等的组织文化氛围。
其次,大力开展教师全球胜任力培训项目。
尽可能多地为教师提供参与国际培训项目的机会和平台,通过教师的亲身经历、体验来提升其全球胜任力。
最后,提升教师设计与实施全球胜任力课程的能力。
教师能够在核心素养课程观的指导下,以大单元形式进行主题学习设计,将全球胜任力所需的态度、知识、能力等融入学科教学、校园活动、赛事项目、社会实践等多元化的课程实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