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优秀8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优秀8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
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大家精心整编的端午节的
来历和习俗作文(优秀8篇),希望能够给您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启发。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
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
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
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
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明时期,粽
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
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
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佳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应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
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
子称“益智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
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盛唐时期,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
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一直到今天,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
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
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湖南汨罗市,赛龙舟前必先往
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
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
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
原的仪式流传。
而在广东,龙舟竞渡之前,要首先进行请龙、祭神的仪式。
赛龙舟作为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除了
端午节之外,也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
如果从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个
说法去理解,它现在已经超越了一项体育运动的范畴,变成了一种中华民
族代代传承的精神图腾。
端午节戴佩饰香包之类的小物件也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
香包有用五
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缝成的。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颜色鲜艳,袋囊内的填充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
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
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
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
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
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
了避邪。
“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赛龙舟,是端午节
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
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
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
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
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
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易。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
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
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
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元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
国议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
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
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
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
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
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
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
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在屈原的传说尚未广泛流传前,端午的习俗仍因袭对恶日的禁忌,以
保健、避疫为主要原则。
崔寔(逝于170)的《四民月令》记载:“是月(五月)五日可作酢;合止利黄连丸、霍乱丸;采葸耳,取蟾诸,以合创药,及东行蝼蛄”。
除了治难产的缕蛄外,其余都是治下痢、中暑等夏季
常见疾病的丸药。
应劭的《风俗通》则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
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光从“长命”、“续命”等名称看来,就能够明白,当时人是多么
畏惧恶日对生命所造成的威胁。
不仅仅在实际上制作治病的丸药,在心理
防卫上,也要仰赖五彩丝来抵御那超自然,不可见的鬼魅及兵灾。
尽管有这些顾忌在,端午的生命力并未因之减,用心祈禳的习俗仍随
处可见。
周处(二四零,约二九九)的《风土记》记载晋朝新兴的端午习
俗有:“采艾悬户上,踏百草、竞渡”等。
悬艾固然是为了禳毒,踏百草
就是之后称为“斗百草”的游戏。
而被视为端午特色的竞渡习俗,也在此
时出现。
据宗懔(约四九八,五六五)的《荆楚岁时记》按语:“按五月
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
《史记》
中并未确实记载屈原投江的日期,此说颢然是受了传说的影响。
事实上,
竞渡、祈禳。
表面上是为拯救屈原而举行的竞渡,基本精神仍不脱恶日驱
邪崇的本意。
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浴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
采艾要
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或是用来针灸。
据说这种艾草,在针灸的时候别具有疗效。
一般人则将艾草扎成虎形,或是剪彩作为小虎,再粘贴艾叶于其上,在端午节时配戴。
除了采艾之外,也采菖蒲来泡酒。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的作文800字篇五
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一个民族节日,在端午节中我们要干两件事:一
是要在端午节包粽子吃;二是要给我们系上五彩绳。
你们知道吗?因为古
人说:“如果端午节这天给小孩子们手腕上系上五彩绳,这样小朋友就不
会被虫子咬了。
”现在让我来给你们讲讲怎样做粽子吧!
首先做好准备工作1、我先帮妈妈买30颗大枣,你知道为什么要买
30颗大枣吗?因为我们要做30个粽子。
再将洗好的粽子叶拿出来,粽子
叶是用芦苇做的,因为它非常结实。
妈妈又让我拿出一个大盆出来,我问
妈妈用盆做什么呀?妈妈说:包好的粽子放在盆里呀!妈妈将提前泡好的
米又用清水洗了两遍,放在那里,这样一切准备工作结束。
然后是包粽子了,我先帮妈妈把粽子叶屡平直,四个有层次的叠起来,只见妈妈双手捧起叠好的叶子把它们打个筒,然后将糯米放进筒里,再把
一颗大枣放上,最后把叶子一折,再扭一下之后用绳将它緾上,这样一个
三角粽就包完了。
看看妈妈重复着,二个、三个。
.。
.。
.就包完了,放
入锅内开始煮,我已经等不及了,终于闻到了香味,我感谢妈妈做这么好
吃的粽子给我!大家端午结也是这样包粽子的吗?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的作文700字篇六
塞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
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
踪迹。
之后每一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
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
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一样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夜
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
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
祝五谷丰登。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
一样民族、不一样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一样。
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
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一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在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一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一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
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
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
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
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节家乡的风俗作文700字篇七
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是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和五月节。
当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用来赛龙舟的船也已准备就绪时,那端午节也随着他们问来了。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的木舟,上刻鳞甲,船头装饰成龙头,船尾装饰成龙尾。
只要裁判一声“开始”,双方的人都努力划龙舟,这边一下,那边一下,场面非常壮观。
端午节不仅要划龙舟,还要包粽子,有的地方家家户户都会包“中山芦兜粽”: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
别有两种口味。
甜粽子有莲蓉、豆沙……咸的有蛋黄、绿豆……包好的粽
子放到一个锅里去煮,等粽子煮好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解开外在的包装,剥开粽子叶,甜粽子里藏着红红的棕肉,轻轻咬一口,那味道一定让你回味无穷,唇齿留香。
有的人把“简棕”投入河中,让鱼不伤屈原的遗体。
端午节佩香囊是华夏民族的古老习俗。
香囊是香荷包的简称。
香囊又
名香包,荷包,香袋,香荷包。
端午节那天小孩佩香囊,不但有辟邪驱瘟
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以及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为线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
色色,琳琅满夺目。
老年人一般喜欢佩菊花、梅花、桃子、苹果、荷花、
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万事如意。
古时候,人们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囊拴在孩子们的衣襟
和肩衣上。
端午节的习俗非常之多,赛龙舟、包粽子都是其中之一、我觉得端午
节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我非常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的作文700字篇八
今天是腊月二十五,外婆拿出一张大圆桌,又在上面放了粽叶、绳子、糯米等材料。
噢,要包粽子了!
外公是包粽子的能手。
你看,他熟练地把两片粽叶随便一扭,尖角畚
斗的形状就出来了,然后,他就往里面放米,又用手压实,把畚斗口处多
余的粽叶按下,刚好做畚斗的盖子,再拿过绳子扎紧。
也不见外公怎样的
动作,一个粽子三两下就完工了。
我看得入了神,手不由自主地拿起了两片粽叶,学外公的样一扭,嗨!也成了尖角畚斗!挺简单的嘛!我得意洋洋地给外公看。
外公只用眼瞟了
一下就说:“不行!”我一愣,疑惑不解地问:“为什么?”外公放下手
中包好的粽子,拿过两片粽叶说:“包粽子可是有讲究的。
你看,这粽叶
光滑的一面是正面,反面粗糙些,柄茎突出。
做畚斗时,就要正面朝里,
反面在外。
另外,叶柄要朝左,然后扭成畚斗形。
”外公一边说一边放慢
了速度给我做示范。
等我学着把畚斗做好了,外公一边放米一边讲解:
“米不要放得太满,八分满就可以了。
接着用右手掌心把盖子盖上,右手
按在盖子上,倒过来变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
用右手手指捏住边沿,把多
出来的粽叶按在粽子外表面,最后用绳子捆紧。
”说着外公晃了晃刚才边
说边做的粽子。
我在自己畚斗里放上了米,按外公说的做了起来,可我的盖子好像太
小了,盖上后还有一个洞口。
外公一边手不停地忙着自己的活,一边指导
我说:“做畚斗时,叶柄一边要在外面,而且要留得长一点。
你留得太短,所以盖不上了。
”我只好倒掉米,重新做畚斗,可盖盖子时,还是有个洞,这次不等我发问,外公就说:“米太多了。
八分满就够了。
”我马上减去
了一些米,果然,洞就消失了。
等我扎好绳子,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我
的第一个粽子终于诞生了!我要把它留给妈妈品尝!我拎着它左瞧右瞧,
怎么不太像粽子?外公说是米压得不实,扎得也不够紧的缘故。
嗨,多练
几次就好了!
晚上,我吃上了香喷喷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