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夜游时的心境,悠游自如。 a.不能修齐治平只能闲游赏月的自嘲
自慰;
b.只有富有雅趣之人才能欣赏到的自 许意味。
这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小结:
罹(lí)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 情本是抑郁,但是作者在抑郁之中却能与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张怀民一起有赏月的 欣喜,又表现了作者一向旷达的胸襟。末尾 处两个反问,一句含蓄的议论却是意味深长。
(四)、你从最后一段中悟出了怎样的哲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只要放宽心态,美丽无处不在。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 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 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掉了脑 袋。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 两宫,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 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 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学习目标
一、熟读、背诵课文; 二、识记作者; 三、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四、掌握有关词语解释及语句翻译; 五、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 六、鉴赏文中描写月色的精妙语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出生于四川眉山,与父苏洵、弟 苏辙合称为“三苏” 。
才华横溢的苏轼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zǎo)、荇(xìng)交 横(héng),盖/竹柏(bǎi)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
一读课文,知内容: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注意词语积累):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想要 门
思考、想到
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原来是
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 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吧。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注意词语积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只是,不过
罢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 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农熙月出 品
2023语文部编版同步课件
八年级上-短文两篇之 记承天寺夜游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抄写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 建《十五夜望月》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李白《军行》
导入
• 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 ,月光如清水般洒落大地,一 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 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 片浮动的云烟。
• 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我 们继续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 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 的人生感慨。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 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整体感知: 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夜游承天寺的
行踪)
• (用文中词语) • 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
景→抒怀。 • 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起行——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步(中庭)
政治上失意的苏轼
苏轼政治上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 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 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苏轼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 林侍读学士。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 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礼 部尚书。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 杭州。后又因哲宗亲政启用新党,他又被一贬再贬, 直至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 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4岁。死后谥“文 忠公”。
—李白《月下独酌》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全文小结
记 记叙 ——寻伴夜游 排遣郁闷
承
天 寺
描写 ——庭中月色
热爱生活
夜 游
抒情 ——月下感叹
豁达乐观
巩固练习
(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 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 友情的句子。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 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 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 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 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他的一生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闲人”理解?
• 1、二人的政治处境,贬谪之人无职无权, 内心悲凉。
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 张怀民一起在承天寺的庭院中赏月。
小结:
叙事简洁,记游所必须交代的人、 事,仅用最简略、经济的语言加以表 述,其余的却不再添枝加叶。
找 出 描 写 夜 游 景 色 的 句 子 。
读 课 文 , 要 求 节 奏 分 明 地 读 :
二 读 课 文 , 析 妙 句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主旨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 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 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 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 “一切景语皆情语”。
者耳。 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表达作者怎样的心境?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 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 情尽在其中。 一是感慨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 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环境, 三是透露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悲凉心境。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 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 人生观。
①欣然起行
(高兴的样子)
②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③月色入户 ④遂至承天寺
(门) (于是、就)
⑤怀民亦未寝
(睡)
⑥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⑦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
⑧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罢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 之类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 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 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忍得住孤独 挺得住痛苦 挡得住诱惑 受得起打击 担得起责任
耐得住寂寞 顶得住压力 经得起折腾 丢得起面子 提得起精神
四读课文,知作者:
齐读课文,身临其境地读。
拓展延伸:叙事、写景、抒情议 论其实始终都是在写人,从文中 我们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小结:
“月色如水”这比喻并非自苏轼开始, 但是苏轼化明写为暗写,别具匠心地从 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见到月色清朗。
三读课文,品感情: 齐读课文,有感情地读。
谈所得:你觉得文中最能体现作 者情感的是哪些句子?
三读课文,品感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
课文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用四字概括。 三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何区别?
1、寻伴夜游 ——叙述 2、庭院月色 ——描写 3、月下感慨 ——抒情
记 承
叙述——寻伴夜游
情景交融
天 描写——庭中月色
寺
夜 抒情—— “闲”
游
一读课文,知内容: 学生齐读,要求字正腔圆地读。 谈所得: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 林语堂 《苏东坡传》
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 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 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 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朝张 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 1984年第2期《青年文摘》)
张怀民:苏轼的朋友,1083 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 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 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 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 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 高超逸的人。
盖水庭 竹中下 柏藻如 影、积 也荇水 。交空
横明 ,,
二读课文,析妙句:
谈所得:作者是怎样写景的?有什么奇妙之 处? ①比喻,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 水中藻、荇。 ②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 ③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 的美妙境界。
全句无一字写月,却又无一字不在写月。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
逆境中善于发现生 活之美的豪放乐观!
评价:
在为人上,他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 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他坚持为官一地, 造福一方;在人生态度上,他即使身处绝境,也保持 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词---- 苏辛:苏轼 辛弃疾 诗----苏黄:苏轼 黄庭坚 书法---宋四家: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关于《记承天寺夜游》:
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 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 《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
于是,就
相与步于中庭。
高兴的样子
共同一起
院子里
译文: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 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 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 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 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 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注意词语积累): 交错纵横
阅读以下诗句,让我们更加理解 苏轼吧!
贬官杭州: 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比好湖山。
贬官黄州: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 。
•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 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 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 名月台寺。
一读课文,知内容:读准字音和节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jiě)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yŭ)乐者,遂 (suì)/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ǐn),相 与/步于中庭。
自慰;
b.只有富有雅趣之人才能欣赏到的自 许意味。
这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小结:
罹(lí)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 情本是抑郁,但是作者在抑郁之中却能与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张怀民一起有赏月的 欣喜,又表现了作者一向旷达的胸襟。末尾 处两个反问,一句含蓄的议论却是意味深长。
(四)、你从最后一段中悟出了怎样的哲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只要放宽心态,美丽无处不在。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 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 捕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掉了脑 袋。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 两宫,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 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 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学习目标
一、熟读、背诵课文; 二、识记作者; 三、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四、掌握有关词语解释及语句翻译; 五、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 六、鉴赏文中描写月色的精妙语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出生于四川眉山,与父苏洵、弟 苏辙合称为“三苏” 。
才华横溢的苏轼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zǎo)、荇(xìng)交 横(héng),盖/竹柏(bǎi)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
一读课文,知内容: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注意词语积累):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想要 门
思考、想到
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原来是
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 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吧。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注意词语积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只是,不过
罢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 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农熙月出 品
2023语文部编版同步课件
八年级上-短文两篇之 记承天寺夜游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抄写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 建《十五夜望月》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李白《军行》
导入
• 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 ,月光如清水般洒落大地,一 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 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 片浮动的云烟。
• 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我 们继续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 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 的人生感慨。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 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整体感知: 简叙作者的写作思路。(作者夜游承天寺的
行踪)
• (用文中词语) • 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
景→抒怀。 • 作者夜游承天寺的行踪:起行——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步(中庭)
政治上失意的苏轼
苏轼政治上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 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 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苏轼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 林侍读学士。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 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礼 部尚书。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 杭州。后又因哲宗亲政启用新党,他又被一贬再贬, 直至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 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4岁。死后谥“文 忠公”。
—李白《月下独酌》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全文小结
记 记叙 ——寻伴夜游 排遣郁闷
承
天 寺
描写 ——庭中月色
热爱生活
夜 游
抒情 ——月下感叹
豁达乐观
巩固练习
(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 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 友情的句子。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 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 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 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 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他的一生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闲人”理解?
• 1、二人的政治处境,贬谪之人无职无权, 内心悲凉。
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 张怀民一起在承天寺的庭院中赏月。
小结:
叙事简洁,记游所必须交代的人、 事,仅用最简略、经济的语言加以表 述,其余的却不再添枝加叶。
找 出 描 写 夜 游 景 色 的 句 子 。
读 课 文 , 要 求 节 奏 分 明 地 读 :
二 读 课 文 , 析 妙 句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主旨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 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 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 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 “一切景语皆情语”。
者耳。 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表达作者怎样的心境?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 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 情尽在其中。 一是感慨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 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环境, 三是透露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悲凉心境。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 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 人生观。
①欣然起行
(高兴的样子)
②念无与为乐者
(考虑、想到)
③月色入户 ④遂至承天寺
(门) (于是、就)
⑤怀民亦未寝
(睡)
⑥积水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⑦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
⑧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罢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澄澈清明,水中藻荇 之类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
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 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 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忍得住孤独 挺得住痛苦 挡得住诱惑 受得起打击 担得起责任
耐得住寂寞 顶得住压力 经得起折腾 丢得起面子 提得起精神
四读课文,知作者:
齐读课文,身临其境地读。
拓展延伸:叙事、写景、抒情议 论其实始终都是在写人,从文中 我们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
小结:
“月色如水”这比喻并非自苏轼开始, 但是苏轼化明写为暗写,别具匠心地从 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见到月色清朗。
三读课文,品感情: 齐读课文,有感情地读。
谈所得:你觉得文中最能体现作 者情感的是哪些句子?
三读课文,品感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
课文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用四字概括。 三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何区别?
1、寻伴夜游 ——叙述 2、庭院月色 ——描写 3、月下感慨 ——抒情
记 承
叙述——寻伴夜游
情景交融
天 描写——庭中月色
寺
夜 抒情—— “闲”
游
一读课文,知内容: 学生齐读,要求字正腔圆地读。 谈所得: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 林语堂 《苏东坡传》
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 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 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 宋代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朝张 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 1984年第2期《青年文摘》)
张怀民:苏轼的朋友,1083 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 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 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 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 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 高超逸的人。
盖水庭 竹中下 柏藻如 影、积 也荇水 。交空
横明 ,,
二读课文,析妙句:
谈所得:作者是怎样写景的?有什么奇妙之 处? ①比喻,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 水中藻、荇。 ②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 ③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 的美妙境界。
全句无一字写月,却又无一字不在写月。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
逆境中善于发现生 活之美的豪放乐观!
评价:
在为人上,他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 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他坚持为官一地, 造福一方;在人生态度上,他即使身处绝境,也保持 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词---- 苏辛:苏轼 辛弃疾 诗----苏黄:苏轼 黄庭坚 书法---宋四家: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关于《记承天寺夜游》:
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 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 《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
于是,就
相与步于中庭。
高兴的样子
共同一起
院子里
译文: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 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 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 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 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 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注意词语积累): 交错纵横
阅读以下诗句,让我们更加理解 苏轼吧!
贬官杭州: 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比好湖山。
贬官黄州: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 。
•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 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 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 名月台寺。
一读课文,知内容:读准字音和节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jiě)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yŭ)乐者,遂 (suì)/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ǐn),相 与/步于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