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获奖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解多义
故垒西边(形容词,旧的,旧时的) 故 既克,公问其故(名词,缘故,原因)
广故数言欲亡(副词,故意) 故木受绳则直(连词,所以) 故国神游(名词,地区、地域,此处指古战场赤壁) 国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名词,诸侯国) 去国怀乡(名词,国都、京城)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3.晓古今 (1)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 今义: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指跟男女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2)大.江.东去 古义:长江。 今义:泛指大的江河。
微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 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本词是宋神宗元丰年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每课一法
微写作
思维训练
1.这首词上阕写景,作者可谓一个妙手的大画家,短短几句就画出了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1.作者从哪些方面将周瑜跟自己进行比较的?作者借周瑜塑造了 自己怎样的形象?
提示:作者赞美周瑜主要是因为自己有着诸多的不如意。可结合 作者的生平遭际,从年龄、外貌、职位、际遇等方面思考作答。
参考答案:(1)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①年龄:周瑜二十多岁;作者四十多岁。 ②外貌:周瑜英俊儒雅,娇妻相伴相随;作者早生华发,妻子王弗已 去世多年。 ③职位:周瑜是东吴都督,被重用;作者是团练副使,虚职。 ④际遇:周瑜功成名就;作者功业未就。 (2)作者借周瑜衬托出一个多情、多愁、善感、被排挤、不得志、 无奈、仕途不平、壮志难酬、悲苦愤懑的白发爱国老者形象。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每课一法
微写作
苏轼是一杯水,温柔多情,爱悬于胸。“但愿人长久Fra bibliotek千里共婵娟”,
他不掩饰内心的思念,甚至有时还会有“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
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经历。天人永隔的别离,肝肠寸断的
痛苦,刻骨铭心的思念,如水般流淌,把本色细细说讲。一位至情的
文人,不在乎“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劝谏,不理会“男儿有泪不轻弹”的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词中 起什么作用?
提示:“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流露出对祖国壮丽江山无 比热爱和赞美的感情。“一时多少豪杰”引出下阕对英雄豪杰周瑜 的赞美。此句在词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二】 把握形象特点,赏析艺术手法。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一句表现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提示:(1)雍容闲雅,气宇不凡,从容潇洒,指挥若定。 (2)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和反衬的表现手法。“灰飞烟 灭”比喻兼夸张,以曹军的惨败反衬周瑜的战绩和指挥若定、蔑视 强敌的英雄气概,借此抒发对英雄建功立业的仰慕之情。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2.有人认为:“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 慨叹,是一种惆怅失意的感情,是作者思想消极的一面。”但也有人 认为,这是作者渴望得到君主的信任,能像周瑜那样大展宏图、建 功立业。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人间如梦”的感慨确实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与惆怅,甚至有些 消极色彩,但就苏轼本人的个性特点而言,“旷达”是其性格的主流, 拿自己跟周瑜相比,本就有着积极的一面,况且就整首词的风格而 言,很大气豪放,也可看出词人积极向上的特点。
微写作
将本色张扬 伊人
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 他将诚挚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字,他用生命演绎着本色的张扬。 无须夸耀,不容粉饰,他的名字本身就闪着熠熠光彩:苏轼,那个在沉 醉了几百年的中华大地上响亮的名字,那种足以让每一个沽名钓誉 矫情伪饰的文人汗颜的性情。 不错,他把真的自我向天下告白。最细腻的情感,最伤感的孤独,最 无羁的豪放……临风长啸,他心一颤,笔一挥,气一吐,内心的所有情 感便奔涌而出,潺潺流淌,而他的本色也在文字的雕琢中一一展露。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6.积名句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间)如梦,一尊还酹江 月。(2014·辽宁高考)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013·广东高考) (3)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一】 赏析语言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带清苦又暗香萦绕。寂寞被他用笔渲染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将他那
至性的本色默默张扬。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每课一法
微写作
他将潇洒飘逸的语言服务于思想,他用最华丽的文字去书写最理 性、最智慧的篇章。苏轼会用他的一句句诗词、一篇篇歌赋来向 你证明:人生那失望、失意、失落的苦胆可以用冲天的豪气去稀释, 苦难会在阔大的长江、阔大的山川、博大的胸怀前黯然失色。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他把豪放铺洒,让豁达成为生命 的一部分,似酒般干冽爽快。“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情”,他把乐观宣扬,将被贬谪的痛苦蒸发为理性的思索,不让自己迷 失在名利场中。浮游于天地中,放浪于形骸外,他将自己对于生命 的卑微与崇高的思考一点点诉说,他把自己大彻大悟后的思想向千 年古风传达。不用夸张,他把乐观理性的本色张扬。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词的风格方面有什么特
点?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大江东去”四字雄视千古。用语简洁、质朴,气象阔大,声
势豪壮,富含哲理。“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把英雄的代谢同大浪
淘沙的壮美形象联系起来,构想奇妙,气壮声洪。作用:提挈全篇,笔
力非凡。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
名言,他将灵魂深处那浅浅的相思、淡淡的哀愁诉说着。不理会世
俗的眼光,至情的本色由我张扬。他的文字并非缺乏装饰与文采、
没有清词和丽句,只是他将内容看得高于修饰,就好像他把真我看
得高于“蝇头微利,蜗角虚名”一般。不掩饰内心那份“高处不胜寒”
的孤独,他会用清寂的背影留下“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绝
唱,又或“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哀怨。他像是一杯茶,略
观点三:作者此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未成,眼望着奔流不息的长江, 感到自身生命的短暂、韶光的流逝,“人间如梦”之感慨纯属人之常 情。它是在和周瑜对比之后发出的,其实这种对比本身就是作者追 求奋发向上的积极表现。
观点四:“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它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是作者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 之中荡漾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这里寄寓 着作者入世、出世的双重矛盾心理,看似“出世”——清静无为、超 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是“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3.“赤壁怀古”,词题,表明该词书写的内容是游览赤壁、追念古人。 “赤壁”即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北临长江。“怀古”即追念古代人物 或历史事件,常用作有关古迹的诗题、词题。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1.识通假
基础梳理
(1)早生华.发(同“花”,花白) (2)一尊.还酹江月(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歌送别(节选)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 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 周瑜于此破曹公。
[赏析]此处节选的是本诗的前四句,首句讲 大战之意义,次句写大战之形势,三句状大 战之情形,四句说大战之结果。在这首豪 放诗歌中,李白以炽烈的情感,驰骋想象,真 切地再现了“火攻”景状,给人强烈刺激的 印象,也巧妙地融进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表 达了他与三国英雄神交异代的渴望。整首 诗充溢豪迈气势,展现了浪漫风采,显得笔 酣墨饱,波澜起伏,纵横恣肆,奇伟瑰丽,不愧 大诗人之大手笔。
多种景物。你认为这首词在写景上有怎样的特点?请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一是善于从多个角度写景。有远景,如“林”“山”;有近景,
如“竹”“墙”;有仰望,如“翻空白鸟”;有俯瞰,如“照水红蕖”;有听觉,如
“乱蝉”;有嗅觉,如“细细香”。这样多角度写景就使景物显得很有层
次,做到了词中有画。二是景中含情。如“乱蝉”“衰草”不仅仅是客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北宋王朝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危机重重,一大批有政治抱负和社 会责任感的文人士大夫要求变法改革,青年苏轼也积极参与其中, 多次上书并提出“丰财”“强兵”“择吏”的建议。但他没有认识到当 时豪强兼并土地带来的社会危机,所以,宋神宗初年王安石推行新 法时,苏轼倾向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反对新法,从而卷入了上层政 治斗争的旋涡,成为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更迭的受害者,最终被贬黄 州。宋代的黄州,就是现在的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 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 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 为赤壁。苏轼在赤壁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 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他胸怀豁达,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 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4.辨活用
基础梳理
(1)名词作状语 ①大江东.去(向东) ②灰.飞烟.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2)名词用作动词 羽.扇.纶.巾.(拿着羽扇,戴着纶巾)
5.记特殊 (1)省略句 故国神游(“神游”后省略介词“于”;亦为宾语前置句,“故国”为前 置宾语) (2)宾语前置 多情应笑我(“多情”充当“笑”的宾语,前置)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洵之子,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2.“念奴娇”,词牌名。“念奴”原是唐代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因其 善歌且声调高亢悦耳,在当时影响很大,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 唱。这个词牌是为纪念她而创立的。又因苏轼这首《赤壁怀古》 乃千古绝唱,影响深远,后人便用该词首尾两句的“大江东去”“酹江 月”作为“念奴娇”的别名。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乱:岩石山崖险怪
大江东去 (写景)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江水之汹涌 拍:惊涛力度大
渲染磅礴宏 伟的气势
念奴娇·赤壁怀古
卷:波涛声势之大
初嫁:婚姻美满
追慕英雄 雄姿:年轻潇洒 追慕英雄
(怀古) 谈笑:指挥若定 抒写感受
华发:壮志难酬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每课一法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参考答案:观点一:这两句貌似很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感叹,是作 者在被捕入狱、谪居黄州、身心受到巨大打击时的自慰之词。
观点二:苏轼一生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爱国为民是他的最高理 想。即使在这么一个人生的低谷,他也并没有想到及时行乐,他“一 尊还酹江月”不过是要向“江月”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观的景物,还包含了作者苦闷的心境。
2.这首词下阕写人,你从中看到的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哪些
句子中可以看出?
参考答案:这首词中的苏轼是一个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着岁月
而又无可奈何、抑郁不得志的闲人形象。从“杖藜徐步转斜阳”和
“又得浮生一日凉”等句中可以看出。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每课一法
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每课一法
微写作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文章要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质朴,却 有一个人将华彩与本色融合得完美无缺。苏轼,用他那清新而又厚 重、悲壮、纯正的啸歌引领着碧波澎湃的文字潮流,为古典的海洋 增添了雄浑的乐章,在时空的流转中永远都是炫目夺彩、熠熠闪光!
品读提示 苏轼,一代才子,他能驾一叶扁舟,出没于惊涛骇浪而 从容应对,豁达处之。在白露横江、清风徐来之际,他要以自己更 为旷达、疏狂的性情和更俯仰万世的思考,来压制内心深处对人世 变迁、世事无常的感伤。虽然历史的阴霾羁绊苏轼一生,但他将本 色张扬,将人生演绎得多彩多姿。
加点的动词有怎样的表现力?
提示:(1)正面描写雄奇景色。仰视石,俯瞰涛,平看浪花。“乱石”
绘形,“惊涛”绘声,“雪”绘色,意态纵横,有声有色。(2)“穿”表现岩峰
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拍”表现波涛的汹涌奔腾,“卷”表现波涛翻
卷形成浪花的浩大气势,惊心动魄。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目标一 目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