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玩过的游戏。您可曾熟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些年,我们玩过的游戏。您可曾熟悉?
抖空竹、叠罗汉、滚铁环、放风筝、捏泥人、滑冰爬犁、翻花绳、老鹰抓小鸡、斗蟋蟀、抽陀螺、跳房子、抓骨拐、扔沙包、踢毽子、拍洋画、打弹珠、跳皮筋、打水漂……无数经典的老游戏伴随着人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清末胡同里玩瞎子摸人游戏的孩子们
在物质贫乏的年代,中国百姓接受简单的生活、将“天人合一”的理念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将坚韧、乐观、苦中作乐的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孩子们运用着自己的想象,将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都变成了自己的玩具:春天牵着自制的风筝在田野上奔跑、夏天在家门前的小河里嬉戏、秋天一片片金黄的落叶成了孩子们手中比试的“武器”、冬天结了冰的河面又成了他们天然的游乐园。孩子们在这样的游戏中强健了体魄,拥有了友情。
民国儿童玩抬桥子游戏
如今的孩子拥有了越来越多高科技的玩具,可他们从中得到的快乐却越来越少。居住环境的封闭和课业的负担也使得孩子不得不选择留在家中独自玩耍。当父母为越来越多的“小眼镜”和“小胖墩”们日渐孤僻的性格而忧心忡忡的时候,那些已经渐渐远去的老游戏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
1948年春节,上海儿童在街上抖空竹。
民国烫发旗袍美女做手影
1935年,一位幼儿园女教师带着孩子在草坪上做游戏。
穿旗袍荡秋千的民国女学生
这两幅照片是民国时期甘肃平凉天主教会晓星女校学生在修女老师看顾下荡秋千
1950年5月,北京万寿路幼儿园孩子们荡秋千。
1954年春节,河北省晋县五区刘靳庄的两位农村小姑娘快把秋千荡得和树梢头一般高了。
这位70年代的女青年似乎在回味童年荡秋千的时光
这六个青年男女更是童趣横生,集体玩荡秋千、跷跷椅了1953年春节,北京的孩子在西郊儿童体育场练习走浪桥。
1955年6月,在北京市“少年之家”新建的体育场上小朋友们进行“骑马”赛跑
1962年1月,吉林省延吉市的孩子们带着自己心爱的“小冰爬犁”来到冰场上滑冰。
1964年12月,北京中古友谊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体育课上练顶杆。
1965年5月,浙江省金华县汤溪公社溪东大队的儿童团员们在做军事游戏。
1963年7月,四川省的两个小朋友在玩骑竹马游戏。
小时候玩“打宝”在农村里算得上是最风靡的游戏了。“打宝”流行的季节,通常是在冬天,无论是放假、放学,还是下课十分钟;又无论是教室空地、学校操场、或是路边田地、家中门堂;到处都可以听见“打宝”的噼噼啪啪声。
“打宝”的规则很简单,用一张纸,通常是旧书、旧本子或者是烟盒封面,折成“宝”。玩游戏时,一人先将“宝”放在地上,另一人用自己“宝”用力拍,谁把对方的“宝”拍得翻了个儿,就算赢。
打“宝”讲究攻敌技巧,力气越大效果并不一定越明显,方向,角度,力度和风向都要讲究。“胖宝”多选择从上攻击,“瘦宝”就要选择45°和30°的斜打。如不占地利优势,就不要研究如何战胜对方,而是研究如何从敌方身上擦过去,将自己的“宝”落在对敌不利的位置上,让敌方手足无措,再寻找战机以取得胜利。“打宝”时要注意对方落点,如果落在松软的地面,则选择在其一角的地下扣缝,然后
一击成功。当然最喜欢的还是对方的“宝”落在石子上,赢起来不费吹灰之力。
在奥运会体操项目里那叫“跳马”,孩子们叫“跳山羊”,当年普及率极高,几乎全中国的孩子们都是高手。一个人当“山羊”,其他人助跑一段后,撑住“山羊”的背或双肩,双腿分开从“山羊”头上越过。“山羊”会越长越高,先是手撑脚背或小腿,然后手撑膝盖,再站直。运动性:跑、跳、爆发力、臂力以及落地时的平衡,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绳、跳猴皮筋,是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约流行在20世纪50至80年代。
跳皮筋是小姑娘最喜欢的游戏,有单人跳、集体跳两种。以踩、勾、挑、绕、转身等技巧编排成组合一套动作,配合歌谣,跳出各种花式图案。皮筋晃啊晃,小姑娘就慢慢长大了!记忆最深的就是那首:“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那首动听的歌谣至今还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丢沙包(beanbag game)是指用碎布及针线缝成、用细沙塞满的沙包用来作武器“投杀”对方的。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丢沙包游戏方式。在规定场地内前后各一名投手用沙包投击对方,被击中者就罚下场,若被对方接住,则此人可以增加“一条命”,或者让一个本已“阵亡”的战友重新上场。
1957年冬,沈阳市第一育才小学校的学生在滚铁环。
滚铁环,旧时儿童游戏,流行于中国各地。男孩手捏顶头是V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发出哗啷哗啷的声音。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亮。
小时候玩的另一种游戏就是弹溜溜蛋,实际是一种玻璃小球。
打陀螺。陀螺为木制的圆锥形,上大下尖。将尖头着地,以绳抽之,使之旋转。另有鸣声陀螺和菱形陀螺,以竹木制成中空圆筒,中间贯以旋轴。圆筒体开有狭长裂口,转动时由于气流作用能发声。菱形陀螺为两头小,中间大,以绳绕螺身。玩时将螺地,顺势抽绳,使
螺旋转。
撞拐子(斗鸡)是六七十年代儿时一个最具男子气概的游戏,名叫“撞拐子”。一下课,男孩子们高低胖瘦搭配分成两组,全都做起了金鸡独立,用盘在站立腿上的那条腿的膝盖,与对方进行撞击,盘起来的那条腿被撞得无法保持金鸡独立状为失败。这个游戏在实战中也有许多攻防技巧,力量型男孩大多采取挑压等方式进行强攻,而瘦弱型男孩也并非没有胜机,或不攻先躲,待对方体力下降再猛而攻之,或绕其背后偷袭得手。
男孩子当然不会忘记放学后的打仗游戏
暑假时上山捉虫下河捉虾
幼儿园的小兔子游戏
弹弓是一种冷兵器或者是游戏工具。弹弓一般用树木的枝桠制作,呈“丫”字形,上两头系上皮筋,皮筋中段系上一包裹弹丸的皮块。威力视乎皮筋的拉力,皮筋拉力越大,弹弓的威力也越大。一种用弓射出弹丸的远射兵器。古时,射弹多用于狩猎。
最有趣的游戏当数玩老鹰捉小鸡。游戏开始时前先分角色,即一人当老鹰,一人当母鸡,其余的伙伴当小鸡,小鸡依次在母鸡后牵着衣襟排成一队,老鹰站在母鸡对面,做捉小鸡姿势。
游戏开始时,老鹰叫着做赶鸡运作。母鸡身后的小鸡做惊恐状,母鸡极力保护身后的小鸡。老鹰再叫着转着圈去捉小鸡,众小鸡则在母鸡身后左躲右闪……其情其景,游戏气氛活跃紧张,生动有趣,跃然于“片”上。
跳绳
1960年5月,藏族小姑娘在踢毽子。
踢毽子男孩女孩都可以玩踢毽子,花样多了,基本动作有盘、拐、磕、蹦、蹬、弹、跃等,套路有里外帘、耸膝、拖枪、突肚、剪刀抛、佛顶珠等,孩子们还常常一边踢一边唱歌谣。
瞧,照片上,一群天真烂漫的小姑娘,拍着欢快的小手,满脸笑开了花!那种笑,是发自内心的笑,是物质匮乏年代孩子们对“幸福指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