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肠套叠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定义 *发病率 *病因 *病理及分型 *临床表现 *诊断 *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治疗
*
2
*肠套叠(intussusception)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
入临近肠腔内引起的肠梗阻,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
3
*1岁以内多见,占60%-65%,以4-10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逐年减
28
29
30
31
32
33
*拔出气囊肛管后排出大量臭气、粘液血便和黄色粪水。 *病儿安静,不再阵发性哭闹及呕吐。 *腹部平软,触不到原有包块。必要时行B超检查。 *碳剂试验:口服0.5-1g活性碳,于6-8小时后排便时出现。
* * 空灌复位率可达95%以上,并发症为肠穿孔
*盲复发 复位后行腹部X线检查,了解复位是否成功及膈下有无游离气
盲肠粗,肠蠕动易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
叠。
*3、病毒感染 腺病毒、轮状病毒
*
*4、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食物、炎症、腹泻、细菌刺激,
肠道痉挛,肠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逆蠕动。
*5、遗传因素 家族发病史
5
*三层:外筒、中筒、内筒
*
6
肠套叠多为顺行性套叠,与肠蠕动方向相一致。
*鞘层肠管痉挛 套入部肠管循环障碍 静脉回流受阻
多在用力排便和增加腹压时发生。
*肠套叠:肛门口与脱出肠管之间有一条沟,手指通过此沟可深入
直肠内。
*
22
*非手术疗法 空气灌肠复位、钡灌肠复位、B超下水压灌肠复
位。空气灌肠应用最为普遍,近年来,B超检测下水压灌肠复位 疗法也收到良好效果。
*适应症 病程不超过48小时,全身状况良好,无明显脱水及电
解质紊乱,无明显腹胀和腹膜炎表现者。
*
40
*术前准备: *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禁食水,胃肠减压,必要时退热、吸
氧、备血等。
*麻醉:气管插管全麻。 *手术方法:小婴儿采取上腹部横切口,其余采用腹直肌切口或
麦氏切口。
* *开腹检查有无肠坏死。若无坏死,用挤压法沿结肠框进行套叠 整复。
41
*术者用两手拇指、食指握住套叠远端,即套头部,向近端推挤,
*
11
*发病年龄 4 ~ 10月,肥胖男孩 *症状 阵发性哭闹不安、呕吐、果酱样血便及腹部包块,即
可确诊肠套叠。
*10%-15%症状不典型。 *辅助检查 首选腹部超声。
*
12
*腹部超声 首选 横断面表现为“同心圆”或“靶环”征;纵
切面上,呈“套筒”征。
*
13
*空气灌肠 灌肠前,先
做腹部正侧位透视检查, 观察肠内气体分布情况。 注气后(50—60mmHg), 见套叠顶端有致密软组织 肿块,呈半圆形,向结肠 内突起,气栓前端形成明 显杯口影。
现直肠内有黏液血便。
*全身状况 面色苍白,烦躁不安,营养状况良好。晚期患儿脱水,
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反应迟钝。肠坏死时,有腹
膜炎表现。
*
10
*儿童肠套叠临床症状不典型,起病缓慢,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
阻。
*阵发性腹痛 间歇期较长 *呕吐 较少见 *便血 40%患儿发生便血,且在肠套叠发生后几天才出现 *腹部包块 大多均能触及
*呕吐 初为奶汁及乳块,后转为胆汁样
物,1 ~ 2天后转为带臭味的肠内容物。
*
9
*腹部包块 右上腹肝下触及腊肠样、有弹性、稍活动、轻压痛的
包块,右下腹空虚感。 80%可触及包块。
*果酱样血便 达80%。发病6 ~ 12小时后排血便,为稀薄黏液或
胶冻样果酱色血便。
*肛门指诊 有重要临床价值,就诊较早患儿无血便,肛门指诊发
*灌肠压力60—100mmHg。3月以下,不超过80mmHg。
*
23
*禁忌症 :
*1、病程超过2天,全身状况不良,严重脱水、精神萎靡、高热
或休克。
*2、高度腹胀,腹部有明显压痛,肌紧张,怀疑有腹膜炎。
*3、反复套叠,高度怀疑或已确诊为继发性肠套叠。
*4、小肠型肠套叠。
*5、3月以下婴儿肠套叠。
*
24
*
25
*一般需应用解痉和镇静药物 *胃肠减压 *做好沟通工作,将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并发症向家属讲明,执行
同意书签字。
*检查机器的性能,导管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漏气若出现并发症
的急救设施,如腹穿针、急诊手术准备
*
26
*
*所需仪器:透视仪、空气灌肠整复仪、
气囊肛管(Foley管),注射器,针 头
27
*
体。
34
*一般需应用镇静剂 *温生理盐水 *压力不超过100毫米汞柱 *监测套叠图象和注水压力 *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可以实
时监视,看到“同心圆”或“靶 环”状块影向回盲部退缩,“半 岛”的变化。
*
35
*复位成功标志 *回盲部半岛征消失,水从结肠进入小肠 *包块消失,回盲瓣呈蟹爪样运动 *末端回肠纵断呈沟壑样改变,横断呈铜钱样改变 *小肠呈蜂窝状改变
无腹痛或腹痛较轻。
*美克尔憩室可诱发肠套叠,较难鉴别。
*
20
*5、蛔虫性肠梗阻
* 区别点:
*年龄不同 多见于幼儿及儿童,即1岁以上
*有呕吐或排蛔虫病史
*包块位置不同 腹部包块多位于脐周,成条索状或面粉团样
*鲜有血便。
* 超声检查显示肠腔内蛔虫影像。
*
21
*6、直肠脱垂
*区别点:
*直肠脱垂:肠粘膜一直延续到肛门周围的皮肤,无急腹症症状,
36
*钡剂灌肠复位 *是最早复位肠套叠的灌肠疗法 *目前国内已较少使用。
*
37
*结肠穿孔 严重并发症 *空气灌肠复位:透视下出现“闪光”现象,空气充满腹腔,膈下
游离气体,拔出肛管无气体排出。患儿呼吸困难,心跳加快,面 色苍白,病情恶化。
*立即用消毒针在剑突和脐中间刺入,排出腹腔内气体。
*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结肠内液体突然消失,腹腔内出现较多液体,
*
14
*腹部CT和放射性核素扫描
对怀疑继发性肠套叠有一 定参考价值,如消化道重 复畸形及梅克尔憩室。
*
15
*1、细菌性痢疾 *2、急性坏死性小肠炎 *3、过敏性紫癜 *4、梅克尔憩室出血 *5、蛔虫性肠梗阻 *6、直肠脱垂
*
16
*1、细菌性痢疾
*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组织充血水肿 静脉扩张 粘膜细胞分泌粘液 与血液 及粪质混合 果酱样胶冻状排出。进一步发展,导致肠坏死。
*
7
*小肠型、回盲型、回结型、结肠型、复杂型或复套型、多发型
*
8
*小儿肠套叠分为婴儿肠套叠和儿童肠套
叠。
*阵发性哭闹不安 突然出现有规律的
哭闹,持续约10~20分钟,伴有手足乱 动、面色苍白、拒食、痛苦表现,间歇 5~10分钟,如此反复发作。
肿瘤及结核。
* *肠炎及感染也可诱发慢性肠套叠。
49
*慢性肠套叠可能为不全肠梗阻。 *可以自动复位,反复套叠。 *症状不典型,往往为腹部隐痛,或间歇不等的绞痛,少有呕吐、
血便,无腹胀。有时可触及腹部包块。
*早期诊断较难,可行B超及X线钡灌肠检查。
* *往往有器质性病变,确诊后需行手术治疗。
50
*什么是肠套叠?
症状出现较早。
*
18
*3、过敏性紫癜(腹型)
*四型: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肾型
*共同点:陈发性腹痛,呕吐,腹泻或血便,有时右下腹可触及
肿块。
*区别点:年龄较大儿童多见。新鲜出血性皮疹,膝及踝关节肿
痛,部分病例可有血尿。
*25%腹型紫癜可伴发肠套叠。
*
19
*4、美克尔憩室出血 *区别点:突发性出血,便血量多,暗红色或鲜红色,无腹部肿块,
* 肠管呈漂浮状。
*立即拔出肛管,排出肠腔内盐水,抽出腹水。
38

*钡剂灌肠复位
*透视下钡剂突然弥散到腹腔。
*立即停止钡剂灌肠,急诊手术治疗。
*钡剂和肠内容物污染腹腔,形成化学性及细菌性腹膜炎,感染
较重。
*
39
*适应症: *1、非手术疗法禁忌的病例 *2、应用非手术疗法失败的病例 *3、小肠套叠 *4、继发性肠套叠
*肠套叠的分型?
*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如何诊断?
*治疗方法是什么?
*保守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是什么?
*
51
52
*区别点:多见于夏季,不洁饮食病史,发热,早期体温即可达
39℃以上,大便次数频繁,含大量粘液脓血,腹部无腊肠样肿
块。B超未见肠套叠的典型影像。
*菌痢可引起肠套叠。
*
17
*2、急性坏死性小肠炎 *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便血、腹胀、呕吐
*区别点:以腹泻为主,大便为洗肉水样或红色果酱样,有腥臭
味,早期即有腹胀、高热,有腹泻,病情进展较快,脱水休克
缓慢进行复位。
*
42
*到回盲瓣时,阻力增大,鞘部张力高,切忌在近端进行拖拽,
以免发生肠破裂。如果复位困难,可用盐水纱布热敷后再复位。
43
44
45
* 难复型肠套叠处
理措施
46
47
*
*行坏死肠管切除吻合术。
48
*病程延续在二周以上至几个月之久的病例。 *多发于年长儿及成人。 *多为肠道器质性病变继发性套叠。 *肠管器质性病变常见有肠息肉、憩室、重复畸形、紫癜血肿、
少。
*男女之比为2-3:1。 *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可能与上呼吸道
感染及淋巴结病毒感染有关。
* *夏、冬次之,秋季少见。
*多发于营养状况良好,身体肥胖的男孩。
4
*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改变 添加辅食,肠道不能适应改变食物刺激,
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套叠。
*2、回盲部解剖因素 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小肠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