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复习题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
2.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特点?举例加以说明。
3.微生物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为谁?
4.试述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及其贡献。
5.试述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及其功能。
6.何谓灭菌与消毒?常用的灭菌与消毒的方法有哪些?
7.干热灭菌与湿热灭菌有何差异?
8.何为冷灭菌,微波、紫外线等辐射灭菌机理是什么?
9.人体获得性免疫与先天性免疫有什么区别?
10.什么是疫苗?我国强制免疫疫苗有哪几种?它们分别用于预防哪些疾病?
11.什么是抗体?血清为什么被称作抗血清?
12.常见的微生物食品有哪些?主要功能微生物是什么?制作工艺有何特点?(蒸馏酒、发
酵酒、酱油、醋、腐乳)
13.什么是食用菌?常用的栽培用原料有哪些?
14.何为食源性疾病?如何防止防治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15.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有何异同?
16.何谓生物固氮?试说明典型的生物固氮生物如豆科植物固氮原理。
17.何为生物防治?试说明典型的微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机理。
18.何为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如何预防艾滋病?
19.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麦角菌素等霉菌毒素对人体有哪些不良影响?
生活中如何防霉?
20.何谓抗生素?抗生素的功能及其对人产生的负面影响?
21.请了解以下几种疾病及其相关知识:肺结核、鼠疫、艾滋病、霍乱、食物中毒、疯牛病、
登革热、埃博拉病毒、流感、禽流感。
22.如何理解“微生物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3.疯牛病的致病因子是什么?其致病机理是什么?
24.试比较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在症状上的区别。
1、什么是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
定义: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生物、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通称。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
种类: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
无细胞结构: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属于原核生物:古细菌、真细菌(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等),
属于真核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2、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特点?举例加以说明。
体形微小,结构简单:一般需要显微镜才可观察
易变异,适应性强:变异率10-6,例如耐药菌的产生
生长旺,繁殖快:大肠杆菌20min/代
吸收多,转化快,比表面积大:易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种类多,分布广:海洋、硫矿、热泉
3、微生物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为谁?
感性认识阶段(史前时期)
形态学发展阶段(初创时期)1664年,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生理学发展阶段(奠基时期)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德国人柯赫(Robert Koch))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1843~1910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微生物快速发展时期
青霉素的发现
大量抗生素的发现
发酵工业技术的发展
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时期)微生物成熟时期
1950s DNA双螺旋的发现,
1970 基因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发展
4.试述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及其贡献。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了细菌他没有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语的小商人,但却在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
巴斯德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家蚕软化病问题.柯赫(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技术的建立配置了各种培养基,实现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流动蒸汽灭菌细菌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观察技术 ;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5.试述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及其功能。
病毒核酸 (复制方式多样存在形式多样大小悬殊)
病毒蛋白质(结构蛋白:组成病毒体的成分;非结构蛋白病毒内——酶感染细胞内——特殊作用蛋白) 6.何谓灭菌与消毒?常用的灭菌与
消毒的方法有哪些?
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内外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所有微生物。
物理方法热电离辐射紫外线微波等离子体脉动强光(杀菌)机械清除过滤通风(除菌)化学方法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液体消毒剂固体消毒剂气体消毒剂)消毒液浸泡、擦拭或喷洒,用气体消毒剂进行熏蒸,直接用粉剂进行处理或以树脂吸附消毒剂进行接触性消毒。
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醛类消毒剂环氧乙烷醇类消毒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已定高锰酸钾
生物方法利用酶抑制或杀灭微生物。
(溶葡萄球菌酶、球孢链霉细胞外蛋白酶等
7.干热灭菌与湿热灭菌有何差异?
湿热法和干热法均是利用热力因子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消毒灭菌方法,但它们的杀菌机理有所不同,(1)湿热灭菌与干热灭菌的区别即湿热法主要是通过凝固微生物的蛋白质致其死亡,干热法则是通过脱水干燥使蛋白质氧化、变性、炭化和电解质浓缩中毒而使微生物死亡。
(2)它们的操作特点也各异,其根本的区别在于消毒灭菌处理时,加热环境和微生物细胞的湿度水平有所不同:“湿热”加热在此指微生物内部和加热环境均处于湿度饱和状态的加热,此时微生物与纯净的水或饱和蒸汽呈平衡状态;而“干热”加热,则用于指加热环境中无水或不足以达到湿度饱和状态下的加热,其湿度水平可以为零,或刚刚低于饱和状态。
干热灭菌对培养皿加铁桶的穿透性不佳,因此不建议将培养皿进行干热灭菌,而大容量玻璃容器则不适合用湿热灭菌。
总的来说:500ml以上的大容量玻璃瓶及瓶体较厚的玻璃瓶不适合湿热灭菌,可采用干热灭菌,效果较理想,而培养皿则湿热灭菌效果较好,小容量的玻璃瓶和瓶体较薄的玻璃瓶两种方法均可采用。
湿热灭菌为121.1℃,15-20min;干热灭菌为150-170℃,1-2h
8.何为冷灭菌,微波、紫外线等辐射灭菌机理是什么?
所谓非加热杀菌(冷杀菌)是相对于加热杀菌而言,无需对物料进行加热,利用其它灭菌机理杀灭微生物,因而避免了食品成分因热而被破坏。
冷杀菌方法有多种,如放射线辐照杀菌、超声波杀菌、放电杀菌、高压杀菌、紫外线杀菌、磁场杀菌、静电杀菌,感应电子杀菌和强光脉冲杀菌等。
微波是波长1-1000mm的电磁波,频率在数百兆赫至3000MHz之间.用于消毒的微波频率一般为(2450±50)MHz与(915±25)MHz两种.微波在介质中通过时被介质吸收而产生热,该类介质被称为微波的吸收介质,如水就是微波的强吸收介质之一;而当微波能在介质中通过不易被介质吸收时,该类介质为微波的良导体,在这种介质中产生的热效应很低.热能的产生是通过物质分子以每秒几十亿次振动,摩擦而产生热量,从而达到高热消毒的作用;同时微波还具有电磁场效应,量子效应,超电导作用等影响微生物生长与代谢.一般含水的物质对微波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升温迅速,消毒效果好.微波的消毒机理目前尚无定论,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热效应非热效应综合效应(①微波快速穿透作用和直接使分子内部摩擦产热显示出良好的热效应作用.消毒废物采用防热扩散密封包装有助于包内热量积累充分发挥热效应. ②微波的场效应,生物体处于微波场中时,细胞受到冲击和震荡,破坏细胞外层结构,使细胞通透性增加,破坏了细胞内外物质平衡.电镜下可见到细胞肿胀,进而出现细胞质崩解融合致细胞死亡. ③量子效应,微波场中量子效应波主要是激发水分子产生 H2O2和其他自由基,形成细胞毒作用.这种作用可使细胞内各种蛋白,酶,核酸等受到破坏.另外,光子可以增加分子动能,促进热反应. ④微波以外的因素,在充分保证微波能量和作用时间的条件下,消毒废物的包装,合适的含水量,负载量以及废物的性质等都是改变微波消毒效果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微波消毒是以热效应为主,非热效应为辅,通过多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紫外线杀菌消毒是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紫外线消毒技术是基于现代防疫学、医学和光动力学的基础上,利用特殊设计的
高效率、高强度和长寿命的UVC波段紫外光照射流水,将水中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水藻以及其他病原体直接杀死,达到消毒的目的。
9.人体获得性免疫与先天性免疫有什么区别?
免疫首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先天性免疫,二是获得性免疫。
先天性是非特异性的,是机体与生俱来的维护健康的功能,这种免疫本能地对所有外来物质、病菌、异物等具有排异和吞噬作用,它包括体表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细胞吞噬作用以及人体正常体液和组织中的抗菌物质。
而获得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特异性,即对某一种疾病具有免疫作用,比如患了肝炎后对肝炎有免疫力,是在肝炎病原体刺激下机体内产生了抗肝炎的抗体,故而对肝炎有免疫力
10.什么是疫苗?我国强制免疫疫苗有哪几种?它们分别用于预防哪些疾病?
泛指所有用减毒或杀死的病原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或其抗原性物质所制成,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
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天花、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
第二类疫苗:公民自愿自费接种疫苗甲肝疫苗、乙肝疫苗
11.什么是抗体?血清为什么被称作抗血清?
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免疫血清亦称抗血清。
含有抗体的血清制剂。
免疫血清种类很多,包括抗毒素、抗菌血清、抗病毒血清、抗Rh血清等。
抗血清(antiserum)是一种含有多克隆抗体的血清。
通过注射抗血清可以传递被动免疫(passive immunity)治疗许多疾病
12.常见的微生物食品有哪些?主要功能微生物是什么?制作工艺有何特点?(蒸馏酒、发酵酒、酱油、醋、腐乳)
微生物食品酱油(米曲菌,耐盐酵母和细菌)
酱(米曲菌)
醋与果醋(醋酸菌固态发酵)
白酒与酒精(液态发酵)
腐乳(毛霉产生蛋白质酱豆腐中的的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
发酵酒是指用谷物、果汁等为原料,经发酵而得的低度酒,如米酒,啤酒、葡萄酒和果酒等发酵酒。
蒸馏酒是指把上述发酵原酒或发酵醪以及酒醅等通过蒸馏而得的高度蒸馏酒液,如酒、曲酒,糟烧,食用酒精等。
13.什么是食用菌?常用的栽培用原料有哪些?
食用菌就是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
常用原料段木、锯木屑、棉籽壳、纤维质原料、玉米芯、稻草、作物秸秆、牛粪、麸皮
14何为食源性疾病?如何防止防治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
预防
1.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
2.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
不买散装食品。
3.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
不喝生水。
4.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
5.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
生食瓜果必须洗净。
6.重视加工凉拌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
7.尽量每餐不剩饭菜。
8.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9.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
10.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15.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有何异同?
由食物传播的肠道传染病、腹泻病的报告管理仍属传染病报告的范围。
对人畜共患病的报告尚不健全。
因此,食物中毒仅是食源性疾
患的一部分,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因食物不卫生、食品污染对健康造成的危害。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食源性肠道传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肠胃炎,酒精中毒)
16.何谓生物固氮?试说明典型的生物固氮生物如豆科植物固氮原理。
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指固氮微生物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的过程。
原理:根瘤菌是通过豆科植物根毛、侧根杈口(如花生)或其他部位侵入,形成侵入线,进到根的皮层,刺激宿主皮层细胞分裂,形成根瘤,根瘤菌从侵入线进到根瘤细胞,继续繁殖,根瘤中含有根瘤菌的细胞群构成含菌组织。
根瘤菌必须在进入豆科植物的根中并形成根瘤以后,才能大量地固定空气中的氮。
这就是说,分子态氮必须经过根瘤菌体内固氮酶的催化作用才能转化成氨和氨的化合物。
17.何为生物防治?试说明典型的微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机理。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
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
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
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
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苏云金芽孢杆菌主要活性物质为伴孢晶体蛋白,晶体蛋白在碱性条件下,在蛋白酶作用下,水解后变成活性多肽,破坏昆虫的肠壁细胞,引起穿孔,从而导致芽孢进入昆虫的体腔,引起败血症。
18.何为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有哪些?如何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引起的疾病,在医学上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顾名思义,艾
滋病是发生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疾病。
艾滋病,是种人畜共患疾病,由感染"HIV"病毒引起。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
这种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
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低,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并感染其它的疾病导致各种疾病复合感染而死
传播途径(1)性交传播(2)血液传播(3)母婴传播
预防
①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②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③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④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⑤受艾滋病感染的妇女避免怀孕、哺乳。
⑥使用避孕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⑦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和尿液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19. 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麦角菌素等霉菌毒素对人体有哪些不良影响?生活中如何防霉?
主要为肝脏,急性中毒的动物主要表现为肝脏损伤、肝实质细胞消失延迟、胆管增生、肝细胞脂质消失延迟和肝出血。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肝脏出现亚急性或慢性损伤。
可引起原发性肝癌
也可作用于其他器官,如肾脏、胃、直肠、乳腺、卵巢等
诱变性动物实验中造成染色体畸形,染色体断裂及形成加合物;微核实验阳性;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等
致癌性实验模型包括啮齿类、灵长类和鱼类的许多种类动物以及特异的生物标记物如尿中黄曲霉毒素B1代谢物和黄曲霉毒素B1-DNA 加合物证实了这种关系
胚胎毒性孕期暴露AFB1越早,对子代的损伤越严重
霉菌毒素是由霉类所产生之次级代谢产物,它广泛存在於农业产品中,包括谷类、核桃类、黄豆和其他农业产品;某些霉类所产生之毒素能污染上述农业产物,进而影响到吃这些农产物的人类和动物。
更甚的是当家畜给予某一霉菌毒素所污染的饲料,它本身虽然耐过,但这些毒素会转入肉、乳、蛋等禽畜产品中,由食物安全之观念来看此现象变得相当值得注意。
防霉
1 的措施是控制食品的水分,选择优良的抗霉品种,可减少霉菌的污染
2家庭中,注意防潮、使用抗菌防霉剂,常见的防霉植物和化学物质,花椒、海带;防霉抗菌剂:酒精,醋,樟脑
3、空气隔离、稀释污染谷类,煮,一些化学的方法及使用已商业化之吸附剂
20.何谓抗生素?抗生素的功能及其对人产生的负面影响?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干扰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
功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负面细菌在抵抗抗生素的杀灭作用时,会产生耐药性,导致耐药细菌的出现。
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抗生素频繁刺激细菌,使细菌迅速耐药,甚至任何一种耐药菌都有可能发展成为超级耐药菌。
近年来由于对抗生素的过分依赖和滥用,使抗生素在治疗的同时,又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①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氨基糖甙类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引起耳鸣、眩晕、耳聋;大剂量青霉素G或半合成青霉素或引起神经肌肉阻滞,表现为呼吸抑制甚至呼吸骤停。
氯霉素、环丝氨酸引起精神病反应等。
②造血系统毒性反应;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新生霉素等有时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Ⅳ、Ⅴ、Ⅵ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头孢菌素类偶致红细胞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加。
③肝、肾毒性反应:妥布霉素偶可致转氨酶升高,多数头孢菌素类大剂量可致转氨酶、碱性磷酸脂酶Ⅰ和Ⅱ、多粘菌素类、氨基甙类及磺胺药可引起肾小管损害。
④胃肠道反应:口服抗生素后可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及食欲减退等。
四环素类中尤以金霉素、强力霉素、二甲四环素显著。
大环内脂类中以红霉素类最重,麦迪霉素、螺旋霉素较轻。
四环素类和利福平偶可致胃溃疡。
⑤长期服用抗生素可导致错杀体内正常的益生菌群,造成肠道失调,从而引起的多种肠道功能异常及不良反应。
可选用金双歧(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补充被抗生素错杀的体内正常益生菌群,避免因服用抗生素造成肠道失调引起的多种肠道功能异常及不良反应。
⑥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肠炎、念珠菌感染等。
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最多见,其次是先锋霉素Ⅳ和Ⅴ。
急性出血性肠炎主要由半合成青霉素引起,以氨苄青霉素引起的机会最多。
另外,长期口服大剂量新霉素和应用卡那霉素引起肠粘膜退行性变,导致吸收不良综合症,使婴儿腹泻和长期体重不增,应预重视。
少数人用抗生素后引起肛门瘙痒及肛周糜烂,停药后症状可消失。
⑦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一般分为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变态反应性心肌损害等。
⑧抗生素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的后遗生物效应,如链毒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
许多化疗药可引起“三致”作用。
利福平的致畸率为4.3%,氯霉素、灰黄霉素和某些抗肿瘤抗生素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等。
21.请了解以下几种疾病及其相关知识:肺结核、鼠疫、艾滋病、霍乱、食物中毒、疯牛病、登革热、埃
博拉病毒、流感、禽流感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简称TB)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歧杆菌(tubercle bacillus) 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
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
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叩诊呈浊音、肺泡呼吸音低和湿啰音、接种卡介苗,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抵抗力。
)鼠疫鼠疫(plague)是鼠疫杆菌借鼠蚤传播为主的烈性传染病系广泛流行于野生啮齿动物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
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1992年全世界报告发生人间鼠疫的有巴西、中国、马达加斯加、蒙古、缅甸秘鲁、美国、越南及扎伊尔等9个国家共1582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病死率为8.7%。
(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
艾滋病(第18题)
霍乱霍乱是一种急性腹泻疾病,由不洁的海鲜食品引起,病发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数小时内造成腹泻脱水甚至死亡。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通常是血清型O1的霍乱弧菌所致,但是在1992年曾经有O139的新血清型造成流行。
霍乱弧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病人粪便污染过的水。
霍乱弧菌能产生霍乱毒素,造成分泌性腹泻,即使不再进食也会不断腹泻,洗米水状的粪便是霍乱的特征。
(输液治疗原则:早期、迅速、适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
)
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发热,休克,腹泻,恶心与呕吐,腹痛,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周围血管征。
食物中毒的特点是潜伏期短、突然地和集体地暴发,多数表现为肠胃炎的症状,并和食用某种食物有明显关系。
(胃肠型食物中毒、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疯牛病疯牛病,即牛脑海绵状病,简称BSE。
1986年11月将该病定名为BSE,首次在英国报刊上报道。
BSE 的病程一般为14~9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