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的护理(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后抑郁的护理(一)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
脑卒中抑郁症是脑血管病常见并发症之一。
脑卒中发病急,病程长,疗效慢,致残率高。
给患者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特别是长时间瘫痪患者常有人格心理变态,主要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
其发生率为22%~79%,与病灶部位,患者的个性,社会家庭,卒中后遗症等因素有关。
研究认为积极治疗对脑卒中预后有一定作用〔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7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一病区住院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60~84岁,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病程处在卒中后1~6周。
1.2诊断标准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的患者〔2〕。
全部患者意识清醒、查体合作,无严重智能障碍、精神症状(障碍)或阳性家族史。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关于抑郁的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分的患者。
2护理
2.1心理护理脑卒中发病较急,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自理困难难以接受,加上对预后的害怕和担心,易产生恐惧、消极、悲观、烦躁的心理反应。
2.1.1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实施有效沟通同情关心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运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其树立信心,对于有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护士要善于应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应用各种沟通方法,与患者进行交流。
老年患者适应能力差,住院后易产生失落感,加之卒中后失去部分自理能力,所以护士针对患者的抑郁情绪,给其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同情关心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轻易否定患者已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对不良应对尽量采取协商、提醒的方式提出等,从而有利于患者心情舒畅,激发与疾病作斗争的积极情绪,并使之发挥潜在能力,能够主动训练瘫痪肢体,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治疗。
通过心理支持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每一点转归,激发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兴趣,认真完成每一项训练任务。
当取得微小成绩时,夸奖鼓励,使患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1.2松弛紧张心理,引导患者放松可使患者取平卧位,微闭双眼,两臂轻放身体两侧,先让患者领会紧张与放松的主观感觉,如握紧拳头-松开,咬紧牙关-松开,然后深呼吸,并想象全身各部位肌肉关节放松,依次为面部、颈部、肩、背、上肢、胸、腹、下肢,让他们听一些节奏明快、舒缓和谐的音乐,以稳定情绪,缓解负性心理。
2.2康复护理早期正确的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从而降低致残率,降低抑郁发生率。
在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给以心理支持训练指导,教会患者如何从被动地接受他人照料过渡到自我照顾,促进患者增加自我尊敬,自我评价,提高自信心。
同时给患者和家属讲解训练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以避免加重患者抑郁失望的心理。
对患者的康复过程进行干预。
让患者从心理-生理-功能达到全面恢复,最大限度恢复其功能,为回归家庭和社会打好基础。
康复护理是采用分阶段护理干预,即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急性期、恢复期的病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患者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2.1急性期患肢关节早期做被动活动、按摩〔3〕。
(1)患侧肢体迟缓时,应开始关节的被动活动。
患侧上下肢应分别垫置枕头。
为防止因手和手臂的重量牵拉三角肌而导致肩关节脱位,应予患侧腑下垫一枕头或上肢用布带悬吊,患者仰卧时患侧踝关节用夹板固定于90°屈曲位。
可有效防止足下垂及马蹄足畸形。
注意患侧手臂不可实施静脉滴注,以免影响患者肢体活动和康复。
(2)帮助患者勤翻身,给其轻揉按摩肢体,按从身体近端至远端的顺序进行,做被动活动,重点进行肩关节外旋、外展和屈曲,肘、腕、指伸展,髋关节外展、伸展,膝关节伸展,足背屈和外翻,每日2次,每次3遍。
(3)坐位肢体平衡训练。
应尽早协助患者
下床活动,首先让患者坐在床沿上,以后再练习慢慢的独立坐起,此时应注意安全,防止患者摔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