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发烧了,也不能瞎吃药,三十种发烧的针对性用药,对号入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招发烧了,也不能瞎吃药,三十种发烧的针对性用药,对号

入座

承真传医2022-12-16 07:00发表于江苏

一、发热无汗而喘(麻黄汤)

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3克)。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的表实证。辨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二、发热有汗恶风(桂枝汤)

桂枝9g(3两,去皮)、芍药9g(3两)、甘草6g(2两,炙)、生姜9g(3两,切)、大枣12枚(12枚、擘)。水煎2次,分服。服后少倾,喝热稀粥一碗,幷温覆取汗,以助药力。但以周身微微出汗为宜,不可如水淋一样,服完1剂,若病不除,可再服1剂。若汗始终不出,可服2~3剂,并缩短给药时间。服药期间忌生冷、粘滑、肉类、面食、五辛、酒酪、臭恶等具有刺激性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桂枝汤的使用标准】1.外感: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2.内伤杂病:凡经辨证而病机为营卫不和者均可用之。

三、发热头痛颈背强直(葛根汤)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切)、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使用指征:临床以①发热,头痛,恶寒,无汗。②项、肩、背挛痛,③脉浮有力为辩证要点。适用本方者平素身体健康、体形壮实,肌肉发达。

四、发热头痛项强口苦(九味羌活汤)

羌活、防风、苍术各9克,细辛3克,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各6克,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五、发热肢痛微呕口苦(柴胡桂枝汤)

桂枝(去皮)一两半(4.5g),黄芩一两半4.5g),人参一两半4.5g),甘草(炙)一两(3g),半夏二合半(洗)(6g),芍药一两半4.5g),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4.5g),柴胡四两(12g)。主治外感风寒,发热自汗,微恶寒,或寒热往来,鼻鸣干呕,头痛项强,胸胁痛满,脉弦或浮大。

六、发热心悸小便不利或肿(真武汤)

茯苓三两(9克),白芍三两(9克),白术二两(6克),生姜三两(9克),炮附子(去皮,破八片)一枚(9克)。主治脾肾阳虚水肿。全身浮肿,四肢沉重,小便不利,恶寒肢冷,腹痛下利,舌质淡胖,舌苔白滑,脉沉细。

七、发热特别怕冷想睡觉(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去节)6克(二两);细辛6克(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15克(一枚)。功效助阳解表.主治素体阳虚,感寒邪,症见发热恶寒寒重热轻,头痛无汗,四肢不温,神疲欲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八、发热咳嗽白痰有泡沫(小青龙汤)

半夏(汤洗.七钱),干姜(炮)、细辛(去叶)、麻黄(去根节)、肉桂(去皮)、芍药,各一钱半。甘草(炙.一钱),五味子(五分)。

功能主治治伤寒表证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咳嗽微喘,又治肺经受寒,咳嗽喘急。

九、发热无汗烦躁而喘(大青龙汤)

麻黄(去节)18g,桂枝6g,甘草(炙)6g,杏仁(去皮、尖)四十个,生姜(切)9g,大枣(擘)十枚,石膏(如鸡子大)。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亦治

溢饮,见上述症状而兼喘咳面浮者。

十、发热口渴咳逆气急(麻杏石甘汤)

麻黄(去节)9g,杏仁(去皮尖)9g,甘草(炙)6g,石膏(碎,锦裹)18g。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十一、发热咽痛舌尖红(银翘散)

金银花一两(30克),连翘一两(30克),桔梗六钱(18克),薄荷六钱(18克),竹叶四钱(12克),生甘草五钱(15克),荆芥穗四钱(12克),淡豆豉五钱(15克),牛蒡子六钱(18克)。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十二、发热鼻干眼眶痛(柴葛解肌汤)

柴胡12克,干葛9克,甘草3克,黄芩9克,羌活6克,白芷6克,芍药6克,桔梗6克,石膏3克。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十三、憎寒壮热、身痛无汗(人参败毒散)

柴胡(去苗)甘草(烂)桔梗人参(去芦)芎藭茯苓(去皮)枳壳(去瓤,麸炒)前胡(去苗,洗)羌活(去苗)独活(去苗)各900克(非现代用量)。上药十味,研为粗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薄荷各少许,同煎至10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

十四、憎寒壮热、舌红苔垢腻如积粉(达原饮)

槟榔二钱(6克)、厚朴一钱(3克)、草果半钱(1.5克)知母一钱(3克)、芍药一钱(3克)、黄芩一钱(3克)、甘草半钱(1 5克)。主治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憎寒壮热,或1日3次,或1日1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囊,脉弦数,舌苔垢腻。

十五、寒热往来,口苦口干(小柴胡汤)

柴胡(24g),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炙)、生姜(切)

(各9g),大枣(擘)4枚。主治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十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便秘(大柴胡汤)

柴胡12g,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各9g,生姜15g,大枣4枚,大黄6g。主治外感表证未罢,里实已成。腹满,大便不通,发热,脉浮而数。

十七、发热恶寒、腹胀便秘(厚朴七物汤)

厚朴(24g)、甘草(9g)、大黄(9g)、大枣10枚、枳实5枚(5g)、桂枝(6g)、生姜(15g)。太阳中风证与阳明热证相兼。症见腹满,腹痛,大便硬或不大便,饮食尚可,发热,恶风寒,汁出,脉浮数。

十八、憎寒壮热、口苦便秘(防风通圣散)

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15g,石膏、黄芩、桔梗各30g,滑石90g,生甘草60g,荆芥穗、白术、栀子各7.5g。风热郁结,气血蕴滞证。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舌苔黄腻,脉数。

十九、头痛身痛、午后发热(三仁汤)

杏仁五钱(15g),飞滑石六钱(18g),白通草二钱(6g),白蔻仁二钱(6g),竹叶二钱(6g),厚朴二钱(6g),生薏苡仁六钱(18g),半夏五钱(15g)。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二十、发热恶寒、肢体困倦,胸闷口腻(藿朴夏苓汤)

藿香二钱(6g)、川朴一钱(3g)、姜半夏一钱半(4.5g)、赤苓三钱(9g)、杏仁三钱(9g)生苡仁四钱(12g)、白蔻仁一钱(3g)、猪苓三钱(9g)、淡豆豉三钱(9g)、泽泻一钱半(4.5g)、通草一钱(3g)。【主治】湿温初起,身热恶寒,肢体困倦,胸闷口腻,舌苔薄白,脉濡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