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历史(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15单元 法律、教化与民族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书院祭祀的祠宇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通过祭 祀儒家先圣和乡贤等可以起到社会教化的功能,故选A项;材料强调书院祭 贤对社会教化的影响,与科举教育无关,排除B项;从祭祀的对象看,祭祀活 动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强调通过开放式的祭贤活动教化乡 里,与封建专制统治无关,排除D项。
2025
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
GAO KAO ZONG FU XI YI LUN FU XI
第45讲 中国的法治、教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1.(2023山东济宁二模)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通过“铸刑书”将刑法公 诸于众。部分郑国人认为其做法会导致“民知争端”“将弃礼而征于书。锥 刀之末,将尽争之”的局面,子产却认为“吾以救世也”。二者分歧实质上反 映了( B ) A.郑国王室的衰落 B.新旧势力利益的冲突 C.法治体系的缺陷 D.民众法律意识的淡薄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成文法的公布有助于减少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权力, 削弱旧贵族势力,遭到旧贵族势力的反对,因此对成文法的态度本质上体现 了新旧势力利益的冲突,故选B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一方面制定了大量新的法律,另 一方面修订了一部分法律,B项正确,A项错误。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需要 通过教育来提高,C项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于2010年,D 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礼可以正风俗、维护君臣父子关系等,说明礼可以 很好地治理和教化社会,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对儒家士人的要求,排除A项; 材料强调礼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并无法律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强调礼 可以正风俗、维护君臣父子关系,并非强调君主治国以仁义之心,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据材料可知,宋人笔下的“好孩子”勤奋刻苦,成熟端庄,像成年人一样 有担当,这些形象符合理学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要求,故选A项;科举 制考查的是士子的学识,与个人品质关系不大,排除B项;礼仪教育受到重视 也是理学兴起造成的,C项不是主要原因;“崇文抑武政策”与材料无关,排除 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2023广东珠海二模)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用儒家思想 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皇帝的 “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 ) 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 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了基层社会 C.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 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的乡约更多体现士人教化乡民的目的,宣扬儒学 是主要目的,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实际是一种皇权的 延伸,A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涉及经济和社会方面,是为 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制定的,故选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 不是全新的法律,而是修改完善不适应现实的法律条文并作出新的规定,排 除A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的,排除B 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适用范围是中国国内,排除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2023辽宁沈阳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家风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可以追溯至先秦时代,以民为本、重视民生 成为此时王室家风中的重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礼”的学习贯穿于家庭 教育之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孔子对其子孔鲤的过庭之训,孔子认为“不学 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汉朝以来,立德修身、重视治学、学而优则仕 的家风逐步形成,大量家训开始出现,譬如汉高祖刘邦遗嘱《手敕太子文》, 教导其子刘盈要“读书练字,尊老用贤”。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的社会思潮不 断涌现,但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家风文化仍然占据主流,忠孝礼仪、读书修 身、勤俭节约仍旧是传统士族家庭进行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如诸葛亮的 《诫子书》、曹操的《诫子植》。
B.执法的规范化
C.乡约的世俗化
D.律令的儒家化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两个时期都将儒家思想渗透在法律制度中,体现了律令
的儒家化,故选D项;“准五服(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体现的是等
级秩序,并不是人性化,排除A项;材料是法律制定,不是司法实践,排除B项;
材料的主旨是法律规定,不是乡约教化,排除C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由材料可知,唐玄宗励精图治,亲自选拔治理地方的太守、县令,为国 家稳定发展、经济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 要因素,故选A项;材料并未涉及具体的法律内容,不能由此得出法律体系的 完整,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合,排除;隋唐盛世的出现包含政治、经济、 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感动中国人物来自民间,传播于网络,汇集成全国主 旋律,这些活动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良好风尚,故选B项;最美人物的评选属 于精神文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属于物质文明,排除A项;最美人物的评选不 能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只能推动社会风尚形成,排除C项;最美人物的评 选不属于民主法治建设,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2023河北邢台一模)20世纪80—90年代,中共中央发文,将“思想道德”放 入精神文明的大框架内。2001年,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明确“公民”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主体。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仅将公民道德与社会主 义道德进行关联,还专门讨论了网络空间的公民道德建设,等等。上述变化 反映了中共中央( B ) A.对公民个人权利保护的重视 B.对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C.对经济转型困难的策划应对 D.对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丰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2023广东惠州一模)宋人笔下涌现出很多“好孩子”形象,如赵令赫“幼而 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岁受 《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好孩 子”形象确立的主要原因是( A ) A.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B.科举制的完善与成熟 C.礼仪教育受到重视 D.崇文抑武政策的影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2023湖南永州模拟)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法典》,共七编、1 260条,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 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以法典 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该法典的出发点是( D ) A.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 B.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法律制度与国际接轨 D.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2023广西北海二模)书院祭贤始于北宋的岳麓书院,祭祀对象主要包括 儒家的先圣先师、先贤先儒、乡贤先祖。祭祀的祠宇具有开放性与公共 性,书院之外的人员也可以参加书院祭祀活动。据此可知,宋代书院( A ) A.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B.推动了科举教育发展 C.受佛道思想的影响 D.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2023东北三省四市二模)据《新唐书·刑法志》记载:“玄宗自初即位,励 精政事,常自选太守、县令,告戒以言,而良吏布州县,民获安乐,二十年间,号 称治平,衣食富足,人罕犯法。”这一现象表明( A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唐代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 C.唐玄宗试图改变藩镇割据的局面 D.隋唐盛世的出现得益于君主开明
12.(2023山西晋中二模)“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自2002年启动以来 持续至今,已成为每年年终全国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近年来,“最美 妈妈”“最美护士”“最美教师”等“最美”人物的评选不断涌现,这些“最美”来 自民间,传播于网络,最后汇聚成全国上下的主旋律。这些活动( B ) A.改善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B.促进了良好社会风尚形成 C.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D.加快了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2023河北4月适应性训练)在明代,习仪与纠仪成为朝廷典礼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习仪是指以习学、演练的方式使百官熟练正确地行礼,纠仪则以 纠劾、处罚的方式保障典礼的敬谨、有序。可见,明代的习仪与纠仪( D ) A.固化了官员的政治认知 B.突出了监察权力的异化 C.标志着文官制度的成熟 D.有利于国家形象的塑造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明代的习仪与纠仪有利于塑造符合当时国家形象的礼 仪文化,扩大中国形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故选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2023广东汕头二模)明太祖曾以通俗文风亲自编订《大诰》,收录了 236个案例(判例),颁之郡县,规定“每里置塾……聚徒教颂”,强令全体臣民 讲读遵守,并将这些案例“撮其要略,附载于律(《大明律》)”。这些举措
A.有利于法律向社会基层普及 B.以加强中央集权为首要目的 C.推动了中华法系的正式确立 D.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2023安徽宣城三模)《礼记·曲礼》中载有:“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 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这一记载表明儒学主张( C ) A.儒家士人应投身于社会的基层教化 B.法律应以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原则 C.通过礼可以很好地治理和教化社会 D.君主治国应以仁义之心去感化民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2023福建厦门二模)据秦简《法律答问》载:父母告子女不孝辄拘捕子 女;子女告父母概不受理,且治告者罪。这表明秦代( B ) A.奉行严刑峻法 B.伦常秩序受政府重视 C.强化基层治理 D.律令儒家化初具雏形 解析 材料体现了父母和子女在互相状告中的不同规定,可知秦律的制定考 虑到家庭伦理关系的因素,故选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量刑情况,无法体现 是否严苛,排除A项;基层治理主要体现在户籍编订和乡里制度,材料中无法 体现,排除C项;魏晋时期,律令逐渐儒家化,排除D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中共中央根据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对公民道德建设 的内涵、主体的认识不断深化,B项正确。材料强调“公民”是现代市场经 济条件下道德的主体,旨在强调公民个人在道德建设中的责任,排除A项。 材料未体现经济转型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对精神文明 建设内容的丰富,排除D项。
(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明太祖规定乡里居民也必须熟悉法律,有利于法律向 社会基层普及,故选A项。
源自文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2023江苏苏州调研)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截至 1992年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 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材料主要表明“文化大革命” 后我国( B ) A.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法制建设注重立法和修订相结合 C.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 D.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2023河北唐山一模)曹魏政权制定的《新律》将《周礼》规定的“八辟”
原则修订为“八议”制度;西晋编订的《泰始律》规定了“峻礼教之防,准五
服(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以制罪”的刑法适用原则。这些变化体
现( D ) A.立法的人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