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词四首教案与教学反思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词四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感知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

3.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把握内容,读出词的韵律和情感。

2.学会赏析词句,感受词的魅力。

3.能够把握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渔家傲·秋思》

1.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两个字概括。

明确: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什么地方。

明确:①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②异寒(霜满地);③异景(衡阳雁去,千嶂,孤城闭)。这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塞北的荒凉以及环境的恶劣。

(3)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2.品读本词,赏析语言美。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1)衡阳雁去无留意。

明确:“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明确: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由此也可见边塞战事紧张。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明确:“浊酒一杯”“家万里”多年戍守边疆,离家千万里,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燕然未勒”运用典故,写出了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的现状,所以产生“归无计”的慨叹。这两句抒发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明确:这句运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表示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流了泪。体现出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情怀。

3.把握主旨,品味情感。

结合全词内容,简要说说这首词的主旨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明确: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主要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表现了戍守边疆的艰辛和将士思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抒发了词人的报国之情。

目标导学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1.品词入味,理解内容。

(1)词人在上阕中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狂”的?

明确:①“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②“狂”在随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千骑卷平冈。

③“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等感人——为报倾城随太守。

④“狂”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亲射虎,看孙郎。

(2)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这些“狂”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①因老当益壮而“狂”——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②因雄心壮志而“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下阕中词人由“狂”转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愁绪的是哪句?

明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词人运用典故,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何日”表明苏轼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这句词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希望得到重用的报国之志。

(4)再读全词,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主要描写出猎的盛况,下阕主要抒发自己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2.赏析本词的艺术手法。

苏轼的这首豪放词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他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①衬托,“鬓微霜,又何妨!”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②用典,“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以少年孙权自比,显示作者的狂劲和豪兴;“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明苏轼渴望像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信任,表现出他要为国立功的壮志。

③隐喻,词中以“天狼”隐喻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④寓情于景,借出猎表达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委婉地表达出词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三、板书设计

渔家傲·秋思⎩⎪⎨⎪⎧⎭

⎪⎬⎪⎫写景:荒凉、萧瑟抒情:思乡、报国借景抒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上阕⎩⎪⎨⎪⎧装备齐全随从众多倾城观猎下阕⎩⎪⎨⎪⎧益壮而狂雄心壮志气势磅礴报效朝廷

第2课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副对联:上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下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纪念祠(济南大明湖公园内)题写的对联。上联写出辛弃疾的艺术造诣,下联写出他的政治抱负。郭沫若为什么会如此评价辛弃疾?今天就让我们从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寻找答案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认识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著有《稼轩词》,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

辛弃疾年轻时参加抗金起义,失败后南归,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

陈同甫(1143—1194),名亮,与辛弃疾都力主抗金,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2.研读细品,理解本词的情感与主旨。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会“醉”?词人挑灯看剑,在梦中回到连营体现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