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二小五年级语文下册7.3儿童和平条约教案长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和平条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1986年9月25日在美国纽约,由世界各国的儿童代表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的一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条约一开头就点明了未来的世纪应该和平.接着,文中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憎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提出了全世界儿童为了维护和平的做法和希望,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大家努力,世界就一定和平.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对条约这一概念不是很理解,但本文语言流畅,朴实,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讨论交流,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儿童们的美好心愿。
2 使学生明白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没有战争、破坏、仇恨。
3 让学生明白人类应共享大字让的恩惠,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三、目标预设
1 认识5个生字,并学会写9个生字.
2 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儿童们的美好心愿。
3 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并鼓励学生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安排: 2课时
四、学习方法
1 读与思:自读诗歌,想想“宣告”是什么意思?
2 读与悟:互读讨论、感悟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3 读与说:细读课文,从这个条约,你想到了什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和同学间的合作,读通课文.
2 认识“疾、饥等生字,读准音,认清形,会组词。
3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讨论交流,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儿童的美好心愿。
4 完成语文天地的“畅所欲言“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
教学难点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并鼓励学生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五、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
1 今天我们学习《儿童和平条约》,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 看了课题,你有没有疑问?生质疑.
(设计意图:培养质疑能力。)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轻声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这些生字。
2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互相帮助解决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 交流再度课文时遇到的困难,交流解决方法。
4 齐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速。
(设计意图:互助、互动、互评)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后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解释词语。
2 请选出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语句多读几遍,想想全世界的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3 知道朗读:通过自读、互读、指名读、评读等形式,鼓励学生体会条约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以感知为主,以读悟文,在互助互补中增长知识)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打算怎样遵守儿童和平条约?
生自由发言,再次理解感悟条约内容。
(设计意图:理解感悟条约内容)
五教学测评
出示此卡,开火车读,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巩固生字词语,加深理解)
六拓展性学习
从这个条约,你想到了什么?
试着从收音机里、电视机里、报纸上,找一找什么地方有战争、有饥饿,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山居秋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律诗及近体诗的特点及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差异,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掌握“言—象-意”的诗歌阅读方法,品读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3.了解王维的思想及其诗歌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了解律诗及近体诗的特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诗人独特的心性。
2.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诗句化为画面,把握诗歌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与生活,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意境及情感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性情与心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入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开元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富庶,以隐求仕的“终南捷径”成为时尚。而道教的归朴返真,佛教的净心明性的崇尚,为文人的漫游、隐居,及观照、把握大自然美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氛围、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一些诗人在政治上曾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但最终因仕途受挫或不满现实,而半官半隐,漫游山水,甚至辞官归里,躬耕田园。由于他们大都拥有田庄,具备漫游隐居的经济基础。所有这些都为进行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创造了条件.
这一诗派的代表作家有孟浩然、王维、储光曦、祖咏、裴迪等。
这一诗派并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相互之间常以所作山水田园诗酬唱切磋,形成了远绍陶渊明、谢灵运,近学张九龄的清淡自然的流派特色。作品通过大量细致入微地描绘自然山水,营造情景交融、物我契合的意境,发掘和开拓了绚丽多姿的自然美。
今天,我们来走进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
二、读诗
掌握诗歌节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三、品诗
1。诗中有画
(1)描绘诗歌所写的画面
提示:明确写景的句子,找出景物,再根据诗歌对其加以形容(细致描摹)。
明确:山、雨、秋风、明月、松林、清泉、石、竹林、浣女、莲花、渔舟.
第一幅画面:“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画面:“明月松间照"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画面:“清泉石上流”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画面:“竹喧归浣女"
——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画面:“莲动下渔舟”
——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2)请给这幅画起一个名字?并说说这幅画有何特点?抓住了哪些要素来构图?
明确:山间秋景图;
清新明丽、静谧安闲;
构图要素:物与人,光、色、形,
视觉、听觉,静态、动态。(以动衬静)
2。画中之意
揣摩诗歌的主旨:全诗哪一句是中心句?
明确: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自可留于空山)
作者通过《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本意是劝人们不要在山中隐居),反其意而用之,暗示自己愿意长久地隐居于山林,表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四、小结
山水田园诗:山水之景、山水之情(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