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12《纪念白求恩》随堂练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12《纪念白求恩》随堂练人教部编版(含答
案)
1.写作背景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胸外科医师,国际主义战士。
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接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一支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
1938年3月到延安,不久转到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后因抢救伤员感染病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为悼念白求恩而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2.阅读考点链接
对比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技法点睛】对比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答题格式】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对比,将……和……对比,强调/突出(表达/表现、赞扬/讽刺等)了……。
【习题链接】见“课内精读”T8,“拓展阅读”T13。
3.基础考点链接
成语的感情色彩
根据爱憎、美丑、肯否等,明确词语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起到讽刺、幽默的效果,可以采用“说反话”的方法。
【褒贬误用】根据语境(爱憎、美丑、肯否等),明确词语(含成语、熟语)的感情色彩。
如“锐不可当”形容来势汹汹,不可阻挡,多用来形容英勇的、正义的行为,是褒义词,不能用来形容敌军。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5。
01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派遣.(qiǎn)xùn(殉)职狭隘.(ài)拈.轻怕重(niān)
热chén(忱) 纯cuì(粹) 鄙.薄(bǐ) mò(漠)不关心
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毛泽东,字润之。
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国籍)共产党员,他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来到中国援助的胸外科医师。
3.语言运用——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设问)
(2)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对比)
(3)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排比)
◆基础提升◆
4.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A.狭隘.(yì)极端麻木不仁.(rén)动机
B.教训.(xùn) 纯萃拈.轻怕重(niān)冷清
C.鄙薄.(bó) 殖民见异思迁.(qiān) 趣味
D.晋察冀.(yì) 佩服微不足道.(dào) 医疗
(解析:A.“隘”应读作“ài”;B.“萃”应写作“粹”;D.“冀”应读作“jì”。
)
5.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详见本课“基础考点链接”】
A.白求恩同志支持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
B.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不断学习,见异思迁
....,积极进取。
C.有了乐于吃苦的理念和心态,才不会在工作中拈轻怕重
....。
D.医学属于经验科学,必须凭借累积的经验,精益求精
....,才能让医疗技术有更新的突破。
(解析:B.“见异思迁”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此处褒贬误用。
)
6.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
A.“哎呀,真是太美了!”张老师说:“我非常喜欢!”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C.遵义水果批发市场摆满了甜瓜啊,香蕉啊,苹果啊,柑桔啊……还没走进去就能闻到一股清香味儿。
D.我们本学期学了《论语十二章》这篇课文。
(解析:A.冒号应改为逗号;B.倒装句式,应把问号改成逗号,句号改成问号;D.考查书名号的用法,应改为《〈论语〉十二章》。
) 7.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通过学习《纪念白求恩》,使医疗工作者增强了责任感,为实现“健康中国”做出了新贡献。
B.白求恩纪念馆详细介绍了白求恩大夫光辉的一生,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C.《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虽然是学习援外医疗队精神的好课堂,也是锤炼纯粹品质、保持崇高信仰的加油站。
D.语文课上,我们讨论并学习了《纪念白求恩》,感触很多。
(解析:A.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C.关联词搭配不当,“虽然”改为“不仅”;D.语序不当,将“讨论”和“学习”互换位置。
)
02课内精读
阅读“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种真正共产主义
者的精神”,回答下列问题。
8.选段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详见本课“阅读考点链接”】
对比。
通过与“不少的人”的对比,突出了白求恩对工作极其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其热忱的高贵品质,又联系实际阐明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现实意义。
9.请将“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一句改写为一般陈述句,并比较两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一般陈述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都佩服,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表达效果:原句是双重否定表肯定,改后句子的语气没有原句强烈,没有起到强调的作用,不能突出白求恩精神的感人至深。
03拓展阅读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宗白华
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
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
”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①,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们中国学者的常态。
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狱的,很不鲜见。
他们那为真理而牺牲
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
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正是“学者的精神”!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
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
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
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释】①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10.请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中国)学者应该具有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和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
11.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
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的“常态”主要有:在失败后常“作狡辩”,常“作遁词”,甚至出现“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等现象。
12.对选文的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13.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
【详见本课“阅读考点链接”】
通过对比,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的精神”,也说明了中国学者缺乏“真正的学者精神”;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倡导什么,反对什么)。
04综合性学习
学完本课后,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领会白求恩精神的实质,老师建议同学们办一期相关的黑板报,请完成下面的准备工作。
14.为这次黑板报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
15.请设置几个栏目,并简要介绍一下每个栏目的名称及设置的目的。
(至少三个栏目)
①生平简介: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
②名人风采:着重介绍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③代代相传:介绍我们今天该如何继承和发扬白求恩的精神。
05写作创新
16.课文第三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正面赞扬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然后又与一些人“见
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表现作对比,突出白求恩精神的难能可贵。
请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听取意见,才能集思广益,成就大业”为中心,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
【写法分析】在写作中使用对比的手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横向对比。
即将两个事物的不同方面作对比,或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是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
二是纵向对比。
即按照时间的顺序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进行对比,或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对比。
三是正反对比。
即把两个某方面正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以突出文章主旨。
【例文】听取意见,才能集思广益,成就大业。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终客死他
乡;唐太宗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终得大唐盛世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