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的太空漫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惊心动魄的太空漫步
文/由 宇
这里不分上下,寂静无风;眼
前的地球像个巨大的蓝色水晶球,
云层和大海在深邃的太空中反射着
耀眼的阳光。
当宇航员走出空间站
时,一定会被这片美景深深震撼。
太空漫步看上去轻松飘逸,但
其实,每次宇航员出舱都面临着各
种危险,步履维艰,他们还要在舱
外完成艰巨的任务。
宇航员太空漫
步不仅仅是在太空中散步,而是一
门高超的技术。
太空漫步时能看得到星星吗?
宇航员进行太空漫步时,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不会看到满
天星星,因为太阳光、航天器和地球的反光太强了。
为了保护眼
睛,宇航员不仅会罩上遮阳面罩(相当于一副加强版墨镜),他的
瞳孔也会本能地缩小以适应强
光。
而不那么亮的星光也因此
被忽略了,就像你在大太阳底
下看不清手机屏幕一样。
不过,当空间站经过阴影
区(被地球挡住阳光的区域)
时,宇航员们能通过空间站的
观景台看见满天繁星。
防御力爆棚的太空盔甲
太空是一个死亡之地,环境恶劣,生物无法在此生存。
为了保障漫步太空的宇航员的生命安全,科学家研制出了舱外航天服。
它如同一艘迷你飞船,上下里外都是高科技。
摄像头与照明灯
定制手套:灵活又耐磨,内部有加热器,防止在没有日光时宇航员手部被冻伤。
空间站机械臂
安全绳
真空让人膨胀
人类早已适应了地球大气压,而太空没有空气,接近真空,气压极低,还不到地球大气压的千万分之一。
如果人类直接暴露在太空环境中,体内的气体就会迫不及待地往外逃窜,使人肺部破裂,身体肿成原来的两倍大,眼睛和嘴里的液体也沸腾气化。
十几秒内,人就会陷入昏迷,不超过3分钟就会死亡。
太空杀人的三种方式
航天服背面
头盔:外层是纯金打造的遮阳面罩。
宇航员可以通过头盔内置的耳麦与空间站保持联络。
硬外壳:用于固定其他组件;在外壳的脖子、双肩、腰部位置装有金属连接环,使宇航员能顺利转动身体。
贴身空调:可以吸收皮肤蒸发的汗水,遍布全身的软管有水循环流动,可带走身体散发的热量,使宇航员保持体感凉爽。
加压层:对身体施加一定压力,让宇航员避免在真空中膨胀。
防“弹”层:抵御微小的岩石颗粒、太空垃圾碎片的撞击。
防辐射层:抵御宇宙射线中高能粒子的冲击。
防晒层:防水阻燃,耐热耐磨,还能反射大量阳光。
生命维持系统:氧气瓶、电池、冷却系统、通讯系统都在这个大背包里,可以让宇航员在舱外活动8小时。
控制面板:调节通讯频道、调节循环水温度等等。
随身工具架:挂有扳手等维修工具。
冰火两重天
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太空里的温度变化非常剧烈。
在有太阳照射的地方,温度超过100℃,但在被地球挡住的阴影处,温度将低至-150℃。
如果没有专门防护,没有任何人能受得了这样的温差。
数不尽的“子弹”
由于没有磁场和大气层的保护,宇宙中的高能粒子能轻易穿透人体细胞,破坏DNA,使细胞坏死或发生癌变;太空垃圾的碎片、大量的岩石颗粒飞速绕着地球旋转。
宇航员一旦走出空间站或飞船,就有可能被这些“子弹”击中。
层层防护保障安全
宇航员在空间站内穿的工作服类似于我们平常穿的衣服,灵活、轻便,但完全无法
防御危险的外太空环境。
宇航员搭乘载人飞船升空、降落时穿的舱内航天服也和舱外航天服不一样,它是一种应急保护装置。
舱内航天服
出舱前要准备5~24小时
避免患上减压病
穿上舱外航天服
打开舱门,用手走路
宇航员抓住扶手在舱外移动。
搭乘“顺风车”喝水尿尿随时进行太空修理工
挽救哈勃望远镜
2009年,七名宇航员接到一项超高难度的任务,要前去营救人类最重要的天文设备之一——哈勃太空望远镜。
这台望远镜于1990年发射升空,由于设备老化,出现了各种故障,人们快要将它放弃,让望远镜坠入大气层销毁。
但人们还是决定进行最后一次大维修。
宇航员们搭乘航天飞机,抵达地球580千米高的上空,追上哈勃望远镜。
宇航员操纵机械臂,抓住望远镜,把它放到航天飞机的货舱上,打开望远镜外壳,钻进狭窄的内部。
他们要拧开数百个螺丝钉,这简直像戴着超厚的手套做外科手术。
一旦航天服被锋利的零件边缘划破,宇航员就面临失压、窒息的危险。
经过9天共5次的太空漫步,宇航员们不仅修复了损坏的设备,还加装了更先进的仪器。
哈勃望远镜成功“续命升级”,至今仍在运行,继续为人类遥望宇宙。
哈勃望远镜脚限位器
天宫空间站外,宇航员刘伯明正在安装设备。
九死一生的太空之旅
列昂诺夫回到飞船后,他们又经历了导航系统故障、飞船失控旋转等一连串危险,由于偏离轨道,飞船还降落在了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森林中。
好在救援队发现了飞船的降落伞,由于直升机无法降落,他们利用空投下来的物资,在森林里住了两晚,才和赶来的地面人员一起滑雪离开。
太空漫步不一定要系绳
喷气背包
宇航员喷气背包里储存着压缩氮气,它通过朝不同方向喷射氮气来前进、转弯和后退。
目前,人类只进行过三次无系绳太空漫步,使用过的喷气背包都已退役,现在简化成了舱外航天服上的一个应急模块。
通常,宇航员出舱后需要系着绳索,以免自己飘走,但人类其实已经实现过无系绳太空漫步。
人造卫星被错放
1984年2月,美国宇航员搭乘航天飞机来到太空,他没有挂载绳索,而是使用喷气背包,“走”到了离航天飞机98米远的地方。
可是,这次任务携带的两颗人造卫星放在了错误的轨道,无法正常工作。
天价卫星成了废品,那怎么行?美国宇航局决定,把这两颗卫星捞回来。
打捞人造卫星
同年11月,发现号航天飞机来到距离卫星几十米远的地方。
宇航员利用喷气背包接近人造卫星,把连接装置插到卫星上,逐渐减慢它的自转,然后把它拽回来,放进了航天飞机的货舱。
卫星被成功救了回来,经翻新后重新发射升空,作为通信卫星正常地运行着。
水槽里的太空训练
太空漫步是一项难度很高的任务,宇航员在离开地球之前要接受大量的训练,其中最重
要的训练在水槽中进行。
在水槽内,宇航员穿着一整套训练用航天服,并加装配重铅块,使身体既不上浮,也不沉
底,从而模拟失重环境。
水槽里还有与真实气闸舱大小相同的模型,宇航员在太空漫步中需要进行的操作,一般要在水槽内练习60次左右。
训练初期,在穿着120千克重的训练服在水下训练几个小时后,宇航员们常常连手都抬不起来了。
在太空用手“走路”, 要求宇航员拥有很强的上肢力量,所以他们还要进行体能训练。
尽管接受了大量训练,但真正的太空漫步与在水槽里的训练还是不一样的,真实的情况宇航员只有
在太空实际操作中才能体会。
用喷气背包飞离航天飞机98米远的宇航员变成了小小一个白点。
一名加拿大宇航员正在进行水下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