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底数幂乘法的总结和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底数幂乘法的总结和反思
第一篇:同底数幂乘法的总结和反思
一、教学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法则是幂运算的第一个性质,也是整式乘除的主要依据之一。
学习这一性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弄清底浸透、指数、幂这几个概念的意义。
2、在进行同底数幂运算时,首先要弄清各个因式的底数和指数分别是什么。
要弄明底数是否相同。
3、一般地,对底数相同和指数都是数字的且较容易计算时,应计算出结果,如24应写作16,而2100很难计算,就可以写成2100,但底数是10时,可以保留幂的形式。
二、教学反思: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为了学习整式的乘法而学习的关于幂的一个基本性质(法则)。
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既是有理数幂的乘法的推广又是整式乘法的重要基础,在本章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1.在教学方式上采用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尝试相结合;
2.在学生学习的方式上采用接受式学习与活动式学习相结合。
3.对于法则的推导过程,我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先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法则,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第二篇: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屠旭华(杭州市采荷中学教育集团)
(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解析
《整式的乘除》是七年级上册整式加减的延续和发展,也是后续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的基础.整式的乘法运算包含单项式乘法、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和多项式乘法,它们最后都转化为单项式乘法.单项式的乘法又以幂的运算性质为基础,其基本形式为:aman,(am)n,(ab)m.因此,“整式的乘法”的内容和逻辑线索是: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乘法公式(特例)由此可见,同底数幂的乘法是整式乘法的逻辑起点,是该章的起始课.作为章节起始课,承载着单元知识以及学习方法、路径的引领作用.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从发现到验证,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过程,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这种方法在探究代数运算规律的时候经常用到.当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同底数幂的乘法”的学习方法和研究路径后,学生就能运用类比的方法,自主地学习“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真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基于教学内容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构建“先行组织者”,使学生明确本章的学习主线;
2.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探究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设置
1.通过类比学习,明确本章的学习主线和学习同底数幂乘法的必要性.
2.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发现并归纳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的过程,培养观察、发现、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法则的意义和适用条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计算,体验化归思想,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掌握有理数的运算,并已初步具有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但用字母表示数来归纳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使其具有一般
性,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我们设计了从“特殊——一般”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七年级学生对已有知识具备直接运用的能力,但思维具有局限性,尚缺乏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能力,如通过相反数把多项式进行整体转化,是学生比较难处理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整体思想和转化思想是十分重要又困难的数学思维,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本班学生基础比较好,能力也比较强.因此本节课的难点为:
1.整式的乘法运化归为三种最基本的幂的运算——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
2.底数互为相反数的幂的乘法.
四、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我们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
策略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类比有理数运算的学习内容和路径,引出本章学习内容《整式的乘除》一是为本节课及本单元学习提供了知识准备和研究素材,二是为新知学习提供研究线索和研究方法.
策略2:“整体感悟”教学策略.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环节中,让学生构造乘法算式,通过小组合作对所得算式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整体感悟整式乘法的基本类型.在学生猜想多项式乘法运算后,通过展开,使学生感受到整式的乘法都是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其基础是幂的三种运算,再一次让学生整体感悟幂的乘法运算类型.策略3:“长程两段式”教学策略.在“幂的运算”这一单元中,从方法性结构来看,都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方法认识新知;从过程性结构来看,它们都需要经历“发现和猜想→验证和去伪→归纳与概括→应用与拓展”的知识形成过程.因此,我们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教学采取教学“结构”.这样,学生在“幂的乘方”“积的乘方”以及后面“同底数幂的除法”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类比“同底数幂乘法”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策略4:“分层递进”教学策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法则意义、适
用条件,突破运用法则计算底数互为相反数的幂的运算难点,遵循循序渐进教学设计原则,在运用法则环节设计了“辨一辨”“做一做”“判一判”“练一练”“用一用”五个步骤.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作适当处理,突出本节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对“问题”设置、学生学习机会创设和学习反馈处理进行分析: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前面我们学习了数的运算,学习了哪些内容?是怎样学习的(学习路径)?整式运算,我们已学习了什么运算?你能否类比数的运算,猜想我们将要学习的整式哪种运算?
2.探究活动:下面有四个整式,从中任选两个构造乘法运算:、、、(1)你能写出哪些算式?(只需列式,不要求计算);
(2)试着将你写出的算式分类,你认为整式乘法有哪几种类型?
3.小组讨论单项式乘多项式和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步骤.
【设计意图】1.通过类比数的运算,引出本章学习内容;2.让学生整体感知整式乘法的类型,并体验到整式的乘法运算最后都是化归为幂的基本运算——aa、(a)和(ab),引出课题.
(二)交流对话,探究新知
1.运用乘方的意义计算
(1)103×104 =()()= =10()(2)a3×a4=()()= =a()(3)10 m×10n=()()= =10()
2.通过对以上过程的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达这个规律吗?你能解释为什么am·an=am+n 吗?
3.回顾法则的探究过程,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4.诵读法则并思考:运用法则的条件是什么?
【设计意图】法则的探究过程,在幂的意义的基础上,开展独立探索和交流对话,不但使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方法.然后剖析法则,突出法则应用的条件.(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1.【辨一辨】
下列各式哪些是同底数幂的乘法?
mnmnm
【设计意图】辨析法则运用的条件.
2.【做一做】
计算下列各式,结果用幂的形式表示.第(3)小题变式为x · x5 · x9【设计意图】熟练并能灵活运用法则,并将法则推广为三个及三个以上同底数幂乘法.
3.【判一判】
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怎样改正?
(1)a3 · a3= 2a3(2)a2 ·a3 = a6
(3)a · a6 = a6(4)78 ×(-7)3 = 711
归纳运用法则时应注意的地方.
【设计意图】设置4种典型错题,让学生辨析,达到以错纠错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法则,优化算法,体验转化思想.4.【做一做】
计算下列各式,结果用幂的形式表示.【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突破底数互为相反数的幂的乘法运算这一难点,优化底数为数或多项式两种情形算法,进一步体验化归思想,提高思维能力.
5.【用一用】
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是指光经过一年所行的距离.光的速度大约是3×105 km/s,一颗行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100光年,若取一年大约为3×107 秒,则这颗行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大约为多少千米?
【设计意图】同底数幂的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梳理小结,盘点收获
今天我们发现、归纳并运用了一个新的法则.
1.法则的内容是什么?
2.我们是怎么发现和归纳这个法则的?在运用法则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五)延伸思考,提升层次
幂的乘方、积的乘方也是计算单项式乘单项式的基础,它们的法
则又是如何呢?请同学们类比同底数幂乘法的研究路径和方法自主探究.
(六)推荐作业,巩固拓展
1.必做题
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配套作业本3.1(1).2.选做题
(1)已知am=2,an=3,求am+n的值
(2)已知2x+2=m,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2x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第1题“必做题”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2题“选做题”是为学有余力同学设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指导教师(朱先东、曹建军、徐杰等)
第三篇:同底数幂的乘法
CommandBut《同底数幂的乘法》导学案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情况来看,一是指数概念早已学过,但由于时间和自身的原因,对指数概念中所含名称:底数、指数、幂的含义并不十分明确;二是再加上以前学过的系数的概念,增加了正确理解法则的困难;三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容易与合并同类项混淆,这更给熟练掌握增添了障碍。
从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来看,通过一学期的培养,已由原来的被动式接受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转变,但由于时间和经验的限制,还不够成熟,方法欠灵活。
教学目标
1、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会用式子和文字正确描述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3、熟练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及其简单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
斐.斐.课.件.园)学习过程:【知识回顾】
1、我们可以把8×8×8×8×8写成85,这种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______,它的结果叫,在85中,8叫做,5叫做,85读作。
2、通常代数式an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其中a、n、an分别叫做什么?
3、把下列各式写成幂的形式,并写出它的底数、指数:(1)3×3×3×3 ;(2)m·m·m ;
4,中国奥委会为了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一个环保的奥运会,做了一个统计:一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得到的能量相当于燃烧108千克煤所产生的能量。
那么105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一年内从太阳得到的能量相当于燃烧多少千克煤?此题可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
一、自学课本P141-142页,小组合作完成自学提示【自学提示】
1、103×102=a4×a3=
5m×5n=am · an=_________________
2、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能训练 : 计算下列各式
1.(1)102×105;(2)a3·a7.
2.(1)73×73;(2)x2·x3
3.(1)10×105;(2)x5·x7.(3)x5+x7 探究二: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上述法则成立吗?____________
1、计算
(1)102×105 ×107;(2)a · a3 · a5;2)x·x5·x7.am · an· ap=________________.技能训练 : 计算下列各式
4.(1)102×105×102;(2)a3·a7·x3.
5.(1)73×73×73;(2)x2·x3·x4.
6.(1)10×105×105;(2)(a+b)·(a+b)3 ·(a+b)4 巩
固练 : 计算下列各式
7.(1)(a+b)2(a+b)2;(2)(x-y)3(x-y)5.8.(1)35×27;(2)510×125.9.(1)(x-y)(x-y)2(x-y)3;(2)(a+b)3(a+b)2(-a-b).10.(1)(m-n)3(n-m);(2)(a-b)4(b-a)(b-a).变式训练 11.填空:100×10n-1×10n = 12.填空:
am× =a3m.13.如果x2m+1 · x7-m =x12,求m的值.4.若10m=16,10n=20,求10m+n的值.15.已知am=3,am=8,则am+n=
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一、【知识回顾】
探究
一、自学课本P141-142页,小组合作完成自学提示
探究二: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上述法则成立吗?____________
二、巩固练习
1、从生活的有趣问题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
醒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不要将a+a+a与a·a·a相混淆。
同底数幂的乘法导同底数幂的乘法导学案
1、探索这个问题,自然地体会同底数幂运算的必要性,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2、回顾并应用幂的意义,尝试求解。
复习的旧知识不只是为了导出新课,更是为学生构建本课知识提供支撑。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内容与要达到的目标。
板书设计同底数幂的乘法
一、am·an=am+n(m、n都是正整数)系数底数指数
二、合并同类项相加不变不变同底数幂的乘法相乘不变相加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一、从学生的回答问题中进行形成性评价。
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评价。
二、利用练习进行终结性评价。
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多,教师既要全局把握,又要顺其自然,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为了后面多做几道练习而人为的主观裁断时间安排,其实规律(公式)的探究活动本身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是对公式的识记过程,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应用公式的本领。
因此,不但不可以省,而且还要充分挖掘,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事情做且乐此不疲,更加充分的参与其中。
对于这一点,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2、在同底数幂乘法公式的探求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观察角度的差异:有的学生只是侧重观察某个单独的式子,把它孤立地看,而不知道将几个式子联系地看;有些学生则既观察入微,又统揽全局,表现出了较强的观察力。
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适当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他们“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优良观察品质。
3、对于公式使用的条件既要把握好“度”,又要把握好“方向”。
对于公式中的字母指数的取值范围,不必过分强调(实际上,这个范围限定的太小了);而对于公式的特点,则应当左右兼顾,特别是公式的左边,它是正确应用公式的前提,却往往不被重视,结果造成几个类似公式的混淆,给正确解题设置了障碍。
4、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步骤,切实把关注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来考虑,并依此制定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计划。
如,对于较好的班级,则可以优先发展,采取居高临下的教学思路,先整体把握再对比击破,或是将其纳入整体结构系统,采取类比的学习方式;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则应以提高学习兴趣、教会学习、培养成
第四篇:14.1.1同底数幂乘法教学反思doc
14.1.1同底数幂乘法教学反思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已经在七年
级上册中学过乘方,已经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这为本课奠定了基础,但时间过长,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适当的复习。
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对幂的意义的理解、运用和深化。
整式的乘除法是代数部分的基础,它为后面学习方程,函数做了准备。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规律(性质)的过程,然后理解其运算性质,并能利用这一性质解决一些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从课堂发言和练习来看,学生在探究其性质时,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符号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发展。
本节课采取了导学案教学模式,并对每一个过程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活动1中把课本内容设置成了几个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合作探究中能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全体参与,使学生有问题意识和探索欲望;不仅重过程而且重结果,重应用。
课前我精心设计探究计划,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教学材料;在指导教学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不停地做出各种判断,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学习探究;提问不仅有序、有提示、有鼓励、有启发、问在有疑之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了这几点:(1)指数相加而不是相乘(2)负数、分数乘方加括号(3)法则逆用要灵活(4)指数不写是1。
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幂的意义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得出这一性质,这一过程比较顺利,效果满意。
学生在完成教材中的例
一、例二时,正确率较高。
为了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也将同底数幂乘法、乘方运算以及整式加减集中运算经行辨析,学生基本上也能辨认清楚。
在此基础上接着对于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逆运用进行探索,以上的教学环节,实施流畅,效果满意。
回顾这一节课,这节课在教学过程的进度把握的比较好,而且条理比较清晰,课堂气氛很好,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后面的练习题的设计,缺乏新颖,没有难度的变化,而且形式比较单一,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忘记了返回刚开始情景导入中遗留的未解决的问题。
另外课堂语言要注意规范和简练。
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先完成教材的基本要求,对于进一步挖掘教材而延伸的知识点则要注意难度。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变式,要有梯度。
立足基本目标,精讲多练,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再组织学生探索一些特殊题型和解题技巧。
作为一名年轻的新老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课,多进行反思。
多学习教学理论,争取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有所突破。
第五篇:教学反思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反思
田冬琴
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多,教师既要全局把握,又要顺其自然,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为了后面多做几道练习而人为的主观裁断时间安排,其实规律(公式)的探究活动本身既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是对公式的识记过程,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应用公式的本领。
因此,不但不可以省,而且还要充分挖掘,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事情做且乐此不疲,更加充分的参与其中。
对于这一点,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
在同底数幂乘法公式的探求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观察角度的差异:有的学生只是侧重观察某个单独的式子,把它孤立地看,而不知道将几个式子联系地看;有些学生则既观察入微,又统揽全局,表现出了较强的观察力。
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适当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他们“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优良观察品质。
对于公式使用的条件既要把握好“度”,又要把握好“方向”。
对于公式中的字母指数的取值范围,不必过分强调(实际上,这个范围限定的太小了);而对于公式的特点,则应当左右兼顾,特别是公式的左边,它是正确应用公式的前提,却往往不被重视,结果造成几个类似公式的混淆,给正确解题设置了障碍。
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步骤,切实把关注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来考虑,并依此制定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计划。
如,对于较好的班级,则可以优先发展,采取居高临下的教学思路,先整体把握再对比击破,或是将其纳入整体结构系统,采取类比
的学习方式;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班级,则应以提高学习兴趣、教会学习、培养成功体验为主,千万不可拔苗助长,以防物极必反。
总体来讲,我在教授中深刻的体会到新教材与以往的不同,新教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本课。
采用的利用“Z+Z”智能教育平台进行多媒体教学方式,新颖、有效。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学习效果好。
原本枯燥的、抽象的纯数学的东西通过与实际联系,变的有趣、易懂。
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还使学生加强了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分析的能力。
真正使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层面上来了。
但是这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
当今的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较多,在互动教学中如不注重对学生的引导(特别是思想上的),要教好学生就不会那么容易。
只有自己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把新教材教好。
我对自己教授本课基本上是满意的,完成了制定的教学目标。
但有些细节还有待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改进。
《积的乘方》教学反思
田冬琴
本节课属于典型的公式法则课,从实际问题猜想——主动推导探究——理解公式——应用公式——公式拓展,整堂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实际问题情境的设置,在于让学生感受到研究新问题的必要性,带着问题思考本节课,更容易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积的乘方公式及其应用。
由于在应用当中需要用到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也是为了引导学生回忆巩固前面的知识,所以在上新课之前先复习它们的法则。
积的乘方公式的理解及应用时这节课的重点,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而要让学生理解这个公式,就要让学生理解积的乘方的含义。
这组计算是以前的知识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完成,进一步让引导学生推导(ab)的三次方和(ab)的n次方。
导出性质后,要通过一些实例说明其表达式及语言叙述中每句话的含义,以期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会用它进行计算。
因此在后面设计了几个例题,以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式。
总
的来说这节课还是讲解清楚了积的乘方的概念,并且也给了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并能对它进行简单的应用。
这节课的主要易错点是对符号的处理,这点在备课的时候我也考虑到了,因此在例题里我设计了一些学生易错的题让他们训练。
我上了“积的乘方”一节后,在改学生的作业时,发现部分学生对符号的确定有问题,一部分学生忘记了包括符号在内的每个因式都要乘方的法则,因而出错。
教学时,我就针对此问题做过强调,未能在板书上做反复演练,学生印象不是很深,当布置作业后,学生在练习时,已经模棱两可了。
事后,我静下来反思,为什么学生对积的乘方理解是那样的呢?经过反复的思考,我得出:1,、法则理解不到位。
2、积的因式模糊不清。
3、符号应该视为因式的一部分。
这样把原因找出来了,然后又去向学生核实,从学生那里求证真实的出错原因。
下来之后,我精心研究设计补救方法,对全面几种问题根源设计教学方法,设计练习题,设计难点突破口,设计解释语言等等环节。
又一节课后学生理解掌握了,还总结出来对“积的乘方”理解上的新的见解,很多感悟。
从本节教学反思,让我体会到了如下的几点:第一、不能把学生看得很聪明,该下细的地方就要反复讲解。
第二、对难点问题要析出几条线、不同角度加以说明。
第三、多让学生之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总结。
只有这样细心、耐心对待难点问题,学生才学得过手,也使得学生揣摩学习的基本方法。
今后我的备课和上课还得重新审视方方面面,务求让学生学得过手,让学生从完全依赖教师过度到不完全依赖教师就是一个进步。
学无止境、贵在坚持,经常反思、经常总结,快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公式法分解因式》教学反思
田冬琴
因式分解这部分的内容是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重难点,虽然应用的公式只是三条,但要灵活应用于解题却不容易,所以我在制定这一章书的教学计划时就对教材的教学顺序作出了一些调整。
因式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