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黄金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信息
课题黄金比
学科数学学段高年级年级六年级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黄金比》是义务教育课改实验教材第12册第三单元数学百花园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在这部分教学建议中指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
重在实践是指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
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
本节课是“认识比”的知识拓展内容,作为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并在现实情境中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是让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黄金比”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黄金螺旋线、长度测量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的学习也为初中学习黄金分割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黄金比”这一数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黄金比在自然和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教材以“长方形选美”活动,把静止的教材内容设计成学生活动。
通过测量和计算宽与长的比值,初步感知长方形美不美与长、宽之比有关。
在此基础上介绍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长方形选美”实验的资料,引出对黄金比的认识。
之后呈现了发过巴黎圣母院、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维纳斯雕像、美丽的蝴蝶四张图片,
学生测量长度、计算比值,了解黄金比的广泛应用。
最后让学生关注身边的长方形,测量数学数封面、杂志封面等,意在发展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对当前知识了解的状况,我对学生进行了前测。
调查对象:后沙峪中小六7班人数:34人
调查目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的学习路径
1.你知道“黄金比”的哪些知识,从哪里知道的?
分析:在回答你知道“黄金比”的哪些知识这个问题时,有58.9%的学生从黄金比比值的角度去说的,知道黄金比的比值是0.618,还有2人回答比值与另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圆周率混淆。
其余41.1%的学生提到了黄金螺旋形,知道黄金比会让图形更美。
绝大部分学生是通过书本、上学期学习“黄金螺旋线”时从老师那里听到的,可对于黄金比课外知识很有限。
2.你想了解“黄金比”的哪些知识?你知道生活中哪些事物存在着黄金比呢,请举例说明。
分析:学生想了解的问题集中在黄金比的意义、作用、应用这几个方面。
对生活中存在的黄金比要求举例说明,学生都能举出例子,有的举例黄金螺旋线、鹦鹉螺,而这些内容是上学期学习黄金螺旋线学到的。
也有的孩子通过美术课的学习,知道了建筑、艺术、人体中存在着黄金比,可见学生对黄金比的认识有简单的了解。
3.下面三张图片,你认为哪张结构最美?说明理由。
图1 图2 图3
我认为()结构最美。
理由:
分析:所有都学生认为图2最美,说明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
但让说明理由时,学生只是直观地感觉到图2最顺眼、最舒服,或者认为既不偏左,也不偏右,比较居中这样。
只有一名学生想到了与长度有关系,想到了的距离,从长和宽的比的角度去考虑的。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只是表面直观感觉可能与黄金比有关系,至于有着怎样的关系还不清楚,需要深入进行学习。
我的思考:
看到这种情况,一个问题萦绕脑海:对于黄金比应怎样展开教学?难道仅仅是让学生记住黄金比是0.618这个数值吗?
黄金比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广泛的应用在生活中,这一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
要让学生了解黄金比探索的数学史料,感悟黄金比的神奇与美丽,但是如果课上介绍的太多,数学课似乎又变成了美术欣赏课。
如何把二者
能更好融合?作为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能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带着这些思考,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教学方式: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pad教学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目标
1.经历黄金比的探究过程,渗透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2.了解黄金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黄金比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同时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与发现认识黄金比,感受黄金比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教学难点:发现“黄金比”,运用“黄金比”。
五、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受美
1.同学们,学习新课之前先让我们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展示图片)
2.看了这几幅图片有什么感受?
3.美无处不在,美的奥秘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亲切生动的谈话、及学生熟悉的生活信息
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在对话活动中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动作、颜色等方面发现美,感受生活之美。
】(二)对比选择,感受黄金比
1.美的身材。
(1)出示刘翔和菲尔普斯全身照片。
你们认为图中的两个人谁的身材比例更协调一些?
(2)学生观察, pad选出自己认为比例协调的人。
(3)反馈选择的结果。
2.美的设计。
(1)出示东方明珠塔设计模型图片。
这是上海东方明珠塔最初的两次设计模型,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两次设计有哪些不同?哪个设计方案更美?
(2)学生观察, pad选出自己认为美的设计方案。
(3)反馈选择的结果。
3.美的图形
(1)出示长方形图。
这里有5个长方形,哪一个看上去最协调?
(2)学生观察, pad选出自己认为美的长方形。
(3)反馈选择的结果。
师:早在1000多年前,德国的心理学家费希纳就做过这个“长方形选美”实验。
当时他邀请了592位朋友选出自己心中最美的长方形。
结果,绝大多数人认为3号长方形最美。
看来大家的选择和他们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美的概念虽然是抽象的,但是人们对于美的体验和感受却是大致相同的。
刘翔和菲尔普斯的身材相比,东方明珠塔的两个设计模型相比,5个长、宽比例不同的长方形相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选出最美身材、最美设计、最美长方形……学生对美的事物有了最直接的视觉感受,进而激发起对美的奥秘的探索欲望。
当学生作出选择后,pad立刻呈现了选择的结果,体现出pad的独特优势。
孩子们看到结果,心目中的最美也就不言而喻了。
】
(三)探索奥秘,发现黄金比
1.pad公布学生选择的数据及结果。
通过观察比较,大家选出了这样一组我们认为美的事物。
课件出示:
2.激发兴趣,交流研究方案
(1)我们学习数学,不能只观察不研究,如果用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来研究这些美的事物,你准备怎样进行研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美跟两个数量之间的比有关系。
引导学生用比的知识去研究。
pad现场学生的选择和及时迅速统计数据,更直观、简明,大家心目
(2)课件出示蝴蝶图片:
师:大胆猜一猜蝴蝶的身长与双翅展开后宽度的比的比值会是什么情况?算出这只蝴蝶身长与双翅展开后宽度的比值是多少?
生:(计算后回答)竟然还是0.618!
5.小结
师:看来,当两条边长度的比接近0.618时,能给人更美的视觉感受。
0.618这个比值就是人们常说的黄金比,原来美之密码就是黄金比。
(板书课题)
6.介绍黄金比
黄金比其实是一个数学比例关系。
当长方形宽与长的比值是0.618时,我们称这个长方形为黄金矩形。
我们看3号长方形宽是21毫米,长是34毫米。
把宽BA与AD连接成一条线段BD。
这时点A把线段BD分成两部分,如果BA:AD=AD:BD ≈0.618,那么线段BD被点A黄金分割,点A为线段BD的黄金分割点,BA与AD 的比叫作黄金比。
(板书BA:AD=AD:BD≈0.618)。
黄金比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这是老师找到的小数点后1000位。
【设计意图:黄金比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哪懂的概念。
要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黄金比:操作、计算、观察、发现,即让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操作测量,获得第一手资料,并逐一计算,根据详实、丰富的数据发现黄金比,从而理解黄金比。
】
7.了解黄金矩形的应用。
(1)我们刚才研究的人物、建筑、几何图形、动物、植物都是符合黄金比的事物,请大家再仔细想一想、找一找,我们周围有哪些事物也是符合黄金比的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
(2)符合黄金比的事物所展现出来的均衡与和谐,生活中随处可见。
如信封、磁卡、电脑屏幕、照片、挂历、国旗……
(3)测量学生卡的长、宽的长度,求出它们的比值,然后汇报。
8.介绍黄金比的由来。
(学生介绍精彩2分钟)
传说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了这一定律。
有一天毕达哥拉斯走在大街上,在经过铁匠铺前,他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非常好听,于是驻足倾听。
他发现铁匠打铁的节奏很有规律,这个声音的比例被毕达哥拉斯用数理表达出来。
下面我们欣赏一下生活的黄金比。
(人体、建筑、大自然、艺术、摄影中的黄金比)
【设计意图:人的认知有两个不同的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另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
与这两个过程相对应的有两种推理形式:一种是归纳推理,一种是演
绎推理。
宇宙之大,物种之博,使得不完全归纳推理成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美的密码探究就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
将具有典型性的最美事物一一罗列,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计算中受到心灵的震撼,直至不需要计算,就大胆猜测很多美的事物可能都蕴含着“两个部分的比的比值大致会是0.618”,再向学生揭示美的密码,介绍“黄金比”】
(四)运用黄金比,解释生活现象
1.最舒适的温度
(1)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奇妙的黄金比现象,比如最舒适的温度。
师:你们知道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是多少度吗?其实这个也和黄金比有关。
课件出示:
人体感觉舒适温度∶人体正常体温≈0.618。
师:你能算出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吗?
生:用人体正常体温×0.618就可以了。
人体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所以用36°×0.618≈22°, 37°×0.618≈23°。
师:据科学研究,在23度左右,人体的新陈代谢处在最佳状态,所以感觉非常舒适。
2.生活中的其他现象。
师:生活中还有一些这样的现象,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吗?
课件出示: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预设:饭吃六分饱也就是0.6,接近0.618。
芭蕾舞演员踮起脚显得腿更长,腿长与身高的比接近0.618。
主持人所在的位置与整个屏幕长度的比值接近0.618.
学生运用黄金比的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不仅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更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的美。
】
(六)布置作业
1.创作黄金矩形
已知线段长8cm,画出一个宽与长的比符合黄金比的长方形。
2.结合黄金比,设计一个你最喜欢的物品或图案。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教学效果评价设计可以采取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及教师评价,课后还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进行后测。
后测题目及答题情况如下:
1.一个人身高1.65米的女性,肚脐到头顶高度为65厘米,应穿鞋跟为多高的高跟鞋才能使身材最完美?(精确到1厘米)
分析:正确率为88.2%,3人因计算错误,1人解题方法错误。
孩子先求现在腿长与身高的比值0.606,再用黄金比0.618—0.606,求出黄金比与现在身材比的差,到这都是正确的。
但最后一步应该用身高×0.606,孩子却用腿长100×0.606了,造成错误。
孩子的方法有创新性,但利用黄金比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还需加强。
2.小明发现自己一本书宽与长之比是黄金比。
已知这本书的长为20厘米,它的宽约为多少厘米?(结果保留整数)
分析:由于题目简单,该题正确率100%。
孩子对于简单的黄金比知识掌握较好。
3.一个舞台长15米,主持人要想给人最佳的视觉感受,应该大约站在舞台的什么位置呢?
分析:该题正确率为94.1%。
1人计算错误,一人解题思路没有问题,以舞台中点为中心,将舞台从中间平均分成2份,左右各7.5米,求出按黄金比主持人应该站的位置,减去了7.5米。
这种方法在答时就要以舞台中心偏左或偏右1.77米去回答,孩子在写答时没有写清。
4.下图长方形是黄金矩形,且宽为10厘米,则长大约是多少厘米?
分析:该题正确率为82.4%,5人因计算或保留小数出现错误,1人方法错误。
孩子对于黄金比理解较好,在计算时,除法的正确率明显低于乘法,计算还需加强。
七、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认识比”的知识拓展内容,作为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精心选取活动素材、设计活动方式,拓展了教材的内涵,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或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美、探究美、寻找美、应用美等数学活动,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
教学中教师精心选择素材,学生在观察、欣赏中,发现“黄金比”在艺术、建筑、自然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体验到建筑设计的精巧、人体科学的奥秘、美术作品的高雅风格都交融于数学的和谐美之中。
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对黄金比神奇。